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中考专题复习优秀7篇正文

中考专题复习优秀7篇

时间:2023-08-10 15:23:34

复习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大家都有接触过复习计划吧,通过复习打好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做到好中差衔接准备。那要怎么写好复习计划呢?下面是整理的中考专题复习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中考专题复习 篇1

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4.用法说明

4.1句号

4.1.1 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 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4.1.2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

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侯复杂多样。

4.1.3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4.2 问号

4.2.二 问号的形式为“?”。

4.2.2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

a)你见过金丝猴吗?

B)他叫什么名字?

C)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4.2.3反问局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

a)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b)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4.3 叹号

4.3l 叹号的形式为“!”。

4.3.2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

a)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b)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4.3.3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a)你给我出去!

b)停止射击!

4.3.4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4 逗号

4·4·1逗号的形式为“,”。

4.4.2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4.4.3 句子内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4.4.4.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4.5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其余都要用逗号。例如: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4.5 顿号

4.5.2顿号的形式为“、”。

4.5.2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

a)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4.6分号

4.6.1 分号的形式为“;”。

4.6.2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

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险滩。”

4.6.3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4.6.4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洲、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4.7 冒号

4.7.1 冒号的形式为“:”。

4.7.2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4.7.3 用在“说、想、是、证明、宜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4.7,4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7.5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 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4.7.6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4.8 引号

4.8.1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

4.8.2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

a)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

4.8.3 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例如: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4.8.4 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8.5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4.9 括号

4.9.1 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

4.9.2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

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

a)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b)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排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4.l0 破折号

4·10.1 破折号的形式为“——”。

4.10.2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a)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为了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4.10.3 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4.10.4 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例如:

“呜——”火车开动了。

4.10.5 事例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例如: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4.11 省略号

4.11.1 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丘。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

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4.11.2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风儿静,月儿明,树叶儿遮窗棂啊……”

4.11.3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青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一起啦!

4.11.4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何如: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4.12 着重号

4.12.1 着重号的形式为。

4.12.2 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例如:

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4.13 连接号

4.13.1 连接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

长度)、半字线“一”(占半个字的长度)和浪纹“一”(占一个字的长度)。

4.13.2 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a)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俟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也称任-洛二氏溶激(Ringer--Lock solution),用于医疗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实验。

4.13.3 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例如:

a)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b)“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c)梨园乡种植的巨峰葡萄今年已经进人丰产期,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

4.13.4 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例如: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CP--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CP--4海底光缆投人运营。

4.13.5 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4.14 间隔号

4.14.l 间隔号的形式为“·”。

4.14.2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列大纳多·达·芬奇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4.14.3 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4.15 书名号

4.15.1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

4.15.2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例如;

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4.15.3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4.16 专名号

4.16.1 专名号的形式为“——”。

4.16.2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例如;

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4.16.3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

线。例如:

屈原放逐,及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5.标点符号的位置

5.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2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3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

种符号上下居中。

5.4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6.直行文稿与横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的不同

6.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下偏右。

6.2 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6.3 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6.4 着重号标在字的右恻,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

常见标点差错

1.非疑问句用问号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

或反间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3.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

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

“现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用顿号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到疲骨伶仃的样子。”

“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不符合表述原意。

7.集合词语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这些词语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

8.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是发动群众;二是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

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9.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

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

类。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10.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

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1.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王、程作“三位女杰”的说明词语。

12。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13.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

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

14.引语中句末点号设置

“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

者的。上句李白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句“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只是句中的宾语部分,

句末点号则应放在引号外。一般来说,凡前面用了冒号,便是提示下面的引文是独立成句的。

15.直排引号用于横排

“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真是L人间自有真情在。”

引号有直排和横排之分。直排用L’LI,横排用‘ ’,不能横竖不分,乱用一气。有些广告设计者误以为直排引号古色古香,身份高横排符号一头,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16.不是书名用书名号

“《丽达公寓》即日发售,……”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 出某一表述对象,便乱用书名号。

中考专题复习 篇2

中考专题复习

——修辞方法(上)

江苏省高淳县德圣中学  李翠明

[知识网络]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

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

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考场回声]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所以,在复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

从题型分析看: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辩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辩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的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中修辞手法,如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拟写句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来出现在各地中考卷上的关于修辞这一知识点的考题:

2004 四川泸州卷

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解析:这是一道判断题,难度不大,只要明确了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的主要特征,是很容易看出C项不是设问,而是反问。

2004浙江湖州卷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解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修辞的辨识和作用的理解能力,而且是在阅读题中来考查的,难度显然比上题要大。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熟知修辞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基本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在这句话中使用这种修辞的意图。

答案: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快速和勃勃生机,仿佛听到了它的脚步声。

[妙题解说]

[题一]

2003  辽宁卷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       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       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解说]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

[答案]

C

[题二]

2004  长沙卷

“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解说]

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

[答案]

打比方;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 答到意思即可)

[题三]

2002  杭州卷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解说]

这是一道错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设计时没有给出可供判断的修辞手法,而是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蚂蚁的力量进行夸张,但不知夸张的运用应注意:①必须注意真实,不能哗众取宠;②必须合乎逻辑,不能片面夸张;③必须防止误解。

[答案]

B

[题四]

2004  南京卷

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下面句子。

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答:

[解说]

这道题表面上看来是一道语言品析题,其实考查的就是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文章,揣摩语句。

[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题五]

2003  四川卷

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紧实阶梯。

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

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解说]

B项修辞手法应为比喻,C项修辞手法也是比喻,D项意在表明即使你调多少种颜色,也无法把祖国的面貌画出来。

[答案]

A

[题六]

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解说]

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如A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因此A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另外三项B、C、D分别是拟人、夸张、反问,运用恰如其分。

[答案]

A

中考专题复习 篇3

中考专题复习三 和谐社会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答: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和谐,家庭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2、为什么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答:(1)是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2)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体现了人类的共同社会理想;(3)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4)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5)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需要。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答:(1)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2)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4)体现了人口、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这一要求。4、我们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答:(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深入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3)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5、当地政府应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答:(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2)加强社会的综合治理,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3)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4)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的意识。6、你身边还有哪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符的现象?答:城乡差距在扩大;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公民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弱势群体保护不力;腐败比较严重,不稳定的因素增加。7、请你描绘一下你心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成后,应该是高水平的,经济更加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就该是全面的,经济物质发展水平大大地提高,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是平衡的,大家共奔富裕路,祖国各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8、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是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9、我们中学生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些什么?答:(1)在家庭:尊重长辈,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与父母和睦相处等;(2)在学校:遵守纪律,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认真学习,多读有益书籍等;(3)在社会上:遵纪守法,讲社会公德;保护大自然,培养正义感,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等。10、辨析:科学发展观就是只发展经济,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只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就是发展经济,具有片面性。(2)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神会和谐。

中考专题复习 篇4

1、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请说明原因。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②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结合国情,谈谈为什么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才的作用?(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2)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3)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成为了第一战略资源。(4)重视科技、人才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③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创新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应该怎么办?(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给国家或省市提建议)答:(1)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3)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4)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5)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创新人才;(6)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7)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5、怎样培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①培养公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②鼓励创新对具有突出贡献的公民进行表彰。③依法保护公民的创新成果 ④青少年要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6、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应该怎样做?(1)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科技充实自己,提高素质。(3)培养好奇心,善于质疑,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4)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为人先;(5)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7、请你为创新型国家设计几条宣传标语。自主创新,人才为先;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让创新成为一种责任,让创新成为一种行动;自主创新,中国崛起的核动力;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等。8、请为你如何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能力提几条建议。答: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创新;鼓励有创新成果的人才;加强基础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加强法治建设,保护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9、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我们中学生改进学习有什么启发?(1)中学生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科学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而不能死读书,只知努力苦干而不讲究方法,事倍功半。(2)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探究,探究新方法、新途径,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10、辨析:青少年只要具备创新精神,就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①青少年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人,青年人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只有提高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当代青年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②青少年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还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远大的目标、顽强的意志、健康的体质等,所以上述观点是片面的。11、辨析: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的事情,与我们中学生无关。(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2)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3)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自觉进行创新实践;要努力学习,需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远大的目标、顽强的意志、健康的体质等。12、请为“科技活动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组织科技专题讲座;举办科学技术小发明创新比赛;举办科技活动征文比赛等。13、树立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荣辱观,学校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写出两项活动即可)①请有关人员到学校给同学作专题报告;② 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展示活动;③ 举办以科技知识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④观看科技电影,阅读科技书籍。14、请为学校设计一个科技活动方案。答:(1)活动目的:增强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懂得科技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2)活动形式:科普知识竞赛;小发明;小制作展示;与科技工作者交流。(3)就某一活动设计活动方案。例如:查询资料,遴选考题;组织报名参赛;公布获奖名单;颁奖并作总结发言,阐明本次活动意义。15、请为科技主题班会设计步骤。第一步:观看我国科技发展资料;第二步:请有关专家谈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步:请学生代表谈观看资料和专家介绍的感想;第四步:老师总结,评价学生发言,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努力方向;第五步:全体起立,唱国歌,散会。16、列举:a、举出中国或世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和事例。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 瓦特发明蒸汽机 袁隆平杂交水稻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b、请列举几个利用创新技术节约资源的事例。使用节能电器(如节能灯);无污染回收、再利用废旧轮胎;使用节水装置(如节水马桶等);开发利用沼气等。c、举例说明科技对资源环境的影响。(1)新科技产品的制造,新型工业的发展可能会对资源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产生资源环境问题。(2)目前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可以积极转化科技成果,将科技运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有效地利用资源,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如:利用科学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新型能源发电。d、列举出两例国家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事例。列举出新中国历史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各一典型事例。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制度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国两制。科技创新: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王选教授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e、举三个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例子?近期我国的科技成就?答:(1)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龙芯一号”cpu研制成功;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测序成功;(2)第一辆磁悬浮列车列试制成功、克隆牛、神舟六号发射成功。17、教材中哪些知识点与创新有关?答:(1)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4)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5)能不能迎新,敢不敢创新,是衡量一个人才的重要标准,青少年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发现。18、请写出一些能体现科技创新词语?新词语涌现说明了什么?答:(1)it产业、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基因工程、因特网、电子邮件、太空旅游;(2)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世界日新月异,而且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内容,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19、谈一下召开青少年科技奖励大会的必要性。答: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科技创新能力上不去,就永远难以摆脱落后的局面;③召开这次大会,有利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调动青少年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大会的召开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呢?答:①我们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为把自己培养成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做好准备;②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把创新热情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③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实践中,多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等(言之有理即可)21、新科技革命对我国有什么启示?答:(1)新的科技革命,对于各国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发展中国家,如果能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在某些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也能取得骄人的成绩。(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利用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3)加速科技进步,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轨道上来。22、你对中国古代社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有何感想?答: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青少年要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我们要不断创新,永不自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原因:⑴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⑶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⑷只有实施这一战略,才能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4、我国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①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④要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要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2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中学生应怎样做:①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④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⑤中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⑥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6、你觉得促成我国“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成功变成现实的原因有哪些:①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我国的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③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④发扬了团队精神,凝聚了集体的智慧;⑤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和科技创新成果显著;⑥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27、中共中央、国务院和隆重召开大会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表明了: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全社会已蔚然成风;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③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28、“嫦娥一号” 、神舟六号七号发射成功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祖国最需要的人才;②不断培养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实践能力;③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④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勇攀知识高峰,增长自身才干;⑤明确自身责任,肩负历史使命,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29、嫦娥一号、神舟六号七号发射成功给我们哪些启示?(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3)、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4)、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5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考专题复习 篇5

中考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练习题

1、不用比喻句,以“想象”为表述主体,以“生活、理性、感情”为阐发点,将下面这句话的含义明明白白、丰富具体地表达出来。

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

想象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来源于生活的,对生活的再认识;同时,想象也必须接受深刻的理性指导,否则就容易失去方向,而想象的运作

乃是强烈感情激发的结果,缺乏激情就缺乏想象。

2、归纳下面的数据材料,用比较说明的方法,补充表述调查得出的结论。

根据调查发现,下面四对法官,公众认同的比例为:

头脑快  为人和气

威严  亲切

知识广博  有专门知识

高学历  经验丰富

47.91%

17.12%

31.29%

35.90%

34.98%

32.19%

12.31%

54.73%

这项调查表明,中国人对法官形象:

要求头脑快,有广博知识和丰富经验胜过要求为人和气、威严、有专门知识和高学历。

3、按要求扩展下面的语句。

要求:以原句为总说,扩写两个分说的语段,每段不超过40字。

原句:青年人读书,既要博又要专。

博:广泛涉及古今中外文学、科技、天文等方面的书籍。

专:有专门的钻研,独到的见解和学术成就。

4、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真正的成功者,从来不会给自己留退路,相反,倒往往————。虽遇挫折,————;每次跌倒,————;别人放手,他——,别人后

退,他——————;—————————这种人一定能成功。

在山重水复中踏出一条路来;决不气馁;随即站起;仍然坚持;仍然前冲(奋勇向前)。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内容

在庐山黄龙潭、乌龙潭、石门洞和一些小水潭中游弋着一种淡黑色、身长仅二三厘米的小鱼,这就是庐山特有的石鱼。庐山石鱼腹部生有吸

盘,常常吸附于飞瀑深潭、高峡山崖石缝之间,不游动时,不容易被人发现。石鱼肉质鲜美,可与鄱阳湖银鱼媲美。

庐山石鱼的特征、习性、价值。

6、把下面的一段话改为整句

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飘落在地上的雪花。

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儿一吹,红的像火苗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闪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荡。

7、将下列对偶句补写完整

A、滔滔黄河

B、巍巍泰山

8、下面句子写到两种人,续写句子,使续写的句子成对比,并与前文意思一致。

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是把最好的先吃,另一种是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这两种人是有本质区别的:第一种人,留下记忆,因为                      ;第二种人             ,             。

最好的葡萄已经被吃掉;留下希望因为下一颗葡萄总比前一颗好。

9、“春天真美”可拓展为“正如春天原野上柔美的风情一般,春天的景色,春天的气息,春天的花草和春天的一切,是那么地惹人爱恋,叫人留恋。”请仿照上文的句式,对“她真让人怀念”进行拓展,拓展后的句子要求突出铺陈美和形象美。

她正如联欢会舞台上的小天使一般,清白的脸庞,苗条是身段,飘逸的裙子和黄莺般的歌喉,是那么让人怀念。

10、在空格处各写一句话,把整个寓言补写完整。

上帝派三位天使前往人间,去各自完成一项使命。他吩咐第一位去寻找一个美貌的人,叮咛第二个天使选拔一个能干的人,委派第三个天使,觅求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第一位天使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带着一个人回来,完成使命。第二位天使也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带回一个人回来,完成使命。奇怪的是第三位天使去了整整一年,依然没有回音。上帝把他找回来,厉声训斥:“为什么别人早已完成使命,你却迟迟不归?”

那位天使非常委屈,据理申辩:“尊敬的上帝,你想,一个人外貌的美丑,——;一个人才干的大小,——;而一个人品德的高下——”。

只消一眼就看出;也只要几件事就能分辨;却需要长久考察啊!

中考专题复习 篇6

中考专题复习

——话题作文引言类型例析

话题作文一般由引言、话题和要求这三部分构成。在临场写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只将注意力放在话题和要求上,而忽视了对引言的解读。话题和要求诚然应看,但是引言并不是话题作文的点缀。它主要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是话题作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仔细审读话题引言,捕捉引言中隐含的信息,可加深我们对话题内容、范围的理解,帮助我们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因此,本文拟就话题作文的引言类型及其解读谈点看法,以求对同学们的话题作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从2003年各地中考话题作文的引言类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叙述类引言。

例一:餐桌是反映包含卫生习惯的明镜,餐桌是展示家庭生活质量的平台,餐桌是体现主人审美观念的饰品,餐桌是浓缩设计者智慧的结晶;餐桌曾见证我们的喜怒哀乐,餐桌曾发生过许多动人的事情;餐桌从远古到未来,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生活,餐桌的历史令人感慨,餐桌的未来引人遐思……,——请你就上述提示中的某个方面,以“餐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辽宁省)

这类引言大多是通过再现种种与话题密切相关的生活情景,或全方位地诠释话题的内涵;或多方揭示写作的取材范围;或揭示我们写作想象的出发点。面对这类引言,我们应将注意力放在引言所列举的一个个情景上,可选一个我们自己最为熟悉的情景,展开丰富的联想,精心构织佳作妙文;或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广泛地联想,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生活储备中精选最能体现话题精髓的素材,以独运匠心,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如上例,引言以排比句列举了餐桌所涉及到的饮食卫生习惯、家庭生活质量、审美观念、设计者智慧、人们的情感、动人的故事、从古至今的演变等内容,促进考生全面深入地认识餐桌这一平常事物,加深了考生对“餐桌”这一话题的理解。考生只要从所列的各项内容中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内容、最擅长的文体,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便应时而生了。

二、诠释类引言。

例二:人们对“新”怀有特殊的感情,对“新”特别感兴趣。围绕着“新”造出许多有关“新”的词语,如:“新生”、“新秀”、“新鲜”、“新意”、“新颖”、“创新”、“标新立异”……的确,“新”富有生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举措,是一种对未来的追求和期盼。“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以“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贵阳市)

这类引言多以简洁的文字对话题的内容进行诠释,以帮助写作者对话题的内容、范围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了解,为考生顺利写出作文打下基础。其诠释方式灵活多样,有的采取注释的方式,有的采取组词的方式,还有的则采取举例的方式。如上例即采用了组词的方式,围绕“新”组了一系列的词语,以揭示“新”的蓬勃的活力。可以说,引言中的每一个词语就是一种构思行文思路,这其中总有一种是我们熟悉的内容,即使一种也没有,我们也可以“依葫芦画瓢”另组自己得心应手的词语,明晰了这点,考生很快就能进入写作状态。

三、议论类引言。

例三:我们不要总回顾过去,也不要总希望未来,只要拥有现在。因为拥有了现在,我们就能弥补遗憾的过去;拥有了一串充实的现在,我们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就会拥有一个饱满的人生!请以“拥有现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陕西省)

这类引言言简意赅,中心明确。话题即是议论文字的中心。如上例,第一句即以“过去”与“未来”衬托了“现在”之可贵,点出“拥有现在”的重要。第二句着重论述了“拥有现在”的意义与作用。引言观点旗帜鲜明,有利于加深考生对话题的认识和领悟。对开启考生思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时事类引言。

例四: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交往。在交往中获得信息,在交往中寻求发展的机会,在交往中寻求理解,在交往中得到认同……交往是一种本领,交往是一个过程,交往是一种体验。同学,在你的生活中,你要和你的父母交往,和同学交往,和朋友交往……交往中你有许多的感受和体验,有欢乐,也有烦恼;有痛苦,也有幸福,请以“交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成都市)

这类引言一般多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一指导思想,因此引言的内容或是近期重大的新闻时事,或是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或是民众的强烈呼声,或是时代的要求,或是某种先进的思想观念……因而解析这类引言,除了仔细辨读,抓住精华外,还要积极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进行类比、迁移、综合、分析、归纳,方能准确掌握话题要旨,写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章。

五、文学类引言。

例五: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他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经历,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种种经验。

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都能丰富我们的人生。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体验。请以“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安徽省)

这则引言采用寓言的形式。大家知道,寓言是一种含有某种哲理意味的故事。它有形象、有情节,更有含蓄隽永的意味。我们通过分析、揣摩,把握故事内涵,有助于理解话题的内蕴,提笔写来才更得心应手。

如上例,狐狸为了钻进洞口,先把自己饿瘦,吃了葡萄后,又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出洞口。表面看,狐狸似乎是一场空,什么也没得到,但是它得到了葡萄香甜的滋味的美好回忆。狐狸的经历形象地诠释了体验的深层意义,我们带着这种收获去驰骋智慧,展开想象,相关或类似的意象自己会纷至沓来,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自是不在话下。

除寓言外,有的引言采用诗歌,如山东省作文话题“盼望”“出发”“到达”,就是以艾青的诗《盼望》为据;有的引言则运用童话,如湖北黄冈市中考作文话题“感受平凡”,就是采用的童话;还有的使用的是故事,如河南省中考作文话题“相信自己”,其引言就是引用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此外,有的引言还采用了小小说、散文等形式。这些文学体裁的运用,使话题的内涵* *得到更加形象生动的再现,也使话题的引言呈现出瑰丽多姿的艺术魅力。

六、专题类引言。

例六:桥是什么?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

生活中,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桥:水上的桥,陆地的桥;独木桥,石板桥;运用高科技设计的立交桥、斜拉桥……

古今中外画家爱桥、觅桥、画桥。宋朝的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当代画家吴冠中也曾描绘过各种各样的桥。

文学作品也常常离不开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电影《魂断蓝桥》《卡桑德拉大桥》;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的西湖断桥,《牛郎织女》中的鹊桥……

现实生活中沟通人与人心灵的心桥,建立商业往来的商桥……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山西省)

这类引言,一般以话题为中心,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辐射、延伸,以开启写作者的思路,点燃考生的创造之火。如上例中,围绕话题“桥”,展开广泛的联想,有桥梁专家形象的定义,有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桥,有画家的描绘,有文学作品的再现,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心桥……其内容涉及到生活、美术、文学等方面,视野广阔,极具创意。其对话题深刻而又全面剖析,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中考专题复习 篇7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如今的中考语文试卷,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其阅读理解题目几乎是主观性试题一统天下。主观性试题的一个特征,就是需要考生根据试题的要求,或对某篇材料进行概述总括,或对某个语段进行概述总括,概述总括的过程就是提炼文意、综合归纳整理的过程。

概述总括如何操作

概述总括时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找准概括的角度,要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指向,确定好概述总括切入口。二是明确概括范围,根据哪些内容去综合,按照哪些要点做归纳;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概括不正确。三是梳理概述总括的要点。中考阅卷评分,都是按照概述总括的要点来评分的。要点是否完整,直接影响到得分高低,因此概述总括时必须要梳理内容的要点,力争涵盖全部要点而没有遗漏。

概述总括的操作思路是:

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例如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其概括中心的句子在篇首,它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为了显示这个中心,作者写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写了自己的交往品味,也写了自己高雅悠闲的生活。因此,我们在阅读中抓住了中心句,这篇文章的内容也就概括出来了。

通过提炼要点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例如郑振铎写的《海燕》(节选):

①“燕子归来寻旧垒”。②还是去年的主,还是去年的宾,他们宾主之间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③偶然的有几家,小燕子却不来光顾。那便很使主人忧戚,他们邀召不到那末隽逸的嘉宾,每以为自己命运的蹇劣呢。④这便是我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们欢呼着,注意着,沉醉着,曾使几多的农人们忧戚着,或舒怀的指点着,且平添了几多的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春天的小燕子!

我们寻找不到语段中表达中心内容的句子,因此,我们要从它每个句子中提炼出要点:①句引用民谚,说明燕子“寻旧垒”,人要怀故里。②句和③句说明燕子和主人的亲密关系,暗示燕子和故乡的浓厚情谊。④句点明“故乡的小燕子”给家乡人民带来的喜悦,寓意游子同乡亲们友好与融洽。四个句子从三方面表明“寻旧垒”,以此抒发作者怀念故乡的感情。

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文字表述不能懈怠

概述总括的成绩好与坏,往往和试卷上的文字表述有关。要想阅读题得分有突破,表述意识必须大大加强。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在文字表述前,我们要将自己的阅读结果进行多方位的审视,想一想有没有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地方,有没有与题目的要求相比较偏大或偏小的情况;有没有偏离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问题。不仅如此,我们在解读作答过程中还要想得广一些,想得深一些。想得广,就是避免对文章理解和题目把握上的遗漏。因为阅读应试的评分,在很多情况下是依据答题的小点给分的,遗漏了,没有想到或没有写出来,那是无论如何不会得到分数的。想得深,就是要不断地设问:是这样吗?为什么是这样?还有其他答案吗?等等。

想清楚以后,我们在文字表述时也不能懈怠。言多必杂,言多必失。一般情况下,表述文字越多,费时越多,就越容易慌张出错。而且表述文字越多,往往容易在话语中暴露出漏洞,带出一些本来可以不必说出的容易让人抓住把柄的内容。何况,有些阅读试题要求我们作扼要的解答,很多时候还限定了字数,所以我们的文字表述应该力求精练。

文字表述精练的前提条件是阅读理解的准确性要高,如果已经准确地理解了文章,那就要求在表述上下一番功夫。将自己认为理解正确的结果在头脑中浮现一下,再对照题目的要求,审视一下有没有不妥当的语句影响答案的正确率。因为少写、多写、漏写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能造成写出的与理解的大相径庭的后果。有些同学平时“听写”答案习惯了,懒得动笔。一旦考试,写起来疙疙瘩瘩,或词不达意,或曲解原意。因此,要开展经常性的读写训练,避免考试时笔不听使唤。再有,考试时没有十分把握,不在文字表达上玩弄花样。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