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优秀11篇正文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优秀11篇

时间:2024-05-19 05:30:11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优秀11篇,仅供借鉴。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篇1

简析:

《有趣的食物链》选自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课,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链关系,了解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的关系,知道许多的食物链交织形成食物网,认清破坏食物链的危害,提高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有一部分学生能主动学习,深得老师赞赏。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上科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讨论交流。男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能力却不及男生。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链关系

2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在食物链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扮演的角色

3了解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的关系,知道许多的食物链交织形成食物网

4认清破坏食物链的危害,提高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难点: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彩笔、课本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竞猜。

(2)它们之间是样的关系?

(3)其实就象草、羊、狼一样,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的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本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生物间有趣的食物链。

(二)新授

(1)、出示图片,黄雀、螳螂、蝉,它们之间有什么羊的食物关系?

(2)、学生讨论

(3)、蝉又吃什么?这是一句有名的成语,你知道吗?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5)、你还知道类似的成语或俗语吗?

(6)、多媒体出示:青菜、毛毛虫、蜘蛛、鸡、狐狸图片,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食物关系呢

(7)还知道哪些食物链?

(8)、自然界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出示图,请你说一说它们之间是怎样的食物关系?

(9)、生物之间存在很多条食物链,这许多相互交错的食物链象什么?

(10)、这样的网状结构我们城食物网。

(11)、请你观察这些食物链,各种生物的连接有什么规律?开始于什么,终点在哪?

(12)、植物的养料又从哪里来呢?

(13)、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取了不同的名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4)、出示图片,讨论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15)、我们通过食物链的找寻可以发现,有时一种生物可以同时处于几条食物链中,所以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很重要,那么,有没有什么原因会导致食物链发生断裂呢/

(16)、出示题,计算。

(17)、如果食物链断了会怎样?

(三)总结

(1)、总结:人类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和更复杂一些的食物网而相互联系,破坏了食物网。我们也会受到危害。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有趣的食物链

树汁→蝉→螳螂→黄雀

青菜→毛毛虫→蜘蛛→鸡→狐狸

吃与被吃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

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

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发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

6、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

三、水田的食物网:

1、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书13面图,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

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

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

4、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6、拓展: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篇3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这一课是通过认识和研究食物链与食物网将植物与动物联系起来,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为后面认识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环境做铺垫。

学生一般都知道食物链是反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在部分同学的观念里,“谁”吃“谁”的关系占据主导。因此,出示图片写简单食物链时,部分学生会很想当然地将箭头打反。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强调食物链反映的生物之间“谁”被“谁”吃的。食物关系。因此在写板书时,简明扼要,用简笔画形式表现就不用文字,突出科学味道。

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目标明确——保护生态平衡,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为“保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环保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活动过程 篇4

(一)导入

出示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泥巴。”提问:这里有哪些生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揭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情境再现:在校园的花丛中,依次出示杜鹃花、七星瓢虫、蚜虫、麻雀的图片,寻找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示范用箭头表示食物关系:杜鹃→蚜虫→瓢虫→麻雀

2.小结: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3.出示更多生物图片。提问:在这么多的生物之间,还有哪几条食物链呢?

4.观察食物链,小组讨论,找出食物链的特点。(多数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5.介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

6.从谚语、成语中寻找、辨析食物链: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泥巴。”(浮游生物→虾→小鱼→大鱼)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树叶→蝉→螳螂→黄雀)

(三)认识食物网

1.提供标有水田里生物名称的卡片(稻谷、蝗虫、鼠、青蛙、蜻蜓、蛇、麻雀、猫头鹰、老鹰),引导学生表示出它们的食物关系。(幻灯演示),介绍稻田中的各种生物。

2、“模型”体验活动,建立食物网:

A.角色分配,现在我们把教室当作稻田,同学们来扮演稻田中的。各种生物。(学生领取角色牌)

B.小组思考:现在我们都是这个稻田中生物的一员了,想一想,在稻田里你能吃谁,你又会被谁吃?

C.用毛线把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表现出来。

D.观察现在的“稻田”,引出食物网概念。

E.活动展开

(1)情境1:现在很多人喜欢吃蛇肉,有一天蛇群遭到人类攻击,被大量捕杀。请扮演蛇的学生使劲拉扯线绳,请其他生物们体验你有什么感觉?观察一下网线,发生了什么变化?

(2)情境2:因为蝗虫会使稻谷减产,人们痛恨蝗虫,把大量的化学药品撒到蝗虫身上。不幸,蝗虫全部被消灭了。(请蝗虫逐一放掉网线,退出游戏)请生物们观察刚才的网线,又有什么变化?

3.交流游戏中的体会,说说对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的新的想法。

(四)练习与拓展

把稻田里的食物链用箭头标出来。

板书设计:

食物链与食物网

杜鹃→蚜虫→瓢虫→鸟

……

生产者 消费者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篇5

过程与方法:

1、收集各种食物链的资料。

2、能够进行生物食物链的模拟活动。

3、能够通过食物链的游戏活动意识到人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

科学知识:

1、解食物链的组成,知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意识到每一种生物都是生物食物网中重要的一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

2、呵护生物的家园,能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时出示植物的果实、老鼠和猫头鹰三张照片,问:“这三张照片中的生物放在一起,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请学生描述会发生的事情。

二、新课

1、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师讲述: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是相互敌对的“竞争者”,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把植物的果实、老鼠和猫头鹰三种生物放在一起生活,植物的果实会被老鼠吃掉,而老鼠同样会被猫头鹰吃掉,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问“你能举几个像植物的果实、老鼠和猫头鹰一样的食物链吗?”

学生举例。

出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问:谁能解说这个成语的含义。

师:这个成语它反应了生物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食物链,在我们生活还有一些类似的成语,你们知道吗?

2、了解食物链中的组成

师:生物学家给在食物链上的生物有着不同的名字:自己制造食物的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消费者和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分解者。

师指植物的果实、老鼠和猫头鹰三张照片问:这三种生物哪个是生产者,哪个是消费者,哪个是分解者?

出示P35上面的图片请学生讲讲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阅读P35的资料,了解生产者的营养和分解者的来源。

出示P35的生物界中的各种分解者

师: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组织各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总结。

师组织学生进行食物链的游戏活动。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篇6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五节的内容。在本课教学中,如何在学生中建立食物链、食物网这些概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建立食物链、食物网概念的基础在于, 生物之间的存在的食物关系即“谁吃谁,谁被谁吃”。明确了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于学习食物链并进步一连接食物网至关重要。

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在完整的食物链中都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在领学生学习本课时, 我采用了谜语引入:草原上来了一群羊,然后来了一群狼,用谜语引入,贴近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又非常吸引人,学生们毫不费力的猜出了谜底,我也顺势写下了这三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草→羊→狼,很好地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食物链的概念。在学生自主学习书本中花丛中的生物图片,和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得存在花丛中所存在着的食物关系并得出生产者,消费者等科学概念后,为了方便学生记忆箭头的指向,我编写了句顺口溜“食物进了谁的`嘴就把箭头指向谁”然后找学生上黑板将花丛中存在的食物链表达出来。

共同分析食物链的开端都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的。当学生能正确的书写食物链,明白这些科学概念之后,我们又把视线从花丛转入了田野,我让小组成员轻声讨论得出食物链并构成食物网,而关于生态平衡的学习时,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更切身体验地回答缺少了某种动物,整个食物网会怎么样,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篇7

面对陌生又熟悉的初中课本,感慨时间飞快,我已经从一名初中生成长成了一名准教师。看到活泼可爱的初中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天真的美好。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那作为他们的老师,我能做的就是把带给他们的每节课上到最好!所以,课后的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从听课到备课再到真正的上课,在教学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会最深刻的是站在真正的讲台上,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时。这期间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以及老师、同伴的指导都值得反思、总结。具体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理念:

听指导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老师的循序诱导,没有知识灌溉,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们思考、探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一收获时刻提醒着我: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要有真正的学生活动,同时老师要发挥课堂的指导地位。

二、教学教态:

1、声音:声音还是比较洪亮,只是语调还缺乏教学热情,比较平铺直叙,还可以更抑扬顿挫一些,时而和学生们用开玩笑的语气给孩子们讲小笑话。时而严肃,强调重点。时而用有亲和力的语气关心孩子们。这样的课堂会更充实,也会更有乐趣!

2、动作:课上,每个孩子都在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而且,老师的举动很可能是孩子们学习的参考。所以,老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课上的每个动作要自然、大方、时刻体现着对学生们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孩子在课下对我说:“老师,您真有礼貌,当我们掌声欢迎您时,您还说了谢谢大家!”。听到这句话,我为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而暗自高兴,同时,也提醒着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3、心理:在这里,最大的感受是:上课时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语言是否自信、教学教态是否自然大方。所以,心理也是需要多锻炼、自己学会积极调整的。刚登上讲台,我会很不自然,就想:自己做得不够完美,学生们会不会不喜欢自己呢?后来,我发现,我的想法完全错了,因为:老师上好一节课,不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们喜欢自己,而是可以真正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自己就会更大方,不再忸怩了!

三、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教案上,是对真实教学的一个预设。

(1)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也就是准确把握学生们的知识基础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也避免了重复讲解、讲解过深的知识点。

(2)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对教材的处理,我感觉还是停留在课本上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没有吃透,有些凭着自己的感觉在开展教学。这是需要改正的!我想,我现在要做的是:先通读课本,自己掌握课本知识,然后,分析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后,再进行知识的加工处理,一定不能落下知识点,因为对学生,要负责任!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这一点自己做得还可以。首先了解了中学生:他们还不够成熟去想我要好好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有趣、有用,当他们可以很自豪地讲给同伴、家人时,他们就喜欢上了学习。所以,带给孩子们的课要多多地从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了解到:本节内容食物链和食物网只要强调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对于不是特别抽象的知识,设计了比较多的学生活动来增添学生们学习的乐趣:讲小故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写食物链并和大家交流分享。

通过前期的了解,设计了比较活的学生活动,调动了学生们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比较成功的一点。

(4)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设还是不够:

自己想:学生们的回答会完全按照自己备课时写的,可是,忘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和想法的灵活、开放,于是,在这方面耽误了比较长的时间。在导入时,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兔子吃草、蛇吃兔子、老鹰吃蛇的故事,当问到学生们故事中涉及到了几种生物时,想着学生们回答:草、兔子、蛇、鹰。没有想到,学生们说了好多,还有:树、花、蚂蚁、微生物。当时,学生们说什么,我就都写上了,指导老师夸我做得很棒,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想法,尊重孩子们!我学会了要时刻尊重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也知

道了要尽可能地对课堂做出预设。

2、课堂技能:

(1)导入:

本节课导入比较成功:时间控制得当、课堂教学秩序管理还可以、师生有效地交流、导入也有效地为开展教学内容服务。

结合上一节课《水和温度对生物体的影响》失败的导入和本节课成功的导入,更加明确了:导入不能仅仅是活跃课堂氛围,最主要的是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否则,会带偏学生们。

(2)设疑和提问:

这一点是自己没有想到的,为了保证提问的高效,要提前设计出本节课的问题串:提问要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要选择适当的提问时机。提问要有适当的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要有分析评价、必要的引导、总结。

(3)讲授: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要正确、科学,所以,讲授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的知识,要学会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其次是:讲授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讲课是一门艺术,要尽量做到让学生们学习、听课时,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美感,使讲授的。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艺术性同在。

(4)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与PPT应用方面,自己还需要进行两者的合理分配,板书更多地体现教学重难点,PPT是为了教学更好服务的工具,切记只念PPT、自己的思路被PPT带着走。同时,也要学习制作更好体现自己教学思路的PPT的方法,目前要学习的是触发器的运用。

(5)对学生回答的反馈:

除了可以用:很好!很棒!还可以用什么呢?要对学生的回答有一个总结,对于学生回答的肯定要具体一些,例如:回答得很具体、很全面,将几个方面都涉及到了。这样,对学生的肯定很真实,同时也强调了易错点。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有的时候,由于时间把握得不是特别好,会没有时间总结。总结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会使课堂的重难点突出,总结时,要注意: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重难点突出。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呼后应、形成系统。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四、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较好地尊重孩子们的想法。二是知识点的讲解以及重难点的强调比较到位,具体如下:

1、在强调食物链的完整性时,用到两个例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在讲解时,强调的很到位,并且结合学生们的易错点,很具体。

2、用枯草杆菌分解枯草,指出,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

3、为学生们解答疑惑:食物链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为什么不能写进食物链里,解答得比较成功。

4、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捕食关系强调得很到位。

五、不足之处:

1、要记得错的知识点不能写在黑板上。

2、要教给孩子们数食物链的方法。

3、老师不能只强调重点,要落在课本上,让学生们划出重点。

4、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没有必要太复杂,只要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强调到位就好。

5、有学生问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里的大鱼和小鱼都是鱼,能不能只写鱼?当时给学生的解答是可以,后来一想,是不可以的,因为,这里的小鱼可能是草食性的,而大鱼是肉食性的,不能笼统地叫做鱼。

6、要记得课件的色彩对比,要让学生看清楚。

7、语言,尽量能够用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口语化与科学、准确不冲突。

8、分解者不是吃,而是分解,要注意语言的科学。

9、要熟悉讲课流程,只有这样,教师的讲课思路才不会乱。

大班食物链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并能画出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查阅资料、方案设计等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和书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对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生物防治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网络课件,并调试好电脑。

2、学生准备写有庄稼、田鼠、猫头鹰、牛、草、人的卡片以及连接卡片用的带箭头的纸条,双面胶。

五、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交流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第3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人体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那么食物又来从何而来呢?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打开投影和学生一起观看)

(学生打开食物链的网页,点击首页的猎豹捕食的链接,观看。)

师:想一想猎豹和羚羊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猎豹吃羚羊、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看过猫抓老鼠、蜜蜂采蜜等场景,那猫和老鼠、蜜蜂和花蜜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也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师:好。这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叫做食物链。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食物链的知识。(板书课题)

师:下面我们点击网页上的学习目标,了解一下,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

(学生点击,阅读。)

师:在了解学习的目标后,我们来看看食物链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的?

(学生点击,阅读。)

(二)新课学习

师:下面点击在线学习。我们知道在语文课中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哪个同学能回答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通过回忆,阅读网页上的流动字幕回答)

师:那我们想一想,螳螂、蝉、黄雀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和同学讨论一下,并填写在本页下方的表单中,姓名用学号代替,并提交。然后刷新一下,我们可以看到屏幕上显示了大家的答案。

(学生操作)

师:我们能把他们连成食物链吗?在纸上试一试,可以参考课本P70页。

(学生动手,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

师:下面我们点击"分析农田中的生物"的标题,观看农田中的生物的视频。看完后和同学讨论一下,在纸上画一画。各个小组用准备的材料连好食物链。互相展示。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把连好的食物链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再看分析食谱中的生物。

(学生点击、观看视频)

师:我们看到了哪几样生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纸上画一画,各个小组用准备的`材料连好食物链。互相展示。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把连好的食物链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再想想这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是什么?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

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食物链的起点是庄稼,它是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师:食物链中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

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答案情况总结。(食物链中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每条食物链都是这样。)

师:下面我们点击"动物的食性",了解一下动物根据它们吃的食物不一样,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回答。

师:我们学习了食物链的知识后,要把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点击生物防治。阅读上面的内容,可以通过资料搜索,获得生物防治的知识,并和同学讨论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分析、讲解。

师:接下来我们电击问题讨论,阅读"食物链的故事",并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操作)

生:点击食物链故事,并根据从中得到的启发,回答课本第73页的DIY。

师:请学生回答,并作分析。

师:同学们还可以电击"课外拓展",了解一下和食物链有关的知识。

师:下面我们点击小结。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操作,老师讲解)

师:课后继续做课本第73页的DIY。

八、课后反思

由于本校的设备条件比较差,本课的展示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有更好的条件,本节网络课是很精彩的。

另外这节课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要能熟练操作电脑。

本节课还可以上远程教学课,在课件上只要稍做修改。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篇9

本周课堂进行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本章知识的一个转折点,它由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转变到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在单元导读中,第二自然段也简单陈述了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应该明确,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有食物、竞争、共生等,生物与生物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生态系统。

第一单元导读

在前面的课堂,我们了解了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我通过研究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上课时我吸取同行老师的反思,在引入时,我引用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学寻找其中的食物关系,其中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学生能够很快找到,但是对蝉吃什么,很多学生不知道,这里通过学生五年级语文日积月累的诗《蝉》引导,诗中“垂緌饮清露”引申到吸树汁,从而知道蝉吃树(汁)。在了解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关系后,我先讲述了食物关系从左到右依次是由弱到强,并且箭头指向强者。紧接着转到课本内容蔷薇花园的食物。这个地方我觉得是最难的部分!

因为学生对食物关系强弱不了解,对竞争捕食关系不了解,从而产生了许多问题。

落叶是小草的食物

问题1:落叶是小草,蔷薇的食物,蔷薇花瓣是蔷薇的食物,因为叶子变成肥料被花草吸收了;龚自珍有诗句“化作春泥更护花”,所以蔷薇花是蔷薇的食物。真心讲看到这里我真的佩服学生丰富的联想。怎么解释?花瓣落叶落在地上后经过生物微生物复杂的作用,最后变成无机盐和有机养分,这样才能被植物吸收,及当落叶花瓣等被植物吸收时已经不再是生物形态,而食物链食物网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所以这里我们不能将落叶花瓣放入食物链中做花草的食物。

为什么落叶又成了蚯蚓的食物?

问题2:落叶怎么又成了蚯蚓的食物?这个问题的解释应该结合第一个问题,及当蚯蚓吃落叶时,落叶还以生物形态存在!

蚯蚓吃蚜虫

问题3:不知道食物关系。对于这种真的只有告诉他,蚯蚓生活在土里,蚜虫生活在花草树的枝叶上,蚯蚓不吃蚜虫!

综上,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我们需要小心应对的。了解食物关系后我们就需要阐述食物链及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归纳出特点:由绿色植物(生产者)开始,到动物(消费者);更细一点的划分: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食物链书写正确性的判断很重要,有助于学生正确书写食物链,判断标准:箭头从左到右,由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结束;箭头指向强者一方。

没有绿色植物

强弱顺序出错

食物链书写要点

复杂的食物网是建立在食物链上的。,在学习了食物链,掌握了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后,再了解田园生态系统是比较轻松的事情,然而依然有也问题存在,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食物强弱关系!

黄鼠狼吃了猫头鹰!!!

复杂而简单的一堂课结束了;在学生学生们兴奋的讨论中结束了;在我的惆怅中结束了。我想起了很多事,想起了小学的课文“七星瓢虫爱吃蚜虫”,为此我捉了很多瓢虫,专门数它背上的星星;我想起了小时候在田埂上玩耍,抓蝗虫捕蛐蛐;想起了为了惩罚“八角丁”扎了我,于是把它关在纸盒子里饿三天;想起了小时候割“水蕹菜”时深绿的叶子和白色的花!或者现在我才明白《昆虫记》如此出名!当白纸黑字代替了五颜六色,台灯驱赶了月光;当公式定理战胜了乐趣,书房成了乐园,或许我可以理解现在社会为何如此“宅”。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两个情感结论,一是突出百草园是儿时的乐园从而讽刺了封建教育制度;二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茫然中不知所谓!当孩子们失去了百草园时,或许我,一个科学老师要做的就是那一段短短的泥墙根,留下些五颜六色给孩子,护住些淡淡的月光!

小学科学教案:食物链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难点是: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2个“分析活动”和1个“方案设计”3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儿时“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导入新课,利用游戏“谁吃谁”的活动,建立食物链的概念,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达到了“做中学”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析食谱中的生物,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

一方面巩固食物链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通过“我请大家吃大餐”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3部分是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

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

通过搜集各种资料,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进行修订,评出最佳方案。

并设置课后拓展:请学生课后点击相关网站,查阅资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为当地农田主要害虫(如:棉芽虫、菜青虫、稻飞虱等)设计一个可行性生物防治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造福于家乡。

大班食物链教案 篇11

活动目的:

1、知道食物链是物种之间的食物组成关系。

2、会简单食物链排序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老鹰、谷物、蛇、老鼠的图片

活动过程:

1、介绍食物链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有关它的知识吧!

食物链这个词是英国动物学家埃尔顿于1927年首次提出来的,据他自己说是受到中国俗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启发。

食物链表示物种之间的食物组成关系。一种生物一般要依赖其他生物作为它食物和能量的来源。各个物种被分为不同的营养层次,最底层是“生产者”,是依赖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再上层是各级“消费者”要依赖生产者供应物质和能量;当消费者死亡以后,“分解者”会以他们的尸体为食物。一般食物链是由4—5环节构成。

2、食物链排序

教师出示图片,问:小朋友们,你知道图上的生物怎样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吗?

幼儿进行排序:老鼠吃谷物,蛇吃老鼠,蛇被老鹰吃掉。

即:谷物—老鼠—蛇—老鹰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