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优秀6篇)
时间:2024-02-05 11:38:14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如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优秀6篇)。
酸的和甜的教师教学反思 篇1
《植物妈妈有办法》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集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身,深受师生的喜爱。在备课、试讲、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以“如何体现新课标鲜明的人本位思想,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真正促使学生的发展”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成长。
首先我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全诗,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这是引导学生体验自己学习的成果,看到学习的成效,产生对自学的心理认同。接下来我提出问题: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这个问题指向学生对全诗的整体的初步感受,学生能朦朦胧胧地感觉这首诗好美、有趣,于是我顺势引导:“为什么这首诗会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采取幻灯演示、动作表演、想像体会、朗读表达等方式充分调动儿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亲历获得美、趣、乐的过程,然后我又问:“你现在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学生说:“太美了!太有趣了!太好听了!很动听。”“给了我们很多知识,我觉得很有意义。”同样的问题,反映出学生情感体验的加深、丰富。
这时,我继续启发学生:“你能把体会到的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吗?选一种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自己朗读全诗。”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之后我又加以点拨:“今后拿到喜欢的文章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去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由对一首诗的关注升华到对阅读乐趣的体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自己说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又出示了椰子靠海水流动传播种子的幻灯片,让学生推测椰子传播种子的方法,最后出示了四幅图让学生推测传播方法。这一连串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天空,课外阅读、探究学习的乐趣也尽在其中,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课堂是师生、生生全方位互动的场所,这种互动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敏感、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锤炼。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审美体验是个体行为,是旁人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学生对一篇文章的体验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本课的朗读训练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以学生原来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悟自读中感受朗读乐趣。整堂课的教学始终以“读”为本,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实现了读中自得自悟的教学理念,另外,注意把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了文章的含义,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求得发展。生字教学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巩固生字,符合学生的心理,这也是这堂课把握较好的地方。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反思了自己过去课改的理解。以前,“放”出去教的课文总担心学生这样学不会,那样学不扎实,还担心一经“放”出去,“收”不回来怎么办,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了一句空话:学生们花了很多时间,学得苦,学得紧,教学效果却不好。这次尝试,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潜力,使他们在教学教程中展现出让人敬重与钦佩的活力,而是是这种富有生机的活力与创造力,才使课堂教学连续成新的发现、新的感觉、新的收获和新的经验,从而成为教师生成新的课程经验的重要基础。自主、开放是语文学习的快乐之源,创设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使阅读课堂成为发扬学生个性的天地,这样的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篇3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低年级的新课程改革也正以此思想推行。死记硬背的识字方式已悄悄退出教学舞台。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识字的规律,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生字的潜力。
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讲到课文资料,就会滔滔不绝地把课文资料讲完,并且不知不觉地已经和学生分析了课文的中心。似乎一篇课文已经上完了,但仔细一想,会发现自己竟然忘了生字教学,一个生字都没学呢。这时,为了过过场,就牵强地把课文中的生字孤立地拿出来,让学生反复地认读,自己读、同桌读、开小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读生字。这儿的生字教学有它的价值吗?对于学优生来说,课文都能顺利地学下来了,生字已经没有学习的必要了;而对于学困生来说,这种机械、呆板的教学方式,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的。长此以往,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更有这样的情形:在分析、理解课文资料之前,老师先把所有课文中即将要出现的生字拿出来进行教学,然后再学习课文资料。“集中识字”,虽然省时,易于操作,但是学生识记的效果不好,容易忘记。“集中识字”的方法,一向以来,被老师们所推崇,频频使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集中识字”的方法务必适时而用。假若,一课中的生字相互之间有联系,有规律可寻,那运用“集中识字”,就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生字没有什么规律,那我们就要慎用“集中识字”的方法。
教学案例及点评:
如何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有机地教学生字呢?(即“分散识字”)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我在设计人教版二上年级第17课《酸的和甜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时,努力地尝试着。在我的课堂中,有这样几个识字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多可爱的小动物啊,你记住它们的名字了吗?好,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师:在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中有三个带有相同偏旁的,你们找到了吗?
生:有“狐”、“狸”、“猴”。
师:对,它们都有反犬旁(点红“犭”),有许多野兽的名字中都有“犭”。比如说狮子的“狮”、一匹狼的“狼”,你还明白哪些?
生1:我还明白“猪”、“猫”、“狗”……
师:是的,它们都是野兽。
生2:我明白猎人的“猎”也带有反犬旁。
师:对,猎人是以捕猎野兽为生的人,所以也带有反犬旁。带有反犬旁的字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小朋友能够在课外继续找一找,然后在课堂里和大家一齐交流。
点评:在认读小动物名字的时候,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孩子进行归类识字。并了解到野兽的名字中带有反犬旁。同时,教师应势利导,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迁移到了课后,有利于学生识字潜力的进一步养成。
片段二:
师:故事讲了小动物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啊?它们在谈论什么呢?
生:小动物在谈论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
师:这就是“葡萄”,出示词语:葡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1:它们都有草字头。
生2:它们都有撇和横折钩。
师:是呀!这两个字只是里面部分不同,就像是一颗颗的葡萄。记住了吗?读一读。
师:你看,这些就是葡萄(贴“葡萄”)。这是一串葡萄(指“葡萄”,出示“串”。)这“串”字像什么?
生1:像羊肉串。
生2:像冰糖葫芦。
……
师:恩,你们很会观察。被你们一说,还真像!这样我们很快就把这个字记住了。读一读。
师:这种用事物的样貌来记生字的方法真不错。
点评:“葡萄”和“串”的学习很自然(科学)地融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并非牵强地套用,而是顺应了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还抓住了生字的特点,以特点入手来突破难点。“葡萄”是形声字,而且思考到这两个字不能分开使用,因此,没有把它们分开进行教学,而是整体认读、识记。学生以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生字有了大致的轮廓和印象。“串”是象形字,教师引导学生从像什么的角度去识记,自然(科学)而然地就和一串串的事物的样貌联系了起来。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象形字的特点,初步学会象形字的识记方法。
这些识字方法的习得,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思考,乐于钻研教材,就必须能根据生字的特点,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找到识字教学的立足点,准确把握学习生字的时机。让生字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成为学生乐于学,老师乐于教的资料。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篇4
〈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建立了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尽情地参与和表达。赞赏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添加剂。课堂上老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不要吝惜赞许的微笑。教学中我不仅用语言激励,比如:“你真棒,你又给了老师一个惊喜。”“你可真了不起”等;还要运用肢体语言,如点头赞许,和学生握握手,亲切地拍拍学生的头。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欣赏,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教学中我采用个别读、评价读、表演读多种读书方式,调动每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深入体会了文中小动物的心情及思想,让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齐划一的朗读指导。
〈三〉启发想象,加深感悟。〈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阅读有明确要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教学中,我结合“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这句话,用生动的语言对葡萄的形、色、味进行渲染,引发学生对葡萄成熟后那诱人的情景的想象,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四〉以演促读,鼓励创造。本文是一则篇幅较长的童话,而童话这类课文特别适合学生表演。所以我采用了个性化教学,用朗读和表演代替老师的讲解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入情境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读中学,演中悟。
酸的和甜的教师教学反思 篇5
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化,让孩子“感”和“悟”一定都要有个过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
首先我设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从学习一开始就抓住“葡萄沟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这个问题展开学习,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以参观的形式走进去,走出来。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采用演示、表演节目、画图、朗读、比较,即看、读、听、想、演等手段让孩子感悟词语、句子、意境……感受到葡萄沟。
在课文快结束时,再一次带学生入境:观看录象,通过感官刺激,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说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升华:“因为这儿的水果多;因为这儿的葡萄美;因为这儿的葡萄干色鲜味美,更因为这儿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所以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而解决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整节课,学
在不知不觉中在葡萄沟里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篇6
1、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是这样问学生:“规模宏大”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或者说你是怎样理解“规模宏大”这个词的?教学中,在学生说出“规模宏大”这个词时,我随口说出了“由‘规模宏大’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由于这个问题,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学习状态亢奋,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更有效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应当教会学生。于是,接下来我以同样的问法引导学生理解了描写庆云寺和景物的其他词语,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还能联系前后内容相互解释词语,比如说到“二百多年”想到了“明代”等。这样学生对整个一段的理解应该是非常深刻的。
2、抓住关键词语感受这个一段的内容是我课前预设的,目的在于理解课文的同时能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词语。由于这一段是课文的次要内容,课前也并未曾准备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但由于“由‘规模宏大’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出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超出了我的预设,这才又生成了另一个水到渠成的环节——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有关的词语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