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最新15篇)正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最新15篇)

时间:2024-08-24 13:47:56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月亮湾》。

2.还记得在《月亮湾》中认识的词语朋友吗?谁来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指名先读村子、河水等词,再读美丽的清清的,最后读短语)

师:瞧,有了这些美美的词做修饰,村子河水朝霞笑声农田小河就显得更加生动具体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月亮湾是个怎样的村子?(指名读,板贴:美丽)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是呀,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出示第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它!(齐读)

师:读得真响亮,真流利!

师:这段话告诉了我们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而全文就是围绕“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来写的。就像一个人有一颗心脏,一篇文章也有一个中心。如果一个句子能表明文章的中心,我们就称这个句子叫作“中心句”。(板书:月亮湾美丽)

过渡:月亮湾是个美丽的地方,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月亮湾。请大家默读第二三自然段,作者在介绍月亮湾时具体介绍了哪两个地方的美景呢?(村子的前面,村子的后面)

过渡:月亮湾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小朋友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一共几句话?(6句)想一想:文章写了村前哪几处地方的美丽景色?把你最喜欢的景物用横线画出来,再多读几遍。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你最喜欢哪一处美景?

(1)第一句: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

月牙一样的小河:你能告诉大家,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吗?(把小河比作月牙)为什么这么比呢?小河和月牙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弯弯的)(出示图:你们看,月牙弯弯的,小河也是弯弯的,所以把它们联系起来了)

这弯弯的月牙一样的小河你觉得怎么样?(美、可爱)作者在介绍村前的景色时,主要就是介绍了小河的景象(点出、板贴:小河)

小桥:月牙一样的小河上还有一座石桥。这小桥是在小河的哪里?(点出、板贴:河上)评价:弯弯的小河加上古老的小桥,那是多美的情景啊!谁来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小河与小桥!

这是一条像月牙一样弯弯的小河,真美呀!怪不得村子的名字就叫“月亮湾”。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个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

评价:说的真好。你很会思考!

(2)第二、三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缓缓地:河水是怎样流着的?(缓缓地)能不能给它换个词?(慢慢地)

师:“缓”就是慢的意思,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慢一点,谁来读好这个词?

师:绕:这里还有一个“绕”字,你读懂了什么?(围着)

师:在这缓缓流淌的小河里,你看到什么?(小鱼)这里的“一群群”说明了什么?(鱼多)

你们看(出示图片)一群群可爱的小鱼,穿梭水中,像自由自在的天使,游过来、游过去,多快活!能把这份快乐融入你的朗读中吗?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师:(出示图片)看,清清的河水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师:河水里有小桥、绿树和青山的影子。这就叫做倒映。

师:多美的倒影!谁来读好这一句?评:这多么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呀!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出示两句对比)你觉得哪句好?好在哪里?

出示“清清的”:是啊,清清的河水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干净、透明!

谁能读好这个词?把它放入句子中谁来试试?我们一起来体会一样河水的清澈、透明。(齐读)

出示B、C两句:这两句话描写的又是小河哪里的景色呢?(点出、板贴:河里)谁能把河里的美景读好?

(3)第四、五句: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美:你喜欢桃花的什么?你觉得桃花开的怎样?(美)

你从哪感受到桃花的美?(像一片灿烂的朝霞)(朝霞图):朝霞你们见过吗?朝霞就是早晨天空的云霞被太阳染的通红鲜亮,非常美丽。桃花就像灿烂的朝霞一样美(桃花图)

多:“像一片灿烂的朝霞”不仅说明桃花美,还说明桃花很多呢。还从哪里看出桃花多?(许多、开满)

(桃花、朝霞对比图)你们看,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一大片——(灿烂的朝霞)

谁能把这么美的桃花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

你也能学着作者的样子来填填这几个比喻句吗?

拓展练习:

出示:春天,农田里到处是金黄的油菜花,远远望去,像_________________

秋天,地上铺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4)(4)第六句: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师:这句话里哪个词用得特别好?“绿油油”是什么意思?(特别绿,绿得发亮)

师:绿油油这个词用得很美!农田里的庄稼不仅长得好,而且颜色也很美呀!你还知道哪些像绿油油这样表示颜色的词呢?

小朋友的词汇量真丰富,谁能来读好农田颜色的美呢?放入句子中谁能读好它?

谁来说说这句话写了哪里的美景?(点出、板贴:农田)

(5)小结:

过渡:村前的每一处景物都是那样美丽,现在让我们把这些景物连起来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

师:作者在介绍村前的景色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的。先向我们介绍了近处小河以及河上的石桥,接着具体写了河水的清,然后描绘了河岸的桃树,最后介绍了远处的农田。以后我们在介绍一个地方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文章就更有条理了。

师:这么美的景色,谁已经能记住了?(出示填空)指名完成。齐读。

3.学习第三自然

过渡:月亮湾不但村前美,村后的景色也十分迷人,听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介绍吧!小朋友思考第三小节写了村后哪里的景色?(山坡)

师:出示图片;看看图,你从“一片茶树”体会到了什么?(多)

是啊,山坡上的茶树可真多呀!采茶姑娘采着茶,心里快乐极了!你听——

引读: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谁来快乐的读读这个词?

你看,她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她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风景美、生活越过越好)

师:是啊!正是月亮湾人民勤劳的双手才把他们的村子建设得一天比一天美好。可见,月亮湾的人民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了热爱之情!

让我们一起分享她们的喜悦!齐读第三小节。

三、总结全文

1、师:同学们,作者一开始就向我们总得概括了月亮湾的美丽,然后分别从村前和村后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它的美。在写村前时,作者抓住小河与农田的景色进行描写,在写小河时,还具体写了河上、河里与河岸的美景。而在写到村后时,作者则用简单的笔墨略写了山坡上的景色。通过作者的介绍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月亮湾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正是这份热爱使得月亮湾更加美丽。

2、让我们带着对月亮湾无比热爱的感情来赞美一下这人间仙境吧!(配乐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练习扩词。

观察字形,想办法记忆。

2.范写,提示注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火字旁,撇为竖撇。

3.湾:左窄右宽,右部“亦”有所变化,中间变成两竖宜写得宽扁;下部的“弓”上收下放,其中两折和一竖均略向左斜,以求斜中取正,使右部稳定。

五、布置作业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完成《习字册》

3、想一想你家周围美丽的景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

六、板书设计

3.月亮湾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家美丽

↖村后:山坡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3、启发学生质疑,并联系自己的体验学习课文。

4、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天文知识比较难懂,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一、揭示课题。

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有许许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在1900年以前,有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喜欢数星星,他从小热爱天文,长大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就是我国汉朝的张衡(板书课题)。“数”是多音字,(用卡片让学生读“数学”、“数字”、“无数”、“数数”)“数星星”的“数”读shǔ,“数数”读shǔshù。

二、读通全文。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每字的读音。

2、学生轻声练读。依靠汉语拼音自己练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思考:

(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6个)

(2)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

3、讨论。边读边想,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全班讨论。

三、学习生字。

1、引导自学。自学前4个生字:数、院、颗、闪。在书上画出由这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数星星、院子、一颗、一闪。

2、检查。用卡片读生字和词语,指名个人读、齐读。分析、记忆字形,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记忆字形。查字组词。

3、教写生字。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第一幅图(上下两部分)。

思考:

(1)图上画的谁和谁?

(2)他们正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间?

(4)从人物服装上看是什么时候的事?

3、轻声自读。

思考:

(1)晚上满天的星星是什么样的?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来。比较课后作业第3题(1)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当学生都正确找到并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后,通过课后作业题两个句子的比较,使学生深入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渗透“比喻句”的知识,让学生略知比喻句的作用。)

(2)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表示张衡动作的词有哪些?画出来。(要求学生自己找到并画出“坐、靠、仰、指、数”5个动词。还要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句话让学生深入体会张衡从小观察星星的浓厚兴趣和认真态度。抓住“一直”这个词,有它和去掉它,让学生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加深理解。)

4、讨论。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想好之后将上面的问题一道题一道题讨论,可分别采用轻声自说、同桌互说、小组轮说的形式加强“说”的训练。

5、朗读训练。

(1)轻声自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范读。

(3)照老师的样子人人练读。

(4)指名读。

五、课堂练习。

1、用卡片指读4个生字、4个词语。

2、抄写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数星星、院子、一颗、一闪。

2、朗读。朗读第一自然段。

3、讨论。在这一自然段中,找出表现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词语和句子各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轻声自读。

思考:

(1)“奶奶”为什么说张衡是“傻孩子”?(“奶奶”认为天上的星星是数不清的,张衡一颗一颗地数是白费劲。)

(2)“奶奶”的话里,哪些词语是讲星星是数不清的原因的?(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

(3)“奶奶”说的“又在数星星了”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说明张衡非常热爱天文,经常数星星,有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4)“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认为星星数不清,张衡认为“能数得清”。)

(5)张衡为什么说能数得清?(“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说明张衡热爱天文,观察星星的决心大,不怕困难,不怕麻烦;“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说明张衡通过长时间的多次观察,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进一步说明“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说明张衡不只是在观察星星,而是在研究星星的运行规律。张衡小时候就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2、讨论。

(先想后说,让全体学生以各种形式参加讨论。)

3、朗读训练。

(1)轻声自练。

(2)指名读。

(3)分角色练读。

(4)分角色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轻声练读。

2、学习生字。自学后8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后,指导学生写“之、名、睡、楚”。强调“之”是3画,强调“睡”的笔顺。

3、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

(1)“爷爷”同意谁的意见?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爷爷”同意张衡的意见,从“爷爷”的前三句话可以看出来)“爷爷”都说了些什么?(“爷爷”前后说了6句话,包括三点:一是肯定了张衡观察得很仔细;二是说星星是分成一组一组的,每组都有名字;三是以北斗星做例子作进一步说明,使张衡又获得了新的天文知识。)

4、教师讲授北斗星知识。让学生看书上第二幅插图,看北斗星和北极星,还可用挂图或幻灯片讲解。

提问:

(1)北斗星和北极星之间是什么关系?“总是”是什么意思?

(2)“爷爷”的后三句话和前三句话是什么关系?(后三句话是举例具体说明前三句话的)

5、复述练习。指导、训练学生口述“爷爷”讲的天文知识,用“爷爷告诉张衡……爷爷还告诉张衡……”的句式练说,人人练说,同桌互说。强调用自己的话说,严禁背诵课文的语句。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轻声自读。

思考:

(1)“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是张衡的想法,说明他对“爷爷”讲的天文知识很感兴趣。)

(2)张衡为什么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说明张衡从小就肯动脑筋,对“爷爷”讲的天文知识不肯轻信,非自己观察,自己验证不可。也说明张衡观察星星的刻苦精神和认真态度。)

(3)课文中哪个词语说明张衡相信了“爷爷”的话?(果然)

2、讨论。先想后说,人人练说。

3、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2),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认识北斗星,认识比喻句。

4、朗读指导。

(1)范读。

(2)人人练读。

(3)指名读。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张衡对学习知识的刻苦、认真态度。

五、课堂练习。

1、抄写8个生字。

2、抄写第五自然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团结的重要性,感悟“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折一根筷子与折一捆筷子的不同,从而明白“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

20根筷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吗?(教师拿出一根筷子)谁能把它折断?

你可真是一个大力士,还有愿意试一试的吗?(多找几名学生试一试,让学生体验折断一根筷子比较容易。)

(教师拿出10根捆在一起的筷子)这一捆筷子谁能把它折断?(多请几名学生上来试,这次让学生体验折断一捆筷子的不容易。)

2、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有一位农夫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他的儿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农夫和他的儿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先看文前的自学提示,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2、课件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识记。

(2)开火车读生字。

(3)抽查学生的识字,自由指读生字。

(4)总结识字方法: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哪个字的?

蠢:春天来了,小虫子又蠢蠢欲动了。

歉:兼管欠账。

搀:免下两点伸出手,扶着奶奶快点走。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理解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最感兴趣?重点读一读。

2、请同学读,学生评读,教师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农夫感激的望着长者,对儿子们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听了父亲的话,农夫的儿子们互相道歉,亲亲密密地搀扶着老父亲回家去了。

1、请你想象一下,农夫的儿子们会互相说什么呢?

2、他们回到家会怎样孝敬父亲呢?

五、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明白了什么道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1、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粗知故事的大意;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图片导入。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 “缝”。

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

默读

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

交流

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练习

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复习

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复述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在默读的基础上,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读的速度,培植语感,积累语言。】

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小学语文二年级苏教版下册教案 篇6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7个生字:淘、周、城、桥、梁、及、躲;学习描写并记忆5个汉字:淘、周、城、及、躲。在语言环境中积累8个新词:淘气、四周、城市、桥梁、一切、以及、欢快、消失。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读出雾说话时淘气,天真的语气。

3、在朗读课文基础上,能展开想像练习说话;练习听写短句。

4、通过阅读课文,对“雾”这一自然现象有所了解。

重点难点:

认识7个生字,并能正确描写其中5个;在朗读课文基础上,展开想像,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的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听故事,揭示课题。

1、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雾

3、看动画,听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雾怎么样?

4、学生字,新词:淘淘气

5、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注意标点的停顿;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读准音,记住形,意思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提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师生点评并正音。

4、雾把什么藏起来了?

据答板书:大海海水、船只、远方

天空太阳

河岸城市(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小黑猫)

自己

5、相机学习生字、新词:城、桥梁

三、朗读课文,理解体会。

1、选择课文中一二小节同桌分角色读,通过朗读表现出雾的淘气

2、指名分节分角色读

3、师生合作读

4、男、女生比赛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句,师适时点拨:房屋、街道、树木、桥梁是大的事物,行人小一些,小黑猫就更小了。所以作者用上了两个甚至。)

5、相机学习生字

四、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展开想像,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2、学习课文中任意一节的样子,说说雾还把什么藏起来了。

五、读读词语,写写生字。

1、开火车读词语:淘气、四周、城市、桥梁、一切、以及、欢快、消失

2、指导写生字:重点指导“淘、周、躲”

3、听写句子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7

教学

要求1.培养学生敬爱父母的基本素质。

2.学会从字典中查找字在词中的意思。

3.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及“教授”能力。

重点

难点1.使学生学会从字典中查找字在词中的意思。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的“教授“能力。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教会学生从字典中查找字义。

2.练习规范、美观地书写铅笔字。

3.积累词语。

投影

一、查字典

1.出示词语:老牛舐犊,哪个字没有学过?(舐 犊)

2.请学生借助字典查出这两个字的读音。(shì dú)

3.那么,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看看字典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舐:舔。犊:小牛。

4.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出示图。

(老牛在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儿女。)

5.你想对小牛说什么呢?写在书上。

二、写字有方

1.用投影出示今天练习的字:迟、达、连、送。

2.看看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部首都是“之”)

3.走之儿该如何书写?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点与下面分开,平捺一波三折)

学生讨论四个字的笔顺,然后出示,看看和同学写的笔顺一样吗?

同学们都发现了,含有走之儿的字,是先写被平捺托起的部分,最后写走之儿。

4.在书上描红,练写。

练习4

老牛舐(shì)犊(dú)

辶:迟 达 连 送

辶:点与下面分开

平捺一波三折

1.给下面字注音,再组词,最后解释意思。

舐:

犊:

附答案:

舐:shi 舐犊 舔。

犊:dú 牛犊 小牛。

2.名词解释。

老牛舐犊:

附答案:

老牛舐犊: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1.指导学生进行“读读背背”的练习。

2.指导学生培养“教授”的能力。

投影。

一、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图

1.请同学看看图上有什么。

2.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读读背背

1.按音节读这些词语:舐犊之爱 乌鸟私情 天伦之乐 其乐无穷

2.分别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甲: 乌鸟之情的意思是: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学生乙:天伦之乐的意思是: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3.总结:这四个词写的是父母对儿女的爱,还有儿女对父母的情,还有描写家庭和美的词,希望我们每个家庭都是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4.背诵《送元二使安西》。小组内互相检查,看谁背得又快又对。

三、口语交际

1.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说说你玩过哪些游戏。

2.以“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为例,说清游戏的名称和玩的方法。

示例:

我最喜欢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了。一到课间,我就和小伙伴们来到操场上,小刚主动要扮演老鹰的角色,我张开双臂,当“鸡妈妈”,小红、小明、小花……跟在我的身后,后一个人抓着前一个人的腰。我拼命用双臂掩护着自己的“孩子”,防止老鹰伤害到任何一只“小鸡”。当玩到兴头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啊,大家沉浸在一片笑声之中。

3.在小组中进行练习指名说说,老师予以指导。

读读背背:舐犊之爱 乌鸟私情 天伦之乐 其乐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

口语交际:教你玩游戏:名称 玩的方法

1.填空

舐犊( )爱( )( )私情

天伦( )乐( )( )无穷

附答案:

之 乌鸟 之 其乐

2.查字典,查查下面词语的意思。

乌鸟私情:

天伦之乐:

附答案:

乌鸟私情: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8

【原文】

两百多年前,法国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叫安培,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 太好了!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己快追不上了。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字词学习】

字:搞、顾、慢、辆

词:散步、热闹、衣襟、掏出、继续

【重点句子】

1、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2、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

3、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dònɡ fěn bǐ kāi shǐ sī kǎo

( ) ( ) ( ) ( )

二、汽车要开到哪里去,快来指挥一下吧!

1、王明最怕做( )题,因为她太( )了。

2、李时珍是举世( )的医学家,他写的《本草纲目》为人类社会做出了( )的贡献。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dònɡ fěn bǐ kāi shǐ sī kǎo

( 移动) ( 粉笔) ( 开始 ) ( 思考 )

二、汽车要开到哪里去,快来指挥一下吧!

1、王明最怕做( 计算 )题,因为她太( 粗心 )了。

2、李时珍是举世( 闻名 )的医学家,他写的《本草纲目》为人类社会做出了( 巨大 )的贡献。

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二、重、难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美。

三。教具准备

挂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农村?那里的风景美极了,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月亮湾走一走。

(2)板书课题,齐读,教学“湾”字。

(3)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2、指导看图

(1)同学们,这就是月亮湾,月亮湾都有些什么呀?

(2)村子的前面有什么?河上有什么?河里有什么?河岸上有什么?桃树怎样?河那边的农田怎样?村后的山上怎样呢?

3、初读识字,感知“月亮湾”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2)出示文中句子,认读识字。

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山坡上有一片茶树。

A.指名读句子

B.从句子中抽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进行认读,读准生字读音。

(绕着 缓缓地 倒映 像 灿烂 朝霞 山坡)

C.l联系句子及挂图,理解生词的意思。

D.分析生字字形,引导识记,强调书写。

a.。绕:与“晓、浇”辨析,强调右上方没有点。

b.缓:与“暖”辨析,强调右边不是爱。

c 。朝:左边是“十”加上"早",左下方的竖略短。

(3)。回到课文,分段指名朗读。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6)。谈话交流:读了课文,你对月亮湾这个地方有了哪些了解?

A.学生畅所欲言。

B.教师点评,引读文中相关语句、

4、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读课文,大家对月亮湾有了这么多的了解,真了不起!看来月亮湾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美丽的地方。下节课我们再走进月亮湾去细细地欣赏一下那里的山村美景,好吗?

5、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练习圹词

教后反思

《月亮湾》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如同一副优美的画卷,让我们看到了秀丽农村田园风光。"美丽”一词是本课的文眼,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情景,在阅读中受到没的熏陶,教学过程中紧扣“月亮湾美在什么地方让学生朗读课文没找出自己认为月亮湾最美的地方。在品词读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激情的诵读中走进优美的月亮湾,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心灵之旅。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0

【原文】

两百多年前,法国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叫安培,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 太好了!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己快追不上了。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字词学习】

字:搞、顾、慢、辆

词:散步、热闹、衣襟、掏出、继续

【重点句子】

1.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2.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

3.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dònɡ fěn bǐ kāi shǐ sī kǎo

( ) ( ) ( ) ( )

二、汽车要开到哪里去,快来指挥一下吧!

1.王明最怕做( )题,因为她太( )了。

2.李时珍是举世( )的医学家,他写的《本草纲目》为人类社会做出了( )的贡献。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dònɡ fěn bǐ kāi shǐ sī kǎo

( 移动) ( 粉笔) ( 开始 ) ( 思考 )

二、汽车要开到哪里去,快来指挥一下吧!

1.王明最怕做( 计算 )题,因为她太( 粗心 )了。

2.李时珍是举世( 闻名 )的医学家,他写的《本草纲目》为人类社会做出了( 巨大 )的贡献。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呢?

2、言有什么特点?

3、天,我们又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丢羊的?

2、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3、学多音字:圈

4、丢了之后,谁知道这个情况?(街坊、养羊人)他们分别表现得如何?

街坊劝说养羊人

1、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的劝说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导评议,齐读。

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

1、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2、学肯定式的反问名。

3、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4、养羊人的不听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

5、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分角色朗读。

6、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7、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2)、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

(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6)、能否从“后悔、接受、再也”这几个词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体会寓意。

1、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想: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3、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4、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小学语文二年级苏教版下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不同的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与人相处,多替别人着想,邻里间和睦、友好。教育孩子做一个尊敬老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谦让的社会风尚。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了解身边邻里友好和睦或者反面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家住几楼?

2、今天,咱们动物王国的新楼盖好了,谁住顶楼?成了大家讨论的问题。(出示挂图)孩子们想知道答案吗?我们一同去看看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略课文内容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读读,并看哪些词句不明白,做上记号。

2、通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读、听,注意纠正读音。

4、指名生读、听,纠正读音。

5、师小结。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记生字字形。

3、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指名读生字。注意:照顾学习较困难的孩子;纠正字音。

(2)开火车读生字。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交流识记字的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一个字可以用多种方法识记。)

(5)齐读;边读边书空;抢读。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描描写写”的生字卡片。

2、生自由读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3、指名读喜欢的字,并讲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

4、齐读;抢读。

5、组词,扩词练习。

6、对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师作范写,并注意强调书写规范、美观,容易错的地方。

如:“底”字,注意不要把下面的点写掉了;

“溜”字,注意右边上面的那点不能写掉了;

“窗”字,注意下半部分的笔顺等。

7、生书写,师巡视。

8、评价学生书写的情况。注意多激励书写得好的孩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把字写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自由读记。

2、指名读;齐读;抢读。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找出不懂的地方?

2、汇报学生读懂了什么。

3、质疑,释疑。(注意对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来理解。)

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告奋勇”基础上,让学生用这词练习说话。

4、再读课文,体会中心。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动物的对话,要求读出各小动物的语气并弄清课文的内容。

(2)汇报读的情况。(注意引导学生评议读的情况)在读中体会动物们和睦、友好的气氛,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3)汇报说明哪些小动物不适合住顶楼,哪些可 所以都不做顶楼。)

(小猴爱攀高,胆子也大,所以可以住顶楼。)

(4)练习用“因为……所以……”来说话。

5、出示课后练习二的例句,找出其中的几组反义词。

(1)小猴说:“你后腿长,前腿短,上楼容易,下楼难,会摔跟头的。”

(2)再读课文找出其它几组反义词。

(3)你还能说出别的反义词吗?小组来比赛比赛。

6、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

三、小结。拓展

1、学了这课,你明白了什么?

2、班上交流邻里间互相关心或者闹矛盾的事迹。

3、孩子们学了这课,准备以后怎么表现呢?(生自由发言)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拨一拨(书24页)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

3、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数位顺序表: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新课

引入:今天我们继续来拨一拨、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

㈠教学拨数

第(1)题,教师板书“二千九百三十二”

① 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学,拨好的同学请举手。

② 学生举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拨的,为什么是这样拨?然后提问学生怎样读这个数。

③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十二。整百整百的数数到九百 接着整千的数数到二千

④说一说2392中有几个千,几个百 几个十 几个一

⑤要求学生先4人一组一起数,一起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⑹ 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第24页自学拨数,(九千零四十)(一千零一)自习后,教师请学生到教坛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拨。

㈡。教学读数、写数

学生试着读拨出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⑴拨出书上 看一看上的数 并试着写一写

⑵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三、强化训练

1、书24页认一认 拨一拨 简单介绍算盘

2、书26页 第3题

(1)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发现这里有100块糖一袋,有10块糖一袋。

(2)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检测

975、( )、995、1005、( )、1025

997、( )、( )、1000、1001、( )

3800、( )、4000、4100、( )、( )

板书设计:

读数时

(1)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三个零,只读一个零

(3)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写数时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莲、罗、裁”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看图、读诗,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重点。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是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明意。

1、猜谜:“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揭示谜底荷花,问:荷花还叫什么?相机指导认读:芙蓉、莲

3、莲花的叶子叫做什么?(引出荷叶)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荷叶呢?

4、师:孩子们,每到春末夏初之际,荷塘里,荷叶绿了;到了盛夏时节,荷花红了,一个个粉嫩的莲蓬露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等莲蓬成熟后,采莲姑娘们就会穿着漂亮的裙子,摇着小船,来到荷塘采摘莲蓬。那美妙的景象让唐代诗人王昌龄都陶醉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板书课题)。你们看,这个新朋友“莲”,头上戴着一顶大草帽呢?聪明的孩子想一想,“莲”为什么要戴上草帽儿?(指名说)

采莲指的就是采莲蓬。炎炎夏日到青青池塘去采莲,感觉怎么样?(指名说)带着我们的感觉读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请大家把书翻到120页,自由地把古诗朗读两遍,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3、认读生字:罗、裁

4、认识多音字:觉

5、谁能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顺了吗?(指名读,生评价)

6、其实,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还要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三、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师:真是一曲动听的采莲曲呀!读着这美妙的采莲曲,你仿佛可到了怎样的一幅采莲图呢?(生自由读,读后指名交流)

(一)看图入境

①是啊,多么迷人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图)碧绿的茶叶层层叠叠,粉红的荷花星星点点。悦耳的歌声飘飘悠悠,(放歌曲《江南》)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站在荷塘边的诗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指名说)

②引导思考:为什么只闻歌不见人?

③品读“闻歌始觉有人来”。

预设:

大诗人王昌龄也是听到歌声才知道荷塘里还藏着人的,(出示诗句“闻歌始觉有人来”)来,读来你们共同的感受来!(生读)

本来满眼是荷叶荷花,突然你听到了歌声,读——(指读诗句)

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大家读读整首诗,顺着诗句找找原因吧!

(二)交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原因,根据学情分版块品读诗句。

1、学习一、二行古诗

A、品读“荷叶罗裙一色裁”

①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你从诗中哪一句读出来的?(指名说并相机板书:荷叶、罗裙)

②指名读第一行诗,相机解释“罗裙”。

③猜谜“十把小剪刀,剪掉衣服角。”学习“裁”字的字形。

④师范读第一行诗,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指名说)

⑤荷叶碧绿碧绿的,姑娘的罗裙翠绿翠绿的,绿得那么轻爽,绿得那么醉人,谁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⑥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到荷塘去看看美景吧。睁开眼睛,看到这么多的绿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名说,小组读)

⑦男女生比一比,看谁把罗裙和荷叶读得一样绿!

⑧荷叶是绿的,罗裙是绿的,就像是同一块绿布上裁下来的,真是——(齐读第一行诗)

B、品读“芙蓉向脸两边开”

①哦,看不见姑娘们是因为荷叶罗裙一色裁呀!再读诗句想想还有什么原因让我们看不见姑娘们?(指名说)你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出示诗句;板:芙蓉脸)

②想象拓境:

娇艳的芙蓉花,你为什么要向着采莲姑娘的脸儿开呢?(指名说)你就是一朵盛开在采莲姑娘脸旁的小荷花,读出你的美来!(指名读)你就是在粉红荷花间绽开笑脸的采莲姑娘,来,边读边配上动作,和小荷花比比美!

③粉红的荷花朝着粉红的脸儿开放,粉红的笑脸绽开在粉红的荷花间,真是花美,人更美,我们一起美美的读。(齐读)

④老师已经看见了那个画面,荷叶和姑娘穿的罗裙是绿色的,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姑娘的罗裙,采莲姑娘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姑娘的脸庞开放,互相比美,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男、女生读,齐读一、二行诗)

2、学习三、四行诗

①这么美的采莲姑娘在荷塘里采莲,为什么诗人却看不见呢?读读三、四行诗吧。(自由读,指名说)

②原来,采莲姑娘的罗裙已经与荷叶混在一起,采莲姑娘红扑扑的脸也与荷花交相辉映,分不清哪里荷叶,哪是罗裙,哪是荷花,哪是姑娘的脸,瞧,这个“乱”字用得多好呀,写出了这种融为一体的美,正是“乱入池中看不见”,谁能读读这行诗?(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③诗人为什么看不见采莲姑娘呢?(师生配合读)

④咦!你们听!什么声音?(课件出示flash画面)

⑤听了这歌声,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是呀!景美、人美、歌更美,诗人也像我们一样,听到这优美的歌声才发觉在这荷塘之中采莲姑娘正摇着小船缓缓而来呢,谁能来读一读?(指名读)

⑥诗人起初在茂密的荷塘中寻找着采莲姑娘,想找又找不到,后来顺着优美的歌声看见了身穿绿罗裙,美丽似荷花的采莲姑娘,心里可高兴了。(齐读第三、四行诗)

⑦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美丽的姑娘,动听的歌声,多么让人陶醉呀!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象,一起把整首诗读一遍,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配乐齐读)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孩子们,这乱入池中看不见的采莲姑娘就是这美丽荷塘的一部分,就是美妙大自然的一部分!要不然她们怎会是——(指读全诗)

2、赛歌会:

听愉快的歌声又飘来了,(放歌曲《江南》)一群荷叶罗裙,芙蓉脸的采莲姑娘划着船离我们越来越近,小诗人们,谁想用优美的诗句赞美她们?都觉得自己读得美呀!那咱们来个赛歌会,看谁读得美!

①赛前,我们先练习练习,可以看图读,做动作背,还可以和同桌一人读一句或一块儿来背!(自由背)

②每一小组为一只赛歌船,派代表参赛,代表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

③小组之间可以以拉歌的形式互相接背。

④(放古筝乐曲《出水莲》)我们一起站在自己心中的荷花池边,一边欣赏,一边放歌——(配乐齐诵全诗)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欣赏《江南》,师范读。

2、师讲解诗意。

3、学生自由读《江南》。

4、合着音乐唱《江南》。

采莲姑娘听见也来参加我们的赛歌会了,(放歌曲《江南》来,跟着采莲姑娘一起唱唱吧!)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认计数器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千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千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正方体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课件)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请把你找到的大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大数。生自由发言。

二、认一认

1、师拨数,学生认。例如:120、345、756、892、990、995、等等。

2、指名到前面拨,下面学生认。

3、同桌之间一人拨数,一人认读。

4、请几组同学到台前展示。

三、探索新知

1、(出示计数器9)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是10。师:也就是我们学过的10个一是10,或1个十是10(板书)。

师拨99,这个数是多少?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100。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出100怎么表示吗。

生:100个一是100,也可以是10个十是100(板书)

师指名展示。(学生边讲解边展示)再添一个珠子个位就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9加进位的一又满十了,再向百位进一。所以是100。

师:999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数是多少?同桌或小组同学之间拨一拨,说一说。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拨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请同学们看一下计数器,千位数是一个四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板书)相邻数位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制。

(二)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

1、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讨论数的方法。(如果学具不够,可以借助附页二中的图片摆一摆)

3、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小正方体。

总结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1条。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一片有100个。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有10个100,10个100加起来是1000。也就是说10个百是一千。(板书)

四、数一数

(一)同桌互相数一数,从887数到1000。方法不限。

师:如果一百一百地数,下一数是什么?生:987。(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计数器)

(二)游戏开火车数数

1、师说一个数,一个一个地数每个同学数一个。一直数到一千。

2、从750开始,5个5个地数,数到一千。

3、从500开始,10个10个地数,数到一千。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千,并且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在生活中找一找一千可以表示哪些物体?多大是一千?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10个 一是十

10个 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 0 0 0

千 百 十 个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