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 > 讲话稿 > 思想宣传 > 牢牢把握新时代奋斗精神范文热门三篇正文

牢牢把握新时代奋斗精神范文热门三篇

时间:2023-06-02 21:13:38

牢牢把握新时代奋斗精神范文(通用3篇)

牢牢把握新时代奋斗精神范文 篇1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众所周知,1+1是等于2的。那么,我们的团队呢我为什么说1+1大于2呢?因为这其中的每个1都是充满团队精神的1,如果一个集体、一个机关、一个团队,我们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充满团队精神,那么,这个集体、这个机关、这个团队就一定是个和谐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工作起来就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这难道不是1+1大于2吗?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共同承担集体责任,齐心协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大家都知道“拔河”运动,它是一种最能体现团队精神的运动,每个人都必须付出100%的努力,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紧密配合、互相支撑,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势不可挡,战胜对方。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这种十分可贵的团队精神呢?就我们街道而言,作为党和政府的一级组织、作为一个担负重要管理职能的机关,要形成这种宝贵的团队合作精神。我认为要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补台,相互谦让。

第一,要相互信任。在一个团队中,不同的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让团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信任是基础。这种信任包括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的相互信任,说白了就是不要疑心生暗鬼。不信任可能会误大事。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说到信任的故事:刘备对赵云的信任。说的是刘备打了大败仗,正在哭泣,他

的小舅子又来报告说:“反了常山赵子龙也,投曹去了!”刘备说:“子龙是吾故人,安肯反也?”不相信小舅子的话。猛张飞在旁边说:可能赵子龙贪图富贵,去投降曹操。刘备说:“子龙与吾相从患难之时,他心如铁石,岂以富贵能摇动乎?”他小舅子又说:“我亲见他引军投曹操去了。”刘备说:“子龙必有原凶。再说子龙反者,斩之!”这里刘备对赵子龙是何等的信任啊!正是这种信任,赵子龙七次杀入敌阵,杀敌无数,救出了刘备的儿子,让敌人闻风丧胆,让刘备转危为安。这就是信任的力量!如果我们领导与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能有这样的信任力度,我们就能成为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钢铁团队。

第二,相互包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近日在中共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和谐包容的同志关系:“包容才有和谐,尊重才能包容。相互包容,合谐共事,才能干事。”俗话说:牙齿还有咬着舌头的时候。在一个单位共事难免有发生矛盾和误会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的胸怀。特别是对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不要斤斤计较,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中国有句老话:“天下事,何时了:有些事,不了了;一定了,不得了。”意思是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就得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真计较起来既影响工作,又影响感情,没有任何价值。

第三,相互补台。相互补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只要具备了团队精神又完全可以做到。一是要树立全局观念。街道办事处总体管理与各个科室的管理有机协调,各部门不能只顾局部利益,而要将个人、部门的追求融入到团队的总体口标中去。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现代社会,即便是最复合型的人也不能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情,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每一个同志只有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以全局利益为重,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团队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汇聚他人的力量;才能在同事出现工作失误或不到位的情况下,及时堵漏,主动补台。机关干部之间的关系,虽淡不到什么生死之交,但 定要做到风雨同行、同舟共济。二是敢于承担责任。有的中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科室出现了问题,科长往往会找客观原因,或者找下属的原因,推卸责任。但是,聪明的科长,即使在下属犯错误的时候,也会责备自己,就像“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上书自贬三级”。科长勇于、敢于、善于承担责任,是能及时消除因下属错误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迅速扭转工作局面的关键。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补台。一个领导如果能自觉做到这些,何淡产生不了凝聚力,何谈产生不了团队精神。

第四,相互谦让。“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一个团队取得成绩的时候,在荣誉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具备梅花那种“俏也不争春”的精神。过去有过深刻的教训,一个团队在奋斗的过程中够和谐相处,互相支持,但在胜利之时却闹得不可开交,原因就在于不能相互谦让,争功争荣誉。这样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同志们,团队精神的形成需要不断的积累、调整与修正,所有毕其功于—役的想法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唯有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方能达到1+1大于2的理想境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牢牢把握新时代奋斗精神范文 篇2

内容提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创新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都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紧迫要求。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出要求,凸显出这一指标对于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和要求,有助于找准改革关键领域,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经济史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一国经济发展成败。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发展绩效的对比,也显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作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单位劳动投入创造的产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及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具有高度综合性,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还应看到,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更好兼顾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与手段,提供了可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我们可以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种途径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是提高资本—劳动比。通过使用更有科技含量、更有效率的机器设备可以提高资本—劳动比,进而提高每个工人创造的产值。然而,提高资本—劳动比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如果提高速度过快,超过了劳动者技能提升的限度,就会出现投资回报率下降,结果反而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普通劳动者工资加快上涨,很多企业倾向于使用更多机器设备。但在一些企业,工人的技能水平等其他条件没有相应提升,反而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

二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学家通常用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度量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显著提高需要经历较长时期。例如,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校扩招为代表的教育大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教育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即便如此,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在1990—20xx年、20xx—20xx年和20xx—20xx年三个时间段,我国25岁以上成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分别提高了1.7年、0.8年和0.5年。可见,人力资本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虽然显著,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

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学家在分解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时发现,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并不能完全解释产出的增长,因而把生产要素贡献之外的那部分增长源泉归结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例如,我们对1978—20xx年的平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进行分析,发现资本积累、劳动力数量和人均受教育年限这3个生产要素变量只能解释增长率的76.1%,余下的23.9%则是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由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在要素投入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这些要素实现的,因此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我国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与人口转变的一个特殊阶段相重合,这期间的人口变化特征是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增长,非劳动年龄人口则近乎零增长。这种“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人口结构开启了一个机会窗口,分别从高储蓄率和高资本回报率、劳动力充分供给以及资源重新配置等方面创造了人口红利,并通过改革开放转化为经济高速增长。随着20xx年以后劳动年龄人口转向负增长,人口抚养比提高,传统人口红利加快消失,生产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难以为继。因此,我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就必然要转向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途径的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

借鉴发展经济学研究成果,总结发展中经济体推动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以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伴随经济增长发生的产业结构变化,是遵循生产率提高的目标和顺序演进的过程。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从低生产率产业进入高生产率产业,可以提高整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很多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计量分析也表明,在劳动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中,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1978—20xx年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合计为56%,而其余44%的贡献便来自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重新配置。

企业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有竞争力的企业生存壮大、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萎缩消亡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会更多地从产业之间资源重新配置中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地从企业之间资源重新配置中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在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的进入、退出以及生存、消亡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可高达1/3到一半。

创新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学研究发现,创新会带来规模收益递增,企业能否扩大规模进而获得更多的生产要素等资源,在根本上取决于其创新能力。这就意味着,创新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用非市场竞争的方法扩大企业规模或者人为挑选赢家,都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相背离。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认识全要素生产率,为寻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恰当抓手提供了有益启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正是围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以政府“有形之手”构建和维护使市场“无形之手”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在宏观层面,应建立以鼓励企业创新和提质增效为导向的市场激励机制。在微观层面,政府无须寻找直接政策抓手,更不能人为挑选赢家。政府不能缺位也无法替代的职能是营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允许自由进入退出的公平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环境。相关改革包括改善营商环境,消除经营许可和要素获得方面的所有制和规模歧视,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等。

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其中,户籍制度改革红利最明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可以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领域向高生产率领域转移,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研究表明,从劳动力流动中每获得一个百分点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可以实现同等幅度的经济增长率提高。

在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教育培训投入的同时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任何时候,技术进步都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源泉。而人力资本除了直接成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源泉,还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完善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政策机制。如果各项经济政策分工不清晰、运作不协调,财政、货币政策等短期调控政策在执行反周期职能之外,被赋予刺激中长期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职能,往往会造成杠杆率高企、产能过剩等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市场选择赢家的资源配置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有利于从目标和手段上把财政、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区分开,使其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牢牢把握新时代奋斗精神范文 篇3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只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才能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建设质量怎么样,需要经受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能否使我们党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执政能力、走在时代前列、增强生机活力,是检验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准。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自己鲜明的政治本色。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原则、纪律作风等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永葆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党的建设的许多内容,在不同时代条件下有不同要求。比如,党的任务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具体内容会有很大变化。但是,无论党的建设的内容如何变化,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永远不变。永葆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就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也决定党的建设质量。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只有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的各级组织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把党的执政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作为重要检验标准。

能否走在时代前列、体现时代要求,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解决时代课题、走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领导人民进行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新时代的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党员队伍的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执政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站在时代高度、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立时代潮头。

今天,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让党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