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 > 讲话稿 > 思想宣传 >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合集五篇】正文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合集五篇】

时间:2023-03-10 17:29:12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精选5篇)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 篇1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党全社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更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要注重科学理论的时代性

历史证明,从马克思主义创立到今天,虽然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要真正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

同时,实践也证明,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要注重科学理论的时代性。马克思、恩格斯都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而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是我们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责任。

20xx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就曾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在这次重要讲话中,还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

当前,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进一步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其一,要在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xx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等方面,都提出了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

其二,要在当代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对马克思最好的缅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继续推向前进。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资本主义的性质及其内在矛盾发展变化、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发展变化,如何更加深入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弊端、资本逻辑的病根和功利主义的危害,在研究回答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上不断取得新进展,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作出开创性的探索。

其三,要在人类社会的新样态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源于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是以机械化、工业化、资本化、全球化为特征的大变革时代,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工业生产方式确立、市场经济机制发展、现代文明传播。当今世界已发展到一个新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全球化更加充分发展、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资本化向观念化转变,正发生着新一轮大变革大发展。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观念化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更为明显的时代特征。人类置身这一世界巨变之中,人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甚至包括人的本质会有什么样的相应发展变化,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前沿时代课题,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的中国贡献。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 篇2

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深刻阐明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也为我们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组织抓基层治理的主体责任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置于党的全面领导之下。党章明确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这清晰地表明基层党组织抓基层治理是“天职”。近年来,广东各级党组织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压实基层党组织抓基层治理的主体责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领域党的组织覆盖不全,有的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对基层公共事务没有话语权领导权,存在履行基层治理主体责任不到位的现象。因此,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一定要把基层治理的责任牢牢抓在手上。

党的十九大之后,广东省委开展了“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牵头研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调研课题,决定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基层党组织达标创优活动,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推动党组织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业主责。一是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在基层落地落实的制度保障。继续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完善村级班子联席会议制度,探索村(社区)党组织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建立村(社区)党组织统筹实施惠民政策的机制,健全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大力实施基层基础保障工程,保证基层党组织正常运作和为民服务资源,使基层有职有权。二是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紧盯薄弱环节和新兴领域,重点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产业合作社、新开发小区、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互联网企业等组建党组织,构建覆盖基层治理各领域的组织网络。三是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推行“党员人才回乡计划”,以红色村、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坚决撤换调整政治上不坚定、经济上不廉洁、能力上不胜任、工作上不尽职、结构上不合理的党组织书记,注重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县镇退休干部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打造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四是大力实施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分类制定党员评星定级量化指标,对无职党员探索开展设岗定责,对在职党员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发挥广大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化解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矛盾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近年来,广东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我省各级党组织把化解基层矛盾问题摆到了基层治理最突出的位置来抓,压实各级书记“第一责任”,党委牵头,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具体抓,坚持“事要解决”的原则,把大量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问题梳理出来,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20xx年,省委成立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组织部,统筹政法、国土、人社、农业、财政、民政等职能部门,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持续推进十项整治,共解决拖欠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费24.64亿元,查处“三乱”违法用地9565宗,落实13.03万亩历史留用地,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106.4亿元,24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资产清理核实,2.6万个村(社区)全部建成公共服务中心(站),查处了一大批涉农领域职务犯罪和涉黑涉恶类等案件,化解了一大批基层矛盾纠纷。

长治久安,必须常抓不懈。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很大,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及时有效回应群众关切,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一是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部署,开展村级换届“回头看”,强力整顿涉黑涉恶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重拳惩治村霸乡霸,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对基层组织的干扰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清除黑恶势力的“关系网”和“保护伞”。二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推动优质资源向乡村流动,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省委决定,今后5年每年选派不少于1000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等地区担任第一书记,开展对口帮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是深入开展扶贫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大力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严肃查处向扶贫民生、救济救灾款物伸手,在征地拆迁中违反有关政策和侵吞挪用补偿资金等行为。

坚持“一核多元”,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广东外来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的社会阶层规模不断扩大,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因此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突出党组织这“一核”的领导,也要把基层其他社会组织的“多元”力量调动起来,这是由广东社会结构复杂多元的性质所决定的。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推行区域化大党建。按照“扁平化”要求,着力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村)“大党委制”,有机联结辖区内单位、行业及新兴领域党组织,实现共驻共建、互联互动,真正做到“街道社区吹哨、部门单位报到”。二是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健全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等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三是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总结推广我省20xx年试点开展非户籍常住居民及党员参选社区(村)“两委”班子的有益经验,引导外来人口参与村居管理、文明创建、社区服务,实现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共融发展。四是以智慧党建推动基层治理智能化专业化。高起点建设“南粤智慧党建”云平台,利用大数据实现党务管理精细化、党员教育现代化、惠民服务便捷化,以“网络小区域”激发“党建大活力”。

坚持依法办事,加快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解决基层的矛盾和问题,最终要靠法治。当前,基层法治建设与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群众法治意识淡薄,错误认为只要“把事搞大”,党委政府就会出面妥协和满足诉求,以致信访不信法;一些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没有及时依法回应、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以致矛盾激发。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基础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将基层治理有序推进到法治化的轨道上来。

加快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我们将着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提高基层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教育培训,树立法治理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基层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二是规范基层组织管理。坚持以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为根本遵循,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特别是加强对村民理事会、宗族乡贤等各类民间组织的依法依规管理。三是深化“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加强基层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村级班子依法办事和重大决策、群众法律援助、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四是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 篇3

科学认识《共产党宣言》的重大价值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文献。它的发表,具有超越时空的重大价值。

从历史来看,《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科学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社会主义理论早已存在,但是,他们没有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高度来看待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没有将无产阶级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因此,这种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与之截然不同,“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样,《宣言》就已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将社会主义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上,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宣言》发表的时候,恰好1848年革命爆发,这绝不是历史的巧合。

从现实来看,《宣言》是解决不发达问题的科学武器,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在实现民族解放的基础上,今天,如何走出一条非欧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仍然是广大亚非拉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基于对历史规律和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宣言》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落后民族从属于先进民族、农民阶级从属于资产阶级、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依附结构,为今天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体系中摆脱依附、实现自主发展指明了方向。进而,《宣言》提出,在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这个过程中,要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把教育同生产结合起来。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纲,涉及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为我们今天搞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未来来看,《宣言》在科学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指明了共产主义的科学前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直至恩格斯晚年,当有人问他,到底用哪一句话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马克思主义时,他考虑再三后说,仍然是《宣言》中的这句话。同时,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与实现人的全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此,必须将教育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有前提条件的。不能对之作出抽象的人性论的解释。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就是要消灭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消灭“三大差别”,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就是一个在物质财富极其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今天,这一科学预测,仍然激动人心,激励着我们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当然,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

总之,《宣言》将科学的武器交给了无产阶级。在《宣言》的指导下,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革命行动彻底改变了世界和人类的命运。

科学诠释《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内容

从其理论内容来看,《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著作,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养分,科学指导当下社会主义实践。

目前,学习和研究《宣言》,切不可望文生义。例如,在谈到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时,《宣言》运用了德文“aufheben”一词。尽管这个词具有“扬弃”的意思,是既克服又保留的意思,但是,如果强硬坚持翻译要求的“信”的原则的话,将之翻译为“扬弃私有制”,并大肆宣传“扬弃私有制”的观点,那么,可能迎合了社会上极个别人的私心和私欲,反倒实现不了翻译要求的“达”和“雅”的原则,严重违背《宣言》的初衷,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在于,从整个文本的思想内容来看,《宣言》强调,所有制问题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问题,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彻底的决裂。在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之后,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必须实行所有权方面的革命。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诠释学要求的互文式的整体性的解释原则,我们只能将《宣言》的思想翻译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就说明,科学把握《宣言》的思想,需要把文本翻译、文献考证、义理诠释、思想研究统一起来,切不可一叶障目。

目前,学习和研究《宣言》,切不可断章取义。例如,仍然以“消灭私有制”为例来看,我们一谈这个问题,有些人以为我们要强行剥夺个人财富尤其是生活资料,要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否定改革开放。其实,从《宣言》整个文本的思想内容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对之已经作出了清楚的解释:“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宣言》讲的是消灭造成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分割的私有制,根本不涉及生活资料问题。此外,《宣言》在强调消灭私有制的同时,也强调必须要消灭贫穷,要消灭一无所有。共产主义是代表大多数人的运动,要造福每一个人。再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要重建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就是每个人都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就是要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其实,这就是社会所有制,就是未来的公有制。马克思是从社会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高度看待消灭私有制问题的。如果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熟悉社会发展辩证法,搞断章取义式的研究,那么,就会得出简单化的结论。显然,“消灭私有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是,运用这一原理同样需要与各国的实际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阶段的具体任务联系起来。落后和超越发展阶段,机械运用这一原理,都会犯错误。正如不能用“消灭私有制”去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一样,也不能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的混合所有制的选择去证伪“消灭私有制”。

从总体上来看,正如指出的那样:“《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宣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

科学实践《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品质

尽管《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将之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而总是要求要历史地具体地对待《宣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今天,我们学习《宣言》的理论品质,就是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

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因此,自己无权对之进行改动。但是,他们利用《宣言》再版和外文版出版的机会,先后为《宣言》创作了七个序言。在这些序言中,他们既坚持《宣言》提出的基本原理,又及时地修正了其中一些不合时宜的论述。例如,在《宣言》发表25周年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由于最近20xx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明确的时代意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发展。例如,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尽管我们今天仍然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但是,“晚期”资本主义毕竟不同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因此,必须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趋势,以此来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略。同样,《宣言》发表的时候,社会主义只是一种理论,今天的社会主义尽管有所曲折和反复,但是,已经成为科学理论、革命实践和社会制度的有机的统一,因此,我们只能按照实践逻辑推进社会主义,进而完善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这样,才能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在运用《宣言》的基本原理时,要“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要因地制宜。例如,由于俄国是当时欧洲全部反动势力的最后堡垒,因此,《宣言》第一版根本没有涉及到俄国问题。但是,到了1882年的时候,情况则完全不同了,俄国已经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公开地表达了对俄国发展前景的看法。对于俄国公社这一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还是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宣言》看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强调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只有每个民族自己完全当家作主的时候,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国际合作。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情况下,同样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统一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大意义。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马克思看来,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这样,才能提高无产阶级的科学意识和阶级意识,积极投身到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必须用清新、生动、活泼的语言将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告诉给工人阶级。这样,《宣言》不仅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而且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向。在提高工人阶级的科学意识和阶级意识的同时,必须使“批判的武器”更为有效地转化为“武器的批判”,这样,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因此,在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同时,我们必须大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坚持理论教育内容和理论形式的统一,坚持理论普及和理论提高的统一,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样,我们才能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不断向着共产主义理想目标迈进。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 篇4

迄今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170年间,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到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这一点也为西方学者所承认。

一切划时代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是时代需要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第一次科学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又超越了那个时代。170年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至今仍然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和引领人类前行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迄今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找到答案:其一,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内在特质,能够在大跨度的时空范围内保持活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不是纯书斋里的学问,既“解释世界”更致力于“改变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其二,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无产阶级解放”和“世界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天下情怀,为人类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美好社会指明了方向。其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既引领时代发展又在回应时代变迁提出的问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

极大推进人类文明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马克思主义充满了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思想魅力和行动力量,所揭示的真理和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了创造美好生活而斗争,从而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浪潮奔涌向前。《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广泛传播,科学社会主义为广大工人群众所响应,成为“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30多年,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政党在欧美各国普遍建立,工人运动突飞猛进地发展;发表约70年后,社会主义在俄国变成制度现实;发表约120xx年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一个世纪中,科学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尽管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受过各种挫折,也陷入过低潮,但社会主义运动始终凝聚人类社会的正义力量。当代资本主义正面临系统性的危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系统性批判和提出的解决方案,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和真理的光辉,仍然是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和引领人类走出困境的科学理论。

深刻改变了中国命运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也在这个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同时,在9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给予我们的最主要的启示是,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永葆生机活力。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中对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原创性贡献。

跑好历史“接力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仅在于其美好,而首先在于其科学。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洞见,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20xx年的大视野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我们可以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赛”,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理想的坚定在于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传递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中。跑好历史“接力赛”,我们既不能“抢跑”,搞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冒进”;也不能“后退”,回到僵化封闭的老路;更不能“掉棒”,对共产主义前途丧失信心而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历史“接力棒”的交替传递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 篇5

构建大学习大研讨平台

着力抓好三大群体学习。一是抓好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的学习。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统领,以增强“八项本领”为目标,组织按照“六个一”和“三个十”的标准深度学、系统学、拓展学: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要“上好一堂专题党课、撰写一篇体会文章、开展一次理论宣讲、进行一次专题调研、提出一条对策建议、参加一次知识测试”,“听十节新知识讲座、读十本新知识书籍、参加十次研讨学习”。二是抓好普通干部群众的学习。实施“百万‘口袋书’赠阅”工程,将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汇编成形式新颖、携带方便的“口袋书”,赠送给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使用。三是抓好网民和手机用户的学习。实施“全民网上学习”和手机“微言微语”工程,开设网上学校,推动人人上网学。

着力抓好三类课题研究。一是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系列理论研究。二是围绕历次视察海南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特区思想”重大课题研究。三是围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自贸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系列专题研究,充分发挥海南国际旅游岛智库联盟等理论研究平台作用,积极推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建设。

构建大宣讲大宣传平台

着力抓好四大宣讲队伍建设,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大宣讲平台。一是以省委宣讲团为引领,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宣讲。省委书记刘赐贵带头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10余场,省委常委承担1至2个市县、多个行业部门的宣讲,市县主要领导、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承担本地本部门的宣讲。组织“万名党员进万村讲万场”活动,由各级党委讲师团遴选1万名党员,深入全省1万多个自然村,开展万余场宣讲。二是以专家宣讲团为骨干,抓好大解读大辅导。重点实施“百名专家大辅导工程”,精选省内外100余名专家,通过央视媒体及海南新时代融媒体琼崖理论传习所、国际旅游岛讲坛、琼州学堂等平台,向社会各界进行解读辅导。三是以重点群体宣讲团为载体,抓对象化分众化宣讲。开展“琼岛导游大宣讲”活动,组织全省6000余名导游带团宣讲;组织“娘子军宣讲队”、“候鸟宣讲队”,面向基层干群、迁徙人群宣讲;组织“理论宣讲轻骑队”深入基层及南海渔船宣讲,每年达1万余场,受众达200万人次。四是以各类特色宣讲团为补充,抓多样化互动式宣讲。组织琼剧、哩哩美、调声等文艺宣讲队巡回宣讲;开设“电视夜校”栏目宣讲,目前已播出80余期,平均每期有68万人次收看。

着力抓好三个结合,构建对内对外、线上线下、互联互动大宣传平台。一是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来宣传。理论宣传上,推出了“海南30年”一批理论文章,编撰了《潮起海之南——海南30年重大改革探索》大型丛书;新闻宣传上,推出了“我与海南·30年30人”系列报道和“三十而立再出发”大型主题直播,开展“潮起海之南”系列专题深度采访报道;文艺宣传上,精心打造20xx年央视春晚海南分会场、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文艺晚会、“致敬海南 为人民读诗”等活动,尽显海南元素,赢得广泛赞誉;社会宣传上,成功举办“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我与海南30年”多媒体作品征集活动;对外宣传上,举办了以“新时代的中国:美好新海南 共享新机遇”为主题的外交部海南全球推介活动。二是结合博鳌亚洲论坛20xx年年会和亚洲媒体峰会来宣传。大力宣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的重要国事活动以及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组织亚洲40个国家的140多位主流媒体负责人在海南采风,展示好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新形象。三是结合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来宣传。开展“百千万采访工程”,组织百家媒体、千名记者赴海南各地采访,推出万篇宣传报道,充分展示海南贯彻落实重大举措和全省各级“一天当三天用、不惜脱三层皮”的新时代特区精神。开展自贸区(港)社会宣传,举办知识竞赛、摄影展览、微电影创作等主题活动,发动全省80余万志愿者,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游戏互动等进行广泛宣传。

构建大行动大落实平台

着力抓好“四个牢牢坚持”、“四个坚决防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宣传宣讲和理论研究中,牢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各类错误思潮的影响;牢牢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决防范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牢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决防范各类非法出版物及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牢牢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防范各类不利于党和人民中心任务的消极负面思想舆论。

着力抓好三类重点阵地建设,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重点把网络作为主阵地主战场,推进成立省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省互联网举报中心,不断完善区域舆情研判和会商机制,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重点加强对新闻出版和影视制作、发行等阵地的管理,严格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绝不给错误思潮提供传播空间。重点加强党对哲学社科阵地的领导,严把导向关,开展对协会学会、群团社团、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的督查。

着力抓好制度建设,压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层层签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出台覆盖全省各市县、省直各部门的《海南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健全述职制度,推动各市(县)党委、省直各部门党委(党组)“一把手”进行专项述职。建立健全督查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建立健全通报制度,每年通报一次全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每半年及时向中央报送海南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

着力抓好社会文明大行动“159”工程,创建海南文明岛。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引领工程,推动开展《海南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立法研究,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文明创建”上发力,实施文明教育、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环境治理、文化惠民、诚信践诺、志愿服务、军民融合、网络文明“九个专项行动”,强化对各市县文明大行动的测评和舆论监督,建立倒逼工作机制,确保文明大行动一年有变化、三年上台阶、五年实现目标。

着力抓好“文化+”,推动新时代海南文化繁荣兴盛。一是推进文化+旅游,充分挖掘和发展海南历史文化、黎苗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文化,创作一批叫响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二是推进文化+科技,运用新技术实施海南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传统村落保护、地名文化保护、琼剧振兴、海南老字号保护发展“八大工程”。三是推进文化+金融,设立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大力推进全省广电资源整合,组建有影响力、适应中国特色自贸港发展的新型传媒集团。四是推进文化+自贸区(港),积极开展外资企业在海南设立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管理办法的研究,为下一步引进一批国外文艺精品剧目演出,打造一批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基地,建设一批文艺家创作休闲度假村,开展一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奠定法制基础。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