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 > 讲话稿 > 讲话稿范文 > 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讲话稿(合集三篇)正文

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讲话稿(合集三篇)

时间:2023-05-23 17:31:17

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讲话稿(通用3篇)

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讲话稿 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和开展整治活动,既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和新一轮文明创建要求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广大群众的强烈呼声和迫切要求。我镇作为人口大镇、经济强镇和文明城镇,事关全市大局,我们将立足本地实际,举全镇之力,与各有关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深化文明城镇创建和“三沿”整治活动。具体要做好“四个抓”:

一、在组织发动、实施效果上抓领导。将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三沿”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各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全镇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要制定出台“三沿”整治活动实施意见和责任考核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做到人员、责任、措施、经费四到位,确保整治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开展整治宣传工作,组织学生和广大群众开展志愿活动,动员全镇人民以第一人称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整治活动中来,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二、在重点领域、突出地段上抓整治。根据整治工作要求,组织各有关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突出整治重点领域和重点地段。要以清脏治乱为突破口,彻底整治104国道、高速公路和村镇主要道路两侧的卫生死角、乱堆废弃物、乱设广告现象。要突出拆违工作,发挥镇执法指挥中心的职能作用,研究制定拆违方案,认真组织拆违行动,彻底清理“三沿”两侧的所有违法违章建筑,基本实现“三沿”两侧无违章搭建、无残墙破棚。

三、在景观地带、村容镇貌上抓建设。在抓好整治的同时,要对“三沿”两侧进行围墙隔栏、绿化景观带和文化体育休闲场所的建设,做到拆违改绿、拆违建绿、拆违插绿;对“三沿”两侧损坏的环卫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进行整理和修建,确保道路整洁、有序、畅通;对“三沿”两侧的闲置地、边角地进行梳理建设,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对村容镇貌进行综合整治,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四、在创建活动、整体推进上抓结合。把“三沿”整治活动与当前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整体推进。一要与“千百工程”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全镇各村的村容村貌整治;二要与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相结合,确保“三沿”两侧的拆违行动取得实效;三要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自觉支持和参与整治活动;四要与文明村镇建设相结合,使“三沿”整治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推进中顺利开展;五要与健全环卫管理体制相结合,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切实维护“三沿”整治成果,达到建设有序、环境优美的整治创建目标。

同志们,“三沿”整治活动是一项综合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镇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集中力量,狠抓整治,深化创建,力争圆满完成此次整治任务,努力塑造整洁、优美、畅通的城镇环境,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作出积极的贡献。

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讲话稿 篇2

今天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集结号”,市文明办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点责任单位,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精神不打折扣,认真履职不辱使命,服务大局不讲条件,奋勇争先不怕困难,竭尽全力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一、履职尽责牵头抓总。

全面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积极承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牵头部门责任,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完善长效常态机制,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做好创建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细化、工作统筹推进、问题查找分析、活动组织开展,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创建目标圆满完成。

二、紧抓重点任务不放松。

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中央文明办安排的重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好市文明办负责的工作任务,真正做到重点工作重点抓,确保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扎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普及,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深入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引导、文明餐桌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做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认真办好《--文明网》,大力传播网络文明。着力实施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夯实“文明细胞”。

三、突破难点补齐短板。

针对部分市民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和生活陋习,制定《文明--20条》组织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以群众性思想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努力把--建设成为友善之市、文明之城、礼仪之邦。广泛宣传普及文明城市创建知识,提升市民的知晓率和支持率。组织各级干部和广大志愿者深入村镇、社区,加强文明督导,引导市民争做讲文明有礼貌、讲道德守秩序、讲友爱促和谐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争当文明人,共创文明城。

文明创建无止境。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责任就是担当、信任就是动力,我们将把创文重任紧紧扛在肩上,始终牢记在心上,全面落实到行动上,持续推动创建工作向更高目标、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讲话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叫丁相东,是临沭县白旄镇司法所所长。今天,我应张校长的邀请很荣幸来到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小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以便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法律及违法行为

同学们,大家通过听老师的讲课、看电视等形式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但你们是否想过每个人日常的一言一行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谁有了违法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即什么是法律?法律是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很复杂的社会规范。我们今天不讨论法律的复杂性,只学习一些与大家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一些最基本的规定。因此我们简化法律的定义,法律就是大家共同约定,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贯穿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具体到我们小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财务管理》等等都是管理我们学习生活的法律,如果那个同学不遵守而打架打伤了同学或损坏了公物要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赔偿。

我们常常听到遵纪守法或违纪违法等词句,那么,什么是违纪违法呢?简单的说违纪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学校纪律或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为,也就是学校纪律或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禁止的行为,如要求我们爱护学校财物,团结同学,不能去偷盗和损坏学校财物,不能去乱骂和欺侮殴打同学。因此我们知道违纪违法是不好的行为,大家要远离违纪违法行为。但怎么才能远离违纪违法行为?首先要通过学习知道哪些行为是属于远离违纪违法行为,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基本法律常识,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学习,逐步培养同学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辨别美丑、善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为你们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打好基础。

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将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者,也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生力军,学习法律知识是你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只有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律对待和处理自己周边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在我们办案当中经常遇到有的学生触犯了法律,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等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才后悔莫及。

其次,学好法律才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受教育权、继承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等权利受法律保护,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不法侵害,比如被人绑架、敲诈、殴打、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冷静机智,要增强是非判断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应变能力,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同学们在遇到侵害时,能够及时摆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到违法人员的随意侵害。

在这里,再给同学们讲一个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陈某,男,15周岁,某中学在校初三学生,从小就特别贪玩,不思学习,经常逃课,还有吸烟等恶习。初一时经常因打架斗殴被学校严厉批评,上初三时常常对同学大打出手,同学们很怕他,他也认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天不怕地不怕。在20x年9月,陈某在学校与同学汪某为争用自来水龙头而发生争执,陈某对汪某进行殴打,导致其鼻子出血,受到了老师批评,但陈某不注意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经常发生欺侮学生之时。于20x年3月20日,在网吧与丁某因抢电脑上网而发生口角,遂大打出手,当天下午,因为陈某觉得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便纠结十余名同学找丁某寻仇,下午放学后,陈某等十余名学生撞见正在街上坐三轮摩的等人的丁某,丁某见陈某是来找自己寻仇的,叫摩的司机抓紧开车,可摩的比较破旧未能及时发动,丁某在摩的上被陈某等十余名学生围住群殴,混乱中丁某为了自保将爬上摩的用铁棍打他的陈某用力推了下去,陈某头着地趟在地上不能动了,那十余名学生看到出事了也就一哄而散。摩的司机将陈某送往医院,终因抢救无效死亡,后经公安机关侦查,丁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陈某最终因惹事枉送了自己的一条年轻的性命。我们应该从此案中吸取教训,做一名勇于认识自己错误,及时改正自己错误的好学生,不要再让这种事发生在我们身边。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