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 > 讲话稿 > 讲话稿范文 > 长辈追悼会上的悼词(精选三篇)正文

长辈追悼会上的悼词(精选三篇)

时间:2023-02-11 12:10:14

长辈追悼会上的悼词(精选3篇)

长辈追悼会上的悼词 篇1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感谢你们在这个春寒料峭新年初七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冒着淋漓大雨亲临灵前,为我们的母亲奠行表示深深谢意(三鞠躬)我受兄弟姊妹委托,代表我全家,向母亲的神灵致悼词。

儿女丧母痛断肠,老天垂泪诉悲情。

母亲于1933年3月12日出生在红安永和江氏家族,于20xx年腊月29上午10点在家寿终正寝,享年82岁。

母亲幼年家境贫寒,衣食不保。然而万恶黑暗的旧社会似乎还不满意,让母亲6岁丧母,7岁丧父,此后母亲兄妹6人相依为命,生活更是举步维艰,为生活所迫,母亲的二哥和大妹妹被送到别人家养。母亲的大哥是家里唯一的成年男子,18岁的大哥正值壮年,也是母亲兄妹4人唯一的依靠。当时的红安是日本人的盘踞点,年纪不足10岁的母亲用她的智慧将大哥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洞中,让大哥逃脱了被抓去当壮丁的命运,后又想方设法,将不多的食物用杂草盖住送给大哥维持生命。那时母亲还有一个4岁的妹妹,就是自己饿肚子母亲也会让妹妹吃饱。就是这样,母亲艰难的度过了那个战乱的年代。

之后母亲嫁到了孙家,当时的孙家也是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母亲没有一丝不愿,相反,为了家人,母亲宁愿自己挖野菜,有时甚至不吃不喝。艰苦卓绝的生活并没有将母亲打垮,面对不断出现的困难,母亲想的不是怎样躲避,而是怎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解决。

母亲前半生的劳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那是低标准的年代,生下我们兄妹5人(四子一女)之后,刚有稍许好转的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节衣缩食。父亲在外工作,全家千斤重担就落在了年龄不大的母亲身上。一年到头,多半的日子要带着沉重的脚步出去做事,回家后又要照顾一群嗷嗷待哺的儿女。家里家外,灶前灶后,都是干不完的活。一有空闲就织布,拖着疲惫的身子纺线到深夜。嗡嗡的纺线声把我们送入梦乡,咔嚓的织布声又把我们从梦乡惊醒。那时我们吃的东西没营养,经常生病,在地里劳作了一天的母亲回来还要照顾生病的我们。家里房子破旧,屋顶总有洞,每次生病,我们就看着从洞里透进来的微光发呆,眼巴巴等着母亲的回来。母亲在身边,就是世上最安全的堡垒,带给我们无尽的安全感,感觉病都好了三分;母亲一走,又是说不出的失落。为了体弱多病的我们,母亲不知受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但她就是不吃不喝也不愿饿着我们;母亲自己挨过饥饿,所以绝不让自己的儿女再挨饥饿!母亲做到了!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没有挨过饥饿!

父亲是生产大队的大队长,整天操劳于大队的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带着我们兄妹5人,母亲撑起了大半个家,还参加各种劳动福利他人,只为让父亲能安心工作。在母亲的辛勤劳作和父亲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生活得到了照顾,还常常被评为五好家庭。有时为了帮助父亲完成工作,来了领导,母亲也帮忙接待,家里缺米少油,母亲就去邻居家借米借油来款待,领导走后,又用剩下的饭菜来填饱我们的肚皮,那些借来的米和油只有等到下一次有收成才能还上。尽管生活拮据,在他人面前,母亲依旧乐观。母亲自己吃的了苦同时也积极地帮助他人度难关,记得有次邻家没有吃的,母亲用自己牙缝里省下的细米救活了别人一家。母亲能吃苦耐劳、不畏艰难而又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兄妹5人,也是在母亲这种思想的熏陶下我们慢慢成长,发誓要和母亲一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劳苦的现状,让母亲也能过上好日子。 天不遂人愿,父亲由于过度操劳,年仅52岁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母亲成了我们最后的依靠。起早贪黑成了母亲维持这个家的唯一选择,那段时间母亲劳作的画面我还记忆犹新:插秧的时候,每天早上4点爬起来去四大排渠覆秧水,忙了一天又回来洗衣做饭照顾我们;秋收的时候,母亲没日没夜在外面捡棉花,有时连中饭都顾不上回来吃,用她瘦小的身板扛回了一麻袋一麻袋的棉花。母亲扛起的何止是棉花,她是用生命扛起了这个家啊!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我们长大成人。为了给我们成家,母亲到处借钱,5块,8块,12块……虽然一个人成家只用了几百块,母亲却借了30几家,也就是大半个湾子,之后的又需要母亲好几年节衣缩食的还钱,甚至是借了东家还西家。

1978年,母亲将二哥送到部队保家卫国;1979年二哥就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整整41天里,没有二哥的任何音讯,母亲在家整天以泪洗面,担心自己孩子的生命安全,这样过度的流泪导致了母亲迎风落泪的眼病,直到终老。1980年,大哥在生产队里柴油中毒,生命垂危,送到黄陂医院抢救,为此贫病交加的母亲几天没合眼,拖着孱弱的身子仍要自己没日没夜坚持守在病床前,像呵护襁褓中的婴儿般照料着大哥直到康复。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年,妹妹得了急性黄疸性肝炎,大队医院误诊为感冒导致病情危急,刚失去自己丈夫的母亲又面临即将失去爱女的打击,近乎崩溃,却依旧挺直腰杆为女儿四处求医问药,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想把女儿留在身边,也许是母亲的遭遇打动了上苍,让小妹从死神手中捡回了一条命。后来四弟长年在外工作,母亲时时牵挂在心,每次四弟打电话回来,母亲接起电话第一句总问“你在外面还好吗?什么时候回家?”七八十岁高龄的老母就这样时时刻刻关心着她的每一个儿女子孙。母亲为这个家所做的事说不尽,道不完。

母亲一生是为他人活着,是为儿女活着,对儿女母亲总有操不完的心,一直为我们操劳到近70岁高龄,到我们兄妹都成家之后才脱离体力劳动。我们做儿女的都努力经营自己的家庭,让生活有了改善,但过去那些艰苦的岁月母亲仍然挂在心上,依旧为我们奉献着自己,从孙子到重孙,没有一个是母亲不费心的。母亲总在操心我们,却不愿让我们为她老人家担心,有小病小痛都忍着拖着不愿告诉我们,怕增加儿女的负担,把国家给的养老钱和我们儿女给的零花钱节省下来,又变着法用在了孙子重孙身上,这省吃俭用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母亲离我们而去。

母亲为儿女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而我们儿女却没有尽到我们该尽的职责!看她老人家身体一直不错,就忽视了对她的照顾。母亲一生受苦,怕给儿女添麻烦,胃口好时就煮点简单的饭菜,怕多用能源就一次做好几天的饭,接下来几天就吃残菜剩饭。岁月的摧残加上过去的小病小痛让母亲更加衰弱,直到20xx年春天的一场感冒,母亲的身体变得大不如前,我们又都因为各自的生意无法每天陪在母亲身边,只有早晚一个电话知道母亲是否安好,害怕哪天再也不能从电话里听到母亲的声音,这场大病使得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再也不能恢复如初。最后经兄弟姊妹们商量决定将母亲送到妹妹家,由我和妹妹共同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这样母亲才安然地过了两年多不用劳作的生活,然20xx年元旦期间母亲再一次受到感冒的侵袭,引发了哮喘和气管炎,加上母亲年迈体衰,咳喘致使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而疼痛的不能动弹,卧床20天才慢慢能支撑起床,一再虚弱的身体让母亲不能和往常一样自如的上下楼。那段时间母亲迫切想要回家,但我们兄弟几个都到了年关最忙的时候,都想着过了这几天等到腊月二十九都回家陪母亲过个团圆年,然而生命在病魔面前是那样不堪一击,腊月二十七下午母亲突发头晕呕吐现象,妹妹以为是肠胃不适,给母亲喂了午时茶,二十八不见好转后送到县人民医院,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因眩晕不停呕吐的母亲想着的依然是自己的子女,在路上她老人家就说了一句话“我这一病又弄得你们不能好好过年了”。哪知到医院后诊断为多发性脑梗塞,经抢救无效于腊月二十九上午十点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伤感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想想母亲临走的愿望只是要回家,而我们因为一点生意,连母亲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愿望都无法完成,我们悔恨万分,这将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我们愧对母亲的养育之恩!妈呀,您能原谅您的儿女吗? 母亲从容的向这个世界告别,静静的躺在那里,脸上尽是慈祥和安然,没有一丝痛苦。我们坐在母亲身边轻轻抚摸她的脸,不敢相信她就这样走了,没有留下任何遗言,握着母亲的手,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任凭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33年来父亲离世的哀伤还未消散,今天失去慈母的悲痛又一次将我摧毁!眼看印着经文的往生被盖上母亲的脸,我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妈呀!您用一生陪伴了我们,我们却只能用8天8夜来守候您,几十年的劳心劳力、养家糊口让您身心俱损、宿命覆西,为子子孙孙您肝肠寸断,含辛茹苦养儿育女恩深似海,勤劳善良与邻为善德高比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妈妈呀,您千万不要因儿女难以克制的滚滚热泪而再留恋这个世间,儿女们真的愿意用泪水代替您承受的千灾万难,洗尽您前世今生的忧愁悲伤,愿您安心的去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在一起,用您的菩萨心肠再去济度众生。您的人格力量和优秀品德,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您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子孙心中。您生前最是为我们操心,往后我们一定继承您的精神好好活下去,让您的精神随整个家族永远延续下去。

母亲!母亲!您还有什么丢心不下的呢?至爱弥天,大悲漫地。玉山披雪念慈容,蓝田吐寒怀大恩。踏着光明的大路,母亲您走好!您不会寂寞的,您的左右都长眠着善邻友舍,他们将和您长期相伴;您的儿女孙子都会常来看望您的,您就安息吧!

愿母亲大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蒙佛陀慈悲摄受!阿弥陀佛!!!

长辈追悼会上的悼词 篇2

今天,苍天落泪,冬风哀动,大地哀鸣,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我敬爱的姥姥不幸辞世,向她老人家的遗体做最后的告别。对诸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加我姥姥的追悼仪式,我代表全家人致以深深的谢意(鞠躬)。

我的姥姥周秀兰老人因患胆管癌晚期、糖尿病综合症在深度昏迷了九天后,于20xx年12月14日10时45分与世长辞,享年79岁。从此我们相隔阴阳两界,生死两茫茫,慈爱温煦的阳光从此再不能眷顾我们的生活,我们为痛失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而悲痛万分。

此时此刻,离别在即,我们和她共度的日子仿佛近在昨天,却已不再永恒。姥姥艰辛、困苦、坎坷的一生重现在我们脑海,她的亲切、她的坚毅、她的关怀、她的呵护清晰如画,历历在目。

姥姥1932年9月8日出生于山西一个家境贫苦的家庭。17岁便背井离乡跟随丈夫辗转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早年要和丈夫一起侍奉瘫痪多年的婆婆,还要含辛茹苦养育五个孩子,历经解放革命,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文革的动荡不安,姥姥把一颗慈母之心和无限的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家庭、丈夫和儿女,却唯独把自己放在了最后;姥姥参加工作几十年来,辛勤劳作,克勤克俭,严于律己;她为人老实耿直,平易近人,生活节俭,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和许许多多那个年代的同龄人一样饱经了苦难贫困生活的煎熬和痛苦。

1996年在我姥爷患病期间,姥姥夜以继日的精心照料,却还是阻挡不了姥爷离去的脚步,从此姥姥的心里失去了最温馨恩爱的一角。

在我的印象中,姥姥不是很善于言表,相反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的秉性让她偶尔也会被别人误解,但她却是一个正直善良、古道衷肠、充满爱心的好人。她把几个孩子一个个培养成人,为他们成家立业,为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她又开始照料下一代。从孩子们的衣食起居,到每年冬天里的小棉裤,小棉袄都是她整日辛劳、尽心操持,点点滴滴的慈爱令我们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姥姥在世的时候没享过几天清福,因为子女、儿孙们忙家庭、奔事业,却忽略了姥姥是多么地寂寞、多么地渴望有人经常来陪陪她,和她说说话啊。如今我们做晚辈的还未好好的尽尽孝道,她却已撒手人寰,这都令我们抱憾终身。

就在姥姥生命最后的这些个日子里,她还在用顽强的毅力和病魔做着最后的斗争,在她的内心无时无刻不牵挂惦念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因为天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现在我们也为人父、为人母,能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那颗母爱的心。

姥姥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永远……从此这些子女就永远的告别了“母亲,妈妈”这个人世间最伟大的称呼,儿孙们也永远的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的“奶奶、姥姥”永远,永远……

此刻哀乐阵阵,泣泪成声,天地同悲。

姥姥的一生是普通平凡的一生,但在这普通平凡之中却蕴含着伟大和无私,我相信姥姥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庇佑我们每一个人,而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也会永存着姥姥殷殷的叮咛、慈爱的微笑,和最后离世之即那不眠的牵挂和对生命的眷恋。

言有尽而哀思无尽,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亲爱的姥姥,您的爱、您不朽的灵魂永远镌刻在我们每个子女、儿孙的心中,永远回荡在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上。

您的爱与天地永恒,与枝叶长青,在与姥爷相聚的路上请您一路走好!

长辈追悼会上的悼词 篇3

各位宗亲,四方宾朋,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抽空前来参加我外公的追悼会。

今天,我们怀着悲痛万分的心情聚集在外公的灵柩前,沉痛哀悼我们最崇敬的这位老人,为他老人家做最后的惜别。

赛途的花圈寄托不尽我们深切的哀思,露天的爆竹倾泻不尽我们内心的悲痛。公元20xx年3月17日凌晨4时15分,外公因病与世长辞,驾鹤西归,享年81岁。就在这一刻,外公辞别了他牵肠挂肚几十年的妻子儿女,没有留下一言一语。外公忽然间的魂归渺渺,令我们亲人撕心裂肺,痛心疾首。亲朋好友听闻外公您的离世,一时间多少言语,竟不知如何向您诉说,我们对外公的思念与缅怀,唯有化作一腔悲情,两行热泪,真可谓“青山含悲花垂泪,绿水载孝草滴血”。

外公,您的匆匆作别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哀伤,一想起外公您的英容笑貌,我们不禁泪如泉涌,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连串关于您的记忆:忘不了您亲手执笔叫我们学写毛笔字的模样,忘不了小时候您严厉喝斥我们诵读《千字文》的画面,忘不了您步履蹒跚送我们上学的背影,忘不了您不厌其烦的给我们画平安符的场景,忘不了您神采飞扬给我们讲述你儿时的风光与霸气,太多太多的忘不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如今都成为我们思念外公最珍贵的途径。

在我们的心中,外公是神圣和威严的化生,外公对我们的恩情和关爱如大海般广袤,如群上般巍峨。孙子孙女们由衷的感激外公这些年来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疼爱与关怀,外公博大而慈祥的爱给我们创造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和个人修养,外公您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一直引领着我们迈向人生前行的路,我们对外公的想念随着时间的沉淀而久久的在心里蔓延,即使是根深蒂固也丝毫不会削减。

外公的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由于旧社会制度的残缺,紧紧是一个错误的“地主”头衔,就让外公冤屈着生活了20多年,那时的外公受尽了形形色色的欺负和凌辱,饱尝了人世间零零种种的辛酸与苦楚,那时的外公过着何其悲苦的生活……虽然现在时代进步了,外公也得到了真正的平凡,一个地下党员的儿子竟然被稀里糊涂的冠以地主的头衔,这是何等荒谬的事情,虽然现在南部县文物局还贮存着专门为外公平反的一本厚厚的文件,可是那时候外公所受的委屈与苦难,儿孙们早已深深的印在心底,永远不会磨灭!

外公的一生勤劳坦荡,七十几岁还在为左邻右舍的事情奔走效劳,数十余载待人始终真挚而诚恳,外公的热心肠是众人皆知的。邻乡四里不知多少人受过您的恩惠,双保二乡不知多少人为您慕名而来。您的学识涵养是乡邻传诵的佳话,您的坦荡胸怀是我们敬佩的榜样。

“山水层层绕孤冢,花草深深掩离魂”, 可如今,外公您却与我们天人相隔,这一刻,所有的悲痛和泪水都难以表达我们此刻的哀思,外公您的生如夏花般绚烂,您的离开如秋叶般静美,我们相信消逝的是您枯竭的身躯,升华的却是您永恒的灵魂。此时此刻,身为孙子孙女的我们也只能用这只言片语来告慰外公您的在天英灵,愿外公在飞升极乐的路途中,带着亲人朋友对您的思念与祝福悠然上路。

外公,您听见了吗?一声声响亮的爆竹,一拨拨低沉的锣鼓,一曲曲催泪的哀歌……一声接一声,一拨赶一拨,一曲连一曲……这所有悲壮的场景都是您最疼爱的儿孙们对您老人家最恳切的呼唤!亲爱的外公,让我们用最虔诚的目光送您最后一程,外公,我们最敬重的外公,请您一路走好!

最后,我仅代表外公的外孙以及孙子们,感谢前来悼念外公英灵的各位亲人朋友,真心的感谢你们沉痛的追悼与哀思,谢谢大家。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