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汇报体会 > 工作汇报 >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汇报优秀7篇正文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汇报优秀7篇

时间:2023-10-25 01:30:58

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工作总结 篇1

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镇党委以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家庭工作为契机,从基层党员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抓起,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精心打造“民生党建”、“民心党建”,深入基层倾听民生诉求,联系帮扶困难家庭,建立困难帮扶长效机制,谱写了“党群连心、服务为民、大爱至诚”的动人乐章。

党群连心,共谋发展惠民生走进大黑山后村委会,“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八个红色大字醒目地跃入眼帘,塔松青翠,井然有序。一年前,这里还是铁将军把门、矛盾重重。那时,村委会主任因故不能正常上班,村级经济陷入困境,村级事务无法正常开展。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为了改善大黑山后村的现状,镇党委及时调整了村“两委”班子,新上任的村“两委”及时理清发展思路,将“公平、公正”作为工作宗旨,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大黑山后村村内有条河,往年整理河道的花费都高达8万元,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整修,河内杂草丛生、垃圾遍布。村“两委”商议,决定自己动手干,每天早晨6点到10点,组织村“两委”和党员10余人带上工具,跳到河里义务清理杂草垃圾,利用今夏雨水多的优势,把杂草垃圾冲到下游宽敞处,再统一运走。刚开始村民们路过时打个招呼,后来自发送茶水、送冷饮,村民自愿拿起工具参与到清理队伍中。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商议决定,在北山规划200亩有机小米种植基地,修通3公里长的生产路,依托淄博厚东牧业有限公司,以养殖促种植,厚东牧业免费提供400吨牛粪作有机肥料,种植的有机小米产量比往年增加了40%,价格却是普通小米的2倍多,获利农民达100余户,可观的收入给广大村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村“两委”成员团结实干,一心为民,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大黑山后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百姓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服务为民,事务代办暖民心

“现在,我们办事只要动动嘴,干部就帮着跑腿,事务代办给我们百姓带来了方便。”说起村民事务代办的好处,东顶村的郭大妈溢于言表,她介绍,自己只提供了户口簿和身份证,村干部就帮她办好了农村医疗保险。

为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业务,镇政府投资400余万元,新建**镇社会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按照“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要求,为来访办事的群众提供了便捷舒适的环境。共设有综治维稳、信访受理、司法服务、法官便民服务、民政助残、事务代办等12个服务窗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4人,可集中办理49项民生服务事项。镇党委、政府确定17个村的驻村指导员和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镇代办员,共计37人。在各村建立便民服务站并配备34名村代办员。针对老弱病残难出行等弱势群体,代办员实行上门全程代办服务,对代办事项实行无偿服务,不收取任何手续费、代办费,群众只需交纳按政策规定收取的费用。到目前为止,直接代办事项4211件,协助代办389件。

大爱至诚,困难帮扶解民忧

针对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镇党委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党员干部带头帮扶机制和困难帮扶跟踪机制,分层次、多角度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建立多个部门联动机制。镇党委协调16家企业党组织书记分别帮扶救助34个困难家庭,并在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送去大米、油等生活用品,发放慰问金1.85万元。镇政府采取“一帮一”的形式,组织民营企业家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共帮扶14个家庭的15名学生。镇工会和团委对高考成绩优异的特困家庭大学生进行摸底上报,共为9名特困大学生发放2.5万元救助金。镇民政办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困难户大学生进行摸底上报,为4名大学生发放救助金1.6万元。建立党员干部带头帮扶机制。镇党委坚持在元旦春节、“七一”等节日前,到困难党员家中走访慰问。对因突发原因造成重大困难的群众及时帮扶救助,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建立困难帮扶跟踪机制。要求包村干部到所包村走访困难帮扶对象,定期对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调查摸底,建立电子档案。凡符合低保条件者,及时审核上报,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对不符合低保政策的困难家庭,积极协调争取帮扶政策。目前,共有城乡低保户887户,1-10月份发放低保金230万元。

学校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安排 篇2

庙滩镇中心学校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帮扶理念,以增强党在学校的执政能力为主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服务职能,抓好教育教学,突出素质教育,为提高育人质量建设知识型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目标任务

根据学校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三年工作总体规划。

一是加强支部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按照“五个好”党组()织要求,实行“双培双带”,重点抓好支委会班子和党员干部素质建设。通过三年时间,培养10-20名能学科带头,带领广大教师共同提高的“能人型”党员。

二是协助联系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帮助校委会找准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瓶颈”,理清发展思路。

三是依托帮扶实际,大力推行快乐校园建设和发展。

四是协助校两委推行“三改、五建”,美化、亮化生活环境。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学校发展硬件基础。

三、2010工作计划

一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创建包括学习、德育、卫生、安全、活动等方面,逐项细化打分,一周一公示,一月一小结。

二是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教职工人人参与,以优质课、优秀教案本、优秀教育叙事评选为突破口,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打造在省市县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带动教师的整体发展。

三是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主要以学习习惯的养成为重点,让学生回归到教室中,提升教育质量,创造文明学习型校园氛围。

四是加大投资,促进学校各项设施建设。包括兴建教师周转房,学生公寓投入使用,安装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等。

四、工作举措

一是明确责任,加强领导。成立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领导小组,支部书记蒋德成同志为组长,为第一责任人。支部委员鲍家元、张立超为副组长,为直接责任人,负责跟踪了解帮扶情况,具体落实有关工作。

二是健全制度,加强联系。建立和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台帐,指定支部委员陈尚竹同志为联络员,具体对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登记、处理、反馈。

三是改变作风,结对帮扶。针对重点帮扶人员,拟派优秀党员进行一帮一结对帮带,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具体问题,促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庙滩镇中心学校教职工党支部

2010年6月20日

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工作总结 篇3

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工作总结

党群连心,共谋发展惠民生走进大黑山后村委会,“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八个红色大字醒目地跃入眼帘,塔松青翠,井然有序。一年前,这里还是铁将军把门、矛盾重重。那时,村委会主任因故不能正常上班,村级经济陷入困境,村级事务无法正常开展。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为了改善大黑山后村的现状,镇党委及时调整了村“两委”班子,新上任的村“两委”及时理清发展思路,将“公平、公正”作为工作宗旨,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大黑山后村村内有条河,往年整理河道的花费都高达8万元,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整修,河内杂草丛生、垃圾遍布。村“两委”商议,决定自己动手干,每天早晨6点到10点,组织村“两委”和党员10余人带上工具,跳到河里义务清理杂草垃圾,利用今夏雨水多的优势,把杂草垃圾冲到下游宽敞处,再统一运走。刚开始村民们路过时打个招呼,后来自发送茶水、送冷饮,村民自愿拿起工具参与到清理队伍中。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商议决定,在北山规划200亩有机小米种植基地,修通3公里长的生产路,依托淄博厚东牧业有限公司,以养殖促种植,厚东牧业免费提供400吨牛粪作有机肥料,种植的有机小米产量比往年增加了40%,价格却是普通小米的2倍多,获利农民达100余户,可观的收入给广大村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村“两委”成员团结实干,一心为民,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大黑山后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百姓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服务为民,事务代办暖民心

“现在,我们办事只要动动嘴,干部就帮着跑腿,事务代办给我们百姓带来了方便。”说起村民事务代办的好处,东顶村的郭大妈溢于言表,她介绍,自己只提供了户口簿和身份证,村干部就帮她办好了农村医疗保险。

为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业务,镇政府投资400余万元,新建**镇社会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按照“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要求,为来访办事的群众提供了便捷舒适的环境。共设有综治维稳、信访受理、司法服务、法官便民服务、民政助残、事务代办等12个服务窗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4人,可集中办理49项民生服务事项。镇党委、政府确定17个村的驻村指导员和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镇代办员,共计37人。在各村建立便民服务站并配备34名村代办员。针对老弱病残难出行等弱势群体,代办员实行上门全程代办服务,对代办事项实行无偿服务,不收取任何手续费、代办费,群众只需交纳按政策规定收取的费用。到目前为止,直接代办事项4211件,协助代办389件。

大爱至诚,困难帮扶解民忧

针对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镇党委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党员干部带头帮扶机制和困难帮扶跟踪机制,分层次、多角度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建立多个部门联动机制。镇党委协调16家企业党组织书记分别帮扶救助34个困难家庭,并在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送去大米、油等生活用品,发放慰问金1.85万元。镇政府采取“一帮一”的形式,组织民营企业家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共帮扶14个家庭的15名学生。镇工会和团委对高考成绩优异的特困家庭大学生进行摸底上报,共为9名特困大学生发放2.5万元救助金。镇民政办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困难户大学生进行摸底上报,为4名大学生发放救助金1.6万元。建立党员干部带头帮扶机制。镇党委坚持在元旦、春节、“七一”等节日前,到困难党员家中走访慰问。对因突发原因造成重大困难的群众及时帮扶救助,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建立困难帮扶跟踪机制。要求包村干部到所包村走访困难帮扶对象,定期对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调查摸底,建立电子档案。凡符合低保条件者,及时审核上报,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对不符合低保政策的困难家庭,积极协调争取帮扶政策。目前,共有城乡低保户887户,1-10月份发放低保金230万元。

干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机制 篇4

干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切入点,要坚持“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服务群众的功能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真正做到为职工群众解难点、办实事、做好事,特制定干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1.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院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3个研究所和职能处室(见附表),通过对联系点以及联系点的重点研究室、课题组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情况,沟通思想,指导工作,总结经验。与定点联系单位的联系一般平均每月不少于1次。

各基层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也要根据本单位科研、科技开发、行政的不同层面和类型建立联系点。

2.完善调查研究制度。院、所级领导干部每年都要根据业务工作和基层工作实际,开展专题调查研究1~2次,年底前形成调研总结或报告

3.健全完善定期走访制度。全院各级党组织每年都要组织党员开展“送温暖活动”,定期走访为我院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专家、老领导、老干部,走访身体不好、家庭困难的老党员、老职工,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强化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

4.建立党员联系结对制度。各基层党支部应组织在职党员每人都应联系结对几名入党积极分子、离退休党员、职工群众等,联系党员要负责向结对人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及时向党支部反映结对人员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5.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做好信访工作,对群众来访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及时给予处理或答复。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篇5

水东镇中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为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现结合我校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主要内容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必须从抓好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抓好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抓好群众最需要办的事,抓好最根本的事入手,认真实施“帮”、“送”、“访”、“改”。

“帮”,即帮助群众分析困难原因,找准问题症结,理清工作思路,研究发展措施,搞好服务。

“送”,即送政策,要积极向联系对象宣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送温暖,要尽心尽力地为联系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

“访”,即访贫问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多为群众办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通过深入走访,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群众最关注什么,最关心什么,努力解决好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集中群众智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改”,即要把为群众服务和向群众学习结合起来,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求教,针对群众所提意见建议,联系实际认真进行反思,查找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改进工作作风。

三、主要方式

1、定期走访。深入困难群众,了解其生活疾苦,掌握其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对群众进行教育和引导,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凝聚人心,疏导情绪,化解矛盾。

2、个别走访。由本人自行安排个别走访教师、家长、学生对象,开展帮扶活动。

4、广泛征求意见。局机关在职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联系村和联系对象之中,加强与所联系对象的沟通与交流,做联系对象的贴心人,广泛征求联系村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对委机关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找差距,查不足。

5、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帮助联系对象解决一至两个实际问题,解决自身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争取群众的认可。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 篇6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为进一步改进作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净化党员干部的心灵,培养党员干部群众情结,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常态化长效化,制定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一、设立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每周三设立为信访接待日,安排一名中心领导轮流接访,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心声、意见和建议,能解决的当场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不能解决的做好说明;不属于本单位的及时告知其受理单位,并做好相关联系工作。当值中心领导要将一些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及时转告相关领导。当值中心领导原则上当天不外出,不安排其它工作,如有其它公务,应及时换班。

二、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每年年初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每名在职党员围绕创先争优、联系和服务基层群众、发挥表率作用等方面作出承诺,承诺事项由中心党总支审核把关,并签订承诺书,在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每年年终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开展述诺评议点评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确定固定的联系服务对象。每个党支部要联系一个企业,党支部成员累计每月下基层企业时间不得少于10天,为基层企业和职工办实事每季度不得少于1件。党支部对服务对象做到定期走访沟通,与服务对象企业的群众谈心交心,密切党群关系;征求意见建议。每季度至少收集并反映一次经联系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维护其正当权益。一些有关服务举措的重要事项应及时征求联系群众意见。

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领导班子负责人与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中层干部之间、部门负责人与部门成员、党支部委员与支部成员之间均要开展谈心交心;谈心交心要作好记录,由主动谈话人或会议主持人作记录,并进行谈话整理,存档备查。通过“谈心交心”活动,针对党员干部职工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因人而异的灵活方式,体现组织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想方设法开展帮扶解困与激励提升活动,健全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形成共解难题、共创业绩的工作合力。

五、走访慰问党员干部。党总支委员要深入基层,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党员,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所急、所需、所忧、所怨,虚心听取他们对供销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走访慰问,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钱政策及中心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形势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篇7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根据《党章》要求,制定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一、定期下基层制度

二、定期接访制度

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每名班子成员每月接访不少于1天。针对群众来局反映情况,相关领导要协同对应科室热情接待,耐心解答,解决问题,因客观条件暂时无法解决的要细致讲解,明确联系方式,尽快解决答复,化解矛盾。局机关将建立接访工作台帐,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以便督办落实和答复来访群众。

三、联系帮扶制度

每名党员干部均要按照“力所能及、适宜适度、深入持久”的原则,在我局挂点联系的分宜县凤阳乡大路边村和洞村乡谷山村结对帮扶至少1户困难户,通过帮思想、帮就业、帮学业、帮解难、帮技能等形式,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使所帮对象得到实惠、摆脱困境。局党委每年要为每个村委解决1-2个实际问题。局机关将建立党员联系困难群众名册,填写好帮扶措施及活动情况,并将党员联系困难群众成效列入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内容。

四、志愿服务制度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制度,创建志愿服务型机关。机关党员干部要发挥自身优势,自觉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主动联系身边的群众,主动下基层、进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党员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要亮明党员身份,提高服务质量,展示良好形象,凝聚群众力量。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志愿服务不少于1天,其他党员干部每年志愿服务不少于2天。建立志愿服务登记册,没有达到服务时限的人员,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