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优秀20篇)正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优秀20篇)

时间:2024-10-01 01:48:28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1

初次邂逅这本书,应该是在高中,看着同班的一个女同学拿着一红色封面的书,上面写着“穆斯林的葬礼”,我当时有些纳闷,怎么一本介绍少数民族葬礼的书怎么这么厚,而且她还读得这么起劲。现在想来,那时的范的望文生义的错误不少,在那种阅读极度匮乏的中学时代,很多书大都只知道名字,很容易就按字面意思来解释了。原来以为《简爱》是教人如何“简单恋爱”,《牛虻》是介绍一种叫“牛虻”的动物,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对它们敬而远之。

不过读完之后,才知道,为什么当年那个同学会这么着迷。其实很难说这本书有什么很奇特的地方,但是它有着矛盾文学奖的殊荣,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这本小说对我而言,很像是一曲很轻快安静的牧歌,很清新,任何时候去读,都可以唤起那种关于青春,关于奋斗,关于生活,关于家人,最干净的记忆,即便是在我如今不再相信任何童话的年纪。

书里面的主角应该是韩子奇和韩新月父女,全书又分别以这两个人为主线,两头并进,不同的两个系列,交叉分布,读者的时候,常有时空交错之感。虽然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大,而且历史背景对于故事的演进有很大影响,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仍旧是美好的爱情,两代人在不同时空下,截然不同的爱情。

韩子奇在一开始的时候娶了梁冰玉的姐姐,生下儿子天星,后来和梁冰玉在伦敦避难的时候,两人之间也产生了爱情,最终有了女儿韩新月。当战争结束,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梁冰玉把女儿留在家中,独自出走。故事的另一部分就是韩新月的爱情,她和他年轻的大学班主任在彼此相处中,互生爱慕。几乎所有凄美的爱情会遭遇的,他们都有,双方父母的反对,反动的社会风俗,可惜的是这些爱情最终没有一一个抗争或者妥协的悲剧结束,十八岁正当豆蔻年华的新月,因为先天心脏病,未曾开放便已经凋谢。如果说,全书的高潮是新月离开的时候,我想作者达到了这个目的,看着一个曾经那么鲜活的的女孩,就这样匆匆离去,没有人会不动心。

韩新月这样的女孩子,我想任何人都会喜欢的,她文静、优秀,聪明、勤奋,知书达理、浑身散发这一种蓬勃的青春朝气,如果楚雁潮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疑是世间最幸福事。世间事情多不凑巧,往往错过的,人这一生,又岂止爱情。“有些事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成长像是一个悖论,我们只有经历过,失去过什么,才会发现我曾经多么看重那些东西,看是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带着这种悔悟从头来过。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2

记得初次接触霍达的这本成名著穆斯林的葬礼,是在二十多年前上中学的时候,那时中午吃饭有个习惯,每天准时收听中央广播电台的长篇小说联播,上高中时,电台正热播这本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从此这部长达50多万字的独特的长篇小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书中的那些鲜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韩新月、楚雁潮、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总是盘旋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上个月去西单的图书大厦买书,在文学类图书中竟然发现这本二十多年前就出版的小说,现在还在热卖。于是当即买了一本。此后又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这部被冰心称为“奇书”的书,从头到尾,仔仔细细读了一遍,当读到韩新月病逝出葬的一段,竟然还是泪流满面,伤感不已。

穆斯林的葬礼确实是一本好书。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这个评价毫不过誉。

我觉得这部书最大的优点是,整部书结构安排的非常巧妙,两个时空相互穿插,并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起,在小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小说情节紧凑,高超迭起,使读者看书,如入迷宫,登山光景,佳境不断,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往下读下去、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去解一开这个谜一团一。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千年古都北京又为小说展现了一个富于文化底蕴的背景。

霍达为小说设置了一个清绝的艺术基调。小说中的主人公姓“韩”“梁”“楚”,隐喻了“寒凉、凄楚”。小说中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给小说笼上了一层凄清的意境。“韩新月”这个名字,显得多么清新美丽,而小说作者为读者塑造的韩新月,也是那么的冰清玉洁,完美无瑕。整部小说文笔清新优美,和茹志鹃的百合花很像。

据作者自述,穆斯林的葬礼的故事是取决于真一人真事,通过小说可以大概推知小说中隐藏的真实故事。我猜想应该是作者本人熟悉的一个亲朋好友,她就是书中“韩新月”的原型,她的父辈也有类似书中的感情纠葛,而这个原型也经历了类似“韩新月”的忠贞不渝的师生恋情,不幸的是年纪轻轻就患病夭折了。

要说书中的不足,就是通读全书,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在描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时,常下笔如神,活灵活现,而当描述不熟悉或未经历的事件时,就显得有些单薄不够丰满。如描述韩子奇与梁冰玉在英国时候的经历时,细节上就觉得经不起推敲。还有就是有些情节安排的不够自然,如女仆“姑一妈一”初到韩宅,刚换完衣服,一看见嗷嗷待哺的天星,就母一爱一大发,当着陌生人,解一衣露一乳一喂一奶一,就算姑一妈一是一个乡下妇女,起码的羞耻感还是应该有的吧。我觉得书中最失败的一处描述是韩子奇与梁冰玉在国外生下新月,回国,冰玉与君壁姐妹相见,毕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冰玉是君壁一手带大,这里的感情应该是很深很深的,而书中的梁冰玉从海外归来,姐妹相见,完全是一副小三见原配的感觉,还口口声声喊着“我也有权利生活,有权利一爱一。”难道你一爱一了,就能伤害一爱一你养你如同亲生母亲的亲姐姐,梁冰玉还声称“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这一点儿。”还鼓动韩子奇离开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结发妻子(她的亲姐姐)和儿子,和她远走他乡。这是人话吗?是在国内海外受过最好教育的人说的出来的吗?如果梁君璧和梁冰玉是完全的陌路人,韩子奇已经不一爱一君璧,那梁冰玉说这话还能理解。所以说这一段书中对于梁冰玉的塑造失败的。实际上梁冰玉当时的心情是应该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于韩子奇的一爱一,又有对于姐姐的思念愧疚,又有对于家园的依恋怀念等等,但作者并没有完美地把这种充满人生无奈的复杂情感表达出来,确实是书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瑕疵。还有就是小韩子奇初入梁家门,把梁亦清的玉碗打碎,突然决定留下来,也比较突兀。最后就是此书初版时,有韩子奇在临死前吐露说自己是汉人的孤儿,这一段极具震撼力的描写,最后在此书再版时,据说霍达迫于回民同胞的压力而删改为韩子奇临终前的忏悔不尊教规,故事感就差了一些。但是就算完全按照原来初版,写韩子奇是汉人的孤儿,欺骗了吐罗耶定巴巴和梁家,在小说前也应该不断地有暗示,才能在临死前的吐露真言的一刻,不至于让人觉得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突兀,让人吃惊。还有韩子奇回国几十年与梁君璧分床,也有点怪,毕竟梁君璧并没有对比起韩子奇,韩子奇也并没有抛弃这个为他生养儿子的结发妻子。

小说的高超境界是要写出人生的无奈,而不是简单化、概念化。

小说也有许多精彩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写北京的春天,干燥风沙大,花还没盛开就被风沙中吹残,生活在北京二十多年,深有感触,北京春天常常是花刚开没多久,几阵风沙就落花满地了,春天的北京并不令人愉悦。写韩新月临终时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若是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写的如此真实的。写韩新月大学时候的校园生活和同学情谊,也是活灵活现,肯定也是作者的校园亲身经历为素材的。尤其是罗秀竹讽刺上海人小气一段儿,令人喷饭。肯定也是却有其事。

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总让人觉得应该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好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似得,而以此小说改编的电影取名月落玉长河就婉约诗意多了,可能也是觉察到了这一点儿。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奇书,也只有像霍达这样的出身经历背景天分才能写得出来,很难再复制了,也难怪这本书有这么多喜一爱一者,感动了那么多读者。

穆斯林的葬礼值得一读。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3

两代人的一生。

从晶莹剔透的君璧到顽固守旧的韩太太,

从活泼可爱的玉儿到满面沧桑的冰玉,

从潦倒穷困的到富可倾城到身心俱碎一无所有的韩先生,

从活泼到面冷心热的天星,

还有那一轮新月,没有等到月圆就月落了。

印象最深的是韩太太,青年时一身烂漫,到中年无情冷酷,心胸狭窄,生活与环境的变化真的会造就一个人,特别是结婚后对家长里短的琐碎与烦腻,很容易变成只顾小家庭的妇人。

韩子� 但社会又需要这样的痴,这样的热爱,�

新月与天星,

在书中,我倒赞成梁冰玉的生活方式,为爱为自由,敢于争取敢于拼搏也敢于退出,可惜她对女儿的放弃,造成女儿不幸的命运,也是对她那种自由的不赞成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4

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读完了一直摆在案头的《穆斯林的葬礼》,这也是本不喜欢读书的我,第一次完整的读完一本书。良久,难以卸下心头的沉重,我长长地舒了口气,但仍然有种如噎在喉的感觉。厚厚的一本书,厚厚的一段情,有578页,捧在手里,我仿佛能听到她发出的呐喊声,那是对信仰的呼唤,那是对生命的呼唤!我仿佛看到了一条长河,一条玉的长河,一条人生的长河,一条命运的长河,一条悲剧的长河!

这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吗?要不然,怎能刻画的如此精细,像是琢玉一般。这本书本身就是一块玉,一块沾满了鲜血的玉,她太压抑了,让人难受的喘不过气来,但是她又太精彩了,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那么丰满,那么有生命力。

有人说这本书是描述了新月的一生,描述了一场交错扭曲的爱情悲剧,我觉得更赞成是在描述韩子奇的一生,他才是整个悲剧的导演。他并没有回回血统,只是吐罗耶定巴巴收养的孤儿,之后随着信了真主,成了穆斯林,但是他真的信奉安拉吗?在遇到梁亦清的之后,着魔似的对玉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放弃了到麦加圣地的朝觐。在楚雁潮向新月求爱之时,他因教规默许了君壁执意的反对,而他自己算是穆斯林吗?不算!他和玉儿结合,是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还是为了战胜战争带来的绝望与恐惧?如果不是和玉儿结合,回家之后他的良心便不会负债,苦苦等了他十年的君璧便不会那么不近人情。如果不是和玉儿结合,便不会有新月,新月便不会受那么多与生俱来的苦。君璧是一个有血性的女人,他容忍不了这一切,想让她向对待天星一样对待新月,那可能吗?新月一直渴望“妈妈”的爱,却一直被冷眼相待,她从小到大都不知道原因,或许就是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才会后天患上了心脏病,才会衍生出跟楚雁潮那让人扼腕的爱情。于是新月的痛苦也是韩子奇的痛苦……

在韩子奇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在重复“我害怕,我害怕···”,是的,他害怕面对真主的拷问,他甚至害怕面对自己,他无时不刻不在怀疑自己的行为,怀疑自己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孤独的,是充满了恐惧和未知的。

这是一部沉重的书,沉重的让我没有勇气去重新翻开她,我会怀念坚强美丽、怀揣理想信念的韩新月,怀念才华横溢、富有责任感的楚雁潮,怀念面对生活的窘境勇于担当却因不伦之恋陷入无边苦海的韩子奇,怀念一言不发却很有男子汉气概的韩天星,怀念伶牙俐齿、极富统治欲的梁君壁,怀念敢爱敢恨、勇于追求新生活的梁冰玉,怀念朴实无华、任劳任怨的姑妈,怀念热情如火、痴情执着的奥利弗……

书读完了,一切终将褪去,皈依历史的尘埃,但是对信仰、对自由、对生命的呼唤,必将像寒山寺的钟声,穿越千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大胆的追求我们的信仰吧,大胆追求我们的梦想吧,大胆追求我们的爱情吧,趁着我们还年轻!

初中时读过一本书,叫《穆斯林的葬礼》。它是我最喜欢,也是另我感动最深的一本书,至今,我还对它记忆忧心仿佛昨天还在看这本书呢!生命的挽歌总有一种爱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情让人无言以对,韩新目一个唯美的易碎,或许从易碎种,才让我永久的回味书中所述的纯洁的爱情与无畏的生命。无意间看到这本书,无意间看了它,却再也无法从中拔出来,一任泪流满面,它不煽情,但却感人,感人至深,我一口气读完它,但只是在想悲哀为什么总是挥不去,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了,它让我看到人性的弱点,人生的无奈,更重要的是由爱而衬托出生命的价值!这本书里,两条轨迹穿插着前行—“月”与“玉”,两允人,不同的人生的道路,不同,但又那么的相似,是悲字溢满心头的苦涩,或是被感动良久的悲楚,命运无情,生命也是如此的脆弱,我真想用我的眼泪来祭奠这白纸黑字,着无尽的爱。梁冰玉,韩之奇,上一代的爱情没有幸福,有谁能体会。看着小心越可爱而安详的脸庞,而断然离去的冰玉的心情呢?

更有许多感受,当他重回故居为了女儿,却只能面对一片连坟都难以发现的“墓地”的悲楚呢?正义,何以能让你生,或是灭呢?正义站在新月身边,但同时死神也降临,正义有时候是那么脆弱连同脆弱的生命,一并离� 曾受战火的洗礼,灵魂和呻吟毁灭的人?逃离了战火,梁冰玉猛然的发沉:比战争更恐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兴衰,那么无力地控制着人生,那么有力的诠释着生命,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清无畏……人生从来没有轮回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正如历史,他是人的足迹,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迹的人都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生命的挽歌,在逝去之时唱起,易人拉欣的流浪,至后来的韩志奇流浪,本来就是一种悲哀,女儿的离逝,正如那含苞带放的花蕊。花还未开,花枝失折了。永远不能弥补。葬礼时一切的终结,也是一切的起点。没有人知道,葬礼的哀歌在为谁而唱,为谁而熄?一条是私怨不停的不归路,一条是爱恨分明的死胡同,韩子琪而韩子琪,就这样被生命捉弄,新月与子淇儿女之间无尽的爱。但也无法改变决定的事实。或许新月一开始就错了,韩新月与楚艳潮,更是一个错误,在那战火连天的年代,放不下浪漫—即使在东北大圆内未明湖畔!她的师生恋只能走向死忙,生命在宿命前是那么的无力。即使有楚老师深情的呼喊,点燃她生的希望,也不能改变现实,冷酷的“母亲”韩子琪投入仇人门下,我只是深感佩服,而一丝一毫之前也飘然入心,直到读到新月之亡,已经不住流泪,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击?久久没有为一本书感动了,是他让我找到了一份纯真的感动,哪一点希望那一份爱,以及那一缕生命,生命的挽歌为谁而唱,生命的挽歌为谁而鸣。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5

“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人,我有权利生活,我有权利爱。”

韩新月,楚雁潮不就是这样的人么?韩新月的生命列车快要到达终点时,她也不会忘记与死神搏斗一番,憧憬她美好的校园生活,忘不了她日夜思恋的楚雁潮,她多么希望看到她的亲生母亲一眼!她的生命再也忍受不了这世间的纷杂错乱,可她那颗拥有少女炽热的心飞属于她的那一片土地。

楚雁潮,明明是韩新月的老师。但在她住院期间,他明知新月将不久离开人世,但他为了追求他心底的爱,给予韩新月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对她“肝胆相照”的心,即使他知道他们不能永远在一起,即使他知道韩新月的逝去对他来说是多么的痛苦,可他依旧无怨无悔。

没关系,这些都不能阻隔两颗年轻的心一起旅行。可是,地利,人和,却天不时,世间最美好而纯洁的爱情也融化不了上天颁布的那冰冷的圣旨。

也许韩新月太累了,不愿反驳,不愿反抗,被天宫的宫使无情的从楚雁潮身边掳走。但,这两颗纯粹而充满梦幻的心不是普通人能够左右,一起,一起,逃离那混沌的世界,去寻找那充满欢声笑语的栖息之地。

啊!两个年�

世界本无情,洁白的墙壁,外表光鲜美丽的高楼大厦,方便人们出行的车辆,都是冰凉的。是谁,那么善良,那么大公无私,悄悄地向它们传递着热量,不惊动一片云彩?是爱。为什么要这样?只因为它内心盈满热情,盈满纯真,盈满纯粹。

霓虹灯活在世上,那么温柔;萤火虫在林间照亮树木,那样引人注目,它们没有人类高级,不会说话,却有着比人们纯洁和热情去细细品味这世间它们给传递的爱与温情,它们脸上挂着的笑靥,是他们幸福的象征。

仰望天空,是那么的漆黑,此时窗前托腮凝思的少年为这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为这世间的温暖所感动。

凝眸处,泪水一滴滴打湿了窗台,看完书后哭了一个晚上的我在床边静静想着韩新月,楚雁潮,想着他们如果在一起,这世界也不算辜负他们了。

时针与分针完美交替在十二点,困意悄悄爬上身来,我默默地许愿,只愿我拥有一颗纯粹而善良的心,我愿热爱整个世界;我愿对我身边的人、物报以热忱的心去对待;也愿我掬一捧热泪献给这美好的世界,我也尽全力向着晨曦奔跑,纵使伤痕累累……只希望这世界能陪伴我一起编织美好而梦幻的经纬来抚慰我在布满荆棘的路上划下的伤口,感受时尚的至亲至爱。

希望上天能听到我的愿望,我愿永远保持心底的纯粹去热爱整个世界。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6

一个穆斯林家族,两段发生在

霍达用穿插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玉的世界,一个月的世界。

“玉王”韩子奇,天生聪颖,为报师恩娶梁君璧为妻,有子天星,夫勤妻贤,事业之路蓬勃发展,一家人生活平和而温馨。

抗战爆发了,他与妻妹梁冰玉携带珍宝远赴英国发展。在伦敦,深深迷恋冰玉的亨特之子奥立弗在大轰炸中不幸丧生,那一刻,病重的梁冰玉在孤独、思乡的情况下与韩子奇萌发了爱情,此时那个以前只知道事业只知道报师恩却不懂什么是爱的韩子奇,心境也仿佛一下子被唤醒,两颗心紧紧地相贴,眷恋的眼神里透露着缠绵。而新月便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又顺其自然的爱情,但又是一段不该有的遗憾的爱情,它为封建思想不�

如果说这段爱情的悲剧应归罪于时代落后思想的禁锢,刻板教规的严酷,那另一段爱情我们应如何评价呢?

韩新月,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在家里,她虽然如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人,可她从心底里深深渴望的母爱只能从那张照片中隐约感受,却永远得不到。

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如愿考上北大。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美好却又短暂、坎坷。

因宗教信仰楚燕潮得不到新月家里的接纳,尤其是母亲,百般阻挠。但什么都阻挡不住两人那纯而又纯的爱情:没有任何企图、任何奢望的爱情,他们只追求两心相融、两情相悦,志同道合。正当他们都为之努力时,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有时候真的不明白这到底是病还是命,爱情应该背负着什么?为什么这个本就残酷的世界就不能容下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一段美好的爱情?

正如作者所言,她是为人心作传,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志正是从这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的。

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7

韩子奇也是着本书的一个主要人物,他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他是天星和新月的爸爸,是梁君碧和梁冰玉的“奇哥哥”;他曾经风风光光,也曾经落魄潦倒;他曾经当过学徒,也曾经身为掌柜;他曾经富甲一方,也曾经身无分文;他的身上有太多的故事,他经历过太多的风浪。

由最初的流浪儿成长到后来的轰动一时的奇珍斋的掌柜,韩子奇经历的太多。师傅刚死,他就离开师傅的家人,去投奔了仇人蒲绶昌,他手多少委屈,谁能理解呢?为了完成师傅的临终之作,他忍受了多少苦,忍气吞声地在仇人那儿呆了三年,这苦谁又能受得了?战争来临时,他必须在妻儿和心爱的玉之间做一个选择,无论那一样他都看得都比自己的命还重要,这种心灵的挣扎有几个人曾体验过呢?当回家希望渺茫是,他和自己的小姨子结合,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战后却如愿已偿地回到了家乡,面对两个自己深爱的女人,面对街坊四邻的言语,他被迫让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失去了母亲,着又要给他那已经受伤的心灵带去多大的打击,谁又能体会得到呢?最后,当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离开人世之后,在红卫兵把他最后赖以维持他生命的玉全部抄走时,他那饱受摧残的心灵终于承受不住,他满怀悲恨离开了人世。

先说一下他的情感经历。小时便成了孤儿,后来被他的“巴巴”收养,展转来到北京,做了他师傅梁亦清的学徒。不久师傅又被仇人害死,这是他经受的第一次比较大的情感打击。紧接着,他到仇人的店里当了三年的学徒,任人指任人骂,他也担当下来了。然后就是回到师娘身边,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并且打败了仇人,替师傅报了仇。在这期间,他过的应该相当不错。他不仅把师傅的“奇珍斋”变成了京城人尽皆知的大店,而且让仇人丢尽了颜面,自己也收藏了很多他看得比命还重要的玉,成了北京的“玉王”。但是好景不长,日军在这个时候发动了侵华战争。他被迫丢下妻儿,带着自己心爱的玉流亡到英国,不幸的是,英国也正遭受战争的摧残。在英国,他和私自随他来到英国的小姨子产生了爱情,两个人以夫妻的名义在英国生活了十年,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十年之后,他们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之后活了下来,并且顺利回到了家乡。在北京,他们的结合还没有公开,只有他妻子和家里的仆人“姑妈”知道。为了逃避世人的谴责,他的妻子采取了这样一个措施----让自己的妹妹冰玉离开家,实际上就是把冰玉赶出家门;然后让那个私生子叫她妈。就这样,这个家庭避免了破碎的危险,但这却给韩子奇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他从心底里感觉对不起两个女人,感觉辜负了师傅的嘱托,感觉对不起新月----他和冰玉的孩子,感觉对不起天星----他和妻子的孩子。这件事给他增加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他的感情再一次遭受强烈冲击,他的心上又多了一快伤疤。在后来就是新月的死,这个他最疼爱的孩子的死,几乎让他的情感面临崩溃的危险,他最后赖以维持生命的就剩下他用毕生精力收集来的玉了。尽管他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但是这个秘密还是被发现了----一群红卫兵闯进了他的家,把他玉一扫而空,还把他赶出了生活多年的四合院。他所有的精神支柱都没有了,那个瘦弱不堪的躯体也终于承受不住了,他满怀悔恨和痛苦离开了人世。

有谁能经受住人生这么多次起伏跌宕,每次都是天堂和地狱间的!但是他无怨无悔的承受住了,但他也是及其不幸的一个人。自己本不是回民,为了生计不得不欺骗了“巴巴”;到了北京还是不能得到解脱,只能继续扮演他的角色。他的内心有太多的苦楚,有太多的秘密,却不能对任何一个人倾诉,哪怕是梁君碧和梁冰玉也不行,因为最大的一个秘密就是欺骗他们的!一生的悔恨就在临死前才对他的妻子说了,可能他不知道,或许也正因为他知道,那句话对他的妻子造成的震撼和打击。但那已经不是他能考虑的事情了,他要走了,他不能再继续隐瞒下去,他说完之后,到了天堂或者地狱才能安心一点。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8

多少肺腑之言,都代替不了那悠扬的琴声。一段真情的回忆,一句郑重的承诺,永远不是红尘能隔断的。多少珍贵的东西,如昙花般迅速凋零,但也如昙花般绚丽绽放。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虽然短暂,但那是一段永恒的隔世之情。

楚雁潮深知新月的病情,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新月。这段凄美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个错,却也是个对。错在情太痴,对在情挚深。若是爱得早了,便破坏了师生的真情;若是晚了,便永远没有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回忆。新月,像荷花般圣洁,像桃花般可爱,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孩。楚雁潮,像山一样雄峻,像海一样包容,他的才华令人欣赏。小说的情节从新月把楚雁潮误认为是同学,与他用英语攀谈,楚雁潮帮助她提行李的小插曲开始,那时谁也不会想到后来居然在这小小世界中发生了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多少困难,他们都一起走过,即便楚雁潮的家庭不同意,但是楚雁潮依旧把这件事烂在心底。新月知道自己的身世,突然想起了自己和楚雁潮隔着教门,隔着民族,自己的“母亲”又不同意她和楚雁潮在一起,多少冷嘲热讽,多少如山崩地裂的打击,新月还是在死前念念不忘那个名字 楚雁潮。

谁拿纷事乱了流年,又拿流年乱了红尘。即使知道结局,知道自己身处悲剧之中,但他们依然无悔。一段纯洁的爱情,一句心底的承诺,比多少甜言蜜语都要长久。那是一份心灵的默契,一份天地为之动容的感情。一声来自九天之上,来自九泉之下,来自天地之间,长住在他心底的叹息,挽着如泣如诉的。琴声,如孤雁盘旋,久久未散。隔世之情,也是永世之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9

作家汪曾祺曾说,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它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这让我想起我第一次读文学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打破了我读不下去长篇小说这种自我否定,也发现小说中涉及历史知识,确认它能丰富学习。尤其里面的人物情感,那些似曾相识的人物带给你的精神力量。书中的“新月”,她真的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上的燕京大学,而且入学后成绩很好,英文翻译水平更是得到她班主任老师的极大认可。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上给我带来了我很大的目标与动力。

当想到她与病魔的抗争勇气,也许就想到了那盆唯一来源的巴西木,亦或是身边同学朋友家人的鼓励与陪伴。这与我的生活经历,以及是人生故事也是极为相似的。到如今,我走进大学生活,更加体验到新月对大学生活学习的憧憬热忱。她热爱老师的翻译事业、热爱她所学的专业,这种感觉也在我心中微妙的存在。可以说从书中提前隐约地看到了属于我的那条人生之路,在走的道路上更加提升自我,自我完善。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不同的——这是我人生意义上第一次接触长篇读物,因为我之前的阅读只局限在作文和散文等。最大的一点,它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书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以及穿插其中的历史背景,瓷器常识,宗教文化等。在打开你视野之外,也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你自己。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10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 纠心和欣喜不断交错。时空前段不断地转换,挺喜欢这种叙述方式。

第一次看关于少数民族在京的生活,那么得真切。在京回族,生活地界融入汉族,可是依然保持着他们的习俗。每天都要向阿拉伯麦加的方向朝拜三次,不食猪肉,流泪,生活简朴,淡薄。伊斯兰的教文化在东方文化的显现,可以让我们了解那种特有的文化,以及他们的某些简单的语言。神圣的宗教文化总是那么得纯净,即使是非伊斯兰的教教徒,也很容易被那种文化感染,在节日,迎亲,葬礼中。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

这是一个玉的世界,小说中的篇章题目要么是玉,要么是月。玉的制作,玉的销售,玉的鉴赏。塑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他们的品格,也如玉一般,传统的质朴,找不到丝毫瑕疵。可是,注定要承受命运的不公,生活的痛苦。坚守着未来的一样。

我很喜欢新月在考上北大后的生活,纯如雪,洁似玉。有理想,有动力,有青春,有活力。这里一个无死亡,与颓废无关的世界。是一个未被扭曲的,健康的世界。拥有最宝贵的人性和善良。她检验者心脏病后,和刚毕业不久留校英语老师楚雁潮的爱情。我想看了这书的人,对楚雁潮的人格,才华,以及思想会佩服万分。我相信这种人,在那个年代,还是存在的。他爱新月,并非怜悯。而特别是在受到新月母亲阻挠后的那翻话。开始以为他会放弃,但是没有。他说“你们爱新月,我也爱她,我们都希望她好,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的”。后来新月离开人间,二十多年后,中年了的楚雁潮在新月的坟墓前拉曾经新月很喜欢的《梁祝》,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给人一种心痛的情感体验,虽然心痛,然而是一种净化。新月知道生母后,百般留恋,看着相片,这就是她的妈妈。可是到最后也没有见到妈妈一面便离开了人间。等二十多年,妈妈回来后。韩子奇,梁壁玉,姑妈都已经不在人世。就像天星说的,“想见的,不想见的,都见不到了”。天星和新月的兄妹情,懂事的天星对同父异母的妹妹百般疼爱,因为他知道,妹妹的亲妈妈不在身边。

就如新月说的,“人在艰难的是否,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这不是药物。而是一片的真情,一线希望,当这些全部归于毁灭,人就没有活着的动力和希望。”

霍达说过,一个真善的作家才能写出真正真心情的作品。小说里的很多言语,平淡中感人至极。里面所面临的人生问题,或者心理历程,也都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要面临的。

如同《平凡的世界》一样,《穆斯林的葬礼》成了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11

一个穆斯林的传奇事典,三代人的沉浮与共,爱苦纠织的凄美恋情,画出一道由: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长篇巨作。主人公们在政治、宗教中挣扎,人们在思想感情和爱情的熏陶中沉浮,缥缈,被作者独特的视角带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可爱又可恨的世界。

如诉如泣的呐喊,冰如刀搅的界世,爱恨情仇的交汇。死去的人往复在地狱与天界的罅隙,活着的人却在现实与浪漫的墙缝中重生。几个世纪的轮回,人们逝去的、重来的,能够永无忘记的只有七情六欲。红颜的薄命,男子的痴情,都在这一界如地狱般的天堂中展开交战。

社会的无形的条件下成形,人们却又在成形的条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对人生以及来未的困惑,这之间的流传,只会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爱的人再次诞生,那诞生之后又会是怎么样的一段家庭故事呢?争吵,或是平静地度过下半辈子?只是渴望着这一切稍纵即逝的虚拟给自己的生活添加着无形的色彩,爱情就只是被人类无疑当作是精神养料的东西么,那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允许存在的。

宗教的纯统,政治的锋交。

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的幽斋音乐,始终在读者耳边回荡着,想抹也抹不去。

最终只是存在又不存在现实中值得人回忆的美好的“事物”吧,这一切想要变为真正的享受,只有唯二的原则:一、享受开始的美好。就让生命顺运。二、一路坎坷,却始终有美好的回忆不是么?

人生即使如此,只能有付出,或者是有付出又有回报,没有第三者。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我想,在现代是不容生存的吧。只能有热情与奔放,开放的外国人又一次对保守的中国人的冲击,必将会留下永远的漩涡吧。只能够就任它发展下去,强大起来,以外人的话说:“就是在发展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12

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合上这厚簿子的时候,竟仿佛沉溺在了老ROSE讲起泰坦尼克号时候闪着泪光的深邃眼眸里,心情也湿漉漉的,像最近江南的梅雨季节里久久不能晾干的衣服。那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起落、几代人的身世浮沉以及那颠沛流离曲折复杂的情感,始终在我脑际徘徊。

回家路上,车水马龙,尘埃飞舞,可最终还是悠悠落地,突然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尘埃落定,终归于黄土一捊。想起小说里的情节,宛如红楼梦里透露的禅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不过过眼烟云,只是红尘走一遭。

我跟着笔者游过了玉的长河,游过了半世纪的历史海洋,游过了穆斯林信仰的圣地。

我随着笔者叹过了月的圆缺,叹过了兵荒马乱的年代,叹过了这家几代人的悲欢离合。

穆斯林的葬礼,这是一个家族的葬礼,一个从清贫到富贵又回到清贫的轮回。

韩子奇一生系玉,惜玉如命,最终玉尽人亡。

韩新月一生如月,纯净美好,最终月落无声。

笔者笔触细腻、笔锋委婉,宛如一位两鬓苍白的老人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两代人互相纠葛的情感。以玉和月的篇章交错地展现了在同一地点的两代人,最终又以韩新月的身世将玉和月汇到了一起,进入尾声。

最动人之处莫过于几段不同形态却都以悲剧告终的感情。墨香四溢,悲从中来。

有韩子奇与梁冰玉之间义无反顾却有悖伦理的爱情,有梁君璧对丈夫深沉的隐忍的感情,还有韩新月与楚雁潮之间刚开花就被生命无情带走的爱情。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消磨这幽深的夜晚,尽管这颗心仍旧迷恋,尽管月光还那么灿烂……”这是书中严教授弥留之际,让最爱的学生楚雁潮为他和老伴念的拜伦的诗。

而当我看到新月离世前对楚雁潮的期盼时,当我看到新月离世后楚雁潮在墓旁拉琴时,我觉得这几句诗也应该念给他们听的。

从此生死两茫茫,鬓如雪,念成伤,何处话凄凉。

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13

我从小就是个书迷,几乎看遍了我所有能看到的书,但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毅力去看完一本完完整整的小说。那一天,妹妹带来了一本厚厚的小说,说是专门为我借的。惊讶之余,我第一次细细打量了这样一本拿在手里仿佛有着浓厚岁月沧桑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精致的封面,引人入胜的介绍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静下心来,开始翻阅。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的文风那么符合我的胃口,就好像一个赤脚走在遍布荆棘的荒路上的人突然穿上了一双舒服的鞋子,那种感觉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只能用心去体会。

书里的文字,就像一件件华美的羽衣,不仅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还经得起细细的推敲。它给我一种远离人间,像是在另一个世界的感觉。清新脱俗,华丽精致,既不庸俗,也不拖拉。这才是我一直想要阅读的作品啊!

书里的主人公韩子奇痴迷于玉,促使了他与梁君璧的婚姻,但是那是逆境中的自然结合,没有爱情。但是在海外流浪十年之久让他与梁冰玉惺惺相惜,产生感情,最终生得一女,新月。而她,又是另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了。她始终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和自己相爱的人阴阳相隔,只有一首《梁祝》永永远远的陪着楚雁潮,陪着他寂寞的心……

这是一个悲剧,却充满着力量。也许是我还小,对于这本书的真正含义我理解得并不透彻,但是我无法否认对它的喜爱,它所表达的情感远远超出了文字本身,它的身上有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它的身上烙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成为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的记忆。

我用了四天的休息时间将它看完,才发觉自己已深深陷入了霍达用文字编织的世界里。那个似真似幻,欲语泪先流的世界,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神圣。直至现在,那婉转千回的故事仍似历历在目,只要脑中一想起它,各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便会蜂拥而至,要思考好久才能回味过来,心中早已不复平静。

指尖磨砂着精致的封面,我的嘴角却勾起了笑容,经典便是经典,只可永远在心中珍藏。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14

一本好书真的可以让人留连忘返。最近刚刚看完《穆斯林的葬礼》看到最后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穆斯林》给人的是一种感动和遗憾。《穆斯林》第一次让我有了一本书想再次阅读的欲望。我不是一个穆斯林可我深深的喜欢这本书我不善于评价但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这是一本作者用心写作的书在阅读的时候我仿佛真的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听不到身边的任何声音眼前是书中的人耳中是书中的声自己的喜怒哀乐全被牵引着仿佛走进了一个巨大的电影中竟然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看多了浮躁的文字翻一翻这些获奖巨著感觉脑中一片清新。《穆》的文字维美流畅文中用于描写景物的文字的比较多不时地带给人诗一般的意境。作者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深深地打动了我尤以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微妙的关系触动心弦。

霍达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成语典故她都能信手拈来而且运用的惟妙惟肖。读她的小说不仅是一种享受更能从中了解到许多知识。在《穆》中我看到了许多有关回族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的细致描写使我对这个民族、这个宗教有了重新的、进一步的认识有了想探究的兴趣。

感谢学校要求大家每月读一本书(呵呵学校要求的是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我改了总之开卷有益嘛读自己喜欢的书。)我才有机会读到如此感人的美文又重新体会到读书读好书带来的乐趣、享受。书籍真是人类的营养品。让我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让经典的书籍伴随着我的生活为我积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15

轻轻抚过书的封面,望着上面那一弯古老的残月,用一种庄严的心态去感受那来自心灵的呼唤……

新月,这是一个让人听起来多么恬静的一个名字。人如其名,她一定是一个很娴静的女孩。她在别人眼里或许幸福得无可救药,仿佛幸运女神只光顾她而已,可有谁知道,她将在自己的生命航程中遭遇几多风暴,也许这是一种冥冥中的宿命。

她出生于一个穆斯林家庭中,注定这一生会是一场悲剧——严格的家训,父亲、母亲和大姨之间的爱恨纠葛,使她在很小时便失去了母爱,她也只是曾经拥有过,在那个不懂事的孩提时代……

她有一个好哥哥——为了她,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让她快乐,他不愿看到妹妹不开心,总是在背后默默地保护她、呵护着妹妹脆弱的心……

她有一位好老师,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想,他们之间的缘分由一首《梁祝》紧紧地连在一起,那凄美的旋律久久回荡在两人的心海之中,他们不正是那翩然翻飞的蝴蝶吗?

她青春年少,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清晨的清风雨露中暗香弥漫,恰似一阙天籁之音,在庞杂的年岁中诠释真纯;谁料想这蓓蕾未曾开放便将凋落,那和声未曾扬起便戛然而止。她刚刚触碰到的爱情梦想,却被宿命硬生生击的粉碎。

老天是这样的公

平,公平得让人难以接受,新月,这个可怜的姑娘,上天赐予了她美丽、才学与聪慧,却相应拿走了她的母爱,生命与幸福……

她本该是世上最幸运的人的——她有过人的聪明,美好的家庭,即将到来的甜蜜的爱情,可这一切都因为老天的公平而破灭了……

直到合上这本书,心仍在兀自颤抖。我实在无法相信,那轮纯洁、无暇的新月会悄然隐没于暗夜,池中水依然轻薄荡漾,水中月却已隐匿无踪;那如花的生命会那样瞬间凋零。花香还在鼻前飘飞,可香源却已凋落不在……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16

泪缓缓地在干净的书页上滚动,在灿烂的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剔透如玻璃。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不再流转,慢慢浸了下去,湿润了一片字迹。

青萍、结绿!

古剑,古玉。剑和玉有这样奇迹般的融合在了一起。《穆斯林的葬礼》通篇在叙述一个玉器世家的兴衰史,但却多处掺进了“剑”这个和玉几乎是两个极端的物品。这是为何?原来,小说也讲究刚柔并济。

韩新月就像是和氏璧那样值得秦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换的绝世美玉,干净的无一丝杂质,似乎一眼就可以望穿这个女孩的内心。但如玉一般的生命,似乎也注定了如玉一般亡失的结局。和氏璧,这个曾光耀百年最终却被愤怒的太后摔碎一角,落入王莽手中最后又不得其踪的美玉啊,在隔了千年之后,终于找到了它如此相似的知己!

楚雁潮就像欧冶子倾力而铸的湛卢剑,身为钝剑,全身无锋,却凭着浩然之气削铁如泥,吹发即断。他如湛卢一样,坚硬的铁母铸成了他的心脏,浇铸了他的灵魂,可这一切,却因一人的逝去而土崩瓦解!原来,不可攻破的人都是内心毁灭的。就算他无坚不摧,可人力又怎么从上苍手中夺回红颜之命!?湛卢比和氏璧早了一百接近两百年,他们无法相遇,只能隔着时空,默然相叹。

玉以她纯净的心脏暖了冰凉的剑,当剑变得温热,玉却因为心的破裂而亡!剑也流干了泪水,只剩满目的空洞与悲凉!

癫狂!癫狂!

琢玉之指,铸剑之手,擒狼毫而书之——玉毁剑伤!惨笑。像鲁迅说的那样,爱乎?呜呼!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17

2021年的第一本书《穆斯林的葬礼》。

4天的时间,又读了五章的内容,已经读完了,书的脉络也大致清楚了,一个个疑问也慢慢解开。

隔着一扇门,隔着三十年的光景,一个玉的世界,一个月的世界。玉和月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天边,看似差着很远,却又有几分相似,美丽、纯洁、高尚、不可玷污……

韩新月像极了韩子奇,像40年前的,也像现在的。他们都是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的,他们的身上都透露着一股倔强执着的劲。他们虽然在不同的领域,却有同样的追求,就是不服输,努力做到极致,对自己的事业有着神圣的信仰,眷恋痴迷着,愿意为之奋斗终生。

书中的景物描写也是精妙绝伦的,通过文字,我们仿佛置身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北平。抗战前短暂的和平,传承千年的玉石,工匠的精雕细琢,古朴渊博的博雅宅,庄严神圣的清真寺,览玉盛会会上的斗智斗勇,春风得意的“玉王”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韩新月在北大的那段学习时光是韩新月一生中少有的快乐,也是全书最温情美好的地方。外面的斗争如火如荼,可象牙塔里的学生却可以一心只读圣贤书。燕园的春光令人向往,未名湖畔读书诵诗引人艳羡。

韩新月在这里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男人——英语老师楚雁潮。才子佳人,郎才女貌,有着共同的理想,相近的爱好,两个同样善良美丽有思想的灵魂碰撞,仿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可这一切随着韩新月生病退学都改变了,那场《哈姆雷特》还没有上演,两人还没有互表情愫……一切似乎向着悲剧发展……

在关于月的故事中多次提到《哈姆雷特》,楚雁潮在《哈姆雷特》中的台词“让我在她的葬礼中上场,跳下她的墓穴”,卢大夫谈到莪菲莉娅“让她疯,让她死,这也是使我不能接受的!”对后文做了铺垫,也暗示了新月的悲剧命运。

悲剧的不只是新月,孤苦伶仃辛苦了一辈子的姑妈,被韩太太恶意拆散的韩天星和小荣子,以及韩太太本人都是不幸与悲苦,刚嫁给韩天星的陈淑彦不知又会是何命运……

以上就是读到第十章的感受。

他们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平等地和任何民族的人比个高下,而不愿意被别人先看成“弱者”而“让”一下或是“照顾”一下。

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人都不会是天生的劣种,更不应该自己看不起自己。

别人的误解、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了自信,如果你是自信的,就什么话都不用说了。真理从来都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除了它本身之外,并不需要额外的加以解释,正如一个真正美的人,任何附加的首饰都是多余的!

她从备斋前走开了,踏着被白雪覆盖的小桥,沿着粉琢玉砌的石阶,走上了湖心小岛,站在小亭的檐儿下,静静地听着,琴声在她耳畔回旋,回旋……

雪花静静地飘,落岸边的宝塔,水中的石舫,都披上了一身轻柔的白纱。垂柳,国槐,银杏,红枫枝叶都早已落尽了,如今被白雪挂满了枝头,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洁白的燕园,洁白的未名湖,洁白的小岛,漫天飞雪中,伫立着一个少女的身影……

一个人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情况,不管是长处还是短处,都应该感到幸运,这使我们自知!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首先是自知的。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弱点,然后才能克服它,战胜它,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不论前面将有什么样的打击和挫折,都不怕了。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了打击和挫折,回避是不可能的!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18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的代表作,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以她独特的视觉,精巧的结构,大气而优美的文学语言征服了我,特别是在文中塑造的韩新月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书中的女主角,韩新月,一个如花的年龄,还没有来得及盛开,就枯萎了,怎不令人扼腕叹息?记得有句歌词,“天上有新月如钩,地上有烟锁重楼”,韩新月的一生就在烟锁重楼中度过。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形象,她年轻、美丽、聪慧、自信、坚韧,同时体弱,重病,缺少母爱,她有着自己的生活,有甜蜜有痛苦,有挣扎有抗争,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但是还来不及实现,生命就被无情的拉上了帷幕。这是一个让人不由自主爱怜的人,她在青春年华时逝去,留下无尽的哀思与怅惘。

新月是单纯的,是明净的,是敏感的,她的单纯是那种一尘不染的单纯,明净是清澈见底的明净,敏感来源于她高度的自尊与自信。新月不只是一个让人同情的少女,难得的是新月身上还体现着真、善、美,并且她的内心深处也秉承了她亲生母亲的一些特色,即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新月是坚韧的,她的坚韧从对学业和爱情的执着中就可以看出来,她想考北京大学,不顾母亲强烈的反对,并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非北大不上。在这座燕园里,产生了朦朦胧胧的的爱,丝毫不含任何杂质。新月崇拜楚雁潮博学,楚雁潮欣赏新月的纯洁,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美好而又坎坷。她天生丽质、冰雪聪明,热爱美好的事物,也有纯洁高雅的志趣。一腔纯正流利的英语,一颗陶醉于翻译事业的心,紧紧地将她与楚雁潮联系在一起。楚雁潮爱上新月,这样一个生于乱世的孩子,却能把高雅忧郁,善良智慧结合于一身,简直完美的像个女神一般。他们之间的爱没有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很长时间里甚至不曾有过表白,却又那么真挚感人,这也增加了主人公的美。然而新月不会料到,一段美好的恋情才刚刚开始,便被迫戛然而止。

虽然她极力坚持用微弱的心力顶起了自己喜欢的翻译事业,用柔弱的臂膀扛起了那份凄美的爱情,但新月那颗脆弱的心脏,终于还是经受不住世事的折磨与打击!她向往巴西木,意志纵有巴西木般顽强,生命却如流星般短暂。纯朴善良、才华横溢的新月时刻忍受着病魔的吞噬和复杂的家庭纠纷,终于结束了19岁的花样年华,香消玉殒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相遇、相恋的那一刻开始,冥冥之中似乎已经注定这一弯新月要到天国将楚雁潮照亮。于是她去了,一袭素衣,归于穆斯林简单的坟墓。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19

当我拿起《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仿佛进入个全新的世界,里面讲了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传统风俗。.。.。.书中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

作者对此书结构的安排也别具特色,作者在这一章写当今,而后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者还善于运用环境描写,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称托出当时的社会环境。

从这本书的书名即可分析出结局蕴含着悲的意味。的确,结尾令人结尾惨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间的爱情令人感慨,令人怜悯,但却阴阳两隔。这是愚昧的封建礼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天星跟容桂芳的爱情也没有结局,这难道仅仅是梁君壁的错吗?不,这是整个封建社会遗留的弊端,是封建礼教的思想侵害着没有思想的梁君壁!

新月渴望母爱,打从记事起,她就没有享受过,幸好有一个疼爱她的姑妈,才让她隐约感受着母爱。照片上的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而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是那样的冷若冰霜,她多么渴望母亲能给她一丁点的爱,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实确恰恰相反,母亲反对她上大学,反对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谈恋爱,甚至在她病危之即,还去刺激她。处处表现自己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名誉跟对穆斯林的虔诚,但这一切让新月发出她是我的亲妈吗?的感慨,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问她的父亲,韩子奇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亲生母亲写给新月的信。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妈妈走了,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看到这里,我也为之动容了,不知不觉也已泪流满面,书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声,新月想向母亲倾诉这十几年对她的思念跟内心的苦闷,但由于体力不支,顿时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看到这儿我不禁为新月的悲惨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样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她对学业是那么充满向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语系。她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帮助寝室里英语差的罗秀竹。但她的心脏病把这一切都毁掉了,父亲姑妈的疼爱,哥哥天星的关爱,楚老师的支持,并没有让韩新月自暴自弃,而是积极的于疾病做斗争,可命运就是这样,从不眷恋人,还是让这样一个单纯善良的人留有遗憾的离开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拥有生命,便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翁相比,我们不都很幸福吗?最起码我们拥有着宝贵的生命,这便是我们的财富。我们还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还苦恼吗?还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烦恼吗?珍爱我们的生命,树立我们的信心,相信没有过不了的砍,没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20

早期经常闲逛书店时,总会看到这本书摆在很显眼的位置,那时想当然的以为这是一本舶来品,以为又是翻译自某国外文学获奖作品,因个人偏好的问题经常错过,所以一部盛传国内近30年的名著,说来惭愧,近期刚刚读完。

小说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清末至建国初期生活在北京的三代穆斯林玉器艺人的人生变迁,恰巧作者霍达出生在玉器世家,又有回族穆斯林的血统,于是让我们近距离的了解到了穆斯林的生活以及玉器手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民族情怀。

整本书的基调还是较为悲情的,怀有满腔热忱的梁亦清一心想要完成《郑和航海图》的玉雕以示对回族先祖郑和的敬意,最终猝死在了水台上,韩子奇拥有高超的技能和精明的生意头脑,最终获得了物质和名誉地位的极大成功,但却遭受着伦理道德的长期折磨,并遭受着亲历女儿早逝的巨大痛苦。

女主人璧儿一心为了家人,在父亲早逝后努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韩子奇逃离战争时也尝试着维系玉器店生意并守护着家庭,但最终却要面对丈夫与妹妹所生的女儿并在妹妹远离后担任母亲的职责;韩新月,一个如名字般纯洁无暇的女子,初次露面便让人觉得清新、活力,充满了新生的希望,却遭遇着无法与心爱之人相守的命运,最终因先天心脏病早早离开了深爱着她的人们…

读完书的时候,内心还是极大的不平静,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惋惜,为逝去的人们悲痛,正如小说名字一般,书中多次大笔触描写葬礼,特别是穆斯林特殊的葬礼形式。在这个葬礼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人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流露,也让我们接触到了不同民族在礼仪上的区别。

悲伤,总会激发人们前行。

小说创作于80年代,正逢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各民族之间也在更亲密的融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者希望通过小说传达的是各民族间的和睦与平等,特别是在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感情脉络上,能够看到作者倡导跨越不同民族的爱情的平等与自主。当然,在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新月的母亲璧儿,一个坚持着穆斯林固有思维的传统女性,一方面阻挠女儿的婚事,一方面设计破坏儿子的跨民族爱情,最终让儿子选择了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穆斯林姑娘。

一心精心算计的璧儿,却从来不知道,这世间最大的讽刺,是自己一直相守终生的丈夫,一个� 在作者看来,感情的东西,本是不受外在干扰的,特别是在一个相对保守的年代,人们能够突破固有思维,迈进新的时代,还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书中人物的命运千回百转,而作者在其中的文学表现手法,现在读来依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 开始读时有些迷惑,但越深入越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读来豁然开朗。将人物关系层层剖析开来,故事脉络渐渐理清楚之时,竟有种发现新大陆的喜悦之感。这种表达,即便在当下的文学作品创作中也是不多见的了。

读书会中,我为大家分享了梁亦清与韩子奇初次见面的一小段,主要是对于穆斯林的礼节做了一些分析。穆斯林,似乎是一个离我们很近又很遥远的群体,大街小巷常常遍布清真餐厅,西安的回民街更是全国闻名,但我们其实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于是借着读书会大家一起探讨。

参加读书会的朋友们,有无神论者,有基督教徒,有接触过佛教等等,大家在探讨时还是比较激烈。但究竟哪个宗教更好,已经完全超出我们的知识范围,所以大家只是简单的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历。

栗子讲到了自己在西藏旅游时遇到的淳朴的藏民朋友们,犹记当时在高原旅行体力不支时当地人主动分享的奶茶。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否信奉宗教,又或者信奉何种宗教,人心都应是向往和平与美好的,坚信真善美,才会让人与人之间相处更融洽。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