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读后感 > 《鸿门宴》读后感【优秀3篇】正文

《鸿门宴》读后感【优秀3篇】

时间:2024-03-30 07:26:15

项羽是英雄,但只是一个失败英雄,只是一个杯具英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鸿门宴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的《鸿门宴》读后感【优秀3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鸿门宴读后感 篇1

鸿门宴之时,众多实权派并立。

刘邦、项羽但是是其中之一罢了。在众多实权派眼中,如果刘邦敢挑战项羽的霸主地位,那项羽杀刘邦,只能怨他自不量力、活该。

但是如果刘邦对项羽俯首称臣,项羽只因猜忌刘邦就杀刘邦。在众多实权派想中,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项羽固然能够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但刘邦的军队呢?项羽却显然不可能立刻消灭。众多诸侯的实力,他显然了无法消除。

项羽不杀刘邦,那他当时已是无人能挑战的霸主地位。如果他杀了刘邦,众多实权派必然立刻人人自危。项羽霸主的地位必然立刻就会丧失。

项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再利用霸主地位去谋求自己最大政治利益。就好象庞统劝刘备杀刘璋,程昱等人劝曹操杀刘备,刘备与曹操都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很简单,政治利益决定的。项羽不听范增的劝说杀刘邦,也是基于政治利益。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什么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为什么蒋介石在北代成功后,不敢杀冯、李、阎任何一个人,情景大约也是如此吧!

项羽不杀刘邦,却被人们人们却说项羽妇人之仁,项羽真的会有妇人之仁吗?最初会稽都尉想造秦始皇的反。感觉势单力孤于是就找项氏叔侄做帮手。项氏叔侄想当老大,于是项羽就拿刀把都尉杀了。有人不服,于是项羽拿刀一口气杀了好几十个,直到没有敢表示不服。项羽才住手。(这但是合作伙伴)

之后率兵攻打彭城。攻破城后,下令屠城。当时的人都说,项羽打仗从来都是这样貌的。太野蛮太残忍了。

再之后项羽给宋义当副手。项羽不满意宋义的指挥,于是拿刀就把宋义给杀了。从此他成楚国最高的军事长官。(这但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再之后项羽大败秦军,俘虏了二十万秦军。感觉这些秦兵留下来实是祸害。于是一黑夜把他们全活埋了。

再之后有人说项羽没有一点政治头脑,但是是沐猴而冠罢了。于是项羽把他扔到锅里煮了。

再之后,项羽感觉义帝对自己没有利用价值了。于是派人杀了他。

这种人如果都称得上妇人之仁,那杀人不眨眼该是什么样貌!项羽绝对是一个举手不留情的人。

他为什么不杀刘邦,时也、势也!是迫于时势。这种时势,刘邦、张良都看得清清楚楚。否则?凭刘邦那种雄才,张良那种智谋之人,敢把自己的生死寄托于项羽这号人的测隐之心上。

鸿门宴读后感 篇2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毛泽东的诗文名句。鸿门宴上,楚霸王未听范增之语,却被项伯一言蛊惑:“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而轻易地放跑刘邦,给其以卷土重来的机会。“败于不肯纳谏”是为霸王失败的主要原因。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用在霸王身上恰如其分。一直以来,世人对其褒少贬多:自矜攻伐、胸无城府、优柔寡断、沽名钓誉……似乎每个缺点都是不可饶恕的致命错误。

曾几何时,年轻气盛的他,出世反秦,敢为天下先。逐鹿中原,他拔剑向殷、营救赵歇,取代上将;面对强敌,他一马当先,奋勇向前,巨鹿败秦;后身陷垓下,四面楚歌,他宁愿自刎,亦不肯过江,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佳话。

一个敢爱敢恨、敢喜敢怒的项羽;一个胸无城府,重情重义的项羽;一个令人敬佩,又让人唏嘘不已的项羽。一部《鸿门宴》是其人格的真实写照!

自矜攻伐,亦勇敢自信。不错,刘邦先破秦入咸阳,按约“先破秦入咸阳王者之”。试想,若无项羽率三十万大军于巨鹿与秦军鏖战,刘邦何以能凭三万之众,从豫陕轻取秦都?论功行赏,入住咸阳者,霸王当之无愧也。然而,正是这自矜攻伐,小觑刘邦,不纳谏言,放其归山,使其丢了江山,也害了身家性命。胸无城府,亦坦荡真实。曹无伤告密,本为线人,应加保护,面对老奸巨猾的刘邦不经意之间的探询,其不会虚与委蛇,竟然和盘托出。此等真实,实乃政治上的幼稚,且害人害己!读至此处,我倒觉得项羽坦坦荡荡,昭如明日,心无忧戚。若其得知曹无伤的下场,一定为己所为捶胸顿足!优柔寡断,亦有情有义。范增数目不动,是其念刘为故交;樊哙闯帐不杀,是其重他为英雄;项伯告密不怪,是见其讲义气。这不动、不杀、不怪,既是其优柔寡断的性格所致,也是其有勇无谋的证明,更遑论深谋远虑?然而,也正是这不动、不杀、不怪,比之于刘邦,无意间更显示其仁义宽厚的一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言犹在耳。曾几何时,他是何等的英雄!少时,见秦王仪仗,即发下宏愿:“彼可取而代也!”曾几何时,他是何等的悲壮!穷途末路时,潇洒认命,拔剑自刎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生是人杰,死为鬼雄,胜则英雄,败亦枭雄。他无怨无悔无愧,认情认命认输,有大丈夫气概,也有少年英雄气。司马迁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掩卷沉思……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 篇3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而他的悲剧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剧。

项羽的性格悲剧还表现在他的刚愎自用。韩信始在项羽麾下,"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陈平效力于项王,"累谏不受,乃封其金与印,仗剑亡,归汉于武"。此二人均有经国之伟,济世之才,然而却不为项羽所用。亚父范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陈平;十面埋伏,逼项羽走江东的是张良;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故人"王翳。项王的刚愎自用,终于让自己饮下了"四面楚歌"的恶果。可以说,过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视智谋,也是造成项羽性格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