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读后感【优秀3篇】
时间:2023-10-13 20:27:51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怀念母亲读后感【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怀念母亲》读后感 篇1
母亲是我在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如果缺少了母亲我将成为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灵魂不全的`人。如果我缺少了母爱,就算我有成功的事业,我也会觉得没有母爱是我一生的遗憾。
作者在《怀念母亲》中写到了作者了作者小时候,就离开了母亲到城里去住其中两次回乡,在母亲身边没待几天,就回去了去了。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这是作者到死的时候也不能消除的遗憾。
后来,他到德国留学,母亲多次的进入到他的梦中来,作者无时不刻地想念着母亲,母亲的怀念一直陪伴着作者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怀念母亲读后感 篇2
星期天,我们学完了第六课《怀念母亲》。作者季羡林老爷爷六岁离开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只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便又回到城里。在他读大学二的级的时候,他的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季羡林老爷爷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他很想随母亲于地下,可是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后来季羡林老爷爷到德国留学,不止生母频来入梦,祖国母亲也频来入梦。他作为海外游子,祖国之思和新人之思朝夕萦绕。最终,他用自己的学业报答了这两位母亲。
我想起了我自己。有一次我们一家人看电视,我一看表,马上和爸爸抢摇控器,因为《陆贞传奇》要播出了,面爸爸想看新闻,妈妈了想看。就这抢来抢去。我这样做真是太不对了。我一定要改正这个坏毛病。
我要认真学习,报答爸爸妈妈。
《怀念母亲》读后感 篇3
在学完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我的母亲”时,不禁想起了他的一本对我影响颇深的书——《怀念母亲》。
书中把季老先生的散文和日记进行了整理,从他1930年初入清华,到1935年成为赴德研究生,最后以2001年90岁高龄的季老对中国文化看法的长篇散文收尾。人们常说,看书如了解一个人,其实真的是这样,从这些散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就能对季老先生有很大的了解,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在大学的生活中一直是出类拔萃,但在我看来,这与他的母亲有脱不开的关系。
在季老读大二那年,他的母亲便去世了,那段时间他痛不欲生,甚至想过要随其而去。虽然与母亲没有长期相处,但却能与母亲有如此深的感情,这难道不足以说明母爱的巨大力量吗?记得书里有一篇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本书最长的文章叫做《母与子》。1934年4月1日,季老怀念起了去年母亲入棺时的情景,没有用很多的修辞,却使人潸然泪下,或许是质朴的文字,又或许是真实、不虚假的情感让他的文章有那么那么大的感染力。
母亲的死让他明白成长,母亲的死让他悲痛伤心,但同时也给了他动力,当母爱之光灭掉的时候,或许他成为了不幸福的人,或许成了他终天之恨,但也激励了他要不断完善自己,给天上的母亲看,不让她失望……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影响,在妈妈唠叨的时候我改掉了不耐烦,学会了努力倾听;在妈妈教育我、批评我时,我学会了理解与接受。在做任何事时多想想她的感受,如果直到失去的时候才明白就已经太晚了,因为不容置疑的是:母爱是最伟大的爱。
愿母爱之光永照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