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工作计划 > 教学工作计划 >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合集34篇)正文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合集34篇)

时间:2024-08-12 11:30:14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精选34篇)

内容导航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3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4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5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6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7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8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9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0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1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2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3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4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5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6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7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8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9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0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1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2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3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4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5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6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7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8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9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30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31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32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33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34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机。多媒体课件。纸马。

课型:

阅读探究课。

第一课时安排: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两次赛马的经过。

2、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部分学生有更多启发)

3、有感情朗读课文3—12自然段。能积累一些词语。

第二课时安排: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本文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3、“动脑筋”故事交流会。

[课前激趣]玩纸牌

出示两组牌,红心10、8、4,草花9、7、3。上来的同学当然挑红心。同学先出结果老师总以2比1获胜。由此得出在战争中,在比赛中,有时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关键看弱的一方能否掌握主动权。

一、引入、揭示目标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齐读课题。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2、揭示学习目标(出示,指名读):

①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田忌赛马的经过。

②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③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积累一些词语。

二、学习“两次赛马”部分

(一)找出两次赛马的段落。

1、有谁知道本文写了田忌几次赛马?每次赛了几场?

(两次,每次三场)

2、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赛马?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二次赛马?

学生快速浏览交流:

一(1—2)

二(13—17)

(二)自学这两部分

★这两部分内容,孔老师不讲,相信大家通过自学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务?(能!)

1、出示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①各人大声朗读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

第_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接着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最后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

③四人小组中,选一人说,另选一人用纸马演示两次比赛过程。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

①老师要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了。先请人来读1—2自然段。认真听,读完了,我要请人到台上来讲一讲第一次是怎么赛的。

指名读。读一读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②一生上台讲说第一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③指名读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台讲说第二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表扬:说得真有条理,我们今后说话写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

三、质疑,推理

1、启发质疑:

看了两次赛马,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板书: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2、顺势设问:

(出示问题1)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3、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齐读这一句。

板书:调换顺序

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

板书:孙膑献计

4、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吗?

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四人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纸,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假如我们不按孙膑的计策,换一种方法安排出场顺序,结果会怎样呢?用笔在纸上照样子写一写,推算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

5、学生推算。教师巡视,找出一两张推算结果多的纸。

6、(展示台)展示学生推算结果最多的代表作品。

★小结:实验证明,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孙膑真是__________。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神机妙算、计算精密……)

四、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比较:夸耀——夸奖

2、四人小组练读——指名四人读(先说说你给同学出了什么主意)——评价——全班齐读。

3、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用笔划出来,想一想。

(出示)

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善于观察)

②“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善于思考)

③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

(知己知彼)

4、小结:

谁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

五、总结、积累

1、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孙膑献计(板书),再赛转败为胜的故事。

2、(出示学习目标2)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④从全局出发,不怕牺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难,不灰心⑥骄兵必败……)

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3、(出示学习目标3)学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三个历史人物。现在请你来评价一下这三个历史人物,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案: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孙膑:神机妙算、智勇双全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田忌:有勇无谋、屡败屡战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齐威王:夜郎自大、盲目乐观、骄兵必败

你想对孙膑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田忌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齐威王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大家学会的词语可真不少。老师准备了一张词语卡片,大家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词语卡片:

神机妙算、胸有成竹、知己知彼、智勇双全

有勇无谋、垂头丧气、屡败屡战、胜不骄、败不馁、

得意洋洋、目瞪口呆、夜郎自大、盲目乐观、骄兵必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课外作业:(课件出示)

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动脑筋的故事读一读,准备参加班级故事会。

(预案: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你有哪些故事,回去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15、田忌赛马

调换顺序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孙膑献计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讨论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着重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3)(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

经过(3~9自然段);

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小结。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接下来,他如何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会发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并初步了解了四个人物,那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进行排名,你觉得可以怎么排?(学生自主排名,展示)

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尽管答案不同,但是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真让人佩服。

二、深入体会,感知人物形象。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线画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学生读课文并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对天气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①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联系上文说说。(“诸葛亮说:‘只要三天。’”“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找到文中这两处,引导学生诵读,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从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知道这天有大雾。)

②我觉得“第一天……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唆,前两天没有动静,是否可以删去,直接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不能删,因为通过具体写前两天没动静,我们才能把时间快速流逝与诸葛亮从容的行为作对比,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隙,使受箭面积达到最大。)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造声势,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

(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是笑着说这句话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诸葛亮的自信、镇定。(齐读)诸葛亮在笑什么?这一笑表现了什么?小声诵读,仔细思考。(自由汇报)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兵,只会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一笑表现了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6)“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周密、滴水不漏,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了这样一句话:“(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1)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2)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3)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3.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

三、拓展延伸,读后感悟。

1.在学习课文之前,大家觉得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那么学了课文之后,大家对文中的人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诸葛亮:有胆有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谨慎小心。

2.思考:诸葛亮借箭成功,除了自身才智,还有哪些因素?(天时、地利、人和)

四、小结。

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回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教学反思

本课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首先,在情节的理解上,讲解详细有层次,学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内容;其次,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去体会;最后,安排学生讨论、总结人物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册教材相关知识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建立本册教材的知识框架,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力求查漏补缺,提优补差,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复习中通过梳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系统整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和意识,确实在学习中培养语文素养。

二、全册知识点概括:

1、本册教材有八个单元,多数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句等掌握较好,对教材中要求积累的内容大部分能熟练掌握,但灵活运用部分学生还存在问题,易错的基础知识还存在。阅读中的问题相对比较多,概括主要内容、理解文中的词语、体会文中的语句等。习作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五年一班,学生在通顺流畅地表达意思、合理而有条理地组织材料、把重点的内容写具体等方面能力欠缺比较大,需要相当大的努力。

2、各单元知识点梳理。汉语拼音:能给加点字写拼音或选字音,能根据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词语:以“日积月累”和“词语盘点”出现的词语为主,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能够正确选词填空,正确写出近反义词。句子:掌握常见的各种句式,会改病句,缩句,扩句,能进行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练习,会判断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反问句等修辞,能正确填关联词语。阅读:加标题、解词语、体会句子含义、联系实际感悟内容。习作:8次习作涉及写身边的事物、自己的所感所思、想象性作文等多个方面。还有4次作为片断练习的小练笔。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学生有困难的方面。

3、复习侧重点。基础知识:字词抓重点的词语和重点的人物;语句练习重点归类和方法;积累重点抓学困生的掌握和有语境的练习。阅读复习在反复的练习中侧重方法的指导。习作方面在原文上进行修改。对学生的薄弱方面侧重练习。

总体本着抓学困生、抓易错基础知识、抓知识的归类和方法、抓阅读。

三、本班学生的学情分析:

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书中要求掌握的知识都能过关,有十个左右的学生需督促,他们是朱宏锦、许嘉诚、林文辉、陈亨豪、许永源、林文浩等。阅读和习作是大部分学生的弱项,需整体加强。

四、复习方法和策略:

1、课程结束前,进行第一轮的复习。词语插空听写过关,语句和修辞随课分散练习,阅读课上讲解归纳训练。

2、课程结束后,先按单元复习,学生在家按单元把基础知识归类,每类都先自己出题练习,再集体训练重点补充练习题。

3、分类练习:只做部分的类别练习,如修改病句、句式的转换、阅读练习。

4、综合练习,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做点试卷的练习。

策略

1、同学互助。

2、小组评比。

3、分层练习分层作业。

4、家长协助。

5、鼓励鞭策结合,鼓励为主。

6、思想教育。

7、个别辅导。

五、复习的安排

复习进度、具体的复习手段、典型题和易错题。

第一阶段:从1月3日——1月10日共计8天。进行第一轮的复习。词语插空听写过关,语句和修辞随课分散练习,阅读课上讲解归纳训练。

第二阶段:从1月13日——1月17日,共计5天。先按单元复习,把基础知识归类,再集体训练重点补充练习题。

第三阶段:1月18日——1月21日,共计4天。进行综合试卷练习,讲练结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4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21名,经过近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同学已具备了初步地认字、识字潜力、口语交际、写作潜力、预习新课文的潜力和必须的自学潜力。但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综合学习潜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所以本学期除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外,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做进一步的指导,并且尝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资料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必须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潜力

(三)单元重点、难点

第1单元:一是引导学生透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资料,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潜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理解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我的习作中。

第2单元:一是让学生透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完美,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透过比较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我的童年生活。

第3单元:一是让学生透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透过对不一样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一样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4单元: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潜力。

第5单元: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6单元: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7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述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8单元:一是要抓住主要资料,了解不一样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透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潜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我学习的潜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潜力。

四、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对于生字新词,要及时听写检测。

2、鼓励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二)阅读

1、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2、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表达方法的学习和积累。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一样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三)口语交际

1、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好处,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一样的场合、针对不一样的对象,围绕不一样的目的,采用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二是思考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

3、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一样对象,礼貌地进行交际。

(四)习作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作文指导从资料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作文指导,要从资料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都找到想写、要写的资料。“放”开了,学生就有东西写。再就是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透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潜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写报告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就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个成语大比拼好不好?你能说几个以自开头的成语吗?(幻灯片)

1、同学们,大家说了这么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幻灯片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成语接龙。

★成千上万—万马奔腾—腾云驾雾—雾里看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年累月

★一马当先—先见之明—明知故问—问心无愧—愧不敢当—当机立断—断章取义—义无反顾—顾虑重重—重见天日—日新月异—异想天开—开门见山—山穷水尽—尽心竭力—力争上游—游山玩水„„

4、简介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5、同学们,今天老师在检查作业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告诉我说:“老师,我的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生疑惑)

师:怎么啦?

(师看看外面),今天的天气真好,是个布满阴云的晴天。 (生笑)

师:又出问题啦? 这也是矛盾的? 板书“矛”“盾” “矛”是什么东西?(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盾:又是什么东西?(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不是两种东西了,它就产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老师刚才说的那些句子,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还很多。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例子,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自相矛盾的事例还很多,知道这“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谁吗?

简介韩非子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今天,我们就来寻根——学习“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二、初读《自相矛盾》,了解课文内容。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后同桌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楚国 卖 矛 盾 戳穿 夸口 锐利 坚固 张口结舌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三、抓住“夸口”理解课文内容

师:在文中,用了“夸口”这个词,来说那个卖矛又买盾的人,“夸口”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看看,夸字的上面是个什么字?(大)。夸口就是说大话。 夸口就是说大话,文中的楚国人,说了什么大话呢? 出示: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读句子,要读出“大”的感觉。)(自读、指名读、齐读)

现在,我们把句子变一变,加上一组关联词说一说。 (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现在我们再来把句子变一变,改用第三人称转述来说一说。

(他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能不能再变一下,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出句子的意思?

出示: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也用上面的方式变一变,说一说。

四、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说大话好不好?

2、(遮住夸上面的大)看看下面是个什么字?亏可以组成什么词?(吃亏、亏损、盈亏)

3、说了大话就要吃亏,楚国人说了大话,他就要吃亏了,他吃了什么亏? (当有个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会怎样时,他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板书:张口结舌)

4、张口结舌什么意思?(由于理屈、紧张或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5、我们把问的人的问题画出来,并试着回答他的问题。 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他的盾( ),这跟他说的“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相矛盾;如果矛戳不穿他的盾,这说明矛不( ),这根他说的“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相矛盾。 也就是说,他说的两句话不能同时成立,要么前一句不对,要么后一句不对。所以,后来人们就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比喻——

生: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

师:是呀,你们看,本来矛和盾都是两种兵器的名称,为什么现在却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抵触呢?正是来源于故事中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前后不一致哪。

6、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次走近这个给后人无数启发、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吧。

五、代写反思?提升认识

那楚国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发生的事,觉得很丢脸,决定写一篇反思日记。他会怎样写呢?我们来帮他写一写。(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写反思?然后起来交流。)

六、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关键: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师谈话,导人: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非常有特色。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广泛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在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中,丰富对火把节的认识和了解。再通过课堂的反馈、交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火把节的整体认知。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借助资料学习课文的习惯。)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蝗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 不约而同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通过小组自读,化难为易,简单的内容自己学,复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独立学习的畏难情绪,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激情四溢”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

不屈不挠:不屈服。

矫健:强壮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教师: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第三部分(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第四部分(13):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反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加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集体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情

1.教师:在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处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渎。

3.指名交流;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激情四溢的盛典。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写作上的特点,体会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感情基础。)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词。

矫( ) 幕( ) 瞪( ) 跤( ) 搏( ) 陪( )

娇( ) 暮( ) 蹬( ) 狡( ) 博( ) 赔(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学准备

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听写下列词语。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奖励 蝗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 不约而同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什么准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

砍好蒿枝 扎好火把 (板书:扎火把)

彩衣与头帕 披毡和花包 (板书;民族服饰)

杀好鸡鸭 宰好牛羊 买来美酒和水果 (板书:美酒佳肴)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墩、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欺负”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让学生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鞭、扳、腕、疤、喉、咙”,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四、小组探究。

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在表演前先分组朗读,熟悉课文。选部分学生作为演员,剩余的学生作为导演。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老师评戏。分别指出生动之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指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对人物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

举例说说课文中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让学生充分发言)

(1)人物的评价,如小嘎子很机灵,祥子很健壮,严监生很吝啬……

(2)人物言行的感受,如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了严监生的吝啬……

2.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3.《摔跤》中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别是哪种描写方法?

(1)语言、动作描写:“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表达效果:体现出小胖墩儿的胸有成竹。

(2)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表达效果:“沉不住气”表现出小嘎子对长时间不能取胜的不耐烦,这种急躁的心理预示着他的失败。

4.《他是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祥子来自农村,他一个是靠卖苦力为生的人力车夫。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健壮的身体是他赖以谋生的基础。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作者着重描写祥子那粗壮的脖子、红扑扑的脸、硬棒的身体和四肢,远远望去,犹如一棵挺脱的树,坚毅、壮实。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隐含着对劳动者的健壮体魄和高尚情操的赞美。

5.画出《两茎灯草》中最能表现严监生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从这个句子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感受到严监生病情的严重,试着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气息奄奄、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生命垂危、一息尚存……)

(2)从“总”字可以看出严监生垂死挣扎时间之长。讨论:这时严监生“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注意分析不同的人对两个指头的含义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和严监生的心理活动。)

两个指头的含义

严监生的表现

严监生的心理

大侄子

两个亲人

把头摇了两三摇

着急

二侄子

两笔银子

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焦急、生气

奶妈

两位舅爷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气极

赵氏

两茎灯草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安心

为的竟然是微不足道的两茎灯草。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严监生的心理可让学生自己揣摩,不设统一答案。)

三、感悟写法,尝试描写。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记。

2.交流讨论:学生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随机点拨。

点拨要点:(1)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身份。例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

(2)采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例如,严监生临死前还惦念两茎灯草,这件事最能表现他的吝啬。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特点。例如,对祥子外貌的描写,突出了祥子强健的体魄,表现了祥子精气神十足、充满生气的特点。

小结:描写人物时,要选取典型的事例;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3.回忆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景,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了《人物描写一组》,了解到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在描写人物时,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定的情境选择相应的描写方法,从而体现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物描写一组》是由三个各自独立的选段构成的一篇课文,学生对于描写人物的文章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在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时,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言,说出各自的想法。但是大部分同学没有看过《骆驼祥子》和《儒林外史》的原著,《小兵张嘎》有部分同学看过影视作品,在没有充分了解原著的基础上,单单只看选段,难免会对人物形象有些误解。所以,教师需要加以指导,必要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原著中遨游,正确认识人物形象。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8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每单元有1次习作训练,每单元还有1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这样,本册课本共有必学课文26篇,自读课文1篇,习作训练7次,单元练习7个。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两项:一是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两大类: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二是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此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句子训练,领会句子含义,以及背诵训练,列提纲背诵课文。习作训练与阅读训练配合紧密,前两次是训练安排材料的方法,重点内容是写好记人的文章。本册教材加强了观察训练,有看图训练,也有实地观察。观察要有顺序、重点,还要抓事物特点。听说训练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听后抓主要内容,能分辨话中的正误。讨论问题时发表意见,说时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本册教材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志报效祖国。(2)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3)热爱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教育学生爱惜时间、艰苦奋斗。(5)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二、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21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149个左右的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能写条理比较清楚、内容比较具体的简单记叙文。初步学会写复信。写记叙文和应用文要求语句通顺,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能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和语句上的正误。能抓住主要内容复述一件事。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6、初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憎恨剥削制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初步培养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初步形成珍惜时间、艰苦奋斗的品德。

三、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四、教学时间安排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习作内容

2

1 2.23-2.26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1-2课

6 2 2.29-3.4 3、4、5课

6 3 3.7-3.11 习作1 练习1 6课

6 写一种自然现象

4 3.14-3.18 7、8课 习作2 6 自主修改作文

5 3.21-3.25 练习2 9课

4 6 3.28-4.1 10、11、12课

6 7 4.4-4.8 13课 阅读活动

4 8 4.11-4.15 习作3 练习3 14课 6 写一次体育比赛

9 4.18-4.22 15、16课 习作4

3

6 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10 4.25-4.29 练习4 期中考试 6 11 5.4-5.13 17、18、19课 6 12 5.16-5.20 20课习作5 练习5 6 根据启事,写一篇征文 13 5.23-5.27 21、22、23课 6 15 5.30-6.3 习作6 练习6 24课 6 我最敬佩的英雄人物 16 6.6-6.10 25、26、27课 6 17 6.13-6.17 习作7 练习7 综合想学习 6 美好的月夜 18 6.20-6.24 期末考试 6 4 5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9

一、班级基本情况

五(1)班共有学生43人。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着惰性,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

这学期的教学重点放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在语文教学上,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每月继续向学生推荐一、两本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重视课堂教学,利用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多进行自主拟题作文练习和作文指导。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素材的方法和审题、构思、开头、结尾等方法的指导。相信学生的习作会有所提高。

二、指导思想

借助新课改的强劲东风,认真贯彻和落实市教育局及中心校在本学期工作计划,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目标:

(1)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关于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4)关于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5)关于综合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些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些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方法和措施

1、充分借助“精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1)正确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自学课文生字。

(2)加强学生词、句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推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积累。

(3)继续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努力激发学生多读、要在读中悟情。

1、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早读、晚读和课堂训练等时间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坚持多读少讲。

2、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自生的各方面情况,努力转化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带动落后生,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努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原来的“厌学”到“爱学”。

3、充分利用“略读课文”的安排,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其中进行自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4、指导学生自学“读写例话”并将所学运用于今后的学习。

5、以作业、测试等形式进行句、段、篇、章的巩固。抓住作业质量不放松。

6、注意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利用周记形式,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要尽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 :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发现哪几件事?

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1

教学设想:

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学习的资源,如听课教师的指点、网络社区资源的利用、学生特长资源的开发等,让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外补充材料,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一个网络交流社区“资料室”栏目下的《村晚》

教学设计: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

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绿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

牛——悠闲的牛

……

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区动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听一支牧童短笛。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

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更要告诉大家的是,李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一个网络社区,上面稍微有一些资料和动画,可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你们可以把自己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解决的问题答案回复到社区里,这样,我们大家资源共享了,呵呵~

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教师根据评议在社区中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5、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草满池塘——

山衔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打开相关网页浏览)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

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格。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感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如果学生来不及做,就将它留作课外作业)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2、教师准备:

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

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⑴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⑵学生交流。

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⑴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⑵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的“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⑴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⑵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⑴读:有感情地朗读。

⑵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⑶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⑷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⑸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⑴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⑵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交流要点:

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

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

③语言要自然、流畅。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⑶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

交流要点:

①要编好“剧本”。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

②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

③各自熟悉“台词”。

④准备好简单的“道具”。

⑤注意:一可以演具体片断: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七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二可以串演整篇课文内容。

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

(可能是: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

(可以是: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虽然……但是、一……就。

谈话: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寻常,

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

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扬。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四、作业超市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3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独立阅读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太好,一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拓展性的练习更是无从下手。本班的优生有盛忻怡、陈燕、杨抒含、江雨虹等10名同学,占全班学生的20%。

们平时勤快、学好,遇到课后要求背诵的课文早着手,对拓展练习的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审题认真,答案准确。中间生占28名,占全班学生的55%。这部分学生男同学较多,其实一个个也挺聪明,就是懒惰、浮躁,而不肯用心地去记忆,所在该背的该积累的知识掌握不好,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差生有6人,占全班学生的16%。

二、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字;

(4)选字填空;

(5)改正错别字;

(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

(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句子。

(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

(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

(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

(5)默写;

(6)补足词语;

(7)词语搭配;

(8)会修改病句;

(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

5、语言感悟:

(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

(5)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7)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6、标点符号。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

7、口语交际。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8、习作。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

三、复习目标

1、主动复习巩固本册要求学会的22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57个词语,做到书写公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主动复习本册课文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对阅读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训练,进一步掌握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

3、能主动积极地与别人进行交际,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讨论交流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

4、主动参与习作训练,弥补平时习作的不足,能写出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5、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以达到课内外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复习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看,多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五、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及新闻报道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六、复习措施

1、突出三个特色: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是新内容,即依据大修订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

3、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4

一、分析学术条件:

这个班有些同学聪明活泼,学习基础好,学习习惯好,学习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学习兴趣浓厚。家长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学生是有上进心的。然而,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基础差,语言积累不足,作文基础差。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一大半都是乱涂乱画。有些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正确,还有很多学生经常写不完作业。更糟糕的是,大多数学生上课不听课,小动作太多,课堂纪律混乱,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以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为重点,着重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小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课文”、“习题”和“习题”组成。

整本教材有7个单元。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右上角带的是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不纳入考试范围。每个单元有7个“练习”。每个单元有7个“练习”。

整本教材有26篇课文。所选文本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纵观整本教材的阅读文本,无论是优美如散文,抒情如诗歌,还是简单如叙事,都给学生以丰富多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被优秀作品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从而培养道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到丰富的情感大餐。阅读教材的作者别出心裁,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词,让学生欣赏到目的丰富、凝练灵动的汉语言文字;成语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知性趣味;《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嫦娥奔月》也让学生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金蝉脱壳》和《推敲》,以新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了解成语和常用词的由来,感受汉字和汉语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和深刻内涵,领悟古代文人严谨治学的精神。

课后练习复读,再积累。朗读和背诵积累单词是一致的,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重视语文基本功。每节课都安排学习写钢笔字,让学生老老实实写,认真,感受汉字之美;注重理解,强调阅读的内化,注重语感的培养。课后练习中,要求部分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单词(《师恩难忘》),要求部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考虑单词的用法(《推敲》),要求部分学生区分同义词表达中的细微差别(《黄鹤楼送别》),引导部分学生结合语境区分单词的情感色彩……很多练习安排让学生感受和感受另外,根据课文特点,“小作文练习”由镜头安排,让学生从句型、段落模式、立意、文笔等方面练习局部模仿写作。

练习教材的每一课都包括三个部分:例题、练习重点讨论和作业。例子一般都是根据prima的优秀作品改写的

整本教材一共布置了7个综合练习,每个单元后面各布置一个。综合练习包括拼音识字、句子训练、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和写作,这些练习相对独立,分别形成一个系列。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正确的阅读和写作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选择性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仔细观察事物、阅读和阅卷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说、会说,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说清自己所表达的.意思。

4、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上下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意。

5、能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事物、图画,写出的文章通顺,并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四、教学方法措施:

1、抓课堂40分钟。在对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听讲,学会主动学习,学会与人交流,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彻底改变课堂一潭死水的现状。

2、加强学生写字训练。“动笔即是练字时”,只要学生动手写字老师就要跟上指导,每节课重点指导一个或两个同学,每次作业都重点批阅这些写字差的同学,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书写情况。对于有进步的同学及时加以鼓励,对于书写认真、漂亮的同学及时表扬,在班内建立“书法展示角”,把学生好的写作作品和作业及时展示,起到师范带动的作用。

3、加强词、句训练和积累。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词句和精彩语段。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朗读时及时反馈和纠正学生的发音,绝不放过每一处错误。

5、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循序渐进地进行习作教学。

7、开展“生教生”活动。因为学生和学生之间容易交流,所以,后进生的培养应该发动学生,让好生带差生,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促使差生提高学习成绩。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5

一、基础知识

以必考点为核心,寻求思维和方法的突破。基础知识必考点为成语运用、病句辨析、语句衔接,解决这三个点一是靠积累,一是靠思维。其中,成语以积累为要,一般而言,每个成语都有自己的特点,或是使用场合、范围,或是感情色彩,或是一个关键词,或是一个易混点等,抓住一点就可事半功倍。病句辨析的积累要从概念句和易错句做起,从而强化意识。语句衔接,主要是靠合理的思维,培养这种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

以阅读训练为基,全面提高推断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基础,其难点常在生僻字词和长句上,而新课程卷又以人物传记为主,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用词特点,所以,不妨按朝代组织阅读材料,熟悉传记类文章的一般结构特点以及各个朝代的用词特点,并同时积累关键实词,体会疑难句的分析方法。

三、诗歌鉴赏

以准确定位为前提,以联想想象为手段,全面提高鉴赏水平。诗歌鉴赏中考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读不懂,因而答案常常会南辕北辙,第二轮复习中必须解决这一问题。而影响考生得分的另一个因素是对整首诗的理解不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训练时必须要全面提升诗歌的理解能力,要训练自己抓住意象联想画面的能力,能够摆脱语序和用词对于诗歌理解的干扰。

四、现代文阅读

以读为本,合理抉择,全面提升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根本上是读的问题--- 或是文本阅读不到位,或是选项阅读不清楚。所以现代文阅读当以阅读训练为第一要务。在这一阶段,应进一步提升这一方面的能力。

五、写作

以思维训练为本,狠抓审题立意,打造写作亮点。写作中的最大问题,其实是思维问题,而这一问题集中反映在审题立意和思路结构上。事实证明,凡在写作上出问题者,也都是在这两个方面出的问题,而一篇高分作文,不仅这两方面没有问题,并且还有自身的亮点。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6

为做好下一步的复习整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复习目标,加强复习效果,提高测试成绩,现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全面复习基础知识。以课本、学习乐园为复习材料,强化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检测复习效果,查漏补缺。以单元过关测试为手段,培养解题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三、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学生的阅读量,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四、综合练习阶段。多方面的练习题型,出题形式多样化,既要锻炼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也要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解题习惯。从书写、思考到解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做好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辅导工作。优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加大练习力度;优生与差生结对帮助,教师辅导,让差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题量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7

教学要求: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发展和变化的。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构想:

教学中应抓住事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发展和变化的这一条线索来理解课文内容。介绍作者引入新课,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重点逐段学习。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抓住重点逐段学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介绍托尔斯泰)

2、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课文。

二、初步理解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的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结果怎样。再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2、学生自学,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

(1)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事情是怎样引起的?水手逗猴子取乐,有哪几个原因?两个:一是完成了任务,心情愉快;二是风平浪静,水手们没有什么事情。

(2)猴子怎样把玩笑开到孩子身上的?(让学生用简单的话说说。)

(3)孩子为什么会走到顶端的横木的?

(4)结果怎样?

(5)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

1、孩子为什么追猴子?(因为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笑他,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2、划出猴子放肆的句子,划出水手的表现,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孩子遇到生命危险,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4、理解“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掉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5、理解“甲板上的水手都吓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6、理解“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7、谁出现了,他是怎样使孩子转危为安的?

8、水手们救孩子只用了四十秒钟,为什么大家觉得四十秒钟的时间太长了?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从课文中,你觉得孩子的得救有几方面的原因?有什么启发?

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理清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白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检查朗读。

1、同桌互读互查,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

二、引导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关系。

1、孩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1)客观上:猴子的戏弄,水手们的笑,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2)主观上:孩子在气急了的情况下,没有考虑事情的后果。

2、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1)是船长果断逼孩子跳水;

(2)是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往下一纵身”跳到了水里;

(3)是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中里就把孩子救上了甲板。

三、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最深切的体会畅所欲言)

学生可能会想到:

1、遇到危险的情况要像船长那样冷静果断的采取措施。

2、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意识生气而不顾危险。

3、开玩笑要注意分寸,等等。

四、写一写读后感

1、说说从本文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此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

3、把你所想到的写下来。

作业设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2、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8

根据我班学生学习的情况。临近期末,特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以下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将知识进行再认识,开展新的实践活动。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查缺补漏,让每个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形成解题能力。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应该掌握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

二、复习安排:

(一)、注重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可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中的“积累运用”和课后练习题,同时注明各题型出现在课本的哪一页);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二)、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①巩固已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能够准确、熟练的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

②熟练掌握大写字母。声母、音序、音节。

③会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2、字、词

①理解本册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②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义词、反义词,选择适当的词语。

③会在口头和书面正确运用学过的词语,并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正确搭配。

④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领会其感情色彩。

3、句子

①能找出句子中用错的字词,并改正。

②能用修改符号修改明显的病句。

③能用常用的词语和关联词造句。

④能把句子写具体。(扩句、缩句)并且能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手法写句子。

⑤能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4、标点符号

巩固、学习使用书名号、顿号、引号等用法。

5、课文与阅读

①熟悉每课内容,按要求复述,背诵有关课文,按要求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②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能默写并逐句解释。

③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④能阅读短文,完成有关练习。

6、作文

①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要写得有一定的条理,有具体内容,语句通顺。

②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改写。

③并能给作文写评语

④学会修改作文。

7、综合练习和评讲习题。

三、复习措施:

1、以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听写前先布置作业复习课后生字词及补充的四字词、成语。复习单元同步练习中出现的`词语。听写后做评讲,将易错字、重难点字重点讲解。集中讲学习这些字词的方法。

2、课堂抽背和默写重点语段相结合。

3、课堂练习、课堂评讲。教答题方法。

4、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

5、指导考试技巧、强调卷面的书写。

6、阅读:

①课内语段:抓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了解文章的中心,进行阅读的训练:(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

②课外语段:(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答题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四、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每次听写、默写之后,老师单独进行指导。

3、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

4、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在家配合。加强监督、沟通。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19

一、学情分析:

本班老生44人,新生8人,学生的语文水平处于两极状态,一部分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自觉,刻苦认真,成绩较优秀。一部分学生基础底子薄,学习懒散,课堂纪律差,爱说闲话,思想开小差,成绩差。本班学生总体情况是书写差、书面表达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方面学过的能记住,而时间长了,没复习,则忘得一干二净,阅读方面还没有深度,只看表面,而不能深入思索。语文素养基本没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有部分学生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还不熟悉,拼音不会拼。在答卷时碰到第一大题看拼音写词语时,有时一个词语都写不出来。

二、复习内容

(一)字、词、句

1、字

会认生字表(一)的200个生字,会写生字表(二)的150个生字。

训练的形式为:听写;看拼音写词语;同音字、形近字辨析组词;多音字组词等。

注重:(1)生字表中同时出现的两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如:羞涩、咀嚼、欺侮、柑橘、咆哮、妒忌。

(2)轻易写错、混淆的字。吟、襟、貌、晰、蓑、傻、肆、瞪、寨、璧、嫣、暇、舱、祷。

(3)留意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齐。

2、词语

(1)能准确读写和听写每组“词语盘点”里的词语。

(2)能写出近义词、反义词。

(3)四字词语。

①正确默写本学期学过的成语,把词语补充完整,能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②把握本学期的两个成语故事:程门立雪、入木三分。

③默写日积月累四描写人物精神品质的成语和日积月累七描写人物的词语。

④能写出固定格式的词语或成语:

(AA、ABB、AABB、AABC、ABCC、ABAC、一三字反、二四字反、一二字反的'词语或成语)

3、句子

(1)感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2)体会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如反问句。能改写句子:(把字句、被字句、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转述句、缩句、扩句、反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等,要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加强方法的指导。能修改病句。

(3)标点,注意逗号、顿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引号的使用,考试中对于加标点的题目一定不要漏做。

(4)默写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古诗词三首和文言文《扬氏之子》

(5)选词填空和关联词语填空要让学生多做多练:

(6)能写几句古文名句、歇后语、对联等。能写几句公益语和爱护花草树木的提示语。

(二)阅读

阅读以课文教学为抓手,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文章,沉浸其中悟情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爱好和阅读能力。

形式: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评讲。如:懂得找出文中的中央句、首尾呼应的句子,解释词语意思的方法等。能知道中心句、过渡句、前后照应等句式的作用。懂得写人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写景文章的描写顺序。找出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能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和描写景色的句子等表情达意的作用。

内容:要求背诵的课文,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印发的阅读练习题

(三)以写作为突破口,提高作文能力,能在规定40分钟时间内有条理地习作,写出篇幅相宜的作文。

三、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4)做好辅差工作不放松。

(5)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6)加强检查的落实,动用小组长和班干协助,力求重要地方人人过关。

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要特殊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写详细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要害。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四、时间安排:

6月14日—6月30日即16—18周

(1)第16周重点复习课本的生字、新词,背记有关课文段落、“日积月累”和古诗词,完成练习册。

(2)17周重点进行阅读专项复习。进行习作专项复习。

(3)18周重点进行综合测试并讲评。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我”发现的过程。

3.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谈感受,并体会作者童年时善于提问、乐于探索的精神。

4.说说自己有过的“发明与发现”,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回忆童年的发现吧!(板书: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得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大家读完课文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课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指名说。

课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请大家把这两句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课件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短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师: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

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

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

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

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

师:大家真会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的合作探究进行得非常棒!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根据板书回答: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5.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2.课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见会飞请教原因痴迷研究发现原理

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一文,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才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扑 掀 剪 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闪 闪 闪 豪放

劈 跳 掀 无畏

按 踢 打

四、下冈(略)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2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拟定本计划,以保证五年级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我班本学期共有孩子43人,其中男同学23人,女同学20人。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我班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班级纪律有了较大的改善,多数的孩子有了较高的上进心,语文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留下了遗憾。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努力,争取把我班的语文教学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二、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主要以专题组织单元,一共有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三、教材分析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1、在阅读技能方面,继续加强朗读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2、在阅读理解方面,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3、在阅读方法方面,教材在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安排了有关浏览能力培养的内容。

4、口语交际方面,首先从口语交际的情感态度目标来看,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其次,从口语交际的习惯培养上,提出"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5、习作上,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二)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展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1、教材内容富有时代性和人文内涵。

2、增加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3、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

(三)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1、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上来确定专题,角度更加灵活。

2、教材编排在继承中发展。

(四)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1、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

2、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孩子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3、在单元之后的"回顾·拓展"中,设"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孩子自主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五)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六)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孩子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孩子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时,准备放手让孩子独立识字,并且鼓励孩子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本册写字150个,教学时,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作重点指导,对于出现的新词语要布置抄写,及时听写检测。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1)朗读不仅要求孩子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教学时,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读书,让孩子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

(2)默读教学时,为孩子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揭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孩子按照要求认真思考,默读后要检查学习效果,不能匆匆忙忙,流于形式。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孩子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如: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表达的丰富内涵、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寄情于物的方法等;(3)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教学中要做到:(1)体验文本与修改化感悟的关系。(2)把握内涵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

4、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1)文言文,要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了解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2)剧本和相声,适于在孩子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或重点部分,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分解色读或演。(3)作为略读课文的两篇近代白话文,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孩子紧紧抓住文章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4)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散文,要指导朗读和通过孩子声情并茂的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孩子交流的欲望。

第二、要创设选定的情境。

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

第四、要不断提高孩子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孩子作文的性质。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高年级要比较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要提高孩子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采取的教学措施

教学中,我本着"面向全体,兼顾个体"的原则。首先,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深入思考教材,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注重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课前认真备课,课中认真教学,注重引导,注重培养能力,课后认真总结,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努力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上"。其次,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激励机制。充分考虑和利用班上中等生多的情况,狠抓中上等生的管理和训练,使他们逐渐转变或接近上等生,从而激励班上的优生,让这部分孩子有学习的压力,激励更加勤奋学习;同时,让中等生的进步激励后进生的进步。班中的中等生与学因生之间的差距本来不大,但通过努力,中等生有了提高,必然促使后进生也要加倍努力,才能把原距离保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三,积极与孩子家长沟通,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这条纽带。教学中,要清楚知道:了解孩子不能单一的从学校里掌握孩子的情况,还应当充分与家长取得联系,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情况出发,从社会对孩子的评价等方面综合了解孩子情况,从而更好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全面获取孩子的信息,真正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一纽带作用。

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方法,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六、教学课时安排与进度安排

根据课程计划,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每周安排6课时,本册教材共安排正课87课时,机动16课时。各单元所用课时数大致计划安排如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班孩子的具体情况,再作灵活机动的安排与调整。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3

教学目标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那么,又大又圆的月亮,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圆盘、月饼、中秋)哦——中秋节,在这个传统佳节,我们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但是,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不是,大家看着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及亲人。)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__),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起回味那故乡的明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练读,师正音。

2.多音字“燕”:

yān(燕园)yàn(燕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故乡的月亮)。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为太单调了。)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山、水)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圆而粗的柱子)多天真的孩子呀,也正因如此,他小时候望月,从不与山联系起来,就连诗中说的情景,他也无法想象。(补充苏轼《前赤壁赋》资料)

(4)作者没有见过山,那有没有见过水?(有,他故乡的小村子里到处都是水。)那么他和水之间有什么趣事呢?(夏天黄昏后,他就去坑边场院里数星星,在古柳下摇知了。)还有没有别的趣事?(更晚的时候,去坑边看水里的月亮,晚上做梦还梦见两个月亮叠在一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真的十分喜爱月亮,而且,他总能围绕着月亮,找到许多乐趣。

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在作者的故乡,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坑边的月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2)经历:①作者离乡背井,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多美妙绝伦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还是故乡的小月亮。②作者居住的朗润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是赏月的胜地,但作者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平凡的小月亮。

感受:无论是在莱蒙湖上、非洲大沙漠中,大海中,还是在高山上,都看到过美妙绝伦的月亮,甚至作者居住的朗润园这样的赏月胜地见到的奇景,都无法撼动故乡的小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足见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

2.在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作者多大年纪?(年近耄耋)耄耋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的年纪。这时,他早已不在故乡,而是住在朗润园,这里的环境怎么样?(此地有茂林修竹……赏月胜地。)多美的景色啊,可是,他仍然怀念的是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段话只有短短二十多个字,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你知道是什么情感吗?(作者渴望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和通过月亮寄托的思念之情。)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仅起到辅助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故文章一些诗句来源不能一一点出,只能留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练写片断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①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3、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5

【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

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鼓励质疑。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要想学习好该怎么做?(有疑问向老师请教)

2.是的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节课就让我们比比谁会提问?谁的进步大?

二.板书课题,质疑学问。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发现》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读了课题后有何疑问?

2.学生汇报:(重点问题: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⑵体会:①“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

⑴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②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12、1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⑶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

⑴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②“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谈谈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过什么发现?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6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这些学生都是我从上学期带过来的,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着惰性,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班级整体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开篇安排了有关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复习等内容的图片,这样安排,意在让教师按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复习等良好习惯。

本册课本结构简明,类型不多,主要为“课文”、“习作”“练习”三大部分;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课文短小精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练习样式多,数量适中。

本册课本所选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注重展示时代风貌。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规范、生动,插图构思精当,绘制精美,利于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22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默写14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在学习习惯方面,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继续接着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3、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4、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抓好良好习惯培养的同时,还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默读、查字典、听讲、发言和爱护学习用品等方面的习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坚持不懈地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2、重视识字教学。在认真教好本册课文中的生字的同时,注意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运用,增加识字量,提高识字效率。

3、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感,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广泛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4、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基础。在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能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摹仿。注重日记教学,把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话作为日记教学的重点,多练笔,多修改。

5、建立合理评价体系,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2周 第一单元

第3--4周

第二单元

3 第5--6周

第三单元

第7--8周

第四单元

第9--10周

期中复习及检测

第11--12周 第13--14周 第15--16周 第17--18周 第19--20周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期终复习及检测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7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环游、航行”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找出描写水手们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4.说说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跳水视频。

同学们,跳水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种运动。我们观看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的英姿,为他们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学也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为国争光的跳水运动员?

2.解题导入。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如本文跳水的人是谁?为什么跳水?在哪里跳水?怎么跳水?

接下来,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第17课《跳水》。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桅杆(wéi gān)、吓唬(xià hu)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艘、肆、帽、桅”,并在黑板上示范。

(“艘”是左右结构,部首是“舟”,右部“叟”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横撇、捺。

“肆”是左右结构,部首是“镸”,“镸”的笔顺是横、竖、横、横、横、撇折、点。

“帽”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由和“目”组成的。

“桅”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右边是“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时所提的问题,自行找到相关答案。课文讲述了船长的儿子在一艘帆船上,爬上了桅杆的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最终得救的故事。)

2.通读全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猴子抢孩子的帽子,并将帽子挂到桅杆顶端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结果: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被猴子引上桅杆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拓展交流。

1.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有什么话想跟船长的儿子说?你有什么话想跟水手说?(言之有理即可)

2.如果你是船长的儿子,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说?(言之有理即可)

五、课堂小结。

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遇事应沉着冷静,多思考。)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跳水的起因、经过、结果。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跳水》。

3.《跳水》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我们都知道,跳水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那么,请同学们画出有关描写水手的语句。

(1)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人们的笑使得猴子放肆,它有多放肆呢?→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为什么水手笑,而孩子却哭笑不得呢?→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为何水手们笑得更欢,孩子气得脸都红了?→猴子不但不理孩子,反而撕得更凶了,且爬上了桅杆的顶端。

(4)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怎么此时水手们突然吓呆了?→孩子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5)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为什么会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在横木上的危险程度之深。

(6)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水手们能直观地看到猴子与孩子的动作与神态,他们的表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点拨总结:在整个故事中,水手的作用是: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猴子在水手们的取乐中更加放肆,孩子在水手的笑声中恼羞成怒,失去理智。

②渲染气氛。开始水手们都“笑起来”,气氛轻松。后来“全都吓呆了”与之前水手的笑形成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烘托了紧张的氛围。

③反衬主人公的品质。水手们平时训练有素,但在关键时刻却不知所措,与船长的审时度势、机智果断形成对比,突出了船长的临危不乱。

2.感悟孩子的处境。(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哪里可以看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稍快,声调稍高,突出重点词语。你们朗读的技巧掌握得越来越好了!

3.“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4.“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所以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5.想一想: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1)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2)当时天气风平浪静,孩子跳到海里不至于被大浪冲走,而且与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相比,跳进海里是最安全的办法了。

(3)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孩子跳海之后水手们能第一时间把他救起。

(4)因为孩子的两条腿已经发起抖来,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而且在这么高的位置,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所以船长拿起手里的枪,逼迫孩子第一时间跳海。

综上可知,在当时的危险情况下,快速跳海是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

6.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末尾回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文章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但却把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船长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真实又具体。这种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和学习的。

2.学习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3.在这种危急时刻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如拉棉被让孩子跳下甲板、水手们手挽手接孩子等。指出这些方法是否可行:下落位置不定,不容易接到,冲击力大,容易受伤。船长的儿子水性应该还不错,水有浮力不会摔伤,又有水手的帮忙。指出船长的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很安全,突出船长的思维敏捷、逻辑清晰、遇事沉着。)

4.这篇课文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要沉着冷静,要多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教学反思

1.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始料未及的事,面对这些事件,我们要做的就是沉着冷静,多分析,多思考。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融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神态和动作,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课文重点:第二、三部分; 朗读训练点: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的四次反复,朗读全文的时候,要在这四句话的引领下读出节奏,从火把节的精心准备,到火把节的盛况展现,再到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加强读写结合点:写一段庆祝节日时的场面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

三课时 预习提纲

4、火把节 导语:我们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 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满山遍野 不约而同 人声鼎沸 兴高采烈 日上三竿 不屈不挠 企盼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比一比谁写得正确又美观。

4.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 矫 健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人声鼎沸

5.概括课文内容。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2)第1—4自然段:为了欢度火把节,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批注。 (3)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最喜欢哪一个?在课本上写写自己的感受。 (4)说说火把节的来历,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你想到了什么?

7.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或询问长辈、朋友等方式,收集火把节的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彝族的这一传统节日。

8.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成果展示

1、认读词语:蒿枝 犄角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蝗虫 宰牛羊 熊熊烈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人声鼎沸 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 )矫( )跤( ) 赛( ) 娇( )狡( )塞( )骄( )寒( )

3、近义词:矫健——强健 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 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 山寨 嫉妒

5、理解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四、读句子

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五、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 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六、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板书设计

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 不惧恶势力

2、斗牛。 火把节

3、摔跤勇敢坚强

4、点燃火把 不屈不挠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29

(一)预习。

1.根据需要查找资料(如有关彝族、火把节等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谈话: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是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除了全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特有的节日,我们先交流一下查找的这方面的资料。

3.“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听,彝族朋友在召唤我们了。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准备过火把节那天的活动——打扫房子,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奔向田野山川,围着篝火尽情歌舞,火把节的来历)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大家交流。

(通过第2、3两问,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和彝家人的优良美德,从而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巩固练习。

1.交流学习、记忆生字的方法。

2.读读写写(课后练习4)

3.词语采集——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积累的词语。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30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生字“矛、盾”和理解“夸口、张口结舌”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成语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成语的寓意,养成良好的积累知识的习惯。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轻声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读生字表中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

三、精读与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成语中的矛和盾仅仅是指那个楚国人买的兵器矛和盾吗?

3、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在交流讨论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预设: “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指导朗读好人物语言。

这个楚国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结果怎样?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周围人怎样看他?

你又怎样看他?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文章为什么到这就结束了? „„„„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

1、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学习《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这两个成语故事。

2、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更多的成语。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盾坚固 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 矛锐利 都能戳穿

说话前后抵触 矛戳盾 会怎么样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31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你们看了《小兵张嘎》后,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老师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如“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绽”,应读“zhàn”,不要读成“zàn”,也不要读成“dìng”;“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

3.思考:文章的主要写了什么

4.组内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读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

2.播放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

3.再次模仿小嘎子的动作

4.谈谈:读了课文,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出示重点语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两个人走马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朝天。

写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小组交流,这些语句体现了小嘎子什么样的性格,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组内进行朗读,各组推荐最佳选手进行比赛。

2.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至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得意,

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迹。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心理描写。

五、拓展

阅读《三国演义》。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32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

(此时学生会说,老师你说错了。)

老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处吧。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看《自相矛盾》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

着重指导:弗(fú)、夫(fú)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矛、盾、誉、吾”,并在黑板上示范。

(“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盾”的部首是“厂”。“誉”的部首是“言”。“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介绍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体裁。(寓言)

3.指名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分组朗读课文。

注释:

楚人:楚国人。鬻(yù):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陷:穿透。利:锋利。以:用。弗:不。应:回答。

5.教师范读。

概括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楚国人如何卖矛和盾的呢?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指名读,读出其夸赞自己东西的自豪感。)

2.他这般夸耀,路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路人们是要买他的矛或盾吗?路人们都说了什么话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

(其人弗能应也)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4.体会“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要前后一致。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班级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2.楚人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矛和盾都卖不出去)

我们来想办法帮帮他,帮他卖出这些东西。(引导学生为楚人想办法,自由发言。)

3.说话不要前后矛盾,说话要有逻辑性。说话之前先思考这样说是否合适。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物莫能陷

矛→利,物无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语句,根据注释理解句意,反复品读,把握人物形象。

2.给学生表演和发言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33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要更密切,探究程度要更有深度。

二、全册知识概况

1、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2、全册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2个生字表。要求认识的生字有20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50个。

3、从习作来看,本册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4、在阅读理解方面,本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口语交际要注意语言美,强调讲普通话,学会倾听。

三、学情分析

我们班现有学生49名,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是学习上不肯用功,粗心者居多,还有三、四名学生学习态度很差,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上没有一点自觉性。

四、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对整个学期的语文知识学习进行疏通和归纳。

2、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分类、归纳性复习的方法。

3、提高学生审题和应试的能力,复习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五、复习方法:

先单元复习再按类型复习:

分为: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五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

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

3、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

4、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六、复习措施:

1、以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

听写前先布置作业复习课后生字词及补充的四字词、成语。复习单元同步练习中出现的词语。听写后做评讲,将易错字、重难点字重点讲解。集中讲学习这些字词的方法。

2、课堂抽背和默写重点语段相结合。

3、课堂练习、课堂评讲。教答题方法。

4、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

5、指导考试技巧、强调卷面的书写。

6、阅读:

①课内语段:抓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了解文章的中心,进行阅读的训练: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

②课外语段:(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答题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七、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每次听写、默写之后,老师对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指导。

3、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严重学困生:张翔宇、朱孟凡、娄家振、化海峰、朱志鹏等)

八、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50个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二)阅读:

1、了解课文题材,本册中出现了白话文、相声、剧本、文言文、记叙文等,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要实记。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每课中的课后练习题中带点的词语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7、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根据内容进行补篇练习。

(三)习作:

本册涉及到的作文类型有:书信、童年趣事、自由习作、缩写、竞选稿、写人、记事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3、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书写规范、整洁。

5、40分钟不少于400字。

6、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九、复习课时安排:

复习时间为6月10日到6月28日共 12 课时。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火把节》教案 篇3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武松的倔强豪放、机智勇武的性格。

3.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内容。

难点: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

小黑板,DVD,电视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吗?谈一谈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景阳冈》,去认识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书课题:景阳冈 (解题)

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⑴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与打虎有关系吗?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把字音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可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小黑板出示:吓唬、诡计、踉踉跄跄、腰胯等词语。

⑵指名朗读。

⑶重点指导个别字词的音、形、义。

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读“打虎”片段。

1细读打虎的内容,说说老虎和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横线画下来品析。

3展示交流

打虎:

⑴引导学生抓住老虎伤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对付老虎的三闪来学习。

老虎:一扑 一掀 一剪

武松:闪在青石旁 闪在大虫背后 又闪在一边)

⑵武松的这一系列的“闪”能否换成“躲”,说说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抡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

⑷让学生试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⑸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勇敢和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老虎的凶猛,读出武松的机智勇武。

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喝酒:

⑴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喝酒时的语言与动作描写来学习。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倔强豪放)

4.教师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打虎和喝酒两个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强豪放与英勇无畏。除了这些,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上冈,下冈),它们与表现文章中心有关吗?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景阳冈》一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倔强豪放,机智勇武

五、探究延伸

学了这一课,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有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的内容不该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1.学生讨论

2.学生畅谈,师相机点拨

附:板书设计

20 景阳冈

打 虎

机智勇武

上冈 下冈

喝酒

倔强豪放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