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应用文 > 岳麓书院的对联10篇正文

岳麓书院的对联10篇

时间:2024-06-17 08:48:16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河南商丘应天书院也称睢阳书院,江西九江白鹿书院,河南中州嵩阳书院)始建于宋代,至今一千四百多年。书院名为宋真宗所题。书院对联颇多,而且联意深奥,值得欣赏。本文是敬业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岳麓书院的对联10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岳麓书院对联 篇1

1、前门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横批:千年学府

注:当代虞愚题外门。虞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赫曦台对联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注:清代左辅题赫曦台

3、赫曦台对联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注:当代商鸿逵题赫曦台

4、岳麓书院大门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清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明经张中阶题。

4、岳麓书院大门门厅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

5、岳麓书院二门对联

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

注: 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

6、岳麓书院二门过厅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

7、岳麓书院三门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

8、讲堂对联

岳麓书院对联 篇2

岳麓书院对联集锦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悬于讲堂侧门)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悬于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悬于百泉轩)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悬于成德堂)

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悬于时务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悬于吹香亭)

此次,还收集到一些上面没有收集到的几幅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江阔天高试此心之分量;鸾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悬于大门)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悬于前门)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悬于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悬于赫曦台)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悬于大门门厅)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悬于二门门厅)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悬于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悬于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悬于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悬于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悬于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悬于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悬于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悬于讲堂侧门)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悬于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悬于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悬于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悬于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悬于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悬于文庙庑廊)

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清退之(悬于文庙庑廊)

岳麓书院对联精选 篇3

上联:胸中锦绣湖湘气象今日天才争头角

下联:笔底珠玑韩柳文章明朝人杰领风骚

上联:郡园才俊今朝应国考笔聚千钧绘出胸中锦绣

下联:湖湘人杰明日谋大事神驰万里谱成壮丽诗章

上联:人生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下联:书读万卷,合拟峰登九仞高

上联:面壁囊萤今露角

下联:干云破浪始达人

上联:夏闱竞秀奥运赢金一样心期惟逐日

下联:得则抟风失犹结网他年虎变可拿云

上联:惟楚有材虎啸龙吟鹏举弦歌千阙铸湖湘彦俊

下联:于斯为盛天时地利人和日月两轮擢社稷英贤

上联: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且看行业办学逐鹿群雄格物致知索大道

下联:蛟腾凤起楚韵悠扬更喜特色兴校角力杲闱求诚本信展鸿猷

上联:天酬健者腾蛟起凤开福地

下联:世重英才纬武经文振翮时

上联:博古通今,伴我十年书百卷

下联:瞻高眺远,登峰万仞路千条

上联:盛世重英才,冀诸君跃过龙门,蔚为梁栋

下联:帘闱好传统,凭成绩胪登虎榜,不失珠玑

上联:湖湘多才俊百舸争流直挂云帆奔锦绣

下联:国考择栋梁大鹏展翅会凌绝顶览众山

上联:眼前江山胸中气象

下联:世间经济笔底波澜

上联:挥笔如剑倚麓山豪气干云揽月去

下联:展卷似帆横湘水长风破浪采珠回

岳麓书院对联 篇4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马积高(1925--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

注: 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

(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上联出自《论语·卫灵公》,下联出自韩愈《进学解》

6、岳麓书院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注: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撰书。张岱年(l909年--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1982年1l月,出席全国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应邀参加湖南大学召开的书院研究座谈会时撰书此联。

7、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注:冯友兰(l895一1990) 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5月撰书此联题于讲堂。

8、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注:当代陈荣捷题讲堂。陈荣捷,美籍华人,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1983年8月,专程从美国来岳麓书院参观时撰书此联。池:指岳麓书院门前之饮马池。两贤:指朱熹、张拭。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为书院讲学之中心场所。后因嵌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大字石刻,故又称“忠孝廉节堂”。历代多次毁兴,现存建筑系清康熙间重建基础上经同治七年大修之遗构。为五间单檐歇山。前出轩廊九间,系乾隆时山长罗典增建。

9、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注: 当代周叔|题讲堂。周叔韬(1891--1984)原名暹,安徽东至人。爱国实业家,曾任

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著有《周叔韬遗札》。 1982年5月,应请撰书此联。

10、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注:清代旷敏本题讲堂。旷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原件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1983年由颜家龙补书重刻。 上联告诫治学者应明辩是非,淡于利害关系,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自会感知朗月清风,自会领悟万物派生的本原。下联围绕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启发学子应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寻得归宿。此联构思精辟,用语巧妙,读来韵味悠长。

11、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注: 佚名题教学斋。鸿鹄:鸟名,即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蠹虫:又名蠹鱼,有银白色细鳞,故名,蛀蚀衣服书籍之小虫。

教学斋:位于讲堂前庭右侧,宋代朱洞始建时“斋序”之一。与“半学斋”同为诸生作习、住宿之区。经历代多次灾毁重修,屡有变化更名。“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学记》。清同治七年(1868)大修扩建,曾有正谊斋三十间,明道斋三十间。1903年书院改学堂时,改为“新式”教学用房,易名学斋,后名教学斋。古代书院各间斋房之用具有床、箱架、方桌、条桌各一,板凳四。各斋有厨房、澡堂各一间,厕屋五格。抗日时期,全被日机炸毁。战后修复前列。1985年,在原基础上重建。前、后列各十三间,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分别用于研究室及陈列、教学活动。

12、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注:佚名题半学斋。1986年10月,湖南大学岳阳校友会惠赠。弦歌:语出《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古代生徒读书,常以琴瑟伴奏而歌,后以此称学校的教学。

半学斋:位于书院讲堂前庭左侧,宋代创建的“斋序”之一,历代屡有改建更名。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前部改建监院二进,各三间,由官府派官员监督管理书院事务。同治七年(1868)书院大修,曾有进德斋二十四间,居业斋三十间。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制为学堂时,改为“新式”建筑,形成现存格局,曾为教师住宿、办公之用易名半学斋。抗日战争时期遭日机炸毁,战后按原址修复,1985年重修。前列部分改建为单檐单廊硬山十三间建筑,用作研究室,后列单檐前后廊硬山十六间建筑,经加固翻修后作为岳麓书院一湖南大学简史陈列室和毛泽东、蔡和森革命活动纪念室。1916一1919年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曾多次寓居于此,从事探讨体会社会改造、组织勤工俭学、发动学生运动等革命活动,因此,这里又是一处革命纪念地。

13、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注:佚名题大成殿。

14、异境名山,圣道尊崇有地;

春风化雨,英才造就无疆。 注:明代佚名题文庙两庑,此处用于大成殿

15、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注:佚名于大成殿,又见题文庙两庑

16、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注:佚名题于大成门。

17、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注:清代左辅题赫曦台。左辅(1751—1833)。此联是题朱熹讲学的赫曦台。朱熹注释《中庸》:生而安行者,知也;学而利行者,仁也;困而勉行者,勇也。下联语出《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材地方两之。此联引用前人之文凝练为句,借以激励学子奋发努力,自强不息,知天悉地,博古通今。

18、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注:当代商鸿逵题赫曦台

19、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注:清代左宗棠题岳麓书院百泉轩,湖南石鼓书院亦有此联。九流:句出《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后作各学术流派之合称。

20、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横批:千年学府

注:【前门】:古代书院设牌楼于江岸,或称外门、山门,久废。1985年,修复院前围墙时,为便于管理,增设前门于院前,与赫曦台相连系,既富空间变化,又存前门之意。为单檐硬山三间建筑。当代虞愚题外门。虞愚(1909--1989)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11月,出席在衡阳举行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撰书此联。

关于岳麓书院对联 篇5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马积高(1925--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

注: 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

(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1920xx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上联出自《论语•卫灵公》,下联出自韩愈《进学解》

关于岳麓书院对联 篇6

书院育材有良规

注: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撰书。

9、讲堂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注:冯友兰撰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撰书。

10、讲堂对联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注:当代陈荣捷题讲堂。陈荣捷,美籍华人,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

11、讲堂对联

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注: 当代周叔弢题讲堂。周叔韬,爱国实业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12、讲堂对联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注:清代旷敏本题讲堂。旷敏本,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

13、教学斋对联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注: 佚名题教学斋。

14、半学斋对联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注:佚名题半学斋。

15、大成殿对联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注:佚名题大成殿。

岳麓书院对联 篇7

岳麓书院对联

岳麓书院,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坐落在长沙岳麓山,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时势变迁,迨及晚清(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书院的大致建筑分布:以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为贯穿的中轴线。讲堂左右有教学斋,半学斋各成廊院;建筑群的左侧为百泉轩园林,碑廊,右侧为祭祀建筑群,以文庙,文昌阁,崇圣祠为主体,一侧有船山祠,六君子堂等专祠;后建屈子祠。(头门本不在此,因管理修缮之故,后建于大门前,赫曦台本为前台,后因岳麓山顶原台废置故更名。)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岳麓书院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布局,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大门门厅)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二门门厅)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门厅)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赫曦台)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 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 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名山汲古, 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书生(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讲堂侧门)

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文庙庑廊)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锆;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教学斋)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讲堂)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百泉轩)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成德堂)

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时务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吹香亭)

更多有关对联的'内容请点击:

名胜古迹对联大全

对联的要求

关于名胜古迹的对联

对联是什么

岳麓书院对联 篇8

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坐落在长沙岳麓山。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时势变迁,迨及晚清(19)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大门门厅)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二门门厅)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门厅)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赫曦台)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书生(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讲堂侧门)

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文庙庑廊)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锆;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教学斋)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讲堂)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百泉轩)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成德堂)

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时务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吹香亭)

[岳麓书院对联]

岳麓书院对联 篇9

岳麓书院最富盛名的一对楹联莫过于大门之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据说上联乃由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山长的袁名曜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则是当时书院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横批则起自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颁书赐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

湖南人是以霸蛮气质为骄傲的,这个楹联可谓相当之霸蛮。天下之大,唯楚国有大材;而楚国之中,大材又以此地最为鼎盛。不过,如果细究岳麓书院的历史之后,或许我们也会觉得这不仅是一种霸蛮的宣示,而是某种历史实然之一种表达。岳麓书院创办于公元976年,自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目前唯一一所成功转型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传统书院。在历史上,就有闻名于世的朱张会讲(公元1137年),至今已经881年,王阳明也曾到过岳麓书院讲学。在这里更是走出了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蔡锷、唐才常、蔡和森、何叔衡、邓中夏、陈天华、毛泽东等经世治国之大材。湖湘学派推崇经世致用,现在的岳麓书院就有“实事求是”的匾额,据说此匾最早由民国初期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所撰,后面深刻影响了毛泽东。

岳麓书院中二门过厅的一对楹联也颇值称道: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此联乃清代山长罗典(1719-1808)所撰。上联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尚书·尧典》也说舜“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岳麓山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喻岳麓书院多龙虎之气质和大材;下联则指明岳麓书院的学统来自山东邹鲁,即孔孟儒家之道。“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也就是昭示学子不但要有龙虎之活气,而且这种气质更要受到礼义之节制,方能成为有道之君子。不过,对大泽深山龙虎气的强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湖南人霸蛮的性格气质。

岳麓书院这一副楹联我也甚是喜欢: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此联为旷敏本(1782)山长所撰。上联认为岳麓学子不能被是非、毁誉、得失所动、所转,即孟子所说的“不动心”。孔子自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是学子当立于道、立于礼,修身以俟命,无入而不自得。“太极”也就是理,“朗月清风”也是一个人修养所达到的境界的一种描述。黄庭坚曾称赞周敦颐:“人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宋代邓迪曾经对朱子的父亲朱松说:“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愿中指的就是朱子的老师李侗。张载认为“为学大益,在于变化气质”,邓迪认为李侗由气质所带来的杂质已经冰解冻释,达到了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的程度,也是形容一种有道之气象。

“太极悠然可会”则出自朱张会讲中,朱子和张栻的酬唱诗,张栻作《诗送元晦尊兄》以为别。其诗曰:

君侯起南服,豪气盖九州。

顷登文石陛,忠言动宸旒。

坐令声利场,缩颈仍包羞。

却来卧衡门,无愧知日休。

尽收湖海气,仰希洙泗游。

不远关山阻,为我再月留。

遗经得紬绎,心事两绸缪。

超然会太极,眼底无全牛。

惟兹断金友,出处宁殊谋。

南山对床语,匪为林壑幽。

白云政在望,归袂风飕飀。

朝来出别语,已抱离索忧。

妙质贵强矫,精微更穷搜。

毫厘有弗察,体用岂周流。

驱车万里道,中途可停辀。

勉哉共无覈,此语期相敦。

朱子作诗以为酬对:

我行二千里,访子南山阴。

不忧天风寒,况惮湘水深。

辞家仲秋旦,税驾九月初。

问此为何时,严冬岁云徂。

劳君步玉趾,送我登南山。

南山高不极,雪深路漫漫。

泥行复几程,今夕宿槠州,

明当分背去,惆怅不得留。

诵君赠我诗,三叹增绸缪。

厚意不敢忘,为君商声讴。

昔我抱冰炭,从君识乾坤。

始知太极蕴,要眇难名论。

谓有宁有迹,谓无复何存。

惟应酬酢处,特达见本根。

万化自此流,千圣同兹源。

旷然远莫御,惕若初不烦。

云何学力微,未胜物欲昏。

涓涓始欲达,已被横流吞。

岂知一寸胶,救此千丈浑,

勉哉共无覈,此语期相敦。

张栻的“超然会太极”、朱子的“特达见本根”,都是证道的意思。此联用“明月”喻“太极”,而太极也就是最高的、作为本体的道之本身。下联则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及孔子“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来勉励学子以继承道统、文脉为己任,追求内圣外王有体有用之学,实现经世济民之功业。

岳麓书院对联 篇10

前门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大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大门门厅:治无古今,育才是急,

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

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二门门厅: 纳于大麓,藏于名山

赫曦台联: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讲堂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

对联欣赏:

一、 不为子路可由见,非是文公请退之。

此联是罗典(1719~1808)所撰。子路系孔子的得意门生,名由,字子路。文公即韩愈,字退子,世称文公。此联巧妙的嵌入两人的名字。上联说:不走学子成才之路,就没有理由前来此地。下联说:到此书院不成就一番事业,那就趁早退之。联语幽默隽巧,于妙趣中蕴涵着深切的激勉之情。读来令人解颐,耐人寻味。

二、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此联为二门门厅联之一,由院长罗典所撰。“大泽”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指孟子和孔子的出生之地。“礼门义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唯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三、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此联为旷敏本(1699~1782)所撰。上联告诫治学者应明辩是非,淡于名利,努力攀登知识高峰,自会领悟万物派生的本源。下联围绕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启发学子应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寻得归宿。此联构思精辟,用语巧妙,读来韵味悠长。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