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精彩15篇
时间:2024-05-02 08:51:24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攀登者》观后感精彩15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容导航
《攀登者》观后感 篇1《攀登者》观后感 篇2《攀登者》观后感 篇3《攀登者》观后感 篇4《攀登者》观后感 篇5攀登者优秀观后感 篇6攀登者观后感 篇7攀登者观后感 篇8《攀登者》观后感 篇9《攀登者》观后感 篇10《攀登者》观后感个人心得体会 篇11《攀登者》观后感 篇12《攀登者》观后感 篇13《攀登者》观后感 篇14《攀登者》观后感 篇15《攀登者》观后感 篇1
强烈推荐《攀登者》,真的太好看了,本来没打算看这个电影,但是别的场子基本就都满就看了这个,说实话刚看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本身对这个题材没有多大兴趣,而且前几天的微博热搜也让我对这部电影存在一点质疑,但是今天看完真香了!真的很好看,首先这部电影的阵容非常强大,吴京,章子怡,张译…哪个单独拎出来都能扛起电影票房,演技更是毋庸置疑的,吴京跟章子怡就不用说了,张译演的曲松林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人物刻画的及其细腻,收放自如,多一分会夸张少一分又没有感觉!总之很棒了!井柏然和胡歌的加持也让我眼前一亮,之前并不知道他们也有参演,所以看到他们还是有点惊喜的,跟这些大佬飙戏也没有被压很多,看的很过瘾!再来说说剧情吧,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在我眼里的登珠峰都是一些冒险家,一些热爱挑战的人,从来没把他们跟国家大义联系起来,但是这个电影又一次打破了我的固有想法,看着登山队一次次的遇到各种危险,看的我也是胆战心惊,生怕下一秒又要雪崩,又要有牺牲!总之,这绝对是下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大家千万别错过了!
《攀登者》观后感 篇2
9月23日,电影《攀登者》发布了一款国际版预告,宣布电影在9月30日于中国、美国和英国同时上映。
这版国际版预告较之前的几版预告,不仅暴露出的悬念更多,而且配乐也更燃,再度提升了观众们的观影兴趣。
几乎可以预判到的是,这部《攀登者》会成为国庆档的大爆款。
因为爆款具备的3大特质,在《攀登者》身上都能看到。
首先,爆款电影得有自带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攀登者》最大的票房号召力来自吴京。
吴京凭借《战狼2》和《流浪地球》这两部电影,一跃成为了华语影视圈的超一线演员。
当然了,准确来说的话,《战狼2》之后,吴京就已经地位超然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没什么卖点的《流浪地球》才能够斩获46亿的票房。
在观众心目中,有些演员是特别“被希望”红起来的。
吴京就是这样的演员。
吴京的走红,打破了华语影视圈男演员越来越娘的病态现状。
不是观众不知道什么是好演员,什么是硬汉演员,只是前几年的荧幕作品呈现给观众的就是那样的结果。
所幸,吴京没有被埋没。
这次的《攀登者》,吴京虽然没有大量的动作戏,但影片中的他依旧是硬汉一枚。
“为国登顶,寸土不让”,这句《攀登者》宣传语就已经很好的'暗示出了整部电影振奋人心的基调。
其次,爆款电影的演员们须得演技在线。
注意,这里说的是“演员们”,而不是“演员”。
一部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爆款,绝对是口碑相传的结果。
而口碑相传的前提就是大部分演员演技在线。
《攀登者》的演员中,有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和王景春五大“帝后”,更有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成龙大哥倾情助阵。
说《攀登者》是一部全员演技在线的电影,相信不会有人有异议吧?
说到演技成就一部电影,那就不得不提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之所以能票房口碑双丰收,很大程度上来说应该归功于演员,毕竟这部电影在上映前的宣传确实不怎么样。
电影上映后,包括演技一如既往在线的徐峥在内,饰演病友吕受益的王传君、饰演黄毛的章宇、饰演单身母亲的谭卓以及饰演假药贩子的王砚辉,他们的演技都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好的演技能够被传播,好的口碑能成就票房。
《攀登者》能够聚集这么多位好演员,本身就是爆款的代名词。
第三,爆款电影要有能触动大部分观众的点。
为什么《我不是药神》、《战狼2》和《红海行动》这样的电影能够成为大爆款?
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点,能够触动大部分的观众,而不仅仅是在某个小范围内得到传播。
《我不是药神》聚焦了我国的高价药问题,《战狼2》和《红海行动》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以上这两点都是能够有效击中绝大部分观众内心的点,爆款因此而成。
《攀登者》讲述的是我国登山队在历经失败和磨难之后,成功登顶珠穆朗姆峰的伟大功绩。
无论是预告片中吴京饰演的方五洲的那句“中国人的山,要自己登上去。”,还是影片的那句宣传语“为国登顶,寸土不让”,《攀登者》虽然还未上映,但是它所传达的为祖国荣誉而奋勇争先的信念早已经点燃了无数观众。
有票房号召力,有演技在线的演员,有触动人心的点,《攀登者》稳了。
当然了,《攀登者》最终能走到哪个高度,我们尚不能下定论。
《攀登者》观后感 篇3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期待已久的电影《攀登者》,是我最喜欢的明星“吴京”主演的,我看后特别感动,比看《战狼2》和《流浪地球》还要感动。
这部电影讲述了不怕牺牲、勇敢向前的中国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故事。为了登上中国人自己的山峰,中国登山队要从我国境内而难度更大的珠峰北坡登顶。一路上,他们会遇到缺氧、冻伤等身体伤害,还会遇到大风、雪崩、冰裂缝等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但他们从不退缩,勇往直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克服一切困难终于登顶成功。当他们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峰顶,完成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测量,我留下了眼泪,终于明白了他们为什么登山。他们是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中国人的尊严而战。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的更加强大而努力读书。
《攀登者》观后感 篇4
上周末,观看了当红影星吴京主演的电影大片《攀登者》,剧中从现1960年的中国国情,1960年,国际登山界对珠穆朗玛峰属于中国还是尼泊尔产生了争议,并称:“中国没有登上过珠峰,凭什么说珠穆朗玛峰是中国的?”于是,中国为了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组建了一支登山队。在登山过程中,不幸遇到了雪崩,为方五洲(吴京饰)了挽救其中一位登山队员,丢失了摄影机,虽然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却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不被世界所承认。时隔1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向珠穆朗玛峰进发,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并测出最准确的高度8848。13米!
登山队员们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进程中,不断遭遇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时刻,多次命悬一线。在种种困难面前,众人未曾妥协,选择团结一心,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不到长城非好汉,登顶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队员们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来,让世界见证中国奇迹。“冲顶中国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他们用忠贞的爱国主义情怀书写了中国辉煌。
登山队员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华儿女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一代一代的继承和传承下去。
《攀登者》观后感 篇5
假期,我和一家人一起去看《攀登者》,它太让我震撼了。里面的主人公登的山是世界最高峰,叫珠穆朗玛峰。我们中国的登山运动员。
第一次登上了三个人,第二次参加了四百多人,登上了9人。途中,因为雪崩、寒冷、疾病、缺氧、意外等原因,而牺牲了很多年轻的生命。我觉得非常的感动,泣不成声。特别是雪崩的那一刻,我心如刀绞,运动员在雪崩来临的那一刻,是那么的弱小和脆弱,他们的妈妈失去了最亲爱的孩子,他们的队伍失去了一个好兄弟,祖国失去了一个好士兵、好运动员!妈妈看到我哭了,她问我:“你看懂了吗?”我迷茫地点了点头,妈妈又问:“似懂非懂吧!”我嗯了一下。
妈妈说:“我们都要学习攀登者的`精神,学习他们那种坚强的、甘为人梯、甘于奉献、不怕苦不怕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登山精神!这样解释,懂了吗?”我说:“好像是真懂了,给学习一样,不能害怕困难!”“对了,儿子虽然小,但是会联想啊!真棒!”
攀登者优秀观后感 篇6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来都不缺英雄。——题记
昨天,经老师推荐后,我点开了这部电影——《攀登者》,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却因突发意外,致使相机丢失,未能留下登顶证据,这一次登山未获得国际认可。
13年之后,中国攀登队再次集合,第一代攀登者的故事激励着第二代。在经历了无数次危机与重重困难后,中国队终是再次登上了珠峰之巅,将红旗插在了珠峰之上,洗刷了中国攀登者们近15年的质疑与屈辱。
“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这是第一代攀登者队长牺牲前,挣扎着吐出的最后一句话语。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这是所有攀登队员誓下的诺言,只要不倒下,就坚持到最后一刻。
数次攀登珠峰,克服的是自然极限,耀眼的是不朽精神,闪光的是无畏信念,铭记的是爱国热血。无论风暴,雪崩,冻伤,亦或是截肢,殉难,牺牲。永不放弃,勇往直前。这些可敬可佩的付出和迎难而上、不畏险阻,凝聚在一起的,是不灭的民族精神。
当我看到张泽饰演的曲松林,像孩子般扑在方五洲怀里,放声大哭时,我的鼻头也是酸的,无论身处何方,看到这一幕,都难免回心酸,眼泪是用情至深的证明。
其实,我们都是攀登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珠穆朗玛峰,都要面对风雨,碰过绝壁后,找到能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东西,伴随着爱与使命,责任与勇气,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我们看这些电影,不单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英雄,更是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获得前进的动力。
英雄不老,品质长存。
攀登者观后感 篇7
今天妈妈带我和哥哥去看了电影《攀登者》。
电影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可惜,由于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而被西方国家质疑,我们的登山队员用生命换来的荣誉不应被怀疑。队长在等了15年之后的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珠峰。这其中的艰辛是巨大的,为了保护摄像机,留下登顶证据,中国登山队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电影里暴风雪和雪崩的画面到现在还在我脑海里浮现,实在是太可怕了。好佩服那些登山队员们,为了把中国的五星红旗插到珠峰顶上。他们勇于攀登、不畏生死,他们把祖国的荣誉,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
攀登者观后感 篇8
七位登顶队员逐渐连续突击主峰。在珠峰艰险的“第六台阶”处,刘连满为托举跑位而耗空点劲,长期停留在8700米处,剩三名队员在25日凌晨登配珠峰。这是现代人类首次出现在在夜里登配珠峰,的现代人类首次出现从北坡成功了登顶。
贡布不过当时拿起了两面国旗飘扬,让国旗在风里飘展。一段曾被到国外徒步者视做“鸿沟”的山岩路段,自己是靠搭人梯多种方式的。惋惜而,加之严重缺乏登顶的视频影像资料信息,中国国际上仍旧对我国成功了登配珠峰存有怀疑过之声。所以多年后再次组织登峰。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初心。队员们跋山涉水,面对的是环境险恶、地势险要,面临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队员们没有畏惧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勇闯生命禁区,最终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之巅。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念。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领土主权捍卫之争,“登上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1975年,他们背负着前辈的重担,他们肩负着祖国的使命,他们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这不仅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人内心意志的征程。低温,风雪,缺氧,这些艰难险阻挡不住中国人,因为他们有着那一颗想要登上去的心。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心之所在,有梦想就有征程。
《攀登者》作为对新中国成立xx周年的献礼片之一,为了展现真实的景致和环境,真实还原英雄们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难关,这部电影所有的场景都是在珠穆朗玛峰上实地取景,摄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员们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戏。
这部电影的主角们都是小扒耳熟能详的敬业演员,有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和井柏然,他们都是业内拼命三郎的代表,即便是这次在珠穆朗玛峰上,他们也毫不例外地展现了自己的敬业态度,让小扒十分敬佩。
尤其是吴京,本来就有腿伤,而腿伤最惧怕的就是寒冷,不等腿伤痊愈,吴京又说这么多危险的动作他也不好意思用替身,便全都亲自上阵了。
他在大雪中摔摔打打,奔跑跪下跳跃,结果腿伤又加重了。看到最新的片场照片的流露,吴京带着夹板拄着拐杖在片场走路。
即使腿伤还没有痊愈,他也坚持拍戏,在山峰上拄着登山棍缓慢前行,小扒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剧组中的人都称赞吴京敬业,是他们的中流砥柱
只是胡歌的戏份确实有点少了,加起来不到15分钟。
《攀登者》观后感 篇9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虽然也有惊心动魄的镜头,比如,《相遇》中,高远返回实验室,紧急操作制动系统,几秒钟之内,压力表的数值由将要爆表恢复到正常。但是,更多的场景,比如街道、医院、家、出租车,甚至广场,都是我们熟悉的,我们就生活在其中的。
而《攀登者》展现的场景却是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去的珠穆朗玛山。
因此,看的过程很震撼、很揪心。
看完之后,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任和怀疑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位勇士,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被西方登山界的一些人质疑,也被一些群众和学生质疑。甚至有人用石块砸碎方五洲工作的锅炉房的窗玻璃,喊着“什么登山英雄,骗人的。”
这时候,方五洲他们的领导说了一句特别暖心的话:“我们的强大和成就,不需要他们的承认。”
1975年,经历了两次冲刺顶峰失败之后,当国家气象局已经宣布“不再有窗口期了”,方五洲相信徐缨带领的气象组的预测结果、相信科学。徐缨相信方五洲一定能带着突击队抓住机会成功登顶。
正是他们彼此的信任,才铸就了这次成功的基石。
二、换位思考与感同身受
1960年登珠峰时,为了救曲松林的命,方五洲扔掉了摄像机。为此,曲松林恨了方五洲15年。
1973年他们再次在登山队见面时,有一番对话。
曲:换了你,你会选择保命,还是豁出命也要保住摄像机?
方:我会豁出命,保住摄像机。但是,如果你是我,你会看着我去死嘛?!
曲:无论如何,我也要保住摄像机,留下影像证据。
1975年,曲松林作为副总指挥,为了登顶,不顾气象学家徐缨的劝阻,不惜让突击队与十级暴风雪交锋。
当年轻的队长为了集体、为了保住摄像机而牺牲的时候。
曲松林才体会到方五洲当年的心情,抱着方痛哭,说:“我错了,我全错了。”
15年后,他才明白:为了祖国,为了登山事业,自己的命可以舍弃。但是,战友的命,无论如何,比任何荣誉都珍贵呀!
所以,世界上实在难以有“感同身受”。只有有了真正相同的经历,可能才会有类似的真切感受。
就像我看着电影里的登山英雄们在暴风雪中,一直在想:他们也不是钢筋铁骨呀,也是血肉之躯呀。他们在风雪中多冷呀,被风吹得撞在石头上多疼呀。
可是,他们到底多冷、多疼,我还是无法“感同身受”。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别人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不一样的时候,只要没有突破道德、法律的底线,就算我们怎样不理解,也尽量多包容吧。因为,你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你不知道此刻他的感受是怎样的。
三、充分的准备是通向成功的第一要务
1960年,三个年轻人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他们为了登顶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他们在苏联接受了长时间科学的训练。
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为此,他们整整准备了两年。严格、刻苦的训练,充分的后勤保障,当时最先进的实时气象保障。
可是,到了气候严峻、气象瞬息万变的'珠穆朗玛峰,还是失败了两次,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后,为了提供准确的窗口期的时间,气象组上到尽可能高的地方,突击队在暴风雪中先冲到第三台阶,等暴风雪过去,再进行最艰难的最后一段的登顶。
就这样,才成功了,测到了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拿到了登顶的360度影像资料。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人为什么要登山
人为什么要登山,而且,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登上世界最高峰?
电影里,虽然路途遭遇雪崩与狂风等瞬息万变的天险难关,但登山突击队依旧以血肉之躯和险境抗争,誓死捍卫国家领土与主权。
我们可以从电影中得到几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是:为了让世界承认“珠穆朗玛峰属于中国”。“中国人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
第二个答案是:登顶珠峰,勘测出属于中国人的“中国高度”。
第三个答案是:要告诉在天上的父亲,我很好,我想让你感到骄傲。
无论是哪个答案,都让人敬佩。敬佩他们永不服输、永不言弃;敬佩他们战胜自我、挑战极限。
我认为:一个人,一辈子,或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或为了父母兄弟,又或是为了自己,找到了某种使命,充分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勇敢地去做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成败,这一辈子,都值了!
《攀登者》观后感 篇10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每每听到这首歌,都使我心情激荡,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时刻牢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通过观看《攀登者》,在中国第一代登山队员精神火炬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峰顶,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飘扬。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初心。队员们跋山涉水,面对的是环境险恶、地势险要,面临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队员们没有畏惧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勇闯生命禁区,最终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之巅。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念。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领土主权捍卫之争,“登上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1975年,他们背负着前辈的重担,他们肩负着祖国的使命,他们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这不仅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人内心意志的征程。低温,风雪,缺氧,这些艰难险阻挡不住中国人,因为他们有着那一颗想要登上去的心。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心之所在,有梦想就有征程。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奋斗。当攀登者们伫立于世界之巅的时候,有力地诠释了“奋斗”的。《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年的品格,也应像天的刚毅奋进一般,奋发图强,自我更新、坚持奋斗,永不止步。
通过《攀登者》我们看到了攀登精神,不论是求学、工作,还是整个人生,都是不断攀登的过程,这个过程困难重重,每个阶段都要克服不同的困难,但是有青春的地方,就会有迷茫,这正是成长与强大的过程,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意志、努力奋斗,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精神在,希望就在,青春应当展现出奋斗的姿态。
《攀登者》观后感个人心得体会 篇11
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时隔59年,由徐克监制、李仁港执导、阿来编剧,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陈龙、刘小锋、曲尼次仁、拉旺罗布、多布杰主演,成龙友情出演的电影《攀登者》袭来。在致敬海报中,五位演员神情坚毅、目光坚定,传递出一往无前的信念和决心。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在19-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确测量。电影《攀登者》剧组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故事,影片的主创团队在前期筹备阶段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工作,无论是影片中富有历史年代感的场景搭建,还是19-、1975年中国登山队员所使用的冰镐、冰爪、氧气瓶以及登山服等装备与服装道具,都遵循史料记载,做到真实还原。据了解,为了让演员表演更加真实,剧组的每一位主演都要背着重达17公斤的登山装备进行训练和拍摄。为体验高海拔和极寒环境下的真实感受,主演吴京还在去年年底最冷的时节到海拔5200多米的青海岗什卡雪峰,足足体验了半个月的攀登生活。
在此之前,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中国一段几乎尘封了-的历史,一个关于民族尊严与捍卫家国的故事。在刚解放时期,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上世纪50年代,中尼双方因为珠峰的归属问题起了争议。尼方认为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无关。当时中方提议给山峰起一个友好的名字“友谊峰”,尼方也拒绝接受,尼方坚持认为“中国人从来都没有登上过珠峰,何谈珠峰是你们的领土”。为此,国家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登山队,我们要为了国家的荣誉而战!攀登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态度,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岁月,有不同的攀登者,但攀登的精神融汇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攀登的精神不在浩渺无边的宇宙里,而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与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在这个奋斗的时代,每一名中国人都是攀登者。14亿中华儿女在各自的岗位上,在细碎的生活里,传承攀登的精神,追求美好的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攀登者》观后感 篇12
在开始写之前,我又去做了一点功课,为什么要登山?
当被学生问到,登山能解决吃饭问题吗?吴京饰演的方五洲说:“几亿人就只想着吃饭问题,那我们民族又能有什么出息?”
我也有自己的一点理解。是为了探索自己的可能,可能到达的高度。
印象深刻的还有他说的一句话,他说:为什么登峰对他来说是天堂,对别人来说就像是地狱。
我想到了改变,思考,也许还有其它的可以代替的词语。
这部电影是和老大一起去看的,担心她会看不懂,也许这需要过程,反正也不需要她来总结写观后感。她也问我为什么要登山,我觉得我的这些理解,她可能还不会懂。
我只是给她提了一下,之前给她讲过的科比的故事,对她说:我也说不清楚,但这让我想起来科比,他为什么要那样要求自己去练球呢?
再升华一点或许也可以这样去想,人既然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什么还要攀登,创造,热爱,探索更好的自己?
挑战自己的极限,到达更高的高度,做自己卓越的领导者,到达你自己也不知道但却是你应该到的地方。
除了这些,还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张译饰演的曲松林在隔十多年后,第一次相聚向方五洲敬酒,先说感谢他,当初他们三个人登山在第二台阶他滑落下去,队长方五洲在紧急时刻没有伸手去抓曲松林递过来的相机,而是抓住了他的手,救了他一命,这也导致了后来因为没有影像资料,不能证明他们三个人登顶。
第二杯酒他又说恨他,为什么不去接相机。队长方五洲说,再重来一次,他还是会救他,因为生命更重要。这也是我比较喜欢这部影片的地方。
十多年后,国家重新组织的登山队新队长李国梁也是在登山途中,自己滑落的时候,选择把相机递出去,自己隔断绳子滑下山崖,此时当作为副总指挥的曲松林把李国梁的尸体拉回来的时候,抱着方五洲大哭。我觉得那一刻,他可能才真正明白队长为什么救他。
我觉得自己能理解的也很浅,但我喜欢电影里这一个地方的态度:生命更重要。
《攀登者》观后感 篇13
令人感动振奋的电影《攀登者》播放结束,但那谭维维演唱的动情主题歌曲还在我耳边久久回荡。喜马拉雅,暴风雪中央,一生一死两难忘,必定有我登上绝顶,只为国旗飘扬!致敬,攀登者!他们勇当追梦人,为国登顶,测量峰高,寸土不让,让五星红旗在8848.13米的雪峰猎猎飘扬!方五洲、曲松林、徐缨、李国梁、杨光!……一个个刚毅、坚强的身影挺立在我眼前。为登顶,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一遍遍苦练。躬身弯腰拉笨重无比的轮盘,快速勇猛爬高梯,长时间练水中憋气……冲破体能极限,队长身先示范作榜样!为登顶作证,李国梁宁肯割断绑在身上的救命绳索,坠入断崖献出年轻生命,也要让同伴把照相器材从绝壁边拉上去!
1960年5月25日,第一次登顶,他们穿过冰塔林,爬过北坳,迎战大风口,到了第二阶梯,峰顶就在眼前,面对北坡无路的绝壁,队长毫不犹豫弯下血肉之躯,以自己坚实的背作同伴的梯!曲松林怎忍心用满是钢钉的登山鞋踩踏,为登顶,在零下三十多度严寒中毅然脱去了鞋,赤脚攀爬,宁可冻掉脚趾!(有真人真事,名叫屈银华)为登顶,必须有后勤保障,气象预测先行。气象队长为此与登山队员一起上了第二阶梯,测风速气压,抓第一手资料,准确预报避开暴风雪最佳间隙,在队伍准备撤退之时,以专业知识担责,可登顶!为此口吐鲜血直至生命终结。是啊,每寸冰霜,每寸锋芒,每一步都是信仰,每一步都有牺牲,往来绝壁,不必是我登上绝顶,脚下群山仰望!1975年的登顶,一起出发200多人,唯有九人登上峰顶,他们是个团队,是个整体,为梦想砥砺前行!1960年5月第一次登顶,队长为救队员而丢弃了照相器材,无法取证以获世界认可。整整十五年,直至1975年让五星红旗重新在珠峰顶飘扬!如此专注、执着,心无旁骛,无坚不摧,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竭尽其力宁可牺牲自己,定要同伴带好照相器材;宁可干到生命终了,也要拿出可靠的登顶气象依据,这就是逐梦人的品质,信仰者的崇高,影片的许多镜头使观众看得热泪盈眶,情不能已!攀登者是有血有肉的年轻人,他们心中有大爱,深沉细腻而含蓄。方五洲和气象队长徐缨相识相知相爱十五年,“我爱你”三个字憋在喉头未出口,当徐缨气息急促在临终之前对着对讲机呼喊他们可登顶之时,方五洲在对讲机呼喊“我娶你!”令人心痛万分。一生一死两难忘啊!为了国家,为了梦想,奋斗,奉献不达目的,死不瞑目!有这样的追梦人,我们面前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可攻克?在新中国诞生70周年的日子里,《攀登者》为共和国的英雄们唱响了最动人的信仰者之歌!致敬,攀登者!致敬伟大的追梦人!
《攀登者》观后感 篇14
国庆档的电影每一个都值得看,因为时间原因我看了《攀登者》和《中国机长》这两部电影,每一部都可以拿出来做教育片,影片中这些英雄的一些精神很值得我们推敲去琢磨去学习。
可能是学科性质的原因,当我看到《攀登者》的宣传时就很期待。因此国庆节第一看就先看了《攀登者》。影片一开始先交代我们等珠峰的意义,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也是我们不可分割的领土,但自己的山自己都没有爬上去过,这是一件令西方人耻笑的一年事情,因此为了证明自己我们1960年几名登山队员在没有气象指挥没有先进设备的条件下进行登山。珠峰海拔高环境和气象条件极其恶劣,及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太多的安全设施,靠的就是登山人的意念和国家的期待下我们成功登顶了,但因为摄影资料的丢失,这一壮举不被外界承认。
当登山队员每上升一米困难和危险就增加一点。珠峰的北坡平均坡度为45°,很多地方为一面近于直立的崖壁,再加上八级以上的大风,和随时都可能带来的雪崩,因此登山家一度认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是几乎不可能的。北坡等顶有好几个大难关:1、北坳。海拔6000—7000米,有一道400的冰雪墙,平均坡度近40°,厚度一百多米,经常发生崩塌,此前英国登山队其次从北坡登顶,几乎每次都在这里吃亏。
2、大风口。海拔7500米处,有一条狭长的地形通道,是攀登珠峰的必经之路。由于“狭管效应”,当强劲的西风吹入这条狭窄的通道时,风速突然加快,要比相同高度的其他地方大1—2倍,最大可达12级。被大风吹走登山包、大范围冻伤都是常事。影片中1960年登峰时因为雪崩和大风,登山队长牺牲于此,我们的影响资料也在这里丢失,即便如此登山队员们也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登顶。
3、第二台阶。海拔8680—8700米处,80多°的陡峭崖壁,其中有一段近乎直立的五米峭壁。这是通往山顶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后一道鬼门关。1924年,著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就是在这一带消失的。五米国家1960年在此段搭建人肉梯,因为登山鞋下面锋利的冰爪会对登山队员的肩膀造成伤害,因此他们光脚攀登忙着也就造成登山队员脚被冻伤,有的甚至被截肢。虽然登顶但因为影响资料的丢失,只能吃哑巴亏。
为了证明自己。1975年国家在此组建登山队,这次队伍和设施就比第一次要先进一点,各项设施也比较齐全,各种准备也比较充分,登山队员也有提前训练,就在这样得准备下登山队员在登山是也是困难重重,加上演习第四次才艰难登顶,在这次登封的过程中牺牲的生很多,每次都是惊心动魄的抗争。
登珠峰是对人类的极限和意志的考验,这一壮举应该被写入史册,登山精神中的不放弃每一个中学生都应该去感受去学习。
《攀登者》观后感 篇15
假期,我和一家人一起去看《攀登者》,它太让我震撼了。里面的主人公登的山是世界最高峰,叫珠穆朗玛峰。我们中国的登山运动员。
第一次登上了三个人,第二次参加了四百多人,登上了9人。途中,因为雪崩、寒冷、疾病、缺氧、意外等原因,而牺牲了很多年轻的生命。我觉得非常的感动,泣不成声。特别是雪崩的那一刻,我心如刀绞,运动员在雪崩来临的那一刻,是那么的弱小和脆弱,他们的妈妈失去了最亲爱的孩子,他们的。队伍失去了一个好兄弟,祖国失去了一个好士兵、好运动员!妈妈看到我哭了,她问我:“你看懂了吗?”我迷茫地点了点头,妈妈又问:“似懂非懂吧!”我嗯了一下。
妈妈说:“我们都要学习攀登者的精神,学习他们那种坚强的、甘为人梯、甘于奉献、不怕苦不怕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登山精神!这样解释,懂了吗?”我说:“好像是真懂了,给学习一样,不能害怕困难!”“对了,儿子虽然小,但是会联想啊!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