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节日作文 > 清明节作文 > 清明节话题作文(精彩9篇)正文

清明节话题作文(精彩9篇)

时间:2023-11-17 02:31:33

清明,是中国农历24节气之一,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它是中国人祭奠祖先的日子。你知道以清明节为主题的作文有哪些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清明节话题作文(精彩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以清明节为话题的作文 篇1

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以清明节为话题的作文 篇2

清明节是祭逝亲人的节日,纪念,缅怀亲人的`目的是传承他们的优秀品质。但在缅怀过去的同时我们也要面对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要珍惜生命,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这次的清明节我们去山上看望了爷爷奶奶,妈妈开车大约用了五个小时,先走了高速路,又走了弯弯曲曲的山路,山路绕山而建,极其凶险!妈妈让我们坐在车里不要说话,影响她开车,因为这是妈妈第一次开车上山,原来妈妈也在挑战自我!

早晨,站在院子里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对面的山笼罩着一层薄薄的轻纱,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院子里种着三棵万年青舒展着嫩绿的枝叶,向四面伸展开来,吸吮着早晨的甘露。

奶奶说孩子们难得回来,要包包子给我们吃,我高兴极了!我终于可以学着包包子了,我和奶奶来到厨房准备好面粉、发酵粉和肉,我们先把面粉和发酵粉放一起再加水揉软,放在一旁发酵,再切肉剁成肉馅。等面粉发酵膨胀后,再把面切成许多小块,再把这些小面块揉成圆形,最后用力压扁。妈妈拿了一个面饼在中间放了一勺肉馅,用一手托着面饼一手将面饼的边往上提,顺时针方向旋转,最后将包子口捏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包子。

我也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一个,妈妈说我做的不好看,包子口没捏紧,奶奶说没关系,多做几个就好了,熟能生巧!

以清明节为话题的作文 篇3

今天是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在晚上的时候到了路边去给我的爷爷烧纸,在这之前,我已经知道了清明节的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阳历4月5日是清明节,这是春光明媚,万物滋生,正是茶叶开始采摘,播种,春蚕孵化的农业季节。清明又是怀念先烈,和祖先的节日。清明节的习俗与寒食有关。

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现在,妈妈在店里买了许多金元宝和冥币,放在路边,给爷爷烧纸,还拿了一瓶上好的酒,三种水果,给姥爷烧了,安慰他的在天之灵,妈妈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姥爷,您安息吧!保佑我们吧!”我看见还有许多人也在烧纸,有些人甚至留下了眼泪,人们的祭品多种多样,我们把纸烧完后就回家了。

据说清明节扫墓是在秦朝就盛行,看来古人也不忘记祖先呐!

以清明节为话题的作文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题记

我至今仍记得那年清明发生的事。

天气不很晴朗,我们一家子一起去祭奠逝去的亲人。到了墓地,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一行人默默无语地走在墓地中。似乎阴雨绵绵的天气更能衬托出大家忧伤的心情,尽管那时年幼的我并不懂得什么,但却被大家渲染的悲伤气氛感染了,不自觉也有些难过。

那是我第一次扫墓。

大家默默屹立在碑前,瞻仰着他们的遗像,妈妈把一捧菊花放在碑前,姑姑和表姐轻轻地扫着墓前的落叶。我站在后面,突然觉得这情景很好笑,不由得“噗嗤”一声乐了出来。

全家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似嗔怪,又像无奈。父亲向我挥挥手,示意我过去。我不明所以地跑过去,父亲语重心长:“三儿啊,我们是在扫墓,是在祭奠亲人,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你为什么要笑呢?”我如实回答,察觉到自己似乎错了,我声音细若蚊吟,虽然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父亲听了我的回答,又好气又好笑,却表情严肃地对着我说:“三儿,大家都那么难过,都在怀念逝去的亲人,你怎么能这么不懂事呢?大家因为你现在还是小孩子才没有怪你,可是你难道不想念爷爷吗?”

我的身体一瞬间变得僵直,是的,爷爷,最疼爱我的爷爷,去年他已经走了。还记得那天我居然没有流泪,从那以后我才明白原来真正难过的时候,眼泪是不存在的。胸中仿佛有灰色的火焰,将一切焚烧殆尽。

风中是无法读懂的细碎声音,我怔怔地站在那儿,明白了什么。父亲拍了拍我的头,转身走了。我懂了,清明中最美的那一刻便是真正对失去的亲人怀念,第一次的扫墓让我懂得了清明的真正意义。我走回墓前,接过表姐手中的扫把,我轻轻地扫着爷爷的墓。

在我眼中,清明永远是最美。而每一次扫墓的记忆,我都会深深铭刻在心中。

以清明节为话题作文 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首古诗。这就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清明》。

今天是4月4日—清明节,我来到外婆家,准备和全家人一起去扫墓。我们来到铁路旁,找到了我们祖先的墓,开始烧起纸钱、纸做的家具、香等等。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根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清明节是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我希望我们能坚持这种尊敬长辈的美德,让这种美德传遍整个世界!

以清明节为话题作文 篇6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先祖、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就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这天,我们爷爷、爸爸、妈妈、舅公、大伯等十几个人来到了齐贤金白山公墓去扫墓。那里真是人多车杂呀!虽不是车水马龙,但也堵得够呛了!看来来扫墓的人还真多。

来到了奶奶的坟墓前,大伙儿便开始忙了起来:大伯公拿了一把扫把,将坟墓四周扫得干干净净,不一会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一座干净、典雅的坟墓了;爸爸则麻利地拿出了圆鼓鼓的鸡蛋、香喷喷的肉等食物;我拿出了水果、蜡烛等东西。这时,我们便点燃了蜡烛,倒了酒,而妈妈拿出了一根我们家种的松树枝插在了奶奶坟前的土堆上。既可以向世人表示家人已经来过了,又表示让已经入土的奶奶回家来看看后代。

紧接着,爸爸和大伯公拿出了鞭炮、纸元宝和纸钱,一边放烧起了祭奠物一边放起了鞭炮。等到6筒鞭炮放完后,在燃烧的祭奠物前,我们便一个个轮流来拜奶奶,向她“诉说”自己的`心事和今年的打算,在升腾的烟雾中,我们便结束了今年的扫墓活动……

我们满怀悲哀地回家了,我想:清明节真是个伟大的日子,是缅怀去世亲人的节日。没有先人怎么会有后人呢?

以清明节为题的作文 篇7

清明是个悲伤的节日

清明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会发现,清明其实既是个悲伤的日子,又是个欢乐的日子。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进入耕种时节。在宋代,清明把比它早几天的寒食节里的祭奠内容收纳进来,人们开始祭奠先祖。同时,清明还把农历三月上巳节中的春嬉等习俗收纳进来,发展了郊游踏青、户外体育娱乐等活动,成为一个综合性节日。”民俗专家布和朝鲁介绍。

扫墓非得清明当天

祭奠先人是清明节的主题之一,扫墓则是人们缅怀先人的重要形式。不过,清明节扫墓本来就不该在清明当天进行。布和朝鲁说:“扫墓的时间,最好是在节前10天或节后10天农历的单日进行。中国文化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单日扫墓寄托了亲人的吉祥祝愿。而清明当天,则是僧人扫墓的时间,僧人在这一天表达自己不能为祖先传宗接代的歉意。”

扫墓必须烧纸

很多人在清明节扫墓时习惯烧纸,这也是一个误区。很多专家都认为,这种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并非传统的祭奠形式。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最原始的祭扫办法是‘挂压洒’。就如话剧《茶馆》最后一幕那样,把纸钱向空中扬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砖头压住一张纸钱,表示后继有人。”阿尔泰说,“现在较好的办法是买一束鲜花祭奠先人,祭拜过后将花瓣撒在墓前。”

以清明节为话题的作文 篇8

清明节的那一天早晨,天正下着倾盆大雨。我看见老妈和老爸的身影,兴奋地嚷叫起来。由于今天是清明节,老爸老妈早晨四五点钟就从县里赶过来了,为的就是扫墓。

这天早晨的六点三十分,老爸问我要和他一起去扫墓吗?我爽快地答应了。

在路上,我突然发觉老爸的手里比以前少拿了一样东西——鞭炮。我觉得很奇怪,心想:老爸会不会是忘了拿鞭炮了呢?于是,我用惊讶的眼光望了望老爸。

“老爸,您是不是忘了拿鞭炮了,以前您都会带着鞭炮来的啊?”

老爸听了我的话,回过头来,然后亲切地对我说:“是啊!我今天确实没带鞭炮。”

老爸的话音刚落,我马上接上了嘴。“那您为什么明知道又不带来呢?”

老爸知道我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他于是对我说:“那是由于今年这儿发生太多火灾,因此不许燃放鞭炮,难道你没有看告示吗?听了老爸这段话,我脑海立即浮现出那张告示来,上面确实有不许燃放鞭炮这一条。

没想到老爸还挺守规的嘛!

在扫墓时,我看到了许多来扫墓的人,但他们好像没把那张告示放在眼里,同我老爸比起来,他们真是不如我老爸呀!

看到这里,我想到社会中又有多少个这样不守规的人呢?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罢了,但它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德,倘若人人都守规的话,那该是多么和谐的一个社会呀!

让我们做一位文明人,好吗?那现在就行动起来吧,改掉以往社会中的陋习,让一个崭新的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吧!

清明节主题优秀作文 篇9

窗外,雨在淅淅沥沥,车在颠簸的旅途中飞驰着,后箱里,放着束白黄交错但又带着一抹忧伤的花儿,“爷爷,我们来看您了!”

越过崇山峻岭,满山有着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爸爸有些自豪地说:“这些是你爷爷种的呢!”声音却仍是这么悲伤。墓前,一轮红日在头顶,爷爷在天国。无雨,寂静得很,汗如瀑布一般滴在肥沃的土地上。默默地静立在前,所有人沉默不语,屏不作声,心中似装着沉甸甸的包袱,终于,爸爸打破了沉寂,打扫起墓来,见状,大人们开始打扫起来,“吁!”我心中叹了口气,终于不在缄默了。

匆匆地,不愿再回首,几滴雨水滚落下来,不一会儿,便不下了,(大人们奇怪--怎见得是场太阳雨?)你们又何懂得?只有我知道,这是爷爷在悲伤,在哭泣哟!心中,我在默默安慰着,边上的花格外娇艳,挺立风中的油菜花,蓝艳艳的忽忘我,还有这鲜紫的不知名花儿……

说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爷爷,我亲爱的爷爷,您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

在2011年的冬,您永远地睡了。新年里,再不见您这爽朗的笑声和这严厉的呵诉以及呵诉下这柔软宠溺的心……不相信您已躺在墓中,这里荒凉寂静,您怎么会待得住呢?你一定还在树阴下摇着扇子,看鸡争食“呵呵”地笑吧!爷爷!……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