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节日作文 > 清明节作文 >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作文【精彩10篇】正文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作文【精彩10篇】

时间:2023-08-28 16:35:15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作文【精彩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家乡的清明节风俗作文 篇1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每逢清明时节,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客居他乡的人纷纷赶回家乡,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孝道亲情,家庭共同记忆。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人们又称它为踏青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除了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习俗,许多地方还有筝,插柳枝,等习俗,为节日增加了许多欢乐的氛围。

我生在农村,在我的家乡,清明节也有许多习俗。仍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有一个残疾但手巧的老爷爷,他住在离我家不远处的一个小子里,子里堆满了他扎的纸子,纸电视等,堆的好高好高,长短不一的扫帚杆散落一地。我常常跟着爷爷去他那里坐坐,爷爷陪他聊天,而我就自己在旁边摆弄他扎的五颜六色的纸子,很是精致。每临近清明节,老爷爷就开始忙活起来,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小楼从他那双粗糙而又灵巧的双手中完美编制出来。小楼虽多,但样式从不一样,还有那电视机,简直跟真的一样,有时候我差点戳下假的但又逼真的按钮,看我喜欢的动画片呢。

在清明节前,爷爷奶奶就煮一大块猪肉,买一些烧纸,用一张崭新的毛爷爷在烧纸上象征性地印下许多印子。清明节当天,一大早起来就看到门上插了柳条,桌子上放着爷爷奶奶准备的猪肉,水果和馒头。爷爷奶奶在地上点两支蜡烛,拿出一部分印有毛爷爷印子的烧纸烧掉,说着话好像在和已故的亲人聊天一样。每到这时候,我总会感到异常害怕,但不久这种感觉就烟消云散了。

到了傍晚,晚饭前,各家各户都会在篮子里装上吃的,蜡烛,鞭炮,抬着在老爷爷那里买的纸子,带着铁秋去坟地上坟添土。家乡的习俗,女人在清明节是不能去坟地上坟的。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有次带着年幼的我去了坟地,我只知道那是我记事以来唯一一次在清明节上坟。依稀记得我在太爷爷坟前瞌了头,没敢说一句话。

小时候的我贪玩成性,一般吃了晚饭和小伙伴一起玩好久才回家。但在清明节我出会有一丝害怕的感觉,好像离开家就失去了的屏障。我们称清明节为鬼节,据说当天晚上鬼魂都会来到,但它们害怕红色的东西,身为孩童的我对这个说法不疑,每到这天我会穿上红袜子我才。但小伙伴们每每在我身后幽幽地说鬼来了的时候,我仍然害怕的不知所措。

清明节正是春风和煦,阳媚的时节,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家的杂物间里仍然保留着一个破旧的爸爸给我扎的风筝,小时候爸爸教我筝的欢乐画面扔深深烙在脑海中。风筝飞在天空,我们心中的烦恼也随之飞去。

除了筝,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自己编织的秋千。午饭过后,抱着自家的的秋千到树林里,绑在树上绑结实了。大人们坐在秋千上聊家常,我们这些孩子们就在空地上做游戏,玩够了,跑累了,就坐在秋千上摇起来。

如今,我已上大学,远离家乡。小时候和小伙伴互相以鬼来恶作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的画面也渐渐模糊。远居他乡的年轻人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有的在清明节也没时间回乡祭祖,看看父母。如今的清明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祭奠先祖,清明节也成为儿女们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

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平平凡凡的清明节。

家乡的清明节风俗作文 篇2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踏青、祭祀逝去亲人的风俗。我的家乡在北碚柳荫镇。有很多人在清明节前买很多纸钱,清明节拿到坟墓上烧掉,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清明节的前一天下起了一场细雨,将空气中的灰尘洗得无影无踪,空气变得清新了很多。这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在清明节这天,我去了奶奶家,一座山的山顶上,有一间小房子,在前面看到很多人在坟墓上烧纸钱,还有人在痛哭,这应该是"路上行人欲断魂"吧。古人说:丧三年,常悲咽,酒肉绝.古人用自已的方式纪念父母,和现在的人一样.都是用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吧!

清明节习俗作文 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使我想起我们的祖先,想起为国牺牲的烈士们。随着清明节的到来,人们都纷纷回家乡扫墓。

我的家乡在__,大家知道__的清明节习俗吗?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__每逢清明时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去扫墓,__人还把清明节扫墓称作“挂主”或“ 拜山”。这天大人们准备好一些物品:有金银元宝纸钱,为的是让自己的祖先生活有钱;有纸扎的房子、车子、家具等,为的是让祖先生活得更好!还有烧猪、烧鹅、包子、水果、酒饭、鲜花等等带上去“挂主”。清明节的“挂主“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纪念,也教育年轻人不忘祖先的教导,要孝顺老人,孝顺父母。

__的清明时节还要“踏青”,因为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踏青”就是春游,出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游玩…。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风俗的作文 篇4

同学们,你知道满族吗?满族的来源可往上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肃慎,两汉的挹娄,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和辽、宋江、元、明的女真人。这些都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满族祖先。满族的服饰:男子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穿马蹄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登高底花鞋。入关后在很长时期我国妇人流行旗袍。

满族的住房,一般际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花。东次间开门,也称口袋房,目的在于保暖。屋内北、西、南三面有炕,称万字炕。满族以西为上,西炕不堆放杂物,不坐人。在饮食方面,满族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适年过节吃饺子,除夕必吃手扒肉。满族重视礼节。最主要和常见的礼仪有见面礼、请安礼、告别礼三大类。其中抱见礼是满族的大礼,满族打狗、杀狗,忌食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因为狗曾救过努尔哈赤所以满族不用狗。

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直到解放前,在东北的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和爱辉等地,满族民间仍保持有萨满教,萨满祭祖、祭天是每年的大事。

清明节风俗的作文 篇5

我与奶奶一起长大,奶奶的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包括生菜,菠菜,大白菜,菊花……我最喜欢的菜是清明。

在清明节前后,叔叔农民种了绿色油菜籽。如果他每隔一天浇水,他将能够在五天内吃蔬菜。如果他每三天浇一次水,他就能在十天内吃蔬菜。清明菜长到20厘米左右,是最新鲜,最美味的菜。在下雨天,新鲜种植的清明菜贪婪地吸吮“春油如雨后春笋”,并且生长很快,就像“雨后春笋”一样。

吃清明菜的方法有很多,让我列举两个。

摘几把清明蔬菜清洗干净。当锅变热时,将蔬菜倒入锅中,然后用抹刀炒。加入盐,味精和糖,不要放在盖子上。一两分钟后,您可以将其放在盘子上并品尝:脆,香,新鲜,细嫩而美味!

清明菜也可以用汤煮。首先将一锅热水烧开,然后将洗净并晾干的清明菜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等待水烧开后,立即打一些鸡蛋,搅拌均匀后倒入锅中。过一会儿,水会沸腾。加入盐,香油和味精。这也很好!

如果您来我的家乡,我奶奶一定会炒一盘超级美味的`清明菜来招待您。

清明节习俗作文500字 篇6

我的家乡在杭州,杭州是个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杭州西湖更是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那杭州的清明节又是怎么过的呢?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吧!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山上采艾草。艾草香香的,有一股中药的清香。艾草有驱毒、驱邪的作用。艾草要采多一些,这样做出的清明团子才会更香。采来的艾草必须要与空气隔离,用塑料袋装好,注意不可放在冰箱里保存。

第二天,先把艾草在热水里煮半小时。用漏勺捞出,再把艾草在大铁碗里用擀面杖捣烂,注意是一点一点捣。大约一次捣2-3分钟,直到捣烂为止。差不多的时候,把糯米粉一点一点慢慢揉进去,直到能揉成团你也可以投稿,在中途不需要加一丁点儿水。

皮做好了,可以放馅了。馅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这就要看你的口味了。我用的是肉馅,咸的。在包的时候要做到:①皮要薄,肉要多;②皮成碗形;③要轻轻揉,把口子慢慢的封合。做到这几点,清明团就既好吃又漂亮。

开始煮了,我用粽叶垫在底下,这样清明团就不会粘牢了。煮的时间也要控制好,不然要么太烂了,要么太生了。时间要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做出来的清明团口感又好,外表也很美观,还不生不烂,特别好吃。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清明节!

家乡的清明节风俗作文 篇7

清明节家乡的空气里弥漫着清明的气息。生机和活力涨满了大地寒冬的印痕一去不返。

我们这儿清明节的习俗,除了扫墓和踏青外,还有煮鸡蛋、放风筝等。

今年清明节这天的早饭,母亲煮了一些鸡蛋给孩子们吃。煮鸡蛋大都是红皮,白皮的被涂成了红色,有的还画上了娃娃,那俏皮样令人忍俊不禁。可我对于吃鸡蛋却不感兴趣,只是拿在手中欣赏,妈妈则哄我说:“不吃怎行呢?吃了眼睛会又大又亮。”于是不情愿地吃了两个,而且只吃了蛋清,母亲又劝导:“不吃完怎么行呢?”于是又不情愿的吃了一个蛋黄。剩下的蛋装在口袋里,后来玩腻了,送给伙伴了。

照照镜子,自己的眼睛又大又亮,大概就是清明吃蛋吃出来的吧。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的一大特色,空地上,一个个风筝凌风而起,好似一个个飞舞的精灵。放风筝也需娴熟的技巧。手中丝线要扯紧,如果你手忙脚乱,手中的线一旦失控风筝就会不知所措,切莫慌乱,只要迎风猛扯风筝线,就会乖乖飞起。将风筝抛飞于柔风的那一刻,是何等惬意。

放风筝就像放飞了童心,放飞了欢快,放心了畅想,放飞了希望。

家乡的清明节风俗作文 篇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总会让人想起清明时节庄重气氛以及孤郁之感。

在春光明媚,草木复苏的清明时节,按照古代的传统习俗,人们总会在清明这天到山上祭拜祖先扫墓。每当这时,人们会携带酒肉、纸钱等祭拜物品到墓地,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工作祭祀祖先。在我的老家也是如此。

我的老家在偏远的农村,每当清明节时,村里每户的扫墓时间都是由自家人所定的,并不一定要在清明节那一天。

在挑好日子之后,家里的女性就会负责到集市上买祭奠所需要的物品,把祭品都分类装进草编篮子里,而男人则负责扛锄头,铁铲之类的工具,提前去打扫。

到达墓地之后,人们就开始忙活了。在墓前的一小块儿空地上用草席铺着,摆上小碗米饭,酒肉。通常都是女人摆好祭祀的物品,男人则负责把周围的树上挂上白纸。祭祀很庄重的,一切准备就绪后,便拿出纸钱放在祭祀所用的香炉里点燃焚烧。过后,大人和小孩都会先后进行三叩九拜的方式叩拜祖先,最后点燃爆竹,祭祀仪式便在爆竹声中结束了。

每到清明节,总会想起祖先,想起爷爷给我讲的古老的故事。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总有一种特别的心情,一种异样的感受,就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习俗的作文范文 篇9

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吃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

吃馓(sǎn)子。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吃鸡蛋。在我国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

清明节吃鸡蛋象征圆圆满满。在农村的一些地区,还有儿童之间“撞鸡蛋”的习俗。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营养食品的习俗。

清明节风俗的作文 篇10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我们今年的清明节是在4月4日。正是百花齐放的季节,也是春游的好时节,同时又是祭拜祖先的日子。

爸爸说:“清明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到这个时候,天上还会下着蒙蒙细雨。”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对祖先的怀念和悲伤。

清明节在我们乡下,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去扫墓。这天,爸爸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一起去扫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墓,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墓在我们乡下。爸爸开车都要半个小时才到,我们把车停在山脚下的公路上,我们乘着春风来到了山顶上。来到了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坟墓边,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坟墓旁边有很多杂草和垃圾,爸爸和我们立即拿起锄头,把那些垃圾和杂草都打扫一遍。然后,就把我们带来的鲜花,酒,水果和铜钱纸拿出来放在坟墓前。这时爸爸插上蜡烛和香:“叫我们三姐妹在坟墓前拜几下,叫祖先保佑我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最后爸爸帮,老爷爷老奶奶们敬上一杯酒,放完鞭炮,一切都做完了。

我在心里想,明年是清明节,我还会来看你们的。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家了。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