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记叙文 > 小康征文1000字祖国家乡新变化作文(优秀4篇)正文

小康征文1000字祖国家乡新变化作文(优秀4篇)

时间:2023-11-18 11:11:27

全面小康作文10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全面小康作文10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康征文1000字祖国家乡新变化作文(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篇1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多次在文章中表达出对“情怀”的倚重,有情怀才有真情,用真力下真功取真效。当然,情怀不是“万能补丁”,也不是“一个筐”。既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情怀还要融入创造性思维、创新性办法,还要植根脱贫战场,体现在啃硬骨头的实践之中,才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我看来,重度贫困犹如太行山里的石头山,想漫山青绿、树木成林是难的。难的问题要解决,就要从思想、方法、行动“跟我上”,精读共产党员网身边的榜样《从61岁到96岁 她在太行山种下20万棵树》,不断汲取脱贫攻坚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欲让石山覆绿装,须坚韧不拔之志。在新思想、新观念没有形成之前,旧思想、旧观念不会“安静”走开。河南省淇县黄洞乡鱼泉村地处太行山脉,山石峭立、少土漏水,自古“种草草不长、栽树难乘凉”,1984年,作为老烈属、老党员、村妇女主任,时年61岁的靳月英决心在石头山上种树。“太行石板岩,山石横着长,自古不长树,栽树能栽得活?”这件事,家里人困惑不解,外面人背里嘲讽,都挡不住一颗向荒山进军的心,“山外的树真多,可家乡是秃的,太行还是荒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是这份对家乡深沉的爱,正是这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战天斗地、“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心和愚公移山的意志,激发了靳月英内里的犟牛劲儿、摽劲儿,让花甲之年的她和满眼的石头山“杠上了”。在如今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我们也需要这份“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劲头,需要这份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志气,咬定精准脱贫不放松,一钉一铆夯下去,做到“真脱贫脱真贫”,在脱贫攻坚战中激昂青春的旋律,唱响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恢弘乐章。

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干”中来。新办法时常是“油滑”得很,不会不请自至。不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艰难跋涉,怎会有“蓦然回首”的满腔喜悦?老办法换不来成功的保障,那就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扛镢头,挎箩筐,揣着干粮上山了”,靳月英以苦干实干为依托,以能干巧干为翅膀,揣着梦想迈向实践取真经。“靳月英树坑”历经一番“寒彻骨”,即使到今天,机械发达,太行山上种树还是她的“老太太标准”、她的鱼鳞坑,她“靳大娘的方法最管用”。实践出真知,今天的我们,也要转换思路,发扬战疫好经验,用好“中西医结合”这个好法子,植根本地脱贫工作实际,给传统农业注入现代科技,给传统产业融入互联网思维;把各级托底政策用足用好,给“老年人、患病者、残疾者”及早、充分提供托底保障;综合运用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项目、公益服务岗位等,体现微创新、妙心思;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点对点”“一对一”,扶贫和扶智扶志相结合,切实把重度贫困户搀起来、扶起来,“扶上马、送一程”;传递真心善意,用好“回头看”和考评机制,确保重度贫困之路“一去永不复返”。

究竟“是骡子是马”?咱们“事”上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事”就是实事求是的“事”。创新创造唯有经风沐雨的实践、有力有为的行动过关了,才叫“是”。靳月英干成了前人未干成的事,打破了太行山上无法植树的旧认知,带动太行山绿化工程全面铺开,彻底改变了过去“土易失、水易流”的状况,极大改善了当地自然环境,“当年3%的绿化率,提高到今天的36.6%,山区更高达60%以上”,绿色太行正以崭新姿态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今天,我们尤其要发扬这种“愈是艰险愈向前”的可贵精神,誓要拔重度贫困之根、植全面小康之树,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把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之脉,开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之方,下足祛除沉疴、强身健体之药,不畏难不惜力、不掉劲不泄气,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笃定态度,以百姓心为心的大爱情怀,帮扶重度贫困户定时按方用药,科学用药、精准施治,坚决拔除重度贫困之根,彻底甩掉这顶盘桓在“现有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551万贫困人口”头上的“穷”帽子,带领人们迈入全面小康,奔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全面小康主题征文作文 篇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始终聚焦的战略目标,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发展并不均衡,区域、城乡之间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程度等方面差异巨大,生态文明建设、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等短板明显。如何缩小差距、补齐短板,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三个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一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到了最关键一程。越是接近奋斗目标,越要防范应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必须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把各类风险隐患化解于小、消弭于早。二是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是全面小康的根本标志和底线任务,也是最难啃的骨头。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三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热切期盼蓝天绿水、清新空气、优美环境。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铁腕治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效益,增强对发展的认同感。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是最后冲刺期,3年时间虽短,但收官之战十分重要。结合我们甲路镇实际,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

一是坚持生态优镇战略,加快绿色发展,构筑生态环境新优势。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执行我市生态功能区规划,有序推进污水处理、环境卫生整治、生态环境修复等工程,严控秸秆焚烧、违法建房、农村“滥建乱葬”等行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处处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二是坚持旅游重镇战略,加快项目推进,实现旅游产业新突破。未来我镇发展的重点是旅游。发挥宁绩高速青龙湾度假区交通主入口优势,大力发展“道口”经济,以集镇拓展区为中心,规划建设青龙湾度假区游客接转中心和旅游商品集散市场,将旅游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以点串线,以线连片,进一步打造青龙湾“汤口”、建成青龙湾“门户”,逐步将我镇建设成为青龙湾度假区的“观光驿站”和“休闲后花园”。

三是坚持经济强镇战略,加快调整步伐,推动综合实力新提升。研究制定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扶持政策,加快“调转促”,支持鑫马公司转型升级、庄村矿业公司复工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储备一批市级重点项目,为我镇未来发展积蓄能量。持续推动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飞地经济”和“总部经济”建设,积极发展新型业态,不断优化我镇产业结构,推动我镇“三产结构合理、两化深度融合”。

四是坚持和谐新镇战略,加快文明创建,构建和谐社会新风貌。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加快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有序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提升农村保障水平,推动我镇“社会和谐、干群融洽、人民幸福”。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 篇3

“贫穷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这一句话让中华民族刻骨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消除贫穷,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一个更加全面的中国,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与之前的旧中国来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记得奶奶曾经说过:以前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不能比,以前啊,都是住草房,穿布鞋,草鞋,冬天穿的还是很单薄的几件,条件好的加件棉袍,不像现在,有羽绒服穿,很保暖。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那时候粮食也缺,吃不饱,穿不暖,有一顿没一顿的过日子,现在是新中国了,不是以前的旧社会,这一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伙食好了,不是以前的树皮草根,馒头红薯,都是大白菜,现在都是大鱼大肉的;房子也变了,从以前的草房变成了各式各样的房子,以前,草房还不稳当,经常外面下着大雨,屋里就下起了“小雨”,半夜被雨水淋得打啰嗦,现在房子可坚固了,钢筋,水泥,满分作文网各种各样。就连衣服也是很老土,社会上大多数都在奔小康,衣服已经很到位,还要追求美观。可见我们的生活在这几十年中有了飞速发展。

生活有了飞速发展,农业也要开始有进展了。袁隆平为了增加产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杂交水稻,终于试验成功,实现“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乘凉”。这些事例都展现了小康社会的飞速发展,但还不能代表精神上的满足。虽然物质生活充实又优越,但我们而是要追求精神上的完美。今天的街道更宽了,环境更好了,生活更便利富裕了,绿化更多了……这一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精彩的画卷。在广场上,有许多的市民都到广场空地上跳舞,到健身区去玩一玩健身器材,到石桌上浑写笔墨,来发挥自己的情感。

我知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是我们的优良品质,那正是因为一代代的人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不断创新,才有了我们现在兴旺发达,繁荣富强的祖国,只有我们全国上下的人民一条心,顽强奋战,才能有今日的太平,才能顺利的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全面小康美丽家乡征文1100字祖国家乡新变化作文 篇4

爷爷家的致富路

我的爷爷奶奶在青岛郊区生活了大半辈子,我从小就喜欢围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满头银发的奶奶常跟我说:“改革开放前,老家的人都住在又低又矮的土坯房里,那时候的土坯房阴暗潮湿。当年啊,你爷爷就是在那种简陋的土坯房里,把我娶进门的。结了婚,这一住就是20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爷爷奶奶既要抚养年幼的大伯、大姑、爸爸,还要赡养老奶奶,日子过得清贫又艰难。

而这一切,在1978年后悄然发生了改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奶奶告诉我,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爷爷紧跟潮流,和村里几十个健壮青年成立了建筑队。他们先是在县城奔波,后来又投身于青岛市的建设中。刚开始参与建筑工作时,条件异常艰苦,没有太多省时省力的建筑机械设备,几乎每一道工序都要靠人力完成,上下班能有辆自行车代步就算不错了。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人们的腰包开始鼓起来,他们的“坐骑”也由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小汽车,爷爷也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后来建筑队规模不断扩大,他们成立了建筑公司,拥有了现代化建筑设备,承接的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作为村里先富起来的带头人,爷爷吸纳了家乡的众多村民到公司各部门工作,带领着更多的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土坯房现在还有吗?”我仍惦记着那个漏雨的老屋。“傻孩子,咱老家现在哪里还有土坯房呀,早都建成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了!”爷爷听到我和奶奶的谈话,也进来笑眯眯地说,“村里的砖瓦房也即将成为历史啦,咱们老家又有新的发展规划了!”

现在的老家到底变成什么模样了呢?我有些好奇,缠着爷爷下次回老家时带上我,爷爷说:“好啊,我也好长时间没回老家看看了。”于是,过年的时候,爷爷带着我回到了一直惦记的老家。当我来到村里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奶奶口中说的那个老家吗?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小区里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看着眼前这片漂亮的住宅小区,再回想奶奶之前所说的关于土坯房的过往,我惊讶于乡村的巨大变化。看着家乡的崭新面貌,爷爷心情也非常激动,他在小区这儿看看,那儿摸摸,一路上走走停停,边走还边跟我介绍:这儿原先是做什么的,那儿原先是谁的家……有些地方就连爷爷也认不出来了。

这次回乡之旅,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所发生的巨变,我也终于明白了爷爷为什么会经常念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我们老百姓都跟着享福”之类的话。确实,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福祉,让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虽然没有亲身经历爷爷奶奶家乡变化的过程,但从他们的描述中,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仿佛不断变幻的画面,一帧一帧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为家乡的改变感到骄傲,我为祖国的富强感到自豪。现阶段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美丽的家乡、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