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精选11篇正文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精选11篇

时间:2024-08-17 21:39:09

一个有理想的人,而且目标远大,就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勤劳的小编惊云为大家整编的11篇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的相关文章。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心得 篇1

暑假里,我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感触很深。这部电视剧讲述了青年时代的_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生活的事,剧中除着重刻画了胸怀抱负的毛润之外,还刻画了他的同学和老师:忠厚老实的蔡和森,活泼可爱的杨开慧,爱慕虚荣的刘俊卿,陶家千金陶斯咏和她的好朋友向警予、赵家贞,以及和蔼可亲的孔昭绶教授,博学多才的杨老师,勤俭朴实的徐特立徐议长。整部电视剧表现出了在那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年代,_和他的同学们救国救民,团结合作,视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豪迈与热情。更加强调了一个事实,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振兴,务必透过教育这一渠道来塑造一颗坚定的信心,一份崇高的理想和一个完美的智慧。

剧中的_、蔡和森、肖子升、刘俊卿都是贫寒人家的子弟,一齐考进湖南一师,但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前三人为人类做出了贡献;而后一个却走上了卖师求荣的道路。是什么让他们这样天差地别是因为刘俊卿的父亲把儿子读书当做天下第一大事,只让孩子关门读书,自己累成什么样也不让孩子插手,结果孩子当着众人的面把自己的父亲说成是挑夫,父亲在家吃糠饼,儿子在学校摆阔,最后父亲死在儿子造成的罪过中。然而,我们此刻像刘俊卿的父亲仍然大有人在。他们把孩子上学看做是天字号第一大事,还说:只要读好书,什么都不用干。一切都满足孩子,可孩子怎样读的书呢书没读好,其他什么又都不愿做。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让孩子多干点活吧,在干活中,他能体谅到你们的难处,他能学会勤俭节约,他能变得更聪明,会更加用功的学习;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吧,这样会让孩子明白如何读书,如何做人。

《恰同学少年》的播出让还我体会到了很多很多,有一次,杨老师偶然看到了毛润之的鞋子已经破旧不堪了,便给了几个铜板让他去买一双新鞋,但是毛润之买鞋时经过一家书店,发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关于伦理学的书,于是就用手中的钱买了这本书。而此刻的我们,国家在一天天的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没有经历过生活艰辛的我们或许早就把勤俭节约抛到九霄云外了。想想此刻的学生和他的差距该有多大呀,此刻大多数的孩子一从父母的手里接过钱就会奔向超市,网吧,游戏室,又有多少学生会把钱攒起来买书呢

的确,虽然《恰同学少年》仅仅是一部电视剧,但它带给我的思考和启迪却值得我永远回味。青年的_,经过时代风和雨的打击历练,完成了自己的鸿鹄之志,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而我们呢亲爱的朋友,你准备好了吗你准备好在人生的征程上一展风采了吗你准备好迎接人生旅途中的艰辛和挑战了吗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篇2

直从我看了这部电视剧,对我的启发很高,这部电视剧的几位主角,都是少年,他们给我的印象很高,因为他们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孝顺父母、无私奉献、善解人意。特别是他们勤奋好学的品质,最让我佩服。

这部电视剧勤奋好学的少年有毛泽东主席等人。特别是毛泽东主席,他非常尊师,有一次,他在上课跟老师顶嘴,晚上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去老师家向老师道歉,初时,老师不肯原谅他,他就跪在老师家门口不起,过了许久,老师看他那么诚恳,就原谅他了。

这些少年非常爱国、爱人民。有一次,毛泽东主席带领二百名学生军去打倒敌人,他们身上没有枪,用一个铁桶放一些鞭炮,让敌人误以为是枪声,然后大家一起说了一句话:“放下枪,不然你们三千个人都要死。”这声音在敌人的周围回荡着。那些敌人叫毛泽东主席他们下来谈判,毛泽东主席坚决要他们缴枪,而且一只不剩,后来,有位敌人的同伙揭发他们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说他们没有枪,他在向学生军其余的人叫道:“你们没有枪,如果真有就一枪射过来呀!”幸好,一群长沙城的。警察下来援救,射了一枪给那个人,不然毛泽东主席他们就惨了。在这件事中,我非常佩服毛泽东主席他们的镇定、冷静。

这些少年的勇气都很让我佩服。我长大后一定要学他们一样,做一样,做个有勇气、爱读书的少年。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篇3

自从寒假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后,我脑海里便经常想起毛泽东说的一句话:“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遵”这句脍炙人口的话。

这部电视剧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背景,展现了20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生活。“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雄壮的第一师范校歌响起,令人热血沸腾。

在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是1917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三千北洋兵败外长沙意欲洗劫全城,当时长沙中无一兵一卒,情况千钧一发。我很失望:难道北洋兵就这样横行霸道吗?令我振奋的是事情有了转机,毛泽东惊人的胆略,率领二百多名学生,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空城计”,三千溃兵全部缴枪!

看到这儿,我的心剧烈地跳动,我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而骄傲。

“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第一师范的校歌哥再度响起。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

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有很多想法……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发展与崛起的时候,它的年轻人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风貌,这种风貌极富时代气息,正所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西班牙崛起时候的斗牛精神,美国的西部牛仔,前苏联的青年布什维克,中国的五四运动……民族精神的复兴从来都是与时代青年的成长紧密结合的。那么,“和平崛起”时代的中国青年,该具有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呢?

把个人奋斗融入到民族昌盛中,把个人命运注入到国家崛起中,这样的青年,必获得巨大的成长动力和与之相辅相成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作为一个人,要有尊严,有灵魂;作为一个民族更要有尊严,有灵魂。这就是民族的品格,民族魂。

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是虫。作为中国人当然不希望听到这样的声音。《冲出亚马逊》里的王辉对另一个中国队友说:“记住,我们两个就是中国。”

是啊,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华夏儿女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我们有自己的民族品格,民族魂!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4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读《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迷上了这本红色励志小说,天天手不离书。

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书中充分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了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体现了他们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恰同学少年》不仅讲述了激情的少年也讲述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老师的伟大。

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我敬佩的人,我最敬佩的人有两个,一是助人为乐、默默奉献、少为人知的易永畦。易永畦从小就体弱多病,无法剧烈运动,他便默� 他经常悄悄地帮毛泽东缝补好破了的鞋子,临近期末,他还帮忙泽东连夜复习数学。我敬佩他默默做好事而不求回报,敬佩他的善良和好学。

另一个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有勇有谋、勤俭节约、爱读书、全身是胆的毛泽东。毛泽东勤俭节约爱好读书,他的鞋破了也不换,却把买鞋的钱用来买书,省吃俭用天天订报纸、买书,关心国家大事。他读书十分认真仔细,遇到不会的就查字典并标注出有意义、重要的句子,他的标注经常比书上的字还要多。他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在一次假扮桂军守卫城市时,其他学生的冷汗像瀑布似地往外流,而毛泽东去临危不乱,十分冷静,有时竟然哈哈大笑起来,没有一丝的紧张。

书中曲折的故事不停地回旋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感叹、感慨,我敬佩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他们意气风发、敢做敢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句名言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我要做一名刻苦勤奋的少年,强壮我的身体、智慧我的头脑,树立远大的志向!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篇5

《恰同学少年》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的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同时,在这剧中又交织着以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为线索的主题。整部剧充满了以这些情感作基调的气氛,正是这些气氛才使人物活生生的出现在荧屏上,从而表现了青春这一主题。

青春,何谓青春?青春就是在冲动中成长、成熟的过程。就是剧中毛泽东的勤奋好问、他的不凡天赋、他的峥嵘个性及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青春不缺乏冲动的行为,又需要镇定的头脑。每一个青春年少的人,都有他冲动的理由,为友情,为亲情,为爱。冲动过后又少不了后果,随之而来的便是承担责任。毛泽东帮在萧子升写入学考卷时,显然违反了学校的校规,虽然理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结果却是违反校规,必须受到惩罚,他也承担了责任。他知道了一点,友情是无价的,但在原则面前,又似乎得坚持自己的原则。

青春就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奋进,哪怕是在反对声中。那个时代的贫苦青年的求学道路是艰辛的、布满荆棘的。想上学必须自己找出路,求学若渴的青年们紧握手中的机会,珍惜现有的资源,努力在知识的象牙塔中汲取精华。青春之华彩在坎坷和曲折中绽放无限的光芒。“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这是他们的校歌,也是每一个年轻人应时刻在心中的肥沃土壤,这句话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理想、信念、奋勇、拼搏被这些绽放青春之华彩的英雄们化作一步步艰难而沉重的脚步,这些脚步交织在一起共同承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1920年底,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三千北洋军兵败往长沙,意欲洗劫全城,城中却空无一兵可资防守。危急时刻,毛泽东以惊人的胆略,率领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师学生军,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空城记”,一举将三千溃兵全部缴枪。长沙城保住了,生死较量中,青年们各自找到了他们灵魂归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青春是人一生的主题,也是人最宝贵的钻石。青年们抓住了人生的主题,也就得到了这颗最精贵的钻石。

青春主题之一是师生之间最淳朴的情谊。《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飞来的花瓣》、《米兰》等刚扬起青春的风帆时无数次响起的赞歌,成就了多少莘莘学子的梦。我们冲动时,他们的谆谆教导;我们犯错时,他们的严厉批评;而我们成功时,他们默默的欣慰,给我们的青春年少涂抹上重重的一笔彩色,而他们留给自己的只是缕缕白发和丝丝皱纹。我们不曾怀疑他们的情,更不忍践踏他们的爱。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在孔校长的关怀与教导下,毛泽东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学知识,� 然而,过于峥嵘的个性与严重的偏科现象也使他一再触犯校规,在对待如何处理毛泽东的偏科行为引发的教师争执中,惜才如命的孔校长最终选择了尊重其个性,放手让其发展,毛泽东成了校长特许的“特殊学生”。虽说是“严师出高徒”,但“因材施教”更是一位好伯乐,我们的青春正需要师生间情谊的灌溉才能成熟。

青春的永恒主题便是爱情。懵懂青涩的爱情便是青春的咖啡,香又苦,苦又妙。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誓言不一定就是爱情,但爱情一定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信念。青春时真正的爱情不是调剂品,不是催眠剂,它是在最清醒的时刻青春的选择,应该是这样的。青春时无爱是不完美的,爱不在青春时是遗憾的。但爱的另一面又是复杂的,当情感的波澜悄悄在男女青年间泛起,陶斯咏暗恋上了毛泽东,向警予与蔡和森心心相映,而毛泽东却发现自己对一直视其为小妹妹的杨开慧其实有着不同于兄妹之情的一份牵挂,爱情给这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们带来了一份份剪不断、理还乱的喜悦、痛苦。喜悦、痛苦是伴随爱情更是伴随青春空气中的氧气,随时随地。爱情为青春添加了一份神秘,一份快乐,一份心情。青春的爱情,我们明白,过了就不会再回来。有时候爱情也是负担,但承担才会成长。青春爱情的意义不就这在于此吗?

你的青春谁做主?这与毛泽东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心情是一样的,但他的回答是坚定而有力的。看他的青春华彩如何演绎,如何写满,如何创造。青春的步伐不会因困难而停止,青春的旋律不会因风雨而阻挠。炫,青春的活力;甜,青春的滋味;美,青春的本质。汗,青春的营养物质,青春因汗水浸泡而显丰盈饱满;泪,青春的溶剂,青春因被溶解而稀释,只剩下一副刚强不屈的身躯。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6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在同学及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等为代表的青年为寻求梦想而奋发向上的故事,他们有着以天下为已任的抱负和情怀,有着改造中国的雄心壮志。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彩之地,是青年毛泽东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文章将上世纪20年代工农业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描绘的栩栩如生。在那个年代,在湖南第一师范院校,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心中怀着崇高理想,他们一起登山,一起在湘江游泳,他们关心国家,他们指说江山社稷大事;他们爱憎分明,他们以文字做武器,对黑暗批判;他们蔑视权贵,视封建军阀如粪土,严厉痛斥他们的行为。

在这本书中,我还看到了他们那代青年人的坚持和努力。

毛泽东非常喜欢读书,并且会在读书过程中做批注,每当晚上大家都在休息时,毛泽东还会借着弱光线读书;蔡和森家境贫困,为了家里人经常在周末时摆摊为人擦皮鞋;向警予、陶斯咏不像当时其他女性,她们有着十分公平的思想,坚信“男女平等”。

正是这些努力与不同,才使得他们能够为革命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他们正值青春年少,是风采、才华昭著之时,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何等的潇洒!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是何等的执着和豪迈!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青春无限好的阶段之中,怎能浪费大好青春,将时间、精力全都放在网络之中?我们应当学习毛泽东、蔡和森那样的人物,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为梦想,为目标努力;为前途,为自己学 更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篇7

看过很多电视剧,看完后不是为牵强的剧情而震撼,就是为那虚构的事实报以闲适的遗忘。但是,自从看了这不电影后我的心境得到升华,它的精神也一直和我灵魂对悟,让我的性情和剧情吻合,甚至实施进行自我精神驳准!

《恰同学少年》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力量,一种召唤,一种深刻的思想和追求,这些美好品质不仅改造着那个时代,同时也影响着当代直至永远!《恰同学少年》在物欲横流,理想匮乏的今天推出,不仅给了繁碌的现代人以休息安憩的时刻,更多的应该是给予了现代人尤其是年青人缺少的精神营养和灵魂粮食。

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为主的一群清贫学子,胸怀宽阔,志向鸿鹄,忧国忧民,简朴立身,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勇敢奋斗,意气风发,理想崇高,浩浩荡荡,激励着剧中人物,也鼓励着我们的激情,剧中的一切一切,都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心上,剧中所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整个中国所缺少的,也是这个社会所缺少的。

立鸿鹄志向,毛泽东等在一师的第一堂课上的就是关于“我的理想”的表述,这无不让我们知道“立志”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是何等的重要,只要有了坚定的志向,我们才有了方向,才能在无际的大海里成功的到达彼岸,它就像一盏灯,照亮前方的路,引我们走向黎明,这启示着我们,如果没有志向,我们就会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止步不前。

理想,他们年轻的学子不是浅薄的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不是无忧衣食住行的低微思想,而是为了全体劳苦大众的幸福和不合理而挥洒热血的豪迈情怀。在理想和现实冲突时,他们,选择崇高的理想而颠覆着既存的坚硬的现实,看他们高声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情景,他们激昂自己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将改造中国,改变命运当成自己的责任,把命运和国家前途紧紧相连在一起,让灵魂和壮志一同燃烧!

文明精神,野蛮体魄,让青春激荡风采,一向是毛泽东倡导的,当我们看到《恰同学少年》的剧情中毛泽东指挥学生志愿军的场景,我们的心情一定特别澎湃吧!他们用自己激荡的青春来应对残忍的年代,用智慧和汗水来书写伟大的历程!

他们的理想壮志和我们所缺少的优秀品质处处闪现,难道看完此剧后,我们只有闲适休息,心灵娱乐和单纯的感动?当然不止……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8

《恰同学少年》这个书名听起来就新颖,老师也极力推荐,这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了解书中人物的学生时代。

现在,我看到了第八章,可已经被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的精神所打动,他们不怕强权的胆识和爱国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钦佩杨昌济、孔昭绶这些教书育人的优秀园叮毛泽东的豪迈、蔡和森的冷静、萧子升的儒雅……这一个个鲜明的人物给这部小说增添了各种色彩。

空城计、和敌人谈判……这些惊心动魄的事都能体现出他们是多么勇敢,没有像他们这样的英雄人物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中国。如果说抵抗敌人的是把枪,那他们就是枪上的子弹;如果说抵抗敌人的是虎,那他们就是虎的牙齿。“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他们就是最富有的,最强壮的,因为他们有寻求真理、奋发向上的斗志;有“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热情;有改造中国、富强中国的雄心壮志。

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追求理想的执着,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我想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吧!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篇9

暑假里,我观看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电视连续剧——— 《恰同学少年》,其中有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情节——— “雨夜认错”。

毛泽东在读湖南第一师范时,很喜欢读梁启超的文章,写作时也有意模仿。写作老师袁仲谦却认为梁启超写文章就像喊口号,不应该模仿,所以毛泽东的作文分数越来越低。毛泽 还是杨昌济老师有办法,他旁敲侧击,让毛泽东连夜去老师家认错。他站在袁家的院子里,大声地喊道:“本科八班毛泽东课堂上顶撞老师,特来认错。”他连续说了好几遍。可袁老师还在气头上,不让他进屋。

这时,电闪雷鸣,豆点般的雨直泻下来,毛泽东在风雨中整整站了一夜。袁老师看出毛泽东是很有诚意的,就热情地接待了他,还借给他一套古书,并且要求他多读欧阳修、韩愈等古代名家的文章,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从此,毛泽东的作文突飞猛进。毛泽东“雨夜认错”真是太感人了!

当汤芗铭把学生的费用拿去当军饷,要学生上交10元当学杂费的时候,张校长是多么的犹豫不绝。但是,他为贫困的学生们着想过,并且自己掏钱出来,甚至将自己的怀表也当了。难道这不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吗?

当毛泽东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想跟张校长道歉。但是已经太迟了,张校长已辞职离开学校。待毛泽东长大了以后仍没有忘记此事,还将张校长接来北京道歉,并且为张校长支付生活费用。这说明了我们要尊重师长。

想想生活中有时我犯了错,被爸妈批评后,心里觉得委屈,偶尔会狡辩,不肯认错。事后意识到是自己错了,也不主动承认,只是默默改正。爸妈见我改了,也就不追究了。看了电视剧后,我想:以后有错要主动承认,学习毛泽东认错认到底的精神。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篇10

随着这学期的将近结束,陪伴了我们这么久的《恰同学少年》也终于迎来了尾声。回顾这些时光,这部剧陪伴了我们的青春,在我们的悲伤与欢笑中迎来了它最终的结局。自然而然,观看这部剧,我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各种感受涌入心头,不禁让我提笔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这五个字源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一句诗,也正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这部剧讲述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学子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故事。

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几位有志青年心系祖国,用自身的努力尝试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犹记剧中毛泽东邀萧子升在暑假去游学的经历,二人只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便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而现在想来我们的暑假又在做些什么?写写作业,上上课外辅导,玩玩手机游戏,这大概是我们这个年代大部分学生假期的缩影。虽然在每个时代中都有每个时代人的过法,但是我们与之他们是否少了些什么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却难以回答的问题,却在一节班会课上找到了答案:志气和目标,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东西。

在这堂班会课上,主持人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有未来理想的同学举一下手,一个是有未来理想并作出规划的同学举一下手。两个十分简单的问题,然第一个问题举起手来的人只有寥寥几人,而第二个问题举起手的人更是几个手指都数得过来。试问一句,我们是不是越活越没有志气了呢?在青春这个本应最有理想,有朝气的时期,我们的做法却是像一位迟暮老人,还未进入社会,便已年老。遥看《恰同学少年》中的每一个人,他们哪个不是正值青春的莘莘学子,是在高谈畅想计划国家未来的有志青年。而我们呢?只是一个简单的理想,便难为住了我们。听有些同学说自己未来的规划,考上一个大学,再回到家乡里找一份工作便是未来。这样的计划对我们来说很正常,可却缺少着朝气,一种青春本该拼搏奋斗的勇气,就好比人生之路不是顺水而行,而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不是古时居于山林中的隐士,不是顺流而下的枯叶,而是正值青春年少的学子,在人生的这个年纪我们理应奋斗,理应有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做一个敢于拼搏的有为青年。

人生有那么多个岔路口,很多时候都会选错路。但我们应该奋斗,像《恰同学少年》中的每个人一样,在最好的年纪,活出自己最好的青春!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 篇11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我中华民族便可雄于地球”,这是《恰同学少年》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一代人的生活,同时也塑造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形象。这本书朦朦胧胧唤醒了我的斗志,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师生情,什么是爱国志……

书中我最佩服的人物是毛泽东,他倔强的性格,不仅体现在他的勇敢,也突出了他的领导才能。在一次上作文课上,他不满袁吉六老师的讲课,竟然冲出教师;为了维护学校秩序,他组织了一群学生军,帮助学校维持正常秩序。

毛泽东性格虽然倔强,但他处理事情沉着冷静。刚报考第一师范时,同学们都紧张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有他,成绩公布还在外面悠然自得的吃着臭豆腐,同学急着到处找他。他却说“不要急,我有把握绝对能考上,你们坐在那也是白等,来来来,吃臭豆腐”。在一次与反动军阀的谈判中,他面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且在军阀手枪的威逼下的局面下,临危不惧,端起茶杯悠然喝茶,首先就从心理上就战胜了反动派。

毛泽东爱看书,且记忆超群,看过的书能过目不忘。杨开慧不全信,特意点一篇文章让毛泽东背,不到几分钟,他差不多一字不错背下来,就像他自己写的一样。杨昌济老师把一本厚厚的《伦理学》借给毛泽东看,他三天后就还了回来。老师十分失望,以为毛泽东没认真看。结果他说“这本书太好了,我想慢慢研究,又怕影响老师,所以熬夜全抄下来了。”

毛泽东不仅自己经常锻炼身体,如打球、跑步、游泳、爬山等,还组织学校进行体育锻炼,训练学生军。他认为,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体,学问再大又有何用呢。

今天,我恋恋不舍地合上这把本书。书中的人物形象历历在目,蔡和森的执着,萧子升的洒脱,刘俊卿的贪恋…...一一记在脑海。他们的刻苦学习,他们的踌躇满志,他们的忧患意识,深深刻在我的心上。看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感动。我的学习成绩虽然较好,但我的身体十分虚弱,动不动就咳嗽,以致我的记忆力也不行。上周我就报名参加了跆拳道的学习,今后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为了将来能更好的报效祖国。现在我们生活在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中,衣食无忧,过着皇帝般的日子。可我们有的同学却不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时光,不是去比学习,比上进,而是比吃好的,比穿名牌,比谁的家里有钱。我们要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多少辛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在那个时代,国家动荡不安,他们学习认真,明白为谁读书,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好像只知道为考名校,为自己的将来而奋斗。我们也应该为祖国努力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做贡献。

同学们,让我们使出浑身的力量,积极锻炼身体,勤奋学习,去迎接未来对我们的挑战吧!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