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的观后感精选(12篇)
时间:2024-05-18 16:56:02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小月月给家人们收集的12篇辛德勒的名单的观后感精选,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内容导航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1《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2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3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4《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5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6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7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8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9《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10《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11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12《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1
幸好后来画面转成彩色的了,给人予希望,我也长长舒了口气。
彩色的画面中,那些幸存的犹太人表情庄严地来到一座看似普通的坟墓前有序地进行祭奠。这看似普通平凡的坟墓里却安躺着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奥斯卡、辛德勒。
他曾经是一位十分富有的德国老板,在德国人血腥屠杀犹太人时,他和许多高级德国军官认识。当时他完全可以荣华富贵下去,但他不像其他德国人那么残忍自私,正义和良知最终让他做出营救犹太人的决定。
他开始用大把大把的金钱,钻石贿赂各级军官,并按人头买下了数千个即将送往可怕的奥斯维幸犹太人。找借口说是把他们应聘为工人,而他却让犹太人整天在工厂了自由做事,工厂根本不生产一样东西。最终他的钱用光了,破产了。
后来,德国投降了,在二战中输了。因为辛德勒是德国人,所以他的下半身便是不断地逃亡。
虽然他的物质没有了,但他善良和正义的伟大壮举留在了所有人的心中,他得到了人们的尊崇,早已超脱了物质层面。
电影画面由黑白转成彩色,这是为你辛德勒转的,也是为正义转的。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2
《辛德勒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影片开始,犹太人围立桌旁衷情圣咏的心声是传统的祈祷仪式,摇曳闪动、集束不定的烛光随着合声的减弱渐渐被黑色吞没。影片由彩色切换为黑白两色的画面。贯穿影片始终的凄惨哀惋的小提琴独奏和几近无伴奏的混声合唱给出的强弱和谐依然不失圣咏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红色亮点短暂的跳动给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为记的永约。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圣咏的基调展开世俗的旋律拥过来黑压压的一群人,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让世界五颜六色。”
或许在开始的时候,奥斯卡。辛德勒并不是为了救犹太人而开设工厂的,因为毕竟他是一个商人,一个精明发战争财的人,他选取犹太人做工人,是因为他们是最便宜的劳工,开始的他便是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这个目的。这些犹太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心中的避难所。
奥斯卡。辛德勒,一名纳粹分子,他应该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他早就知道犹太人遭受纳粹军队的残酷逼害——电影中有一幕:一列列火车,一节节车厢载满了犹太人的衣物——他们的鞋子,他们的金器,他们的衣服,成堆成堆的,堆成好几座小山,当一把一把金牙仍在验收员面前,他摆出一副厌恶又无奈的神情,接着便是拿起放大镜验证它的真伪……并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仇视犹太人,那个验收员心中应该有些为自己身为德国人而羞愧吧。
奥斯卡。辛德勒应该也有这种感受吧,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他偶然地在远处看到了这一幕——无数的犹太人被从家中赶到了街上,一阵阵枪声之后,一群群犹太人倒了下去。入夜了,以为安全了的犹太人从各自藏身的地方"走"了出来,从地板下面,从床铺下面,从钢琴中……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呼吸一口安宁的空气,耳边又响起了枪声……血从天花板上渗出,从床铺下流出……一位德国指挥官悠闲地弹起了巴赫的乐曲……其时,一位德国军官对辛德勒说:"今天是历史的时刻,今天将会被纪念。600年前,犹太人到科拉科落了脚,他们在商业、科学、教育、艺术上兴盛起来,他们一无所有的来,一无所有,却发了迹,六个世纪,形成了犹太人的科拉科,到今天晚上,六个世纪的历史成为谣言,它们从未发生过,今天才是历史。"
“今天是历史的时刻,今天将会被纪念。”
是啊,是会被纪念的,是罪证的印记!犹太人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更震撼了我们,生命的消逝是如此的轻易,那个遥远的年代——犹太人的生命无法由自己掌控,不必说,那站成一排的人们被同一颗子弹穿过节约出一堆可悲的尸体;不必说,那两鬓斑白的老人被年轻的手掌呼过回响出一种人性的泯灭;不必说,那些堆成山的尸体被烈火无情的吞噬焚化出一片窒息的血色;不必说,曾经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了生命和延续只能躲到臭气熏天的粪坑里;不必说,一支发不出子弹的坏枪对着老人的脑袋不停响起,甚至不知道哪一发会真的射出他只能这么无力在死亡线上等待……我们啊,生活在安逸的年代,从没有想象过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是怎么的一回事,只是浅显地了解当中的皮毛。我们能够握住我们自己的生命,生存或死亡由我们自己来选择,那时的犹太人呢?他们不能!
残酷血洗,揭示出纳粹分子的丑恶,那时多么的令人气愤,生命在他们眼中到底是什么!辛德勒醒来了,他的良心使他脱离魔鬼的行列,那时的他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于是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
获取暴利之后的他曾对他的妻子说:“我敢说这里的人,他们不会轻易忘记辛德勒,他们会说;奥斯卡·。辛德勒人人都记得他,他做出了杰出的事,他能做别人所不能的,他空手来到这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说那番话时,他追逐的是金钱,但最后他得到了比金钱更可贵的财富——永恒。
施义的与受益的相互感激成就拯救的历史——人们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与犹太人告别。那时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他,认为自己做得不够。
“我本可以救出更多人的。”
那一刻,心里那道情感的防线很轻易的垮掉了——为他所感动,他已经很努力了。“你已经做了很多。”犹太人Stern安慰道。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那一纸名单见证了生命的永恒,那一枚指环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着灼目的光芒,“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世界”,那是多少条生命啊,长眠在耶路撒冷的'的辛德勒,用财富买到了永恒,成为永不被遗忘的记忆,这是生命的见证!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3
这部电影,以前从初中开始,不止一次地想去看过,又不止一次地在电影的中途戛然而止。不是正因感觉的无聊,不是正因时刻的冗长,而是电影中又一次揭露起的纳粹种族灭绝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伤疤,对于每一个甚至和犹太种族没有任何瓜葛的我们来说,无疑也会在几十年后的这天隐隐作痛,让人不忍。黑白的色调,频繁的枪声,孩子,老人和妇女们的哭叫,还有德国司令官眼中深邃的不能再深的冷漠和残酷。二战,纳粹,集中营,犹太种族大屠杀,这些发生在另一个大陆的事情,留下的后遗症却漫步了整个星球,漫布了半个世纪。
一个晚上,最后把这部奥斯卡也能只为他作注脚的经典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音乐消失,居然不知道说什么为好。电影中的暴戾太多,苦难太重,救赎太过困苦,以至于他所承载的伤痛和所要表达的理念,让任何一位观众都感觉太厚重了,太沉重了,太多太多让人一幕便再也不能忘记的镜头,在鞭笞着控诉着那段历史,在涤荡着每一个观者的灵魂。
斯皮尔伯格终究是个伟大的导演和制片人——拥有犹太血统的他,十年磨一剑,最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作为一个被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的后裔,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向那个恐怖而黑暗年代里的博爱,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那是一段多么凄惨多么悲伤多么疯狂多么让人难以置信的历史啊。奥斯维辛的名字,注定成为整个人类的痛,当辛德勒走出工厂的大门,看到轿车的前盖上布满了集中营大烟囱纷飞的白灰时,他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又有多少无辜的犹太人,在毒气室中化为了灰烬。在那个悲伤的年代里,在所有纳粹党卫军的大脑中,犹太,简直就是“老鼠”和“低贱”的代名词,他们甚至制造了可笑的法律——任何把犹太人当人看的人,都违反了所谓的“种族歧视法”。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人类能够残暴到那种地步?为什么一个人的仇恨能够轻而易举地被放大到一个世界的仇恨?为什么那些道貌岸然的纳粹党衣冠禽兽们竟然能够不眨眼地杀死成千上万人,甚至没有一点的恐惧,和负罪感?
影片中充斥着太多的特写,让人不想去想起,但又不得不想起。那个长着俊美面孔的纳粹司令官阿曼歌特,作为影片中最大的纳粹头目,他能够在清晨醒来穿着睡衣的时候,从别墅的天台上,开枪打向任何一个他觉得不顺眼的犹太人,然后继续和情人谈笑风生,似乎一切都没发生过;他能够头都不会地叫副官枪毙了给他提出中肯改造推荐的年轻女工程师,然后再叫手下按她的推荐执行;他能够正因一个逃跑的犹太人亲手杀死几十个无辜的人,能够正因一只到处乱跑的鸡轻而易举地结束一个人的生命……阿曼哥特,无疑是所有纳粹党人最阴暗狠毒一面的代表。在他那双漂亮的眼睛中,我们看不到任何的怜悯,任何的宽恕,任何的人性之光,唯有的,只有拒绝,只有杀戮,只有高人一等的傲慢和无法言说的暴戾。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4
第一次听说这个电影的名字是在高二的音乐课上。但是那是音乐,当时给人很压抑的感觉!正因音乐里包含了太多的无助,失望,恐怖…从那时起我就想看看这部电影,但是终究正因各种不是借口的借口而没看…
一晃,已经上大二了!上周上课程与教学导论时,老师提到了它。最后决定看了,时刻安排不太适宜,用了三次才看完!在影片中,我认识了奥斯卡。辛德勒,一个让我尊敬的“纳粹分子”!
辛德勒是个爱财的商人,他也很好色!这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但是这也并没什么,毕竟人的本质就是自私的!纳粹的暴行,使辛德勒逐渐的远离了他的“组织”。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可怖。从那时起,他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地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务必”的工人名单,透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火车被错开到奥斯威辛后,他又不惜花重金将她们救回了他的“工厂”!不久,苏联红军来到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的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5
黑白,正如影片给人的视觉效果,从头至尾影片都笼罩着一层莫名的忧伤,一种淡淡的压抑。跟《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样,影片站在德国商人辛德勒的角度真实的展现了二战时期纳粹的暴行,与之不一样的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来自德国的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二战时期利用价格便宜的犹太人大发战争财,但随着与会计伊扎克·斯泰恩以及众多犹太人的相处,辛德勒的良知开始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原先的商业性工厂最终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影如其名,看着他一次又一次去争取名额,看着眼前的名单越来越长——这意味着,更多的犹太人将会被拯救,然而“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能够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我太荒唐挥霍了……”辛德勒仍然在自责,在忏悔,想必所有人都会被感动吧!影片的结尾,是辛德勒的墓地,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感恩永远不变”,这是所有犹太人由心中发出的对辛德勒最真挚的感激。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6
辛德勒,生于1908年,德国投机商人,好色、生活糜烂,是纳粹中坚分子。战争期间辛德勒雇佣犹太人,因为犹太人是波兰最便宜的劳工。1943年,纳粹对犹太人的疯狂屠杀,使辛德勒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他开始用一切办法,拯救犹太劳工。他的厂有七个月没生产一件合格的武器,而且他倾其所有养活厂里的犹太人,并贿赂党卫军官。他的觉醒,始于人性,始于心底的一种震颤。这与民族、政治、军事毫无关系,只是人道主义,为了保护那些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犹太人。他没有获取任何一点好处——散尽家财、随时被党卫军怀疑,而且在战后还有可能被捕。但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一往无前,从不后悔。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辛德勒没有读过孔孟典籍,但他做的事情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心都是相同的,他们只有一个理念——做正确的事而不求回报,尽自己的一切努力。辛德勒在救赎,他所做的一切,不求报答,不求闻名于后世,只求于心无愧。他没有公开地反抗纳粹,没有走到街上散发传单,但他做了更伟大的事业,因为他,1200个犹太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犹太人敲掉自己的银质假牙,送给辛德勒一枚戒指,上面用希伯来语刻着铭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那是最朴素的礼物,象征了犹太人纯洁而质朴的心,但他还在为自己保留一枚金质勋章而懊悔——虽然他已经拿出了全部积蓄来拯救犹太人的生命,但依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
中国人喜欢花好月圆的结局,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辛德勒战后的恋爱、生意都受到挫折,晚年靠犹太人的接济维持生活。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我们依然希望所有人都做好人——只有大家都成了好人,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辛德勒不会后悔,因为生命比财产更重要。在他敲出那些名字的一刻,就已经做出了抉择,他拯救了生命,也救赎了自己曾经堕落的灵魂。
影片结束时,黑白的屏幕转为彩色,已经步入暮年的犹太人,或者它们的后人,在墓碑上留下代表感恩的石块……每一个石块,都代表了当年的鲜活生命啊。没有哪个民族是优等的或者劣等的,我们只知道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都该受到尊重,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存在下去的资格。所以,辛德勒的救赎,才显得充满意义,那是战争中善良的人性。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7
刚开始是从编导老师那得知这部电影,那时还以为叫‘希特勒’的名单,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下载了这部电影,我原本是对这类过于深刻的电影没兴趣的,但禁不住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大名声还是看了下去。不得不说,国外的这类以战争为背景探讨人性的文艺电影虽然动辄就将近三个小时,但是却一点也不令人乏味。
这部影片的黑白画面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营造出一种纪录片似的真是氛围。影片的主旨就是和平和救赎,它清楚的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名叫辛德勒的德国军火商人从一开始的贪图一己私利到最后开始真正发自内心的想要救助每一个受到德国纳粹迫害的犹太人这一转变过程。
战争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带来了死亡与恐惧,那些执政党派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发动战争,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战争使人性扭曲,也同样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表露出来。纳粹党在希特勒元首的领导下培养了一种狂妄自大的种族优越感,在他们眼里犹太人就是一群畜生,毫无人权可言。
他们举起屠刀残杀无辜的犹太百姓,他们用冷酷无情的面庞将法西斯的特有的残暴展现的一览无余,我忘不了那些为了躲避纳粹党追杀而躲在地板衣柜和床底下瑟瑟发抖的妇孺,忘不了德国士兵在发现有幸存的犹太人后蜂拥而上举枪一个不留,一个绅士般的军官坐在犹太人的钢琴前优雅的拨弄琴键,莫扎特的乐章伴随着如爆豆般的枪声如同是死神的舞曲。导演用一种看似荒诞的方式来讽刺纳粹的残暴与变态。
当辛德勒骑着马在山坡上目睹了城市中正在对无辜的犹太人大肆屠杀的德国士兵那野兽般的行为,当他在混乱的人群中看到了那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慌慌张张的奔跑,他内心深处的善念令他彻底顿悟了。他明白了,在这个乱世中,就算赚再多的金钱也不能换来活生生的人命,没有人性,就算有再多的荣华富贵也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影片用了许多细节来交代辛德勒的转变,比如他开始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工厂中的犹太工人谋取一线生机,在他的生日舞会上他不顾旁人的眼光热情的吻了前来祝贺的犹太女人,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尊重。与辛德勒反差极大的便是那个纳粹中尉军官,他身上的军国主义法西斯气息已经无法掩盖,即便他在外人面前很优雅,但内心的孤独在他遇见犹太女人海伦时暴漏了。他没有杀死海伦,或许他的内心是需要人来安慰的。他或许并不是真心的喜欢海伦,仅仅是想有个人来宣泄情感,但他内心的种族歧视却已经在他的灵魂中烙下了深深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当辛德勒规劝他试着宽恕他人的时候,从他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一线转机,他的内心在那一刻仿佛也对自身所信仰的主义产生了一丝动摇。当他在地下室轻抚着身为女佣的海伦,他迷恋着海伦的美,但却又不能表达对她的爱意,因为他是一名德国纳粹军官,他的身份和信仰令他无可奈何。内心的矛盾使他变得暴躁,法西斯的思想重新占据了他的灵魂,他疯狂地殴打可怜的海伦,导演用平行蒙太奇把宴会上辛德勒对待犹太人的亲切尊重与他的变态进行了强烈的对比。这或许也是导演对战争扭曲人性的另一种阐述。
当影片进入尾声,辛德勒见到德国士兵挖出了那些在集中营被屠杀的尸体,观众们意外地发现一个身穿红色衣裙的身影静静的躺在尸体堆中等待火化,小女孩的尸体早已经腐烂,辛德勒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孩子也难逃劫难,由于影片色彩的特殊性,导演对小女孩的身影单独使用局部色相,这使得在视觉上起到一定冲击。在黑白的尸体中,那一抹红色显得异常刺眼,在这黑暗的时代,童真被无情的杀戮埋没,希望在瞬间被摧毁。
辛德勒深深明白了名单的意义,也明白了自己该去做什么,他废寝忘食,不惜余力只想再多救一个人。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影片开头那个一心只想大发战争财而不在乎犹太百姓生命的商人辛德勒,原来一个人真的是会蜕变的,犹太人让辛德勒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让他明白了救人一命,就是拯救全世界的道理。
本片可以说是身为犹太人的斯皮尔伯格本人的回忆录,他深刻的批判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同时也歌颂了战中尚未泯灭的人性。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8
本文由位置不同来写整个故事。
故事的主任公辛德勒,本是一名纳碎成员,他利用战争来发了战争财,而后由于纳碎人员不顾世界的反对,以种族歧视为由,大量残害犹太人民,使无数的犹太人面临家破人亡的命运,而其中由于辛德勒的良心发现而使部分的犹太人免于于战乱。
本文不断写辛德勒与纳碎人员的对话和表情,来写出纳碎人员手段狠毒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和辛德勒在此过程中以“战争财:来赎罪。在和纳碎人员的对话中也体现的辛德勒的机智勇敢,也体现了罪恶的本原:经济,也就是金钱。
在纳碎时代,犹太人受到了无可估计的损失,在纳碎人员的眼中犹太人什么都不是,想杀就杀,想辱就辱,而文章通过辛德勒良心的觉醒来体现纳碎时代即将结束。
也说明了纳碎成员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恶魔凶手,他们只是受到了蒙骗而已。
作者以主人公辛德勒为名,一语双关,从侧面来讽刺西特勒的奸诈,丧心病狂。
最后,文章以犹太人的上书来证明辛德勒的“无罪”还用他们仅有的金制品为主人公打造了枚戒指,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体现了犹太人高尚的品格,和恩怨分明的精神。
作者想写本文来警告世人,不要被一时的诱惑而冲昏了头脑,不要昧着良心做事,如果已经作错了事要尽快迷途知返,尽自己的可能去弥补自己的过错,而不要一错再错。每个人都会有做错的时候,如果及时弥补那就还能宽恕,否则他的行为就是可耻的令人所不容的。
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为那些贫困,无助的人尽份力,为世界的和平繁荣而尽力。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9
《辛德勒的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1993年,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带领《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摄制组初抵波兰,就在他们跨进二战期间克拉科夫中营准备安营扎寨之时,突然收到全美犹太人协会从纽约发来的一封急电:"请勿惊扰亡魂,让他们安息吧。"斯皮尔伯格读完这聊聊数语的电文,一言不发。他当即下令摄制组全体人员撤离克拉科夫集中营,转移到几十公里以外,搭置布景拍摄。与此同时,他独自一人离开了摄制组,乘飞机直接飞往纽约。斯皮尔伯格不派代表,不借助电话、电报、电传等迅速方便的现代化通讯工具而横跨大西洋,亲赴纽约向"犹协"致歉,他的谦逊和诚意令"犹协"全体成员无不动容。难怪后来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辛德勒的名单》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国总统克林顿看过此片后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如此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他源于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单》,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直至20__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促成了他下走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为了方便工作,斯皮尔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兰,可每天14小时紧张的拍摄工作之后,亲人也无法把他从白天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4个月后,影片在波兰封镜,身心疲惫的斯皮尔伯格脸上才终于露出一点笑容。……拍完此片,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决定将个人赢利全部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辛德勒的名单》虽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规模,全片有126个角色,动用3万名临时演员演出。在波兰除有30个外景场地,还搭制了140个布景配合。前幕后动用了百余名犹太人参加工作,让他们重温一次纳粹恐怖血腥的恶梦。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
《辛德勒的名单》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描写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过去也拍过不少,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影片中,辛德勒开始时并不是位英雄,为什么最后他成了一名英雄,影片并未作出解答--所表现的只是他的行为。斯皮尔伯格动用了一个小小的具有象征含义的效果陪衬: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
这一画面成为经典之笔它的摄影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作品。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现灿烂的彩色,使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
影片的摄影指导扎努西·卡曼斯基掌握了黑白摄影的画面质感,在沉重中有厚重的味道,特别是在拍摄波兰的贫民区时,矮墙、砖块、潮湿气息,还原了时代的真实氛围……。
同时由爱尔兰影星利亚姆·尼森饰演的辛德勒,由曾主演《甘地》而获奥斯卡金奖的本·金斯利饰演犹太人斯特恩所组成的强大的演员阵容,也是使这部影片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部好的电影,很难以达到像《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简直令人无法挑剔的完美。应该这样说,它的存在是电影的一种永恒。奥斯卡金像奖,只是作为它的一个褪色的陪衬。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本片获得奥斯卡7项大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本片也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这也是他从影以来首度获得影评界肯定的作品。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10
昨天看了一部很经典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讲述的是二战时期迫害犹太人的经历,以及商人辛德勒后来拯救了1200名犹太人的故事。这部电影出自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之手,全片用黑白两色叙事,给人以一种阴郁的悲伤。辛德勒原本是一名纳粹党员,一名靠战争发财的商人,开办了一家搪瓷工厂以赚钱,并雇佣了底薪的犹太人。当时的犹太人已经开始被受压迫。后来,希特勒开始了对犹太人的大清洗,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抓捕并被残忍杀害。辛德勒目睹了纳粹的暴行,良心发现,在集中营内开办工厂,收容犹太人。后来甚至用自己所赚的钱买通纳粹,将1200名犹太人带离了集中营,让他们得以存活。
全片充满着黑暗与阴郁的色彩,但是有一幕却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在辛德勒目睹纳粹迫害犹太人时,在大街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她是全片中唯二的彩色,她在大街上快速穿梭,然后隐匿。再一次出现时,她已经出现在了运送尸体的推车上,等着被焚化。这个小女孩给我以极大的震撼——红色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这个小女孩的出现是全片的转折点——辛德勒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下决心凭自己的力量拯救犹太人。辛德勒最后帮助1200名犹太人重获新生,自己却成为战犯,并且倾家荡产。他为什么这样做?为的是基本的伦理道德,也是属于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电影的最后,屏幕的色彩逐渐由黑白变为彩色,这象征着犹太人重获新生,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对人性的挽救与新的认知。人类,无论是天主教还是犹太教,无论是白皮肤还是黑皮肤,都将和平相处,手挽手步入新的时代。这部电影也是想告诉我们,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追求幸福与自由的不可转让的权力。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11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听说过这部电影,但总是没有开始看。今天终于有机会能够坐下来、静下心来观看这部电影,我感到庆幸,幸好是在这个时候才看的,不然微薄的耐性会让我用吃零食或者打瞌睡这种行为来度过这黑白的三个小时,如果真的是这样,不知道我会错过多少。
这部影片再现了二战期间德国士兵攻占波兰后,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多名犹太人的故事。我之前也有看过类似背景的电影《美丽人生》;《美丽人生》是从犹太人的角度去讲述整个故事的,而《辛德勒的名单》则是从德国人的角度来讲述故事。主人公辛德勒是一个商人,刚开始认为犹太人聪明且劳动力廉价从而在自己的工厂中广招犹太人,他是一个商人,他的行动起源是为了盈利,他没有伤害来到他厂里的犹太人,这比在集中营工作不知道好多少。于是到后来传出了“辛德勒是个好人,他不会伤害犹太人”之类的话,辛德勒感到害怕,他拒绝了犹太女性对他提出的救出她父母的请求;但画面一转,那一对老夫妇从名单中被挑了出来,进入了辛德勒的工厂。
辛德勒变了,和以前不一样了,片中没有明显交代辛德勒变化的原因,但我更愿意相信是一个人良心的觉醒。在犹太人被困在拥挤的车厢里时,辛德勒以“这样很好玩”的理由向车厢内洒水,事实上他这样的行为给车厢中的犹太人带来一瞬间的舒爽。辛德勒也用自己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蒙,让他知道什么是权利。这部电影和其他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并没有为了伟大而忽略人性,辛德勒作为一个商人的投机,奸诈,在前半段都可以看出来,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伟大,因为这很真实。
在很久以前就对犹太人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可能是许多很聪明、在世界上很出名的人都是犹太人的缘故吧。片中的犹太女性在面对体检时,将手指咬破,把血抹在自己的脸上来掩饰自己的苍白;小孩子在面对危险时不是慌慌张张,而是结伴躲藏。这样子的一个民族却一直经历着磨难,但他们的顽强、乐观、智慧让我十分佩服。片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因为在面对危险时每个人都是英雄。在面对危险时,整个民族的坚韧一览无遗,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勇气和足以摧毁一切团结,让他们走到了今天。
在影片的结尾,当收到幸存的犹太人送的戒指,戒指上写着犹太民族的谚语: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世界。辛德勒的情绪开始崩塌,随之而来的是自责、后悔和无力。“如果把车卖掉我还可以救十个人,如果把金徽章卖掉我还可以救两个人。”辛德勒在倾家荡产即将踏上逃亡之路前,自责感淹没了他,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钱挣得不够多,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辛德勒在最后终于大哭出声,伟大的人在这一刻彻底散发出了光辉。他的爱与付出,让蒙受重创的犹太民族有了复兴的基础。
事实上,无论是对于那群犹太人或是那段时光,辛德勒都是黑暗中最亮的光。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12
影片开始,犹太人围立桌旁衷情圣咏的心声是传统的祈祷仪式,摇曳闪动、集束不定的烛光随着合声的减弱渐渐被黑色吞没。影片由彩色切换为黑白两色的画面。贯穿影片始终的凄惨哀惋的小提琴独奏和几近无伴奏的混声合唱给出的强弱和谐依然不失圣咏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红色亮点短暂的跳动给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为记的永约。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圣咏的基调展开世俗的旋律拥过来黑压压的一群人,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此刻云彩中,让世界五颜六色。”
或许在开始的时候,奥斯卡。辛德勒并不是为了救犹太人而开设工厂的,正因毕竟他是一个商人,一个精明发战争财的人,他选取犹太人做工人,是正因他们是最便宜的劳工,开始的他便是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这个目的。这些犹太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心中的避难所。车间标语
奥斯卡。辛德勒,一名纳粹分子,他就应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他早就知道犹太人遭受纳粹军队的残酷逼害——电影中有一幕:一列列火车,一节节车厢载满了犹太人的衣物——他们的鞋子,他们的金器,他们的衣服,成堆成堆的,堆成好几座小山,当一把一把金牙仍在验收员面前,他摆出一副厌恶又无奈的神情,之后便是拿起放大镜验证它的真伪……并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仇视犹太人,那个验收员心中就应有些为自己身为德国人而羞愧吧。
奥斯卡。辛德勒就应也有这种感受吧,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他偶然地在远处看到了这一幕——无数的犹太人被从家中赶到了街上,一阵阵枪声之后,一群群犹太人倒了下去。入夜了,以为安全了的犹太人从各自藏身的地方"走"了出来,从地板下方,从床铺下方,从钢琴中……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呼吸一口安宁的空气,耳边又响起了枪声……血从天花板上渗出,从床铺下流出……一位德国指挥官悠闲地弹起了巴赫的乐曲……其时,一位德国军官对辛德勒说:"这天是历史的时刻,这天将会被纪念。600年前,犹太人到科拉科落了脚,他们在商业、科学、教育、艺术上兴盛起来,他们一无所有的来,一无所有,却发了迹,六个世纪,构成了犹太人的科拉科,到这天晚上,六个世纪的历史成为谣言,它们从未发生过,这天才是历史。"
“这天是历史的时刻,这天将会被纪念。”
是啊,是会被纪念的,是罪证的印记!犹太人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更震撼了我们,生命的消逝是如此的轻易,那个遥远的年代——犹太人的生命无法由自己掌控,不必说,那站成一排的人们被同一颗子弹穿过节约出一堆可悲的尸体;不必说,那两鬓斑白的老人被年轻的手掌呼过回响出一种人性的泯灭;不必说,那些堆成山的尸体被烈火无情的吞噬焚化出一片窒息的血色;不必说,以前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了生命和延续只能躲到臭气熏天的粪坑里;不必说,一支发不出子弹的坏枪对着老人的脑袋不停响起,甚至不知道哪一发会真的射出他只能这么无力在死亡线上等待……我们啊,生活在安逸的年代,从没有想象过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是怎样的一回事,只是浅显地了解当中的皮毛。我们能够握住我们自己的生命,生存或死亡由我们自己来选取,那时的犹太人呢?他们不能!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残酷血洗,揭示出纳粹分子的丑恶,那时多么的令人气愤,生命在他们眼中到底是什么!辛德勒醒来了,他的良心使他脱离魔鬼的行列,那时的他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于是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透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
获取暴利之后的他曾对他的妻子说:“我敢说那里的人,他们不会轻易忘记辛德勒,他们会说;奥斯卡·。辛德勒人人都记得他,他做出了杰出的事,他能做别人所不能的,他空手来到那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说那番话时,他追逐的是金钱,但最后他得到了比金钱更可贵的财富——永恒。
施义的与受益的相互感激成就拯救的历史——人们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与犹太人告别。那时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能够……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他,认为自己做得不够。
“我本能够救出更多人的。”
那一刻,心里那道情感的防线很轻易的垮掉了——为他所感动,他已经很发奋了。“你已经做了很多。”犹太人Stern安慰道。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以前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那一纸名单证明了生命的永恒,那一枚指环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着灼目的光芒,“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世界”,那是多少条生命啊,长眠在耶路撒冷的的辛德勒,用财富买到了永恒,成为永不被遗忘的记忆,这是生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