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彩7篇)正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彩7篇)

时间:2023-09-29 02:11:46

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彩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1

首先,这部电影多次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在电影的开头,从主人公皮埃尔接到电话切换到镜头由下向上移动定格于主人公整理领结的近景。打电话和打领结两个镜头之间蒙太奇的运用,表现了主人公的浓浓的悲伤之情。接着电影运用了颠倒蒙太奇的手法,随着皮埃尔翻开马修老师的日记本,镜头缓缓推向池塘畔底的场景,同时运用声画同一关系,皮埃尔的声音逐渐隐退,马修老师的声音逐渐显现。由此回到过去,展开了当年发生的故事。

马修老师刚来到学校,他的视角就随着仰角镜头的推移传递出上下级关系的威严的对比,同时采用了俯拍的形式,表现出学校生活坏境的恶劣,学生的调皮捣蛋,老师粗暴的教育方式。接着以视、听感官的冲击,表现了马修初识顽劣学生时的感受。学生的不配合,学校的不支持让马修内心充满了惶恐与无奈。在课上,马修老师让所有孩子写下自己想做的事情,镜头通过左右摇动展现了所有孩子的全景,接着又运用变焦,定格于佩皮诺,表现了这个孩子对前途的茫然之情。晚上,马修独自看他们写的纸条时,内心独白展开,同时音乐自然而然的响起,音乐与人声独白的画面同步,渲染了马修老师内心的忧愁。

面对校长采用一味体罚的方式,马修却用他独特的方式给予孩子们关心和爱护。当孩子们犯错时,马修用善意的谎言让孩子们免受惩罚,同时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来开化这群孩子们。让我记忆最深的一幕是马修老师好不容易说服校长取消了集体处罚并保留了受罚孩子的名字,他回来时却发现自己的皮包中的乐谱不翼而飞。出乎我意料的是,马修老师并没有因此恼火,也没有被别人的话所左右,马修相信,即使有恶,又能够坏到哪去?他们缺少的正是爱。

他选择了用独特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他在心里反复思索这些孩子是喜欢唱歌的吗,于是他默默地想出了自己的主意:利用自身的音乐特长来改变这些学生,成立一个合唱团。这个时候,温馨的灯光再次亮起照在马修老师的笑脸上。这个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被马修的纯真善良所打动。

作为一个老师,马修无疑是伟大的。他用自己真诚的心感化孩子,他用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去温暖孩子们无助孤独的心灵。正是这种宽容和善良如一缕阳光直射“池塘之底”让孩子们在默默的接受潜移默化的转变。反观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老师虐儿童的各种不道德行为,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恨。这种鲜明的对比让马修老师的举动更显伟大。

马修老师组织了合唱团,他把孩子分成两组,让孩子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专长,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被需要,每个孩子都是这个合唱团中一员。他让佩皮诺当指挥助理,让一些五音不全的孩子拿着乐器。他用音乐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当他在空教室听见皮埃尔唱歌,发现了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后,他尽自己的力量去培养,发掘皮埃尔的音乐才能。这个时候电影运用了一系列的剪影,叠化等影视切换效果,展现出孩子们欢快的合唱的场景,之前压抑阴暗的氛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欢快愉悦的气氛,看着孩子们那因为受到肯定鼓励而分外专注的眼神,那一刻的感动真的难以言喻,这些所谓的顽劣学生在马修老师的一步步感化下,变得积极向上,美好,纯真。他们都是小天使们,马修老师教会他们如何飞翔。

片尾以马修老师的离去为结束,电影是视觉的艺术,情节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释放、一个突破口,这时就运用摇镜头拍摄出男孩儿们制作的无数纸飞机从高墙窗户中飞出的场景,同时皮埃尔悠长的歌声响彻天空,既是情感的宣泄,又诗意盎然。所有的安排匠心独运,非常巧妙。影片的最后马修离开的那天带上了已是孤儿的佩皮诺,而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与电影开头相呼应。

很多人评价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太过平淡。但是我认为它的独特之处恰恰不在于创新,而在于回归。虽然是传统的叙事电影,它却能够唤起心底坚强而又柔软的情感力量。这部电影的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画面赋予声音以形态神韵,声音则回报画面以生命、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声音和画面相得益彰,影视艺术的结构美、形式美、整体美才能呈现。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时刻贯穿着音乐,穿插着干净简单又有些唯美的画面,不论是渲染人物情绪,还是加强艺术的感染力,使这部电影都达到画面与声音结合的完美的视听效果。

马修老师的教育就像一汪清澈的泉水,流淌进孩子们的心中。他教会了我要用尊重,温柔,善良与爱去感化学生,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2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钉钉,集体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观影后,影片中的很多情节还在脑中徘徊,结合自己的教育路程,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教育要有宽容之心

影片中两种教育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是校长的那种暴力行动派,二是马修的宽容人性派。校长的暴力致使蒙丹的劣行越来越恶劣,忽视他人的生命,到达杀人放火的地步,他无疑是一个教育失败的例子。影片中的校长也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类教师,他们追求名利,不把学生当成和自己等同的人来尊重,不把他们当成自己孩子般来爱护,因此,这种教师注定一败涂地。而面对孩子们一次次的恶作剧,马修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正是这种宽容,他收到了孩子们独特的爱。在被校长解雇时,害怕被关禁闭而不敢出来送行的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着小手,带着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不断地飞出来,宛若花儿朵朵,而那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不点皮比诺,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巴车时,跟着来了,乞求马修老师带他一起走,最终,出人意料地,马修果真带他走了。

二、教育要抓准时机

影片中,马修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他,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他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让这位孩子在内疚中悔悟。同样,马修把孩子们不可饶恕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在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皮埃尔,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马修看穿了孩子的心,抓准时机,在第一段音乐结束时,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是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回想自己的教育生涯,我该庆幸,我的孩子们都很健康,很可爱,很聪明。做为老师,固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孩子。既然我不会像马修那样伟大,但我可以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欣赏,相信我也会有属于我的教育精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3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是却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并把麻烦制造者皮埃尔。莫安琦的音乐天赋发掘了出来。虽然最后他被辞退了,但是从窗口飞出的一架架载满学生的感激之情的纸飞机却证明了克莱门特的苦心没有白费,证明了他的毅力和勇气得到了回报。就算知道学院的学生都无可救药,也都亲眼所见了他们的恶行,但是他却仍然相信他可以改变他们,他并没有想院长所说的“犯错,惩罚”那样做,他试着去理解学生,尽管过程坎坷,但他还是用音乐的力量改变了他们,他的毅力是可敬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数十年后他仍被怀念的原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4

新的学期,让我们回想起曾经的往事;新的老师,让我们回想起曾经的老师,前个学期赵老师伴我们度过美好的半年,如今新来的班主任老师让我们好陌生。

赵老师对我们多好啊!我们班那时对音乐的感悟特别差,因为我们不喜欢唱歌。赵老师为了让我们喜欢上音乐,还亲自让自己的儿子去上音乐辅导班。而每次在学习时,也顺便听课学习,每节数学课,总要抽出十分钟,把她自己学到的音乐重点传授给我们。她教我们发准每个音名,教我们练习视唱、教我们识谱,我们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在赵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的音乐表现突飞猛进,就连音乐老师也不得不赞叹我们的进步。

每当想到赵老师,我就会想起那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电影中,马修老师进入这所寄宿学校教音乐。当他看见那些调皮的学生对老师恶作剧时,就下决心用音乐改变他们。当他看到校长对学生们惩罚残酷时,又对学生感到痛惜。在这地狱般的学校里,马修老师用音乐感化学生们,想把他们从地狱拉出来。终于,在马修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从黑暗中和阴影中走了出来,而自私自利的校长,却想依靠他们优美的合唱歌声为自己脸上贴金,最终没有成功。

啊!黑夜,让我从黑夜中逃出来的马修老师啊,他是黎明中的希望,他是给我们光明的太阳,是他给我们温暖,最美的“风筝”,你多久回来啊!让我们沐浴阳光的是老师,让我们幸福成长的,也是老师!

音乐是我们心灵的启迪,是梦想,的港湾,是音乐感化了我们,是音乐让我们茁壮成长,要是我做了一名老师,我一定要让我的学生生活在快乐中、美好的音乐声中!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5

没有人可以想象当时我们有多么激动,偌大的校园里激荡着我们的欢呼!久久望个着窗外,又忽然想到新年将至,感到很是迷茫:入高中来,已近两年的光阴随我而去,不似范仲淹醉里挑灯看剑那般从镜中衰鬓中找到一丝忧伤,断肠的惆怅。拿来了椅子和热水,把妈妈的脚放入热水之中,用胖乎乎的小手轻轻地揉啊揉。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两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记为线索,追忆了一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

透过日记微微泛黄的扉页,依稀看见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着暗灰色夹克,提着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紧闭着的铁门走去,光秃秃的头顶上顶着同样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马修,此时因为在众多领域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进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应聘一个专为问题少年们设置的寄宿学校——"池塘之底"的学监。

在乐格克设置陷阱致使马桑大叔的眼睛受伤后,马修只是让他每天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在莫杭治因为辱骂校长而关禁闭、,他被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时,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伴们合唱,于是在放学后独自来到教室练习歌唱,马修发现后不但没有责怪,最后甚至还给他"开小灶";在来自圣菲亚少管所的蒙丹处处与马修作对时,马修不但没有厌恶、疏远他,反而让他成为合唱团里唯一的"男中音",并且不时教育、开导他,当蒙丹最后因为校长哈珊的谎话而被警察带走时,马修还因为合唱团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马修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渴望关爱的孩子们,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希望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间。

马修用音乐感召孩子们冷漠已久的心,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当公爵夫人欣赏孩子们的演唱时,他们的表现无疑达到了一个高潮。无论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纯净、完美融合的歌声,还是领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籁般的声线,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们的歌声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马修给予他们信心与爱的结果。从小受到"行动——反应"的强制性规定的他们,生活在这里实际上毫无自由与快乐可言,而马修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音乐,为他们带来了关爱,因为长期受到压迫而麻木不仁的心灵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他们所不曾拥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倾注在马修的身上。让一群顽固恶劣的问题少年们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马修面对孩子们,并不像其他学监那样选择了强硬的手段,或者选择了放弃,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以"爱"作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孩子们的歌声,与其说是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说是他们为马修献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合唱团的演出非常成功。正当校长哈珊假借马修的功劳向公爵夫人邀功请赏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蒙丹为了报复哈珊点燃了学校,此时马修与马桑大叔却带着孩子们上山野餐,哈珊愤怒之下解雇了马修,并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与他见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无法阻隔的,孩子们反锁上门,从窗户上扔下一架架写有姓名的纸飞机,送给马修作留念。随着一架架纸飞机盘旋而下,孩子们将手臂伸出窗外,奋力挥动,向马修告别……

一直等待父母在星期六来接自己的孤儿佩皮诺,终于等来了马修带他离开这个监狱般的地方。佩皮诺的执著是正确的,他的等待最终迎来了圆满的结局。马修被解雇的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贝、朗古卢瓦和马桑大叔联合起来揭发了哈珊虐待学生的事实,最终哈珊被辞退,而其他孩子们各奔东西。马修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这份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结局是美好的,心底充溢着暖暖的感动,默默地为马修,为这些孩子们祈祷、祝福,希望他们获得幸福。他们的歌声总是在耳畔久久回荡,震撼着心灵。只要你仔细去聆听,就会发现歌声中充斥着满满的爱……

看完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里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最后成了一名伟大的指挥家,就是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和无尽的爱,才成就了这名指挥家。就是他这种无私的爱深深的打动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6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一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一性一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

当听到这部影片的名字时,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的,在春天这个温暖的季节发生的故事传说自然会让人觉得温暖。可是当影片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发现这影片的感觉并不是我开始想象的那样,背景音乐总是略带着一些忧伤,把整部电影的气氛映衬的有些忧伤。

但是,继续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觉,顽皮的孩子和马修总是会发生些什么,这些事却显得那么自然,并且想想这也是为什么马修会和这群让每个老师都头痛的孩子们相处得如此和谐融洽。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同个爱好——音乐,在马修的培养下,他们合唱的歌声是那么动听美妙。

它没有国际大片的华丽场面,没有动作大片的华丽的打斗,没有科幻大片曲折新颖的故事传说情节,但它感人的故事传说鲜明的人物刻画动人的音乐已足以使每一个观众感动万千,并深深爱上了这部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7

最近,在阅读屋的课堂上,我和老师同学一起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叫马修的老师来到一所“再教育”问题学生的学校,与这一帮“坏学生”之间的故事。

马修是一位老师,他被安排到“池塘之底”教学,他决心要把学生教导好。当他被告知这里的学生犯错会被禁闭时,他无比震惊——这里和监狱有什么差别?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孩子们心里都筑起了高高的围墙,不愿意敞开心扉,变得更加叛逆。马修老师希望可以用音乐感化孩子们,在学校里偷偷组织了一个合唱团,孩子们开始越来越好学,最终曝光了学校的暴行,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工作。

马修老师为什么要坚持教导好学生?因为他坚信,并不是学生不爱学习,是因为老师通过禁闭的方式一点点地摧毁着孩子们弱小的心灵,孩子们的自尊心正在受到攻击,他们的叛逆是心灵的反抗!马修老师通过音乐,让孩子们找回来那一颗纯洁、幼小的童心。可以说,马修老师就是孩子们心灵的保护神!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