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00字精彩8篇正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00字精彩8篇

时间:2023-09-03 19:09:29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00字精彩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作文 篇1

这是一个让人看了还想再看的故事,简单,质朴,却让人相信了人性本善,让人相信了天生我才必有用,正如同这部电影里的结尾曲“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热忱,荣耀之路,童年的幸福,转瞬即逝,绚烂的金光,照耀小路的尽头”。这是一群活在黑暗中的孩子,他们一直在黑暗里摸索着,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没有人告诉他们生活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而马修老师无疑是他们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带着他们走向一条荣耀之路,在这条路上,马修用他的包容,理解这些“问题”学生,带领他们走向光辉大道,引导他们人生的方向。正如影片开头,马修老师才到学校的时候,学生力基恶作剧的打破了学校管理人员莫桑先生的头,马修老师在知道真相后并没有狠狠的惩罚这个学生,他让力基看到了他做错事的后果,让他看到了莫桑先生并没有责怪他,力基突然就感到了一种救赎,最后他自愿照顾莫桑先生,我觉得这才是对于学生最好的“惩罚”。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池塘之底的校长,校长所推崇的是“行动—反应”式教学,所谓的行动就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的硬形制裁,而反应就是学生对硬性制裁的反应。当马修老师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在戏弄他,嘲笑他“鸡蛋头”,场面很混乱,这时,校长进来,一声口令,学生们都很乖的坐下来,因此校长便认为他的这种教学方式才是最正确的,这种教学方式才是对这些孩子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最后校长为他所做的付出了代价。

“永远别说永远,路途上总要一直尝试”,这是马修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没有永远错误的学生,惩罚他们,那他们永远不知道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到底应该怎么做,马修老师很好的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让他们认识到了错误。那首《希望之光》:吹过积雪的大地,传来讯息,冬天将要过去,你的回声飘向远方,伸展双翼,在昏暗的早晨,寻找通往彩虹的道路,揭开春的序幕,海上的风,托起轻快的羽毛,驻足于古道的岩石上,传来讯息,冬天即将过去,你的气息飘向远方,飘向深山,在旋风中转动,伸展双翼,在昏暗的早晨,寻找通往彩虹的道路,马修老师很好的改变了这所“池塘之地”,校长似乎也被歌声调动起来了,玩飞机,踢球,做着童真的事。马修老师用他的坚持改变了这所学校。

在歌声中,马修先生读懂了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就像那个偷了校长钱的孩子就想买一个热气球,逃出塘底,没有人有资格责怪他,在一个美好的童年里,不应该是在一个没有亲情,没有人关怀的,有的只是命令的地方度过。

然而即使马修老师很出色,改变了这所一直有着思想禁锢的学校,但一人之力终究是弱小的,终是无力改变这个学校的本质,马修老师被勒令辞职。在马修先生离开的时候,没有学生来送他,也许是学生们还不能很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大家的心意和祝福就像他们折的纸飞机一样飞到了马修老师的心里。大家唱起了他曾经教过的歌曲“风中舞动的风筝,请不要停留,飞向海洋,飞向天空”,这就像是大家送给马修老师的祝福:“老师啊,你就像那风中舞动的风筝,即使学校没有能给你一个让你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是那并不能葬送你的梦想,请就这样坚持你的梦想,飞向海洋,飞向天空,你将有更大的空间施展,老师,再见!”。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2

培训第三天,借着华师省骨干学习的机会,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部法国著名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关于师生关系的电影历来让人感动,《心灵捕手》、《死亡诗社》、《生命因你而动听》、《摇滚校园》皆是如此。《放牛班的春天》是浪漫、理想化的,但却是让人心灵震撼和受欢迎的。就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人生路上也是如此,一切那么真实、那么亲切!

校长:

最后校长下课回家。从他的威严和一副狰狞自私的、极为不尊重下属的态度对马修说:“你就是个小、小、小、学监”;对插班生蒙丹污蔑和殴打(蒙丹无恶不作,人性几乎已被泯灭殆尽,他被校长指控偷了学校的20万法郎后被送进警察局),还有在伯爵夫人面前篡夺马修的成绩而摘取勋章。最后,蒙丹一把火烧了学校,同时也烧掉了校长的勋章。影片的结尾可以说让人大快人心,校长可以说是作为一种急功近利之人的代表,细想之下许多人也像校长一样怀揣着激昂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中被慢慢腐蚀,最终同化褪变。影片的一开始校长就告诉马修他也会很快同化,但事实证明不但他没有堕落,反而用音乐洗涤孩子内心的污浊并激起他们对生活的希望。潘多拉的魔盒唯一没有释放出来的就是希望,若一个人对生活不再抱有希望,那么蒙丹的例子就俯首皆是。蒙丹的命运让人同情更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把可爱的天使变成了魔鬼。影片也已经告诉我们这样的领导是没有好下场的,但细想当前又何妨不是这样呢?在表彰大会上、在荣誉面前,总有领导的大名。

马修:

他的博爱、毅力、恒心和善于发现的眼光以及自己的特长得到了学生和同事的认可。如,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兴趣而成立合唱团。还有被解雇时,害怕被关禁闭而不敢出来送行的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着小手,带着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不断地飞出来,宛若花儿朵朵;还有带走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佩尔诺;还有发现郭邦偷了20万法郎,冷静、耐心地了解到他的作案动机——仅仅是为了买一个热气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时把不可饶恕的错误成就了郭邦;以及还有一个因素,爱好音乐,把这班因各种不幸造成的问题学生训练成了一个合唱团,在悠扬、和谐的歌声中,孩子们的笑容是率真的,甚至是无邪的。就此,如果我们老师有一技之长,那么尽快把它用到你的教育教学中去,享受你的成功吧。

马修可谓是老师中的典范,他的善良、坚持、勇敢和善于发现是很多老师无法企及的,教师工作是一个心灵交流的过程。每一个孩子在降生以前都是天使,因为折断翅膀而降落人间,他们都在等待能缝合翅膀的人,使他们再度飞翔。但是,往往并不是每个天使都能找回翅膀,更多的是在无奈中陨落。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他最重要的应该是教书育人,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下,成绩往往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成绩应该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而不是评价学生的标准。如果只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那么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打击。这种打击有时是毁灭性的,当学生不再知道自己学习和存在的价值时,最坏的结果就是自暴自弃。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从肯定中增强自信心。对学生而言信心和肯定是很重要的,是他们努力的精神动力。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动人的闪光点,作为老师应该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包容和谅解。从与他们交流中努力地发现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平台。教师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积极完善他们的个性,把学生培养成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进取的,善良的,正直的,有创造力和有思想的人,一个能适应社会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社会需要精英更需要千百万普通人的创造和贡献。

皮耶尔:

具有音乐天赋的主角。犯错,处罚一直都在他的家常便饭,被老师们称为天使的面孔。人最可怕的不是激烈的爆发而是无言的沉默, 因为无声胜有声。皮耶尔幸运的受到上帝的眷顾。马修老师对他的教育可谓是专家之举。使他脱离了恶魔的群体回到了天堂,成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家,在和佩尔诺一起看照片的时候,有一句让老师觉得很真实的话:“还有学监,他怎么称呼来着”,佩尔诺告诉他是克雷芒马修而且还说马修要他把日记本指定交给你。但作为著名的音乐家居然忘记自己的启蒙老师,这个画面极大讽刺了成绩好的学生,因为他们一般都会忘记自己的老师。因为他们习惯了接受,习惯了理所当然的给予,不再懂得珍惜,更不懂得感恩。相信做老师的你一定有真实的感受。

佩尔诺:

天真、可爱的指挥官,去见皮耶尔时亦是如此,在他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比如,考试的时候问他同桌的话,想想我们读书是也是如此,当遇到不会做的时候就去问同桌。从感情入手,再问问题,当问道五乘以七等于多少时,同桌居然说是五十三,没想到佩尔诺也半信半疑的点了点头,哈哈大笑一定会在这个时刻出现,感言真可爱的孩子,其实对学生相信我们也是这样,当自己感觉到这个学生很可爱的时候,总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确佩尔诺做到了。

反思:

面对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作为老师有时又显得如此力不从心,想要做的太多,能做的却很少,我们时常纠结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而迷失自我的时候,重要的是坚定走下去,相信某一天终能走出漩涡。最后借用狄更斯的话结语:“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 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也许,每个人思考和出发点都不一样,所以即使同一部电影,感觉却是如此不同。上面所写,望能给你养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3

翻开你们的面容

闪耀的笑脸里

埋藏着童话般的故事

不是遗忘了的

那双关于天使的翅膀

不是世俗的

那涂鸦的夸张的妆容

池塘之底

邂逅你们的歌声里

是小小宇宙里

爆发的时代

私奔

你们的梦想

走进放牛班的春天,走进池塘之底,那一群孩子就这么在这个炎热的夏天走进了我的生活。一部小小的影片,不关乎很多的商业因素,没有爱情的渲染,但是就是一种淳朴,一种关于宽容、关乎梦想的。一群被世人厌恶的孩子,遇到一个天使一般的老师,从此他们的故事里有了更多的浪花。而那一群孩子,哪怕有一刻成了别人眼中的恶魔,在马老师的眼中便成了最美的天使。瞭望他们人生未来的路,被人遗忘的他们,终于有人愿意为他们伸出援手,音乐给了他们自由的灵魂,引领他们走向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部纯纯的影片。

影片一开始,有一扇铁门,铁门内站着一个小孩,他是那么的懵懂,他是那么的纯净,父母过世了,他却依旧愿意等待着他们,因为他人小,但是他的心里希望充满希望。希望在这么一群孩子眼中,但是绝望的眼神在校长眼里,在那些终究无法走进他们内心的人的眼里,他们呆在了池塘之底。马修见到的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恶作剧的他们让学监进了医院。他像每一个新来的老师一样对即将接任的孩子们充满信心,他觉得没有什么无法改变。是马修老师的信任、宽容、坚持、激情、爱心让孩子们最终能够放飞自己的心灵,找到生活的希望。

在这部影片中我最想谈谈的便是关于教育的问题。

这群孩子从来都不会被校长肯定,哪怕他们做到了很好,校长也会弄觉得他们已经无法拯救。在这部电影中,学校用“行动-反应”式的惩戒方式去禁锢他们。这是一种缺乏人性关怀的教育体制,孩子们用他们更进一步的叛逆、调皮、孤僻来回应这种惩罚。对于问题学生校长始终是觉得唯有通过严惩才可以维护纪律,其实这是一种以暴制暴的行为。在我们现代的学校管理方式中,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很多的老师或者家长也觉得以暴制暴是最好的方式,而不愿意走进他们的内心,不愿意去发掘他们。可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带着天使的光环而来,只要我们愿意走近他们,他们是可以走到最后的。校长没有做到这一些,可马修老师做到了。他始终觉得自己是可以感化他们的。他替孩子们承担责任;对孩子们对他的恶作剧放在自己心里;他保护着他们,不让他们被惩罚;他在考试时给他们打手势;他在宿舍陪着他们睡觉;他让恶作剧的孩子去照顾伤者,他保守着他们的秘密,他愿意去和他们沟通,愿意去对他们充满希望。让师生关系那么融洽,让他的课堂那么的吸引人。宽容是他对待过失的态度,一次次的努力为他和孩子们找回尊严,也实现了梦想。其实过失本身也并非当事人有意的造成,一次善意的谎言,或许就此挽救了一颗沉沦的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个孩子们都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许他们被称为“问题孩子”,可是他们的问题只在于他们的叛逆超过了周围人的忍受,他们不是朽木,可他们曾被亲人抛弃在思想的荒野。在学校大门被锁上,当禁足室大门被锁上。他们就这样被放弃了。可是他们的光芒始终是无法遮掩的,马修拯救了他… …们,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用音乐洗涤着他们的心灵。当指挥棒挥扬,你听到了来自孩子们最美的声音,他们的纯净感染着所有的人,连校长也忍不住玩起了纸飞机,他是不愿意去走进他们,尽管他们真正的感染了他。那群可爱的孩子在音乐里闪耀的光彩是那么的无法遮挡。他们的眼神里充满着希望,那是自己给自己的,音乐让他们知道原来自己是那么地不一样,让他们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是焦点,自己不是问题孩子,而是充满了希望的未来。

马修老师,永远用他的敏锐的心灵观察着孩子们。孤独存在于每个孩子的心中,渴望被人关注却被遗忘在角落里,尽力的表现却始终无人理睬。最终疲惫地放弃。选择以放任不羁吸引他人的目光。不羁其实并非放任者的初衷。知道孩子们犯错后的恐惧,让孩子去守着受伤的老师,带他去认识错误,而不是在禁足室里去厌恶世俗;用委婉而不失孩子面子的方式让其加入音乐组合;运用冷漠孩子的方式最后给他表现机会重拾信心。.。.。.马修老师宽恕孩子们的过去,放飞他们的梦想,如此简单而又充满意义的举动。在马修老师博大心灵的指引下,孩子们走出阴霾,放飞的歌感染着每个人,甚至是魔鬼般的校长。

困难是人生的必修课,微笑着去面对。不要忘记了你最初的出发点是什么,因为在最初的地方总是有着梦想的指南针带领你走向你明媚的明天。马修老师也许没有大的成就,却挽救了60颗无助的心。梦想的实现有时并不只体现在自己的身上,用梦想带来光明也是一种成就。马修老师用他自己对梦想的执着,带领着孩子们的纸飞机走向更远的路途,因为梦想,他可以灿烂的微笑。因为梦想,孩子们不再只是池塘之底,最终迎来了放牛班的春天。马修老师的行为让我对即将要选择的教师之路充满了指示意义,因为他让我们知道,孩子们的春天,一个也不能少。

结尾,马修老师带走了小豆丁,而那郁郁葱葱的绿色便代表了无限希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4

这是一所专门为问题学生设置的学校,阴森、恐怖、冰冷、封闭是这所学校给人的第一印象,严厉、冷酷、刻板,是老师给人的印象。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这里的教师所采取的是一种极为简单粗暴的方式,随机点出一个孩子接受严酷的惩罚。虽然我们没有看到这个惩罚,但是我们从伯尼法斯那恐怖的神情就可以感受到。而且,当伯尼法斯的名字说出来的时候,校长的那句“他的运气不好”这句话更让我感到心寒,我感到这不是一群老师在教育孩子,而是一群穷凶极恶的法西斯在处决战俘一般。

这里的孩子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权利和机会,伯尼法斯仅仅是说了一句“我什么也没有做”,却被老师威胁“请注意你的言辞”,这是怎样的恐怖,我是难以想象和难以忍受,这绝对不是教师,这绝对是一群疯子和魔鬼。

校长的一句话,再次让我陷入深深的而恐惧之中。不仅仅是因为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因为元凶没有找出来,所以取消所有孩子探望和活动的权利),更可怕的是校长竟然怂恿学生相互检举揭发,这样便会告密成风、人人自危,长期以往的结果是我不敢想象的。

看到那个曾经在学校门口等待家长的可怜的小家伙,我觉得学习对于他而言,绝对是痛苦的,甚至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小孩子甚至变得有点麻木了,这绝对不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所应该具有的特点。

如果没有马修老师的到来,这里的孩子永远不会感受到自己人生的春天。

马修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他在给孩子教授音乐的时候,让所有的孩子在他的面前唱一两句歌词,然后判断他们属于中音、低音或者高音。关于孩子唱歌的这一段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很搞笑,但实际上马修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件事情认识和了解孩子。不管孩子所唱的内容如何的搞笑和滑稽,他都能积极肯定孩子们,给孩子们一个合理的定位,同时对部分孩子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使他们明白可为和不可为。马修老师态度随和,语言恰切,让我很受感动。

马修老师允许自己的学生犯错误。他用自己的宽容引导着孩子们学会正直、学会诚实,享受快乐的人生。他也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学校的每一个人,甚至包括校长,让他们变得年轻,让他们变得有爱心。

对莫浪杰的故事让我们知道该如何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如何引导孩子朝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前进。在面对这个有着严重叛逆心理的孩子时,马修老师对于原则问题的坚决不让步以及对于细节问题处理时所具有的仁爱和宽容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以及为人父母者学习的。

皮埃尔的母亲都已经放弃了皮埃尔,因为她觉得“皮埃尔让她觉得丢脸”(这是很多问题学生家长的真实想法),但是马修老师没有放弃他。马修老师对皮埃尔的教育引导让我感受到了马修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在。在肯定老师的伟大的同时,我相想反问一句这些孩子的家长“孩子是从一开始出生就是这样的吗?,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和家长有没有关系?”

蒙丹,据说是因为偷盗他人财物被开除了。但是,在马修老师的仔细追查之下,最后却发现偷盗者另有其人。在这一过程中,马修老师为了追求事实的真相,积极地为孟丹洗脱罪名,但他也信守了承诺没有告发处理真正的元凶,这就是教育的艺术。

对于那个打伤马克桑斯的孩子——勒盖莱克,马修老师的解决方法就是让他走进马克桑斯老师,感受老师的伟大,用事实教育和说服孩子。而对于在黑板上丑化自己的孩子,马修老师则又采取了另外的一种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艺术魅力感染他、带动他,把一个原本严肃紧张的事情巧妙的化解开来,避免了个人尴尬的出现。同样,马修老师没有追究他科尔班对于自己的冲撞和冒犯,而是想着让他学会诚实,引导他在歌唱方面表现最好的自己,这种豁达的胸怀让我们感动。

马修老师用他的积极引导赢得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我们看到窗户外边那一双双渴望的羡慕的眼睛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付出了很多的老师即将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当莫浪杰站在合唱团的镜头的时候,我有一种莫名的喜悦,这是马修老师的成功,他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在感染着所有的孩子,使他们产生爱和善良。

听到那精美的歌词和韵律在我想起的时候,我充分理解了教师马修的良苦用心,文学和艺术是引导孩子向善的最好的方式。看着孩子清澈的眸子,我刹那间明白了马修老师的伟大之处。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老师的引领下,这个原本死气沉沉的学校充满了歌声和快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孩子们也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实的笑声,是对马修老师教育的最好的褒奖。原本严厉无比、高高在上的校长,也被美妙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最终,当那个古板的校长站在自己的椅子上玩纸飞机的时候,我知道,属于孩子们的春天,真正的要来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5

有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

有这样一个学校,名叫“池塘之底”,它拥有着阴寒的建筑、沉重的大门,陈旧的教室以及阴森的氛围。

有这样一群孩子,在严格甚至近乎残酷的管理下,他们孤傲而坚强地抗争着,又可以说无恶不作,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仿佛等待着一个救星,又仿佛他们已经放弃了这种期待。

有这样一个失落的音乐家,带着一丝丝失落来到这里,见到了这一群渴望被救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马修。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代课老师,这个学校就是池塘之底。马修自始至终怀着一颗仁爱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犯错——受罚”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也懂得关怀孩子。在孩子犯错时,他总是包容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感化他们的心灵。经过马修老师的努力,这群“无药可救”的“恶魔”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小歌唱家。在影片的最后,马修因为校长的反对,而被迫离开了学校,他多么希望见孩子最后一面呀!而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进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记得其中一句话:“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影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放弃书写青春,即使是被放弃的“放牛班”的“恶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一样会绽放青春,一样会拥有春天。《放牛班的春天》就是这样一部从头到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又满含热泪的影片。孩子们最为可爱的一面——那种发自内心的纯真的天性,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得到了充分的激发。现实中,我们是多么需要这种天性啊。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6

在高中的时候,我曾经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一名会员,那时我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免费收到书友会一些免费介绍新书的资料,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当时它是作为为数不多的影视制品向会员推荐的,从其中的简介中,我隐隐感到这是一部充满温情,感动的电影。虽然我对《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兴趣,不过自己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它。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淡化了对这部电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与这部电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唤起了昔日我对它的期待,也让我在心底暗暗庆幸,自己几乎错过了一部电影。

电影的开始很平淡,两个老人的相遇,对曾经年代的怀念,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有点像《泰坦尼克号》。情节也很简单,讲的是一个老师与一群学生的故事。

当麦神父在电影刚刚开始就因学生的调皮而受伤时,让我们没有见到那一群学生便感受到了他们是多么不容易被管教,所以当马修老师首次进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教室乱作一团,院长进来维持秩序并大声质问时,马修老师对孩子们袒护的态度。也许这正是他试着走入孩子们之间的第一步。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交流与宽容。孩子们的调皮捣蛋也许只是天性使然,也许是缺少倾诉的对象,但并非不可救药。尤其像孩子与大人们之间这样的情况更容易出现代沟和隔膜,院长简单粗暴的体罚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相反,可能只会引起同学们更强烈的叛逆,也只会在孩子们的童年里留下一片阴影。而马修老师则试着走入他们的内心,于是在第一堂课上,他就让每个人写下他们的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管结果五花八门,但这样的方式却让孩子们认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同学们也由此感到了新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

马修老师与院长不同,他不会随便的体罚学生,那怕学生们真的让他很生气。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场合维护着孩子们。然而即使要惩罚学生,他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让乐格克去照顾麦神父而不是将他送到校长室去接受体罚一样,所以当我们看到乐格克因自己的错误做法而流泪时,我们也就感到了马修老师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面对一群桀骜不驯的学生,马修老师也明白简单的体罚并不能在孩子们中间树立起真正的权威,所以在他与孩子们的较量中,他也针锋相对,让孩子们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给莫杭治画画像一样。马修老师的做法让他感到无奈,同样增加的还有心中对老师的服气。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7

今天我带我的学生去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看完后让我感触良多。

面对孩子们一次次的恶作剧,马修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正是这种宽容如一缕阳光直射“池塘之底”。终于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悔意。受惩罚的孩子在母亲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闭症的孩子在老师的关怀下慢慢打开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和宽容之心帮助了这些孩子,这是这份善良与伟大,改写了孩子们原本那充满晦涩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串歌声与欢笑,盼来了“放牛班的春天”。当昔日的照片变得昏黄,昔日的顽童已成为音乐家,我们看到了早已满头银发的皮埃尔、贝比诺对老师克莱蒙深情的怀念,往事并不如烟,因为改变了这些放牛班孩子命运的人留下的记忆,注定不会被风轻易吹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对教育而言,不仅是一种磅礴的气势,而且体现一种宽容的态度。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它是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爱的泉水,它是从睿智头脑中升华出来的美的绿荫。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8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向我们讲述了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学校,这里的学生捉弄老师、打架、逃学……简直是家常便饭。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校长非常暴力,制度订得很死,把学生当犯人一样管理。老师面对这些顽皮成性的学生,他们无计可施,只好把学生当牛一样看管。

一个叫马修的音乐代课老师来到这所学校,他非常有才华和远见,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他没有像校长和其他老师那样放弃学生。马修老师首先到学生们中间去发现有音乐天赋的人,再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合唱团。刚开始校长很反对。可是,学生们的歌声感到了女伯爵,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学生们在歌声中找到了自尊,学生们的坏习惯在歌声中得到了改变,他们的人生也因此改变。非常遗憾的是马修老师被校长开除了,在他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们因为害怕被关禁闭,只能从窗户里放纸飞机,飞机上写着与马修老师告别的话。一个好老师,一个深受学生和同事喜欢的好老师,就这样被校长开除了,但是很欣慰的是,马修老师带走了一个孤儿,一个把他认爸爸的孤儿。

看完电影,我闭目沉思。只会体罚学生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只有用爱才能改变学生,改变学校。电影中的马修是一个好老师,电影中的学生喜欢他,我也喜欢他。我更希望:我们老师能像马修一样用心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呵护学生,让我们从这里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