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考作文 > 史上最牛高考作文最新7篇正文

史上最牛高考作文最新7篇

时间:2023-11-20 06:11:44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史上最牛高考作文最新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史上最牛高考作文 篇1

刚刚在乌鲁木齐闭幕的“2014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暨考古与历史文化宣传创新研讨会”上,来自疆内外的众多考古专家,应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仪器对新疆出土的文物进行精密研究,继而在肉眼难以看到的地方,找到了很多最新发现。

也正是这区别于传统方式的新技术,让尘封多年的出土文物“说话”。

牛心脏做成的“化妆棒”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此前在小河墓地出土的法杖上,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明胶。

这次,他带来了最新的发现,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原本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居然是小河先民用来化妆用的化妆棒,而它是由牛的心脏制作而成。

杨益民说,这根化妆棒是在墓穴里发现的,它静静地躺在墓主人旁边。出土时实际上很难用肉眼进行判断,但是通过红外光谱他们发现这是一颗黄牛心脏。

可是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经过实验室化验和分析,他们发现这根棒子上面曾经是有颜料的,所以推测这可能是小河墓地先民化妆时所使用的“化妆棒”。

四千年前的“颅骨环钻手术”

一颗距今约四千年的头骨上,有个6厘米大小的圆形穿孔,给考古学家们出了难题:这个人难道是做过手术?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新疆考古研究所一直在研究小河墓地出土的古人类,他们使用体质人类学、线粒体DNA等多种当下最为先进的研究技术,对小河墓地出土的48颗头骨进行了研究。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的研究结论,让在场的所有考古学家惊叹。朱泓说,他们发现了一例比较典型的接受了颅骨环钻手术的女性,年龄在40~45岁之间,其人字点处有直径约6厘米的圆形穿孔(左侧出土后破损),创缘圆钝,有明显的愈合痕迹。“也就是说,她做了颅骨手术之后,还活了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个月,可能是三五年。”

在朱泓看来,这种手术到底是巫术还是医疗,目前还未知。在小河墓地周围也没有找到相关的品,很有可能当时进行这个手术时,整个过程很残忍。

此外,距今约四千年的这批头骨,是小河墓地最早的居民,经过分析之后,他们发现这些人在来到这里之前就已经是混血人种,黄种人基因和体貌特征在小河墓地的墓葬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新疆史前人类已会使用染料

新疆出土众多毛织物,颜色鲜艳,然而这些颜色是由什么东西染制而成呢?

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工程师刘剑经过研究得出了“新疆史前人类已会使用染料”的结论。

经过高效液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出自新疆若羌小河墓地、哈密五堡墓地、亚尔墓地、且末扎滚鲁克墓地、于阗克里雅圆沙墓地等的毛织物上毛纤维染料进行分析,得到一批初步成果。

刘剑说,这些毛织物都是新疆史前人类所使用过的,距今两千五百年到三千多年。在检测的八批样品中,黄色、黑色、灰色均为羊毛的本色。所有的红色或棕色纱线均为西茜草染色,这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染料,根红色,长于天山、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的山地灌丛、沙地。

而在新疆哈密五堡墓地出土的红地三角纹刺绣毛织物上,黄色的纱线染料可能提取自灰胡杨沫阳,该树种是新疆特有的地产植物。

史上最牛高考作文 篇2

【关 键 词】 高考作文;教学;考试

作文者得语文,如何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需要的是一颗可以深深打动阅卷老师、感染阅卷老师的心,是一颗可以使之欣赏、喜欢、怜悯甚至钦佩你的心――应该是一颗温馨、仁爱、厚实、纯真的智慧之心。如果聪慧的同学们有意识地在文章中设置几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能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设计作文亮点?

一、思想意蕴的智巧点化

考试时,情绪紧张,时间急迫,极易匆促下笔,就题论题,写哪算哪,很难出类拔萃,只能落入俗套、坠入大流,岂能赢得青睐。

好的作文,立意深刻肯定是重要因素。但是,高考作文却未必尽然。高考作文鉴于评卷速度太快,有时立意过深、过艰涩、过难于理解,反而容易导致误会、造成误判并因此失分。所以,高考作文的主题,不宜太深沉,不必太复杂,不可太超前,也不要太逆向。考场上过分冥思苦想,钻坚取极,很可能费力不讨好,徒劳而无益。

一般来说,确定既有新颖之感又不使评卷老师一时难以领会的立意,把普普通通主题通过高明、高超、高人一筹的手法,予以高智巧的点化。巧托、巧喻、巧解、巧揭,从而显示出思想意蕴方面的高格调、高情致,这才是高考作文的最佳目标和获取高分的万全之策。

这篇《相对论》就是一个颇可称道的精彩范例:

(一)“错了,一切都错了。”爱因斯坦挠着那乱糟糟的头发,不安地叫嚷着。一个令他头痛的想法浮现在他头脑中:“还是他们说得对,我的想法太荒谬了,我不能再研究下去了,妈妈说过,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深,你离家就越远。”“你这个傻瓜。”一个生气的声音在脑中响起,“不相信自己你还相信谁,自己的研究又没错,干嘛要停下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不对。”又一个声音:“你的同事不是提醒过你吗?不要在自己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不,又错了……”争论似乎没有尽头,爱因斯坦也越来越急躁:是相信自己,继续研究,还是相信别人,重新开始……

结局一:爱因斯坦最终相信了自己,开辟了物理学的新天地。成败的关键时刻,经过一番心灵争斗,爱因斯坦“相信了自己,开辟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至此,并看不出多少与众不同之处。

(二)无数学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起因就是爱因斯坦的新理论。一部分人在是否应该相信这个理论上产生了顾虑,达坦因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他已经在牛顿力学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猛然间杀出的相对论却让他不知所措:是相信自己,继续研究,还是相信爱因斯坦,一切重新开始?……

结局二:达坦因最终相信了爱因斯坦,成为相对论早期推广者之一。

前面的两部分,形成了较为对称的两个板块,分别论述了“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也即“听取别人意见”两个方面,扣题紧密,层次分明。以“结局”一、二作小的收束,构思样式具备了一定特色,算得上一篇不错的作文。但是获得满分,恐怕就令人费解了。奥妙在后面――

(三)两个结局,不同的选择,相似的结果却让我困惑。到底应该相信自己还是应该听信他人呢?我不解。但很快,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幼稚。其实在科学家给出相对论之时,也给出了答案:我们不要刻意地去追求相信自己还是听信别人,事物本来就没有绝对,有时我们需要相信自己,有时又要相信他人。但有一条是不变的:我们要相信――“对”的。相信对的理论,相信真理――这才是“真正”的相对论。

评论:“相对论”本是爱因斯坦理论的特定术语,却被作者随手借来,信笔发挥,阐述“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命题题旨,从立论上看堪称了无新意。然而,“相对论”就是要相信“对”的,“相信对的理论,相信真理”,如此略显诙谐却又极为机敏聪慧的“曲解”,却实在妙不可言。仿佛人人心中有,又似人人笔下无,仿佛无意拾得,又似神来之笔。这就是一个思想意蕴的智巧点化。

正是这样的点化,从寻常中点出了盎然别趣,浅显中化出了卓越境界,使一篇主题并不新颖的平凡作文顿生光辉、突放异彩,成为当之无愧的上品之作。这难道不值得后来者从中汲取点什么吗?

二、构思展示个性魅力

考场作文平凡之篇泛滥成灾,构思奇巧、样式独特,会讨来一些意外便宜,下面介绍构思的五化,展示个性魅力。

1. 化形为理:是指将空灵、宽泛、抽象的道理,用具体可感的形象加以展示,使人易于理解、易于把握的构思方法。

例:百年回眸:(1)一百年前,屈辱的晚清统治者常常要用算盘算算“赔款”账;而今天,中国人则用大型电子荧屏来显示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倒计时。(2)一百年前,洋火、洋布、洋钉、洋油充斥中国市场;而今天,“中国制造”的商品以遍布全世界。(3)一百年前,中国妇女要用小脚迈进20世纪的门槛;而今天,英姿飒爽的中国体坛巾帼扬威四海。

例: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2. 化虚为实:是指将概括性、抽象性的概念、判断或结论性的话,用恰当的形象使之真实的再现出来,让读者从这形象的描绘中自己得出结论的构思方法。

例: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老头儿身子一纵,铺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3. 化显为隐: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中心,要将其融入文章的字、句、段里,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的余地的构思方法。

例:有学生在写以“完美”为话题的作文时,这样写道:小学时要看电视只能到邻居家去看,邻居家的小孩不让我看,我向父母哭诉,父母无奈,只得把两只大肥猪卖了买来一台黑白电视机。幸亏我家这年多收了粮食,卖了个好价钱,有了可以周转的资金。又后来我家搞多种经营,搞水产养殖。我家“发了”,造了新房,买了大彩电,现在已有了三部彩电,其他家电也都一应俱全。

4. 化情为象:将情感融入文章的字、句、段中,融入所写的物象中,通过物象来表达的构思方法。

例:杜甫的这两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春天的花鸟景物,表达作者在战乱年代的惊恐心理和恨别情绪,既形象又深刻,看似写景,实则抒情。李煜的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一江春水“,把自己因亡国而引发的多而不艳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再如,有学生我的脑在以“期待”为话题的作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海里一直有那样一幅画面――黑色的海水在涌动,生病的海鸟奄奄一息,沙滩上骨瘦如柴伤口溃烂的儿童睁着疑惑的双眼,似乎在问自己做错了什么。每想到此,我的心底就会有深深的痛楚。他们没有错,为什么也要背负着厚厚的一层污油?石油可以利于人类,它是工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血液,可是在这里,我却只感到罪恶,罪恶的战争!看到这样的画面,站在这样一段历史之前,我觉得这一片天地是黑暗的。太阳没有了光华,她在哀叹世界的不幸,在哀悼无辜的死难者。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和平也被乌云遮住了。她期待着有一天人们再次去追寻她。我也期待着和平和发展真正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5. 化平为奇:将平常、平淡的事,写出令人惊奇、意外的效果。文章的情节要有曲折,有起伏,有令人意外的结果。

例:“我是他的亲儿子,他不是我的亲爸爸。”小时的我经常这样伤心地对自己说。那时,我恨爸爸,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给我一分零花钱,我不知道与小伙伴吵架,哭到最后的为什么总会是我,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一件小事,妈妈为什么总是千方百计地为我瞒着,我不知道为什么连父亲的一句夸奖,哪怕只是一个轻轻的微笑都不敢奢求?

总之:(1)化理为形――将道理说得生动、形象、鲜明;(2)化虚为实――将概念说得真切、实在、可感;(3)化显为隐――将主旨说得含蓄、深沉、有味;(4)化情为象――将情感表现得真实、有物、蕴藉;(5)化平为奇――将平常事表达得新奇、可感、富有哲理。构思“五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此为起点,认真研读一些优秀范文,判析其内容、形式,汲取其养分,从而为我所有,为我所用,滋养我的个性,丰富我的表达,就一定能写出具有鲜活个性魅力的作文。

三、语言,使文章富有文采

语言就如一件华丽的外衣,如何让语言亮起来是作文的取巧之方,下面介绍几点取巧方法:

(一)妙用“诗词”,文采斐然

自己说一千道一万,也不如古人、名家说一句。在文中适时适地使用“诗词”,具有以下三大优点:其一使行文具有意蕴,这是由诗词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可以做到有“文采”;其二是使行文摇曳多姿,在作文构思上做到“新巧”;其三是可以体现作者的作文潜能,张扬炼字炼意的能力,在更多发展等级上获取优势。

怎样在文章中巧妙地使用“诗词”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尝试:

①引用:在行文中,收寻同类的诗词或同一个人的诗词,围绕话题或观点,对其进行印证或证明,会使行文更具有文学色彩,还会使行文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人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风雨任平生》选段)

②仿用:在作文中,有些好的诗歌,对于不同的话题,却不能直接引用,这时,可以进行巧妙的仿用(就是我们在主观题里经常碰到的仿写题)。仿用的要求很高,难度较大。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诗词本身便于仿用;二是话题适合使用诗歌;三是自己具有仿写诗歌的必备能力。

如我们应面对阳光,对着大浪淘沙、鲜花吐艳,唱一首豪迈的歌,唱得那天蓝海也蓝,唱得那茫茫大地笑开颜!外加和词一首:“少年自有少年狂,涉昆仑,笑吕梁,十年磨剑,今日试锋芒。烈火再炼双百日,化莫邪,断金刚!”(《收藏阳光》选段)仿用了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擘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③变用:在充分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围绕话题,将其变化一种方式进行再现。采用变用的方式也要注意三点:其一是对诗词的理解要准确,不应牵强变化;二是要保留诗词的精华,发挥诗词本身的功效;三是要切中自己话题的题旨,使得自己的变用与中心浑然一体。

如还记得那支梅吗?凌霜傲立,却引得群芳嫉妒,她不怨;同样是她,即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她也不恨。因为她的骨子里流着一股血,透着一种精神;因为有一团火在芳香中燃烧,那是她的全部啊。是的,她用她的全部正诠释着一如既往的香味。(话题“执着”片段),变用了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善用修辞,文采飞扬

有道是“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不仅能使表意生动形象,语言鲜活有味,而且使文章文采飞扬,魅力四射。我们最常用的是比喻、对比、拟人、排比等。

如“如果感情是水,涓涓而流,那么,理智是像巍峨的山,岿然不动,它更值得信赖。”(《理智与情感》)这里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贴切,引人遐思,为文增添了魅力。

“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股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下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遭遇挫折,笑对痛苦》)这里使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再如,“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生犹如航船,不遇见礁石,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的确,每一个人就如蚌里的那粒沙子,不经磨难,又怎能变成璀璨的珍珠?”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更是歌声。当你费尽心思和付出精力而寻不到宝时,这种挫折也许会使你失望痛苦。”

“像帆船逆风行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接受风浪的搏击;像小草逆风挺立在狂风暴雨的大地上,接受风雨的考验。人生在世,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我们应该扬起生命乐观之帆”

总之,亮丽的语言达成的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要有感情色彩,合理选用形象的字词(包括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等),巧妙应用多种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有能力的可以自己制造“名言警句”等等,灵活使用多变的句式。

能使文章富有文采的方法很多,这里只选取了两种我们常见易学效果又好的方法。当然了,若平常不注意积累,脑中无存物,纵使有再好的方法也不管用。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请同学们日后多重视诵读,多积累好词佳句妙段。请记住:诵读才是硬道理。

一根羽毛也许太平常了,但组合起来却是艳丽的彩屏。如果聪慧的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亮点,那么你距离考场作文的辉煌也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 曲静。 高考作文指导之我见[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1).

[2] 刘永康,张伟。 高考作文[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史上最牛高考作文 篇3

我与春瑜先生相识是经德高望重的杂文家曾彦修先生介绍的。春瑜先生的《牛屋杂文》就像名厨做的“牛腩煲”那样色、香、味俱全,让我爱不释口。我想九十二岁高龄的曾老亲自向东方出版社隆重推荐此书,且冒着酷暑吟诗《贺春瑜先生新书〈牛屋杂文〉出版》,就足以说明《牛屋杂文》的品位之高和份量之重。

我第一次拜访春瑜先生时,他没能容我落座就带我参观他的“ 牛屋”。他的“牛屋”确实“牛气冲天”――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里高悬着王元化先生题写的“牛屋招牌”――“老牛堂”。“牛屋”的主人喜欢以牛为杂文“品牌”,除《牛屋杂文》之外,早前出版的杂文集《牛屋杂俎》、《老牛堂札记》等,皆“牛性十足”也。春瑜先生如此对牛情有独钟,我略知其寓意,一是他属牛,1937年出生于苏州尚义桥,如今堪称“老黄牛”;二是他在中由于“炮轰”而被戴上“ 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被关进“牛棚”,当了七年“牛鬼蛇神”,对牛的感情可谓刻骨铭心。他在《风雨同舟的异类朋友》一文里,饱含深情地写了一只“有着特殊身世的牛”。这只牛的特殊在于有一段由家牛放逐为野牛再收养为家牛的经历,因此在“五七干校”劳动的春瑜先生一次赶它拉车时,它竟然“任凭鞭抽棒打,我自闲庭信步”。于是引起春瑜先生的感叹:它是否“用拒绝驾车的方式,在向人们抗议,还它以自由?看来,向往自由不仅是人类的本性,又何尝不是动物的本性?”

春瑜先生从“牛棚”里解放出来不久,就从上海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时值改革开放之际,“换了人间”,解开了“辔头”的牛,可以昂首奋蹄了。这期间(从1978年到1982年),他相继写出《“株连九族”考》、《语录考》、《烧书考》、《“万岁”考》、《说“天地君亲师”》等杂文名篇。他不愧为著名历史学家,他这些杂文,把谈古论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运用得恰到好处;他这些杂文,主旨宏大,立意深远;他这些杂文,一看题目就令人“触目惊心”, “反右”和“”中明明是封建主义祸国殃民,却偏偏把资本主义当作“假想敌”大批特批。他的“考”系列杂文,无论是在史学界还是杂文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严秀先生赋诗曰:“究史何须作主张,旧矩新规满殿堂。祖龙虽死魂犹在,劝君改颂秦始皇。”春瑜先生在《牛屋杂文・后记》中回应道:“老先生之‘劝君改颂秦始皇’诗句,可圈可点,妙不可言。我的回答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他“决心清算秦始皇流毒,至今痴心不改,而且只要我还能执笔,一定坚持到底。”

我每读春瑜先生这些文章,眼前就浮现出高莽先生给春瑜先生画的那幅漫画像:画面中的牛怒目而视,两角冲天,与春瑜先生“相映成趣”。牛的怒目而视和两角冲天意味着什么?我的解读是蔑视权威,秉笔直书。他几十年来在文史两界游走,如鱼得水。他在明史研究方面是屈指可数的权威专家,迄今已出版史学专著八种,主编文史丛书十余种;他编著的《中国反贪史》,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成为中国反贪的历史教科书,获得“中国图书奖”;他应邀给党和国家领导干部“传道解惑”,其《中国历代监察制度与权力牵制》,收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主编出版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资政卷》。

去年金秋时节,我陪他去我的老家――湖北兴山县踏访闯王李自成的侄孙李来亨当年抗清的遗址。我小时候就听说我们老家大山里有座百羊寨,李自成兵败后,他的侄孙李来亨率领残余部队来此坚持抗清十几年,最后被清军包围战死于此。来京与春瑜先生相识后,他几次向我了解李来亨的情况,去年得以成行。可当我们到达百羊寨,不巧碰上连绵阴雨,寸步难行。已七十多岁的春瑜先生手脚并用爬着山路,顶风冒雨参观凭吊了圣帝行宫碑、望台、七步半台阶等遗址。终因雨势太大,还有几处遗址没能看成,我们只好返回北京。没过多久的一天晚上,我接到春瑜先生的电话。他说:“我在你的老家兴山!”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他怎么在一月之内两次不远几千里去兴山?他告诉我因为上次没有看完李来亨的遗址,心有不甘,用了两天时间把所有的遗址都看过了,又寻访了当地的一些知情人,掌握了一些难得的资料。他回京后写出《三百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我看了真是感慨万千:这篇不过两千余字的文章,他竟然付出如此辛劳,这种治学为文的精神,确实是我辈的楷模。

史上最牛高考作文 篇4

艺术首先是为人类所用才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艺术的艺术性只有更成功、更恰切地表达其本身的功用目的才真正是一种成功。这种功用一是精神感受上的,一是实际应用上的,不论前者或后者,都实际上促发了人类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我不反对和否认艺术的品格与个性,但我强调的是,艺术的品格和个性除了凸现了艺术门类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的存在以外,仍然是附着于实际功用上。

让我们从考古研究证明了的人类原始早期艺术活动开始这个论证。通篇全部《世界美术史话》也都将是不断举证和复述、延伸艺术功用观点的过程。

一、冰原上萌生的生存艺术

大约在二万五千年前,克罗马侬人经历了武姆冰河期中最后一次冰期,生活在冰原的边缘地带的一部史前人集居到今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岩洞里以避寒。他们学会用陷阱来捕获野牛,用打制的石斧石矛去刺杀山羊和驯鹿。在终年拼捕的狩猎生活中,刺激了他们创造艺术的才能。他们的审美意识也就在这种长期劳动实践中产生和成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顶上和洞穴四壁的动物壁画,正是这种史前艺术的最好物证。

1875年,一位名马塞利诺·德·梭杜乌尔(M·D·Sautuoal)的西班牙工程师,来到距桑坦德(Santander)约30公里的阿尔塔米拉洞穴附近收集化石,发现那里有一些动物的骨胳和燧石工具,初步断定是史前人活动频繁的地方。四年以后,他再度来到这里,并把他四岁的小女儿玛丽亚也带在身边。这个女孩离开父亲自己去寻找可玩的地方,偶然爬进了一个低矮的洞口。洞内一片漆黑,她点燃了蜡烛。当她抬起头时,突然发现一只直瞪着的公牛眼睛,她吓的大叫起来,于是,举世闻名的史前洞穴壁画被发现了。但梭杜乌尔对旧石器时代艺术的这一大发现,并没有引起西班牙有关方面的重视。有人认为它至多是古罗马时代的过路的士兵随便涂上去的;还有人竟反诬梭杜乌尔,说他雇用了马德里画家画上去的,指控他为了沽名钓誉而弄虚作假。

这幅画蒙冤了二十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壁画上野牛画得太生动了,人们认为史前人类不可能有如此熟练的造型能力。直到1902年,经过法国教士布吕叶审定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承认。后经同位素碳十四测定法,确信这个深达三百多米的阿尔塔米拉大洞穴,"储存"了二十多只旧石器时代的动物形象,包括十五头野牛、三只野猪、三只母鹿、两匹马和一只狼。人们这里欣赏到的,即是其中的一头野牛形象,也是最早被发现的一头,它被画在主洞的窟顶上。

这头野牛显然是先勾线后涂色的,色彩以赭红与黑为主,还带有黄和紫,有的是天然矿物颜料。在绘制前,颜料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和过的。当时所用的"画笔"可能是苔鲜类植物,或者是兽毛。这些野牛形象充分显示出史前猎人对于动物所具有的精熟的解剖学知识。这幅画从简单的轮廓到多种色调的运用,在绘画技巧上是一大进步(据考古发现,那时的"画家"已学会用鸟的骨管把颜料粉末吹到岩壁上去的吹画法)。这幅《野牛》的制作时间,距今至少有二万年以上了,它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阶段,即马格德林文化期的中期。

史前考古学家们经过长期考察,发现史前洞穴壁画大多集中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一少部分邻近意大利。1940年发现的拉斯科洞穴壁画,也是出于一次偶然事件:四个来自蒙蒂尼(Montignec)的法国少年外出郊游时,想去探求三十多年前因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而遗留下来的洞穴的秘密。这个洞穴的通道把他们引向拉斯科山坡附近的另一个洞穴。孩子们的好奇心,终于使他们发现了洞穴内从洞顶到洞壁四周布满的绚丽的绘画。西方学者们风趣地说这是"史前的西斯庭教堂"。就其史前艺术的考古价值来看,可以认为是又一次的"地理大发现"。

拉斯科洞穴壁画里还有一些非人非兽和似人似兽的形象,有些动物身上带着箭伤。这个洞穴的历史年代属于奥瑞纳文化期。

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动物形象大多被画在洞顶和主要洞道两侧,在洞顶上的动物形象,往往没有固定的方位。这一幅《野牛》,描绘的是它正在逃跑的情景。牡牛的奔跑姿势栩栩如生,多层次的色彩,勾勒出野牛的体积感。你若稍加注意,还会发现图象上有着重叠的影子,好像各种动物被画了几次,或者是一前一后,有好几只。看来,史前狩猎者并不注重构图的效果,这一定是和他们特定的功利目的有关系。这头野牛除了表现力极强的柔和轮廓线外,还曾运用"喷色法"。

拉斯科动物壁画之丰富,超过了同一时期任何其他洞穴的壁画,因而被判定为旧石器时代艺术的顶峰。

为什么人类这些原始的艺术品几乎共有同一类题材内容?为什么这些题材又几乎都在复述和再现着人类生存的活动?为什么画中的动物身带箭伤?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从人类表现生存状态、生存劳动、征服对象和征服活动等等由精神意念到物质获取的实际功用目的上找到最合理的解释。 二、劳动创造了艺术

地球上的人类,迄今已知至少有四、五百万年的历史了。那么,人类创造的艺术,起源于何时呢?艺术又是在什么动因下产生的呢?对这个问题,近一百年来,经各国艺术史家的考察和研究,证明人类的艺术,至少也有三万年的历史。产生艺术,首先得有两个前题:一是人类应能克服生存的困难,为自己的存在创造稳定的生活条件;二是人类的智慧必须发展到一定水平。这样,作为社会现象的艺术,才有可能从他们手中产生。

据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在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已经出现了许多艺术品。西方学者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碳的测定,把这个时期文化的分期,划分成莫斯特期(约公元前46000-前27000年)、帕里果特期(约公元前43000-前30000年)、格拉维特期(约公元前25000-前20000)、奥瑞纳期(约公元前35000-前17000年)、马格德林期(约公元前18000-前11000年)、梭鲁特累期(约公元前20000-前15000年)。这些分期的名称,是以第一次发现这一时期的美术文物的地址或洞窟名称命名的。"威冷道夫的维纳斯"即属于奥瑞纳时期的作品。它被发现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威冷道夫洞中,距今已有三万多年的时间了。

这尊小圆雕是以软质石灰石刻成的,她的头部与四肢雕凿得十分笼统,脸部特征没有刻出来,但头发却被均匀地成卷状地排列在整个头部。雕像高约10厘米,宽5厘米。胸部突出,腹部宽大,腰腿粗壮,女性特征被强调得极其夸张。它正是旧石器时代母权制社会观念的反映。在那个时期,妇女是领导着集体生活的。另一方面,这种小雕像或许与当时的巫术活动有一定关系。西方美术考古家风趣地把这尊妇女小圆雕称之为"威冷道夫的维纳斯"。

考古学家们认为,人类最早的艺术痕迹是雕塑,这种艺术的出现甚至比洞穴壁画还要早些。“威冷道夫的维纳斯”以及后篇将要列举的“持角杯的女巫”浮雕像,都说明了制作女子雕像是原始艺术的发端。这些雕像,有的很小,可以随身携带,通常没有脚,下肢呈一锥形。据美国考古学家判断,这样制作雕像,是为了便于往地上插;又一说,这样做还具有一种巫术意义,乃是为了怕她们从自己身边跑掉。

法国上加罗纳的莱斯皮格(Lespuque)裸体女像就是一例。它高约15厘米,属于帕里果特文化,但也有人考证它应属于奥瑞纳文化期。质地为象牙,雕像的乳房与臀部比"威冷道夫"的更加肥大,头部呈现出一个小圆球形,虽有鼻子和眉弓,但很不清楚。细弱的手臂搭在胸前。一双大腿却很粗,至小腿部位则合并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尖尖的楔子,没有刻出足来,可以插在地上或搁在一种底座上。 关于这些可随身带的小型女雕像的制作意图,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有的学者曾断定它是一种爱情的副产品;但另一些学者在对这些最早的艺术品的研究中,则认为几乎没有发现有性爱的倾向。

从19世纪末起,西方有些学者对艺术起源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认为巫术是诞生艺术的最初动机,而对起源于摹仿生活的理论,许多研究者采取了否定的态度。事实上,在史前洞穴壁画未发现以前,已经有人注意到巫术信仰与艺术活动的关系。

当史前艺术品被大量发现之后,这种"巫术论"就更为人们所注意,他们肯定史前洞穴壁画创作的动因是来源于巫术,其论据是:一、许多洞穴壁画总是被画在洞穴的最深部,选择这样黑暗的地方作画,很难说是为了供人欣赏,即便在不稳定的油脂灯或火把照明下,也难以看清;二、在某些发掘地见到的岩壁画,往往一画再画,似乎不管形象的轮廓已被重叠,这可能是第一幅画被认为已发生了预期效果,于是在同一地方再画一次,以期达到巫术的灵验;三、不少动物形象身上有长矛或棍棒戳刺的痕迹,证明了"画家"的功利目的。

在法国劳塞尔岩廊里,集中着好几个形状不同的裸体浮雕人像,大约有四个女像,一个男像。“持角杯的女巫”上面刻的是一位右手托着一只牛角、左手搭在稍微隆起的腹部的女人形象。披肩的长发绕在她的左肩,乳房与臀部被刻得很肥大,面部没有刻出来,足部也含混不清。按照上述艺术起源论的解释,她显然是在主持一种巫术仪式,也许在祈祷本族人狩猎满载而归,或在祝愿氏族昌盛。但从其余几个类似的雕像上来判断,又象与巫术活动无关,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观念,或者表现一个早已被历史遗忘掉的某种更古老的传说。这件浮雕是属于奥瑞纳文化期的作品,距今约有二至三年万年了。

不管考古学家们对史前艺术的起源问题持何种不同的看法,但艺术活动与人类生存斗争的功利性相联系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

建筑,作为满足原始人抵抗严酷的自然力的一种最好屏障,早就属于艺术的范畴了。对于原始人来说,把自己与广阔的自然空间隔开,以避免不断遭到的潜在威胁,有利于生存发展,首先要利用建筑来为自己服务。

最新考古学认为,人类最古老的建筑物,是1960年在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的,属于旧石器时代最低文化层的一个"围墙",距今可能有175万年。旧石器时代建屋,除了用树木、草和石块外,以巨石作"石屋"也是一种建筑样式。但这种"石屋"最初恐怕与原始人对巨石的崇拜有密切关系。欧洲所谓"史前巨石"(学名为Menhir),即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一种纪念性艺术。它往往以数块以至数十块,排成十几行。如法国布列塔尼的卡尔纳克地区的"巨石群",每块巨石有24米多高,排列的长度达三公里以上。英国南部威尔特群的索尔兹伯里发现的一种称之为"石桌"(Dolmen)的、圆形排列的巨石艺术,占地约十一公顷。所?quot;石桌",是在两块直立的粗石块的上面,呈水平地放上一块楣石板。这种形式也称三石塔(Trilith),大石台呈连续环状放置,距今至少也有五千多年。问题是建筑这种大石台,迄今没有人弄清它的真正目的。要把这么大的石块竖立起来,是需要运用杠杆原理的。对在史前生产力尚处于原始状态的条件下的原始人的能力,考古学家只能作许多不可思议的猜想。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巨石艺术与史前的巨石崇拜有一定关系。非洲尼日利亚农村的居民至今还在崇拜巨石,他们给神石供献食物以求治病。富有幻想能力的原始人利用巨石进行巫术活动却是十分可能的。类似这种呈环状的巨石台,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德国,以及近来在意大利等地都有发现。 三、原始艺术是原始文化的策源地

人类最初的原始艺术蕴含着人类的原始哲学思想、科技认识甚至文字文化的创造意念。可以说,人类原始的艺术在不断创作蕴蓄中孕育和诱发了后来的文字、美术等等文化。

两河流域作为古代文明的摇篮,它的文化也波及到中央亚细亚一带,使那里的文化受到新的刺激,产生了中央亚细亚极其丰富的民间传统工艺。这里有两件工艺品给我们提供了这种文化渊源的证明。

一是出土于亚美尼亚地区奥克苏斯宝库(今阿富汗境内)的一件工艺技巧无比精致的史前角状杯。它属于皇宫内享用的金银器物。

这只银制兽形杯上的动物形象是野羊首、羚羊角、鹰的嘴、兔的腿,它是一种想象的怪兽。古代人善于以多种动物形象作综合性创造,这或许与史前期的图腾观念有关。在这一件银器上,动物的后半截,借用兔尾的造型,夸张成上面装饰着轮纹的羊角型口杯,它高25.4厘米。从杯口造型与动物变形的姿态来鉴赏,可以想象古代中亚艺术家在金银器工艺上,已有相当高超水平了。这件银器现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内。

一是一件原始彩绘陶器,由法国考古学家们从两河流域文化的其他影响地(今伊朗境内)发掘出的。中国也多次发掘出这种彩陶,譬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文化和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彩陶。经考证,中国的原始彩绘陶器早于或晚于法国考古学家们的发现,可以肯定与法国考古学家们的发现处于同一时期。

史上最牛高考作文 篇5

哪些官话套话,最令你反感?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日前发出征集令:“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官话套话空洞无物,多年来相沿成习,会议中官话套话至今不绝于耳。现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欢迎实例实录。”此举引发社会强烈共鸣,网友纷纷吐槽、拍砖。“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据称,网友对这样一些官话套话最为反感。这些官话套话,让人们听得耳朵都起茧了。难怪人们常常感叹,“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

在此之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题为“你身边爱讲官话的官员多吗”的在线调查显示,91.7%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普遍存在爱讲官话的官员,91.0%的人直言很反感官员说官话;84.1%的受访者期待,未来十年,不说官话能成为官场新风气。至于官话改革的具体举措,76.7%的人建议官员说话应该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闪躲;72.3%的人建议官员要敢讲真话、实话,“实干兴邦,从不讲官话做起。”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

观点提炼

1.官话套话是“话语腐败”

官话套话流行,非始自今日,早已为百姓反感。两年前,江西省防汛办副主任平其俊,就因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场景,讲了几句满口“领导重视”的官话套话,结果掀起一场“官话风波”,被讽为“最牛官话样本”,可谓官话史上之“经典”。

会说官话套话,曾是官场“基本功”,大小会场屡见不鲜。说者有板有眼,滔滔不绝,但稍加分析,全是再正确不过的废话、空话。说者,还偏偏强调要与会者“学习”“落实”,结果可想而知。

有论者评,官话套话是庸官的“遮羞布”,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脱离实际,无所作为,对工作对问题没有真知灼见,又要汇报、发言,只好搬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来撑场面,忽悠领导,更忽悠群众。

官话套话,表面看是“说话技巧”,实则映射着官场生态和官员作风。从少数人、个别官员说话的“假大空”,渐渐演变成具有“礼仪”色彩的群体性动作,成为与民众格格不入的“话语体系”,此情此景,说“话语腐败”也不为过,在老百姓眼里,就是“话不入耳,面目可憎”!(言者,中国网络电视台)

2. 不说“官话”的实质是多做“民事”

“官话”绝不仅仅是官话,正确的废话背后是信仰的迷失,“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背后是价值观的错位,“假大空”的背后是虚伪、保守、专横与特权。公众期待官员说话能直面问题,潜含的意思是要真正解决问题;期待不说官话能成官场新风气,其实质正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以,要打破官员说“官话”的问题,根本的还是要官员不做“官事”,而做“民事”、“人事”。(郭文婧,《中国青年报》)

3.说“人话”,要祛除官话套话的土壤

官话套话盛行,真话人话“稀缺”,一方面反映出时下很多官员工作作风的虚浮,总想着做些花样文章,敷衍上级,搪塞民众;另一方面,也与权力产生、运行的土壤密不可分。如果在制度上,官员只习惯对上负责,而无须看民众的脸色,则当然会无视民众的感受,放言无忌。言为心声。要转变作风,彻底摒弃相沿成习的空话、套话,根本还在于祛除官话套话的土壤。具体而言,首先要真正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对民意多一些尊重和敬畏。如果不是真心低头心系百姓,将很难真正改变官员对待公权力的态度、对待民众的态度。要想官员“说人话”,还得让公民的权利站起来,权力监督硬起来才行。(《新京报》社论)

史上最牛高考作文范文 篇6

[关键词] 《斗牛》;历史;生活;真实

一段历史,最真实的体现不是存在于史书传记、资料文献,而是在于那段历史下人们的真实生活。一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不是伪造的世外桃源、温情脉脉,而是在于对观众最诚意的责任。影片《斗牛》之成功,在于其以小见大,以精神战胜肉体、以诚意还原历史。喜剧与悲剧、温情与忧伤、执著与敷衍、永恒与短暂,阴阳交融,悲欢同台地讲述那段笑中有泪的民族往事。

一、最真实的中国现代史――以小窥大的叙事

一只漂洋过海,从华沙送到中国抗日前线的奶牛;一个善于挖洞,愚昧而又精明、懒散却又执著的光棍牛二;一个随夫而来,克夫克子、大胆泼辣的寡妇九儿。这三个起眼又不起眼的角色,带着国外先进、他乡文明汇集在《斗牛》的小山村中。村民、八路、日军、难民、土匪、、,一幕幕地上演又谢幕,就如溪中的流水潺潺而过。影片就在一个个不经意间,在大笑与感触间,慢慢地将那段历史浸透到观众的心灵。

二战爆发,日军侵华,全国人民奋起反击。奶牛随抗战部队转移至堡垒村的抗日根据地,这一有着流不尽奶水的“洋牛”,着实把这个小村庄重重冲击了一把。封闭的愚昧与外来的文明相遇,身在其中的村民除了感叹则是一概不知。这恰恰是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普遍状况:他们的认识被巍峨的大山所阻隔,被封建的思想所禁锢,洋人、洋理论、洋主义对他们来说都太远太高深,他们最熟悉的除了三天两头而来的飞机大炮,便要数这随军而来的“八路牛”了。于是,恰逢日寇来犯,这庞然大物的藏觅即成了村中的头等大事。而此时九儿的出场便担负了此项大任,虽然她只是一个“中介”,一个“引诱”真正接受任务的牛二上钩的角色。但她对这条光棍而言却是幸福的憧憬,是生活在那样一个战乱年代下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于是九儿来了,牛二服了――虽然表面上的百般坚持,内心却早已醉倒在她那妩媚一笑的热炕头上。从此,牛二便被这牛尾巴牵着开始了他的九死一生,开始了他与“九儿”朝暮情怀的保卫战。

牛是与世无争的,所以它不会明白村民为什么喂他哑药,为什么把它涂的“黄不黄,奶不奶”,为什么将它关在暗无天日的地方。于是正当它在为能够见到阳光而努力时,日本人“三光”了村中所有能见到的肉体,包括落后的小黄牛,包括九儿,幸存下来的只有牛二。在此之前,奶牛只能算是牛二与九儿之间的一道桥梁,但劫后余生的他们却要成为真正的情侣。虽然它并不是一位十分称职的女友,但却让牛二找到了追求幸福的目标。于是它开始撒娇,并不去担心牛二的安危,甚至在牛二冒着生命危险将它拉走的一瞬,仍要将九儿的脾气耍上一耍。因为它早已料到飞去又飞来的一纸契约早已深埋在牛二心中。而此时,这个中国农民的可爱之处便开始淋漓尽致地发挥,他的坚忍与执著绝不会屈从于侵略者与自己的理想,哪怕是面对即将要砍下头颅的霍霍刺刀。于是,外敌命丧黄泉,二牛经住考验,重逢在历史的山脊上。

民族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二牛亦要面对。日寇大部队覆亡,却留下一个从未杀过人的日本兵作为讽刺,硬生生给牛二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但他却因为日本兵可以医好滴血的牛而没有下手。中国百姓对敌人的仁慈与宽容并不亚于奶牛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任何有需要的人,即便对方并不友善。然而,士兵的特质与他们仍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当貌似很幸运的日本兵与杀红了眼的相遇便注定了刀戎相向的悲惨结局,奋力阻止的牛二也只能落个眼黑耳鸣的下场。此时影片会让我们明白,民族间的厮杀结果永远只有葬送在同一个墓穴中。

民族困难过去,又迎来了饥饿的同胞,无休止的战争结果只有大规模流亡的难民和弱肉强食的土匪。牛二亦难免这一无奈的开始,难民来了,先是挤奶挤至滴血的程度,再到惦记起那么大个的肉架子。热心肠的牛二愤怒了,他想不通为什么他们会有“吃娘”的邪恶想法,为什么帮了他们却要断送自己幸福的目标。于是他开始疯狂地对抗,难民们甚至想都没想到会被这样一个瘦小的捍卫者断送了性命。当郎中面对死去的三位兄弟并脚踩地雷号啕大哭时的一句“你骗人”,他才真正明白,害死他们的不是牛二更不是那头牛,甚至不是那些可恶日本人埋下的地雷,而是那个“人不像人,够不像狗”的社会。历史的结果总是这般残忍与无奈。

相比之下,土匪的出现更像是一场闹哄哄的杂耍戏。他们无知,所以非要用国产的黄牛与国外的奶牛一二。他们四肢发达,所以遇到问题他们便大打出手。一个社会形态下总会产生不同的矛盾意识与碰撞,难民与土匪都是饥饿的一群,他们匮乏于身心却又无法摆脱。

二、最鲜艳的红棉袄――“九儿”的成功塑造

九儿这个角色是影片中最耐人寻味的一个,但毫无疑问也是塑造最成功的一个。虽然只是在牛二点点回忆中零星闪现,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足以代表那个时代农村女性的典型形象。她虽不如《红高粱》中的九儿完美、丰腴、毫无缺点,但却实实在在的有血有肉有张力。

她的个人悲剧经历,没有博得村里人同情,却成为大家饭后的谈资,嘲笑的对象。但是,性格泼辣的她并不甘心唯唯诺诺地接受这不光彩的现实,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成了她每日的必修课。这种权利不是喊下“妇女解放”般只能当作大家哄堂一笑的口号,而是最实在、最底层的生存意识。丈夫的离去意味着她真正成为一个外姓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她只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多。于是,这才有了她索奶无果的情况下敢与村中的绝对权威进行大胆对抗,此时,她是勇敢的,是先进的。但这种先进的根基却仍是禁锢在封建落后思想之下,并非根本性的思想觉醒。当真正的危险来临,她那股踉踉跄跄端走牛奶的得意劲,才还原了她的本质,还原了那个时代下绝大多数农民的本质。

牛二对于九儿而言,表面上看是因三斗粮食,为了革命强扭过来的窝囊光棍,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却早已腾出了一大片的地方。在所有男人都认为她是“欠拾捣”的外来户时,只有牛二甘愿为她磨豆子,也只有牛二甘愿受她的欺负。九儿并不在乎他的没出息与“装娘儿们”。在老祖爷强势压迫形成的婚姻约定下,她也只是象征性地“不好意思”,最后以一个银镯子挽回了所有面子,重新获得“明媒正娶”的村中地位。这并不是她见物眼开,毫无矜持,而恰恰是她心里明白这个镯子更多的是一种正式的承诺,是她堂堂正正活在这个并不美好世界上的捷径。她骨子里依然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女性贞洁观,平时的张牙舞爪只是善意的隐藏而免遭伤害罢了。

九儿是聪明的,聪明得可以让所有人以为她吃了亏实则是渔翁得利,聪明得既完成了“革命”的伟大事业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然而九儿的绽放只有昙花一现的短暂,她与牛二的默默情脉只能通过那头奶牛继续延续。从此,奶牛成了牛二的九儿,成了他的娘,成了农村妇女的化身。

九儿身上缩影了那个时代缺少文化、行为粗鄙却又可爱可亲,为了生存有着微小的个人目标的广大农村妇女的品质。她们是弱势的群体,受压迫却依然把最真实的生命力奉献在茫茫的山石之中,为灰色的大地抹上那最鲜艳的浓烈一笔。

三、最诚意的献物――制作的精益求精

一段悲情故事让观众从笑与泪中慢慢品读,可以说这是一部版的《鬼子来了》、泼辣版的《红高粱》、战争版的《活着》,或是中国版的《荒岛余生》。导演管虎在中国电视剧界从《黑洞》《冬至》到《生存之民工》的锤炼为他在《斗牛》中的完美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娴熟地凭借黑色幽默给观众上了一堂最真实、最另类的历史课。万踪难觅的电影表现绝学,让我们听到一山一石一草屋的喘息,感受到生命的闹剧与悲凉。

一部成功影片总是在细节上尽善尽美,《斗牛》同样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开村民大会时不忘打闹的孩子、落下来就没有爆炸过的炸弹、对“人”和“八”一知半解的八路、五个始终都没花出去的银元、几颗在风中摇晃的小青菜、四种以上的方言运用、朴实恰当的动作设计……所有这些细节不知不觉间融会在影片的每个角落,让观众感受到丰满的真实。

演员的恰当选择是《斗牛》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男主角黄渤这个被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称为“中国当代的卓别林”的实力派演员,用他趋于完美的表演,几乎独自一人撑起了影片主题的表演大幕。浓厚的山东方言、三把斧式的个人表演风格,把主角牛二演出了无尽的思想与灵魂。没有帅气的外表却总能表演出最有内涵的角色,没有大腕的架子却总能演出小人物的足斤足两,兢兢业业,力争完美。也正是这样才使他能够在《斗牛》中出类拔萃,加之故事发生于家乡山东,质朴的乡情与乡音使的他的表演更是到达一个忘我的境界。这种顺畅对演员来说是难得的。所以黄渤说,《斗牛》是他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相对于男主角的本色回归,女主角闫妮确实要算得上是一个地道的外来户了。以一个外来户的身份饰演一个外来户的角色,她身上的那种表演张力也把这种现实又戏剧的感觉发挥得淋漓尽致。与黄渤相得益彰,挽手取得了影片的成功。并以此完成了她从风情万种的“佟掌柜”向泼辣爽快村姑的成功个人突破。

影片中双线索叙事的剪辑手法,用不停的闪回表达了主角悲戚的生活与混乱的思维,表面凌乱实则清晰。这似乎成为黄渤主演电影的专利,《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倔强的萝卜》无不见此类手法。影片《斗牛》的叙事没有“疯狂”系列的精确时间表,所有的一切只为表达主题服务,配以适合的故事与适度的表演。细细品完不禁恍然大悟惊叹:实在是妙!这是《斗牛》的成功,更是中国电影的实验性成功。

四、结 语

在日益崇尚数字技术、明星阵容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影片《斗牛》宛如一溪无尘清流,燃亮了中国电影,染亮了观众的眼睛。没有形式上的夸张追求,没有精神上的无病,没有感情上的矫揉造作。其所做的只是展示一段历史、一个信念,反思一段真实、一个现实。生活,永远是繁杂与微小。历史,永远是粗犷与宏达。孰谓真?孰谓实?身在其中的人们也只能忙碌于接踵而至的急雨行云。当独自坐在属于一个人的山脉之上,却只能依稀记得那时悲喜的模样。

注释:

① 本文获2009广州大学生电影节影评大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斗牛》:大时代下的小国民寓言[OL]./f?kz=645930977.

史上最牛高考作文 篇7

中国第一位杰出的商人是王亥。零星的小商小贩自古就有,而第一位商业巨头到王亥才诞生。王亥是商部落的最高首领,是官商,通过卖东西卖出个王朝――商。后来历朝历代的大商人,和官的关系都是扯不断的。

因牛兴?因马兴?

追本溯源,商朝的始祖为契,跟随大禹治水,因功被舜封在商丘,形成商族。从契至汤共十四代,王亥就是第七世。王国维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中,通过卜辞研究,“乃知王亥为殷之先公”,并与文献《世本》、《楚辞・天问》、《吕氏春秋》、《史记・殷本纪》、《三代世表》及《汉书・古今人表》所记载的胲、核、该、王冰、振和垓,“实系一人”,确证王亥是商自契以后的第七位先公。

当然,如果不是他们的后代汤建立商朝,一统天下,这些祖先就会默默无闻;但如果不是这些祖先积累的财富,汤也很难建立商朝。王朝的基业,其实都是祖先和后人互相成就的。

十四代人中,王亥最牛,只有他一人称王。王者,君也,乃天下所归往。甲骨卜辞中,王亥的亥字,起源于山东曲阜的商人以鸟为图腾,说明王亥成为图腾。该部落的后人求雨告秋之时,往往祭祀王亥,牺牲最高达五十牛,有时竟和祭天没什么两样,连他的配偶也极为罕见地一起被祭祀。原因就是王亥让族人富裕起来了。王国维说:“然则王亥祀典之隆,亦以其为制作之圣人,非徒以其为先祖。”

财富起源于服牛。《管子・轻重戊》说:“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郭沫若考证说,皂是喂牛马的槽,牢是养牛羊用的圈,服就是驯服。现在,四千年后的牛还是很倔强,王亥当初服牛很不容易。当时有很多部落,就是他第一个想去做这件事,找到牵牛要牵牛鼻子的诀窍,可以驾车负重远行。

千万不要小看畜牲,在当时,牛可是第一生产力,是大规模经商必不可少的运载工具,它使得长途运输进行大批量的部落交易成为可能,走得越远,利润越高,克服地域的限制,让牛拉车不折不扣是个大发明,应该说王亥是靠技术起的家。

马的速度快,但在中原不好养,数量少,牛的速度虽然比不上马,但力气、耐力比马好得多。王亥服牛是一种战略,驯服了牛,他就用牛车载着物资到远的部落做贸易,《周书・酒诰》记载,他们“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那时,一个部落的人到另一部落做生意是破天荒的事,只有商部落的人开发了牛做到了这一点,等于垄断了交通,于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商国房屋成片、人口众多,《诗经・商颂・玄鸟》如此饱含深情地描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别的部落尚不会驯牛,贸易之人都来自商部落,所以称作商人,交易活动就是商业,作为早期进行贸易的王亥,被有的人称为后代商人的始祖。原来,不是因为做生意就叫商人,而是因为做生意的人是商族人,才把他们叫商人。不会赶牛车的部落,只能看着肥水外流。

牛车带来的滚滚财富,成为商人的专利。

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出现手工业者或商业,文明才开始进化。王亥比福特早几千年就让商成为车轮上的国家,有功于华夏文明的开启。

为色亡?为财亡?

王亥最后一次经商是到今河北的易水,惨死于此。据《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1810年,居住在易水的有易氏部落的首领绵臣,杀害了王亥并碎尸,头、手、脚、胸腹都被切开扔到不同的地方去。

后人很想知道,绵臣杀王亥的动机是什么?如果只是杀人越货,不可能那么残忍地碎尸,王亥是殷的首领,杀而且是残杀必会引来复仇之祸,绵臣不可能不知道后果。知道后果也要做,可见是深仇大恨。多年以后,晋代郭璞注释道:“《竹书》曰:‘殷王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就是说王亥在有易氏部落里有淫行,才被绵臣怒杀肢解。今人游国恩先生经过考证,认为王亥确因淫行而丧生。

奉这么一个色鬼做千千万万经商之人的始祖,真的有点我到坟前愧姓秦的意思了。如果父亲该死,儿子为父亲报仇岂不错上加错?后代供之如神岂不谬以千里?

好在还另有一说。说是,王亥的大批牲畜引起了有易氏部落的贪欲,有易氏之君绵臣夺走了王亥的牛羊,并杀死了王亥。《周易》中所说的“丧羊于易”、“丧牛于易”以及《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的“有易杀王亥,取仆牛”就是指这件事。

后人是无法校正历史发展的方向的,但无论前因如何,后果都一样。王亥被杀之后,王亥之子上甲微为父报仇,借河伯之师起兵灭了有易氏部落,杀死了绵臣,夺回了牛羊和其它财物,并把商部落的势力扩展到黄河以北的易水流域。王亥的血算是没有白流,他的后代站在他的肩膀上建立了商朝。

因为有牛,方便远行,可以为发展畜牧业,随时迁徙。张衡《西京赋》称:“殷人屡迁,前八后五。”也就是自契至汤八迁、自汤至盘庚五迁。据考,前八次迁徙,四次均为复归于商丘,商丘古称睢阳。当今海内外商人或飘洋过海,或千里迢迢,纷纷来商丘祭祀商祖王亥。

历史上十大暴利贸易

10.洋布贸易

英国:机器织布――印度:棉花

资本主义开拓封建国家市场的典型,因为机器织布成本低廉,导致印度土布失去市场,而洋布则一举打开局面。这个贸易利润相对较低,但十分稳定,是英国印度公司的一大财源。

9.刀剑贸易

近东:大马士革剑――西欧、阿拉伯世界

大马士革剑是古代西方最优秀的武器,在战乱的岁月,武器的销量大增,军火商也大发其财,这是一些阿拉伯商人的致富之路。

8.染料贸易

腓尼基推罗港:染料――地中海各地

腓尼基人是古代著名的商人,腓尼基的得名正是他们出产的一种紫红色燃料的名称。腓尼基地处今黎巴嫩,也正是他们教会了犹太人贸易之道。

7.私盐贸易

中国各大产盐区:食盐――中国各不产盐地区

自打盐铁会议之后,走私食盐就成为暴富的途径,其利润之高、参与人数之广,令人乍舌。自汉到清,许多大户都凭借贩私盐富甲一方。

6.黄金航路

拉美韦拉克鲁斯:黄金――伊比利亚、西北欧

印加帝国的常用金属正是殖民者疯狂敛夺的宝藏,金矿山的开采到了疯狂的地步。可惜此项贸易大多是官营,而且封建意味很浓。

5.海上瓷器之路

中国泉州、广州:瓷器、茶叶等――南洋、波斯湾、东北非

唐宋以来造船业的发展成全了海上的大量贸易,也成就了阿拉伯人的转口贸易,更成就了意大利人的再转口贸易。明清中国势力衰弱之后,这一贸易仍旧缔造了大量南洋富商。

4.香料航路

摩路加群岛:丁香、胡椒、豆蔻、肉桂等香料――印度:白檀香――波斯湾:麝香、乳香等――欧洲

瓦斯科・达迦玛的骄傲,葡萄牙最自豪的贸易,曾经为葡萄牙的扩张提供了大量财富,后来相继被荷兰、英国经营,比黄金航路来说一直默默无闻,但实质其暴利甚于前者。

3.丝绸之路

中国长安:丝绸制品――拜占廷:君士坦丁堡

古代最为艰险的航路,但是利润也最大,促进了商路途经国的贸易繁荣,但时常被战乱影响,后逐渐被航运代替。

2.三角贸易

西欧:玻璃球、廉价玩具――东非:奴隶――北美:烟草、蔗糖、咖啡、甘椒――欧洲

大航海时代最赚钱的航路,带有残酷的原始积累性,为西方诸强以后的扩张奠定了经济基础。

1.鸦片贸易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