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优秀3篇正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优秀3篇

时间:2023-09-29 03:20:48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篇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在我国逐步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在逐年提高,多样的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在人民生活及工作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体现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文章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及技术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1概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逐渐在人民日常工作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减少了人力劳动,降低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信息、政府、企业、通信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进步与提高体现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计算机应用技术也融合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功能,方便了人民生活,提高的信息传递及处理效率。计算机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其可促进社会信息化,加强人们的联系。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计算机,计算机进行复杂数据及信息处理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同时可进行电子信息共享。未普及计算机时,人们多使用书信联系,限制较多,而计算机的信息传播可跨越时空限制,满足人们信息的即时化、快速化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可以进行网络会议,不受空间、距离因素制约。同时,计算机还可用于远程教学,使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本文综述了计算机及其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2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现状

2.1计算机应用的现状

2.1.1应用水平低现阶段,虽然我国人民计算机普及程度高,但应用水平普遍较低,仍需较长时间达到西方国家水平,并没有在企业及家庭生活中全面普及计算机技术。2.1.2研发资金少目前,我国在计算机软件的研发方面投入较少,现阶段我国多数借鉴国外资源,自身研发水平较低,信息化水平受到限制,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2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

2.2.1数据处理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功能为数据及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技术主要依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进行数据转化、传输及存储。目前,医学领域的虚拟技术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造治疗环境,在合适的时间及环境进行心理治疗,有利于锻炼医疗工作者的能力,提高教学及实践经验,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2.2.2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通过文字、视频、音频及网络技术结合实现,目前主要分为有限通信及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技术安装简单,与传统通信方式比较,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多样、便捷、交互性和同步性好的特点。计算机通信技术促进了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增进了不同领域及地区的信息交流,在我国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起到浓墨重彩的一笔。

2.2.3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又称计算机智能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医疗、生活服务、卫星定位、商业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计算机智能技术主要由计算机辅助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多媒体智能监控系统、智能识别系统等组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改变了生活方式,促进现代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计算机应用及技术的发展趋势

3.1计算机发展趋势

3.1.1光计算机

在计算机的未来发展中,光计算机逐步占据主要地位,其主要优点为:(1)在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信息量较大,而光器件运行中,可通过光频,使得两束光交涉必须保持相同频率。(2)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光计算机可迅速计算信息数据,光介质运行传输无寄生电阻及接地电位差[2],保证光计算机的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有效性、真实性。(3)光计算机传输信息过程中,耗能较少,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3.1.2量子计算机

与现今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可平行运算处理相应信息数据,若某人在某栋办公大楼丢失重要文件,普通计算机需要依次进行各个办公室的搜索,而量子计算机可根据文件特征,复制多个与文件相似的文件,若某一文件副本找到原件,其他相似文件则自动消失[3]。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网址数据库,使用量子计算机可提高搜索效率,保证搜索准确。量子计算机在搜索电台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加快了互联网发展进程。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可提高计算机处理数据效率。

3.1.3化学计算机

化学计算机主要使用微观碳分子为信息载体,从而进行信息传输和储存。在化学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微观碳分子体积较小,因此数据的传输和运算速度较普通计算机快。在目前的研究中,西方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化学计算机及软件进行研究开发。化学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取代了硅电子部件的碳基制品[4]。现阶段,化学计算机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是问题也较多,需要各个国家的研发人员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3.1.4微型化计算机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实现家用电气的计算机微型化。在工业控制的过程中,系统运行的核心部件即微型部件,也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微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微型计算机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如平板电脑及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应用的普及。

3.1.5巨型化计算机

计算机的巨型化是指:研究开发运行速度快、运算能力强、信息存储容量大、精确度准确度高的计算机。现阶段,我国研究巨型计算机过程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应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以追上发达国家的脚步。

3.2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

3.2.1网络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的联系也逐渐越来越紧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普及,在传统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网络化的计算机应用得到了不断发展。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领域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通信一体化进程。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使信息技术逐步为大众接受,使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互联网也进入了大众的生活中,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近年来兴起的蓝牙技术通过与计算机通信技术结合,使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多样化、通信无线化及小型化的发展。无线设备网络通信终端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络系统,组成区域化无线网络[5],促进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及网络通信软件的更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网络化,使通信距离不再受限制,人们可以进行数据的高速传输及资源的远距离共享,使用者可任意查找使用全球范围内最新最快的网络资源,开拓了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改变了生活方式。

3.2.2集成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集成化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日益多元化。传统的计算机主要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及存储,将来,计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信息传输。为了减少体积,提高便利度,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化发展成为趋势。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点为如何实现多功能多样化。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应注重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同步的相辅相成结合发展,促进集成化发展。

3.2.3智能化嵌入式发展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具有了丰富的功能。准确的信息储存、智能化信息处理也在逐步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步嵌入电气设备,以实现电气设备智能化控制。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软件与硬件系统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应用性能得到了大大优化。在实际生活中,嵌入式计算机应用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如:电视机机顶盒、数字电视、网络冰箱等。

4结语

在当前时代下,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由于经济及技术水平等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因此,我国应加大计算机科研资金投入,努力提高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水平,争取赶超发达国家,促进信息全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及发展趋势探析[J].软件,20xx(6):70-71.

[2]范伟。浅论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3):80.

[3]杨净。关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4):136-137.

[4]20xx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xx(1):89-96.

[5]温爱华,张泰,刘菊芳,等等。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煤炭技术,20xx(5):247-248.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论文 篇2

摘 要: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注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从交互式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以利于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坚持就业导向,突出高职特色

1.职业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

坚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在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下,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社会调研和人才市场调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职业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2.双证融通,能力评价社会化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质量的保证等坚持学校考核与社会评价并重,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率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考试改革,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评价学习过程,将相关的培训和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使学生毕业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3.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树立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观,坚持“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按照“校企联合、优势互补、产学互动、互利双赢”的原则,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教育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

二、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

1.重构课程体系

与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课程建设专家合作,立足专业服务区域,从专业调研入手,分析信息技术服务岗位,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进行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再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规律排序,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选择课程内容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项目。教学项目来源于实际工作,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线索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把工作过程知识融入其中。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为例,按照工作任务,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3项目、10情境”,具体如下:

3.设计学习情境

树立“通过行动学习、行动就是学习”的教学观念,通过“做”达到“学”的目的,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教学环境上,实现教室、实训室和工作室三位一体;教学手段上,坚持多媒体、网络、教具等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做到项目真实化、工作过程化。

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完善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景,编写教材。建设职业技术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教材、网络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试题库、项目库、多媒体素材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通过网络共享平台使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建设网络课程,用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拓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我学习、完善职业能力的技术平台。

三、坚持工学结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三层合作机制

密切学院与行业主管部门、专业与典型企业、课程负责人与企业项目负责人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和学校专职教师的各自优势,把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做到“对证施教、对岗施教、因材施教”。

2.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实施一体化教学,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建立起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把实际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开设“订单班”,加大为区域经济服务人才培养的力度。与联想集团中南地区服务总站开设“电脑售后服务”订单班,与黄冈市信息中心合作开设“基层农业信息化人才”订单班,与电脑城合作开设“芯片级维修”订单班。

3.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交替学习,反复顶岗,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行多段顶岗实习。一年级学生进行认知性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工作作风等方面得到锻炼;在吃苦耐劳、严肃认真、严谨求实、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年级学生进行技术性顶岗实习,使学生增强专业学习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加强对专业相关企业及其管理业务的了解;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练专业技能,通过相关知识的实际运用,加深对相关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第三阶段为综合性顶岗实习。即学生在取得毕业证前的工作适应性顶岗。目的是锻炼并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发现就业、创业机会的潜质,为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四、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学生素质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通过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强化职业道德,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1.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五大教育”,提高适应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和就业教育。二是采取“六项措施”,增强职业能力。成立创新工作室、指导学生社团工作、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著名专家学者和技能能手来校讲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义务活动。

2.以人为本,创新学生管理办法

做好“四个探索”。一是探索工学结合下的学生管理办法;二是探索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办法;三是探索弹性学制下的学生管理办法;四是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办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论文 篇3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视频资源应用

摘要: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显而易见,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知识对大学生普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应用性,操作性等特点也决定了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中有特殊地位。只有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不断摸索和自我研究,才能实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视频资源作为新媒体的产物,随着科技不断普及而成为易得的资源。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及特点,对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视频资源;计算机;实践

随着信息化浪潮不断地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人类即将进入全面的信息化时代,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与大量应用。能否熟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深刻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一个现代人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密切相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开设目的便是给大学生普及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使其有基本的技能。实践作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没有正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视频资源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结合实例对视频资源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所具有的优越性,积极性,合理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如何高效利用视频资源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进行思考。

1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特点与现状

1.1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的特点

实践,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深刻理解所教授的内容,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总的来说实践应当具有操作性,互动性,自主性三方面的特点。所谓操作性,便是实践本质的体现,实际操作,自我经历,唤醒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学生产生深入而广泛的影响。互动性是实践的基本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才能发挥教学最大的效用,学生的每一项操作都需要老师的引导。而自主性反映了实践中的主体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热情。

1.2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的现状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广泛开展于各大高等院校,可是实践并未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采用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实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可由以下三方面反映:(1)实践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理念滞后,“言传身教”式的教学,并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学生自主性不强,实践变得枯燥乏味。(3)学生对于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明确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以后学习与工作的作用,加上学校引导不够充分,使实践效率降低,作用降低。

2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应用

2.1视频资源的特点

视频资源作为新媒体的产物,随着科技不断普及而成为易得的资源。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视频资源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易得性,科技不断进步广泛普及,使得视频资源具有易得的特点,制作与使用十分容易。

2.2视频资源应用与实践的方式

视频资源已经大量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将实践内容录制成视频,从而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大节约老师的时间与精力。这样的思想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路,不断出现的高校精品课程便是此种应用方式的最好例证。此种方式在节约教学资源的同时,达到课程要求,不过对学生自主性有较高要求,如何监管,如何检查教学成果有待进一步探讨。(2)开发交互式实践视频系统,学生在实践操作时,观看相应视频进行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系统将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视频发送,在良好互动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此种方式开发成本较高,视频数据库应当不断完善。良好的交互性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种方式应用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符合大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具有很好效果。(3)课堂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部分内容由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讲解,部分晦涩难懂极为抽象的内容使用视频资源进行讲解。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应用视频资源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本质上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一种较为保守的教学方式。正是由于此种方式的保守性,使大部分老师学生都能适应,当然教学成果也较为保守,即不能最大程度发挥视频资源的优势。

3如何高效合理地将视频资源应用于实践

3.1视频资源的高效率应用

上文中已经分析了视频资源在实践中的积极性,较传统教学方式优势明显。所以视频资源的高效应用变得重要,在高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当建立视频资源教学数据库,通过合理方式保证视频的质量,建立一定的教学制度不断更新视频资源,使教学资源与时俱进。数据库的应用使视频资源的使用变得高效,节约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3.2视频资源与实践的合理结合

视频资源与实践的结合,使实践变得高效。但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不使用视频资源,传统实践方式弊端会越来越大,上文已探讨,不再赘述。如果大量繁杂地使用视频资源,这就会大大地冲击当前的教学模式,使其完全改变,这对于教学者与学生都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大量应用视频资源显然是不合理的。视频资源使用方式与使用程度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同的施教主体应采取不同模式,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所处阶段,当前的认知水平与心理水平,进行因材施教。

4结语

本文分析研究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及特点,对当前现状进行了研究。肯定了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优势从而从多方面研究如何高效合理地将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应用。视频资源如何使用,如何合理使用成为后续工作的重点内容。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兆华。视频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化用户,20xx(11).

[2]杨梅,王学明。视频资源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xx(12).[3]黄远尘。微视频在大学英语中的具体应用[J].课程教学研究,20xx(09).

[4]金纬。视频资源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教育,20xx(05).

[5]习海旭,陈湘军。互动式视频教学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前沿,20xx(06).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