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优秀3篇】正文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优秀3篇】

时间:2023-07-04 21:06:35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新毕业护士培训是整个培训的基础 ,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养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大专护理毕业论文【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 篇1

探究小儿癫痫病临床护理

关键词:儿童;癫痫;临床护理

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起的发作性脑功能异常现象,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突然发生为特征的脑部疾病,发作多短暂且有自限性。

癫痫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长期、频繁地发作可损害脑功能[1]。

发作时可造成呼吸道痉挛、窒息、吸入性肺炎、骨折、摔伤、大脑缺氧,癫痫持续状态如不能及时救治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007~2009年我院共收治癫痫患儿21例,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均获得了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1例患儿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4岁,平均816岁。

均为大发作,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抽动、面色青紫、口吐白沫,持续3~10min逐渐停止。

1例患儿发作时间持续15min以上,2例患儿有尿失禁现象。

1.2治疗方法与结果当患儿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时,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低流量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患儿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静脉注射地西泮,用药同时采取支持疗法,防止并发症。

本组21例患儿经过及时治疗均控制发作,无1例出现并发症。

2临床护理

2.1紧急处理癫痫持续状态时间越长,造成脑损害的程度越重,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发作[2]。

发作时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给予低流持续吸氧;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有舌后坠者可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窒息,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患儿上下齿之间放置牙垫或厚纱布包裹的压舌板,以防舌咬伤。

选用作用强、副作用小的安定静脉注射,安定一般用量为013~015mg/kg缓慢注射,不超过10m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如果出现呼吸抑制,则需停止注射。

为了防止癫痫发作再次出现,也可在静注后将安定20~4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或019%生理盐水500mL中缓慢滴注。

用药同时采取支持疗法,维持正常生命功能。

病情稳定后将头部抬高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2.2安全防护癫痫发作期间,患儿意识丧失,有受伤的危险,要注意患儿的安全,移开患儿周围可能导致受伤的物品,保护患儿肢体,防止抽搐时碰撞造成皮肤破损。

抽搐时不要用力按压患儿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扭伤。

应由专人守护,加床档,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保护患儿肢体。

发作后昏睡不醒的,尽可能减少搬动,让患儿卧床休息,可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

意识恢复后,仍要加强保护措施,以防因身体衰弱或精神恍惚发生意外。

2.3病情观察①发作类型:记录发作时伴随症状、持续时间与频率、患儿的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对光反射及神志改变;观察发作停止后患儿是否意识完全恢复,有无头痛、疲乏及行为异常。

②呼吸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急促、发绀或呼吸减慢,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及结果,及时发现酸中毒表现并予以纠正。

③循环衰竭的征像:严密观察患儿意识,定时检测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备好抢救物品、药品。

新晨范文网

2.4健康教育①解除患儿的精神负担,结合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关怀、爱护,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克服自卑、孤独、悲观等心理行为障碍。

②指导家长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与学习,合理安排好患儿饮食,宜给予高蛋白、低热量、清淡无刺激、富于营养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受寒、感染,禁止游泳或登高等运动。

注意饮食有节,克服偏食、异食、暴食、暴饮等习惯,饮食过饱往往会诱发癫痫发作。

③教会家长癫痫发作时的紧急护理措施,督促患儿按医嘱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切记不要擅自减量或停药,否则会导致癫痫继续发作。

④对于小儿(4个月~5岁)应避免感冒、扁桃体炎、肺炎及惊吓导致的发热,小儿发热体温超过38℃,家长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惊厥,因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可诱发癫痫发作。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1.

[2]赵广荣。首发癫痫脑卒中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1):28.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经典 篇2

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指导,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为20xx年8月至20xx年4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8例;年龄60—86岁;病程1—3O年。空腹血糖(10.84-3.61)mmol/L,餐后血糖(16.6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

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2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用药多而出现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2饮食护理多数老年患者摄人肉、鱼、蛋、食油较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故应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和铁,增加磷的摄人,其可提高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总热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h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归,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

2.3运动指导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无心脏禁忌证或严重合并症,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运动是有益的,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锻炼。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

2.4药物指导及护理降糖药: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数为Ⅱ型糖尿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经饮食控制无效的肥胖患者及饮食控制加磺脲类降糖药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因体内代谢障碍,机体抵抗力降低,易遭受细菌感染,须严格无菌操作;老年人体内环境稳定性降低,一些患者对胰岛素较敏感,胰岛素一二个u之差即可出现低血糖或酮症,因此胰岛素注射剂量须准确。注射时选择皮肤松弛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在饭前30min注射胰岛素,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胰岛素过量所至的低血糖反应。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时,需注意充分补液,纠正脱水,同时选用普通胰岛素小剂量连续静脉滴注,降低血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补液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补液的成分和速度。

2.5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时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3小结

老年糖尿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总之,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地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 篇3

1.调研实例 调研对象:随机抽取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待术患者80例,年龄从 9-82岁,总计100人,男女比例44: 36。

其中文盲8例,小学学历15例,中学学历22例,中专学历15例,大专以上学历20例。

调研方法:针对80例患者按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病种、以及不同文化程度进行分组自制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应对患者说明所调查的内容及目的,保障患者认真如实填写所调查的内容,以确保此次调查的准确的性。

由被调查患者本人进行填表评估,不识字的或者因为某些原因不能自行填写的交由调查人员进行详尽说明后,按照患者意愿填写。

调研结论:调查共发放80份调查表,调查结束回收80份调查表, 回收率100%。

调查显示8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焦虑的情况,甚至出现恐慌心理。

在问卷统计后表明女性焦虑值高于男性;中年组焦虑值高于其他 组;在不同文化程度的比较中,焦虑情况无明显差异。

调查显示结果中,有 88%的患者存在一条或多条对于手术所担心的问题,调查显示担心手术效果占16. 7%,担心疾病性质占5. 0%,担心体位不适占19. 5%,担心手术效果占16. 7%,担心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手术室条件等手术是环境占5. 0%,担心输液方面的困难、担心术后对以后生活的影响、关心手术时间长短占20. 9%,关心麻醉效果占20. 9%;对手术有紧张、需要安慰的占29. 4%,害怕灌肠、抽血、插胃管、置留尿管等术前准备的占13. 5。

患者因缺乏对手术的认识,患者对无论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的成功率不了解,对手术环境的陌生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的情绪。

2.术前心理护理根据调查的分析表明,病人在术前的不同阶段焦虑情绪也在不断变化, 测得在术前一天焦虑值是最高的,由此推断,离手术日期越近,病人焦虑值越高。

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术前焦虑状况,护理人员从术前访问、术日护理、术后随访三个方面进行人性化贴心护理,调整好患者的心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快速康复。

2. 1 术前访问。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探访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介绍手术须知,讲解手术要注意的事项,语言亲切、从患者角度出发,让患者贴近自身效益,主动配合。

向患者介绍术前容易出引起焦虑的问题,如讲解麻醉过程,使无麻醉经验的患者消除顾虑;向手术患者说明手术大概所需要的时间和手术的大致过程,避免做出与手术有关的任何承诺;对于病人主动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尽可能耐心的给予解答,如有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借助医生给患者进行讲解;交谈过程中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使患者对于手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进一步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询问患者有什么特殊要求,使病人对护理人员觉得亲切, 从而产生信赖感。

2. 2 术日护理。

手术当日,护理人员应取下口罩,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自己,使患者认出自己,消除病人紧张的情绪和陌生感,安慰病人及其家属使他们放心,强调下手术的重点和要求,对于患者担心的问题进行解答,稳定患者情绪。

护理人员也可以教授一些减轻紧张的方法给患者,如: 听轻音乐、深呼吸、注意力转移法等。

2. 3 术后随访。

手术结束后,应该采取回访方式,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提醒患者康复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忌口食品、不可激烈运动等。

询问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是否出现一些问题,认真耐心的予以回答,使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保持平和心态,让康复过程事半功倍。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