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念论文范例(通用12篇)
时间:2024-08-30 23:59:12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
内容导航
绿色环保论文 篇1低碳环保论文 篇2低碳环保论文 篇3低碳环保论文 篇4低碳环保论文 篇5低碳环保论文 篇6低碳环保论文 篇7绿色环保论文 篇8绿色环保论文 篇9绿色环保论文 篇10低碳环保论文 篇11低碳环保论文 篇12绿色环保论文 篇1
关键词:人性化;环保;绿色产品;机械设计
古代的机械产品是简易的、死板的,例如锄头,铁锹等。它们没有复杂的功能,也没有考虑人的使用情况,废弃了就丢掉。近现代的机械产品多了很多的设计,功能增多,用处变大,但是也很少能够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情况,产品损坏后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处理后丢掉,由于所用的材料变多,废弃后污染也增大很多。现如今机械设计发展了几百年,很多设计在原理上已经定型,要做的就是进行绿色设计和人性化设计,做到降低能耗,提高操作者安全性和舒适度,废弃后零件可再利用,减少污染等。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绿色机械设计和人机交互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希望能给相关从业人员一些建议和启示。
1绿色环保材料的选择
材料的选择对于产品的性能至关重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绿色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污染,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绿色环保材料的选择上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选择绿色材料应尽量选择那些可以回收、容易分解、能够再生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的材料。尤其是在机械结构件的设计上,应该尽可能采用容易拆分和装配的、有足够强度的、无毒的材料,要把提高机械材料的再生率放在首位。(2)材料的选择要本着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轻产品重量的原则。产品寿命延长了,也就减少了产品的生产和报废,对环境的污染也就随着减少。减轻产品质量减少了材料的损耗,同时产品越轻便,驱动起来也越节能,污染排放越小。基于这一原则,在设计中应该在保持主机各项性能参数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减少主机和附属作业装置或机具的体积和重量,同时提高动力传动系统零部件的强度和耐久性能,以实现机械系统的轻量化和高效率。(3)有些产品不可避免的要选择污染型材料,例如塑料制品,合成橡胶制品等。这些产品要尽可能减少污染型材料的使用,并且加大研究力度,研发出可替代的新型无污染材料。(4)处理废旧产品,要做好分类,针对不同材料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要简单焚烧,要变废为宝,对材料实行最大程度的再利用。
2绿色环保机械设计
2.1发动机的选择
发动机作为提供动力的设备,在动力充足的前提下,要选择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高效率的发动机,这样可以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同时可以对发动机的燃料进行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发动机自身可以采用涡轮增压等方式,提高效率。
2.2降低机械产品的振动和噪音
机械产品的振动和噪音,看似是很无所谓的,其实往往影响整个产品的使用。而且除了对功能的影响,振动和噪音还会降低用户的体验度和舒适性。例如在汽车、火车上都有减震装置,在颠簸时可以很好的保持平稳,给乘客一个舒适的环境。噪音是一种新型污染,过高的噪音会让人很不舒服,但是机械产品的本身噪音就很大,因此必须想办法降低产品的噪音。例如采用液压的方式驱动,就可以很好的降低噪音,或者采用好的隔音材料来做机罩,吸收机械产品所产生的噪音。为了更好的以人为本,还可以把操作室和其他驱动设备隔开,实现密封减震,隔音降噪的目的。
2.3液压系统的清洁和防渗漏
机械设备中很多采用液压装置,液压泵驱动液压油来实现特定运动。因此液压油的清洁对于整个液压系统非常重要。如果液压油中混有杂质,很可能会堵塞油路,造成崩管,也会使系统产生振动和噪音,做好液压系统的清洁可以降低液压油在工作时的温升,延长换油时间,提高油的利用率。在液压系统的机械设计阶段就要设计好管路和连接装置,这样可以减少部件的磨损,延长部件寿命,还可以降低液压油的更换频率。此外对于液压油箱,要做好密封,防止灰尘、水分进入油箱,保持油的清洁度。在油管的选用方面要采用耐腐蚀、防老化、具备优良密封性能的优质胶管作为液压管道,尽可能多使用硬管,对于必须使用的软管要进行优化设计,防止油的泄漏导致环境污染。
3人性化的设计
机械产品不仅要做到绿色设计,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设计。无论是机械设备还是机械产品,都是为了给人使用,必须保证人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人性化的设计主要包括:(1)在驾驶室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设计合适可调节的座椅,防强光和紫外线的玻璃,便于操作的操纵杆或方向盘等,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安装空调,最大程度提高操作员的舒适度。(2)对于多个需要润滑的设备,可以集中采用润滑系统,研制定时加注润滑油设备,精确计算润滑油供给量,环保方便,减轻人工添加润滑油对人体的伤害。(3)机械产品也有一定外观要求。产品的颜色、外形、大小等都会对人心理产生影响。柔和的颜色,精致的外形,合适的大小会给人以美感和亲切感,更容易实现人机和谐。(4)机械设计要多实现自动控制,减少人工的劳动量。(5)所设计的产品可靠性要好,避免经常更换元件,否则不仅增加污染,也会增加工人劳动负担。
4结语
现如今,机械产品的绿色设计和人性化设计必将是机械设计界的两大理念,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牢牢把握好这一趋势,才能设计出符合环境要求和人们需求的好产品。
作者:冯国华 谢杰 钟鑫 单位: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恒东。基于人性化的绿色环保机械设计研究[J].工业c,2016(08):00138.
低碳环保论文 篇2
关键词:低碳 发展历程 低碳文化 建设
2009年12月召开的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是人类历史进入低碳时代的拐点。它要颠覆的不仅仅是高碳经济,而是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强大的导向作用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引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嬗变。我们认为,实现低碳发展需要在全社会培育低碳文化,树立低碳生产和生活态度,才能为低碳发展奠定坚实磐基。
一、“低碳”的含义及其历程
(一)低碳的含义
所谓低碳(Low-carbon),原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它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是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恶化而主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从而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理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
(二)低碳的历程
20世纪以来,面对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世界各国抛开国界、种族、语言等差异,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气候问题的途径。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第一次环境会议发表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此次会议及宣言宣告了与会国以及国际组织需要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为保护各国人民的生活和改善环境问题带来保证。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联合委员会做了题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报告在集中而系统地探讨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后,提出了意义深远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强调了三个观点:一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是不能分割的;二是,地球的资源和能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发展需求;三是,当代人必须为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考虑而改变现在的发展模式。
1992年5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气候变化会议,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础框架。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参加国在日本京都参加的第三次会议上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提出了“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的目标。
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希望国际社会能够重视并采取措施使低碳经济的共识纳入到决策之中。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虽然会场内只达成了“有限共识”,但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会场外更多世界各国人们的心灵,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二、低碳发展应对之路:培育低碳文化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已� 我们认为,低碳经济的未来发展之路需要技术创新支持、资金投入保障、制度建设完善,更需要低碳文化的培育。
(一)低碳文化及其特征
1、低碳文化的含义
低碳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低碳文化是关于CO2低排放的价值、思想、知识、习俗、信仰、态度、规范等精神因素的总和。广义低碳文化与广义文化概念相同,包含器物、制度、行为规范和观念四个层次。低碳器物指物质形态存在的CO2低排放的技术和机械设备,它是支撑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低碳制度是为保证CO2低排放而形成和建立的制度、体制、机制等,是低碳行为规范得以制定和遵从的社会组织形式与保证。低碳行为规范即为规范CO2排放行为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道德准则,是约束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行为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规定。低碳观念亦即有关CO2低排放的价值、思想、知识、习俗、信仰、态度等观念形态的因素。低碳观念处于低碳文化系统的核心,对低碳行为规范的制定和人们的低碳行为起根本性的导向作用。低碳制度是在低碳观念指导和低碳行为规范约束下建立和形成的,是低碳观念得以贯彻落实的保证。而低碳器物处于广义低碳文化层次结构的表层,是低碳观念的物化形态和外在表现形式,是在低碳观念的指向下按照低碳行为规范的要求创制和应用的。
2、低碳文化的特征
(1)价值取向的生态性
低碳文化强调的是生态价值。它要求从“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转变为“生态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的价值准则,摈弃片面强调物质、经济和人类价值而忽视自然、环境和生态价值的价值观,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在此种意义上,所谓低碳发展,就是以生态为价值尺度的发展,即不破坏生态或者对生态的损害最小并能够进行补偿、修复和建设的发展模式。
(2)生存态度取向的环保性
低碳意味着低排放、低污染。它倡导一种自然、健康、安全、绿色环保的生存态度和理念,代表着一种不以损害健康、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人类欲望的满足、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文化观念。它是在对18世纪中叶工业化以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范式进行深刻反思后确立起来的新的人类生存态度。
(3)行为方式取向的节俭性
低碳文化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倡导尚俭节用、尚简戒奢、适度生产消费的理念。它要求从高能耗、高消耗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消耗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转向质朴、适度、可持续的消费观念,从从众、攀比、炫耀转向求实的消费心理,从盲目、冲动、义气转向科学、理性的消费行为,从不理性、不文明转向理性、文明的消费方式。
(4)发展方式取向的可持续性
低碳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它要求从忽视人和社会的全面整体进步的以“物”为中心的畸形发展、忽视人与自然平衡的以“人”为中心的片面发展、忽视资源成本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后代人发展权益的不可持续发展转向人、社会、自然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发展的文化应对措施
1、以正确的低碳观念文化为经济社会低碳发展领航
低碳发展需要技术创新、资金保障、制度建设、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等外在手段和措施。而创新指向何方、资金投向何处、制度如何设计、法律政策如何规范,则是由隐而不见、潜而不显、内蕴于人们意识中的价值观念决定的。因此,社会要实现低碳发展,最关键、最根本的是转变人们价值观念,实现从传统的“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到“生态是一切事物的尺度”价值准则的转变,使人们在深层意识中真正确立起低碳价值观即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并以此引导人们发展经济和社会的行为。
2、通过普及低碳理论知识指导低碳行动
低碳经济是新经济的一种形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低碳理论的支撑和指导。正如阿兰・韦伯在《新经济新的是什么?》一文中所说:“最终,新经济的版图并不在科技里,亦不在芯片或全球电信网络中,而是在人的思想疆界中”。低碳发展需要低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发展理论包括经济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日常生活哲学进行深刻反思,形成并建立起低碳发展理论及其知识体系,并将其普及到全社会,武装大众头脑,使人们普遍掌握和学会运用低碳理论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主动、理性地践履低碳发展行动。
3、以多层次的低碳制度文化规范低碳行为
低碳制度文化包括低碳法律、低碳政策和低碳道德三个层次,是实现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低碳发展具体体现在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 这就需要借助法律、政策的强制手段和道德的教化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控和规范,对违反、偏离低碳发展目标规定要求的行为进行惩罚和谴责。
4、以低碳生活方式践履低碳行为
低碳经济对全球的冲击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它还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冲击。最关键的还是人类将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朝“低碳生活”靠拢。低碳生活方式是以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为前提,以尚俭戒侈、尚简戒奢、求实戒糜为基本要求,以适度、健康、文明、绿色环保为目标的生活,包括低碳消费、低碳家居、低碳出行、低碳办公、低碳休闲等方面。低碳生活要求每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就是低碳经济的直接参与者,低碳经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并以减少碳排放作为生活的第一要义,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绿色、环保的好习惯,戒除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污染环境的坏毛病,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已� 而要真正实现低碳发展,从技术、经济和制度层面着手是治标之策,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从转变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上做文章。在全社会培育低碳文化,使社会大众普遍形成低碳思想文化观念,树立低碳生产和生活态度,才是解决低碳发展问题的根本之道。
课题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高职院校低碳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010B27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4):12.
低碳环保论文 篇3
论文关键词 低碳壁垒 碳关税 负面影响 法律对策
一、引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关税措施外,出现了许多新的措施,称之为非关税壁垒,例如,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繁杂的通关手续的规定、苛刻的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标准等有千种之多的非关税措施,其中,对于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中,“低碳”成为构筑壁垒的新标识。?在与发达国家这场碳博弈中,中国应找到法律机制的突破,并积极建立相应法律体制,从而能在与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利。
(三)提高我国的技术引进成本
我国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未达到发达国家的低碳标准,不可避免的,将会向发达国家引进高端低碳技术。但是高端的低碳技术是发达国家垄断经济的筹码,并不会免费转让,撇开发达国家不愿真正出售其技术的情况,即使我国企业有机会引进这些低碳技术,转让费用也必然是相当昂贵的,这无疑增加了我国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市场竞争能力。
三、我国应对低碳壁垒的法律措施
(一)国际层面的法律对策
1.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对话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对外贸易低碳化。发展中的国家在积极进行自主创新的前提下,应加强同发达国家技术上的沟通与合作,进行共同技术研发,或合理转让高技术,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差距。
2.熟悉与保护环境相关的国际贸易规则
目前在国际上,已有200多个相关的多变环保公约和协定,各国国内相应的环保法律体系也逐渐得到健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以及解决机制,尤其是国际上以争端解决机制为代表的WTO系列协议文件的内涵,熟悉其约束性规则,在发生贸易冲突后,为我国企业寻求到趋利避害的有利法律武器,在遵守自己的义务同时,更好的维护好自己的国际经济贸易的权利,尤其是在与发达国家进行双边或多边对话时,增加谈判的筹码。
(二)国内层面的法律对策
1.进行政府补贴,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目前,各国既要顺应国际经济潮流,履行减排承诺,但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纷纷对相关产业实施补贴和优惠措施。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环境影响小和节约能源的新产品的开发投资以及能降低能耗的新工艺的开发等给予资助;对高效率工业电机的税收减免;对农业能源系统的优惠措施;对高效率家用电器的税收减免;制定鼓励节能的免税政策,为购买节能型产品提供减免税优惠等等。
2.对国内出口企业征收碳税
依我国财政部刚提出的方案,我国可采取征收国内碳税的方式,是发达国家的碳关税失去合法性,因为双重征税是违反WTO规则的。如此,我国可以把征得的税收留在本国,进而为本国的低碳环保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虽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但这也有助于激励我国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的研发,促进企业经济良性的发展。
3.发展碳基金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成立碳基金来促进节能减排的实施,而目前,中国的碳基金才刚刚起步,处在引进探索阶段,相关的法律与制度还不是很健全。我国目前的一个碳减排证买方基金,即中国碳基金,?但其处于碳交易产业链的末端,在碳交易上处于被动地位。随着我国减排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我国自己碳基金,加大碳交易,为其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四、结语
低碳环保论文 篇4
1.1低碳经济概念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大量开采矿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多,引发了全球性的气候灾害,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低碳经济是一个单独概念,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上,提倡未来社会构建低碳经济社会。
1.2低碳生活
根据相关专家表明,低碳经济包含低碳消费与低碳生产两种,在生产方面,并非要淘汰落后产能,而是引导公众对能源浪费与污染增排的恶习进行反思、改进,以挖掘节能减排、消费服务的环保潜力。因此,低碳经济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加需要低碳生活,方可实现真实节能减排。人们生活方式如何,决定了怎样的经济。对于现代资源、环境问题,主要因人类活动引起,是一种人为问题。
1.3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对于低碳经济,必须提倡公民树立节能、环保意识,进而提升公众参与度,促进社会低碳发展。随着低碳经济不断发展,我们注重低碳社会构建,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属于社会性、系统性工程,与生产流通、服务消费等环节相关。处于这些环节中,人发挥着主体性作用。尤其是公众,能否主动树立节能意识,参与环保行动,扩展参与深度、宽度,决定了低碳经济发展效果,影响着低碳经济的目标能否实现。可以说,低碳环保属于公共性事务,是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积极参与节能环保,是社会成员的重要责任,提倡低碳经济,是低碳生活的重要发展渠道。
2低碳经济背景下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策分析
2.1提高节能宣传力度
随着公众舆论、传播力度加大,在当今社会,无论做何事,必须加强宣传。为发展低碳经济,打造节能减排工程,是全社会的大事,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然而,社会公众对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不够重视,不能正确认识能源、环境问题,公民还没有养成节能习惯。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在社会中,营造一个全面参与节能减排、环保行动的积氛围,进而提升公民环保意识,促使公民树立健康发展观念,主动实践低碳生活、低碳生产。同时,借助各媒体的导向作用。随着网络、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许多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进程中,极为重视媒体宣传教育作用。例如“,节约用水”广告“、文明出行”广告等。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对低碳经济内涵、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让公民了解我国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使公民重视节能环保重要性,尽可能缩短节能与公民之间的距离。同时,提高节能知识普及力度,通过特殊节日,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
2.2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在现代生活模式下,必须提倡绿色、节能生活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根据目前状况,我国公民低碳意识不够,尚未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可以说,公民生活方式如何,对于低碳经济能否实现极为重要。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我国公民如果还不重视低碳生活,必然加剧全球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提倡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提倡低碳消费方式
自从二战以来,在发达国家,消费主义十分流行,进而对我国具有一定负面影响。若消费主义比正常消费严重超出,社会处于一种资源透支状况,在社会中,存在诸多奢侈与面子消费,进而导致大量能源、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自然。所依,必须转变消费主义错误观念,提倡低碳消费模式。我们必须优化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树立和谐消费观念,建立生态文明社会,树立科学消费观与理性消费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4使社会团体的教育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自发组织了许多环保社团,参与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队伍中。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保团体的教育作用,对环保活动大力支持,进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我国人口总数已经达到14亿人口,无论何种数字,与14相乘均非常巨大。而社会环保团体,利用各种宣传形式、信息载体,对人们消费观进行优化,使低碳理念向人们日常生活之间渗透。例如,环保社团通过开展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主题科普活动,通过影展与宣传板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气候恶化、能源严峻的状况,向社会公众宣传环境知识、环境政策,为社会公众传递一切有关节能环保的知识,进而对公民起着重要教育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节能环保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全人类、全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当下,我们必须提高节能宣传力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与低碳消费方式,使社会团体的教育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进而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环保论文 篇5
Abstract: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Through the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pecial pictorial,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nowledge competition, Network group, discussion on the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nowledge and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me activities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 the low-carbon culture is constructed, the low carbon life is advocated and the opinion of saving energy from the little things in life are pu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关键词: 低碳;环保;高职
Key words: low-carb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033-03
0 引言
所谓“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轻生态恶化[1]。
2016年11月4日,联合国气候大会组委会在摩洛哥新闻公报以庆祝《巴黎协定》生效。这部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世界各国及其企业来说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压力不言而喻,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巴黎协定》生效将带领我们更加重视和走向低碳生活。
中国政府在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后承诺确保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并力争2030年开始减少碳排放。这个有益于全人类的决定和决心不仅仅要依靠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样也离不开公众生活方式的改变。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低碳环保教育,探寻学生建立低碳生活理念的途径,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具有重要意义[2]。但目前对高职学生更多是思想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低碳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研究相对较少,具体落实到行动中的更少,因此探索建立高职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很重要。
1 高职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构建的意义
1.1 适应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实施低碳经济需要懂得低碳理论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去企业生产第一线,是生产的直接实施者和决策者,高职学生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第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在当今世界的绿色环保经济的大环境下,不仅要求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也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素质[2]。所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低碳教育,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我国实行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学生在建立低碳环保理念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对资源危机的认识,能够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1.2 适应了高职院校低碳运行的要求
高职大学生实际上仍有很多的行为习惯并不低碳,如离开教室宿舍不关灯,看上去是小事,但如果全校的一百多个教室里的电灯多开一个小时(每个教室里至少五至十盏日光灯),直接多花的电费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折算成碳排量自然也不会太少,这对于学校来说后勤成本自然上升。而很多学校一般也最多在橱窗里贴几张画报宣传一下了事,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1.3 适应了全面发展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低碳生活教育是对学生“德育”的扩展,低碳生活要求人们节约能源,学生一旦建立了低碳环保理念,是会具体付诸于行动的,这又何尝不是良好的“品德”?低碳生活需要掌握相应必要的理论知识,例如洗东西,对于同样的用水量,少量多次就比大量少次效果好得多,教给学生这些知识何尝不是“智育”?所以说,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建立也是全面素质发展的要求。
2 高职院校低碳环保教育存在的部分问题
2.1 高职学生的基础环境教育相对缺乏[3]
在小学和中学的时间段里,学生的文化课程负担较重,主要以升学为目的,尽管国家早就提出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实际上环境教育的内容仍然很少。本应该这个阶段了解和掌握的低碳知识没有掌握,本应该这个阶段建立的低碳生活理念没有建立。
2.2 高职学生在校接受的环境教育相对缺乏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环境专业,即使有环境专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低碳环保教育也很少。由于办学成本的考虑,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开设环境专业的院校就更少了,在江苏省的所有民办高职院校中,只有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一家开设了环境专业。
2.3 高职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强
高职学生们内在的知识结构中一定有相关环保低碳的内容,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不能贯彻执行,例如不随手关灯,没有用完的作业本直接扔到垃圾堆桶,吃饭经常用一次性餐具等,说明他们自我约束力不够,低碳环保生活的意识不强。
那么如何让高职学生们增强低碳环保生活意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低碳环保生活意识的有效途径上下功夫。在本校校园里的低碳生活宣传上,环境专业的师生们通过专题画报、知识竞赛、网络建群以相互讨论或推送低碳环保知识、主题活动等手段,增强了全校师生的环保低碳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低碳环保生活理念的构建途径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周围的环境里经常接触低碳环保的宣传,那么环保意识自然提高。我们做出了下面具体的探索和努力(如图1所示)。
3.1 营造低碳环保氛围
3.1.1 利用传统低碳环保专题画报,提高学生低碳意识
画报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具有视觉冲击能力。我们首先将自己设计的宣传画报(或是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配以文字)放在校园内不同地方,进行环保低碳生活宣传。学生反映,映入眼帘的有关环保低碳的画面,还是很有震撼力的。例如鼓励大家节约用水,在画报上印出云南干旱时土地干裂,其中还有死鱼夹在其中,庄稼颗粒无收,无论是谁,看了之后觉得浪费用水是有罪恶感的。
再如鼓励节约用电的画报上有煤炭发电的电厂烟囱冒烟的情景,也有空教室不关灯的情景,很多学生表示看过后经常头脑中出现烟囱冒烟的画面,于是就赶紧关掉暂时不用的电器电源了。这也就说明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
节电节水节约粮食专题画报主要放在食堂、浴室、宿舍区门前。而在教学楼的宣传窗里会有各个方面的环保内容。还可以对各专业有针对性地宣传,例如对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消耗的纸张比较多,那画报的内容就是稍稍被污染的纸张也可以“污纸成画”,而不要就此扔掉。
3.1.2 发放调查问卷,使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细节
调查问卷的题目可以罗列很多具体的可以低碳的生� 在全校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根本目的不是为调查而调查,而是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可以做到低碳生活。
例如,“你每周使用几次一次性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这个问题会促使学生反思,因为他们心里都知道频繁使用一次性餐具是不利于环保的,回忆一下自己的行为,之后的至少是短时间内内心还是会有触动的,那么就餐时一次性餐具使用的次数也会相应减少;再如,“你去市中心购物时乘坐公交车还是坐出租车?还是用城市公共自行车?坐出租车时是单人乘坐还是四人合乘?”这个问题提醒了学生出行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坐公交比坐出租车要低碳,实在需要坐出租车也可以几个人合乘;又如,你在宿舍只用电脑听音乐时,显示器关掉了吗?提醒学生在宿舍用电脑听音乐时可以关掉显示屏以节约用电;还有,你的作业本在纸张未用完时命运如何?提醒学生未用完的纸张甚至用过的纸张可以收集重复使用。
这些问题里的低碳生活理念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但平时并不注意细节上的节能习惯,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会重新开启了低碳环保的意识大门,注重环保。
3.1.3 利用网络建群,扩充学生低碳环保知识
现在是电子信息时代,很多学生都是低头一族,随时准备看手机。建立校园的低碳生活健康群,不定时发送相关的低碳生活健康专题知识以及国内外的环保政策等,有益于学生扩充低碳环保知识。
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做可以节能环保,有的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好多方面是不知其所以然,我们通过群的建立,可在群里发送相关知识,例如大家知道,用水相同时两种方法清洗衣服时,少量水多次清洗能更干净,可以通过计算萃取率的例子让学生们明白,这么做是有理论支持的。例如,假设每升清水对污垢的萃取率为50%,那么同样体积的10升水洗同样的衣服,分成两次清洗,每次5升,第一次清洗后污水浓度是原来的1*0.2*0.5*100%=10%,第二次清洗后剩0.2*0.5*10%=1%;如果分成五次清洗,第一次后清洗后污水浓度是原来的1*0.5*0.5*100%=25%,第二次清洗后剩0.2*0.5*25%=6.25%;以此类推,第五次后污水浓度将是原来的0.1%。这个演算过程的结果明明白白告诉大家,同样体积的水如果少量多次洗得更干净。
这种专题知识比较适合以文件的形式在群里推送,用在调查问卷或者宣传画报里就不太容易传达了。
一些国外的节能低碳生活经验,也可 如日本环境部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行的一项宣传活动“清晨的挑战”,鼓励人们早睡早起,以减少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活动认为如果每人每天早睡早起一个小时,那么一个家庭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5千克。这些好的经验倡议给学生一种信息:自己也可以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很多学生看后感慨说原来早睡早起也可以节能减排!
再如一些有环保教育意义的相关影视视频可以在QQ群或者微信群里转发,第一部记录台湾气候变迁的纪录片“±2℃”,根据哥本哈根会议的结论,未来人类如果要生存,就必须将气温控制在摄氏两度以内。片中震撼的影像资料模让人意识到这不是电影特技,而是实际发生的灾难。未来如果气温继续上升,人类还会有怎样的厄运?这是传统宣传教育难以达到的感官效果,学生看过之后均表示要从自我做起低碳生活。
这是一种开放的宣传途径,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每一位同学看到的有意义的环保主题资料都可以转发过来,共同学习。现在智能手机几乎是人手一个,高职院校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为他们盯着手机而烦恼不已,但用来学习和宣传正能量何乐而不为?
3.1.4 举办低碳环保知识竞赛,推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举办低碳环保知识竞赛,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其作用与发放调查问卷类似,但调查问卷回答的是学生自己的行为,是否节能低碳环保学生并能确定。而竞赛是有确定答案的,回答错了就没有得分,所以促进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对各种行为加以分析判断明确是否低碳。例如问题什么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停电一小时,旨在提醒人们节约能源,不了解则无法回答。
3.1.5 举办环保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力行
前面的几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几乎都是纸上的理论学习,增强环保意识,能不能做到还要看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则可以让参与进来的同学不仅增强环保意识,而且身体力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我们多次在校园里举办关注低碳环保的主题活动进行宣传,例如鼓励学生购买便携式的金属筷子,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学生在本校校园周围做过调查,校外大概有七十家小摊点以及小饭店,有五十家是用一次性筷子的,平均每家店每天发出约100份食品,也就是说每天消耗近5000份食品盒子以及塑料袋,和5000双一次性筷子,这是个庞大的数字,如果是木质筷,有人推测过,那将消耗一颗生长30年的杨树,这是一天的用量。而且从健康的角度看,很多小企业都采用硫磺熏、双氧水漂白、滑石粉抛光的工艺,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达到卫生消毒的要求。
经过环境专业学生的宣传,将这个统计过程与结果告诉全校同学们后,活动前准备的三百双便携式金属筷子全部售出,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回去上网购买了,另外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尽量少消耗一次性餐具。
3.2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低碳环保概念
我们每位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将环保理念植入课堂,宣传于无形之中。例如建筑材料这门课程中,介绍石膏的来源时,不妨多说一点人们脱硫石膏的研究:工厂里用石灰可以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失效之后可 这也为学生将来工作中为绿色环保做出贡献打下思想基础。
3.3 完善对学生的低碳管理
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的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制度的制定就加入低碳环保的内容。国家颁发的“限塑令”刚开始好多百姓不理解,但现在很多人已经自觉循环使用塑料袋了,为减少塑料垃圾做出贡献,所以有些限制性措施还是有效的。学校也可以做到,例如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环保的号召,从前年起禁止食堂窗口提供一次性餐具,这项行政命令不仅让师生都能亲自去食堂吃饭,减少了一次性餐具带来的污染,减少了校园垃圾,也增强了全校师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当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时时处处存在低碳环保的氛围,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自然提升。
4 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经历过多年的教育,内在已有很多低碳环保知识,如何使得他们将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建立起来,还需要外部正确有效的引导。无论什么样的低碳生活理念的构建途径,都是让学生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生活习惯,从生活(以及以后参加的生产)的细节上做到尽量节约、不浪费就好。能为我们整个社会的碳减排作出个人可以做到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丽霞。高等院校如何加强低碳校园建设[J].世纪桥,2012(13):78-79.
[2]张静。试论高校开展低碳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220.
低碳环保论文 篇6
近年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石油以及其他碳基能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但是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碳基能源的价格一般都比较贵,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各国间争夺能源的战争也越加激烈。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及过度的开发碳基能源,所以导致了温室气体极具增加,全球气温变暖出现温室效应。
2低碳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
2.1软质景观的设计
进行园林景观绿化是实现低碳环保的主要途径,绿化园林景观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调整因为土地利用而在空气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在提高了公共用地的美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使绿色植物促进氧碳化合物的吸收。在对园林景观进行绿化的过程中,要保证新树和老树的有效分配。对于多数树种来说,考虑植物配置的这种情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率,还能够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需要多方面努力,包括园林的整体设计、高水平的施工质量、设计师的环保观念等。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自动化的机械操作,能够减少一定的碳排放量,实现了低碳环保的节能理念,同时也能够避免周围土地被破坏。
2.2硬质景观的设计
硬质景观指的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可再生能源或是节能技术可以得到有效地应用。在景观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最常见的是太阳能照明系统应用。在建设园林使用的材料上,无论是其路面设施还是园艺,都应该选择低碳环保的材料,同时这也是低碳环保最直接的方法。低碳环保材料是在其基本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是一种可以再生的天然原料,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会减少能源的消耗,还能够保障其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还可以对木结构材料进行收回利用,逐渐用木材料取代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这是一种减小碳排放的有效措施,还能够促进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园林景观设计中低碳意识的体现
根据研究表明,在园林内进行树木种植时,应该在每单位面积内,按照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将植物从高到低排列,首先应该是常绿灌木,然后是落叶乔木,最后是常绿乔木。种植人员还可以将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交叉种植,这种种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低碳环保的工作效率,实现低碳环保理念,保持适宜的空气质量。树木吸收固碳的能力还与树龄有很大的关系,树龄相对小的树,吸收固碳的能力越强。但是若是体积较大的大龄树木,树龄较小树木的吸收固碳能力一定比不上这种高龄树。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高龄树的生长周期基本已经停止,再加上高龄树的稀少,自然吸收碳的能力也是十分强。若是将普通的高龄树与低龄树搭配种植,那么不仅能够将园林的美观发挥出来,还能够保证一定的园林吸收固碳的能力。
4结语
地球变暖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人们的生存同样也构成了威胁,所以低碳发展是改善环境的必然选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低碳环保意识,减轻碳排放量,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尊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低碳理念,既满足了原始生态要求又实现了低碳环保的目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低碳环保论文 篇7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校园;数字化
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世界各国都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来替代石化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坚定 而“低碳校园”的建设是与中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关系。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校园”的内涵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正在发展中的低碳经济进行了探索。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其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和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
“低碳校园”从外延上来讲只是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一个子课题,是在能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大力提倡和推广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理念,研发和运用先进的技术,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努力打造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集现代化、信息化、低碳化于一身的新型校园。
二、校园中的“非低碳”现象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2008年教育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263所,校均规模8 679人,共有教职工20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89万人,在校学生数:博士研究生23.6万人,预计毕业11.1万人;硕士研究生104.6万人,预计毕业32.7万人;普通本科、专科生2 021万人,预计毕业541.8万人。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中,有些“非低碳”的浪费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努力去避免和杜绝。
(一)学生与教师纸张耗用量分析
1.每年的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全国研究生和本科生论文用纸从初稿、修改稿(包含多次修改)、评阅稿、答辩稿到最终定稿,每篇论文最少也要用到200多张A4纸。而每年全国的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总数在500万左右,这样算下来每年用在毕业论文的A4纸约在10亿张,约1 000吨。
2.按照学校教学部门的要求,每位教师上课要准备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历、点名册、教案、详细的说课教案等,多数还要一式三份,每学期每位教师每门课程准备这些教学文件需用的A4纸张约500张,全国每学期每门课程教学文件需要的A4纸需用量约9.5亿张,约900吨纸。
3.每学期考试用纸量更是惊人,按每名学生每学期平均考试科目6科计算,每科试卷用纸平均8开纸3张,每名学生每学期考试需用纸约20张(合40张A4纸),全国每学期大学生考试用纸(A4)约8亿张,约800吨。
以上三种情况用纸共计近30亿张,约2 800吨纸,而生产2 800吨纸需要耗费木材2 450吨,煤1 400吨,水105万吨,同时要释放3 640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每吨标准煤燃烧要释放2.6吨二氧化碳)。
(二)北方高校冬季包烧取暖用煤量分析
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共有高校近40所,平均每所高校每个冬季包烧期用煤都在1万吨以上,则全省高校一冬要烧掉40万吨煤,按包烧期6个月计算,每天要烧掉2 200多吨煤,每天要释放二氧化碳5 720吨。按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计算一吨标准煤可以发三千千瓦时(3 000度)的电,也就是说黑龙江的高校少烧一天的煤就可以节省下来660万度电,可以少排放二氧化碳5 720吨,而通常一公顷阔叶林一天才可以消耗1吨的二氧化碳。
(三)高价教材作废品处理
每年4至6月份是高校毕业生离校高峰期,而此时也正是废品收购商们的收入黄金期,根据在省内的几所高校调查发现,每名毕业生毕业离校时把教材和参考书当废品处理要在几十本至一百本左右,几十块钱至上百元一本的教材或工具书只能卖到几元至十几元,更可惜的是多数的教材和新书一样,没有写一个字,按每名学生每学期6科计算,四年下来的教材要50本左右,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共计要按废品处理掉书目近3亿本。
(四)现代化的校园中水、电、粮食、用车等方面浪费现象严重
经对多所高校的食堂、宿舍、教室等场所及校内用车情况调查发现,多数院校存在着食堂大量倒掉剩饭剩菜的现象,40人左右的教室平均日光灯数是12支,白天不关灯和教室无人或只有几个人的时候灯全部点亮现象严重,宿舍无人时有长明灯现象。每支日光灯40W,平均每所高校按400间教室计算(不包括阶梯大教室和机房),全国则共有教室近90多万间,那全国高校教室的日光灯负荷约在43.2万千瓦左右,也就是说如果节约用电一小时,就会省下来43.2万度电。目前,高校教师成为拥有私家车主要群体,每所高校约有20%的教师拥有私家车,而每所高校都有通勤车十几辆,这就造成了通勤车空坐率加大,加大了能耗和排放的现象。
三、建设“低碳校园”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高校校园中纸张浪费的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通过建立集成校务、教务、学生、科研、后勤、考试、论文答辩等服务统一的校园网络平台,推行数字化校园,无纸化办公、无纸化考试的尝试与普及。各高校要在技术上、经验上、资源上共享合作,避免重复开发和建设,先在适合上机考试的科目开展无纸化考试试点,开发和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然后将成功的案例在全国进行普及推广。积极建立和推行毕业论文电子化存储和学生电子档案存储系统,制定和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信用机制。
建立高校相关学科精品课程资源库系统,将教师的讲义、课件、参考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完善电子教材、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并将资源放在统一的网络服务器上共享使用,既让全国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名校名师的授课资源,又避免了各高校课程资源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加大电子教学文件的使用范围和生效机制,降低纸质论文、纸质教学文件的应用量,如必须打印的要大力推行双面打印模式,从而降低日常运营管理成本,提高事务处理效率,真正实现校园的信息化。
(二)适度缩短北方高校冬季授课时间
国家教育主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高校所在区域地理位置的特点,在保证完成授课计划的前提下灵活调整授课的时间,适度缩短冬季供暖期授课时间,通过延长寒假时间,缩短暑假时间的方式来节省冬季供暖期燃煤耗用量,从实质上做到节能减排。经计算,仅黑龙江的高校如果缩短10天冬季授课时间,就可以节省6 600万度电的标准煤燃放,少排放二氧化碳5.72万吨。
(三)推行二手教材使用制度
为了减少每年在毕业生教材书目上的浪费,可以在高校推行二手教材的使用制度,对于一些无变动或变动不大的课程,教务主管部门要制订灵活的教材使用政策,减少强制学生特别是新生必须购买新教材的行为,建立校园二手书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制度,规范跳蚤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如可以通过搭建校园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使毕业生、老生与新生之间充分对接,把四年中的开课计划在网上公开,让新生入学前就了解所学课程,以便在二手购书网上购买教材。
(四)推进车改制度,创建校园低碳生活新模式
为了让更多师生树立低碳理念,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橱窗、宣传板、海报、倡议书、调查问卷、讲座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让师生们感受到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懂得低碳经济对我们生存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让人人了解低碳,人人倡导低碳。在全校师生中倡导:不用一次性木筷,少浪费粮食;脏衣服用手洗,节省水电等行为。积极推进车改制度,鼓励教师少开私家车,多坐通勤车上下班,乘公交车出行;实施公务用车一车办多事合乘制度。这些倡导提高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使之落实到行动中,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的绿色生活理念,从而也必将全面推动节能减排。全员参与、全民行动,将低碳行为渗透到生活的时时刻刻、点点滴滴,使全体师生尤其是大学生在全民低碳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全人类为保护生存的家园而奋斗的今天具有庄严的使命、重大的责任,把“低碳校园”打造成低碳经济的教研机构、低碳排放的高校社区、低碳环保的花园环境和低碳行为的示范基地,充分利用校园的优势资源,发挥校园的教育职能,引导人们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对国家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志,等。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 林宏,岳凌云。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研究及对浙江的建议[J].城市经济,2009(9):30-32.
[3] 陈文婕,颜克高。新兴低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0(2):201-203.
[4] www.省略/gao_jiao_news_367/20100610/t20100610_ 48
4776.shtml.
[5] www.省略/jxcomment/system/2010/01/07/01128
3201.shtml.
[6] education.省略/jrjy/201001/t20100104_3944700.htm.
绿色环保论文 篇8
关键词:低碳旅游;低碳通道;统购
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全球的能源和气候危机,是人类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方向。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发展低碳旅游,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低碳旅游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也是在近期世界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形势下的一种全球策略。早在十几年前,日本就加强了建筑物的节能技改,以缓解能源紧张引发的社会问题;欧美国家则在新能源利用上另辟蹊径,通过大力发展替代能源来增强国家能源安全。
尽管旅游与其他产业活动相比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都较少,但这并不表示旅游业是“零碳排放”产业。由于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并伴随其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旅游业整体也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高效、可持续的旅游产品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一种面向未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低碳旅游不仅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游客修养水平和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旅游就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低碳旅游实质上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的旅游响应方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具体体现在低碳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服务设施、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低碳旅游发展的内容上。低碳旅游的实现需要旅游参与者各方的努力,让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个人的碳足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到最低。
“十二五”期间,四川发展低碳旅游业任重道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中国的旅游业跃升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在不远的将� 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尽快实现灾后恢复重建目标,四川省把旅游产业定位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旅游业尤其是低碳旅游业无疑是“十二五”期间发挥四川省比较优势的战略性选择。
事实上,四川在低碳旅游实践上早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在“十二五”期间,四川重构与发展低碳旅游业,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统筹城乡为路径,着重在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绿色低碳的城乡一体化城市、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和游客行为“五位一体”上根据各自不同的要求、目标与着力点,建立相应的制度安排。
二、低碳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是低碳旅游的“源头”。低碳旅游景区的首要方向是创建循环型、城乡统筹型旅游景区,即严格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旅游开发、旅游活动,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活动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把旅游景区清洁生产、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和旅游者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就循环型低碳化景区的建设与发展而言,关键是要加大城乡统筹的力度,在A级景区评定标准、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规范等基础上,逐步执行和推广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并鼓励地方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地方标准,在景区创建中对资源开发利用、景区容量规模、景区智能化发展、配套设施环保化水平、清洁能源利用以及对游客的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控制要求。在景区的旅游服务上,要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低碳教育,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在景区制作的宣传册、标识牌上要重视对低碳的宣传。景区真正的低碳旅游者,他一举一动都要贯穿生态环保低碳的理念。出行方式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住的时候,自带必备日常生活用品,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等。当地社区或居民是低碳旅游资源的重要保护者,旅游景区当地社区或居民,要树立对资源的保护意识,认同低碳旅游的形式,平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要符合一个低碳的标准。
三、低碳餐饮酒店论文
低碳餐饮酒店是低碳旅游的“抓手”,推进低碳绿色饭店发展已成为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新型经营方式。针对四川餐饮酒店现状,低碳绿色饭店应该突出四个“抓手”:一是制定由节能、环保、降耗、绿色服务(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宣传及绿色营销等环节组成的“绿色”标准,并逐步示范、评定和推广,如川西高原羌藏旅游景点的餐厅应宣传销售当地当时出产的有机低碳食品——草原放养的牦牛肉、羊肉、各种草原上自然生长的野蘑菇、野菜;二是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低碳新技术、新材料与智能控制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如酒店可去掉传统的燃油锅炉,改用生物质洁燃锅炉设备,用由植物、秸秆、污泥、木屑等废弃物料混合而成的生物质能源颗粒作为燃料,通过充分有效的燃烧,为酒店的洗衣房、厨房、洗浴中心提供蒸汽,既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降低农民焚烧秸秆对大气的污染和能源浪费,又可以在能源费用上减少一半左右;三是提升乡村酒店的硬件与服务软件水平;四是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员工培训管理、客人宣传教育以及相应的激励制度安排,推行节俭化旅游消费,使游客获得更多的精神体验。
四、绿色低碳的城乡一体化城市
绿色低碳的城乡一体化城市是低碳旅游的“平台”。绿色低碳的城乡一体化城市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综合考虑低碳城市建设、低碳经济发展和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有机融合体,是未来旅游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作为低碳旅游“平台”的绿色低碳城乡一体化城市,在宏观层面上,应大力推进包括城乡生产系统、流通服务系统、消费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系统等在内的城乡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在中观层面上,应倡导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推广节能技术在各产业中的应用,调整城乡能源、交通和建筑结构向低碳化方向演进;微观层面上,要鼓励构建企业内部资源的循环体系,在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内推进微观循环经济。2010年成都市都江堰、锦江区先后推行公共自行车。成都市政府还将于2010年10月1日起在高新区试点推广公共自行车服务,今后可望进一步向成都全市推广。预计成都公共自行车总量将达到5万辆左右。今后,成都市应尽快制定“免费单车”服务系统建设专项规划以及自行车专用道建设规划,并确保上述两个规划相衔接。可在成都公共自行车站点建立服务亭,布置城市信息终端,显示公交车信息、出租车信息、“免费单车”信息、交通路况信息,涉及市民和游客低碳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信息。可在四川各地级城市实施“免费单车”服务系统及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可考虑建设连接峨眉山、乐山、成都、德阳、绵阳、九寨沟、黄龙等重点旅游城市和景点的自行车专用道——低碳通道,以满足假期骑自行车低碳出行的旅游者的健身需求,并借助低碳通道逐渐被更多的人利用,培养旅游者的低碳行为,传播低碳意识。
用太阳能畜禽舍养殖,建设地热住宅,推行“紧凑型”城市布局,打造“绿色饭店”,让更多的天然气汽车上路……这是上海交大社会实践团为“低碳绵阳”从能源、经济和社会方方面面勾画的蓝图,其实施不仅有利于恢复灾区经济,也将为全国探索“低碳城市”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五、绿色环保旅游企业
绿色环保旅游企业是低碳旅游的“纽带”,是指在经营和发展中采用开放式和循环式的绿色发展模式、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为社会提供绿色、舒适、安全的旅游产品的同时,将经营过程中资源和生物化石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消耗降至最低,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多赢”的现代旅游企业。在少数民族区域,地方政府、相关机构和优势企业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扶持绿色环保的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企业发展。北川羌绣是北川羌族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现已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族人的云云鞋、花围腰、绣衣、绣垫、绣挎包等日常物件都有羌绣装饰。羌绣作品的图案、色彩以及针法均蕴涵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情调,体现出千年古羌文化的沉淀。川企前锋一直致力于灾后的重建工作,2009年底前锋与壹基金羌秀帮扶计划签订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协议,通过长期购买帮扶中心的羌绣产品来帮助阿坝州内的羌族家庭,并围绕“用爱点燃每一个家庭”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包括:从羌绣帮扶计划覆盖的村寨中选择一个村子冠名为“前锋羌绣帮扶村”;前锋3年里定制的所有产品都发放到这个村子制作,长期持续的现金帮助村中个别贫困家庭致富。川西高原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可在川西高原各旅游景点的旅游企业大力迅速推广太阳能发电项目,并由地方政府资助。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发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借鉴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相关认证标准,制定适宜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认证体系;其次,引导和激励企业绿色化发展,从树立环保意识、强化环保教育、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和树立绿色品牌等方面严格要求;最后,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相应评定,其过程主要是结合综合评价和现场认证,从而达到创建和推广绿色品牌的目的。
六、游客和居民非低碳行为矫正
游客和居民非低碳行为矫正是实施低碳旅游的“角色转变”。旅游者是践行低碳旅游的“主角”,旅游沿途或目的地居民的日常行为对旅游者低碳意识的养成或强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010年5月18日,由于有人焚烧秸秆,造成绵阳机场周围浓烟滚滚,最低时能见度仅100米,远远低于飞机落地最低飞行标准,当日晚11时许,因为燃烧秸秆浓烟的干扰,从北京飞往绵阳的航班没法在绵阳机场安全着陆,只得改飞到成都双流机场入港。该航班上100多名本该当晚到绵阳的乘客只得要么滞留成都,要么深更半夜换乘汽车返绵。另外,18日晚要从绵阳起飞到北京的100多名乘客,除少部分回绵阳家中休息外,余下的从广元、遂宁等地来绵乘坐飞机的乘客共68名,只得暂时入住绵阳的宾馆。直到19日上午11时,天空浓烟渐渐消散,这批乘客才从绵阳机场乘坐飞机前往北京。同时,18日、19日绵阳城区到处烟雾弥漫,空气严重污染。笔者建议四川省相关部门细化禁止农民随地燃烧秸秆的法规,并认真履行。更为重要的是应由地方政府出面协调有关机构,于每年适当的时候,统一收购四川境内的田间秸秆,并适当提高收购价格,由政府补贴统一收购价和市场销售价之间的价差。统一收购的秸秆用于火电厂燃烧发电或作为工业原料生产沼气、饲料、建材等。也有工业机构收购秸秆作原料的,但秸秆才几分钱一公斤,价格天平严重偏向工业,农民如果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不烧秸秆,收起来卖给工业机构,基本上没有任何利润。我们应以各种“寓教于旅”宣传手段,把旅游活动的碳排放情况告诉游客与公众,让大家知道,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碳排放会有什么区别;住酒店把冷气调高一度,能减少多少碳排放,等等。只要游客掌握这些对称信息,其行为就可能发生改变,对过度碳排放行为就会有所收敛。要进一步加大四川低碳旅游景点、餐饮酒店、绿色低碳城市、绿色环保旅游企业、低碳旅游特色产品的宣传力度,与潜在的游客与公众沟通,进一步激发公众对四川低碳旅游业的市场需求,扩张四川低碳旅游市场的辐射面。要基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旅游者知晓并实践低碳旅游,可以通过网站四川低碳旅游的信息,并在各景区导游图上增加对低碳概念的描述。
七、结语
低碳旅游业是一种低碳产业模式和生活方式,应当成为四川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四川低碳旅游业及其运作的重点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培养和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养成公民自觉的低碳行为,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绿色环保论文 篇9
【关键词】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应用
1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相应的建筑能耗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能更好地顺应可持续发展需求,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建筑企业应关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在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基础上,确保绿色节能理念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1]。
2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优势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是一种兼具绿色环保理念和资源节约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其强调以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支撑,围绕节能环保和资源节约的基本原则,降低工程施工建设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减少建筑工程的能耗。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为了对社会资源不足的情况进行缓解,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环保理念,并且鼓励将其应用到各行各业。在传统的建筑工程建设中,一般仅注重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导致工程施工环节产生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大量绿色环保材料和节能施工技术得到了应用和普及,极大地减少了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不仅能发挥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效果,还能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将建筑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
3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做好材料选择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应从材料的选择开始。材料不仅是工程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在工程总成本中占据的比重也超过了70%,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房屋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钢材等,还包含一些辅助性材料,如装饰装修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等。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基于绿色节能原则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在保证其质量和成本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绿色节能材料。以墙体保温材料的选择为例,应从其保温隔热性能着手,结合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聚苯乙烯板、玻璃棉或者膨胀珍珠岩等材料;而在对门窗安装辅助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强调其密封性和防水性,并且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检验,避免不合格产品投入使用[2]。
3.2节约能源消耗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要顺应节能环保的要求,就必须减少能源消耗。一方面,应借助水循环技术实现节水。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也会产生一定的废水,运用相应的水循环技术,能够在实现节水的同时,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污染问题。施工企业应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排水设施,并选择合适的位置开挖集水坑,进行雨水和生活生产废水的沉淀,搭配智能控制系统和小流量设备将沉淀后的水资源用于混凝土冷却、水泥砂浆配置或二级生活用水等。另一方面,应借助太阳能技术实现节电。太阳能技术对于环境基本没有污染,将其应用到房屋建筑工程中,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等优势,可以很好地满足建筑照明、办公等方面的用电需求,在节约成本造价的同时,能够满足建筑绿色节能的目标。
3.3保温隔热技术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中,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能源节约,也可以减少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具备较好的综合效益。为了保证节能效果,建筑施工企业应重视对绿色材料以及节能技术的合理应用,加大对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提升技术的应用效果,以此保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朱宁,程超。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砖瓦,2020(8):105-106.
【2】蒋凌锋。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20(21):64-65.
【3】佟舟。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J].建筑技术开发,2020(14):151-153.
【4】刘晓琳,张阳玉,许雯旸。节能环保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0(13):155-157.
绿色环保论文 篇10
大家下午好!今年,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展开,“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深入推进,我校也将在2009年12月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深入分析2009年时代背景基础上,我校开展了主题为“青春奉献奥运,共建和谐家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将今年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给大家作以汇报。
一、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校就围绕社会实践主题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工作。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组团筹备后,我们按照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机制,分校院两级对所有申报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估答辩。最终,共确立社会实践项目145个,其中校级重点项目15个,校级项目12个,院级项目118个,直接参与组团实践的师生1365人,加上参加暑期返乡调研的同学,参与今年社会实践的总人数已经突破8000人。
实践队员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分别奔赴京郊、河北、河南、内蒙、黑龙江、辽宁、甘肃、青海、陕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全国20多个省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服务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和实践单位的一致好评。
实践归来,我校各实践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实践成果,共提交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1000多篇。我校赴平谷社会实践团第三次来到挂甲峪村,经过一周的生态资源普查,完成了《平谷挂甲峪植物志》和挂甲峪生态多样性总体评价等实践成果;我校博士团在仔细考察实地情况后,为内蒙古自治区做了《鄂尔多斯市新区建设规划》和《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发展战略分析》;我校校环保志愿者联合首都数十所高校志愿者利用假期对环北京奥运水系进行了水样调查,完成了《北京奥运水环境及河流水质考察报告》;我校法学、心理专业学生深入贵州山区,为当地农民和少年儿童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我校学生支教团再次来到“赤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和那里的孩子共同学习、生活……可以说,我校大学生用行动为地方发展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今年,我校组建了“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团,志愿服务2009北京奥运主题实践团,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实践团,支援西部、振兴东北博士服务团,“保持党员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宣讲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色主题实践团,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这些实践团队紧密结合实践单位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实践内容、活跃实践形式、强化实践效果,充分展示了北林学子优秀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1、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12月份教育部专家组将进驻我校,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迎评促建工作是我校的头等大事,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着重结合评建工作需要,组建成立了校院两级“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实践服务团,这些实践团围绕学校教学评估中心工作,辅助评建部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依托各级学生组织组建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校风督导团,加强校风学风监测,及时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有效维护我校校风、学风建设成果。同时,实践服务团以大学生特有的青春朝气,大力繁荣校园文化,浓厚学术氛围,倡导良好校风、学风和学生干部作风,开展丰富多彩的“青春北林、活力北林、文明北林、学习北林”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我校迎评促建工作和学校长远发展贡献广大学子的青春智慧。
2、服务2009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开展“大学生青春奥运贡献行动”
我校每年都要在暑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迎奥运”志愿服务活动,为北京奥运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我校重点依托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首都青少年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绿色环保教育中心的组织优势,组建成立“大学生青春奥运贡献行动”实践团,组织志愿者全方位参与首都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奥运创建和奥运志愿者培训工作,并以奥运建设为契机,健全我校志愿者招募、培训运作机制,推动《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绿色环保培训规划》有步骤、按阶段顺利实施,为首都2009年绿色奥运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3、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建设,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活动
低碳环保论文 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创新;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10-0025-06
随着节能减排、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以推进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席卷全球,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的增长点与竞争焦点。与此同时,随着发达国家碳排放指标和“碳关税”的设定,低碳化已经从简单的环境问题]变成一场政治与经济的外交博弈,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能级已�
作为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低碳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已� 低碳产业的发展壮大既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战略性转变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更能够引领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并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处理国际政治经济问题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目前我国低碳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较弱,极大的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壮大。
研究普遍认为创新网络是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1]。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能够提高要素获取能力及在主体间的流动与共享、降低交易成本与风险,提高外部经济性,促进产业技术、制度、生态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为此,本文从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实现低碳产业跨越式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的,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促进产业创新能力与生态效率的提高,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概念的提出
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概念之后,关于创新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学者对企业与外部组织或个人的研发合作活动的兴起给予了足够重视,开始了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例如,Freeman[2]认为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制度安排,网络架构的主要连接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Cook[3]进一步指出了创新网络的核心宗旨及保证网络运行顺畅所需要的根本条件;Doz等[4]提出创新网络]化的自生过程和构建过程。随着创新网络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在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基础上,基于不同视角开展了对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网络和知识创新网络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成果丰富。
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首次在英国《能源白皮书》[5]出现之后,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与方式。作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支撑,近年来对低碳产业的发展研究日益增多。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促进低碳产业或产业集群的发展出计献策,二是将生态理念与低碳产业发展相结合。例如,严立冬等[6]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吴晓波,赵广华[7]对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曹玮和刘洪涛[8]通过丹麦、德国和美国发展风电产业的启示,提出了制度创新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制度安排。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创新网络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和技术、知识创新网络的研究,鲜有将低碳产业发展与创新网络相结合的成果,对低碳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低碳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其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其战略性转变的顺利实现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创造性的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并对其网络结构及构建模式进行探讨与实证分析。
二、低碳型创新网络的构建
(一)构建机理
为了保证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概念提出的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以产业生态理论、创新网络理论和低碳经济理论为核心,作为网络构建的理论基础。
产业生态理论是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流动的规律与方式,研究如何在工业生态系统内实现物质的封闭循环,提高物质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废物最少化,实现产业系统与环境和谐发展。产业生态理论能够被本文所借鉴,在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中按照降低消耗、低排放、重复使用、资源再生的设计原则,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目标,从而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总收益的最大化。
创新网络理论包含创新理论、产业集群和集聚的相关理论、网络理论构成了创新网络的理论基础。作为一种新的组合与运作方式,创新网络是在特定范围内多元主体参与的、有多种创新资源流动的、开放的创新系统。创新网络的存在与发展是为了促进资源要素在主体间的高效流动,提高主体的创新能力。本文以创新网络理论为基础,借鉴企业创新网络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研究基础,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型。
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9]。
本文以低碳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生态理论、创新网络理论与低碳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与清洁生产作为指导与标准,提出低碳型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通过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与运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破技术瓶颈、推行绿色发展机制,提升低碳产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生态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生态效率,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低碳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由高碳发展向低碳发展转变,尽快建立起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机理
基于前述对相关理论的总结与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机理的论述,本文将低碳型创新网络定义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带动、以环境建设为支撑、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为目的、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生态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低碳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为途径的、符合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与低碳产业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相互作用的动态立体网络。
(二)网络结构与构建模式
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及结合自身研究目的,本文将低碳型创新网络的结构划分为中心网络、支撑网络和调节体系三个部分。
中心网络包括组成网络的行为主体、网络中流动的资源以及行为主体之间的链路。其中,网络的创新主体包括从事低碳生产的企业、各级政府机构、提供低碳技术研发与供给的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低碳技术咨询、信息交流、评估仲裁的中介机构等,其中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资源包括劳动力、低碳原材料、低碳资本、低碳技术、低碳信息等;链路是指各种低碳要素在创新主体间的流动途径与方式。
支撑网络本质在于环境建设,一方面是以绿色、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主的低碳硬环境建设;另一方面是以低碳制度和低碳文化为主的软环境建设。支撑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为低碳型创新网络的构建与运行提供基础支撑。
调节体系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主要由市场调节和政策导向两方面构成。其中,市场调节是指低碳产品与服务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和竞争能力;政策导向指政府为支持与促进低碳产业发展所提出的方针政策与发展规划。
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是在成熟、广阔市场空间形成的前提下,在政策导向清晰有力的支持下,由具有影响力的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目的的设计和发起,以低碳制度文化与设施建设为基础,通过与其它潜在合作方的沟通,发挥核心企业的产业带动性,吸引上、下游企业及关联配套企业的进入,达成合作的过程(如图2所示)。
参考国内外产业创新网络构建模式,本文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起点布局、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模式。这其中包括中心网络(创新主体的选择)和支撑网络(低碳制度、文化、平台、低碳设施)的建设。其运行机制是“投资――高校/科研机构――关键企业”之间良性互动的出现及其所形成的正反馈机制。
三、实证研究
(一)项目背景
作为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 与其他可再生清洁能源相比,风能的开发利用具有资源消耗低、无碳排放、安全性高的独特优势,同时风电产业的技术成熟度高、应用范围广,具有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的条件和基础,正逐� 依托富集的风能资源和较好的产业基础,我国从2004年起相继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将风电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10]。
黑龙江省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五省之一,近年来风场建设稳步推进,风电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规划从2010年到2020年,全省核准开发44,696.4兆瓦的风电项目,到2015年,全省力争形成年产风力发电机组3,000兆瓦的整机与关键零部件基本配套生产能力;并规划到2015年风电项目投资达到288亿元;2016年~2020年风电项目总投资达到480亿元① 。规划的出台,一方面提出了打造风电完整产业链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风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本地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滞后,表现为“规模小、竞争力弱;研发创新能力弱,无成熟产业园区;产业关联度低”的特点,不能支持全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无法形成装备制造与省内新能源项目的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下,产业园区所在黑河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根据省内风电装备制造能力与丰富的风力资源不相适应的实际,大力建设以风电装备制造为主的新能源战略产业园。
(二)园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
在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过程中,面对省内新能源产业的广大市场需求,政府作为网络构建的主要推动力,以低碳制度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保障,以低碳招商机制和准入机制为标准,通过核心企业的引进与合作,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以“碳循环”为特点的产业生态的形成。通过发挥核心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集聚,建立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在满足全省风电产业对风电设备与核心零部件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辐射东北和蒙东地区,积极争取出口俄罗斯,在更大程度上促进黑龙江省风电产业的发展壮大,推动全省乃至全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1. 低碳中心网络建设
作为一种跨行业的、综合集成的高新技术产业,风电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体系。其纵向产业链主要分为材料、零部件制造、整机制造、风场运营、发电几个环节;横向产业链主要包括研发检测、部件制造和总装三个环节;风电产业关联配套产业包括:融资租赁、管理咨询、仓储物流等。为实现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风电装备产业链的生态化,应当以风机制造为核心,向上下游拓展,形成“研发――原料供应――风机制造――风场服务”产业体系。
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认真分析风电产业各环节特点与趋势,以打造完整风电产业链为途径,以清洁生产机制(CDM)为标准,对入园企业进行比较和选择。通过反复比较、认真磋商、全面接洽,选择园区核心企业;并以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生态工业为实现载体,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核心龙头企业为带动和示范,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实现资源效率型发展,从而实现园区的绿色低碳示范效应。
上游产业链:首先在满足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准入标准的条件下,将原材料供应商和铸造加工商引入园区,构建双向物流联系,园区企业生产的废旧材料再返回原材料供应商,废旧配件由铸造加工商回购;其次将研发企业引入园区,实现研发制造一体化。
下游产业链:首先完善与风场开发商的物流和能流联系,构建共生网络,风场建设投资后向园区回供风电,废旧风机的零部件也可以被园区企业回收进行再利用;其次将风场运营商引入园区,实现销售服务一体化。
至此,园区已经基本形成了从研发检测到加工制造、从上游材料到下游风场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有效整合风电场运营商、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促进风电产业的最优化配置,打造完整的风电产业链,为省内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培育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推动黑龙江省在地产业链条的完善,带动省内风电制造企业的发展、推动产业集聚,提高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通过完整产业链的构建,园区核心企业间共生态势显著(如图3所示),通过集聚效应的发挥,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使园区具有“资源减量化”和“扩充环境容量”等生态性特征[11],有效的促进了“碳循环”与“低碳要素”的流动,形成以“碳循环”为特点的产业生态。(如图4所示)
2. 低碳支撑网络建设
园区环境建设包括低碳硬环境和低碳软环境建设。其中硬环境主要指园区基础设施的低碳性;软环境则包括园区低碳制度、低碳文化和低碳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形成。
(1)园区低碳设施建设
园区本着“绿色低碳、因地制宜、资源共享、生态效率”的原则进行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一是从维持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及附近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要求出发,统筹考虑和布局园区绿化;二是在实现“七通一平”的过程中,通过采取综合管沟的形式进行基础设施地下统一建设以减少建设成本以及提高维修的便捷性;三是园区内建筑均采用低碳绿色材料与工艺,符合国家绿色节能建筑标准。
(2)低碳制度与文化建设
①实施低碳准入制度。空间准入制度:根据园区资源环境禀赋和环境承载力,将园区空间划分为禁止准入、限制准入、优化准入和重点准入四类主体功能区域[12]。明确各区域生态环保目标,将园区产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优化、项目准入、排污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等提出明确的、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和要求。
总量准入制度:根据政策法规和规划确定园区的环境容量,科学论证政策法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和园区规划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平衡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合理设定园区的开发强度,优化资源配置和要素布局。
项目准入制度:根据空间环境准入制度、总量环境准入制度和环评审批原则,科学分析园区建设项目与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城镇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排污总量控制、园区环境质量要求的相符性,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作出判断。
②推行低碳园区文化。企业低碳文化建设:制定高标准的园区环境质量标准,增强企业经济活动环境成本意识,提高园区企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条件;制定出台园区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主要产业及项目指南;园区内实施IS014000标准认证工作,鼓励园区开展企业IS014000标准认证工作;推广建立企业生态文化的教育与培训制度,把生态行为准则纳入员工考核的指标,作为奖惩的依据。
管理低碳文化建设:一是建立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推行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可持续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方法;二是建立决策的舆论监督机制,使园区自然生态环境信息和企业环保信息透明化、公开化;三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实现信息双向交流促进园区企业提高生态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四是推动管委会绿色采购和环保行为的建立与发展。
(3)低碳服务平台建设
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低碳型服务平台构建,即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研发创新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建设(如表1所示),推动低碳要素在创新主体间的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创新能力。
公共服务平台: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以园区入驻企业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组织整合、集成优化各类资源,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共享的服务平台,达到减少重复投入、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人力资源平台: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面向未来发展,制定新能源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分析风电产业在不同时期人才队伍的要求以及人才资源的可留性,优化公共服务,提供优惠政策,对低碳人才进行分类选择、引进与内部挖潜。
研发创新平台:构建低碳技术研究及决策平台,制定产业创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统筹规划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资源配置;构建低碳技术研发平台,负责产业技术研发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技术购买、技术引进、国际领先技术的研究学习来提升产业技术知识水平;构建低碳成果应用及反馈平台,将技术创新应用于企业中,观察应用效果,跟踪市场反馈。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化的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需要相应信息工程的配套建设,特别是建设“数字化园区”将会进一步促进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目标。
投融资平台: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融资平台,大力促进和支持风电产业、光伏发电产业、电动汽车电池产业和生物质能产业成果的市场化推广。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为指导,融合产业创新、产业生态理论,提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及意义,并以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的建设发展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其构建、推广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通过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构建模式的提出,为国内相关领域产业园区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注释]
① 黑龙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黑政发[2010]13号)。
[参考文献]
[1] 李天柱,银路,程跃。 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网络及其启示――基于国外典型集群的多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3):1-8.
[2] Freeman, C., Network of Innovators: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 Research Policy, 1991,20(5):499-514.
[3] Cook,P.The New Wav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s: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y[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6 (8):159-171.
[4] Doz,Y.L., Olk, P.M., Ring, P.S.Formation processes of R&D consortia: Which path to take Where does it lead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3): 239-266.
[5] UK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 2003.
[6] 严立冬,邓远建,屈志光。 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2):40-45.
[7] 吴晓波,赵广华。 论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8):15-19.
[8] 曹玮,刘洪涛。 基于制度主义视角的低碳创新:丹麦、德国和美国发展风电产业的启示[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1):3-21.
[9] 徐承红。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之路[J]. 管理世界,2010(7):171-172.
[10] 张淑谦,韩伯棠。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5):34-37.
[11] 孔令丞。 加强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工业园区生态化[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95-99.
[12] 徐震。 完善环境准入制度积极优化经济增长[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1):4-9.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Heilongjiang New Energy Industrial Park
Wang Xiaoling ,Wu Chunyou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omology,Dalian116023,China)
Abstract:Facing double pressures of international carbon emissions control and the change of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promo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seize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hina's development.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y to realiz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uilds low-carb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 with ecology and low-carbon concep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n, taking Heilongjiang Qinghua New Energy Industrial Par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 of low-carb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低碳环保论文 篇12
1.1环境检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环境为对象,应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手段,综合分析监测样品。监测人员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式,分析这种环境变化是否有一定规律,找出其对低碳环保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这种监测的特征有: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汇集了自然、社会科学中的精华;二是面向整体社会,为大众服务,监测和分析环境,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如噪声、水、大气等。通过这种方式,为环境规划和评价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为低碳环保奠定良好的基础。
1.2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2.1环境监测部门的力度不够
我国的检测机制,并不完善,有着很多计划经济的特征,无法适应如今的发展,隶属于事业编制型单位,造成环境监测部门内部缺乏动力。
1.2.2内部人员素质不高
监测部门招聘了很多新人,但是缺乏长期有效的培训,在管理上也有一定欠缺。监测部门缺乏创新和能力,这种情况会影响监测部门的整体发展。
1.2.3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质量不高
环境监测部门应用的是目标责任制,所以只是完成环保局下发的任务,但是因为技术缺乏创新,设备落后,所以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这些任务。该部门重质不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技术,导致监测部门的数据分析能力缺失。
1.2.4大型设备的使用率较低
目前,一些大型的环境监测仪器已经被引入到地级市的标准配置中,各级主管和财政部门都应该将资金投入到监测站中,并引入国外的先进设备,如气象色谱等。但是一些地方没有重视地级市的实际情况,导致先进设备的使用率降低,甚至出现闲置状态。
2低碳环保和环境监测之间的关系
低碳环保生活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持一种低能耗、低能量的一种生活态度,通过这种做法,达到保护环境和环保的目的。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每一名公民都应用加入到低碳环保的工作中来,尽自己的责任,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们应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养成一种低碳环保和时尚的生活习惯,自觉保护环境,履行相关规范。
2.1环境监测是低碳环保生活的基础
在实施环境监测中,需要提前对环境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该项目是否符合低碳和环保当中的生态要素、大气环境、水环境,监测人员要掌握这些内容,分析其是否在项目完成后对环境造成影响,能够拥有环境承载力。这些问题主要是环境监测,一旦该地方的水环境符合相关要求,大气的污染物浓度小于质量标准值,其噪声达到相关要求时,才能顺利的建立低碳与环保的生活模式,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与优质的生活。
2.2环境监测能够监督低碳与环保工作有很多方法
能够评价环境的体系,环境监测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能够作为较好的对低碳环保情况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工作就是监测环境有无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日常生活中,低碳环保的实施情况能够直接作用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更加有效的对低碳与环保开展监督工作,确保其合理性。这种监督的情况还能对低碳与环保之后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噪声环境进行判断和评价,提供大量准确的数据,证明这种情况。
2.3环境监测始
终贯穿与低碳与环保中在开展环境监测后,要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应有环境监督部门赋予可行性,然后才能实施这个项目,避免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达到低碳和环保目标和要求。在监测项目和工作投入使用后,在整体实施中,要明确投产与运行情况,结合实际环境进行分析。如果项目在建成之后对环境的影响超出预期,并在投产后的对比中,其现状与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等是否有所改变等,那么这些情况都要经过环境监测。在该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应综合分析其可行性,确保其是否能够继续运行。所以,针对低碳与环保法来讲,环境监测始终贯穿在其中。在整体低碳与环保的评价体系中,只有良好的实行监测,才能更好的开展低碳与环保的生活方式,并保护环境。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低碳环保这种生活理念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低碳环保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并贯穿于整个评价体系中。这项工作的监督性能很强,人们应在全面了解低碳环保生活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掌握各项因素,再开展监测工作,从而保证准确的评价和监督。环境监测能够推动低碳环保生活的实现,保护人们生活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