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大学生创业问题论文(精选8篇)正文

大学生创业问题论文(精选8篇)

时间:2024-08-09 06:25:12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细致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8篇大学生创业问题论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范文 篇1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加剧的今天,高校需要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有效发生、顺利发展和圆满成功。有研究表明,在SCI和SSCI文献中,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研究远远落后于世界,加强和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非常紧迫[1]。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实施途径,值得我们给予充分关注和开展深入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理清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研究概况,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心理学视角的理论支持,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心理素质过硬的创业人才,更�

一、国内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研究概况

1.基本脉络

目前,国内学术界尚缺乏对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开展的系统研究。在国内可查到的中文文献中,“创业心理教育”这一提法最早出现在江应中2003年发表的《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一文中,文章指出“高等学校开展创业心理教育势在必行”[2],但这一提法并没有被之后的学者们广泛使用。其后,在学刊上明确使用这一提法的文章有5篇,作者分别是丁邦俊[3]、任丹阳[4]、沈文青和赵方强[5]、王瑞雪[6]、林磊和陶思亮[7]。与之相关的研究主题例如“大学生创业心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等,散见于一些学刊中,但是往往是自说自家,缺乏系统性和对照性。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理论探讨多于实证研究。近年来出现了从心理资本、心智、胜任力等理论视角探讨大学生创业心理的研究,特别是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中积极开展实证研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大大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国内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实践方面几无建树。林磊和陶思亮认为,当前我国高校的创业心理教育严重失位,暂处于“打游击”的状况,还未正式起步[7]。沈红明认为,虽然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方面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有益的经验,但是在整体上存在着实施范围狭小、失位、理论建设迟缓、模式较为封闭、培育方法单一等问题[8]。

2.研究热点

葛莉以CSSCI数据库中1998年至2011年间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在就业竞争力的视角下探讨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十个方面的研究热点中与创业心理教育关系紧密的达八个之多,分别是创业精神、市场意识、创业能力与绩效、创业素质与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学生与创造性人才、创业心理品质[9]。

3.主要成果

刘志等研究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接受机制,认为这是大学生出于自身需要,对创业教育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并内化为自身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外化为创业行为的过程;其内在工作机制体现为:“内化-外化”的双向建构、“价值-事实”的双维合成、“关系-过程”的双态共生[10]。

席升阳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出了一种由创业心理、创业伦理、创业哲理三个层次构成的“创业教育的精神学范式”;其中,创业心理是创业伦理与哲理的“摇篮”,是创业精神的感性形式[11]。他致力于“中国创业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以及全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保障研究。

江应中认为,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志趣、创业人格、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2]。席升阳认为,主要是: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发展;创业者的心理素质与创业过程的心理分析;成功期与挫折期的心理学应对等[11]。任丹阳认为,主要包括:客观分析自我,正确认识创业,具备创业意识;明确创业目标,坚定创业意志,有效应对困难;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4]。

韩力争[12]、唐海波和王瑜萍[13]、车丽萍和李守成 [14]、严建雯[15]等众多的研究者探讨了创业心理素质的内容。

唐海波和李赛兰、席升阳探讨了创业心理障碍及其干预问题。唐海波和李赛兰认为,创业心理障碍主要有:创业认知偏差、心理适应能力差、创业意志缺乏、创业动机偏差;具体干预措施有: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家庭的支持;创业心理品质的自我培养[16]。席升阳指出,创业过程中会出现过于依赖、自卑、畏缩等人格障碍和急于求成、目标多变等行为障碍,克服的办法就是以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为重点开展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教育[11]。

丁邦俊[3]、沈红明[8]、任丹阳[4]、苏益南[17]、唐海波和王瑜萍[13]、王志峰[18]、车丽萍和李守成[14]、邓丽芳等[19]探讨了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多个途径。

车丽萍和李守成分析了创业情景模拟训练、消除或缓解心理障碍法、表象训练法、自我暗示法、自我反省法、认知活动情景法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14]。陈丽君认为,ERP沙盘模拟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20]。沈红明认为,创业实践中可以采用社会情景法、实践操作法、问题探究法三种方法[8]。

国内学者积极构建创业心理模型。比较有代表性有范巍和王重鸣的创业倾向模型[21]、贺丹的创业倾向模型[21]、倪坚和陆连国的“经心”创业模型[22]、曾照英和王重鸣的中国情境下创业者动机的二维模型[23]、高娜构建的七因素创业心理资本模型[24]、邓丽芳等构建的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模型[19]、张敏建立的基于典型创新行为的创业胜任力评价体系[25]、高日光等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四因素模型[26]、王沛和谌志亮构建的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心理结构的创业心智模型[27]。

简丹丹等指出,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最好预测指标;个人背景、人格特质(如“大五”因素和冒险倾向)、认知特征(如自我效能感)和外界环境等都会影响创业意向[28]。李海垒等总结了创业研究中的具体人格特质和一般人格特质,认为影响创业的具体人格特质包括自主性、成就需求、控制点、自我效能感、创新性和冒险性等[29]。段锦云等指出,影响创业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五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目标和环境因素等[23]。

近年来问世的代表性专著有:王沛等著的《大学生职业心理研究――基于职业决策困难与创业心智的视角》、严建雯著的《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席升阳等主编的《创业心理学》。

二、国际创业心理教育的研究概况

1.研究热点

葛莉通过Web of Science中的SCI-E、SSCI数据库研究了国际创业教育领域1945年至2010年间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文献,诠释出国际创业教育的13个热点知识群。其中与创业心理教育比较相关的约有7个,分别是:(1)创业教育预期、态度、模式与绩效;(2)创业教育与方法,职业选择与培训;(3)创业者的人格与健康;(4)青年创业者的支持与环境;(5)创业目的与成功;(6)职业干预、评估与决策;(7)职业选择与决策,创业自我评估[30]。葛莉和刘则渊对国际创业教育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得出近年来国际创业教育领域的九大研究前沿,其中与创业心理教育相关的有:(1)Holland理论;(2)创业自我效能和角色模型,初创企业绩效;(3)职业愿景与选择;(4)职业发展促进与成熟[1]。

2.主要成果

林磊和陶思亮认为,美国是率先实施创业教育和实施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其创业教育是一种整合性的模式,其中没有系统的创业心理教育的提法,但是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领导力、创新素质等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是美国创业教育的两大主要内容之一。在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涉及心理的内容主要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美国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一般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等;其中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合作性、缜密性等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7]。

国外典型的、有影响的创业学模型主要有Timmons、Gartner、Sahlman、Wickham、Christian和Julien、Zahra和 George、Haiyang Li以及Jain等构建的经典创业模型;台湾学者刘常勇也提出了一个创业模型[31]。

国外学者构建了许多创业心理模型。其中包括:Phan的创业倾向模型[21]、Shane等的创业动机与创业过程模型[21]、Luthje和Frank的创业意向结构模型[21]、Schmitt-Rodermund的创业职业期待预测模型[21]、Wagner和Sternberg的创业支持政策模型[21]、Carr等关于“先前的家庭从商经历的创业倾向”模型[21];计划行为理论 (简称TPB)、创业事件模型(简称SEE)、Bird的创业意向模型等创业意向模型[28];Rauch和Frese的创业者人格特征与成功模型[29];Kuratko等(1997)的创业动机四因素模型,以及Robichaud、McGraw和Roger的新创业动机四因素模型[23]。

经典的创业动机理论有拉动和推动理论、简单和复杂理论、解放理论等[23]。

与创业心理教育相关的代表性著作是(美)泰普林和孙威合著的《创业其实并不难――创业人员心理和技术辅导》。国外的经典创业图书有:(美)杰弗里・蒂蒙斯和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合著的《创业学》;(美)库洛特克和(美)霍志茨合著的《创业学:理论、流程与实践》。

三、评论与展望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可以发现,虽然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总体上看显现出低水平、粗放、凌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术语等还不统一,“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这一提法尚未被普遍采用;第二,大量的研究局限在思辨的层面上,属于低水平的重复,缺乏对照性,没有新意;第三,新近出现的实证研究,侧重点大多是停留心理学理论建设的层面上,其定位并未延伸到如何有效指导和开展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因此缺乏应用性和实践性;第四,虽然许多研究涉及到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的一些相关的心理学问题,但是多数研究者并没有意识到应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来定位和研究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而只是把创业心理教育看成是创业教育的一个辅助体系和很小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看作独立的学科或学科分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既不利于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领域,也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未来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1)应确立其学科地位或者学科分支地位,对本学科或者分支的研究内容、学术术语、研究方法、学科地位等给予清晰的定位,力争进入国家的人才培养学科体系内;(2)应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走向,避免空谈,应围绕“创业”,立足“心理”,突出“教育”;(3)应该充分立足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4)应更多地引入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例如实验法、问卷法等)来开展量化研究,增加研究结论的可对照性。在此基础上,将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5)定位应该避免精英化、功利化的取向;(6)应力争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7)应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研究;(8)应加强文化视角的研究和实践,从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人类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力争实现通过文化理解创业心理教育、借助文化促进创业心理教育;(9)研究应该更加侧重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10)研究应积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创业心理教育成果,洋为中用。

参考文献

[1]葛莉,刘则渊。 国际创业教育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科学,2011,27(2):8-14

[2]江应中。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J].人才开发,2003,7:30-31

[3]丁邦俊。创业心理教育: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7-69

[4]任丹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4(2):156-158

[5]沈文青,赵方强。心理学视野中的创造性对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2):171-173

[6]王瑞雪。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业心理教育模式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7:13-14

[7]林磊,陶思亮。中美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70-74

[8]沈红明。论我国高校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9):88-90

[9]葛莉。 就业竞争力视角下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热点[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7-20

[10]刘志,张向葵,邹云龙。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接受机制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02-105

[11]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2]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6:88-91

[13]唐海波,王瑜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1):56-58

[14]车丽萍,李守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93-96

[15]严建雯。 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唐海波,李赛兰。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及干预方法[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5):31-33

[17]苏益南。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模型构建及培育[J]. 企业经济,2010,1:63-65

[18]王志峰。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45-47

[19]邓丽芳,刘祖良,慕丽伟。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特征与培养模式[J].研究学术论坛,2012,9 :204-208

[20]陈丽君。ERP沙盘模拟教学与大学生创业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6:112-127

[21]叶贤,严建雯。国内外创业心理模型述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43-47,59

[22]倪坚,陆连国。“经心”创业模型沙盘推演――指导大学生赢在创业[J].职业,2008,7:59-60

[23]段锦云,王朋,朱月龙。 创业动机研究: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和理论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2012, 20(5):698-704

[24]高娜。 创业心理资本模型的构建及开发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5]张敏。基于ERP沙盘模拟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1:65-67

[26]高日光,孙健敏,周备。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模型建构与测量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1:69-75,112

[27]王沛,谌志亮。 创业心智研究进展及其模型构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83-90

[28]简丹丹,段锦云,朱月龙。创业意向的构思测量、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92-199

[29]李海垒,宫燕明,张文新。 创业人格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12, 20,(3):403-411

[30]葛莉。国际创业教育的热点知识群诠释[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4):70-76

[31]董保宝,葛宝山。经典创业模型回顾与比较[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 30(3):19-28

自主创业论文 篇2

1创业意识的内涵

创业意识主要是指在创业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倾向,是主体对创业的需求、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创业意识主要支配创业主体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创业意识使创业主体对创业行为有主动选择性,是大学生创业时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同时也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原动力。创业培养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具备创业的意识、创业能力、熟悉创业相关法律条款和创业市场等。其中,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原动力,是点燃大学生创业激情的关键。目前大学生有创业意识,但主动性不强,所以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包括对主动性、风险性、艰苦性、合作性等意识的培养。创业意识是源于内在的强烈需求,不是由于想象做出的决定,是创业需要。创业需要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最初动力,当创业需要上升为心理动机后就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产生推动作用,使大学生进行主动创业。当大学生有了较强的创业意识,在磨炼中建立起创业信念,便形成创业世界观,使创业心理不断得到升华。

2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必要性

2.1培养创业意识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创业意识培训,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这方面一直没有放松。部分大学生的心智不是特别成熟,对创业没有正确的认识,会被社会片面的创业思想所蒙蔽,想创业但又缺乏全面且深入的认识,使其创业自信心弱化,进而导致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想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下,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训,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意识,了解创业需要准备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为其毕业后创业奠定基础。2.2培养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前提。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创业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创业意识引导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行动。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前提,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原动力,当大学生有创业的主动性时才能进行正确创业,并保证创业成功。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是大学生拥有创业意识的关键,在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同时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大学生的成功创业在解决了大学生自身就业的同时也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更多人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进步。2.3培养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培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大学生创业的本质是发挥其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创业意识培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能力,认识创业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法律知识、技能等,使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将特长转化为创业的技能,同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创业的价值。

3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因素

3.1综合能力低。大学生通过刻苦学习进入大学后一般课程都相对轻松,每天可以自由掌控的时间比较多,而这些时间基本用于上网、睡觉、玩,而没有利用这些时间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学习。一般到临近考试时图书馆的人都非常多,大学生平时疏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在考试前进行突击以应付考试。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时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比较差,他们没有体验过艰辛的生活方式,没有锻炼自己的意识。3.2家庭自主创业意识不强。家长的就业观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大学生是否会进行创业受家长影响非常大。我国的就业观念是通过学习找到好工作,而不是学习之后进行创业。为了找到好工作,家长基本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希望其考入大学,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毕业后可以进入事业单位、企业等进行工作,做稳定工作拿高薪。一些家长还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才会去创业,而且创业是一件没面子的事,大学生毕业后就应该做收入高的体面工作,有政治地位,有稳定工作,有权势。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且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支持,所以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大学毕业后创业。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大学生,家长能保证他们上完大学就已经是最大限度了,没有能力再为其提供一笔不菲的创业资金。家长对创业的不认可态度使大学生在创业时心理压力非常大,不愿意进行创业。3.3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需要改善。随着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对大学生创业也越来越重视,也通过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形式来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但这些创业意识的提升手段还没有真正融入到具体课程中来,而且创业师资队伍还比较缺乏,同时具备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经验的教师十分缺少。做创业课程讲授的教师基本是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这些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基本是理论性的,在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方面缺乏实效性,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育。

4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的对策

4.1加强学校自主创业意识的教育。一是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要有创业意识。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师资队伍还相对紧缺,各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创业人才的吸纳,以提高本校创业师资队伍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高校需要加强对创业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先认识到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在新形势下创业的必要性,同时加强创业教师创业经验的培训,督促教师多走入社会访察成功创业案例作为教学的支撑,使教师有创业理论基础并有创业实践经验,使他们的创业教育更有针对性。二是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大学生没有创业经验,他们想进行创业,但希望创业前有创业成功的先例来学校进行创业经验和技能的传授,因为这些先例的讲授更具体更有实质性,可以使大学生体会实践创业的经验和经历,使大学生能了解创业的精髓。学校教师的创业课程讲授基本是理论型,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过程中第二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邀请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先例来学校进行创业讲座,使学生在创业成功经验的吸引下提高创业意识和兴趣。三是开设校园自主论坛。高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开设创业论坛,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可以在论坛上学习创业知识和寻找创业伙伴。在论坛上大学生可以建立团队,因为团队创业形式比较受欢迎,团队创业可以发挥团队成员的各自优势和集体智慧,使创业计划更有可行性,同时也能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创业的过程是创业团队协作的过程,企业家在投资创业时主要考虑的是团队的创业能力,然后是考虑创业风险基数,一般情况下创业团队的协作能力强,更容易在创业过程中融资并获得创业成功。学校的创业论坛上可以记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以供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借鉴,帮助后续创业大学生少走弯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四是开展创业设计大赛。清华大学于1998年进行的全国第一次创业大赛,对全国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起到了关键作用,之后有许多高校效仿进行设计大赛,市场调查等,将创业的特色、成本、风险都写成计划书,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大学生创业的基本功。定期举办的创业大赛可以吸引大学生关注创业,使创业意识深入大学生的心中,激发其创业热情。4.2家庭支持。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有创业意识,如果得到家庭支持,那么创业成功率会提高。多数家长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孩子进行创业,放手让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闯,使其有拼搏精神,而不是让其一味地寻求舒适的工作。家长不要过分干预孩子的决定,也不要过分保护孩子,担心其受苦,就为孩子做决定,这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利于学生抗压能力的提升。家长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肯定孩子的价值。学生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稳定单位,同时也体现在成功创业。成功创业对社会贡献是很大的,可以增加就业渠道,也是值得别人尊重的。4.3提升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目前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需要高成本、高风险,创业是资金能力雄厚的学生做的事,对于资金能力弱的学生是无法完成创业的。针对这种错误认识,需要请就业指导教师或企业家进行创业指导和讲座,利用企业家的创业经验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获得更多的创业知识;利用网络创业网站知识进行大学生创业指导;创造机会让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多与创业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进行交流,以对创业做全面了解。5结语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创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不乐观,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育,通过学校创业教育的改善,通过家庭支持,通过大学生自身综合创业能力的提高,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提升创业能力,成功进行创业。

参考文献

[1]李立明。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树立与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3).

[2]高薇。浅谈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5,(08).

[3]吴家曦,应云进,劳俊华。全面实施创业教育,着力推进创新型创业———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研[J].2009,(06).

[4]黄文光,俞金波。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调查研———以宁波市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09,(01).

[5]任梅,李雪贞。浙江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究[J].行业综述,2011,(03).

自主创业论文 篇3

据了解,2004年全国毕业生达到280万人,至2004年9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仅为73%。2005年全国毕业生则达到了338万人,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使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尽管有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政策等支持和扶持,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却难以令人乐观。

1.1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于2004年对5所重点高校1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4.57%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全国各地的高校情况基本上都是如此,2004届的广东高校毕业生约为13.028万人,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一两位同学;2004届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中,也只有一名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

1.2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为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公司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2004年6月搜狐网做了一份2004年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主创业只有8.4%。在众多的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华南某大学的一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科技公司,由于经验不足,一年不到,就破产了。

2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并非畅通无阻,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大学生还需突破能力经验、资金不足、社会观念阻碍等方面的瓶颈。

2.1创业大学生能力经验不足

(1)经验不足。首先,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常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

(2)综合素质较弱。首先,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他们创办的公司也大都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其成员里有时还有名校的MBA,但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其次,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2.2缺乏创业环境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特别是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政府官员服务意识不强。另外,传统社会观念阻碍也是创业环境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或者去大公司作“白领”。而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的企业时,就会流言四起,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的。

2.3创业教育滞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要使毕业生“不 我国教育部也在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高校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其教学内容,大部分学校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对国家在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分析

3.1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大学生要想在毕业之后比较顺利的进行创业,就要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 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心理好的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协调、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以有效发挥,并善于根据新形势适当地调控自己的身心状态。最后,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在思想上的独立思考;在行动上独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的事途。再者,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公务员之家:

3.2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首先,高等院校应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主要针对创业基础、实务知识和创业选择的培训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现在自主创业主要是靠少数学生的自我摸索,还有一定盲目性。高等院校应该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的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其次,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获组织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针对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高校通过过程辅导和政府、社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3.3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资金的缺乏,毕业生跨出校门进行自主创业时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资金积累,这就需要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进而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再者,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等一条龙服务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3.4要转变社会观念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参考文献

1叶育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3)

自主创业论文 篇4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内容的分析方法,以吉林农业大学在校学生以及应届毕业生为总体,参与问卷调查的534人为调查样本进行调查分析。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如下:1.给予具有创业思想的大学生有相应的专业指导及技术理论支持;2.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创新的成功率;3.提高大学生创业率,使大学生创业多样化,增加创业就业的岗位,减轻社会负担。(一)家庭资本。家庭资本中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知识资本等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度可以推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提升大学生创业转化率。在一般情况下,当某一家庭的家庭资本相对稳定,并无太大变化时,该家庭父母对孩子影响也相对稳定。但当父母的知识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都相对较高时,是否对孩子的创业意向影响较为强烈,能够给予充分的支持呢?即是否是父母的家庭资本对孩子创业的想法产生深远的影响呢?下面是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整理数据结果。根据表1-1的结果可以看出:家庭资本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非常明显的体现在父母的职业与父母的文化程度上,其低等水平所占比例分别高达68.16%、79.39%,几乎超出中、高等水平之和的两倍。家庭年收入中等水平家庭高达55.62%,说明在总体样本中有一半多的家庭能够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而28.28%的家庭年收入少于两万元,没有足够的经济资本支持孩子进行创业,也只有16.11%的家庭生活较为富裕,能够基于孩子足够的资金以及人力支持其自主创业。而大学生对于自己明确的人生规划大部分都抱有迟疑态度,其比例达到69.66%,都是对创业有一定的了解与想法,但是却缺乏相应的具体的做法,无法落实到实处。(见表1-2)选择毕业后直接自主创业的仅仅有4.31%,这个人数是少之又少,而选择毕业后寻找合适安稳的工作的有49.81%,占总体比例的1/2。(见表1-3)这说明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自主创业意向有着深远且重大的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所从事的职业、家庭的年收入可以概括为文化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物质资本等,他们� 而这些是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大学生们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家庭资本作为高校学生创业的主要资本形式,对高校学生创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家庭资本存量的不同对高校学生创业政策绩效呈现出显著差异,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二)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指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源、资本、信息、技术、经验以及其他要素自己创办实业,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对于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来说,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难、就业差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本研究中,从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创业的意向两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统计。表1-4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当今创业形势、创业的想法以及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所占比例分别为6.37%、6.93%、29.03%,由此看出他们对自主创业了解程度较低,没有明确的想法及认知。但是初步了解以上各项的大学生比例高达样本总体的1/2,大多数人只是缺乏相应的具体落实。为此,我们了解了大学生对于职业的向往如表1-5所示。根据表1-5我们可以看出仅有22.85%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他们一般会在有一定资金支持和没有家庭负担的情况下选择合伙创业,而其他大部分选择找一份合适安稳的工作,或选择先积累经验后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增长知识、丰富阅历;解决就业难、就业差的问题;挑战自我,提高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对此部分大学生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创业带来的影响,他们会根据个人兴趣和市场需要进行合理的自主创业。

三、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1〕伦剑峰,潘国峰。家庭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商界论坛_前沿探索,2013,(03).

〔2〕高耀,刘志民,方鹏。人力资本、家庭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绩效———基于江苏省20所高校的经验研究。教育体制与结构,2010,(08).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 篇5

1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次研究分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在校大学生创业实施情况;二是对已经实施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

1.1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个人采访两种方式,问卷调查分为纸质调查和网络调查,网络调查基于问卷星平台和腾讯QQ平台。根据调查内容,课题组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是在校大学生创业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如表1-1所示。问卷内容包括:一是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量表,如表1-2所示。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统一处理。(1)A表示高级风险,风险系数定义5分;B为中级风险,风险系数定义为3;C为一般风险,风险系数定义为1分。(2)请在“”内打上“√”,表示您对这项风险等级的认可。(3)定义平均风险系数(见平均风险系数公式)为评估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程度的标准。(4)加权平均风险系数=(高级风险认可人数*5+中级风险认可人数*3+一般风险认可人数)/(高级风险认可人数+中级风险认可人数+一般风险认可人数)。

1.2研究对象:在校大学生创业实施情况的研究对象为经济发达,大学生创业氛围浓重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各大高校的在校学生,发出问卷900份,回收800份,有效问卷743份。问卷星平台和腾讯QQ平台上的有效答卷为1012份。个人采访对象主要集中在苏南的高校。调查对象分布于大学各个年级。在校大学生创业风险实证分析的研究对象为江苏省和浙江省各大高校中曾经历创业或正在创业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的创业项目名目繁多,有的做外卖,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有的从事快递,承包学生快递收发;有的做兼职,与一些企业签订学生兼职合同,组建兼职小团队,以团队形式共同奋斗;再有的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并已成功开办自己的企业;也有的成立教育机构,做学生课外教育工作;还有的如:创意小店、餐厅、咖啡屋、美发屋、文具店、书店等,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速印站、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电子商务等。发出问卷500份,回收461份,有效问卷420份,问卷星平台和腾讯QQ平台上的有效答卷为9280份。线上线下总计有效问卷9700份。个人采访的对象主要分布于是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

2结果

2.1在校大学生创业实施情况调查结果:关于“对待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态度”,有71.3%的人表示支持,认为在校期间自主创业不仅响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更能将理论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磨练意志,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毕业后到社会上开辟天地夯实基础;23.71%的 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出发点”,51.79%的 关于“对在校大学生创业风险的认知”,50.2%的人对创业风险有充分认知,并能列举出风险类型和区分出关键和非关键风险,34.1%的人觉得自主创业有风险,但只能大约说出风险类型;15.7%的人选择了不了解。关于“有了创业动机,是否实施创业”,21.74%的 综上所述,在校大学生中,绝大部分的人支持在校期间自主创业,创业的主要动机是积累经验和为家庭分担压力,一半的人对创业风险有充分的认识,能说出自主创业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键因素,但真正想立即实施创业的人不多,绝大多数的人犹疑不决或缺乏勇气。

2.2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证分析:基于风险量表的调查,线上线下总计收回有效问卷9700份,对每个风险因素统计其每百人选择A、B、C的人数,根据表1-2所示的公式,计算每个风险的加权平均风险系数,将每个风险因素的加权平均风险系数再平均,得出平均风险系数为3.7(3.8+3.93+3.85+3.74+3.23+3.98+3.66+3.6+3.56+3.97+3.64+3.85+3.25)/13≈3.7),如表2-1所示。设xi(1≤i≤3)为每个潜在风险因素的加权平均风险系数,X为所有因素加权平均风险系数的平均值,则当xi≥X时,该� 由此,根据表2-1所示,得出主要风险依次为:缺乏专业技能、项目选择的盲目性、社会经历欠缺、人脉不足、管理过于随意、资金短缺、创业团队不稳定。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在个人访谈环节也得以佐证,比如做外卖生意的明同学认为,对他而言最大的风险是资金链的断裂;做校园兼职的吕同学认为社会经历和人脉是他创业的主要瓶颈;毕业后已成立自己公司的李同学介绍,他当时在大学里自主创业的最大困难是缺乏专业技术;凭借技术创业的王同学正经历着团队成员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凝聚力的困境;而屡战屡败的黄同学则坦言,失败的原因是对创业项目没有进行周密的思考,就匆忙开张……

3启示

3.1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不管从事怎样的创业活动,归根结底依靠管理和技术两个轮子,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要充分发挥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准备或正在创业的大学生首先要练好基本功,不仅要学好专业理论课,还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实践性环节;利用各种渠道比如老师,网络、科技论文、社会实践等,了解专业前言研究、专业领域专利和企业实际需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比赛,形成较强的专业技能操作能力,为自主创业打下扎实的专业技能功底。

3.2重视可行性论证,确保项目选择的正确性:大学生创业时如果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创业的方向,甚至仅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做决定,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磨刀不误砍柴工,应特别注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首先,充分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经营的产品或劳务的市场潜力,比如该行业前后两年销售增长的百分比,市场价格,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竞争机构,以及技术、社会和政治因素等。或许单个学生的能力不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凭借学校平,整合老师、同学、信息等资源,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比如利用网络平台,寻求解决方案。其次,应理性分析自己或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比如管理水平、专业技能、资金、渠道、人力资源等,只有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潜力大的项目结合起来,才能大大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3.3专注创业项目,注重日积月累:公司创办、市场开发、产品推销等工作都需要调动资金和人脉,大学生在这方面会感到非常吃力。如果创业项目确有前景,也做过周密的可行性研究,那么,在创业过程中,要有耐心,不能急躁。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服务好客户,只要获得了客户的认可,那么慢慢的业务就会好起来,人脉也会多起来,资金就会周转起来,同时个人的社会阅历也会丰富起来。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过程的,走好这个过程,路自然就通了。

3.4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由于受到能力、资金、信息、经历等因素的制约,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多半由几个谈得来的同学组成团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有明确的核心领导人,也没有相关的制度,甚至连清晰的分工和协作关系都没有约定,就凭着一腔热血干了起来,结果随着经营活动的开展,当出现权力、利益、风险、观点等冲突时,团队的凝聚力往往面临挑战,甚至解散。因此,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团队,就成为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就一个没有明确的核心领导人的团队而言,首先应该花费大量的精力确定一个在团队层面和个人层面都认同的目标,通过一个共同追求的、有意义的目标来统一大家的行动;其次,应将目标转变成具体的、可衡量、现实可行的绩效目标,并明确责任人;第三,为各绩效目标设定明确的标准及与之对应的薪酬标准,以便执行、考核和奖惩;第四,制度化程序性的工作,以提高行政效率,约定非程序性事件的处理原则、方式、程序,以快速应对风险事件。第五,在强调团结奉献的同时,激励个人表现,防止团队成员搭便车;第六,培养团队成员的信任感,积极营造一个心态开放、沟通活跃、彼此关注的团队文化,尤其应将沟通过程及结果形成文字,以确保执行过程流畅。对于一个有明确核心领导人的团队而言,团队成员的统一行动或许可以由主创人员的个人权力如统御权和专长权来驾驭,但即使这样,共同目标的确定依然很重要。而其余上述各点,也应该是其营造团队凝聚力的主要抓手。3.5社会力量齐抓共管,支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这万众创新的时代,在校大学自主创业作为培养全民创业意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形式,应该得到各方关注和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国家、学校、当地政府、企业、家庭等,应积极行动起�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 篇6

1.自主创业未实现品牌效应

安徽省城乡二元结构表现较为突出,城乡从业者收入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经济水平落后,生活水平较低,因此,安徽大学生村官群体普遍缺乏扎根农村的理念,缺少在农村艰苦创业的决心,造成村官群体流动性较大,缺乏稳定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任期间走“短平快”的创业路线,这与农业经济产业效益周期较长的普遍规律相悖,因此创业往往有始无终,难以形成特色农业品牌。

2.自主创业缺少科学规划

在创业的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引导,具有盲目性。2008年,中央在各地全面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以来,大学生村官作为安徽省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兴群体,在创业过程中缺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因为普遍缺少农村创业实践经验,对农村经济产业的整体认知能力不足,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只能摸索前进,最后往往回归到传统农业的老路子,不能把丰富的文化知识转化为科技创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二、未来安徽大学生村官走自主创业发展道路的两种模式探索

1.联合当地企业,建立企业帮扶和产品外包的产销模式

通过农村当地具有规模的龙头企业与大学生村官直接合作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进入到当地农业基地,由企业进行的技能培训、生产指导。在大学生村官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创业基础后,企业对产品生产进行外包,由大学生村官创业自行生产,产品由企业收购。这种模式可以形成联动效应,是一种双赢的策略。让大学生村官避免了找项目难,找投资难的困境,可以在零基础的情况下直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创业初期可以稳步发展。企业也可以通过未来产品返销方式的方式获得利润回报。但这种模式不利于创新发展,大学生村官过度依附于企业,虽然为创业初期优化了发展路径,但有可能在未来出现发展瓶颈,无法获得自主产销的地位。

2.打造新型创业基地,建立网络订单产销的经营模式

自主创业论文 篇7

1.课程体系建设

云南农业大学将创业教育列入学生教学计划和方案中,从2008年开始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36个学时、2学分,其中安排有专门的创业专题。2009年,学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选修课,32学时、2学分。2011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创业教育课程进入常态化轨道。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可以获得课程学分的办法。

2.开办专题培训班

3.宣传创业典型

学校每年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来校参加各类创业讲坛、论坛、讲座以及沙龙活动,举办特色访谈节目——“赢在校园对话职场”,不定期地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和创业起步的校友,给在校生讲述创业故事和心路历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中创业人数已占毕业生总人数的近2%。学校的创业氛围逐渐浓厚起来,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涌现出来。“毕业伙伴”创业项目团队成员入选2008年感动云南十大人物;毕业生吕春华2009年创办的“东川区长岭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受到团中央、云南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黄涛创办的“富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带领群众致富,获得当地乡亲一致好评;2010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熊云,获云南省2011年“优秀创业者”荣誉称号;回乡创业的85后大学生猪倌濮玉涛,企业的年产值接近100万元;新科创业者、2012届毕业生马成高创办的“花样保鲜花”主要做出口生意,年销售额超100万元;2012届研究生李林辉在网上开办鲜花产品淘宝店,年销售额过100万元。

二、修炼内功,稳步推进创业指导

1.夯实队伍建设

云南农业大学一直非常注重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校外创业导师的聘用。目前,长期在就业创业教学一线、工作一线的专职教师达60人,大部分教师获得了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创业导师资格证。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教师、企业家、行业骨干的资源,聘用50多名专家担任学生创业导师。此外,学校鼓励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指导教师,使学生在学习中创业、在创业中学习,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加强政策解读

为了让教师队伍吃透政策,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各类培训会,首先做到教师了解、熟悉政策,不留死角,能将相关政策内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然后通过各种座谈会、咨询会、宣讲会、主题班会、宣传展板、网站问答、短信平台、QQ、微博等,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和解读创业政策,讲明讲透、熟知熟悉、能懂能用。平时在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设立咨询�

3.活用创业大赛

以赛促氛围,以赛固基础,以赛强发展,是云南农业大学坚持的创业原则之一。近几年来,学校学生参加了一系列创业大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在“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全国优胜奖、云南省冠军,在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铜奖,在云南省2011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2012年“城投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1个鼓励奖,在“青春彩云南动感地带MM杯”云南省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1个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和3个优秀奖。

三、做实做细,积极提升创业服务

1.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云南农业大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资助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文件,不断加大在创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的经费投入,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奖励资助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学校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为组员。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保障了创业服务的高效运行和落实。

2.饱含真情,不断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帮扶力度

云南农业大学设立了每年1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自主创业资助基金”、每年2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专项基金”,每年2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基金”,专项用于奖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创新。同时,学校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安排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专家开展分类指导,跟进服务创业项目。2009-2012年,学校共奖励资助创业项目26项。云南省政府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实施后,学校积极组织自主创业毕业生项目计划书的征集、论证,筛选部分创业项目重点奖励、资助,主动和各承办单位及有关部门联� 同时,积极宣传办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截至2013年7月,共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1423本。

3.想方设法,畅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息通道

目前,学校已建立三条信息渠道。一是学校招生就业处及相关职能部门与各学院专职就业创业工作队伍之间的传递渠道,二是学校就业互助协会与各学院学生会就业部之间的传递渠道,三是学校就业网、“职场情怀”QQ群、微博、微信与各学院就业网、QQ群、飞信群之间的传递渠道。

四、狠抓落实,有效整合创业基地

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初步建立了一个集教育、指导、服务、培训、帮扶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园区主体位于学校东校区,共计有35间工作场所、1260平方米,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和毕业三年以内的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园区有规范的管理章程和办法,聘请了50多位校内外专家担任创业导师,设立了20万元创业园专项基金,为入驻创业园的优秀创业企业(项目)提供帮扶和服务。按照《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申报的企业(项目)经过严格的审评后方可入驻,对入驻企业(项目)进行年度考核,实行优胜劣汰机制。目前已有23个项目入驻园区,学生创业积极性高涨。此外,学校还与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双方互派创业导师、政策互通、帮扶结对、资源共享,成为学校定点输送创业项目的基地。2011年,学校大学生创业园成为首批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012年,成为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并获批为全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五、着眼未来,有序开展创业研究

1.力争出版专著

为了宣传学校学生在创业之路上的奋斗历程,引导更多的学生认识并走上创业之路,云南农业大学积极走访、收集校友的创业事迹。2010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追梦彩云南——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创业纪实》;2012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就业与创业——建筑类毕业生成功案例解析》。

2.课题项目引领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 篇8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自主创业 河南 大学生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背景

1、大学生自主创业新的历史契机

近年来,各大高校扩招严重,随着这股扩招风的刮起,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通过个人或者组织的努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自主创业,作为一种谋业的手段。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努力创新,不断地寻求机遇,不断地成长并创造了巨大的价值。随着大学生创业风的兴起,大学生创业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和政府也针对这种现象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2011年国庆节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中的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的中心地带,它的范围不但涵盖河南省,还延及周边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更有中原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做基础,在我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

占据中原经济区大部分的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当地也有着众多的高校,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给这里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新的机遇。然而即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这里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应该积极探讨中原经济区大学生(以河南省为例)自主创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素质、大学生创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因素和政策分析以及创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研究。大学生创业研究的趋势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转向更为务实的现实研究,如何结合地区实际,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和优势,创造条件促进大学生创业。河南省是中原经济区的主要部分,通过在“中国知网”上输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河南大学生创业”等相关主题进行搜索,共搜索出6篇文章,其中新闻稿3篇,学术论文只有3篇,一篇是2010年5月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刘沁玲在《商场现代化》上发表的《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另一篇是河南财经学院张娟于2007年7月发表的《关于加强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还有一篇是朱峰发表于《职业时空》2012年第7期的《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近几年对于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还有很多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有待研究。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意义

本课题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以研究河南省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为中心展开探讨,可以进一步开拓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特色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其有如下意义。

其一,中原经济区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未来的各种项目投资都存在相当的潜在价值,而在中原经济区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河南省也是一个教育大省,每年都向社会输出一大批人才,由于就业竞争的压力较大,一些大学生就会选择自主创业,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为本省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分析在中原经济区进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阶段中原经济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本省大学生解决一些创业途径上的实际问题,

其二,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实施,河南省涌现了一大批的优秀科技成果,然而由于缺乏投资和实施,使得一些科技成果只能束之高阁。如果能够通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则能够进一步地推动河南省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还可以实施一些大学生自主创业与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的措施,吸引大学生参与投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大学生的文化水平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相对较强,吸引他们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还能进一步促进该省创新体系的完善。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带动加上大学生自主创业都会使得该省经济发展、转型更加迅速,进而促进该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

其三,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归结于大学扩招使得人才数量激增,就业竞争压力增大,而另一方面在于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课题结合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分析河南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能够促使各大高校认识到学校教育模式的不足,进而促使高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教育。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问题分析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还相当小,只占到就业大学生中的0.3%,与美国毕业生15%的创业率相比,差距较大。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成功率较低。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以河南省为例,2010年该省共有高校毕业生40.1万人,自主创业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1%~2%。

1、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总体上比较晚,缺乏创业启蒙教育,具体到河南的高校,情况更是如此。各大高校存在着创业教育基础薄弱、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创业教育缺乏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相对完善的创业教育师资体系,缺乏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等情况。

2、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

很多大学生没有适应大学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他们从小接受父辈们的教导,觉得只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就行了,很多人从来没想过自己创业。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校期间一直埋头学习,直到大四即将毕业时才考虑未来,从而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压力。

3、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

对于大学生创业社会上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然而不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认识到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生刚毕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也没有足够的人际关系,他们的创业很容易失败,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事实。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大学生创业激情有余,能力不足”。

4、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

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必定要在高新技术领域和专业对口行业,小饭店、小超市不算是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比较欠缺;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比较滞后;创业的手续相对其他国家较为繁琐;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创业启动资金。总体上说,我们还没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5、资金筹措困难

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基本上都没有足够的创业资金,他们想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或者争取获得风险投资基金等途径获得资金存在较大的困难。很多银行对大学生创业的小规模、大风险、还贷能力弱等心怀恐惧,不敢也不愿贷款给大学生。因此,启动资金问题对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扰。

四、促进中原经济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它的建设将为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带来大量的商机和创业机会。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对于这个地域范围内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将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我们应该紧跟形势,探讨更多的对策。

1、深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之间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却能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因此,高校应该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应着眼于中原经济区的地方经济建设,分析区域经济特点,着眼于区域内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有导向性地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向地方经济发展紧缺的行业和领域探索创业。此外,高校还应构建紧盯地方经济脉搏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高校应加强地方经济建设紧缺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所带来的资金与技术优势,找准中原发展的紧缺行业、紧缺人才,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完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强创业指导竞赛、创业实践等平台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另外,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将教育落到实处。要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并 而制度保障中最基本的两个当属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因此高校在深化创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教学管理制度与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在制度保障之下,使大学生能够在宽松而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其个性,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习得广博的学科知识,掌握创业的基本素质。

2、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完善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更� 政府应该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共同为创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而努力,同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实力。银行等金融企业应该开启帮助大学生创业的小额贷款绿色通道,为大学生创业免除一部分资金的顾虑。另外,建议开辟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用于创建科技创业特区、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等机构,帮助大学毕业生打通创业的道路,为他们解决一些创业途中难免遇到的问题。将这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机构点连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使之构成一个大规模的、科学化的创业培训、扶持网络,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

3、加大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

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区域内相关单位应该出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且进一步完善对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利用政策的优惠和强大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在中原经济区开展自主创业行动。政府应该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并注重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打算创业的大学生了解并用好政策,增强他们创业的信心,应该将现有资源加以整合,创建一个专门化的平台,将分散的扶持政策加以统一规划,使政策的实际应用效率得以提高。在这一点上中原经济区可以借鉴外省、地区的先进范例,通过实地考察后结合当地实际加以应用。扶持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提高其科学性,完善政策的决策程序,做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准确化、便利化,杜绝朝令夕改,坚持政策的持久性。

此外,大学生创业面对的最大问题当属融资问题。政府应该积极创新,给大学生提供有力的创业融资支持。如若政府无偿资助资金短缺,可以考虑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支持。政府在社会与大学生之间可以担任担保角色,也可以进行利息补贴和风险补偿,还可以鼓励银行开发面向大学生创业的信贷专柜,鼓励民间创建大学生创业基金,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机构一定的优惠。

4、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支持

大学生创业需要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媒体以及社会其他各个方面的积极支持。在扶持、鼓励中原经济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政府、高校都应该各司其职,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教育培训,社会及舆论方面也应该积极地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他们以信心和鼓励。

面对大学生创业,全社会都应该转变观念,应该抛弃原来对大学生创业的轻视与不理解的态度,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包容和信任,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范,应该给予一定的赞许与宣�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在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仍然在不断地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或许会越来越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够增加一种谋业途径,帮助大学生实现他们个人的人生价值,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会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然而,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他们免不了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经验少,能力有限,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虽然为河南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认清楚现状和面临的诸多问题,只有妥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够顺利地享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良好机遇。

(注:本文系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JYA2012020)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德智: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卜晓惠:浅议大学生创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咨询,2008(28).

[5] 教育部科技司: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Z].2006-03-31.

[6] 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Z].2001-06-06.

[7] 刘沁玲: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商场现代化,2010(15).

[8] 张娟:关于加强和男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职业,2007(15).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