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11篇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11篇

时间:2024-08-01 08:49:43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11篇小学阅读教学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模式 探究阅读

学生母语教育是从小学语文教育开始的,通过这个阶段的语文教育,小学生能提高认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而这几项能力中,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一�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放在重要的位置,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中心,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探究阅读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优点

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是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课文进行自主的阅读和探讨,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阅读学习模式。

首先,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新知识,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其次,探究式阅读不仅提倡自主学习,还提倡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同时,提高互动和沟通能力。最后,探究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开发,对学生在生活中的积极主动阅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

1.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1)营造良好氛围。学生只有在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保持身心愉悦,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因此,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情绪。而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是一门学生可以进行情感表达的课程,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老师要对学生的情感需要予以重视,为学生的探究和发现做好充分准备。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对其进行激励,从而使其探究热情和求知欲一直保持。

(2)设置故事悬念。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在进行探究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悬念,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老师在进行提问时最好设置开放的问题,而不是是与不是的封闭式问题。例如“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用射箭能把它打下来么”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封闭式的问题,不易激起学生的思考热情。老师可以这样问:“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一想,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打下来呢?”这时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回答问题。然后老师就可以说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大家仔细进行课文阅读,看谁能最先找到答案。这样悬念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自主阅读与思考。

2.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探析。

在阅读时,老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几组,这样一方面能够对班级讨论的参与率有限的问题进行弥补,另一方面小组阅读的明确责任分工使学生增加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进行小组分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将具备组织能力的学生定位小组长,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组织工作。这样的分组可以使组内的成员进行表达,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帮助组员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析能力都能大大提高。

3.开阔视野。

(1)对课文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以课本的重点、难点、疑点及焦点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二是文章的写作方法,三是嚼字、品词和析句。

(2)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延伸,使学生的认知视野得以拓宽。这一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学习了本篇课文之后,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课下进行与本课相关知识的查找。这样能够丰富其知识的储备量;二是进行课外实践作业的布置。课外实践作业可以以手工制作、社会调查及观察日记等形式进行。

(3)拓展阅读方式。学生阅读习惯的一个关键时期就是小学阶段,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书籍、报纸、杂志及互联网上的信息。这样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学生能提高阅读能力。

三、结语

在开展探究阅读模式教学时,教师应该以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设置故事悬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探索,2003(10).

[2]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3]李晶。论小学语文“文化陶冶”阅读教学模式[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0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高效教学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着重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套教材选用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古今故事。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语文,上课开小差的现象逐渐消失,学习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文章中的内容,本教材还专门配备了大量的文章插图。学生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插图对文章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而插图的趣味性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与传统苏教版语文教材不同,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版面、色彩和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简化。虽然教材简化了,但其中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却丝毫不减。教材的简化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加简便,花费少量的时间就可以学到以往教材中同样的知识。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四重奏

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四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对于语文阅读课而言,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阅读课的特性,教师无法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一来,就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学生在课上就可以更加轻松地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使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简便。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挖掘出问题并告知教师,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述这些问题,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具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由于《雷雨》剧情复杂,很多小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其中要表现的内容。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预习提前了解本文的大致剧情,同时将自己对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部分标记下来,并且在课堂教学时借助教师的帮助来加深理解。

2.加强课堂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一直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很好地延续了这点,教材中很多文章的设计都包含大量的师生互动。针对此,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在课堂上的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举手向教师提问,或者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不同见解。而教师则要配合学生的提问,尽全力回答学生的问题,同时还要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对于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主动点名让他们回答。此外,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对比讨论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事情经过和结果。通过分组对比讨论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过程是相似的,但结果却不尽相同,进而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解答,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就会加深,阅读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增长。

3.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对于教师教学的状态和学生学习的状态都有很大的影响,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教学更有激情,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针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学生小组讨论或课堂情境表演等小活动,一方面可以活S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或表演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然后挑选一些自告奋勇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中的一段或几段剧情。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自然也就变得更加活跃。

4.提倡学生课后拓展阅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想要学好语文,没有长期的学习与积淀是不行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无法使学生积累足够的语文知识。在语文课后,学生也需要不断阅读、不断积累,天长日久,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语言。针对此,教师要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课后拓展阅读,同时对其中一些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

例如,在学习《伊索寓言》时,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可以对国外优秀童话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一千零一夜》等世界知名的童话巨著。几天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大力表扬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这样一来,其他学生受到激励,也会积极投入课后拓展阅读过程中。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越来越丰厚,语文阅读能力也会获得长足的进步。

本篇文章讨论了提高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课题教学效率的方法,通过本次研究可知,想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提倡学生课后拓展阅读等四重教学方法来进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相信未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2]姜丽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8).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108-01

1.多阅读,促进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将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转化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动态过程。其中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主阅读、自然感悟、自动内化,因而学生多阅读,对促进语言积累便显得相当重要。

冰心的《再寄小读者》一课中谈及小学生写日记的困难时说:"或是心中有话写不出,或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只好以好看极了、好玩极了、有意思极了等简单模糊的词句带过就算了。"这三个"极了"正是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学生言之无物的困惑在课文中冰心夸奖了第二个孩子写作水平高是"找到提高和写作能力的门径",因而"他脑子里积攒的词句很多,又会灵活运用"。从冰心朴实而又浅显易'懂的语言中,我们便可以寻找语言积累的途径,那便是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重视对课文的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能更多地积累语言,语言丰富了,写出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才不至于"心中有语写不出"。

2.鼓励语言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积累了语言,感悟了语言,还必须学会表达语言。将文中语言转化为能力就必须读、必须写。通过阅读教学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给写作方法,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用我口说我心,用我笔写我想,无拘无束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真实地写出来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会勤练笔,写作能力定会逐步提高。这样一来阅读教学的口的也就达到了,也就完成了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之任务。

3.加强检查, 以查促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都有明确要求。小学l~2年级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初中阶段不少于260万字,共计400多万字。400多万字是个什么概念?它相当于多少本书呢?以目前出版的少儿读物来说,多数的书的页码在200页左右,一本书10多万字。以此算来,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当中,要读完四十几本课外书才算完成任务。面对这么繁重的任务,如果教师平时不重视,不帮助学生落实,要想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是很难的。所以,明确任务,加强检查,是完成读书任务的根本保证。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检查,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3.1 ,查读书进度。每学期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读书进度表,表中既有本学期计划要读的书目,又有每个月、每一周所要读的具体内容。这就促使学生把读书任务细化量化,做到每天都要读课外书。我每周都要利用专门的早读时间检查学生的读书进度,让学生先把自己在本周所读的课外书内容讲给同桌听,同桌互讲、互听、互查,然后,我再采取抽查的形式指名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讲,对照他的读书进度表,看是不是真的完成了本周的读书任务,效果怎么样。

3.2 ,查读书笔记。我平时把读书笔记当成书面作业布置,一周内有三次读书笔记作业,对读书笔记,及时检查、评比、总结。这样,就让学生养成了每天回家要看书,看书就要动笔墨的好习惯,也杜绝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应付心理,保证了阅读的质量。此外,我还在班里设立了一个"名著赛读一览表",定期公布学生所读的书目,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除表扬之外,还给予一定的奖励。

4.丰富活动, 深化阅读

在学生读书的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为他们读好课外书推波助澜。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辩论会、作品欣赏会、课外阅读指导课等,都可以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引向深入。无论开展哪种活动,应该力求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读书报告会,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得意之作,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交流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由老师帮助共同解决。这样,可以把作品的精华之处说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也可以把质疑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交流;既可以就作品本身进行交流,也可以对阅读方法进行交流;既可以就作品的整体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只对作品中的热点人物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增强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感知、理解、欣赏、鉴别作品的能力,扫清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为学生下一步的阅读注入了活力。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会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追求一种较高的境界,让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如果能读到这个分儿上,才算真的读进去了。目前,我所教的这个班读名著讲名著已蔚然成风,不少学生已完成了小学阶段所规定的阅读量,有的学生已完成了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规定的阅读量,仅文学名著就读了五十余本。《中国教育报》先后两次介绍过他们的读书经验。

总之,阅读能力的高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好各学科知识都非常重要,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影响犹为突出。著名的教育家吕叔湘曾以三七开分析课内、课外的阅读比例,七成得于课外阅读。可见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于获取信息非常重要。因此,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坚持课内训练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再与一系列丰富的阅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是一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群文阅读

一、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学方法的改进

1.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方法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的认识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讲教师毕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细无巨细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并通过严格的要求来保证学生吸收技能,掌握技能。而与此相应的课堂就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也就是采用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是否足够透彻,语言的讲解是否足够清晰,课堂上关注的是知识内容的丰富性和完善性,这就应试教育背景下实施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基此形成的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学习方式对学生产生了终身的影响,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变化。

2.新型教学方法走入小学语文课堂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对人才的要求也由知识单一性人才向向多元人才转变,发生在教育界的新课程改革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小学语文课堂开始关注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改变传统的讲授制教学法,开始建立学生主体课堂,通过导学案、微课视频来引导学生展开课前知识的自主学习,明确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在课堂中借助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动交流等多元方式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交流碰撞,借助同伴公共的知识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探究的主体,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互动交流完成,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负责任务的分配和疑难问题的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为5-10分钟左右。

3.新型教学方法常规化出现问题

新型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对于学生责任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践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在公开课、赛讲课和观摩课等课堂中才使用新型教学方法,而在常规课程中教师仍然愿意采用讲授制教学法,掌握课堂内容的进程;或者即使在常规课程中使用了新型教学方法,也出现表面化和形式化的特征,教师给予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时间,却不对学生交流讨论的内容进行指导,对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的结果也不予关注,在讨论结束后直接将自己的理解或者指定特定学生进行回答,不注重学生知识的展示,没有组间的互动交流。

二、群文阅读的必要性分析

当今时代是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仅仅依靠在课堂上或者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求,学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随着工作学习的需求和自己能力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学习,这就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具备知识的查找、筛选、辨别、运用的能力,网络上有着丰富的小学语文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是零散的、散乱的,需要学生在网络中不断筛选和提高,这个能力是教师系统的语言教不会的,需要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成长。群文阅读就是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下选择文本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会有过程性解读,学生能力会得到发展。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1.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的首要环节是群文阅读主题的确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维能力,以教材为核心设计群文阅读主题,原则是既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核心内容,又能够引导学生在自我兴趣的基础上展开更加广泛的学习。例如,在《草原》、《丝绸之路》、《把铁路修道拉萨去》的一单元学习中,核心思想关注的是边疆地区的建设,但是这些文本相对来说已经过去一段时间,教师在这个基础上,确定了“建设美丽的边疆”的议题,并推荐文本《新疆高铁的建设》、《川藏公路的修建》以及《边疆旅游区的开发》等,这样就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展开更广泛的学习。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不是选择后就没事了,而是要能够进行延伸,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形成综合成长。

2.以小组分享为途径,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建构

群文阅读是学生基于学习兴趣的一种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建构,形成对文本的初步认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自主阅读文本只能够掌握本文表面的内容,没有对文本结构和文本核心思想的深化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单位展开互动和交流,形成小组共性的认识,解决阅读中的难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文本的分析,促进小组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深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例如,在“建设美丽边疆”的群文阅读课堂分析中,教师以文本为顺序,按照小组的顺序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分享了高铁、公路在边疆、高原地区修建的困难,这些交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便利,这些交通运输过什么东西等等,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化。

3.建立开放性课程,促进课堂内容和课外实践的整合

随着知识的多元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地扩展,学生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知识是无法解决满足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的,需要学生以教材为核心展开更加广泛的阅读和自主学习,形成课外学习和课内学习的整合。群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在于,群文阅读的主题具有不断地扩展性,学生可以通过主题的扩展,在课下展开更加广泛的发展。例如,在“建设美丽的边疆”课堂群文阅读学习后,教师将此扩展为“离不开的边疆”,引导学生选择文本认识边疆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在国家防卫、资源分享、文化多元性等方面的重要性,扩展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改变,学生在课堂的发言权有所恢复,但是仍然新型教学方式非常规化的问题。在群文阅读的开展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以小组分享为途径,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建构;建立开放性课程,促进课堂内容和课外实践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庆忠。 小学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9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5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新课标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并养成习惯。课文内容及其包含的思想要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得出,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的、适时的引领。学生的水平是有限的,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对课文的重、难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课文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笔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

一、整体感知

指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的感知、领悟,包括对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具体分为两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要能激趣,时间要短,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课教师灵活掌握。低年级可以通过故事、谜语、动画、图片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年级可以通过相关视频、人物简介、作者简介,或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资料链接等,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2)初读课文,读通质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初读课文要读通读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模仿,再鼓励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解决生字词,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二、深化理解

这部分是整节课的重点内容,具体分为三个环节。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生初读课文后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或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借助小组成员的集体力量解决问题。这一点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2)小组汇报,交流体会。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合作,小组选派代表提出问题,全班交流,或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可适当地进行引导。

(3)品读赏读,教师点拨。阅读教学仅停留在学生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不如不点。

在市小学语文新课堂评优课中,有一位教师教的是《草船借箭》一课,教师问道:“诸葛亮是怎样借到箭的?”有一位男同学回答:“他是通过草船骗到。”说完马上又觉得不合适,教师问:“你说他是骗到箭的,那我们这篇课文为什么不叫‘草船骗箭’而叫‘草船借箭’呢?”学生纷纷发言,一位男同学说:“因为是曹操心甘情愿给的不能说骗。”还有一位女同学说:“因为诸葛亮是一个正面人物,骗是一个贬义词,所以不能用骗。”评委和老师们欣然一笑,教师在这儿的点就点出了火花,点出了学生深层次的悟。

三、拓展延伸

(1)揣摩写法,积累运用。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升华情感。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联系生活拓展思维,积累运用好词佳句。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品味作者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进行一些小练笔等。

(2)创设情境,拓宽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开阔视野。为了更好地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情境教学提出以下原则:由近及远,逐渐拓宽;渐次认识,螺旋上升;由表及里,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育人文素质。学生作为个性鲜活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思考。我们在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参与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阅读,读出个味。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在学生明白了文中父亲是要“我”做个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创设问题情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想做什么?”学生分成了“苹果、石榴”和“落花生”意见相反的两派,进行“实话实说”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同时学生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也都流露出来,个性得以张扬。

(3)描绘情境,优化情境。在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自主讨论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以获取知识,但在某些学校,却依旧处在一个陈旧的语文学习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就像一个盛放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容器,其自主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讨论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讨论的积极性,在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1.师生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在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中,教师扮演者引导者和提供有效的话题的提供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充当着这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首先,教师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有效的话题供学生自主讨论,其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但众多学生的观点难免会有一些冲突,此时,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提醒和合理的化解,并将它们往正确的教学中引导,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合适的契机下,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交流各自的观点,并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做一些适当的引导,以培养他们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文本需要科学选择

阅读文本是一堂阅读教学自主讨论课的基础,是学生开展讨论的立足点。因此,在一堂阅读讨论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阅读文本做慎而又慎的选择,以保证阅读文本的质量,在选择阅读文本时,需要从文本内容是否适合当前年龄阶段小学生阅读、文本难度是否适合当前年级的小学生、文本信息是否可以引发讨论、文本信息是否能顾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文本主题是否深刻、文本的文学素养如何等方面考虑。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课不是单纯的为了讨论而讨论,它更加注重学生在这种讨论活动中提高的学习能力。因此,阅读文本必须具备涵义深刻、文学素养较高、语文技巧明显等要求。但对于文本的选择范围,我们并不做太高要求,这些文本可以来自于报刊、书籍、网络等渠道。

3.讨论工具与技巧需要灵活使用

在进行自主讨论时巧妙的运用一些辅助工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辅助工具有阅读反应日志、快速笔记和自读提示单三种。阅读反映日志记录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思路和想法以及产生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自主讨论的效率可以被有效提高。快速笔记是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阅读疑问以文字材料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此在讨论时,便能对学习中的疑问和重点内容作更加集中的关注。自读提示单由教师提供,是辅助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材料,在自读提示单中,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标注,让学生在注意到这一问题的同时对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三种辅助工具的运用,学生可以将阅读体验和感受进行实时的记录,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并融入发问讨论之中,由此,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得以提高。

通过对讨论技巧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令讨论的质量更上一层。而提问、倾听、和回应是讨论技巧的核心与基础所在。在开展阅读教学自主讨论的过程中,先导条件就是提问环节,提问对于整个讨论过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质量高的提问势必会引起一个课堂气氛活跃而高质量的讨论课。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提出一些问题,此时,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倾听对于自主讨论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小学生可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别的小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在讨论过程中倾听学生的发言,还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如此,学生们才能在倾听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问题,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最后是回应部分,试想一堂自主讨论课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回应,该是多么失败的一种“讨论”。因此,学生不仅要会倾听,还要有回应,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要求了学生在倾听时要保证高度的精神集中,而高度的精神集中下,学生的思考必然会更加深刻,回应环节也会更加活跃。

4.讨论规则需要精心制定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很容易在兴趣被引起之后,将有目的的讨论课变成随心所欲的发言,而在出现学生观点不统一的情况下则更是容易由于观点的争执不下而导致课堂的混乱,由此讨论必然会偏离预定轨道。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自主讨论课程时,课堂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和纪律,对于发言顺序、发言多时间、分配原则、礼仪规范和内容要求等都要有一定的规定,当然,教师在制定规则时,还是要根据阅读文本内容、教学目标以及班级学生状态做合理的安排,一次约束讨论成员的行为,保证讨论活动可以正常有序的完成。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全程规则和纪律的关注者和约束者。一个合理的讨论规则势必能使一堂阅读讨论课开展的更加顺利,能使教学目标更有效的完成。

5.结语

自主讨论式阅读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但这一教学方式的开展依旧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准备和课堂引导。因此,虽然不同于传统教育,但教师的作用依旧很重要。通过这种自主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都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培养,自主讨论式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曾楣媚。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创新阅读教学初探[J].中国文房四宝,2014,21(09):89-90

[2]陈莉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J].都市家教,2013,12(07):31-3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7

1.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它在教学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中。但是事实上,进入高年段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大部分情况是,极个别学生很活跃,部分学生一直处于梦游状态。很多老师反映:高年段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很沉闷,很难让学生全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另外,学生思维欠深入也是制约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每到体悟、体会环节,很多学生都在等待他人汇报。

2.学生阅读水平不一。

之所以在小学开展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把握文义、感受作品、探究内容等能力。但是,在一个班集体,由于学生智力、生活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部分学生在读两三遍后就能明白大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了解文章;但是也有一些学生不能读透、只能读懂,甚至部分学生连读通都存在问题。

3.教学方式异化。

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的目标意识有待提升,教学方式随意。在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让学生自学,有的则是按照课件讲解,也有部分老师钟情于拓展,在脱离文本,盲目追求目标生成的情况下,也有部分老师喜爱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从语文教学标准来看:阅读是文本、师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但是实质上,当下的阅读教学并不是目标清晰的对话,很多小学的高年段阅读教学并没有潜心进行对话式阅读。

二、强化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篇章意识”的方法

1.掌握事件概括,明确表达顺序。

在《课标》中明确指出:5-6年级的阅读目标是“明确作品事件,掌握故事梗概,并且在阅读中领会作品表达方式”,它鲜明的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必须以文本整体阅读为基础,这样才能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课标》中,它要求紧抓阅读文章的重点,这也展现了高年段整体把握的要求。例如:在学习《船长》一课时,必须是在通读整篇课文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熟悉整个事件的经过、起因与结果,最后总结表达顺序,引领学生利用自身语言概括相关内容。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标题,找出游览景点,再画出景区游览图,帮助学生明确表达顺序与写作思路。但是从课堂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并不是每个老师都会注重该点,特别是在观摩、展示课上,很多老师都会将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分析表达方式、掌握故事发展上,根本不能凸显文章精妙,彰显不出课堂教学的科学理念,最后造成教学目标偏移。事实上,当前很多高年段学生都未能很好的掌握语言,在清晰概括文章内容上还很欠缺。这也告诫我们必须在高年段阅读教学中,必须舍得下功夫、花精力,并且不遗余力的完成教学目标。

2.注重关联,带动整体性感悟。

从文章内容安排来看:每篇文章的情感、意蕴都是前后贯通的,并不是孤立的。如果只注重点,却忽略了面,就会在体悟与理解上造成偏颇与困难。特别是高年段学生,在文本深度不断增加的同时,要求我们利用更多的整体意识将文本贯穿,以提高整体感悟。如: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理解老人的“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在理解该句时,就必须引导学生讲课文的第7与第2自然段联系起来,通过领会天游峰的险、高、玄与游客登山的艰难,帮助学生领会老人每天扫山的劳累。又如:在《轮椅上的霍金》,为了领会霍金这位科学家的伟大,需要以整体意识来贯彻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通过霍金的非凡成就,从文本语言中领略霍金的顽强生命力、悲惨命运和好学的科研精神,最后再回头来审视霍金取得的成绩,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体会到霍金的非凡。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8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小学语文;氛围;小组互动

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不同于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入门和基础。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独特性和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而言,问题教学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合理高效的一种方法。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问题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

一、问题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问题教学法指的是以问题为核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会源源不断地产生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倾向,进而慢慢培养出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问题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其以问题为核心,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目的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的优点体现在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现阶段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法和进度。

二、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应注意的是要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能让学生盲目地思考问题。在平时的课文读中,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在整个语文课程中,名著导读部分是最让教师头疼的地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完善,思维方式也有所欠缺。学生在阅读名著名篇时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多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从《三国演义》中节选的《草船借箭》时,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历史事件的背景上,像讲故事一样在重要的地方适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认真聆听故事的同时思考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把所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主动提出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这样让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时间,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积极主动地解决。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如果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往教师板书、学生做笔记的单一课堂模式会使学生感觉课堂氛围单调无趣,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毫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多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活跃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从精神涣散变得高度集中,也就是所谓的“环境决定一切”。

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享受课堂学习。比如,在学习从经典名著《西游记》中节选的《猴王出世》时,教师可以引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石猴是怎么出世的?或者是大家觉得石猴和你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让学生主导课堂,教师参与其中引领学生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小组互动讨论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也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学到许多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将支持早上太阳比较大的作为A组,让支持傍晚太阳比较大的作为B组,让A、B两组进行讨论,让小组成员选出代表进行表述。两个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提问,让对方来解释。这样的小组讨论问题的方式能有效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让学生充分地思考问题。教师要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小学语文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前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高效的使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良好的开端。我们应该尽力让学生对语文充满热爱,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 篇9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语文作为母语体系的基础性学科,对于我国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基础教育系统极为重要的课程,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如此,识字断文也成了许多教师和家长衡量语文学习的水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的综合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新课标对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内涵界定,即语文教学要在以往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完善人格的培养。那么,这一长远目标的落实,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需要怎么去做?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环节中又该如何去把握呢?我们循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流程,结合教材内容来简单归纳如下。

一、导读:合理引导,聚焦注意力,增加阅读课文内容的针对性

导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必要前提,对阅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阅读。通常来讲,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课文导读。第一种就是通过课文背景的介绍,为学生做好文章整体基调的铺垫,这个环节也有利于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聚焦。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硝烟场景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艰苦,进而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上。第二种就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比如教授《开国大典》的时候,教师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问题:1.找出开国大典的时间与地点;2.开国大典的会场布置怎样;3.课文共描写了哪几个场面。通过这些提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敏感性。

二、速读:眼手并用,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寻找生疏知识点

有了良好的导读过程,学生就能够很顺利地进入到速读状态。速读,简而言之就是快速阅读,是从课文中迅速提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的很好训练方法。默读是速读的最好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系统发展不完善,比如不出声便很难进行流畅的阅读,因此这个环节教师尽量不要让学生进行默读,可以用小声读的方式代替默读。速读质量主要依赖于教师在导读阶段给学生呈现的问题,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速读阶段做到眼手共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就用笔画出来,等速读完后进行统一解答。速读在课堂组织上可以通过小组形式开展,比如将班级学生分为六组,各小组学生可以就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朋辈互学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总之,速读的核心在于一个“快”字,通过快速的阅读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

三、精读:解析课文,融入情感教育,实现升华

精读是阅读过程的核心部分,很多实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精读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化,以高频率的师生互动实现对课文的分析,通常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逐段阅读与分析展开的。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可以在精读环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给学生解释新词“风和日丽、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的意思并进行造句练习;引导同学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段落的划分;分析课文几个场景中内心思想的转变,通观全文地让学生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远大,达到对学生的激励;……精读部分操作相对较为灵活,只要围绕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师可以在形式上进行多种创新,师生问答、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均可使用。

四、诵读:强化训练,注重迁移,学以致用

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诵读,诵读可以说是阅读的良好检验与收尾,对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迁移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语言载体来讲,语文学科诵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有效的记忆是学生有效使用语文言语工具的重要前提。诵读还有一层重要含义,就是能在强化学生记忆基础上,达到顺利迁移的目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熟读,在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诵读,小学生的知识相对较少,需要大量的原始材料积累,才能够开拓其思维空间,进而对相仿的材料进行信息加工,产生新的知识经验。基于这种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诵读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随机点名、小组竞赛、默写等方式进行,鉴于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诵读任务进行分解,比如一人背诵一段,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小学阅读课"四点'导学、多元感悟"教学尝试。 张贻波。 上海教育科研。 2009 (8)

[2] 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 徐光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8 (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0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不容忽视,因为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智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往往能代表其综合英语水平。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能力是英语能力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小学高年级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较成熟,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进行大量英语阅读的预备期。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三大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单调乏味而又长篇的阅读会让学生逐步丧失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的选取既要考虑与知识的连接,又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阅读的趣味性,篇幅不宜过长,生词也不宜过多。

2.技巧性原则

(1)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难易程度,学生阅读的时间也有着差异。

(2)处理好练习设计的梯度。练习的设计应该照顾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水平。

3.“两主”原则

“两主”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课不是教师的灌输课,教师不应该包揽一切:教新单词、讲解语法、翻译、评讲练习等,生怕学生掌握不透彻而什么都灌输给学生,学生缺少思考和想象,直接吞咽和被迫地接受新知识。

三、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1.教学前,指导预习,有备而学,激发阅读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很多内容都具有很深厚的文化背景。高年级阅读材料又相对较长,涉及的词组、句型、文化信息较丰富,如果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切入,很多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难以理解。会增加学习难度,因此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使学生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地进行语篇学习。

2.导入时,借助图文,难点突破,调动学生感官

借助文章的标题等,通过提问或讨论介绍阅读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讲解必要词汇。

3.阅读中,开拓思维,大胆创新,指导使用阅读策略

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中进步。作为高年级的学生,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在培养学生阅读方法上,老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猜测词义。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每当遇到生词的时候,总是很急躁,至于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当然想知道单词的确切意义,必须查阅词典,可是要通篇理解全文,往往不必了解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

(2)巧记笔记,提高效率。在阅读语篇时,教授学生记笔记,记录文本中的主要信息,由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抓住关键词并归纳全文,为之后的复述做准备。

(3)问题引领,剖析主干。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和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关系。教师如何解析课文,帮助学生抓住文章主干,对于学生日后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4)鼓励自学,锻炼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一步步实践训练出来的。

(5)大声朗读,培养语感。朗读训�

4.阅读后,读写结合,形式多样,巩固语言能力

阅读只是一种语言输入,最终要转化成语言输出,阅读才有意义。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5.复述内容,巩固新知,强化语言输出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 篇11

一、 精心设计讨论题。

教学目标的明确,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上课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讨论题:1、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研究学生的情况,制定出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讨论题。2、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导读中的训练项目,设计相应的讨论题。3、根据课后思考题设计讨论题。如在《田忌赛马》一课中,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该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这样一组讨论题:A、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怎样赛马的?田忌为什么输了?B、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C、田忌和齐威王第二次又是怎样赛马的?D、第二次赛马取胜的原因是什么?E、从田忌赛马这一件事中尼受到什么启发?上述五道讨论题各体现了一个侧重点,五道讨论题综合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项目“理清课文的条理”。二、自学讨论。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于是,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学生边学边想勾画要点;教师巡回指导,随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适当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否责自学就成为一中形式。

2.小组讨论。(一般前后桌为一个小组)

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教师注重引导,交给学习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创”读,尊重独特体验。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和重要实践活动。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玩解读,鼓励学生个性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激活学生的阅读审美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积极调动,激活学生的审美动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阅读对象,审美内容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文中描绘的生活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很难入情入境。我在课前收集了志愿军战士舍身堵枪眼,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感人场面;

课中,已录像形式呈现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

最后,以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的临别赠言结课。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学内容,在参与创造过程中拓宽审美情趣,达到“设境悟情”的目的。

2.让学生在动态中阅读。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创意去解读文本,生成心得感悟,获得新的启示。

如教学《啄木鸟和大树》一课时,有学生说:“ 大树拒绝啄木鸟给它治病,把啄木鸟赶跑了,这虽然不对,但啄木鸟也不应该到大树快枯死了,都不再去看望大树,应该做劝说工作。大树在病重时,也许会认识到自己不对,接受啄木鸟的治疗呢!”我抓住这个可贵的教学契机说:“是啊,原来的故事是有啄木鸟又一次上门劝说的,可是因为故事太长,没有编,现在我们来当小编辑,把这部分编进去,怎么样?”学生兴致勃勃,续编了啄木鸟二劝大树,三劝大树的故事。在这种动态的阅读中,学生既遵循文本,又超越文本,培养了创新思维。

3.让学生在想象中阅读。

想象是倾向于艺术真实的创造性思考,通过想象能体验感悟到文本隐含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当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树枝上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林中那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写什么吗?”学生的想象翅膀展开了,有赞美家园环境舒适的,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的,有发出诚挚邀请的,还有向人类发出强烈呼吁,希望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 这样把握契机适时点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四、引导“研”读,培养探究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所学知识。由于学生认识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对某些问题难以理解,模模糊糊,一知半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学讨论情况,有的放肆地进行点拨和讲解,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小学阅读教学提倡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萌发灵感。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我着重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杰出”和“爱国”两个词语让学生通览全文,自主读书,探究阅读,看看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边读边标出有关语句,积极讨论,大胆交流,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着发现者的快乐,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强化阅读的个性化反思,指导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课内阅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样式,都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人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无法代替,集体讨论也无法代替。文本的学习重在感受、体验。文质兼美的精妙,只有学习主体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