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粉丝经济论文最新8篇正文

粉丝经济论文最新8篇

时间:2024-07-02 10:51:25

本页是爱岗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粉丝经济论文最新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粉丝经济论文 篇1

2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多次听过郎咸平演讲的人感觉,这场堪称国内最贵的经济学演讲内容似曾相识。台下观众不知道的是,主办方花费了22万元来为郎先生的口若悬河买单。

而在Ideas&RePEc的5月经济学家排行榜上,郎咸平仅列华人第十位。似乎经济形势越不明朗,他们的出场费涨得越高。

出场费谁涨得最凶?

近几年最贵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在2009年的出场费只有10-11万,现在平均价格翻了一番。涨势最凶猛的当属某当红女财经评论员,2009年,她出场费只有1-1.5万元,而去年的出场费已飙到10万元,今年更是攀升到15万之多。谢国忠、宋鸿兵等财经人每场报价也都在10万元以上。

相比之下,去年开价比较“亲和”的还是一些国内高校或政府相关机构的经济学家。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相关专家出场费在4-5万元左右,“超级名校”经济学院院长级别专家出场费一般也在5万元左右,而普通名校或科研机构研究员亮一次相,价格不超过5万元。

有人认为,刚被2006、2007年大牛市“染红”,又碰上让企业家、公众都迷茫的金融危机,经济学家出场费五六年暴涨10倍是常态。

高身价怎样炼成?

不难发现,经济学家的出场费多少自然与其知名度大小形成正比,虽然许多专家的名望与其抛出的观点和学术江湖地位“匹配,却也存在不少令人唏嘘的”纯炒作行为。

比如,一位韩姓经济学家虽然有近400万微博粉丝,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有近一多半是刷出来的。一位长期跟踪关注他的人曾对这些粉丝进行过抽样质量鉴定,发现相当多是有头像、有粉丝、每天定时更新微博的升级版僵尸粉。2010年8月,这位经济学家粉丝群突然暴增。按当时微博给出数据,他一天新增粉丝数在35000个以上,这让他一举登上了当天微博榜单。“就算按一天24小时计算,每分钟至少要增加粉丝26个人,但我蹲点了半小时,居然一个粉丝也没增加。”

现在有很多以网络公关公司名义注册的公司,借刷粉丝来做名人包装和微博营销,签约的方式可分两种,一种是半年、年度一签,期间每一条微博它都会转发评论,还有一种是单天某一条微博的转发,炮制所谓公众事件。

背后如何分账?

20多万元也不是给郎咸平一个人的,而是通过中间人周转,层层累加到最后的打包价。

顾大晖连续两年和郎咸平的助理砍过价,对活动的门道相当熟悉。“他们的活动是由几大业内商会、协会联办。虽然这笔钱是算公司的支出,但活动当天我们收回的招贴、杂志、视听等广告费就有200多万,20万元等于是投资。” 顾大晖说。

粉丝经济论文 篇2

关键词:粉丝经济 偶像 企业收益

一、引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粉丝经济”中所蕴含的“粉丝文化”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叠加,更是一种复杂、多层次的文化耦合。在文化产业领域,粉丝市场独占一隅。忠实的粉丝不仅毫不吝惜地购买偶像效应的衍生产品,同时还免费为有头脑的商家提供了很多独一无二的消费趋势,包括一些消费习惯,对特定产品的消费喜好以及相关隐性数据。消费者的购买动力和欲望构成了“粉丝经济”的核心――情绪资本,“粉丝经济”泛指以情绪资本为纽带,建构在消费者与被投资者(偶像、明星)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粉丝越多,购买力越强,收益越大。如今,“粉丝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粉丝经济”一词再度让业界趋之若鹜,但总体上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其中隐藏的问题不断被暴露出来,如何有效地运用好“粉丝经济”的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在粉丝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

二、现状

从王源成为首位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00后,到韩国首尔的地铁站灯牌、咖啡厅震铃,从王源粉丝参加国务院的公益论坛,到被邀请参与音悦台高峰论坛,从王源的公益“源泉”参与鲁迅与泰戈尔中印文化交流论坛,到华策上海电视节论坛以王源15岁生日应援为案例主讲粉丝经济,王源效应让人目瞪口呆。2016年4月20日,知名品牌士力架考试版正式在天猫官方旗舰店开团,最终王源个人及组合中个人累计销量超过13000份,销售额近110万元,成为组合里的销量冠军。王源的粉丝在112小时内就创造了占比0.065%的日收益,不仅如此,他们还想出了各种将该巧克力跨界销售的方法。紧接着在5月13日上午10点,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王源网络专属个人封面(预售)就售罄下架,产生48秒售出71319本奇迹般的销量,最终打破了鹿晗作为某时尚杂志开刊封面明星所创造的预售纪录。“粉丝经济”的效应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但同时在光辉的背后可以发现,大部分营利性娱乐公司和电视台都以利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这就导致粉丝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问题

(一)恶意的粉丝竞争机制

一般如时代俊峰等注重商业代言商演的公司,秉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运用成熟的经营模式,为偶像进行精心包装。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娱乐营销背后的实质其实都带着有意而为的意味。其实大多数“理性”公司为了能获取最大的利润,不排除挑起低端圈内额恶斗的行为,这是对偶像的过度消费,也是对粉丝的不负责任。

(二)泡沫人气

泡沫人气一直是偶像和公司不可避免要面对的困境,当然也不乏一些忠诚度极高和市场号召力很强的粉丝。但如果粉丝的忠诚度相对较弱,强烈的情感只爆发于一时,那么粉丝和产品间仅仅以“审美”这根纽带维系就会产生岌岌可危的情况。有些公司如果不能以平常心对待,就极有可能被如今的“快餐”时代所淘汰。

(三)“洗脑经济”

“粉丝经济”最直接的产物是偶像的衍生产品,其本质是将粉丝与偶像的情感通过产品转化为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如果不能准确适度把握“粉丝经济”,将有可能转化为另一种“亚文化”的代表――“洗脑经济”。“洗脑经济”的本质是让粉丝丧失自我,疯狂而盲目地消费,毫无原则。这种恶性的经济模式无异于精神压榨。

四、措施

(一)精准定位目标受众

众多“粉丝经济”成功的案例都表明具备一个庞大而稳定的粉丝群是打造最具潜力粉丝市场的关键。数据显示,如果能把粉丝群定位在80后和90后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因为80后和90后大都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另一方面,明确目标受众有利于剔除人气泡沫,排除其他负面冲击的影响,由此获取产品的巨大销量,缔造商业神话。

(二)注重粉丝趣味

“粉丝经济”中蕴含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并重,如果要产生集群消费效应,就应尊重粉丝的消费爱好和习惯,从粉丝的趣味出发,密切与粉丝的交流互动,增强粉丝与偶像的凝聚力,构建粉丝与偶像之间坚实的情感纽带,达到精神一致,将兴趣上升为情结,从而达到粉丝宣传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三)提升产品质量

尽管“粉丝经济”的核心是情感资本,但产品的质量和体验感仍然是产品销量的保证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也是将粉丝建立在偶像身上的情感形象化、定量化、定性化,让粉丝在情感延展的同时能够与偶像进行精神交流,这样有利于粉丝的情感能更多地渗透到品牌建设中来,从而将粉丝和品牌深度捆绑。

参考文献

[1]徐颖。年轻派当道 用娱乐营销撬动粉丝经济[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09).

[2]王笛。消费文化和粉丝经济影响下的“英雄神话”――郭敬明流行现象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4.1-53

粉丝经济论文 篇3

互联网总是在不断催生新词汇,粉丝经济、网红经济、文化金融,不一而足。这些“新词”成为媒体争相评论的行业噱头,更成了资本关注的焦点。人们谈到“粉丝经济”“网红经济”时,都会顺其自然的把它和“文化金融”联系起来,特别是随着Papi酱蹿红吸引1200万投资,让网红资产资本化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网红经济逐渐显露并火热起来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掏出手机刷微信微博时,发现大家都在追同一个热点,同一部热剧、同一段奇葩视频、甚至同一碗鸡汤,这些现象级的热点往往会将背后主导人物推上舆论焦点,让其成为大众的饭后谈资或膜拜对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丝们“追踪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明星艺人”,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催生了一批“网络红人”。从第一代的淘女郎卖图片教人搭配实现电商销售,到第二代YY、9158的女主播和电竞主播(现在仍然很火),靠打赏和平台进行分红,再到第三代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催生的段子手,他们都是只要有足够的粉丝(用户流量),最后都可以通过内容进行各种变现(流量变现)。

艺人中有歌手薛子谦,依靠强大的歌迷粉丝,写段子卖服装开火锅店样样做的风生水起,网红中有张大奕,依靠百万级的微博粉丝,她的淘宝小店不足一年做到四皇冠,而且每当店铺上新,当天的成交额一定是全淘宝女装类目的第一名,经济收入直追甚至赶超当红明星。

由于“网红”们变现能力强大,“网红经济”成为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新经济物种。

网红经济光鲜背后是焦虑

我 而粉丝经济是基于影响力变现,变现模式通过电商、广告等进行,核心都在积累人气。看上去, 但对大批网红而言,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背后却并非那么简单。她们其实也非常焦虑。

社会日新月异,时代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网红就跟艺人一样,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来一批新人,而前浪很有可能就被拍死在沙滩上,所以网红们都有一个压力——如何在爆红期间尽可能多的产出价值,说人话就是如何赚快钱。

网红的变现模式其实非常单一。段子手做内容卖广告,要保证高质量的内容产出,所以面临着留住粉丝热情的压力,创作灵感枯竭的压力。网红们开网店搞副业,要兼顾内容和供应链,运营自身品牌、提高价值、通过社交平台吸引粉丝、维系关系、形成供应链、产品输出与售后服务……而这条路又日趋激烈,要走好,不仅难,也很耗精力。

近日,有网友爆出papi酱给微信好友群发了一条短信,让大家有好玩的搞笑群拉她进去。她不做供应链,从来不出来接受采访,专心做内容也开始有创作瓶颈,更何况那些什么都要做的网红店主。显然,到了风口,无可适从的网红,也并非少数。

刷脸之路难长久 资本变现需要新风口

在我们眼里,网红或许已经是一种新兴的身份,但在他们自己看来,独树一帜的身份话题若不能形成相应的收益,那都是白谈。所以,资本变现是急需,资本多样化变现是刚需。

网红身份具备的资本可以概括为三大类:智力(段子手、自媒体)、颜值(淘宝模特)、IP(“吾皇”胖猫出了表情、书本、手机套等系列周边)。如果按照现行的资本推动市场,从孵化粉丝到圈粉,再到依赖广告、开店变现获得收益,这种变现方式迅速简单粗暴,难以长久持续。随着资本对“网红经济”的关注,网红资产变现有了新方向——资产证券化。

当前,资本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朗,在互联网普及较早的国家和地区,电影证券化、音乐证券化、体育证券化已经成功践行许多年,现在有了专业的网红经营公司。简单的说,就是网红们拥有的IP、智力甚至颜值也能像股票一样投资买卖,这种全新的投融模式在国内也有可借鉴之处。目前,内蒙古文交所旗下的数字产权交易平台(也称“泛娱宝”)未来也可以实现。在泛娱宝,泛娱乐文化领域内的一切具备收益可能的有形无形资产都有机会进行变现。

粉丝经济论文 篇4

[关键词]移动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粉丝经济;体育新媒体;风险

[DOI]10.13939/ki.zgsc.2017.09.014

1 引 言

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有的电子商贸模式[1]不断转变。而在当今社会,伴随各种文娱体活动的盛行,粉丝数量成为判断文娱体活动受欢迎程度的客观评价指标,特别是在体育领域,粉丝力量所带动的粉丝经济,对体育商品和产业如体育赛事、体育服饰以及体育器材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2 移动电商平台下的粉丝社交效应

2.1 粉丝力量聚集营造“粉丝经济”

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各个大型球队,各项大型赛事,针对全球70亿左右的人群,均有成千上万的受众群体[2],并且会存在一部分人群成为“粉丝”。“粉丝”们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并且基于相同的爱好,或者热爱同一个“球星”聚集在一起,因而粉丝的力量是强大的。

2.2 乒乓球拍的“粉丝经济”案例

多数有思想的球星均会利用粉丝的力量营造“粉丝经济”。以乒乓球拍为例,通过乒乓球球星代言乒乓球球拍,借助移动电商平台快速传播的特点,通过粉丝经济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大满贯得主张继科与马龙分别与日本蝴蝶公司和中国红双喜公司签约,这两个器材商生产由马龙、张继科代言的特制底板,并推出马龙、张继科使用特制底板的教学视频,通过线上渠道推向市场,并通过线上体育社交平台进行推广。通过移动互联网迅速地进行病毒式传播,世界冠军的明星效应,产生了效果极为明显的粉丝经济,吸引了大量球迷和粉丝的关注。球拍销量在短时间内获得迅速提高。精英乒乓网和大川乒乓网的销售数据显示,张继科代言的系列球拍销量已经达到全网销量第二的位置,马龙代言的系列球拍销量达到红双喜系列之最。

2.3 网络思维模式下的粉丝聚集

W络思维模式下数据传播速度快,借助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粉丝针对商品以及服务的专一化追求不断成熟,加之各类替代商品的研发效率加速,粉丝针对自己应用和追求的商品能够自主化抉择,并且需求更加细致和个性化,不会被统一标准同化。并且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人与人接触的广度。所以具有相似追求特点的粉丝就自然产生了粉丝的聚集。

2.4 粉丝经济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商品粉丝覆盖率扩大,商品更加大众化,现有的商品数据逐步从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转换为网络数据互联和分散化。因而,消费者对商品追求逐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并突出个人消费者的意愿。

2.5 粉丝社交平台导向生产

在粉丝经济[3]中的粉丝对商品以及服务的崇拜,粉丝会在保护商品的基础下自动获取商品数据实现消费。粉丝和社交平台中的大众间的数据传播和互动对整个商品在粉丝群体之间的消费区间以及消费额度产生作用,在社交平台中,大众之间的交互,以及以粉丝为代表的商品宣传均会导向生产方式。所以粉丝的需求最终改变着生产的方向。在粉丝社交平台中的粉丝互动过程,粉丝对商品消费是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之间的双向结合,并且使得精神消费大于物质消费。

3 粉丝经济现象――网络体育新媒体

3.1 体育新媒体的双向互动

传统的大众传媒体系是数据单向传播的过程,虽然也有读者或者听众以来问的模式进行反馈,但整体反馈状态延迟。对比而言,体育新媒体传播具有双向化,采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微博甚至直播平台都具有充分的互动能力。球粉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给喜欢的球员发送电子邮件进行互动,并且采用查询偶像微博的方式获取该球员近期活动状况,采用跟帖以及网络投票等模式鼓励偶像。

3.2 体育数据传播的全球性

现有的传媒模式多着眼于给定的国家或区域,仅适宜短时间的新闻数据传播,而采用电子邮件,卫星装置以及网络模式等新媒体策略能够给全球化数据传播提供方便。体育赛事的全球化直播即为一个生动的案例。在网�

以NBA为案例,腾讯在每段赛事开启之初均和中国官网、球员官网全方位合作推动体育赛事发展,满足球粉需求。同时通过粉丝经济和体育新型传媒方式获得最大化的商业价值。

3.3 受众化的终结

新媒体方式终结了传统的被动化受众,受众研究区间不再和当前的媒体相适应。媒体的核心是粉丝而不再是内容。传统的受众已转变为阅听者或者粉丝,即由网友、粉丝、消费者构成的群体,消费者采用网络社交平台能够和媒体以及国际企业相对抗,彻底颠覆了传统传媒机制下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不对等的权利模式。电视台不能约束大众应当浏览什么内容,而是由大众自我决定,大众在虚拟空间中实现相互串联,网络和各种智能终端,催生了粉丝和粉丝经济。

3.4 围绕体育明星传媒的粉丝经济

在体育新型传媒中,把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领域的球星或体育明星等“特别”的普通人包装成为该领域的神灵,因而最初阶段的粉丝都是这样形成的,最初时期的追星族也由此而来。从资源流通模式而言,明显粉丝经济是当前最为普遍以及传统的方式,明显所包含的娱乐企业从消费链周围到粉丝之间单向传输,并且在网络模式下,生产者通过网络对资源实现跨越区间的整合和应用。从目标而言,明星经济方式的主体是消费者粉丝,在消费者粉丝疯狂消费模式下,根据明星完美的形象和不断推出的商品刺激消费,最后实现情感消费,实现商家与粉丝之间的长期合作,保持粉丝的高黏性和高增长性。

3.5 结合社交体系的新式传媒商业模式

粉 粉丝经济的运转模式是借助粉丝热烈情绪和传媒平台为中心的,在现有的传媒模式下,粉丝被忽视的生产能力逐步融入文化产业的利益链条中,用粉丝社群为单元实现资源结合化的“社交经济”方式,产生一种更先进的业态。

3.6 粉丝体育经济结构的风险应对方式

从粉丝经济的结构模式而言,体育企业在不断强调粉丝的消费者身份之时,粉丝具有的生产者身份也逐步展现,并且转变为“生产化的消费者粉丝”。伴随粉丝角色的逐步转变,在粉丝的经济链条中演化出了大量衍生商品,使得社交运营商户向粉丝售卖多种商品,社交体系自身也演变为粉丝经济中被售卖的商品。粉丝社交体系逐步转变为大型的商业系统,但伴随粉丝社交体系商业地位的日渐攀升,体育文化公司在建立粉丝经济时,易忽视潜藏的一些危机。

当前网络生产体系中,国内大多数公司和品牌都处于针对特色粉丝发展模型和途径的探究,整个过程比设想要复杂。粉z经济从开始到组建过程中需要通过生产、推广以及种群化三个模块,各个模块都存在一定风险。

本文给出以下应对方式:

(1)针对用户需求,将体育商品向小众进行推广,吸引粉丝和核心用户。

(2)抓住粉丝经济中的口碑效应,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宣传,和粉丝进行情感互动。

(3)实现和粉丝间的互利互惠优化粉丝经济,如给活跃的粉丝发送签名照,提供入场券等策略。

4 结 论

在当前的网络电商时代中,现有的电子网络商贸模式也逐步转变。随着社交媒体以及各类智能终端的普及,粉丝在商品和服务呈现出新的商机和特点。粉丝间的数据传播和作用扩充了商品在粉丝群中的贸易区间和消费程度。

本文首先研究了移动电商平台下的粉丝社交效应,分析了粉丝力量聚集营造“粉丝经济”,乒乓球拍的“粉丝经济”案例,网络思维模式下的粉丝聚集,粉丝经济特点以及粉丝社交平台导向生产状况。进而探究了粉丝经济现象下的网络体育新媒体,体育新媒体的双向互动,体育数据传播的全球性,受众化的终结,并重点研究了围绕体育明星传媒的粉丝经济,结合社交体系的新式传媒商业模式和粉丝体育经济结构的风险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李保梦,孙博,杨龙飞。浅析小米手机电子商务化的运营模式[J].电子商务,2012,9(9):87-92.

粉丝经济论文 篇5

—reasonzhai

无论是像NBC这样的美国公共电视台,还是央视、湖南卫视这些国内台,在电视剧上的盈利模式都一样—通过更高的收视率来获得更高额的广告收入。

对于市场化程度更高、竞争更激烈的美国公共电视台来说,收视率几乎意味着一切。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广告主,都不愿意在没有任何收视数据的情况下向一部电视剧投资几百、几千万美元,然后祈祷能够吸引足够多的观众。

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美剧都采用摄播同步的生产方式,即先用一笔较小的投资拍摄几集试播,如果收视率不错,那么电视台就会考虑续订到季末,而反之则会被砍。例如今年秋季档热播的美剧《黑名单》就已经获得了NBC的续订,成为本年度首部续订全季(22集)的剧集;而另一部美剧《人质》由于收视率很低,基本上不会有第二季了。

这种边拍边播的生产模式决定了美剧不可能像国内电视剧一样八集连播,而普遍采用的一周一更被实践证明为最好的播放方式。

制片方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构思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方向,找到合适的编剧导演,甚至让死去的角色复活;电视台可以吸引观众在每周指定的时间坐到电视机前,通过明星剧集带动前后节目的收视和广告,一边投资一边就可以回收成本,同时由于不必去购买整部剧集,对于单集的投资可以大大提升:更强的编剧、导演,更出色的演员,更多变的场景和特效—这被认为是美剧制作精良的重要原因;而广告商则可以根据收视率灵活地进行广告投放,不用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

多年来,由于严格的电视剧剧本和成片审查,国内电视剧很难做到边拍边播。电视剧生产流程变成了“剧本顺利过审—快速拍摄—成片过审—快速在各大电视台播放—迅速回收成本—进入下一个项目”这种快餐式的生产和销售,即使电视台看到一周一更的商业潜力,也不愿意去冒着得罪“相关部门”的风险去改变用户习惯、教育广告主。

有趣的是,当国内电视剧边拍边播的呼声越来越大时,美国那边却出现了一次性播完的情况。Netflix将《纸牌屋》的第一季一次性放出,他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俞斯译

微博互动专区

胖胖刘杰:在报纸、杂志等纸媒艰苦拼搏的朋友,应该认真看看这期第一财经周刊的编者的话这段文字,相信你会有太多的共鸣。另外,在受到启发之外,我对这家同行的诚实和实事求是深表敬佩。做不吹牛的纸媒,如实说出自己的发行量,冲这一点,我会永远订阅你们的杂志。@第一财经周刊-iMarketStudio

RE:要哭了。

梁梁梁同学:我发现一个秘密,每次新的一期周刊出来,你们的微博图像就随之更换了。还有最新一期的封面底下一句话好亮好亮。 @第一财经周刊

RE:原来这是个“秘密”啊,而且被你发现了。

扮黑的秋刀鱼:深夜读《第一财经周刊》,看到文章分析某些行业企业的变化趋势,突然觉得很振奋!当我们的生活似乎一潭死水之际,社会却总是风起云涌,快速变革。不能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只能怪自己不敢投入洪流,勇敢搏击了。

R E:好励志的一段话,给你点个赞 吧。

读者来信

求助

尊敬的一财君,我作为您的忠实粉丝已经2年了,因为贵刊我爱上了经济学。所以在填报志愿时我放弃了我的强势学科化学,不顾家人的一致反对,选择了经济学专业。

虽然学校在经济学上不是很强势,就业也不是很好,但我很开心。您知道吗?我的正确选择都是因为贵杂志的引导!近期我写了一些论文,我天真地认为可以尝试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一下,可是事实可真是毁三观啊!!!我去了一些论文网站,他们居然第一句居然告诉我包发表,还有!我真是失望到了极点……泪泪泪……

近期我们学校举办了一个经济论文竞赛,弱弱地问一下贵刊有没有参与赞助的心情?我保证可以给您等价值的宣传,若您没心情的话,那我想给您个建议,可不可以举办个几校联合的征文比 赛?

因为现在的中国的学术环境真是令人无语,作为著名的财经杂志,这种竞赛一定会使你们的知名度飙升,若可以举办我就替学生们谢谢您了!希望得到您的回 复。

—未来

RE:“论文包发表”,早一点知道有不少人在做这样的营生也好。因为太天真不是什么好事。另外有价值的学术在糟糕的学术环境下依然是有价值的。谢谢你的邀请,但征文比赛这类活动不在我们的计划之中。我们不是挖掘新秀的学术类的杂志,是商业杂志。

第42期真不错

刚拿到订阅的42期,这期文章真不错。原谅我的挑剔,这是我在最近几期中唯一能整本一口气读下去的。前面的大稿子,作为同行就不再谬赞了;后面一个“新乡站的陌生人”写的太好了,细节那么充分,我想问富大人当时难道开着录音笔了?

—ljqnews

RE:新乡站这个,略拿不准,是夸是贬。特征不明显,不好回您。

我是李洋大人的小Fans

一财君:

你好呀!我是一个在读大学生,看一财已经三四年了。高中时看是因为大学想读类似方向的专业,高三备考再紧张都坚持一本本看了下来啊!

只可惜最后鬼使神差读了法学。虽然我也不确定自己看懂了多少,不过每次看完还是有那么一种很充实的感觉!!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表达我对你们一个作者的崇拜之情啊!!就是李洋大人了!!写的每一篇观察报道我看完直想点一万次头啊!!请转达我无比的崇拜之情!!

最后祝贵刊越来越好!!

—Lyric

RE:已经转达了。她说谢谢你。

读后感

一直很想写封邮件感谢一财君,本人现为本科二年级新闻系学生,大学两年一直在看《第一财经周刊》和《博客天下》,得益于你们的文章,让我逐渐培养起对财经类新闻的热情,这是意料之外的。而贵刊旗下记者严密的逻辑思维亦是我们业内学子的榜样。

必须提到的是,最近一期“读者来信”中一位emma读者说道:“每期都道歉似乎已经没有歉意可言了”,在此我想作为一个读者为一财君辩白一下,如今许多新闻杂志并没有校对更正的启示,即使有也无勇气放在明显位置,因此我觉得一财在校对更正方面态度诚恳可嘉。其次我认为一财乃至读者都应该为“每期都道歉”的现象感到欣慰,这说明一财读者是理性和细心的,我们不会轻易放过杂志中任何一个线索;同时也说明一财的文章是有据可循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用事实说话”。

本人大言不惭地说了一些读后感想,希望各位前辈海涵,也期待一财越来越专业的作品!

—读者曾子琪

RE:谢谢你替我们辩白。但错误始终还在,应当承认这是不好的。另外同行杂志里刊登的致歉栏目也还是比较多 的。

青岛没有泉城路吧

一财你好!

本期德克士的报道,“2005年6月,在青岛最繁华的泉城路……”请更正。应该是济南的泉城路。

济南泉城广场 嘛!济南又名泉城,趵突泉嘛。青岛没有泉城路。请更正,谢 谢!

—忠实的iPad版订阅者 彤彤

RE:青岛有泉城路。不信你去搜。

一个疑问

一财君你好:

贵刊最新一期杂志刊登的《买个包包,还是一口锅》这篇文章,涉及到的双立人全球和中国市场的销售总收入数据是否有误?全球5.5亿软妹币,中国1.1亿软妹币?

确定是软妹币,不是美刀或者欧元么?感觉这个营收相当不靠谱啊。请查 证。

P.S. 你们能写一篇关于《半泽直树》的公司人内容文章不?话说,这个剧在亚洲可是大热啊!

—一财脑残粉 半泽阳彤

RE:谢谢指正。记者核实了一下,确系翻译错误,应该是55亿人民币。中国区是11亿元。《半泽直树》的热度一财君已经感受到了。

关于贵刊我有点运营上的疑问

你好!一财君,断断续续看贵刊已经有几年了。

今天在图书馆又看到最新一期,翻阅了下内容。好奇的是,里面一些文章,会在当期发售日期之前,或者之后,在微信,或者微博平台上面。

这样做固然很好地宣传了贵刊高质量的内容,可是,会不会因此而减少了读者购买纸质杂志或者电子版的需求呢?

贵刊怎么在这方面上面平衡呢?第一次提问,希望可以得到回复啦!

—莫绅标

RE:这类文章通常只是一小部分。相当于预览,抢先看。所以还好啦。

本周我推荐

让画面立体起来

艺术家Javier Pérez最近上传了一组非常有趣的绘画创作。它是实物与铅笔画的简单结合,3D&平面的混搭。这类图片给人的最大启发是,艺术离人可以很近的。

上榜理由: 萌

粉丝经济论文 篇6

关键词《镇魂》;社群经济;网络剧;粉丝文化

1互联网与社群经济

21世纪全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占据了商业营销的核心。于是,在这样一个“1000个铁杆粉丝就能养家糊口的时代”,社群经济崛起,以其自身的优势侵入市场,对影视行业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那到底什么是社群经济呢?在《社群粉丝经济玩转法则》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指互联网时代,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发生群蜂效应,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这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信任+价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运转、自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1]其中“互联网时代”“群峰效应”“产品品牌”“粉丝群体”“情感信任与价值反哺”等关键词正是对于社群经济的解密。互联网首先为社群提供了一个安全广袤的平台。它有以下几个特征。1)在线化。随着4G时代到来,Wi-Fi无处不在,给绝大多数手机客户提供了长期在线的可能,只要消费者愿意,他可以时时刻刻以另一重“第二个自我”的身份存在于网络当中,同其余人的“第二个自我”进行交流讨论。2)小众化。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一统的市场格局开始分化,小众化消费的阶段来临,互联网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离散作用,不管你的需求多么特殊,不管你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在网上几乎都能得到满足——这犹如定制一般的操作,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心理功能的消费,满足精神要求。3)透明化。互联网的存在,使得买卖双方的信息变得对称,换句话说这在某一程度上,让买卖双方的交流成为可能,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也从单纯的熟人变成了对产品做出共同选择的所有人。4)故事化。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过度竞争导致注意力分散,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就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要挑战。于是为了搏出位,企业或个人一定要有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大家的热情和好奇心。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了故事才会产生情感,有了情感的捆绑才会出现对品牌或者偶像的盲目信任,这样的信任显然给了商家营销灵感,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商品本身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而变成了商品的意义内涵和心理寄托。5)平台化。互联网把大家聚合在一起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一定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平台,利用这样的平台宣传、维系产生经济效益,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虚拟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有“安全感”,披着马甲的外衣,网友肆意展露自己的喜恶。有着相同爱好的人通过网络聚集到一起,无论年龄、无论地域,真正跨越了现实中空间和时间的障碍,在“虚假”中得到“真实”情感的反应,让情感的捆绑产生消费。尤其对于现在大热的影视行业来说,偶像的崇拜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由零散的粉丝向社群进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文化效应。

2镇魂女孩的社群打造

2017年就已经拍摄完毕的网络剧《镇魂》几近波折终于在2018年于优酷首播,在当下网络剧肆意横流的时期,这一部经费中途夭折、演员知名度不高的网络剧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成功,力压当时各大视频网站主力推出了网络剧《媚者无疆》《沙海》,收获高额播放量,日日以各种关键词登上微博热搜,剧中人物“沈教授”“赵处长”的称呼成为众多粉丝的调侃。这一部网络剧的成功从表面上看,没有官方费尽心思的宣传,也没有投入各种广告和利用演员知名度发行,几乎是通过粉丝一手打造出来的。不否认《镇魂》在影视市场是一个特例,但也正是这样的特例在其成功的过程中,证明了社群所能带来的巨大效应。《镇魂》的粉丝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预热初期,第一阶段的团体主要是“弹幕大军”,是这部网络剧的最初粉丝状态,由一群共同在视频网站观看网络剧并通过发送弹幕对剧情进行吐槽、对演员表达喜爱和预料剧情走向的观众组成。他们热衷于在弹幕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与《镇魂》网剧本身、两位主演以及其他演员建立起与剧情的参与互动关系和情感基础,此时主要的消� 到了中期,《镇魂》播放量破亿,频频以“沈教授眼神”“朱一龙演技”等关键词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二阶段的团体形态出现,追剧的粉丝有了统一的名称成为“镇魂女孩”①。他们被打上了各类标签,最开始热衷于自主创造各种搞笑表情包、组建CP、挖掘两位主演过往的搞笑造型拿来善意取笑而被称为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②“镇魂女鬼”③。这样的群体数量庞大,活跃度高,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开设超话,建立起一个共同的场所和阵地。粉丝之间的互动加强,彼此有了认同感和抱团意识,利用在哔哩哔哩等网站再度创造视频、炒热流量和利用网络、熟人自发宣传对这部网络剧进行了反哺行为。到了后期,电视剧因为时效性,在播出一段时间后必然有一个结束时间,无法持续维系一个社群,于是“镇魂女孩”的网剧粉开始向两位主演的偶像粉转变。朱一龙和白宇脱离网络剧《镇魂》,成为品牌本身,粉丝分化或者说转移社群阵地到朱一龙的粉丝“小笼包”和白宇的粉丝“小宇宙”中。当粉丝不再仅仅是关注网络剧本身时,社群倾向便更加明显的显露出来了,粉丝有了更加严密的组织、有了规律和具象的情感依赖,消� 从“弹幕大军”到“镇魂女孩”再到“小笼包”和“小宇宙”的过程,不难看出从粉丝到社群其实是一个进阶的过程,大多可归纳为普通消费者(观众)—路人转粉(弹幕大军)—粉丝抱团(镇魂女孩)—经营成社群(个人铁杆粉丝)的模式。社群经济效应对比粉丝经济效应的区别和优势就在于归属感、系统化和稳定性。粉丝其实只是一个零散的统称,细分之下粉丝可以分为黑粉、路人粉、CP粉和纯粉。黑粉是指那些对明星或者品牌尤其厌恶的人,他们热衷于收集黑料对此进行诋毁和嘲弄,这些人往往零散不成规定,但是在情感上相对比较坚定,不容易转化。路人粉其实对于明星或者品牌来说才是数量最大的一批人群,他们可能在某种潮流和舆论的影响下对明星或者品尝表现出某种狂热和喜爱,但这种感情不够坚定,容易被新的舆论和潮流左右,不稳定和不系统。而CP粉则指那 最高级别的粉丝群

粉丝经济论文 篇7

(一)基础消费在粉丝的所有消费当中,最基础的是购买海报、图书、写真、音乐和影视剧的CD、DVD、MV、MP3的消费,以及粉丝加入社团的会费等。由于网络传播的便捷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漏洞,图书、写真、音乐和影视剧等免费获得的成本极低,粉丝可以通过免费下载、在线试听、粉丝团网络共享、粉丝之间互相传输等方式关注明星。去音像店、书店购买等线下消费行为,虽然过时但仍然没有被彻底抛弃,免费的途径虽然成本为零,在粉丝内心深处却无法满足收藏的癖好,加之粉丝希望自己心爱的偶像能够在各销量排行榜、收费下载量排行榜等独占鳌头,免费途径就不如实实在在的消费更能表达支持偶像的决心。而会费则因团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部分粉丝团不收取会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由参加活动的粉丝平分。明星每年一般会一到两张新专辑,拍摄影视作品两到三部,再加上海报、写真等,粉丝一年的正常消费大概几百到一千元。虽然基础消费数额不大,但却是衡量明星实力的重要指标,正是由于粉丝的倾囊相助,才支撑起惨淡的音像市场,创造了不可思议的销量神话。据日本唱片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1月~11月,日本的唱片销售量达到1亿9千万张,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10个百分点,而让低靡的唱片市场得以复苏的是占领全部销量榜前五名的AKB48,其众多的粉丝的慷慨解囊创造出了唱片业的经济奇迹。

(二)中层消费出于对偶像的热爱,粉丝会在消费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重复购买。相对于基础消费,更高层级的消费主要有和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演唱会、握手会、拍手会、猜拳会、签名会、会、节目录制、代言活动等,这部分消费不仅需要购买门票,还包括为见面准备的小礼物、来回的交通、期间的餐饮、住宿和旅游等。中层消费还有购买明星代言或者同款的各品牌产品,这些消费数额相对较大,一年会投入几千甚至上万元。

(三)高级消费在粉丝所有的消费内容当中,高级消费范围主要包括购买限量发行的官方商品、媒体和粉丝私家珍藏的物品和明星本人用过的物品。这一类物品因数量有限需求庞大而价格不菲,其销售时间和场合都可能是特殊的,如明星的出道纪念日、生日、经纪公司的周年活动、慈善拍卖会等。属于高级消费层次的商品大多具有特殊意义,象征性往往大于实用性,标志着粉丝的地位、收藏和炫耀的心理目的以及和偶像亲密接触的幻想。很多经济实力强大的疯狂粉丝热衷于给心爱的偶像赠送礼物,更是一掷千金。综上可见,粉丝消费主要是精神层面的消费,任何与偶像相关的产品都是他们疯狂购买的对象,重要的不是购买本身,而是代表消费过程中的情感投入。

二、粉丝的类别

粉丝的组成、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并非一成不变,大众选秀时代的来临,让大量白领阶层加入粉丝的庞大家族,他们从大学教师、外企高管到公司白领,甚至还包括相当一部分媒体精英,他们是更有经济价值的粉丝群体。粉丝的强大消费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而这些经济效应的产生,得益于众多的粉丝消费。粉丝从类别上可以分为一般粉丝、职业粉丝和粉丝经济体。一般粉丝的消费能力相对有限,而后两者是随着粉丝经济的发展衍生出现的,但发展势头迅猛,其消费的潜力巨大,成为目前粉丝产业中的中坚力量。

(一)职业粉丝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的大众选秀时代不仅培养了大批忠诚粉丝,还催生出了职业粉丝。职业粉丝虽然个体比较松散,但也逐渐形成等级差别并进行分� 根据所提供服务的不同类型和收入差别,职业粉丝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蓝领粉丝。这是选秀时代的直接产物,在职业粉丝队伍中级别相对较低,包括纯� 蓝领粉丝由经纪公司、大众传媒和新人粉丝团组织,在各种活动现场,穿着统一佩戴LOGO的服装为偶像摇旗呐喊,目的就是宣传造势,吸引更多的真实粉丝。他们声嘶力竭、感情激昂,其市场行情为:举照片20元,嗓子嘶哑60元,泪流满面100元,昏倒一次则要价200元,加上如果选手晋级增加的奖金,每个月的收入一般可以接近2000元。奖金就是他们的收入来源,许多粉丝团新成员为了获得更高等级的粉丝地位而努力,更多的奖金也让他们愈加重视自己的粉丝身份。2.白领粉丝。蓝领粉丝们随着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本身的学历和专业等资本,就有机会晋级为白领粉丝。他们属于粉丝群体的中产阶级,主力是粉丝,多数为在校大学生,利用在各大网站、论坛发帖或向娱乐媒体投稿、组建网站等方式,抒发对明星的感情提高其人气,赚取可观的兼职收入;同时负责帮助明星和粉丝团在掐架中提供火药,也会为引发讨论和吸引关注而恶意制造绯闻等进行炒作。他们的月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也有机会通过参与大型活动的创意策划、文案等工作拿到更多奖金。3.金领粉丝。他们大多投身粉丝事业时间较长、经验丰富、消费水平较高、与偶像关系最密切,在粉丝军团中占据核心地位。作为发起者,他们的职责主要有粉丝的招募、管理和监督工作,组织领导各种活动,同时可以和偶像本人、偶像所属的经纪公司以及媒体都保持紧密联系;还组织群体刷票、募集会费、制造灯牌和海报、团购会服等工作。金领们掌握粉丝团的各项收入,会服的定价在几十到上百元不等,在荧光棒、灯牌、横幅等方面也有可观的利润,如果能和经纪公司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一些人月收入可达上万元。职业粉丝的收入中,大部分来自于以电视台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明星所属的经纪公司、各赞助商的赞助和粉丝团的会费提成。

(二)粉丝经济体粉丝群体的不断壮大,粉丝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娱乐圈的明星制造过程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网� 他们所释放的经济效应也催生了粉丝经济体,主要表现为:1.专业粉丝公司。招募经验丰富的核心粉丝和职业粉丝,建立职业粉丝队伍,专业粉丝公司提供各种造势服务,同时会服、道具、门票等,并与职业粉丝分享演出所得。2.粉丝网站。互联网是粉丝活动的重要阵地,各粉丝团体纷纷建立自己专属的粉丝网站,为粉丝提供交流平台、周边产品购买、与偶像亲密接触的网站也不断涌现,如粉丝网、贴吧、微博、魔炫大师,等等。3.电信运营商和媒体。短信人气是各选秀节目中选手人气的重要指标,加上为明星和粉丝量身打造的彩铃、游戏等增值产品,电信运营商从粉丝身上大赚其财。各电视选秀节目也因粉丝的支持产生无形资产,主要是其知名度所形成的品牌效应,粉丝的关注度决定了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从而决定了广告收益。4.投票公司。新的造星机制让粉丝挖空心思为偶像加油,选秀节目和各项排行颁奖活动让粉丝们疯狂投票,投票公司的出现便解决了粉丝的燃眉之急。投票公司多为小型电信增值服务商或者私人经营的手机卡商,可以通过网络在后台直接刷票,或者通过专业设备每秒可投票近千张,每张收费不到1元。5.周边产品。粉丝热衷于消费和偶像有关的一切商品,包括任何有偶像标志的产品、明星同款物品、签名产品等,演唱会、见面会等现场以及各电商平台都被明星周边商品充斥,且销量极高,利润不菲。6.旅游路线。屏幕前和想象中的明星已经无法满足粉丝的热情,每次的见面机会粉丝们都不会轻易错过,而粉丝和偶像见面的机会,也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机会,交通、食宿和门票等每个环节都隐藏了无限的潜力。

三、针对粉丝消� 1.开发明星衍生产品,完善粉丝产业链。在欧美及日韩的娱乐行业中,明星直接产品(比如CD、DVD、影视剧等音像产品)的收益远远不及衍生物品的销售(比如T恤、公仔、玩具、演唱会周边产品等)。在西方,一个明星,就足以形成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到服装、饰品、玩具、音像、图书等诸多行业。据统计,带有贝克汉姆头像的T恤衫每年的销售量超过2亿件,销售额达到10亿欧元;美国NBA旗下的30支球队,早在2003年,明星及周边产品的销售额即达到33亿美金(包括球衣、球鞋、队徽、队标、纪念品等)。在中国大陆,明星产业的消费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却极不匹配。其实中国并不缺乏粉丝,缺乏的是对明星产业市场的开发,前几年的超女等系列选秀活动,可以说是充分激发了中国粉丝的巨大潜能。但是一些明星代言产品的零售店,却因为质次价低、产品单一等原因而难以主导市场,企业必须打破这种单一的营销模式,应该采取复式的横向营销,将服装、文具、书刊、饰品、动漫、音像、藏品、玩具等融为一体并采取差异化的产品供应战略,开发创意产品,涉及影视、歌坛、体育、文化等领域。针对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追星群体的消费特点,开发多种组合系列的流行产品,不仅应包括具体的产品,还应包括对其虚拟形象的产品开发,以及各种与明星相关的增值产品的开发等,包括签名海报、照片、招贴画、明信片、公仔、书签、挂件、钥匙扣、原版CD、写真、T恤、书报、杂志、演唱会门票、APP产品等。2.重视粉丝作品的开发和保护。网络粉丝论坛随处可见各种粉丝创意作品,包括翻拍图片和视频、文学创作、为偶像创作的歌曲等,还有粉丝热衷对原创进行改写、续写,并将改过的内容在网络上与大家分享,这些创意粉丝称为“粉飞客”(fan-fic)。在粉丝的作品中,有一种类型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受到粉丝的热烈追捧,那就是“同人志”。它是指由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影视等作品甚至现实里已知的人物、设定衍生出来的文章及其他如图片、影音、游戏等,或“自主”的创作。

(二)开展粉丝网络营销策略凡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标的营销活动都可称为网络营销,它建立在传统的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基础之上,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成本,进而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缩短生产周期。网络是粉丝的天下,积极利用粉丝高效传播的网络营销,将明星粉丝� 1.搭建与粉丝情感互动的营销平台。粉丝和明星之间通过强烈的情感维系,而网络拉近了不同地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或职业的粉丝,打造虚拟与现实交融的网络社区,增值情绪资本。在网络世界,粉丝喜欢分享新发现、新感动,并寻求共鸣。而搭建与粉丝情感互动的营销平台可以触动粉丝的内心,采用情感化的营销手段,让粉丝在快乐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品牌的认同与情感的投射,将粉丝转化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实现最� 2.培养官方粉丝俱乐部。官方粉丝俱乐部的建立首先可以增加粉丝的归属感,提高粉丝的忠诚度,唯一的身份认证更能够升华粉丝感情;其次,将粉丝集中更加便于管理,高层粉丝可以与明星接触,并获得报酬,为活动的高效组织提供便利,同时能够避免各粉丝团体的无序竞争,培养良好的追星风气,形成健康的亲密互动关系;再次,官方粉丝俱乐部可以适当收取会费,保留各种演唱会、见面会等的独家售票权,提供官方周边产品,限制非注册粉丝购买,也有利于版权保护。例如,日本杰尼斯事务所成立于1975年,多年来以打造男艺人及男性偶像团体为主,是日本著名艺人经纪公司,拥有管理完善的官方粉丝俱乐部。其公司旗下艺人的歌迷组织,一般都会加上JFC的字样,以表明其独特身份。此外,杰尼斯事务所还成立了一家叫“演唱会事务局”的制作公司,专门负责旗下艺人演唱会、舞台剧等的企划、活动举办及门票销售活动。加入歌迷会的会员可以优先订购演唱会门票,事务所设立了严格的会员规约,对于门票的转售行为会采取非常严肃的处理。值得一提的是,杰尼斯事务所对艺人肖像权实行严格管理,对于艺人出演的电影、连续剧和广告的官方网站中使用旗下艺人的照片进行严格限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艺人的肖像权价值。

(三)通过粉丝文化活动促进品牌营销粉丝天生具有极高的热情,热衷于和志同道合的人聚会,对可以和偶像见面的机会更是乐此不疲,因此粉丝文化活动对于开展品牌文化活动、塑造特定的文化氛围渲染品牌文化、打造品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1.开展品牌宣传的粉丝主题活动。以品牌宣传为目的的粉丝主题活动可以让粉丝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体验品牌文化,在粉丝中引起共鸣和话题,拉近彼此关系。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线上活动类别可以多样化,影响范围广,节约成本;而线下活动则能加强凝聚力,更有说服力,令人印象深刻,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在执行中可以与各大粉丝团体取得联系,共同合作,发挥群体性优势,进而扩大在粉丝中的影响,使品牌深入人心。2.明星支持的粉丝公益活动。企业在以盈利为目标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举办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实现公众的期望,通过追求社会目标树立良好的品牌公众形象,同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更容易取得更稳固的长期利润。而公益活动加上高人气明星的支持会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粉丝们也会受到自己心爱偶像的感动和鼓励,由狂热的感情引领投身于公益事业。同时,明星身兼社会榜样的功能,必须借用英雄的光环树立地位,因此他们也愿意积极参与各种赈灾募捐活动。“粉丝慈善”在国外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在中国大陆则方兴未艾。目前在中国大陆合法注册,并于2006年在李宇春的支持和众多“玉米”的建议下在中国红基会设立的“玉米爱心基金”,就是“玉米们”创造的采取“粉丝慈善”模式的专项基金组织。截至2013年4月,已累计接受全国数万人次的爱心捐款,总额突破1000万元。“玉米”赠送给李宇春的原创歌曲《和你一样》成为“玉米”爱心基金的公益宣传歌曲。而由张国荣歌迷影迷组成的REDMISSION也是一个非营利团体,R、E、D.三个字母分别代表REGAIN(重新)、EXTENDED(延续)、DREAM(梦想)。REDMISSION经常推出各种大型活动,吸引全球范围内的“荣迷们”参与,其所筹得的全部款项均捐赠给了张国荣生前大力支持的香港儿童癌病基金和护苗基金。

粉丝经济论文 篇8

关键词:虚拟经济;网红经济;张大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2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林左鸣提出“实体经济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称为广义虚拟经济”。从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大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这个科技时代,虚拟经济带来的市场利润远远超过旧经济时期单单靠实体经济带来的财富。网红经济指网红以自身品味为主导宣传产品,通过网络互动了解消费者喜好,加强粉丝粘度,从而依托粉丝群体进行定向销售,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网红经济所具有的特点符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本文在V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下对网红经济进行探讨。

1网红经济的发展历程

2015年双11,张大奕店铺成为网红店铺中唯一挤进全平台女装排行榜的C店;2016年双11,开场不到4分钟,张大奕带着400万粉丝冲进全平台女装类目第一,日销售额超过Zara、H&M等大型品牌。尽管现在网红的产业链完善度和变现能力都比较完善,但它也是经历了1.0-3.0的过渡时期。网红1.0――文字时代,网络小说盛行,主要以论坛和聊天室为传播载体;网红2.0――图片+段子时代,以图制胜,用图片吸引人们眼球,但商业价值不大;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实现了安迪・沃霍尔的“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和“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的网红3.0――品牌与互动时代,网红注重与粉丝的互动,进而通过贴片广告,淘宝捆绑销售等渠道营利。网红自带超级IP,实现流量变现,使网红经济成为当下中国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之一。

2网红经济的特征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市场的营销模式也发生着变化。消费者的消� 张大奕更是成功的运用这种反营销学,用粉丝的需求反推供应链,在线上征集粉丝意见,“条纹衬衫是要粗条还是细条”、“裤子为了保证垂度和舒适度,需要用棉+氨纶材料,成本会有点高,做还是不做”,根据评论内容,及时获得粉丝个人喜好以及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从而调整生产线。在互动中,粉丝参与到衣服设计中,加强了粉丝的参与度和粉丝粘度,同时使粉丝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私人化定制体验差异化产品,满足社会心态多样化。张大奕的产品不仅满足了顾客的生理需求,还在产品上附加自己的情感,提高消费者对自创品牌的信任度,从而促进粉丝持续消费,使自己变成自带IP流量的不败网红。网红自带IP流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快速变现。

3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

3.1广告收入

网红因其人气高、阅读量大,自带IP等性质,一些广告商将目光锁定到一些传播力强、影响力大的网红身上,这些网红被视为意见领袖,其中Papi酱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因其视频的搞笑和原创性,拥有2337万粉丝的Papi酱在首轮融资结束后,首条广告植入权拍卖到2200万的天价。这些作为意见领袖的网红自带粉丝粘度,因此广告商希望借助她们吸引网红自带粉丝群体的关注度,粉丝再通过转发等途径将广告传播给更多受众,实现“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扩大商品广告的覆盖范围。通过网红打广告,不仅广告商可以提高自身产品的关注度,网红也从中获利,粉丝也感觉在网红的引领下走向潮流风向。

3.2电商盈利

福布斯报道2015年网红张大奕年赚3亿元人民币,合4300万美元,收入超过范冰冰,其电商店铺新品上线2秒钟,被粉丝全部秒光,月销售额达百万元超过一些线下店铺。张大奕将粉丝流量引入电商平台,再通多产品销售进行变现,实现了网红+电商的完美结合。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是它的精准销售,测款来源多数来自粉丝群体,满足粉丝的消费心理,并且构建互动化的购物场景以及趣味的视频制作给粉丝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使粉丝认同消费。张大奕以自身巨大的流量优势,配合背后的如涵科技完成流量的转化购买,运用微博+电商这种手段实现上游设计生产和下游推广销售的完美组合。

3.3直播打赏

一些西方国家有给服务人员消费的习惯,这个习惯也逐渐发展到自媒体平台上,一些网民会为自己认为好的网文、视频付费,其目的都是表达自己对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的尊重、赞赏以及感谢。在OGC过渡到UGC+PGC时代,张大奕紧跟时代,通过小视频录制、视频直播等方式与粉丝互动,为粉丝排忧解难,充当知心大姐姐,加强粉丝对其的依赖度。并且通过直播展示自家店铺产品,从细节图到整体图,用亲切、幽默的表达在短时间内增加粉丝对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使新品短时间内售罄。并且还有一些粉丝对其喜欢的“主播”进行打赏,甚至有的粉丝“一掷千金”只为博网红一笑,网红表示感谢与其互动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满足感,而后这些打赏的虚拟货币再由网红与平台协商分成。张大奕虽日进斗金,但也有一些网红只能靠刷流量过日子,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4网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