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测绘工程的本科毕业论文精选8篇正文

测绘工程的本科毕业论文精选8篇

时间:2024-05-21 03:30:09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既要有主干学科的支持,又有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本页是细心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8篇测绘工程的本科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

测绘工程的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行车安全度、舒适度的要求逐渐提高,这就给我国公路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公路工程需要不断革新工艺,提高施工水平,保证施工质量,确保人们出行的安全以及道路运输的顺畅。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制约;质量制约

沥青是我国公路工程施工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不易溶于水、不透水的优点,沥青路面具有平整度好、路面美观等优点,能使人们获得舒适的行车享受,路面养护较为简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车辆数量不断增加,超载现象逐渐严重,加之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等,会给沥青路面造成很大损伤,使公路的质量难以保障,威胁行车安全,因此,进行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制约工作十分必要。

1.进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1.1制约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是进行道路施工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制约原材料的质量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在采购过程中制约原材料的质量。在道路施工的准备阶段,采购人员要了解材料市场的变动,详细检查石屑、矿粉、砂质等组成沥青的材料的质量,并要求供货商出示经营许可证和产品的合格证,尽量选择稳定、信誉度高的供货商,还要分析材料市场的价格走向,集合原材料的购买成本与道路施工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是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采购完成后,专门的检查人员要在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对材料的数量、质检报告、日期及厂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核查,并且要重点检查填料以及粗细集料的质量,坚决抵制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三是进行抽样检查核验材料质量。这是制约材料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工作人员要对原材料进行抽查,确保原材俩符合施工标准,保证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1.2严查沥青公路施工设备

在准备阶段,施工人员要严查沥青公路施工设备,质量好、稳定性好的施工设备是保证沥青公路施工顺利进行的一大前提。沥青公路常用的施工设备包括搅拌设备、运输设备、压力机、矿料撒布车等,在准备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对所有施工设备进行性能测试,检查设备的完整性,确保施工设备配置齐全,还要对设备进行调试,观察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进行沥青公路施工设备检查工作可以使设备处于一个完备的'施工状态,避开因为设备出现故障而造成时间的浪费,保证施工进度,并为沥青公路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2.完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期事项

2.1制约混合料的配比

沥青是一种混合型材料,在进行沥青公路施工时,制约混合料的配比并使其达到一个合适的比例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施工人员要将石屑、矿粉、砂质等组成沥青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并要精确掌握时间,知道在什么时间加入什么原材料,与此同时还要进行试拌试铺,摸索合适的拌合方式以及加热温度。要想使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获得良好的质量,就要先保证沥青的质量,施工人员要保证混合材料总的沥青用量达到最佳,施工人员要将不同配合比下的混合料压实性进行对比,获得较为恰当的配合比,并在一次次的对比试验中不断调整配合比,使料仓供料重新相配,最终使配料比符合规定。当冷料仓达到平衡后,施工人员就要验证检查论述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制约。马歇尔设计及特性与沥青含量及混合料配比是否一致,如果结果一致,则混合料的配合比便符合要求,可以在实际施工中使用,如果不一致,工作人员就要继续配比。

2.2制约原材料质量

在沥青公路施工中,沥青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比形成混合料,再投入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沥青混合材料在正式投入施工之前要有质量保证,从整体上来讲,制约好混合材料的温度和沥青材料的含量便能很好地制约其质量。

施工人员一方面要制约好混合材料的温度参数,出场材料、到场材料、摊铺材料以及碾压材料的参数会共同影响混合材料的出场温度设定,而材料的出厂温度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的辗压及摊铺,因此,如果混合材料的出厂温度发生转变,工作人员就要及时调整混合料的干湿度、稳定性,并要对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使混合料符合实际施工的需求。另一方面,沥青含量的多少会影响到混合材料的稳定性和质量,如果沥青过少,道路空隙会增大,沥青层会变薄,在空气、阳光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路面老化会加快,降低沥青的灵活性,并使混合材料的质量变差,从而缩短沥青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人员必须要实时观测混合料的温度变化,小心制约沥青的含量,确保混合料的质量。

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3.1摊铺及辗压的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要进行均匀、缓慢的一次摊铺,摊铺速度是提前设定好的,不能随便转变,遇到特殊地形时要在专业人员指挥下更换混合料或者进行人工找补,如果摊铺后发现有很多缺漏,就要铲除后重新进行摊铺,保证摊铺质量。碾压是沥青路面施工中最重要也是最后的步骤,碾压过程中,由于碾压次数与碾压速度相互制约,而且碾压速度会对路面压实度造成影响,因此施工中要保证合理的碾压速度,提高碾压效率,还要保证合适的碾压速度,提高沥青路面的压实度,保证压实质量,如果路面施工采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工作,就可以适当提高机器的速度。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辗压不明、漏压及重复辗压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施工理由影响着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采用黄、红、绿对辗压区段进行初压、复压及终压等标明,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上述现象的发生。

3.2接缝施工及压实技术

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和路面压实是道路施工的两个重要步骤,只有保证合适的混合料配合比并使路面充分压实,才能增强道路性能,降低混合料之间的缝隙,从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沥青路面施工中经常会见到施工缝,对于纵向施工缝,施工人员可以使用梯队联合的摊铺方式进行纵向接缝,再运用热接缝策略进行跨接辗压消除接缝。对于横向施工缝,施工人员要运用平接缝,先清理接缝部位,再进行摊铺,最后用钢筒式的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

4.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测及评定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测主要是对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以及原材料和沥青面层进行检测,这是一项贯穿整个道路施工工程的工作,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就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禁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为中期进行混合料拌和、辗压及压实提供基础保证,并要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处于完备的工作状态,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行沥青路面检测能够加强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等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理由并进行解决。沥青路面质量评估是证明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路面质量评价标准,并保证质量检测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保证我国的道路安全。

结语: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道路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行车安全与舒适程度,也影响着路面的平整度与美观程度,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技艺,对建筑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施工质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会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海清。 简述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12) .

[2]肖友高,张明伟,李春阳。 深度探讨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技术与质量制约措施[J].科技资讯,,( 10) .

测绘工程测量毕业论文 篇2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益阳市资江四桥施工控制网的与优化设计

课题的根据:

1、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在桥梁工程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任务是直接为施工服务。测量放样的前提除了要有内业计算资料外,还要满足施工放样精度要求,控制点密度适当,图形结构良好的施工控制网更是必不可少,而且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和精度等级更直接影响桥墩放样点位的精度,从而更构成了桥梁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更科学地设计与布设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桥梁施工控制网显得极为重要。

2、国内外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桥梁施工控制网作为整个大桥建设的基础必须保证高精度与高可靠度,这种控制网的。特点是:网点间边长较短,点位精度要求却甚高。过去一般采用常规的边角网,为了达到高精度与高可靠度一是要考虑网形结构的优化,另外就是要花相当的工作最进行网的观测,特别随着桥粱的跨径越来越大,常规测里仪器在测程上也逐渐不能胜任,这就要求测绘工作者寻找新的工作方法。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的兴建中,相继应用GPS定位技术来建立线路控制网。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这项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线路控制点的精度和可靠性。而且可大大提高速度及减少费用。这对于高速公路勘测设计和施工放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样GPS用于桥梁控制网的建立也逐渐从最初的试验尝试到现在的普篇应用,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成绩。如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首级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都采用了GPS技术。

3、本人见解:

目前大型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三角网的方法,另一种是利用GPS技术建立。这两种方法在许多大型工程项目中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各有特色。

传统的三角网建网方法有许多优越性,如:观测量直观可靠,数据处理方法简单,有一整套成熟的建网技术和观测程序,测量精度比较容易控制,工程经验也较多等等。但该方法作业速度比较慢、测量的周期相对较长,人力物力的投入也比较大,在观测上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在成果质量上受人的因素影响较大。所以人员因素和工作效率就成为传统三角网的致命弱点,尤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项目周期都比较紧张,留给测量作业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外业测量时间相当紧迫,并且大型桥梁施工控制网都是长距离跨江或跨河,对气象条件要求较高,每天可观测的时间又有限,因此客观上在精度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该方法。利用GPS技术建立控制网,恰恰弥补了常规传统三角网方法建网的不足,在减轻劳动强度、优化设计控制网的几何图形以及降低观测中气象条件的要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少人力消耗来完成外业观测工作,观测基本上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内、外业紧密结合,可以迅速提交测量成果。但是并不是所有桥梁工程都可以采用GPS技术建立测量控制网,比如在卫星接受信号较弱的工程或对控制网点位精度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就难以采用。

课题的主要内容:

1.城市E级GPS网的测定;

1)GPS网点的确定 2)E级静态GPS网的外业测量

3)静态GPS数据处理

2.桥梁施工控制网的设计要求;

1)相关测量规范 2)精度、等级要求 3)方案设计(控制点的选择等)

3.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外业测量过程与注意事项;

1)平面控制测量 2)高程控制测量(过河的二等水准测量)

3)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4.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内业计算与精度评定(绘制出桥轴线的相对误差椭圆曲线)

1)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内业计算,整理外业测量成果

2)精度评定(绘制出桥轴线的相对误差椭圆曲线)

5.桥梁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增减条件量进行比较计算)。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调查文献获得资料,从而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各平差方法比较分析的动态信息。

2、实证研究法

利用测量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3、数量研究法

根据观测所得数据的一些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 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

4、模拟法(模型方法)

用已有的观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算出预测值再跟实际测出的值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 7-8周 参与实际项目生产作业,以获得观测数据。

2. 9周 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确保无误并符合限差要求并消除系统误差。

3 10-11周 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内业计算与精度评定(绘制出桥轴线的相对误差椭圆曲线)

4. 11-12周 对桥梁施工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

5. 13-16周 撰写论文、修改、定稿,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GB/T 18314-)

[2] 工程测量规范[S](GB50026——)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S](GB/T12897一2006)

[4] 张正禄等编著。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 张华海等编著。大地测量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6] 郭际明。孔祥元。控制测量学上、下册(第三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张坤宜主编。交通土木工程测量(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8]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组编著。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9]费业泰主编。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李征航。黄劲松编著。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1]潘正凤等编著。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工程地质测绘 篇3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

摘 要:工程地质测绘作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环节,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质工程测量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地质测绘技术不断优化,提高了工程地质测绘的精确度与效率。笔者就目前工程地质测绘及其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了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质勘察;测绘方法

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勘察中最为基本的勘察工作,地质测绘人员主要是利用地质理论对工程建设相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对建筑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分析其内在的联系,按照测绘比例尺要求将空间分布绘制在地形底图上,而后结合勘探与试验等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作为工程勘察的基础性资料,为后期地质规划、施工等提供参考。

1.工程地质测绘

1.1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与内容

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矿区内的实地勘探,了解矿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为后期的地质规划设计与施工提供精准的实地数据,因此,就其内容上来看与其他测绘工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地质工程测绘主要包括测区内的地形地貌研究、以测区内的地质构造确定岩层走向等,工程地质测绘还需要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细致分析整理,为后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若工程区内已进行过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测绘,那么工程地质测绘只需以此为基础进行一些补充的'工作即可。

在地质测绘过程中不仅会运用到单一的技术,更多地会应用到综合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技术的辅助下,工程地质测量的精确性与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工程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工程地质测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

1.2工程地质测绘的准备工作

在对工程建设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前需要充分搜集有关勘查区的地质资料,对工作区已进行过的工作要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根据当前工程区的工作进度恰当安排后期的工作。首先,工程地质测绘前需要搜集相关的地质资料,包括地形图、地摄影、航空摄影、卫星照片以及地质报告等,地质测绘人员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分析整理过程中,根据勘查区的地质特征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可利用程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编制有关的图表与说明书等,针对关键性的问题,地质测绘人员还需要进行实地校核、补充、修正[1]。

工程地质测绘前需要选择露头良好、构造简单地段测制地质剖面图,并根据地质剖面图掌握岩性特征、岩层顺序、地层厚度等确定测绘时岩层的填图单元与标志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工程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或岩相变化大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多条剖面。

在地质测绘过程中的地质点的记录需要有专门的记录本,地质点要统一编号,同时在记录地质点时要全面并重点突出,对于相同的地质点可以简略记录,但是对于重要的地质点则要尽可能地采用素描和照片,并补充文字说明。在工程地质测绘结束后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包括整理记录、清绘地质草图、断层延伸等,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2]。地质测绘人员需要熟悉平硐、钻孔资料,这样才可以推断地层、断层以及变化规律,为勾绘地质界线提供依据。

2.工程地质测绘方法

就我国现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情况来看,地质测绘方法主要包括相片成图法、平面控制测量法、实地测绘法等。

2.1相片成图法

相片成图法是最为常见的工程地质测绘方法,主要是利用地面摄影或航空摄影的图片,结合掌握的工程区地质资料,将判明的地质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环境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调绘在统一相片上,在相片上标注需要调查的若干地点与线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实地调查,实地校核、补充、修正,最终将调查结果转绘在地形图上,制成工程地质图。

2.2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是地形勘探工程测量的基础,只有保证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准度,才可以满足相应比例尺地形图与勘探工程测量的需要。平面控制测量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边角测量、边角组合测量、三角测量以及导线测量等,在选择测量的方法时需要根据工程区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平面测量方法。地质测绘人员在布设控制网时需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使控制网的布设不受通视条件的影响,并利用工程区周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控制点为起点,利用三角形传递的方法在工程区布设GPS控制网,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工作步骤,有效提高地质测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2]。平面控制测量采用的是平差计算,传统的平差计算会采用人工参照对数表计算,这样不仅会影响测绘进度,测绘的精确度也普遍较低,随着科学计算的发展,计算机在平差计算中的作用逐渐凸现出来,通过计算机计算平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同时误差也降低许多,因此,平面控制测量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3实地测绘法

当工程地区没有地面摄影或航空摄影的图片时,工程地质测绘就需要进行实地测绘,通过野外工作以获取地质测绘数据。一般的,实地测绘法包括路线法、布点法、追索法。

路线法指的是沿着选择的路线,穿越测绘场地,将沿线所测绘或调查的地层、地质现象、水文地质、地质界线等填绘在地形图上。路线一般可分为直线型与折线型,尽可能地选择露头或是覆盖层较薄的地方,且观测路线方向应与岩层走向、构造线方向及地貌单元向垂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量并获取更多的工程地质资料,为后期的地质测绘工作提供依据。

布点法是工程地质测绘中最为基本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大、中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2]。布点法主要是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与测绘比例尺的要求预先在地形图上布置一定数量的观测路线与观测点,通常情况下,观测点会布置在观测路线上,但是在选择观测点时仍需要根据观测目的与要求进行选择。

追索法属于一种辅助测绘方法,指的是沿地层走向或某一地质构造线进行布点追索,其目的在于查明局部工程的地质问题,通常情况下,追索法都是以路线法或布点法为基础进行的,再实际工程地质测绘时应搭配使用。

3.结语

工程地质测绘是我国地质工程测量的重要环节,对推动地质工程测量技术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都逐渐应用到地质工程测量技术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质测绘的精准度与工作效率,降低了地质测量的成本。相信随着工程地质测绘技术的不断完善,地质工程测量工作将会愈加全面高效,进而促进地质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飞星,武莉莉。 浅谈地质测绘工程中的测绘技术运用[J]. 科技风,,No.28301:171-172.

[2]王太平。 浅谈地质工程测量中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J]. 低碳世界,,No.6321:167-168.

测绘工程的本科毕业论文 篇4

题目:多波束测深仪的原理与应用

一、题目来源背景(现状、前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的深入,海洋测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能够进行条带式全覆盖测量的多波束测深系统,成为海洋测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多波束声纳技术发展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多波束测深仪是当前能高精度高效率探测海底地貌的最好装备。不同于单波束测深系统,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在测量端面内形成十几个至上百个测深点,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回向散射强度数据,多波束测深具有全覆盖、高精度、高密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多波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海底地形探测,海底障碍物探测,航道检测等海洋测绘的各个领域,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二、主要研究内容、应用价值、改进及创新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多波束测深仪的原理与一般应用方法,探讨多波束外业测量的实施,针对多波束测量中影响多波束测深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介绍多波束测深内业的数据后处理,分析各个因素对数据精度的。影响及改正方法。

应用价值:

(1)介绍了多波束测深仪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2)多波束测深仪的校准及安装

(3)影响多波束测深外业实施的各个因素

(4)影响勘测数据处理的误差来源及平差和精度评定方法

(5)展望未来,介绍多波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改进及创新: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多波束测深系统有着单波束测深系统所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但是,在某些场合,当多波束测量数据出现一些偏差时,却比单波束难以识别和判断,如果这些偏差数据不能够正确进行辨别和剔除,必将影响多波束的测量质量和数据可靠性。因此,必须对造成数据偏差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这些之中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和仪器本身因素。外界环境因素要视情况而定,仪器本身的精度是大概固定的,本文中就应用水槽法检验了多波束的精度,并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准备情况

案头文献资料研究,案例比较研究,分析归纳法,数据模拟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

四、进度安排

20xx年3月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开题报告

20xx年4月 通过对资料进一步研究撰写初稿

20xx年5月上旬 通过指导老师对论文的意见进行初步修改

20xx年5月中旬 通过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20xx年5月下旬 交论文终稿准备进行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篇)

[1] 丁继胜 周兴华 刘忠臣 张卫红。 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的工作原理[J]. 海洋测绘, (8):15-22.

[2] 李荣胜。 浅谈FANSWEEP20型多波束测深仪的原理及参数设置[C]. //江苏省测绘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南京安泰测绘有限公司, 2009:98-102.

[3] 李成刚 王伟伟 阎军。 传统多波束与具有相干特点的多波束系统的研究[J]. 海洋测绘, , 27(2):77-80.

[4] 张永昭。 影响多波束测深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C].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 , 广东海事局测绘大队, :151-155.

[5] 李家彪; 郑玉龙; 王小波; 吴自银。 多波束测深及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 [J]. 海洋测绘 , (1):26-32.

[6] 董庆亮。 表层声速对多波束系统测量的影响 [J]. 测绘通报 , (2):7-10.

[7] 潘贤亮; 袁士彬。 声速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及改正方法 [C]. //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 上海达华测绘有限公司, 2012:53-56.

[8] 董庆亮; 韩红旗; 方兆宝; 潘乐; 陈岳英; 路高峰。 声速剖面改正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 [J]. 海洋测绘 , 2007, 27(2):56-58.

[9] 赵君毅; 阳凡林; 刘智敏; 李真; 赵相伟。 多波束测深表层声速误差的动态影响及改正方法 [J]. 测绘科学 , 2010, 35(6):23-25.

[10] 吴自银; 金翔龙; 郑玉龙; 李家彪; 余平。 多波束测深边缘波束误差的综合校正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 27(4):88-94.

[11] 郭发滨; 周兴华; 陈义兰。 多波束测深数据出现失真的因果分析 [J]. 海洋测绘 , 2008, 28(1):59-61.

[12] 胡佳; 李明叁; 孙强。 基于多波束数据的声速误差自动改正方法 [J]. 海洋技术, 2010, 29(4):66-69.

[13] 段福楼; 郇庆军; 王玉峰; 丰启明; 葛健; 任宪伟。近海区域多波束水深测量的水位改正方法 [J]. 海洋测绘 , 2012, 32(4):44-46.

[14] 阳凡林; 李家彪; 吴自银; 金翔龙; 初凤友。 浅水多波束勘测数据精细处理方法 [C]. //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 , 国家海洋局 海底重点单位实验室, 2009:140-148.

[15]韩李涛; 阳凡林; 孔巧丽; 李志强。 多波束测深系统校正参数求解方案及可视化实现 [J]. 测绘科学 , , 36(4):108-110.

[16] 田勋; 肖付民; 朱小辰; 武同元; 孙文川; 林勇。 多波束测深系统各误差的传播影响规律分析 [J]. 海洋测绘 , 2011, 31(1):23-27.

[17] 魏荣灏; 张坚?; 史永忠。 多波束水深数据精度评估方法研究 [J]. 浙江水利科技 , 2011(175):65-66.

[18] 高君; 肖付民; 裴文斌; 熊传梁。 多波束测深精度检定方法 [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 2012, 29(3):179-182.

[19] 刘东全; 黄东武。 多波束测量质量控制与精度评估分析 [C]. //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10) , 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 2010:448-459.

[20] 孙岚; 王海栋; 余成道; 刘雁春。 多波束测深数据异常值检测算法比较 [J]. 海洋测绘 , 2009, 29(5):57-60.

[21] 孙文川; 肖付民; 金绍华; 朱小辰; 武同元; 田勋。 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的多波束声强数据归一化方法 [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 2012, 29(4):262-266.

[22] 郑彤; 周亦军; 边少锋。 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及成图 [J]. 海洋通报 , 2009, 28(6):112-117.

[23] 邹永刚; 蔡舒; 朱小辰; 刘雁春。 一种多波束测量条带拼接问题的新算法 [C]. //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海测工程系, 2009:131-133.

[24] 陈一超。 多波束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探析 [J]. 珠江水运 , 2011(2):55-57.

[25] 夏伟; 黄谟涛; 刘雁春; 肖付民。 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准则研究 [J]. 测绘科学 , 2010, 35(增刊):17-19.

[26] 刘经南; 赵建虎。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J]. 海洋测绘 , , 22(5):3-6.

[27] 刘忠臣; 周兴华; 陈义兰; 胡光海。 浅水多波束系统及其最新技术发展 [J]. 海洋测绘 , 2005, 25(6):67-70.

[28] Fonseca L, Brown C, Calder B, etal. Angular range analysis of acoustic themes from Stanton Banks Ireland: A link between visual interpretation and multibeam echosounder angular signatures [J]. Applied Acoustics,, 2009, 70(10):1298-1304.

[29] Bas T L, Huvenne V.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of backscatter data for habitat mapping – Comparison of multibeam and sidescan systems [J]. Applied Acoustics, 2009, 70(10):1248-1257.

[30] Blondel P, O. Gómez Sichi. Textural analyses of multibeam sonar imagery from Stanton Banks, Northern Ireland continental shelf [J]. Applied Acoustics, 2009, 70(10):1288-1297.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5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城市绿地面积是城市空气质量的风向标,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速提取城市绿地信息对开展城市绿地保护,规划与建设城市绿地,动态掌握绿地覆盖面积,优化绿地空间结构,实现城市可持续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的地面调查费时费力,获取动态信息较困难,而遥感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捷,快速,精确的动态手段。城市遥感绿地提取是指利用遥感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地面调查和己有的辅助资料及专家知识,综合运用遥感影像的各种分析处理手段,对城市绿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映和分析的科学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准确、快速、高效地获取城市绿地信息如乔木、灌木,草地,人工草地的占地面积与动态变化,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是当前普遍结合的遥感信息提取技术,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近几十年来,遥感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可供分析,可供利用的一般有航空遥感影像,卫星遥感影像,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还有当今快速发展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多种影像的融合变换能够提高遥感提取精度,多种融合方法的。应用使提取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分类方法多用非监督分类法,专家系统以及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法。

我国在80年代初就开始谋求应用航空航天技术监测城市环境,调查土地资源和应用于规划,管理的尝试。近几年来,城市规划部门及科研院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福州市的植被生态遥感分析,哈尔滨绿地系统规划初步分析等等。用到的软件有ERDAS,ENVI,ArcInfo,MapGis。所用的影像有TM,ETM,SPOT以及航空影像等。

总的来说,遥感在信息提取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提取的精度还有待提高。遥感信息提取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大多数地方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到目前为止还是基于地形图,或利用常规地面调查方法进行,费时费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尚不成熟,不能获得较精确的精度,所以限制了遥感的广泛应用。另外,遥感这样的前沿科学还不被大多数人所熟悉。也是遥感应用的瓶颈之一。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用相关图像,寻找最优融合方案,最佳提取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出山东农业大学本部绿地分布图。以及计算农大本部的绿地覆盖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吕杰。 基于Hyperion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城市绿地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

[2]郭艳芬。基于植被物候特征与监督分类的青南高原信息提取 .遥感技术与方法2009第24卷第二期

[3] 黄慧萍,李苗苗,吴炳方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城市绿地信息的应用研究。[J]遥感学报, 8 (1):68-74

[4]梅安新,彭望禄,秦其明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3-223.

[5]张友静,黄浩,马雪梅。基于KPCA和SAM的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9第22卷第2期

[6]费鲜芸,张志国,高祥伟。城市绿地信息提取遥感影像尺度效应分析。测绘科学。2009.9第34卷第5期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进度)

以spot,IKONOS,CBERS-2B作为主要数据源,运用ERDAS8.7遥感处理软件对山东农业大学本部绿地提取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影像基础数据获取

第二步,波段合成、数据融合及影像处理

第三步,绿地信息提取(监督分类,专家知识目视解译)

第四步,精度分析

第五步,成果输出与总结

四、进程计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

课题的研究实施需要各方面的数据资料和参考,具体安排我们可以采用统筹的方法进行。具体时间安排:

1、资料收集整理:时间大约2周。

2、用ERDAS8.7处理影像数据:时间大约5周。

3、实地踏勘并进行核对检较:时间大约3周。

4、根据以上的研究和工作成果,撰写毕业论文:时间5周。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 篇6

摘要:本文作者讨论了测绘工程质量监理的必要性,分析了现代测绘技术及测绘领域可靠性,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测绘工程;浅析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重大工程建设的蓬勃开展,为工程测量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伴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产品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其发展特点可概括为精确、可靠、快速、简便、连续、动态、遥测、实时。

1 测绘工程质量监理的必要性

测绘工程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的地理信息建设项目。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测绘信息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一些大中型测绘项目投入达数百万至千万元,有的甚至上亿的投资。这样的大型项目 ,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技术的复杂程度,还是建设的周期、组织管理的难度都是空前的。如果再按原有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已经难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顺利完成。

现有的测绘质量管理体系,主要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虽然有各种质量控制环节,但主要是生产单位的内部质量控制,缺少外部的、专业化的质量监控。一些较大的质量问题有时到了最后验收时才发现,此时已难以处理,给投资方和承建方都会带来较大的损失,而且责任也难以界定。在测绘工程项目的建设上,引入工程建设的监理理念进行质量监理势在必行。目前,国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开始在一些国家基础测绘项目管理进行监理试点,并加对建立测绘监理机制进行调查和研究。质量监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质量监理工作只是判定项目实施过程中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不做最终产品的质量评定质量监理工作不能代替生产单位内部必须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也不能代替最终的检查验收。

1.2 参加质量监理的机构必须按有关规定独立工作,在质量监理工作中做到独立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1.3 进行测绘工程质量监理,对监理人员(监理工程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测绘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必须熟悉一定的测绘生产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1.4 目前,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监理属于探索阶段和开始起步阶段,缺乏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测绘工程的类型、专业特点,参照现行的工程建设监理规范编写质量监理实施方案。

2 现代测绘技术

现代测绘技术向着高科技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其中“3s”技术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代表。“3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合称。GPS 是美国研制的精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可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遥感(RS)是一种远距离,大面积几何形态、位置以及相关物理特性的传感手段。广义的遥感包含航空摄影测量。现代航天遥感技术(Rs)可提供 lm 分辨率的影像资料,航空遥感技术即全数字摄影测量(DPS)可提供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影像资料。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球空间信息的集成表达、统计分析、管理的信息系统。前两者是当代最先进的能实时快速获取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工具,后者是数据和地球空间信息处理、分析乃至决策的平台。利用当代多种先进的数据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从采集工具到分析管理决策平台之间的自动交换,就可形成一个从信息获取到信息处理、分析决策,到最后实现反馈控制的自动控制综合平台。“3s”集成技术提供了对地球系统进行长期的立体的监测能力,为收集、处理和分析地球系统变化的数量数据提供了工具。在大型工程中,“3S”技术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数据和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表达决策的工具,它贯穿从勘测、设计、质量监控、安全监控、竣工验收到运行监控管理的一切阶段。

在现代测绘中,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亦称野外数字测图或地面数字测图,简称数字测图)也是一项重要的测绘技术。数字测图就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采集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用图。该技术在城市测量和中小范围工程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以前数字测图一般分为“数字测记式”和“电子平板式”两种测图模式,现已发展为用掌上计算机(PDA)现场采集数据与成图。数字测图可实现工程勘测设计一体化和实现数据采集、更新、管理一体化、自动化。现已成为 GIS 数据采集的一种手段。数字测图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多种传感器组合全站仪、GPS接收机、数字相机、激光扫描仪等集成应用,从而实现大比例尺测图的自动化和向三维测图方向发展,构成三维模型和立体景观,为设计、规划、虚拟现实和电商务等领域服务。

3 测绘领域可靠性

一般而言,工程施工的基础是设计,一切设计资料都来源于测量,任何测量数据都要产生误差。因此,测量数据的好坏(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和生产。以往,衡量观测成果的好坏,一般从精度、成本等方面来考虑。但是,在观测数据中不但存在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有时也会出现粗差。实践表明,对含有粗差的观测值只用精度去衡量其质量就不全面了。因此,目前从国外到国内,衡量观测成果的质量不仅仅用精度指标,而且还要加入可靠性指标。这就是说,好的观测成果不但要精度高,成本低,而且可靠性要好。因此测量领域的可靠性是指一个平差系统发现模型误差(粗差、系统误差)的能力和不可发现粗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观测数据不可靠,既使精度再高,平差成果也是不可信的,用这样的数据施工必然产生错误,影响施工的质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测绘领域可靠性理论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测绘领域可靠性研究有两大主要任务。第一,从理论上研究平差系统发现、区分模型误差的能力以及不可发现、不可区分的模型误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第二,从实际上寻求在平差过程中自动发现和区分模型误差以及确定模型误差位置的方法。前者应用于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最优化设计,集精确性、可靠性、经济性三要素于一体,设计出符合所需要求的最佳测区图形。后者可完善现有的各种平差程序,使平差计算达到更高的自动化程度。一般来说,测量平差系统的可靠性理论研究应该提出可靠性基本理论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包括残差理论模型、多余观测分量的计算方法、影响粗差探测能力的因素、以及内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模型;提出完整的顾及可靠性的控制网优化设计模型与方法,包括控制网可靠性分布模型和提高控制网可靠性的方法;建立控制网数据处理模型,开发控制网数据处理与优化设计软件,从而使提供的观测数据精度高、可靠性好、费用最低。

测绘领域的可靠性理论作为可靠性工程这门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与可靠性工程在许多方面有相同之处。例如:二者最重要的数学理论基础都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此外,可靠性工程技术作为一门工程学科已经非常系统和成熟。因此,它对测绘领域的可靠性研究在许多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要系统研究测绘领域的可靠性问题,就应该深入了解和掌握可靠性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国强。GPS 定位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3).

[2] 李宗春。现代测量工程学发展现状与展望[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1).

[3] 邱健壮,潘鹏。GPS 经典相对静态定位已知数据利用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2).

[4] 杨明辉。21 世纪的地形测绘[J].测绘科学,(5).

[5] 熊永良,黄丁发,丁晓利,殷海涛。虚拟参考站技术中对流层误差建模方法研究[J].测绘学报,2009(8).

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篇7

PhotoModeler Scanner 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PhotoModeler Scanner in Ancient Building Survey

二、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古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独特建筑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是古代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沉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品位的日渐提高,人们对那些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而最终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古建筑测绘作为古建筑保护过程中不可或缺一个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备受关注。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其为古文物建筑的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是保护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新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在古建筑测绘中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对于古建筑的保护、维修或重建工程是最合适和最理想的方法,也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摄影测量的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最有极大的潜力和灵活性。在古文物、古建筑领域,自动的或半自动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是一强有力的工具,可用于古文物、古建筑的重建、修复、维护、研究和资料记录等。为了满足古建筑保护的需要,本文综合考虑古建筑测绘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古建筑测绘中最合理和最理想的测量方法——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并结合 P hotoModeler Scanner 软件在三维建模和测量中的应用,提出了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结合 PhotoModeler Scanner 软件运用到古建筑测绘中,以便为古建筑的重建、修复、维护及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

三、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近景摄影测量的发展在国际上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下属的一个专门组织,称之为近景摄影测量与机器视觉委员会,在它的组织下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篇8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促使不断发展测绘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测绘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建筑实际施工的时候需要十分庞大的数据。所以,对于建筑整体质量来说,数据库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测绘工程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并且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便于为以后进一步分析和发展数据库技术提供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测绘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随着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作为勘测单位,每年都需要承接很多工程,怎样有效管理测绘工程项目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传统的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是在纸质文档基础上建立的管理方式,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数据库技术,并且分析应用项目的空间位置、产值、合同、时限、属性等相关信息,并且空间化、具体化传统测绘工程项目,以便于达到分析、分类统计、查询测绘工程项的目的,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一、数据库技术基本概念

数据库技术是一种核心的信息系统技术,是一种借助计算机来辅助管理数据的方式。数据库技术最根本的作用实际上是存储数据、组织数据,并且还能够处理和获取数据信息。数据库技术能够合理应用数据库设计、结构、相关应用、存储管理等方法以及基本理论,并且分析处理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信息。数据库技术在应用的时候主要研究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数据库研究实际内容。所以数据库技术最根本的就是利用数据来建立管理数据的相关数据库,依据应用系统能够处理分析数据信息,依据数据库的管理系统能够分析处理、修改、删除、添加相关数据信息[1]。

二、测绘工程的基本概念

测量工程实际上就是依据测量空间中的相关信息来合理绘制地形图。具备十分广泛的研究目标以及测量范围,其中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水文信息、地下构造、地貌地形等。大型工程在正式建设之前一般都是需要测量绘制地形图,并且依据收集的实际信息和资料合理分析和理解相关数据信息,并且对其进行设计规划。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前提实际上就是测绘工程,所以,测绘工程在实际管理工程项目中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测绘能够完成很多项目,例如,风景旅游图、生活地图等。

三、地理信息的数据库技术

地理信息实际上就是能够对事物分布特征、地表环境质量和数量进行标示,并且能够依据规范数字、图像、文字图形等来记录和分析空间地理分布信息。测绘工程项目管理的时候一般情况都是利用项目信息点来合理表示空间信息,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数据、图像等相关数据信息。在1992年的`时候微软公司提出了一种关联式数据管理库系统,也就是Access数据库系统,这种系统实际上是能够收集地理信息的一种常用数据库系统。标准JET是Access数据库系统引擎,具备十分强大的功能,并且还存在操作方便、接口灵活、界面优化、易用易学的特点,已经大量应用在很多工程项目中,并且还能够充分体现地理信息处理过程中实际作用和意义[2]。

四、测绘工程项目的管理

(一)测绘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实际上是计划、监督、控制唐飞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察技术院230022项目极度的一种实现最优化的工程。一般情况下,可以把项目工程从准备测绘阶段到实际测绘效果以及交付使用分为以下几方面几个大部分,准备现场数据、设计技术、现场操作、检查质量以及数量、交付结果、结算造价工程等,在所有项目管理工程阶段都需要项目经理不断配合和完善,并且及时控制工程项目成本、工程进步、产品质量。因此,相关操作人员在实际管理项目工程的时候保证施工整体质量尽可能完善和降低付款问题,促使工程进步。实际测绘项目工程的时候需要及时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工作时间、项目时间以及合同管理等[3]。

(二)分析测绘工程项目管理的数据类型。

实际管理测绘工程项目的时候,数据具备相应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依据数据用途来合理划分数据类型。依据分类数据和查询数据进行分类,如,工程项目名称、工程类别、工程合同、工程管理人员、工程相关委托单位等;依据计算功能来合理划分数据类型。例如,工程造价、工程量、工作时间等;依据补充说明来合理划分数据类型,例如,延后项目或者取消项目等。第二,依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相关数据库。建筑工程项目数据库实际上就说合理利用一定方式来计算分析、分类、收集。制图等来综合形成整体数据信息。大部分情况下,处理数据以及管理数据信息的时候,加工管理过程中是使用Access数据库的。第三,依据数据信息表达形式上来对数据进行分类。利用图形来合理阐述和表达数据信息,如,测绘效果图、测绘结果等;利用文字形式、书面数字来合理阐述数据信息,如,相关设计技术、单位单据、工程合同、项目预算工程等;利用一定形式来阐述集中数据从而建立相关数据库[4]。

五、建立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库

(一)建立属性数据库。

一般情况下都是利用动态项目管理数据库结构,需要完整、准确、及时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工程项目测绘管理数据库必须清晰、直接。可以依据建设项目仓库的方式进行建设,分别解决投标预算、施工控制以及施工准备过程中的数据信息,此外也可以对数据代表信息进行分类,为以后进一步使用和管理提供方便[5]。

(二)建立空间数据库。

一般情况来说,建立空间数据库都是需要采集项目空间数据信息,并且还需要及时关联其他属性信息。

六、数据库技术相关管理功能

数据库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导入、查询、管理、统计项目相关信息,并且还应该自动人工分配、自动计算工日、自动进行项目预算。依据工作量、工作日、团队或者部门产出情况来合理收集查询相关信息,并且其中还需要包括人工项目和数据。项目工程实际操作的时候不但具备相应规律性,还包括很大信息量,因此,想要完全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作用和功能是比较困难的。

(一)导入以及修改项目工程数据信息。

数据库中导入所有信息的时候需要通过友好界面来输入数据信息,实际数据数据信息的时候需要确保数据信息可靠性以及准确习惯,从而保证数据信息具备一定应用效果,此外,依据数据实际变化情况来修改以及模仿相关数据信息。

(二)查询数据信息的功能。

数据库技术最主要的就是项目关键点查询项目功能、在数据库中能够收集所有满足实际条件的相关数据项目,并且能够给用户提供一定查询结果就是查询项目的基本过程。项目查询应用的时候其中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当做查询信息的基本条件。随着国内不断发展城市化,促使逐渐出现很多高层建筑,导致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此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建筑工程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工程项目中合理应用数据库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保证项目工程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事业的进步以及发展。

(三)统计数据信息。

通常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函数能够统计工程项目中的所有数据信息,统计的信息主要有合同控制、生产价值、项目类别、项目编号。此外,其中也应该包括个人工作日、各个部门参与项目的工作量、项目时间等。工程项目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统计工程项目主要依据就是用户为系统提供界面,然后为用户提供查询报告,并且还能够为决策工程项目以及管理工程项目提供依据。

(四)录入和替换测绘工程相关数据信息。

测绘工程在实际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需要输入多个数据信息,或者使用手动路径,或者使用新的输入路径。实际操作工程项目的时候,如果应用手动输入路径,经常会出现一定问题和不足,一般情况下,输入信息数据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具备可靠的数据信息,不可以输入错误的数据信息值,也不可以出现数据误差,不然会影响工程的实施。实际操作工程项目管理时如果出现上述数据库文图,需要依据一定方式来取代数据信息。一般来说,都是需要应用特定的纸质文件来对数据库进行相关检测,这是一种先进的常用方式。纸质文件因为包括多种错误,因此必要的时候需要重新整理数据信息,基于此会浪费大量时间,但是能获得良好的工程操作效果。更新和检测工程项目数据库的时候,如果能够控制项目,此时能够准确进行替换,从而完全满足实际发展需求。

结束语

综上,测绘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数据库技术会涉及很多方面内容,主要有策划、控制、决策等方面,属于全面的一种系统工程。所以实际操作数据库技术时候,应该分析技术管理建筑工程数据,不但能够提高质量,还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基于此,数据库技术应用在测绘工程项目中更够克服传统技术的不足和缺陷,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技术保障,从而还能够全面促进国内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此,需要自动化、信息化的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技术。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