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有关反腐倡廉论文范文优秀3篇正文

有关反腐倡廉论文范文优秀3篇

时间:2024-05-07 21:20:58

近些年,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建设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厅的热潮,众多警示教育展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宣扬廉政文化,构建和谐政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细致的小编小鱼儿给大伙儿分享的3篇有关反腐倡廉论文范文

精选反腐倡廉思想论文范文(精 篇1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那些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更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我公司党组织也经常组织开展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学习活动。通过近些年来腐败分子们的相继落马等鲜活的案例,我看到有些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无力而不往,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清醒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权力观。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利是谁赋予的,应该正确利用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

二、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回顾我们党内的某些腐败分子的恶劣行迹,令人深思,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官们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人莫贪,清贫为官是正道”,在工作中,每名党员干部要做到不时的警示,提醒自己。

作为一名人事工作人员,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会逐步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就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在本职工作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

三、勤奋做事,廉洁做人,永葆公仆本色

党对我这么多年来的教育,让我深刻领悟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从事人事工作的共产党员,我就要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实践跟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做事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要为职工做老实事、做本分事,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千万不能背离了为民办事的航线。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抵御住各种诱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严格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据腐蚀永不沾,自觉的做到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才能达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 我国反腐倡廉探析 》 篇2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一直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党的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广泛回应人民群众的深切呼唤,形成和推进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反腐倡廉思想作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赢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正在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对文化建党思想进行历史考察,以此为理论视角和历史前提来探析、梳理反腐倡廉思想与文化建党的内在逻辑联系。

关键词:

;反腐倡廉;文化建党

1、前言

以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对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提供了基本遵循。党的以来,以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一如既往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厘清深化改革的既定历史条件,形成和推进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党的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了精辟而深入的诠释,围绕反腐倡廉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论述、新论断、新提法。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组成部分,反腐倡廉思想着力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着眼于保证执政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使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对文化建党的历史考察有助于系统、全面地把握反腐倡廉思想。

2、文化建党的历史考察

2.1、中共早期的文化建设思想

思想最终都将指向现实。毛泽东、邓小平在不同时期作为党的领导核心对文化建设提出了不同的方略,而对应的现实指向那就是“中国往何处去”。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要领导革命文化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中国。这决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的民族的、科学的新文化。二是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党领导革命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的了的”[1]。三是党要用文化引领群众。要提高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积极性。“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2]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开启建设征程后,文化建设还延用革命时期的思路,社会主义建设并不顺利。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陷入了低迷,“中国往何处去”?这时候,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走到底!”[3]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党要领导建设时期的文化。党抓文化来领导人民搞社会主义建设。“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4]二是文化建设要干部带头。第一个精神文明决议,专辟一节谈“党组织和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党员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随时随地在人民群众中做模范。三是培育“四有新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5]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用文化改造群众。“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把注意力集中到团结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上来”。[6]

2.2、中国共产党始终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为标志,文化建党理论继承以往中共文化建设思想最终形成。党历经革命与改革的艰苦奋斗,面临的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两大转变:党已经从领导革命夺取全国政权转变为领导建设并长期执政;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已经从受到资本主义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党遇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考验。自身执政能力的考验:一是脱离群众。党在执政以后,有一些党员干部没能抵制住“糖衣炮弹”的诱惑,由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变成了骑在人民头上的恶主。二是权力失控。有一些党员干部滥用职权、公权私用,忘记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7]三是缺乏活力。国民党被逼退到我国台湾以后,党面临的压力大为减轻,逐渐产生了僵化、惰化、老化等活力减少的问题。实行对外开放的考验:一是经济压力。对外开放使我国同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优势的欧美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既要抵御来自外国经济风险,又要真正驾驭市场经济及防范由此衍生的物欲私欲。二是意识形态的渗透。西方国家把自身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民主”、“自由”、“人权”等自诩的普世价值为亮丽包装渗透进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党思想逐步确立。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3、中共文化建党的经验教训总结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的宏观历史叙事,党顺应了历史的浩荡潮流,认清了既定的历史条件,这里有三条重要经验:第一,文化建党最根本的思想武器始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特色文化提供全面指导;第二,文化建党始终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好与历史既定条件相符合的中国文化,最终达到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第三,文化建党要批判性地吸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为全面指导去批判性地扬弃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3、探析反腐倡廉思想

文化建党理论无疑对改革开放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矛盾充分暴露,思想潮流愈加涌动。以往的文化建党理论已经难以全面覆盖和支撑党当前文化建设任务,特别是党内文明建设仅依凭道德自律和文化自觉已经稍显“见肘”。党自身执政能力和深化改革这两方面考验又一次激励着理论创新。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文化建党理论予以继承、创新与发展,以反腐倡廉思想来完善文化建党思想,特别强调“全面从严治党”。

3.1、把腐败问题放到更突出位置

腐败是社会毒瘤,党的领导集体从来没有忽视党内文明建设,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邓小平讲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江泽民也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特别要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克服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而把腐败问题放到更突出的位置,“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8]。他强调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腐败问题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反腐没有休止符”,要通过反腐败来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9]

3.2、群众认可使文化合法性化为政权合法性

严惩腐败引入了群众监督,深化了文化建党的内涵。一方面,文化建党理论一直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定程度上确实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然而只有群众真正认同、认可,这种确然的文化合法性才会真正转化为政权合法性。另一方面,群众路线是党的传统优良作风。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0]“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11]从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到“两学一做”活动,每年一次实践教育都密切联系群众,让党员干部在这种压力下真正形成文化自觉。这样,“学习学习再学习”,才得到了落实。

3.3、以纪律统合思想、制度、文化,抓住“关键少数”

治理就要治吏,在反腐败斗争中,抓住“关键少数”,以纪律统合思想、制度、文化,四位一体,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一是汲取文化营养,号召党员干部提升科学文化素质,以马克思主义为全面指导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增强执政本领。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2],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三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13]。而这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严明党的纪律。党纪严于国法,纪律就是威慑,当前的巡视制度就是要使纪律生威。

注释: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9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148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328.

[4]国史网。《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5][6]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河南人民出版社,1972年。

[8][9][10][11][12][13].《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5年。

《 完善反腐倡廉制度 》 篇3

摘要:

从古至今,腐败一直都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顽疾。对于处于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腐败现象日益蔓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成为党在新时期重大政治任务。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反腐倡廉制度变得尤为重要。首先分析反腐倡廉的内涵和理论依据,然后回顾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历程,介绍了其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新特点和新目标,以及完善措施。

关键词:

反腐倡廉;新时期;制度

1、反腐倡廉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1.1、反腐倡廉的内涵

1.1.1、腐败的内涵

对于腐败的概念,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界定。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将腐败定义为“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1]国际透明组织,将腐败定义为公共部门中的官员,不论是政治事务官员,还是行政管理的公务员,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或非法地富裕起来。国内学者对腐败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王沪宁认为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2]李雪勤认为,腐败是党政机关人员,包括国家机构任命的其他人员,利用权力为个人或小集体利益而实施违背党纪政纪、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3]

1.1.2、反腐倡廉的内涵

反腐倡廉从字面上来看,是指反对腐败,倡导廉政和廉洁,它属于道德范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实现了反腐败建设和廉政建设的有机统一,强调反腐和倡廉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使其朝着常态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1.2、反腐倡廉的理论依据

1.2.1、马列主义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权力制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是无产阶级在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要想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表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应该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不但要保持党内纪律,而且要严格抵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彻底消灭私有制以及私有观念。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分析了无产阶级腐败的严重危害。列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对如何预防和惩治腐败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将廉政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列宁思想认为,要想抵制腐败现象的产生,首先要对党组织及个人进行监察和监督,以保持党的纯洁性为最终目标;其次要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从而得到群众的拥护,防止党和政权的腐化变质。

1.2.2、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

毛泽东关于反腐倡廉思想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完美诠释,也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重要理论基础。他强调了思想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同时,他还鼓励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威力的重大作用,以党纪国法来惩治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反腐斗争的理论、原则和方针,不同的是,他将反腐斗争与经济建设相联系,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没有了经济建设作为后盾,反腐斗争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十六大以来,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日趋成熟,吸取前人的理论精华,形成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反腐倡廉体系,明确了反腐倡廉的基本要求、战略方针、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成为党政建设的重中之重。

2、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历程及现状

2.1、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对内部的腐败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在二大通过的《共产党章程》中发出了第一部关于反腐化行为的法规文件,表明了杜绝腐败现象的决心。随后,国家制定了多部具有巨大意义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个时候党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党的纪律监督制度也相应的建立,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的蔓延。1956年,党的八大成为反腐倡廉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在会议上,提出将思想教育和健全法律法规作为廉政建设的根本要求。之后的““””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的转折点,在这场革命中,监察机关被逐渐取消,监督制度和机制被破坏,在这段时间内,反腐倡廉工作开始停滞不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恢复了反腐倡廉机制,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从战略上开辟了一条靠制度防腐反腐的全新思路,为党从制度入手惩治腐败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建设党的先进性,提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标志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入科学化的新阶段。

2.2、反腐倡廉制度的现状

2.2.1、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成就

新时期以来,党始终坚持从制度上和机制上进行反腐倡廉建设,使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的反腐倡廉道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建立了一系列的反腐倡廉法律法规,使反腐倡廉建设做到有法可依,随着十五大、十六大等会议的相继召开,党中央出台了许多廉洁从政政策,加强了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管理与监督,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廉洁意识。其次,建立和健全惩治以及预防腐败的体系。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4]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必须采取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方式,将教育、制度和监督有机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最后,反腐倡廉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任何实践都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群众,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同时,发动群众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去,拓宽了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渠道。

2.2.2、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这也成为制约反腐倡廉深入推进的重要障碍。

(1)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建党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很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法规文件,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的新时期,必然会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势必要有相应的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但这些地方却成为了制度建设的盲区。

(2)制度设计不科学,可操作性差。某些制度的制定者对新形势下的反腐败斗争研究不深入,对制度的供求现状缺乏了解,因此他们制定的制度很多都是脱离实际而存在的,缺乏针对性,很难执行。

(3)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很多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存在严重不足。例如警示教育,只注重揭露腐败的严重性,但是却没有深入分析其影响,对腐败分子受惩的严肃性说明不足。

3、新时期反腐倡廉制度的完善

3.1、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制度的新特点

面对新时期的新局面,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出现了新的特点:

(1)坚持惩防并举,全面采取惩治和预防体系相结合的方式,对腐败现象从根源上进行杜绝。

(2)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大建设”的前提下,增加了反腐倡廉建设。

(3)对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更大,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零容忍、全面覆盖。

(4)更加强调党内程序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实现党内纪律和国家法律相融合。

(5)重视网络监督。新时期,党中央更加注重网络监督的优越性,优化廉洁网站,推动网络曝光腐败线索的回应和查处速度。

3.2、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制度的新目标

明确的目标是反腐倡廉制度建立的前提条件。而我国新时期反腐倡廉制度的新目标,可以表现为:保障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促进民主政治的有效进行,规范人的行为,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3.3、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制度的完善途径

3.3.1、加强宣传教育和和文化建设

教育可以使国家公职人员树立廉洁奉公的价值观,减少腐败行为的产生。宣传教育,首先要把握教育的对象,针对所有参与国家公务和社会公务的公民,以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因为领导干部是腐败的重灾区,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导力量。其次是要丰富教育的内容,不仅要进行思想教育,还要进行权力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意识,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同时,宣传教育还要注重创新教育的形式,除了采取在报纸等媒体上进行宣传之外,还要积极在社区和家庭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开设专题栏目。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党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文化建设,必须要加强其创新性,保证其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同时,要保证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一定要建立保障机制,保障经费的来源,还要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发挥反腐倡廉文化建设的作用。

3.3.2、加强反腐倡廉监督

制度的建立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是反腐败取得成功的关键。要想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就要对权力进行科学配置,将其进行合理分解,坚持分权制衡的原则,使各权力间能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同时要充分调动各种监督力量,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和反腐败监督联动机制,从而形成统一指挥、实现整体联动和部门协作,促进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3.3.3、加大预防和惩治力度

加大预防和惩治力度,指的是通过构建预防腐败的思想机制,设置预警机制,运用科学的预警指标,及时收集各方资料,监测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在加大预防的前提下,完善惩治制度和手段,提高腐败案件的查处效率,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和法律手段,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惩罚力度,使腐败分子记住违法乱纪的惨痛教训,也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从而减少腐败行为的蔓延。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宁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胡锦涛。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N].人民日报,2010-1-13.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