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药学学术论文范例精选6篇正文

药学学术论文范例精选6篇

时间:2024-01-24 02:45:45

下面是编辑帮大家找到的药学学术论文范例精选6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药学学术论文 篇1

题名代表着论文的眼睛,通常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对论文的中心进行表达,体现了课题的范围以及深度,并且用到所使用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模型,能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表达。经过责任编辑对题名的研究就能知道论文是否有新的选题;论文是不是重点课题或阶段性成果以及重要项目的结题;作者所阐述的相关理论、方法和观点,在文中是否具有让人信服的科学理论依据;等等。通过论文中作者简介,了解作者的自然情况。如《中国科学》杂志就要求作者提供一些个人信息,如联系人的E-mall、单位、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这些信息也可以当做一个参照物对学术论文的价值进行判断。一般而言,《中国科学》杂志上已经发表了的文章很多时候是担负着国家重要研究项目的,其论文来源主要是高校研究人员与科研院所,以及地方科研人员。所以,根据作者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对稿件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通常而言,作者单位在某些专业内具有领先的研究成果,才会有高水平的论文出现;某一学科的著名作者,他所撰写的论文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科研成果上水平都会很高。

二、按照关键词和摘要判断论文的主体内容与可信性

摘要是对论文汇总重点内容的浓缩和概括。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对文献中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详细记载着文献中的研究体系、核心结论、主要方法、同时还有重要的发现等。根据此方面情况,我们对论文本身的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论文核心结论是不是成立、研究体系是不是可靠,主要使用方法是不是得当,所说的重大发现是不是存在。关键词起到的作用是表述整个文章主旨内容的单词或是术语。以此可以判断论文中所阐述的研究内容包含那些学科,也可以知道此研究曾经获得的成果所属类别的名称,同时通过以上结论,还能获知论文所研究的具体领域,或是在论文中所出现的作者认为特别重要的词汇,并且还能够知道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文献时所用的其他关键词。因此,通过这些方面也能够判断论文具有的价值。

三、依据论文正文对作者的逻辑推理和写作规范来判断

正文是学术论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研究目的、论点、实验过程、实验数据以及实验结果等所组成的。正文里有很详细的内容、完整的论述,可以与摘要、关键词、标题等相结合来判断,相互印证,避免出现失误。同时,也能根据正文中的内容来判断其论文的价值属性。可是因正文有很复杂的内容、极强的专业性、具有多个学科在其中、领域不同而且研究的类型也不相同,很难进行价值判断,因此,首先对论文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判断。如果用编辑的角度初审论文内容,很多时候是从写作要求、体例、规范等方面进行考虑。正文中的“结论”通常是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做基础然后通过十分严密的逻辑推理出具有指导性、经验性、创造性结果的描述,同时它所阐述的结论的客观性、条理性就能够凸显它的研究成果或论文真正的价值。所以,结论中的部分是编辑初审时一个主要的关注对象。审查结论内容具体解决了那些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内容是否有实际意义,反映了哪些有指导意义的新的见解或是发现了那些新规律性的东西,等等。

药学学术论文 篇2

报道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中的原始性创新成果,包括提出新发现、新思路、新认识、新理论;或者修正、补充、否定已有理论;或者提出具有重要学术探讨价值的新问题;或在研究方法上有较大突破,或有较高学术价值,代表学科发展前沿、趋势和方向;或提出具有超前思维和重要科学依据的预测、预见和展望等。

2.科学性

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理论依据充分,方法先进,设计科学,数据准确,结果正确,结论可靠。实验研究设计符合随机、对照、重复三原则和统计学要求及其他各种有关规范、标准。临床科研设计符合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原则。在逐步实行临床试验注册制度后,相关临床试验应经过注册。

3.导向性

充分利用自身作为信息源的优势,为促进医学科研工作自主创新、加速医学成果诞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等发挥导向作者。

药学学术论文 篇3

一、理论框架

近年来,体裁及体裁分析已成为语言学及外语教学领域研究者分析非文学类语篇时最常用到的理论框架,也是指导写作、阅读及教学实践的重要工具。研究者将体裁理论分为三个学派,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ESPSchool”、以Martin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学派”和以Miller为代表的“新修辞学派”。ESPSchool认为,体裁由一系列交际事件组成,参与其中的社会成员可通过体裁来达到共同交际的目的,其中,交际事件包括语篇和事件的参与者,以及语篇的作用和产生及接受语篇的环境,包括历史及社会文化因素。澳大利亚学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框架,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的、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社会交往过程。新修辞学派认为体裁是一种社会活动模式,强调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下了解及分析体裁。可见,三个学派虽然在体裁概念的表达上不同,但是都认为体裁是社会交际模式,具有很强的重复性和习惯性,受不同社会文化及语篇变量的影响。从分析方法看,三个学派体裁分析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ESPSchool为文本驱动;新修辞学派则是情景驱动;澳大利亚学派则基于系统功能语法把社会语境作为研究焦点。基于三个学派的体裁及体裁分析理论,研究者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体裁教学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们建立体裁知识体系,将相关体裁知识运用到社会交际中,以充分掌握并运用体裁。通过基于体裁的写作教学,教学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裁语篇模式及理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Swales针对学术期刊论文引言部分提出了Create-A-Research-Space模式,其语步、语阶概念后被广泛运用于教授专门用途英语;澳大利亚学派主要将体裁教学法运用到中小学及成人的语言课程中,指导写作教学;而新修辞学派则从社会情景出发研究语篇的社会性,主要教授英语国家学生正确认识体裁的社会交际目的,更好地使用体裁。三个学派的教学法虽然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使学生习得体裁,更好地达到社会交际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WebofScience核心集刊数据库中,先以1990—2019年、主题“Abstracts”为检索条件进行初步检索,文献数据截止到2019年5月9日。通过初步分析检索结果研究者发现,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研究主要来自语言学领域、教育学领域和信息检索领域。鉴于此,在其他检索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研究把检索领域限制在语言学、教育学及信息科学领域,进行第二次检索,得出5210个检索结果。两位应用语言学博士通过认真研读标题和摘要对检索结果进行甄别,基于三大体裁学派对体裁分析的定义,筛选出体裁分析视域的摘要研究文献209条。研究者将输出的文献导入Citespace,利用软件析出的文献共被引图谱及关键词厘清摘要体裁文献并做摘要研究展望。

三、国际学术期刊摘要体裁研究热点

经统计发现,近三十年的摘要体裁研究有上升趋势,国际学者发文量在2003年低潮过后不断攀升,于2018年达到顶峰(如图1)。据Citespace分析结果,研究者主要以“ESPSchool”的体裁理论为依据,融合澳大利亚学派的社会文化及社会认知体裁分析路径,以语料库为工具,研究摘要体裁的语步结构及词汇语法特征。文章将结合Citespace共被引图谱详细介绍摘要体裁研究的路线及具体研究方向。

1.摘要体裁研究以“ESPSchool”体裁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Swales围绕“话语团体”“体裁”“语言学习任务”三个核心概念,介绍了体裁及体裁分析理论,并在核心概念体裁的基础上建立了学术语篇体裁分析框架,用以指导学者分析学术语篇体裁结构及体裁语言特征,奠定了ESP/EAP领域体裁分析基础。Swales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裁群体概念。这个概念包括体裁的等级性、体裁链、体裁组及体裁网络。通过摘要体裁高被引文献,我们可看出,摘要体裁研究以ESPSchool体裁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展开相关摘要体裁结构及语言特征的分析。

2.摘要文本结构、语言修辞特点的研究

(1)自上而下语步结构及自下而上语言特点的摘要体裁研究

根据CiteSpace析出的关键词,学者对摘要体裁的结构研究既包括自上而下的宏观语步结构研究及摘要与其他RA次语体关系的研究,也包括自下而上的语言及语法特征的研究。语步是在书面或非书面语篇中可实现连续交际目的的话语或语篇修辞单位;社会成员可通过语步达到其交际目的。通过分析CiteSpace高被引文献有关期刊摘要语步的研究,笔者发现学者对摘要体裁语步构成有不同见解。Swales提出,摘要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语步。虽然学术期刊论文摘要基本遵循这四个语步结构,但是受学科的差异性影响,各学科语步结构会不同,且不同类型学术文章的摘要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学术语篇摘要的体裁语步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此类研究相对较少。对摘要体裁自上而下的研究还包括对体裁组概念的探究。具体而言,体裁组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体裁个体,个体相互关联且共同实现最终的交际目的。体裁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学者了解体裁差异性,对相互关联体裁的研究有利于教学者教授学生了解期刊各部分逻辑结构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撰写学术论文。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研究者还未充分挖掘体裁组的概念。

(2)对摘要体裁的语言语法特点研究

摘要体裁的语言语法特点研究主要包括时态、语态、程式化语言和人际互动语言等的研究。以往研究发现摘要主要运用一般过去时及被动语态,且在有关软硬学科摘要词束的使用情况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硬学科写作者在方法语步中运用到的词束类型与总体数量要明显高于软学科。这是少有的结合宏观的语步分析与微观语言特征研究摘要的研究。英语学术期刊亦是读者与社会成员互动的产物。摘要体裁中体现人际互动最关键的语言特点是元话语的使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评价性言语行为和作者立场的用语分析。前人研究指出期刊摘要中评价性语言侧重于对作者自己研究的肯定,因此,突出了期刊论文摘要的促销性及与读者的互动性。学术批评话语中的人际关系语用特征也是研究者关注点之一。研究者基于批评话语框架研究了英语与西班牙语期刊摘要体裁中批评性话语,发现西班牙语的摘要相比英语摘要较少使用批判性的词语。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可发现,期刊摘要的语言语法特征会受到来自包括社会文化及作者认知的影响。

3.社会文化认知视角的摘要体裁研究

体裁分析不仅是对体裁语篇结构语言特点的分析,而且包括对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研究。在析出的文献中,部分研究者从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角度对摘要体裁建构的影响切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摘要体裁与国际摘要,总结差异性并依此指导二语摘要及学术新手摘要写作教学,但此类研究数量较少。(1)体裁分析以不同文化背景为切入点,对比分析英语期刊与其他语种期刊的摘要;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学术期刊摘要,可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作者期刊摘要写作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主要可归结于社会文化因素,即不同的知识形式、文化类型、学术写作教学或政治历史等因素。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言特点的使用。(2)体裁分析从不同学科文化切入,对比分析跨学科的期刊摘要。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可看出,研究者通过体裁分析法对摘要的修辞结构进行分类,揭示背后的社会文化对修辞结构的影响,为今后摘要体裁研究提供了理论及方法上的借鉴。此外,不同话语社团的文化也会影响体裁的构建。值得注意的是,各学科的话语社团并不是单一和统一的,期间还会关系到参与者个人的学术目标、方法和信念。因此,通过分析学术写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学科的作者是如何创造知识的,而且可以掌握学术社团的社会行为、观点和社会结构。

四、以语料库为主要研究工具

语料库的研究工具在摘要体裁研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自建目标话语社团语料库或利用在线语料库,研究者结合语言分析软件对摘要的语言特点进行量化研究,同时辅以定性的分析方法研究摘要体裁的语篇结构特点。基于语料库的摘要体裁研究主要以语料库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这类研究为后来基于语料库的摘要研究奠定了基础。早期语料库库容量小,近年来,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有关摘要体裁自建语料库库容明显增大。期刊论文摘要语料库库容的增大有利于摘要语言特点的研究,一方面便于研究者观察摘要体裁特点;另一方面则让研究结果更具广泛性、客观性及概括性。

药学学术论文 篇4

1.1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的培养主要突出科教结合,通过学科前沿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学习,着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把握学术前沿的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是与行业紧密结合,突出职业导向,考核及评价与行业资格标准尽可能无缝对接,着力提高研究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专业知识应用的职业能力。总之,在素质结构方面,两者是科学家与实干家的区别,从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方面来说,是开展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

1.2学习要求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应遵循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的原则,要求掌握本学科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熟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承担本学科的科研、教学(或)临床工作,具有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学位论文要求的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一定时间的专业技能实践,以增强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硕士应遵循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硕士研究生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应基本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达到执业中药(药)师注册申请的专业技术要求;能胜任药物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药品注册、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注重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践及训练,同时亦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一定的科研工作,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任职能力考核,任职能力考核内容须与行业资格标准衔接。

1.3培养方法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实行研究生处、二级学院、学位点共同管理,导师(导师组)全面负责的模式,课程学习所占比例较专业硕士大;专业学位硕士坚持与实践和应用结合,采用“校-企合作”、“政、校、行、企”合作的“双导师制”培养方式,理论课程教育在校内完成,实践环节到产业部门实施,所选的课题要注重实用性、创新性及服务于社会的实际需求。学分方面学术学位以课程学分和学术活动学分为主,专业学位以课程学分和实践能力学分为主。设置课程学术学位应根据学科内在逻辑来设置,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者之间的课程结构体现层次性、衔接性和递进式,形成一种纵向深化为主的知识结构,而专业学位应符合专业人士的职业需求,进行多元化综合性教育,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等人文教育。

1.4论文选题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多立足本专业研究领域进行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具有创造性、理论性,提出新发现、新方法、新理论,解决新问题;而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具有创新性、实用性,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应紧密结合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对中药产业领域中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在现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和研究课题,论文能够体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1.5就业方向不同

2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及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分析

2.1两种培养类型的意义

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仅是两种不同培养方向的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种重要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种强调学术研究,一种强调应用实践,没有优劣之分。认为专业学位硕士文凭“含金量”不如学术学位硕士,或者认为学术学位硕士不能获得高薪资工作而不如专业学位硕士的观点,都有失偏颇。中药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传承和发展既需要教学科研人才,也需要从事药物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两种培养方式需要并行共举,不能相互取代。

2.2目前存在的不足

学术学位硕士的培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目前多为单一导师指导研究生,导师知识和精力有限,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僵化,缺乏灵活性,学术交流的范围较小,研究生课题研究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了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属于新设学位类型,起步较晚,社会认可度较低,培养机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和生源不足,没有成体系的培养模式可供借鉴,从招生选拔的方式到整个培养过程皆因未能走出学术型研究生模式而遭诟病,课程设置多参考学术型硕士的课程设置,课程的应用性及实践性不强,不符合培养需要,部分课程缺乏相应的教材,仅有学术型的教材或授课教师的讲义或提纲,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和专业实践的偏离。另外作为职业指向性较强的学位类别,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必须与执业中药(药)师资格证书制度紧密联系,目前的准入制度还不健全,更缺乏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2.3改进方向

对于学术学位硕士,应改变目前单一的导师制度,改为导师小组指导研究生,既有利于扩大信息渠道、扩充知识面,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增强学术学位硕士的实践能力,灵活设计教学方法,扩大学术交流范围,给予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对于专业学位硕士,应加大宣传力度,认识到设置专业学位是出于中药学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也是适应国内外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办学机构应各方配合,确保物资经费、师资配备,做好专业学位的相关工作,要充分借鉴国外药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先驱院校的经验,立足中药学学科发展现状,突出自身特色,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充分体现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规格之间的差异,即使同一门课程也应名同而实异。最后,还需要社会各界推动,实现专业学位硕士学历或学位与国家执业中药(药)师资格的挂钩,推进国际中药职业标准化资格认定。

3结语

药学学术论文 篇5

作文教学难,其实并不在于学生不知道怎样拟题、怎样立意,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年作文当作是任务一这也可能与教师总是从方法:技巧的层面指导作文有天,学生对"人股文"当然没什么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他们看来,面对教师给的题目,他们无话可说,他们对生活十分隔膜,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充分参与生活。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实只要“有话可写”,学生动笔能力还是不差的。

记得我曾经出过一个话题作文:“感谢生命中的那首歌”。教室里顿时议论开了,学生们讨论着自己喜爱的歌曲,回忆着歌曲陪伴他们走过的路……那次作文是学生最快完成也是最有感触的习作。因此,教师可以经常选取一些具体可感、贴近生活的题目,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多彩的生活,激活淡漠的情感,提高写作的兴趣,这样,他们才愿意用一种积极、高昂的情绪对待每一篇作文。

二、真情实感的表达——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我们的学生常常将阅读背诵范文作为自己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大量照搬优秀作文中的素材,写作时他们脑子里浮现的往往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一篇篇“范文佳作”》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我们常发现有雷同的素材,套作的文章,这样就妨碍了学生自身的思维发展,作文成了生搬硬套。另外,“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句话学生都懂,但现在中学生总觉得自己生活单调,不是校园就是家里,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不是视而不见’就是见而不思q不是生活不精彩,而是他们缺乏一种发现的眼光,并未用心留意生活。

对生活淡漠,感悟苍白,学生怎么会有表达的欲望?怎么会有个性的语言、新颖的材料、真实的情感?作文教学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其实就是“以我手写我心”,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例如:学生经历了热闹激烈的运动会后,是不是就只有小运动员们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场上任何一个人或激动或沮丧的表情和动作,包括拉拉队员和观众,之后情景再现,把他们的表现拟成文字,作为侧面描写来丰富文章,把比赛的激烈场面写得更加真实具体。

学生有了这样体验生活的乐趣和收获,才习惯在生活中发现、探究,才有最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思想情绪,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正。

三、基本功的稳打稳扎解决“写好”的问题

有些学生内心排斥平时的语文教学,他们觉得考试时教材中的文章不会考,那么平时的学习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易忽略的问题。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人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学习优秀课文的写法,球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

我们要在教学中切实落实作文指导。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写作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这样在平时的教学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了解语言组织的巧妙,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这种潜移默化的积累和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要靠坚持不懈地感悟和练习来稳步前行。

四、科学评价增信心~解决“点评”的问题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而传统的作文批改多是教师一人完成,结果是教师结论性的语言多,指导性的语言少;笼统的套话多,针对个人的评价少,不能细致地指出每一个学生在作文中的优点与失误。

因此,自写自评互改互批的方式可能更有效。教师可以作一些尝试,比如待学生自我评价或是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完,教师再批阅评价。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学生自主、合作修改,会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更加在意,反复斜酌修改后才会让其他同学批改,这就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教师改起来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有的放矢,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讲评作文时,学生可以都参与进来,一起探讨习作中典型文章的优缺点,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场旁听、点评。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教师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作文的勇气和信心。

药学学术论文 篇6

1.1“辛温解表”的渊源

“辛温解表”法是用辛温气味的发表药物以发散风寒、开通腠理、解除表邪的一种方法。“辛温解表”法来源已久,早在《内经》中早已提出发汗法是治疗表证的主要治疗方法。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其在表者,汗而发之。”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治疗伤寒邪在太阳的表证时,所用的麻黄汤、桂枝汤等皆属“辛温解表”法之例,此为“辛温解表”之渊源。

1.2“辛温解表”的内涵

按照《内经》理论,辛之气味为阳中之阳。辛味药具有开通气机或开宣郁结的作用,在叶天士处方中多表述为“开气”、“开郁”、“开肺气”、“开气分”或“开上焦”。辛归于肺,肺气被郁遏时应当用“辛”去适当升散,鼓舞阳气,以抵抗秋杀之势,再佐以温之药性,以温经通脉,共达辛温解表之功。“辛温解表”法是治疗风寒表证常用之法。《内经》云:“风寒所袭而成的表证,以辛散之,以温发之。”其代表方是麻黄汤、桂枝汤。

2“辛温解表”法的功效分析

常用辛温解表药物有麻黄、桂枝、紫苏、荆芥、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藁本等。“辛温解表”法的具体应用是以辛、温的药物,发散风寒、解除表邪的方法。其功效有诸多方面,以下就几方面对其功效作一浅析。

2.1辛温散寒

外感寒邪在表,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咳喘,脉浮紧,舌苔白。外感风寒重证,应重用麻黄温散。寒去化热后,加生石膏辛凉清热。以麻黄汤为基本方剂。

2.2辛温解肌

外感风寒,症见发热,恶风,头痛,有汗,或鼻鸣,干呕。舌质淡,苔白薄润,脉浮缓。头痛、发烧、恶风、汗出、脉浮缓为外感风邪,营卫不和,肺气失宣所致。用桂枝汤加杏仁,辛温解肌,并宣肺气,诸症好转后再用葱豉汤轻宣外邪,加生姜,白蔻仁末止呕,细辛散肺寒邪。

2.3解表化饮

外感寒邪,内伏痰饮。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气喘,痰多色白如泡沫,胸闷,白腻苔,脉浮紧。此病属外感风寒,内蓄痰饮,肺气不降。用小青龙汤加味,外散风寒,内除痰饮。

2.4和解透表

太阳少阴兼病。症见寒热往来,头痛,身痛,有汗,心烦欲呕,不思饮食,脉浮弦。头痛、身痛、无汗为太阳经病;寒热往来,胸胁苦闷为少阳经病;心烦口渴脉洪为阳明经病,用药以小柴胡汤加味,和解透邪,兼清明阳,故能取效。

3历代医家运用“辛温解表”法方剂举例

“辛温解表”法主治外感风寒表证。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香苏散等。若有兼证,可随证加减,灵活配伍。

3.1麻黄汤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适用于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

3.2香苏散

香苏散首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由香附、紫苏叶、炙甘草、陈皮四味药组成,药性平和,但略显温性。主治外感风寒,内兼气滞之证,既能解表散寒,又能理气和胃。方中苏叶发汗解表、行气和胃,香附理气解郁,陈皮行气健胃,相配有解表宽中、舒畅气机的作用,甘草益气和胃、调和诸药,少佐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肌表。诸药配伍有发汗解表、理气和中的作用,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气滞的良方。适应于外感风寒,气机内滞,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等症。

3.3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饮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暑温》,系吴鞠通从《和剂局方》香薷散加减化裁而成。新加香薷饮由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组成。本方为暑湿内蕴,寒邪束表,暑湿寒三气兼感,卫气同病而设。夏月先受暑湿,复感寒邪侵犯肌表,或客寒包火之证,用此方治之。方中香薷辛温香窜,外能发汗解表、疏散寒邪,内能化湿和中,一物兼祛寒湿二邪;厚朴苦温燥湿、理气和中;银花、连翘辛凉透达、清热涤暑,扁豆花芳香清化、解散暑邪。综之为疏表散寒、涤暑化湿、表里共治之剂。适用于夏季感受暑邪,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心烦口渴,面赤,胸闷,纳呆等症。

4辛温解表”法的现代应用举例

4.1“辛温解表”法治疗荨麻疹

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组成,具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或杂病营卫不和自汗证。肺主气,司宣发,外合皮毛,皮肤与肺关系密切,皮肤必须依赖肺气的温煦才能润泽,故将该方灵活加减运用于荨麻疹的治疗中。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以风团此起彼伏,发作急速,皮疹消退后不留痕为特点,中医认为无风不作痒,故祛风解表为其主要治则之一。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始觉瘙痒,迅即出现扁平隆起风团,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肤色潮红、瓷白或无变化;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搔抓后随即起条索状疹块,消退不留痕迹,甚则剧痒。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咽喉不利,甚至胸闷气憋、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运用桂枝汤随证加减,治疗荨麻疹疗效颇佳。处方为: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6g,大枣15g。水煎服。剧痒难忍者加枳壳10g,风团暗红加当归10g。桂枝辛温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消除水肿的药理作用,白芍具有凉血活血的作用,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生姜之辛助桂枝之效。炙甘草、大枣调和诸药,相得宜彰。

4.2“辛温解表”法治疗角膜炎

目为面部空窍,居上焦之巅,而外露体表,为脏腑经络之叶,外易受六淫时邪侵袭。因寒致病,证候非一,临床辨证当分表里,寒热虚实。眼病表、寒证,除与内科相同之外,尚有不同之处。如:眼脸紫肿,泪出清稀,白睛紫滞或淡红,黑睛生翳色白。表寒者,法当辛温解表、退赤祛翳。角膜炎习惯从眼炎症属火热治疗,多从泻火通腑。前贤在论及目疾之治则多以火立治。然而《眼科奇书》中论及外障皆生于寒,且在临床外障因于寒而引起者并不鲜见。细察其因,概因六淫之邪皆可患目窍,非独风火。对于寒邪为患所致的外障眼病,非辛温解表不能祛其邪。故眼睑浮肿,沙涩难开,鼻塞声重,涕泪交流,头痛连项,白睛红赤,黑睛中央是条状白色混浊,见有分枝,瞳仁紧小,舌质淡,苔白润,脉浮紧者证属:伤寒愈后,余邪不散,上走空窍。拟以辛温解表法治疗。治之以八味大发散:麻黄6g,细辛3g,藁本5g,蔓荆子10g,羌活5g,防风6g,川芎4g,白芷6g。水煎服。其中麻黄辛温散寒,蔓荆子疏风清热,羌活、防风、藁本、细辛散寒解表、疏风胜湿。诸药合用,功能推陈磨翳、解散风寒。

4.3“辛温解表”法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吸入外界过敏性抗原而引起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迅速,常因接触花粉、尘螨等致敏物质而发病,环境温度变化也可诱发。以鼻痒、连续喷嚏、鼻塞、流大量水样清涕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伴有眼结膜、咽喉部、外耳道发痒。发病时患者鼻黏膜明显肿胀,粘液分泌极度旺盛,显微镜下可见杯状细胞数量增多,上皮与基底膜明显水肿并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有的患者在眼结膜、咽后壁等处也可有类似的病理变化。运用辛温解表通窍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以处方:麻黄15g,细辛15g,防风15g,白芷15g,桂枝10g,川芎10g,苍耳子10g,辛夷花10g,葱白3个,甘草5g。以上诸药共为1剂,水煎分3次温服治疗。方中麻黄、桂枝、防风、葱白辛温散寒解表;辛夷花、苍耳子、白芷、细辛散风寒、通鼻窍;川芎引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辛温解表通窍之功。

5“辛温解表”的现代研究

辛温解表药作为中医临床治疗表证的主要药物,其发散表邪之功效与其发汗、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镇痛等药理作用有关。化学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多数含有挥发油,挥发油具有发汗、解热、镇痛、抗菌、抗炎、利尿等作用,且能扩张周围小血管改善微循环。辛温解表药中有的药物通过兴奋汗腺组织的M-胆碱受体,增强汗腺上皮细胞的分泌活动,促使汗腺分泌,如麻黄等;有的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而发汗,如薄荷等;大部分辛温解表药则通过改善体表血循环,扩张末梢血管而发汗,如桂枝、生姜等。辛温解表药的体外抗菌实验表明:麻黄挥发油、桂枝、辛夷挥发油等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麻黄汤、桂枝汤对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增殖,腺病毒3、7型,肠道孤儿病毒(ECHO11)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麻黄挥发油乳剂对人工发热的兔具有解热作用,麻黄挥发油及萜松醇对正常小鼠体温有降温作用,麻黄生物碱、挥发油、非生物碱组分均具有解热作用,是其发挥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细辛挥发油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为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显著降低炎症组织及其渗出液中组胺含量,对抗组胺或PGE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白细胞游走;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荆芥挥发油急性给药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急性胸膜炎炎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对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生成、抗氧化及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含量有关。桂枝挥发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对LPS致大鼠急性肺炎模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数、淋巴细胞计数亦有显著抑制作用。桂枝挥发油和桂皮醛外对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具有较好保护作用,此外桂皮醛对病毒感染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降低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减轻其肺组织病理形态的损害。

6结语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