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范文 > 甘肃原生态民间舞走进高校民间舞课堂的设想范文正文

甘肃原生态民间舞走进高校民间舞课堂的设想范文

时间:2019-08-12 14:38:42

中央乐团原著名作曲家田丰创立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习馆、“孔雀公主”杨丽萍打造的轰动全国的《云南映像》等。作为民间舞蹈文化热爱者及舞蹈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让原生态民间舞蹈走进高校民间舞课堂,对于传承发展传统民间艺术、弘扬传播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甘肃民族民间舞为个案,从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的角度,试论拓宽高校民间舞课程模式的种种可能。

原生态民间舞进入高校民间舞课堂的意义

原生态民间舞蹈是“学院派”民间舞蹈生存之根,脱离了原生态的土壤,“学院派”民间舞蹈的发展就会无从谈起。甘肃原生态民间舞蹈引进高校民间舞蹈课堂,从宏观上是为人类共有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付出实际行动;从微观上丰富、补充了“学院派”民间舞现有的教材体系,有助于更多的人研究甘肃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地处“丝绸之路”的东段,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目前聚居着除了甘肃所独有的东乡、裕固、保安三个民族之外,还有汉、回、藏、蒙、哈萨克、撒拉、满、土、维吾尔等众多民族。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舞蹈艺术,它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原生态民间舞蹈品种繁多,“据全省普查,目前尚在流传的民族民间舞蹈有75种250个节目。这些舞蹈若以题材和内容来划分,大致可分为:生产劳动性、娱乐民情性与宗教祭祀性三大类”。①无论是气势磅礴、端庄刚健的“鼓舞”,还是典雅柔美、寓意光明的“灯舞”,抑或是技巧精湛、表演细腻的“龙舞、狮舞”,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甘肃地方色彩的风格特点。如此姿态万千、特点鲜明、并具有多民族色彩的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正当全国各地大力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保护、传承之时,将甘肃原生态民间舞引进高校课堂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响应与促进,而且还有助于更多的人关注与研究甘肃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目前,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开设的民族民间舞课程中,均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为“龙头”的“学院派”民间舞教育体系为主。不可否认,这套盛行全国的“学院派”民间舞教材先后在一代代老、中、青舞蹈教育家们的探索、整理中,以其较高的训练价值、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民间舞教学中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成为民间舞教学体系中的一枝奇葩。但是,这些教材在历史的检验中也显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第一,舞种较少。不少学生在学习了这套民间舞教材之后,就只知道汉族的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山东秧歌、云南花灯,以及藏、蒙、维、朝、傣五大少数民族的舞蹈。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中国就只有这些民族民间舞蹈。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越来越窄、越来越浅。第二,将“学院派”民间舞教学体系作为地方性综合类大学舞蹈学专业民间舞课程唯一的教学内容,而忽视本地区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资源,是否不利于各民族民间舞蹈百花齐放,具有单一片面之嫌呢?!因此,地方高校舞蹈学专业的民间舞课程,在学习了藏、蒙、维、朝、傣族和其他地区的汉族民间舞蹈之外,利用本地区民间舞蹈文化资源,引进本地区有特色的原生态民间舞蹈,不仅是对已成完整体系的“学院派”民间舞蹈的一种补充、对丰富和拓展民间舞蹈课程内容和模式上的有力探索,而且还对于学生拓展视野、丰富文化内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