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范文 > 礼仪 > 商务礼仪 > 餐桌礼仪(优秀9篇)正文

餐桌礼仪(优秀9篇)

时间:2023-06-30 04:28:19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餐桌礼仪(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餐桌礼仪常识 篇1

印度人的主食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为主,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由于各种宗教的不同禁忌,有些肉类在印度不能吃,渐渐地演化成了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体系。印度人除了牛肉不吃外,鸡肉和羊肉都是主要食物,因为牛在印度被供奉为神。

印度人还常以一种被称为“馕”的面饼为主食。无论在高级餐馆还是在街头树阴下,时常可以看见印度人席地盘腿而坐,用手撕下一块馕,蘸上菜糊、汤汁以及用豌豆、绿豆等各类豆制品熬成的豆汤,津津有味地吃着。还有一些食物把饼与土豆结合起来。另外,手抓饭也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每个人吃饭时用右手将饭菜反复搅拌和匀,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撮起送入口中。不过,手抓饭只限于自己家里或非正式场合,在上档次的餐馆用餐或出席正式场合,印度人依然使用刀叉作为餐具。

印度人在口味上尤喜食咖喱,嗜好酸辣,重油重色。烹调方法以烧、煮、烩、炸、炒为常见。荤菜烹制,喜用挂糊,不善用浆,丁香、八角、小茴香、豆蔻、辣椒粉、黄姜粉、格拉玛什拉粉用量惊人。红茶为印度一大特产,饮用时需烧煮,并加入白糖和奶粉。在众多的印度菜肴中,咖喱类菜为其最大特色。其烹制方法多样,原料使用各异,口味各具特色。

印度是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在印度信徒对信仰十分的牵扯。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他们的饮食上。印度虔诚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义者,耆那教徒更是严格吃素,吃素的人占印度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印度是素食王国,素食文化是印度饮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

餐桌礼仪 篇2

一、入座

进入西餐厅后,由服务生带领入坐,不可冒然入位。男士或服务生可帮女士拉开椅子协助入座,一般由椅子左侧入座。座位的安排于离出口最远的位置为上位。

二、餐具的摆设

(1).摆在中央的称为摆饰盘或称展示盘Show Plate,餐巾置于装饰盘的上面或左侧。

(2).盘子右边旁摆刀、汤匙,左边摆叉子。可依用餐顺序、前菜、汤、料理、鱼料理、肉料理、视你所需而由外侧至内使用。

(3).玻璃杯摆右上角,最大的是装水用的高脚杯,次大的是红葡萄酒所用的,而细长的玻璃杯是白葡萄酒所用,视情况也会摆上香槟或雪莉酒所用的玻璃杯。

(4).面包盘和奶油刀置于左手边,装饰盘对面则放咖啡或吃点心所用的小汤匙和刀叉。

餐巾布的位置

餐巾布通常是折叠好放在位子中间的装饰盘上,这是正式的晚宴上常见的餐巾摆法。除此之外,餐巾布也会放在盘子的边上。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餐巾布不是放在盘子中间的位置,它就会在你的左边,而右边的餐巾布是属于坐在你右边的客人的,注意不要拿错其他的餐巾布。另外,有时候餐巾布是放在杯子中的,此时你的餐巾布就是在右边的杯子中。

餐巾布的使用方法

入座后,不要急于打开你的餐巾布,因为第一个打开餐巾布的人应该是女主人,她的这个动作宣布晚宴正式开始。

很多人认为吃西餐时应该把餐巾布挂在胸前以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优雅。餐巾布挂在胸前或围在脖子上只适用于小孩或用餐不方便的人。一般人用餐时应将餐巾布平铺在双腿上,较大的餐巾布可以对折后铺在腿上。

餐巾布也叫口布,是用来擦嘴的,所以不要用它来擦脸或擦餐具。如果需要擦汗,你可以用纸巾。有些人习惯在用餐前先擦一下餐具,事实上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所以一定要避免。有些女士会用餐巾布擦掉餐具上留下的口红痕迹,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虽然口红留在餐具上很不雅观,但需要擦去口红印时,应该选用纸巾。

在用餐过程中,饮用酒水之前,你需要先用餐巾布擦拭嘴边的油迹。除了必要时用来擦嘴之外,在餐桌上用餐的整个过程中你的餐巾布必须一直保持平铺在你的双腿上。

用餐期间需要中途离席时,你应该把餐巾布放在你的椅子上。这表示用餐未完毕,你还会再回来继续用餐。

用餐完毕后,把你的餐巾布从中间拿起,放在桌子上,具体位置是你盘子左边的地方。只需要随意放好就可以了,不必特意折叠好,但也要注意不要把餐巾布弄得皱巴巴的。

正如打开餐巾布一样,把餐巾布放回桌上的动作也是由女主人先做的,这表示晚宴结束。

刀叉的使用方法

(1).西餐进餐时一般以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如果用左手拿叉不方便,也可以使用右手。

(2).用餐中,有事而离席时,宜把刀叉摆成八字型挂放在餐盘上。用餐结束后,则是平行的斜放在盘上一侧。

喝汤的礼仪

(1).西餐的汤分为清汤及浓汤,较正式的餐厅再供应清汤时使用椭圆形汤匙及汤杯,供应浓汤时使用圆形汤匙及宽口汤盘。

(2).拿汤匙的姿势是由内经外侧舀食。

(3).西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声音。用汤时,不可用嘴将汤吹凉。可轻轻摇动汤使其稍凉。

(4).食用完毕后把汤匙放在靠自己身前的底盘上,或是放在盘中。将汤匙的柄放在右边,而汤匙凹陷的部份向上;汤杯与汤盘都是如此。

餐桌的礼仪 篇3

在国际餐桌礼仪中对坐姿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范。端庄文雅的坐姿不仅能体验一个人的气质,而且能使精气神得到显现。国际商务交往中商务聚餐是少不了的,如何给外来客人留下好的印象,就从餐桌礼仪坐姿开始。

国际餐桌礼仪对坐姿的要求

坐在餐桌旁的时候,身体应保持挺直,两脚齐放在地板上,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在餐桌上必须像军校的学生一般,坐得像枪杆一样笔直,不过也不可能像布娃娃一样,弯腰驼背地瘫在座位上。

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在上菜空挡,把一只手或两只手的手肘撑在桌面上,并无伤大雅,因为这是正在热烈与人交谈的人自然而然会摆出来的姿势。不过吃东西时,手肘最好还是要离开桌面。如果两个胳膊不顾一切地往外张开,使得左右两边的同席者感到不便,这样就很不礼貌了。

暂停用餐时,双手如何摆放可以有多种选择。你可能喜欢把双手放在桌面上,以手腕底部抵住桌子边缘;或者你可能喜欢把手放在桌面下的膝盖上。双手保持静止不动,不管怎样,可能比用手去拨弄盘中的食物,或玩弄头发要好得多了。

在餐宴进行当中,当有客人晚到时,若是女性,则在场的所有男士应该起立欢迎,而女士不须起立。若迟到者为男性,则男士也不必起立相迎,但来人若为长辈或德高望重的男士,在场男士仍须起立相迎,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国际餐桌礼仪坐姿禁忌

“坐如其人”,一个人的坐姿也是他的素养和个性的体现。得体的坐姿可以塑造社交者得良好形象,而错误的坐姿,则会给人一种粗俗、没有教养的印象。

在正式场合,不应出现下列姿势,一是双腿过分分开,二十高架“二郎腿”或“4”字形腿,三是腿脚抖动摇晃,四十左顾右盼,摇头晃脑,五是上身前倾后仰或弯腰曲背;六是双手或端臂、或抱脑后、或抱膝盖、或抱小腿、或放于臀部下面,七是双腿长长前伸、或脚尖指向他人;八是双手撑椅,九是又跷脚又摸脚,十是坐下后随意挪动椅子。

此外还应注意不要当众抠鼻子、剔牙齿、挖耳朵、整理内衣和重整发型。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女士如在餐桌上整理服饰,拿出小镜子补妆,就会引起麻烦了。这种行为,首先说明你缺少自尊,而且还容易被西方人误认为你是非正当职业者。

不要在餐桌上补妆,女士们赴宴常常会化比较亮丽彩妆,用餐过程中或有需要补妆之时,或用餐完毕要修补口红,切记不可在餐桌上进行,此时应向在座宾客说声对不起,然后到卫生间或化妆室去补妆。

目前有不少女士,虽然很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但从不注意小节。如当众抠鼻子会立刻给人一种邋遢肮脏的印象;剔牙虽是司空见惯的事,但仍为底下之举。

文明餐桌礼仪 篇4

座位问题;

在酒桌上座次是有大讲究的哦,尤其是商务宴会,座次出现问题的话可是有可能得罪人的。

一般来说面门居中位置为主位,也就是正对着门的位置最为重要,一般是长辈或领导的位置,如果是宴请客人的话,就要请客人坐在这个位置了。其他按照重要程度分左右而坐。主位右侧为主宾,左侧则是夫人或副主宾,正对主位的是第二主人,第二主人的两侧为副主宾,与主位成九十度的两侧位置则是陪同。千万不要安排错了哦!既然是酒桌上的礼仪,斟酒敬酒自然是少不了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斟酒呢?

酒桌上斟酒也是有次序的,应当先给长者或客人斟酒,斟酒的人应该有颜色,随时观察对方的酒杯中是否还有酒。

斟酒的酒量也有讲究,不宜太满也不能太少,一般以八分满为宜。酒太少客人会不高兴的,酒太满一碰杯要撒出来了。

所以八分满刚刚好。

敬酒的礼仪也是十分重要。敬酒时要注意顺序,应先从身份证尊贵者开始,其他可按照顺序敬酒,敬酒时酒杯应稍微低于被敬酒的人,可以多人敬一,但是一定不要一人敬多人;

敬别人酒时,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以视情况而定;在主人或领导讲话时不要敬酒,打断他人讲话会很不礼貌;

被敬酒时不要拒绝,如果确实不能喝可以说明不能多喝,可以少喝一点表示一下。

不要强制劝酒,切记!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敬酒时的说话技巧需要注意。

敬酒是有敬酒词的,敬酒时要有说辞,直接让对方喝酒失了趣味,更失了礼貌。

如果是给领导敬酒,可以说“感谢领导的栽培”,

给同事敬酒,可以说“感谢工作中的配合,带来了不少麻烦”。

也可以记一些经典的祝酒词,但不要选择低俗的敬酒词,避免引起别人的反感。恰当的敬酒词会适当增加酒桌的乐趣,不会让气氛太过沉闷。

切记不要过分劝酒,文明饮酒。

餐桌上有六个“不要”:

第一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给客人夹菜,如果桌子上有公筷的话可以用公筷,没有公筷的话就不要给客人夹菜,也不能过分劝菜。

第二不要随意吸烟,尤其是有女士和儿童的宴席,很多女士非常讨厌二手烟,儿童也要避免吸二手烟。

第三不要大声喧哗,大声喧哗会让人感觉非常没有教养。

第四不要在餐桌上补妆,女士想要补妆的话可以去洗手间。

第五不要在餐桌上剔牙,这是非常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

最后一要,不要将手机放在餐桌上,现在很多人是低头族,但是其实手机会让我们在餐桌上缺少交谈,只低头看手机对说话的人非常不礼貌,也让你没有办法参与交谈。

白酒

您还知道有哪些不一样的餐桌礼仪呢?

请转发文章;并下方留言;

关注我们百家号我们会在评论中抽选精彩评论。

不定时送出精美礼品;

关于餐桌礼仪 篇5

关于餐桌斟酒礼仪

1、 斟酒方式

斟酒的方式有两种:桌斟和捧斟。桌斟是指客人的酒杯放在餐桌上,侍者持酒瓶向杯中斟酒。一般情况下,瓶口应在杯口上方2厘米左右处为宜,瓶口不宜沾贴杯口,以免有碍卫生或发出声响。捧斟适用于酒会,其方法是一手握瓶,一手将酒杯捧在手中,站在宾客的右侧,优雅、大方地向杯内斟酒。

2、 斟酒姿势

侍者在斟酒时,要站在每一个餐位的右侧,面向客人,右脚前,左脚后,呈“丁”字步站立,用右手握住酒瓶下半部和酒标背部,需要强调的是,必须把酒的正标显露出来,以便喝酒的人看到酒标。斟酒时需尽量伸直手臂,避免胳膊肘弯曲过大影响后面客人。

3、 斟多少酒?

红葡萄酒入杯均为1/3;

白葡萄酒入杯为2/3;

白兰地入杯为1/2;

香槟斟入杯中时,应先斟到1/3,待酒中泡沫消退后,再往杯中续斟至七分满即可。

4、 斟酒的顺序

斟酒时,应先斟一些给主人品尝,在主人表示满意后再为他人斟酒。我国的葡萄酒礼仪大体上遵照国际上的做法,但在服务的顺序上有所区别。在家宴中,我国一般遵循先长辈后小辈,先客人后主人的顺序。而在国际上,妇女则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侍者首先要给女主宾斟酒,然后依次给所有女性倒酒,随后再男性,最后才是主人。主人也可以给自己倒酒,但顺序依旧不变。不同的葡萄酒斟酒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如先上酒质较轻的葡萄酒,后上酒质较重的葡萄酒;先上干葡萄酒,后上甜葡萄酒;先上新酒,后上老酒。

5、 斟酒的时机

在宴会开始前五分钟之内要将葡萄酒斟入每位宾客杯中。斟好酒后就可请客人入座。在宴会开始后,应在客人干杯后及时为客人添斟,每上一道新菜后同样需要添斟,客人杯中酒液不足时也要添斟。不过,当客人掩杯或者用手遮挡住杯口时,说明客人已不想喝酒,此时,则不应该再斟酒。

斟酒礼仪应该注意哪些

1作为客人

人们在为客人斟酒的同时,常说“满上满上”。这个满可不是满的溢出来,而是指满杯中的八成即可。斟酒不可太满,以八成为好。瓶口不可搭在酒杯上,间隔两公分为宜,免得彼此碰击。

2作为主人

作为主人,要首先为客人斟酒。斟酒时,应从第一主宾地位开端,按顺时针方向绕餐桌依次进行。酒瓶要当场翻开,酒杯大小要一致。如在座的有年长者,或有长辈、远道来的客人或职务较高的同道,要先给他们斟酒。如不是这种情形,可按顺时针方向,顺次斟酒,酒需斟满,但不要溢出来。

作为客人,当主人为自己斟酒时,要起身或俯身,以手扶杯或欲扶状,以示恭顺。

3斟酒姿态

斟酒姿态要端正,站在客人身后右侧,右手拿斟酒瓶,身体不可紧贴客人,但也不要离得太远。

4酒瓶的持法

给每位客人斟酒,应手持酒瓶将商标朝宾客先示意一下,如客人有不喝的表示,应换其他酒。要留神瓶内酒量的多少,瓶内酒越少,出口速度越快,倒时容易冲出酒杯,所以要控制好酒瓶倾斜度。

5斟其他酒水

斟软饮料、啤酒,应该是八分满,且斟啤酒时泡沫不能溢出;白葡萄酒类一般斟6~7分满;红葡萄酒类一行般斟5~6分满;白兰地、威士忌的酒,一般斟2~3分满;香槟酒斟6~7分满;中国红、白酒斟7~8分满。

餐桌礼仪文化 篇6

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任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类的话。

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的话。

对中西主人的餐桌话语进行推理,很容易得出:中国人遵循了“贬己尊人”的原则。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交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如在宴席上西方人不议论令人作呕之事,会千方百计采用含蓄文雅的词来替代toilet,如:“Where can I washmy hand?”、“I wonder if I could go somewhere.”、“ Can I add somepowder?”等。

另外,在西方国家不要问“吃饭了吗?”等我国习惯的问候语。“您吃饭了吗?”容易使人莫名其妙,甚至会出现误会。如在英国,你若问人吃饭没有,其含义是你有意请对方吃饭;这对于未婚男女,则表明你有意约会对方。

1、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餐桌举止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有对传统的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危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

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 ) )缺乏特色。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使其毫无创造性。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 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的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而且中国烹调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都毫无变化。

4、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数汤菜,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鱼就是鱼,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这体现了继承,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比如就餐时的衣着,要远比过去随意多了,可着中山装、夹克或西服等,这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这正是中西方文化融汇,相互发生正迁移作用最好的。

例证。

当今许多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吸烟或喝酒,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的住处吸烟喝酒。而在当今的中国,许多人既吸烟又喝酒,有一种社会怪现象似乎是不吸烟不喝酒就无以社交。所以在中国的餐桌上依旧存在吞云吐雾、烂醉如泥的陋习,尽管他们知道这有伤风范,但依旧不能禁绝之。想必这就是文化迁移和发展的不完全性、不彻底性的表现,我们有必要在正确理解和认识文化现象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人文文化的发展,提高民族人文素质。

3、座位的排序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对于餐桌的规矩,西方人进餐用刀叉, 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不仅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传统,还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因此,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对比研究过程中,各自的优、缺点显而易见。这种研究有利于文化的正迁移作用,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本民族语言、人文文化的发展。

餐桌礼仪常识 篇7

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之所以要重视餐桌礼仪是因为:有礼貌的孩子是很受欢迎的孩子,人喜欢花时间与那些有礼貌而不是粗鲁无礼的人待在一起。那些不具有良好的餐桌礼仪的人将发现自己被排除在邀请名单之外,即使被邀请也发现他人的排斥。

教孩子良好的餐桌礼仪,展示了社交礼仪的理解和尊重他人,让孩子意识到礼仪的价值。良好的餐桌礼仪为孩子其他习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将对他们有利。他们这种成熟的礼仪举止,使得孩子更容易受欢迎,这又促进了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

孩子的社交举止不是天生的,他们需要被成年人教导礼仪,通常这项任务就会由父母负责。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因为孩子学习必要的礼仪是通过不断的提醒和强化,直到这种行为成为第二天性。

如何教孩子餐桌礼仪

正确的餐桌礼仪需要不同阶段的教育和训练,首先教孩子使用简单的短语,如“请”和“谢谢”,引导孩子向他人要求什么东西时需要礼仪用语。

孩子三岁以后,爸爸妈妈应该开始教他们正确地使用各种餐具。儿童喜欢模仿成年人,所以这要求父母一定要使用正确的礼仪,这样他们可以学习好的餐桌礼仪。

向孩子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餐具,然后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及时纠正错误,对于好的行为给予赞美和奖励,这样可以使这个任务更加顺利的进行。

关于餐桌礼仪的合理建议

1、教你的孩子如何饭后收拾桌子、整理餐具,一旦他们完成的很好,一定要感谢并表扬他们的出色工作。

2、确保一家人在餐桌上愉快的一起吃饭,而不是在卧室里,或者看着电视吃饭。

3、远离自己的调味品,礼貌地要求孩子递给你,当他(她)拿给你的时候,记得要谢谢孩子的行为。以后孩子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他(她)会模仿你的行为。

4、让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够坐直身体,不要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好的坐姿将帮助用餐过程,有利于消化。

5、如果要打喷嚏或咳嗽,脸要转过去并用桌子餐巾捂住嘴,之后记得说“对不起”。

餐桌礼仪 篇8

西餐桌吃饭礼仪

入座的礼仪

在西方人的概念中,穿着得体是进餐的前提。所以,去高档餐厅之前一定要穿着地正式得体:男士要穿整洁的服装 和皮鞋,女士要穿正装和有跟的鞋子,绝不能穿休闲服到餐厅用餐。

在座次安排上——西方人请客一般使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再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在坐席安排上也会表现出对女士的尊重。一般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方,然后依次排序。

请记住:西方以右侧为尊,左侧为次。所以,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入座后,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也不能跷二郎腿。要保持姿势端正,背挺直,腹部和桌子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这个姿势在进餐时也要保持,千万不要弯下腰去用餐。

用餐的礼仪

西餐的餐具比较多,有餐具、餐巾,刀叉也分成很多种。怎样才能分清这些餐具并正确的使用它们呢?

请记住以下几点:

1餐巾要在用餐前打开

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把餐巾打开,向内摺三分之一,然后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2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

如果有两把以上餐具,由最外面一把开始,依次向内取用。握刀叉时,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从左向右切割食物。

3持汤匙的手法和握笔一样

如果觉得不方便,也可以换成右手拿叉,但不要频繁更换左右手。汤匙用完以后,不要留在汤碗或汤盘里,要放在盘子或托碟上。

4餐巾布是用来擦嘴和手的,不建议擦脸等

一般餐巾上印有logo的是正面,擦拭嘴巴时,要用反折的内侧来擦,这样擦完不会露出污渍。

5崇尚安静享受美食

西方用餐文化和中餐不同,不提倡过分热闹和喧哗。因此在用餐时使用餐具尽量不要发出响声,咀嚼时不要说话,不要张嘴大嚼。您可以和左右侧的客人安静的交谈,但不要只和熟人交流。

餐桌的基本的6个礼仪 篇9

一、敬酒时,用右手托着杯底,碰杯的时候,杯口要比对方低一些

二、别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即使你想照顾别人,也要记得,要使用公筷。

三、多祝酒,少劝酒,多说点祝酒辞,别人自然愿意喝,恶意劝酒会遭人厌恶,尤其是说,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四、转桌要懂分寸,别在别人夹菜的时候转桌。

五、座次要论尊卑,要注意自己的座位。

六、别光顾着自己低头吃菜,要适时地抽空和大家互动,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就算你不善言谈,也没关系,和谈话者保持眼神的交流,同样也会赢得对方的好感,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