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范文 > 礼仪 > 礼仪常识 > 幼儿礼仪教育知识热门5篇正文

幼儿礼仪教育知识热门5篇

时间:2023-07-03 13:38:41

幼儿礼仪教育知识(精选5篇)

幼儿礼仪教育知识 篇1

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见了面,要给孩子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孩子还没和对方打招呼,就急着催孩子,结果愈催愈糟。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他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孩子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实孩子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

要处理这个问题,事先预防是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孩子,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孩子说好规则,确定他已经听明白,并问他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边,这些规则一定会被打破,但家长要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孩子遵守。同时,家长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例如,孩子在超市奔跑吵闹,屡劝无效时,可问他:“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孩子不听劝说,就冷静地带他回家,千万不要舍不得选好的物品。让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场所表现得宜,否则不能再出门。下次出门前,可再和孩子谈一次,是否了解这些规则,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孩子托给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轮流外出购物,这样也能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还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别在吃饭前或午睡时间带孩子出门,因为那会让他们更兴奋,难以控制,孩子吃饱睡足了,大人也比较轻松。

幼儿礼仪教育知识 篇2

幼儿礼仪教育的好处

1.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里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

2.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

安静、安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基本保障。如果每个孩子学习礼仪。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礼貌的征求别人意见,比如:“,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积木吗?”“,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那么,当幼儿知道别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领域时会很有礼貌的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那么,当孩子专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必然的。

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和老师或是小朋友倾诉、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幼儿礼仪教育特点

要求低,内容浅,措施细,方法活;

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

幼儿礼仪教育注重生活性,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随人、随事、随时、随地、随境地进行随机教育。

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重智不重德,这就使得日常礼仪教育中出现了教育误区,对孩子品德和个性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不讲文明、任性、霸道的“小皇帝”。

日常礼仪教育误区:

有的家长过于溺爱迁就孩子,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与同伴打闹,侵害了他人的利益,但是有的家长却不予纠正,对孩子进行不正确的反面教育;

家长不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孩子饭前便后不洗手,玩具乱堆乱放,公共场所乱扔废物等,家长对此不闻不问。

其实家长的很多不良行为和嗜好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接受。

鉴于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影响,提出指导建议。

几点教育引导法

1、进餐

进餐前、洗净手、打喷嚏、遮住口、轻轻嚼、漫漫咽、不挑食、不剩饭

活动目标:知道进餐时的礼仪要求,并能按要求去做,培养良好的幼儿园进餐礼

仪要求

家园互动:

1、在家进餐时,家长应按相应的礼仪要求引导孩子进餐,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2、家长对孩子应进行隐行教育,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为孩子做好榜样

3、吃饭时规定孩子前十分钟要保持安静,十分钟以后可以小声交谈

2、进餐(爱惜粮食)

自己吃、不用喂、吃干净、不浪费、爱粮食、惜食物、粒粒米、皆辛苦

活动目标:知道粮食的来历和爱惜粮食的道理

家园互动:

1、不论在家还是外出就餐,家长应注意给孩子的饭菜要适量,也可请孩子根据自己的食量盛饭,不浪费

2、家长利用假期外出的机会,带孩子郊游,顺便介绍农作物的生长知识,并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3、进餐(不挑食)

小朋友、在成长、若挑食、缺营养、瓜果菜、都品尝、食五谷、身体棒

活动目标:知道各种食物对我们的好处,激发孩子爱吃各种食物的愿望

家园互动: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身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4、分享玩具

小玩具、真新奇、大家玩、才有趣、懂谦让、知爱惜、共分享、更知礼

活动目标:

1、愿意将自己喜爱的玩具与他人分享

2、在分享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轮流分享与“先宾后主”的分享规则

3、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礼仪

家园互动:

1、家长要有意思地进行言语、表情、动作的鼓励,强化孩子的愉快体验,从而激发孩子再次尝试分享玩具的愿望

2、孩子想与他人分享玩具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大方地用语言表达

3、规范自身行为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4、要防止孩子在分享时产生攀比的心理

5、注意解决分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孩子爱惜他人玩具的品质

5、分享食物

小食品、甜又香、尊长辈、您先尝、你也吃、我也尝、好朋友、共分享

活动目标:

1、愿意将自己喜欢的食物与他人分享

2、在分享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平等分享的规则

3、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行为和习惯

家园互动:

1、举办“家庭分享会”,让孩子在家庭中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2、每次分享食物时,家长都要对孩子的分享行为进行激发孩子再次尝试分享食物的愿望

幼儿礼仪教育知识 篇3

概括而言,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学习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公共场所礼仪涵盖面较广,对幼儿而言,要做到初步了解就算达到要求了,进一步的要求为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能做到谦让,会尊重和原谅别人。

学习礼仪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并遵守的,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做到发言举手、会认真听完别人的话,与别人一起活动(超过3个人)需要服从活动的规则,不能擅自改变规则或任性;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要轻轻地进行,尽量避免制造噪音;学会和他人在意见分歧时商量解决,能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的演出时,保持安静、不吃零食、不乱扔东西,演出结束后,懂得鼓掌表示感谢。

幼儿礼仪教育知识 篇4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早期教育不仅要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而且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成为聪明文雅、内外兼修、秀外慧中的孩子。不少家长也关注孩子的礼仪培养,不少幼儿园也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不少幼儿礼仪书籍也应运而生,火热上市。

研究表明:3—6岁不仅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国是个礼仪之邦的国家,讲究个人的言谈举止,注重礼尚往来,不少家庭与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幼儿的礼仪教育。那么,幼儿礼仪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呢?

一、个人礼仪

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带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二、亲子礼仪

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三、师幼礼仪

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幼儿家长知道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人见人爱的幼儿!

东东今年3岁多了,行为习惯很不好,比如:经常打小朋友、不讲究公共卫生、不注意交通安全、不会接待客人、喜欢打搅邻居等等,总之,东东在大家伙眼里就是一个不讲究文明礼仪的淘气鬼、讨厌鬼。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知老”,看到东东行为不端,爸爸妈妈也很焦急,但是不知道幼儿礼仪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早期教育不仅要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而且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成为聪明文雅、内外兼修、秀外慧中的孩子。不少家长也关注孩子的礼仪培养,不少幼儿园也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不少幼儿礼仪书籍也应运而生,火热上市。

研究表明:3—6岁不仅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国是个礼仪之邦的国家,讲究个人的言谈举止,注重礼尚往来,不少家庭与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幼儿的礼仪教育。那么,幼儿礼仪教育除了包括幼儿个人礼仪、幼儿亲子礼仪、幼儿师幼礼仪之外还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呢?

四、同伴礼仪

幼儿同伴礼仪主要是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遵守秩序、宽容待人、感谢帮助、真诚道歉、和睦相处等方面的内容。

五、社交礼仪

幼儿社交礼仪主要是幼儿在与他人(含亲朋好友与陌生人)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在家待客、出门做客、探望病人、接收礼物、接听电话、谈话聊天、感谢道别等方面的内容。

六、公共礼仪

幼儿公共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奏国歌升降旗行注目礼、乘坐公共汽车(买票、前门上车、后门下车、让座、讲卫生、安全)、过马路时的交通安全、商场购物注意事项、图书馆阅读纪律、公园游玩注意事项、动物园安全注意事项、电影院卫生安静安全注意事项、小区卫生安静安全注意事项、过往地下通道卫生安静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幼儿家长知道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人见人爱的幼儿!幼儿礼仪教育

幼儿礼仪教育知识 篇5

让孩子对礼仪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还要注意讲究幼儿礼仪教育的科学原则。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幼儿礼仪教育不仅要重视影响幼儿礼仪行为的一些显性的教育因素,更要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如父母、同伴等的为人处世、行为方式、仪表、语言等的表率作用。

把礼仪培养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因为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