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范文 > 条据书信 > 检讨书 > 班级数学总结与反思(实用五篇)正文

班级数学总结与反思(实用五篇)

时间:2022-11-29 10:38:55

班级数学总结反思(通用5篇)

班级数学总结与反思 篇1

尊敬的: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上课讲话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的决心.

我对于我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真的不应该在早自习的时候说话,我不应该违背老师的规定,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完全的听从老师的话,而我这次没有很好的重视到老师讲的话。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这次的悔过真的很深刻。

我要避免这样的违反纪律的事情发生,希望老师可以相信我的悔过之心。

此致

敬礼

检讨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班级数学总结与反思 篇2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第二节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教学开放过度

上课后我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回顾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喧宾夺主

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六一”儿童节的早上,天气晴朗,碧空万里,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明兴致勃勃地打电话给小星,邀请小星到公园的游乐场去玩,经过一番讨论,两人约定8时同时从各自家中出发。小明家住在公园东面的阳光花园,小星家住在公园西面的今日星辰小区。小明每分钟行80米,小星每分钟行90米。经过20分钟,两人正好在公园门口碰面。请问小明家和小星家相距多少米?由于繁琐的陈述逼使学生在寻找题中有用的数学信息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反思: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丰富生动、扎实有效。像上面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必然事倍功半,因为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析题目,从臃肿的“躯壳”里搜寻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常弄得不少孩子晕头转向。

凭空虚拟

我在教学“射线的认识”时,将“直线”、“射线”、“线段”分别比作“线爸爸”、“线妈妈”和“线宝宝”;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时,又将分数比喻成“儿子站在母亲的肩膀上”……

反思:从学习内容上看,数学不仅仅包括应用数学,还应当包括纯数学;从教学目的来看,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们认为,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生活化”,“生活化”也不是数学教学的万能钥匙。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渗透“生活化”,而且要充分利用好那些不适宜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偷梁换柱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或生活现实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数学习题确实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但都是从成人(教师)的视角出发而设计的。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租车、租船问题”、“手机费、电话费计费问题”、“彩票、彩球中奖率计算”等内容都属于这种情况。

反思:在使用各种新课程数学实验教材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有同感:其中不少知识比以前的一些教学内容还要难教(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是更难学)。从我们成人的经验来看,随着知识的逐渐积累和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

矫枉过正

我上过一节低年级“分类”,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我在教室里摆满了诸如饮料、面包、足球、玩具等琳琅满目的商品。整节课学生的所谓参与热情不可谓不高,跑上跑下好不热闹,教师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反思: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不是一定要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毕竟不能等同于数学,把“生活”搬入课堂应该进行“数学化”的处理,“生活化”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或工具,应当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易而不是让其成为教学的负担和累赘。试想,如果每节数学课都这样上的话,那么数学教师、乃至学校将会累成什么样子,有必要这样累吗?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操作比较简易的话,我们不妨将学生带到现实中去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种从成人的视角设计的“生活化”,严重脱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无论是课程标准制定者、教材的编写者、还是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执行者——教师都应当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而不是自以为是,把成人的“生活化”强加在学生头上。

班级数学总结与反思 篇3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生获得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纯粹地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教好数学,就要在课前考虑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进行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组织教学,就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地传授给学生。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想把这台戏唱好,必须预先进行创作、设计,所以教师既是作者,又是导演,还是演员,同时还是乐队的指挥。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的过程。我在设计《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按照“授之以渔养其终身”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

一、教学设计的初稿

我开始写教案时,就简单的按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和以往的经验一气呵成结果,认真看了之后,才发现缺乏新意,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程式化的过程,没有体现出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可见,我的这份教学设计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只是凭借经验来完成任务是不行的了。经过思考后,便开始进行修改。我参阅了很多的有关资料,在导课、准备和练习上加了功,并且把每个环节又重新安排了一下,要比第一次心中有数多了。就这样,我的教学设计初稿完成了。

二、教学设计的实施

教案设计的合理性只有通过教学来验证。终于到了试教的时候了,我就按照教学设计的初稿开始上课。前几个环节都顺利完成了,可是,时间不够了,到要练习的时候下课了。课结束后,我自己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之后,我明白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只是考虑到了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每个环节都在强调要教的新课的概念,反复不断地分析给学生听,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教的很累,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看来,教学设计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备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更为重要。

三、教学设计的修改

经过第一次的试教,发现了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后,对教学设计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成关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比老师反复讲解的效果要好。课后,我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在引探准备中,主要复习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回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个物体运动的特征,并联想行程问题中一些经常考虑的因素,为新课作准备。而第二个环节里,我将几个概念分散在每个细节的环节里,一个部分讲一个概念。首先,在准备题中,通过学生演示,解决“从两地出发、相向、同时”;然后,在填完表格后,设计几个问题解决“相遇”的概念;再通过表格里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来解决“相遇时间”;接着,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特征;最后,在学生自己解答例题的过程中,分析“相遇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答,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解决“速度和”的概念。这样以来,概念很清晰,相信学生也容易理解,不会混淆,也会节约时间的。

四、教学设计的再次实施

经过这次修改后,我对《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认识又深了一步。于是,拿着新的教案,我又一次的走进课堂,并邀请了学校的数学老师们来听课。这一次的课比第一次大有进步了。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教学环节紧凑,过度自然,概念讲的清楚,学生思维活跃,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每个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去解决,并且学会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看来,教案是要经过反复修改、精心设计才可以将教学过程实施的更好。

五、教学设计的反思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了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而一个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确立。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进行研究与反思,设计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经历。

班级数学总结与反思 篇4

尊敬的中队领导亲爱的战友们:

我是六班班长,年月入伍,下士警衔。由于我的疏忽管理和教导无方,今天中午午饭过后我班战士因使用手机被教导员发现。事情发生以后我认真的剖析了问题和反思自我,发生这样的事情责任主要在于我。

一、是部队防泄密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从总部领导到中队领导也一直是严抓不放。特别是去年支队下发了手机管理规定以后,各级领导更是把手机问题当作部队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中队在抓手机问题上也下了很大的力度,而这件事情让中队消耗的很大的精力去抓起来的工作成绩付诸东流。

二、对于班里的管理工作麻木不仁,老好人思想严重,导致这种问题的发生,班长号称是军中之母,这所谓的“母”不仅仅是关心照顾自己的战士,更重要的是教育自己的战士。教育他做一个好兵,做一个遵守纪律遵守部队条例条例的好战士。

三、思想麻痹松懈,责任心不强。勤训轮换开始以后,中队人员减少,执勤包值降低,对于战士的管理也开始松懈,遇到问题也是不说不讲,不再向以往那样严格的去抓去管。从自己就开始对上级布置的工作大打折扣,在这期间抱着一种让自己放松让战士放松的心态去工作,试问这样一种心态怎么会不发生问题?回头想想自己这段时间过的是浑浑噩噩的,没有管理头绪,没有工作思路,自己过着属于自己的小生活,仿佛脱离中队轨迹晕头转向吥着边际,责任心是大幅度的往下降。有想想自己真是愧对中队领导,我把领导的信任丢在一边,把自己的自以为是不以为然高高挂起,才导致了这必然的问题的发生。

决定从新回到中队管理中去,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严抓细管,同时在政治教育中加强自我的责任心,对班里人员的管理以及思想了解进一步加深加强,履好渍尽好责。

班级数学总结与反思 篇5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第二节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教学开放过度

上课后我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回顾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喧宾夺主

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六一”儿童节的早上,天气晴朗,碧空万里,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明兴致勃勃地打电话给小星,邀请小星到公园的游乐场去玩,经过一番讨论,两人约定8时同时从各自家中出发。小明家住在公园东面的阳光花园,小星家住在公园西面的今日星辰小区。小明每分钟行80米,小星每分钟行90米。经过20分钟,两人正好在公园门口碰面。请问小明家和小星家相距多少米?由于繁琐的陈述逼使学生在寻找题中有用的数学信息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反思: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丰富生动、扎实有效。像上面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必然事倍功半,因为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析题目,从臃肿的“躯壳”里搜寻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常弄得不少孩子晕头转向。

凭空虚拟

我在教学“射线的认识”时,将“直线”、“射线”、“线段”分别比作“线爸爸”、“线妈妈”和“线宝宝”;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时,又将分数比喻成“儿子站在母亲的肩膀上”……

反思:从学习内容上看,数学不仅仅包括应用数学,还应当包括纯数学;从教学目的来看,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们认为,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生活化”,“生活化”也不是数学教学的万能钥匙。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渗透“生活化”,而且要充分利用好那些不适宜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偷梁换柱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或生活现实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数学习题确实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但都是从成人(教师)的视角出发而设计的。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租车、租船问题”、“手机费、电话费计费问题”、“彩票、彩球中奖率计算”等内容都属于这种情况。

反思:在使用各种新课程数学实验教材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有同感:其中不少知识比以前的一些教学内容还要难教(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是更难学)。从我们成人的经验来看,随着知识的逐渐积累和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

矫枉过正

我上过一节低年级“分类”,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我在教室里摆满了诸如饮料、面包、足球、玩具等琳琅满目的商品。整节课学生的所谓参与热情不可谓不高,跑上跑下好不热闹,教师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反思: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不是一定要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毕竟不能等同于数学,把“生活”搬入课堂应该进行“数学化”的处理,“生活化”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或工具,应当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易而不是让其成为教学的负担和累赘。试想,如果每节数学课都这样上的话,那么数学教师、乃至学校将会累成什么样子,有必要这样累吗?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操作比较简易的话,我们不妨将学生带到现实中去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种从成人的视角设计的“生活化”,严重脱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无论是课程标准制定者、教材的编写者、还是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执行者——教师都应当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而不是自以为是,把成人的“生活化”强加在学生头上。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