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下学期的音乐教案三篇分享【最新15篇】正文

一年级下学期的音乐教案三篇分享【最新15篇】

时间:2024-05-30 08:50:06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15篇一年级下学期的音乐教案三篇分享,欢迎阅读。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2

《放牧》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教材分析

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结束句出现全曲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

这首歌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第二乐句作第一乐句节奏的完全重复,只是采用了严格的模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第四乐句节奏做适当变化,旋律线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第二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实在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四、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编创与活动

1.认识双响筒。

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

2.探索。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样的声音?

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

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

四、复习歌曲《牧童》: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感受蒙古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教学重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入座!

2、 发生练习。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导入。

2、 聆听《挤奶舞》

(1) 组织学生聆听《挤奶舞》的同时选放有关《挤奶舞》的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

3、 音的高低:

(1) 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 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 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4、 运动:

(1) 教师指导学生为两组节奏选择恰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2) 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3) 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

(4) 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1、聆听《小象》

2、聆听《大象》

3、表演《小象》

4、表演《两只小象》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材分析:

1.管弦乐《小象》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2.管弦乐《大象》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3.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采用由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表露了小象以长得酷似自己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4.歌曲《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好像在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长鼻子,讲的是大象的内容,学生们都很喜欢大象,所以学起这一课的内容积极性会非常的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随乐曲(兔子舞)边跳边进室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寓教于乐:

1.听歌曲录音《小象》(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谈谈“象”的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回答小象叫了几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小象》;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按图示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3.歌词学习:根据歌曲的节奏学读歌词。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三、创造表现:

1.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

四、完美结课:

2.学生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歌曲《小象》,学生们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进行游戏,课堂进行的非常顺利。

教学反思通过轻松活泼这节课我通过律动的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再通过游戏对号入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节奏型。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由于二年级的孩子识字能力差,所以我采用有节奏的教读歌词,并注重每个字的发音。在学习歌曲时,让孩子跟琴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学生创造力让学生自编小舞蹈和并用废品制造打击乐为歌曲配乐,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本节课的小结是歌曲的升华。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演唱《两只小象》,告诉同学们要做团结友爱,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2.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三拍子的韵律感。认识休止符。

3.技能目标:学会用自然的声音表演歌曲《两只小象》。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休止符的用法。能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大胆积极地参与表演与创造。

教学难点:

1.三拍子韵律的体验。

2.歌曲音准及表演歌曲,表现两只小象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设备、磁带、碟片、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请大家猜一个迷语,(课件展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你能模仿它动作吗?(学学象的行动,如脚步缓慢、笨重,长鼻子甩甩等。)今天我们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二、认识休止符。----休止符,表示休止一拍。 “ 0 ”

1.师:“在马路上看见红灯,行人要停一停。在歌曲里看见它(休止符)也要停一停。”

3/4 XX X 0 | XX X 0 | XX X 0| 2.读一读,拍一拍。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师:小河边走来了两只可爱的小象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两只小象的歌是什么情绪的。(放动画、歌曲)

2.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学生自由答)3.复听:(看大屏幕放音乐课件)

师:对,是优美情绪的,让我们轻轻拍打四三节奏再来仔细听听歌词里都唱了些什么?

4、师:歌词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自由答)

2 5.学唱歌词: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歌词,老师指着歌词再听一遍这首歌。(屏幕出示歌词,放歌曲录音)

6.师:有的同学都迫不及待的唱了,那老师弹琴,你们小声的看词唱一遍。再放开声音唱一遍。

7.难点:打开书看看有没有不会唱的,“河边走”这句唱的不准,看老师加手势唱一遍。(师不弹琴,加手势示范唱唱的不准的地方,学生学唱。)

8.完整唱一遍。

师:请你们随老师的伴奏把这首歌完整唱一遍。

四、歌曲处理:

师:两只小象见面了,你们找一找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哪句?(师手指大屏幕,生答:呦啰啰)

师:“呦啰啰”是什么意思?生答:“两只小象问你叫什么名字呀?咱们一起玩好么?等”

师:本身是衬词没有实际意义,象我们在歌曲中唱的la ,lu一样,在这里我们要唱的美。那老师是一只小象(师边说边带头饰)你们是一只小象你们来唱前一句我用呦啰啰回答。注意演唱姿势(师生问答的形式唱一遍)

师:再调过来我问你们答。看谁唱得美。

师:让我们两只小象一起欢乐的歌唱。师生完整地唱一遍。(师放伴奏录音)唱后问这四个呦啰啰一样吗?注意音的`高低起伏,学生说一说后老师用手势讲音高低,如何唱好。

五、律动

1.师:你们想象一下这两只小象是什么样子?

2.师:那谁来用动作表现小象的鼻子?(找一生作动作表演。伸胳膊)师:怎么来表现两只小象河边走?(找两生到前面作表演。师启发纠正动作)师:鼻子勾一勾呢?怎么表现?你们做做看?(师指导两学生做的)

3.师:现在就请全班同学两个人为一组,根据歌词表达的意思,编动作,一会请同学表演,看看哪两只小象表演的最形象。表演好的同学一会老师发给她头饰到前面来展示。给你们两分钟时间。

4.请几对好的同学到前面来带头饰表演。师:(发头饰)

(两个学生为一组,自由组合表演)

六、编创活动

1.师:我们都知道动物园里除了布谷鸟、小象还有许多小动物,你们能说一说吗?(给学生看多媒体图动物园里小鸭、小狗、小羊、小猫、小牛)

2.老师看到了两只小鸭,我下面用《两只小象》的这首歌换上新词变成一首新歌。你们听老师是怎么唱的。“两只小鸭嘎嘎嘎,河里游呀嘎嘎嘎,摆摆尾巴嘎嘎嘎,摇一摇呀嘎嘎嘎。”(屏幕出现歌词,第一行为两只小象的歌词第二行为新词)唱后给学生简单讲解如何改词的。学生听师唱。

师:现在请你们和旁边的同学编一编唱一唱。

3.找同学到前面来演唱编的新歌。(屏幕出示两只小猫、小鸡等动物图片)

七、小结: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和小象成为好朋友呢?

师:我们要爱护小象,保护小象,同时也要保护其它小动物。

今天我们和小动物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我们应像小动物们一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作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两只小象》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目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聆听音乐为切入点,以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入手,通过听、拍、唱、演、编、创等进行综合音乐实践活动,特别是在教学中,能给予学生的机会,启发学生进行创编歌曲活动,让学生在聆听和表演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两只小象”的形象,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与自然的主题,向学生渗透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这节课中,还有诸多不足,例如:

1、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够到位。如歌曲教学中,低音难点尚未解决好,很多学生在唱“河边走呀”这句音准还有困难,老师可以在此处设计一个动作帮助学生掌握音准。

2、课堂教学常规不够健全。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常规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坐姿、书本安放等等。

3、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不到位。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而自制能力弱,因此教学中应多注意动静结合,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唱:《哈里罗》《彝家娃娃真幸福》

听:《圆圈舞》《节日舞曲》

动:集体舞(节日舞曲)

教学目标:

1.能够整齐活泼地演唱《哈里罗》和《彝家娃娃真幸福》,并随着音乐边唱边做律动,感受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2.认真聆听《圆圈舞》和《节日舞曲》,分别用一两个简单的墨西哥和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体会欢乐的。音乐情绪。

3.尝试编创简单的节奏型,用打击乐曲或声势动作作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或乐曲热情欢快的风格特点。

4.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集体舞活动,在和小伙伴舞蹈中学会合作和交流,体验并分享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单元所涉及的曲目有《哈里罗》、《彝家娃娃真幸福》、《圆圈舞》、《节日舞曲》等,这些作品有的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风格特点,有的则跃动着异国的民俗风情。让学生接触这些作品,可以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他们从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感受、体验其共同蕴涵的欢乐情绪。

教学重点:

歌曲的学唱以及演唱时声音的处理

教学难点:

对舞曲这样一个节奏欢快的歌曲的了解和掌握

教时安排:

四教时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多元文化,培养同学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此歌曲

教学难点:四分休止符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艺术实践活动:

导入:1.新年马上就要到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曲,迎接新年的到来,师生一起演唱《新年好》

2.我们小朋友纸知道过年,那你知道“年”是怎么来的吗?(观看视屏资料“年的来历”)

3.过年了,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做些什么呢? (很多地方庆祝新年的方式都不相同,比方在北方吧,他们喜欢吃饺子,预示明年丰衣足食;还有的地方会举行踩高跷、舞龙、舞狮、扭秧歌竞赛。我们的小朋友往往喜欢放烟花、鞭炮。)

4.谁能用象声词模仿一下鞭炮声?

a.2/4

b.2/4

5.在一些地方,他们会敲锣打鼓来庆祝新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三、新歌教学

1、出示对联 (上联 过新年呀 龙咚龙咚锵 下联 多快乐呀 龙咚龙咚锵 横批 龙咚锵)

A、指名读对联

B、师有节奏地读对联

C、再指名有节奏地读对联

D、齐读

2、初听歌曲 (师范唱)

3、再听歌曲(课件 歌谱+歌曲)

4、读歌词

5、跟录音轻声唱歌曲(师出示 龙咚龙咚 锵 的卡片)

6、再来一次

7、请小朋友们找出难唱的句子(加以练习)

认识四分休止符

8、带着四分休止符再次完整地跟着录音伴奏演唱歌曲

四、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a.三角铁

b.碰铃

c.响板

五、欣赏

吃完年夜饭了,我们又会做些什么呢?就让我们把班级当成是一个大家庭,一起来看文艺节目吧!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1、学唱《月儿弯弯》

2、欣赏神秘的太空,并开展创造活动《太空探秘》

3、绘画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月儿弯弯》,并能以优美、舒缓的声音演唱

2、让学生了解自然世界,提高学生对表现星空、宇宙的音乐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感受歌曲中少年儿童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创编动作,听音乐表现神秘的天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闪亮闪亮的小星》

二、猜谜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落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三、学唱《月儿弯弯》

1、初步感受,师播放歌曲,带领学生随音乐表演小船摇曳的动作

2、出示课题再次欣赏,要求说说与《闪烁的小星》《闪亮闪亮的小星》的不同(前者优美抒情后者轻快活泼)

3、朗读歌词,老师用打击乐器按节奏伴奏

4、分句学唱第一段,着重教唱附点节奏与十六音符的乐句

5、朗读第二段歌词,学生拍打节奏

6、听唱法学唱第三段

7、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内涵

8、有表情的演唱

四、欣赏VCD:神奇的宇宙

太空中除了有星星月亮太阳,还有什么呢?

五、创造活动《太空探秘》

1、指导创编动作

提问:你想扮演太空中的哪个角色?怎样表现?

2、分组合作:以《太空探秘》作背景音乐,部分同学扮演各种角色,驾驶飞船,自由翱翔,部分同学表演星星、月亮、太阳、云彩等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9

课题:咯咯哒 课时:9——2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探索式学习掌握响板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生练习。

3、 复习歌曲及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表演《下蛋啰》

(1) 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下蛋啰》,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 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3) 用听唱法尽快地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 边唱歌边表演

2、 编创与活动:

(1) 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 分小组讨论音、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 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学会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通过听音乐、朗读歌词、学唱歌曲、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与演唱中学会《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并能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绪。

2.能在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过程中,感受国歌的庄严、雄伟,知道爱国旗就是爱自己的国家。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了解我们在奏唱国歌时应怎样做。

教学用具:升旗的录象、准备的国旗旗面和未粘贴的五角星、电脑多媒体、相关音响资料和音乐CD、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聆听国歌

阶段目标:通过学生描述国旗;自己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会升国旗、奏国歌;聆听国歌;分成不同的角色来扮演观看升国旗时应怎样做,层层深入,让学生了解升国旗、奏国歌时的相关情况。

学生描述国旗

师: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都见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吗?

生:见过。

师:那谁能为老师描述一下国旗是什么样的?

生:国旗是红色的;国旗是长方形的`;国旗上有五颗金黄色的五角星。

2.学生思考什么场合升国旗、奏国歌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同学们想一想!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思考)

生1:每周一学校都会有升旗仪式,就会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生2: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都会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生3: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候就会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生4:在奥运会上,中国的体育健儿得冠军的时候,就会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一、聆听《火车波尔卡》

二、学习歌曲《火车开了》和歌词创编

教学目标:

一、欣赏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

三、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歌曲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歌词创编

教学难点:

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准备:

1、司机大盖帽

2、节奏图片、多媒体光盘

3、三角铁、双响筒、碰铃、报纸等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师:小朋友大家好!开心的音乐四十分又来到了!

师:老师现在用琴模仿火车的两种声音,小朋友们仔细听,这是火车的什么声音?(教师用手风琴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及火车开动的声音)

生:(回答)

师:wu是火车的什么声音?kaca、hong是什么声音?哦,原来wu是火车的汽笛声、hong是火车大车轮的声音、kaca是小车轮的声音,(出示挂图)

师:刚才老师用琴模仿了火车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小朋友也用你们的小嘴巴模仿出了火车的声音,我们用身边的东西来模仿一下。你看,老师可以用报纸模仿kachakacha的声音,还可以用…老师不说了,我要看看谁想的最与众不同!这儿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如果你需要,还可以上来拿,你们也可以为这些声音加上一些小小的动作。这三种声音你们三个小组可以任选一种进行表演,来讨论一下:

wu:报纸卷成喇叭状、手拉汽笛的动作;

hong:跺脚、拍凳子,单手握拳曲肘收至腰部;

kaca:跺脚、拍凳子、揉搓报纸、双手握在胸前打转。

师:好,我们刚才模仿了火车的三种声音,现在我们按照这些声音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读一读。(学生看老师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汽笛声、大车轮声〉〈大车轮声、小车轮声〉,再三组〈汽笛声、大车轮声、小车轮声〉)

生:(读节奏)

二、欣赏《火车波尔卡》

师:你们坐过火车吗?坐火车的感觉是怎样的?火车一晃一晃的,我们的身体是怎样的?

师:想不想坐上火车出去游玩,那好请小朋友们把凳子围成一个圆圈,像坐火车一样。列车马上就要开了,请大家做好上车的准备。(座位摆圆圈)

师:好!开车!列车现在为您播放的乐曲是《火车波尔卡》。请小朋友认真听,一会儿回答老师两个问题:①乐曲总的情绪是怎样的?②坐在火车上仿佛看见了什么?

初听《火车波尔卡》

师:伴随着欢快、活泼的音乐声,列车行使在铁路线上,说一说你在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一路上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这是一首描写火车的曲子,请展开你们那想象的翅膀再听一遍。在这一遍中,我们的小火车爬了山、下了坡、还钻了山洞可有趣了!(做手势)

复听《火车波尔卡》

师:小朋友都知道火车上有司机,有乘客,那你们说一说,乘客们在火车上都会干什么?

生:(回答)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乘客会做这么多的事呀!那我们的小朋友可以自由地组合一下,四个人一组,编一编,作为乘客的你会做些什么,呆会请你们上来表演一下,给你们2分钟时间准备。

生:(准备)老师随意抽查。

师:音乐一响就请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地看,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表演的好,可以鼓掌鼓励。

欣赏《火车波尔卡》

三、歌词创编

师(戴着火车司机的帽子):你们看老师现在象做什么职业的?(火车司机)谁想来当一当?给你戴戴,请你说一说戴上这顶帽子有什么感受?(3~5名同学)我们就带上这种自豪、神气、开心的情绪来开一开火车。(听录音)

生:(听音乐,边听边自由做动作)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欢快活泼,老师今天有个想法,想让小朋友自己来学这首歌,谁先会唱,我们就请他当小老师,哪怕只教一句也行。唱得好,表演得好的小朋友,老师会奖励他一辆小火车。小老师们再仔细地听听音乐。

生:(互教)

师:(点评)《火车开了》这首歌我们的小朋友唱得可真好听呀,那我们的小司机能不能根据这首歌的节奏换上不同的歌词呢?

师:老师先来编,比如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了,编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走了。谁来编?每个小朋友只要能编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创编歌词)

师:小朋友们编的歌词真好啊!我们来试一试唱唱我们自己编的词。

五、音乐游戏

师:我们的小司机开着自己的火车,你最想去哪儿?

师:想去这么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机只能去一个地方,那你们举手投票看看想去哪个地方的小司机最多,我们就去哪儿。

生:(投票)让我们一块儿去祖国的首都北京,到那儿看升旗。

师:去xx地方,路途可遥远了,我们要经过xx平原,xx隧道,xx大桥,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用小凳子摆出山坡、隧道、大桥。

生:(摆凳子)

师:(问摆设)一路上小火车要上山坡、过大桥、穿山洞可有趣了,那我们向前出发吧!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3

一、教学内容:

1、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2、聆听《挤奶舞》

3、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4、表演《小松树》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2、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3、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三、教材分析:

1.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我是人民小骑兵》是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由力度变化模仿马蹄声,描绘一队小骑兵由远而近奔驰而来的形象。

2.器乐曲《挤奶舞》

《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地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边学挤奶舞。

3.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这首旋律流传已久,填词很多。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使得歌曲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

4.歌曲《小松树》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这首歌曲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演唱曲目《草原就是我的家》比较的简单,学生能很容易的掌握,歌曲欢快,学生喜欢唱,喜欢表演。《小松树》这首歌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些困难了,节奏,音准学生都不容易掌握,这首歌不是很好听,学生的学习劲头会不是很高的,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2、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3、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引导学生听辩出音乐力度的变化,并能简单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2、听唱法学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

1)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XXXXXX||)

2)音的高低练习: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声音组合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提示:乐曲主要用木琴演奏,表示骑马奔驰的音乐形象。)

1)谈谈“草原、骑马”等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小骑兵由远及近采用民什么方法?全曲节奏的特点是什么?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草原就是我的家》;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体会旋律的起伏与蒙古民歌的风格。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松树》

2、表演歌曲《小松树》

3、学习简单的蒙古舞蹈动作组合

教学目标:

1、听唱法学唱歌曲《小松树》,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用欢快的动作表演歌曲《小松树》,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体验音乐的节奏。

3、通过学习蒙古族人民的挤奶舞的动作,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惯与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

1)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XXXXXX||)

2)结合蒙古族运动项目,进行三声部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歌曲学习:听歌曲录音《小松树》;

2.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完整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第二遍可随着轻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松树》,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6.舞蹈动作练习:挤奶舞动作组合:站、蹲等。

7.自编动作复习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挤奶舞》练习并表演

教学目标:

1、组织聆听《挤奶舞》的音乐及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挤奶舞》

1)谈谈挤奶的有关知识,组织学生观看挤奶片断;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时想象挤奶的场景。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复习挤奶舞的基本动作。(硬肩与笑肩。)

3.跟着音乐跳一跳。

4.挑选跳得棒的小朋友上来领舞。

5.四人一小组进行配合练习。

6.自编动作复习欣赏:《挤奶舞》。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4

课题:

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的:

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聆听音乐,听辨音乐力度。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提示:这首木琴表现了哪些内容?在节奏上有什麽特点?

3、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4、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5

第1课童谣新唱

教学目标:

1.在听唱中让学生模仿老师或录音中的印象余动作边表演边歌唱广东童谣《 落雨大》。

2.学唱歌曲《 海娃变油娃》,痛时,才情感上让学生知道南海有这吩咐的资源,是我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岁印业边表演边歌唱《落雨大》,学唱歌曲《海娃变油娃》。

教学难点: 学会用客家话来长歌曲《落水天》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乐器 、钢琴

教学过程

3. 第一课时

歌曲《 落雨大》

一、 听音乐进教室。

4. 学习歌曲《 落雨大》

〈 1、教师放歌曲课件,请学生欣赏。提问:

(1)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歌曲?

(2)这首歌曲是用哪个地方的方言进行歌唱的?

(3)谁能说几句客家话?

2、教师放歌曲录音,请学生随歌曲拍节奏,教师同时朗诵歌词。

3、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让学生通过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感受这首广东名歌风味的特色节奏 “×× × ×· ”

学唱歌曲《 落雨大》 听赏《海娃变油娃》

4、听中画。教师播放歌曲〈落水天〉的旋律,请学生 在纸上临摹书中〈落水天〉的2情景画,然后展示学生的画,同时谈谈画中的意境。

5、听中敲。启发学生,让学生听听(1)用什么乐器表现雨滴比较合适?

(2)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吗?

(3)用什么乐器表现比较合适?

6、听中唱。由学生跟随录音范唱进行学唱,并学习用广东客家方言演唱,让学生从方言语调中感受广东民歌风格。

7、歌表演〈落水天〉:教师放歌曲录音,请学生自由地以各种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景。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

8、引导学生感受 “do re mi”三个音,并通过手号进行练习。

五、教师小结一节课。

教学板书:落水天 do re mi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客家话的读音掌握不是很好,学生水平不一致,有些很快就唱的很准确了,有些连基本的字音都发不准,这是个教学的难点,在后面的教学中要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海娃变油娃》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 播放心血的歌曲,让学生边听歌曲边把歌词补充完整:

二 歌曲学唱

1.听听,动动

听歌曲,更老师做律动。

前两句动作相同,第三句不同

2. 听听,议议,排排

听歌曲,为歌曲片段重新排序(三句旋律打乱,重排)

3. 听听,拍拍

听歌曲,学生跟老师做指挥的动作或拍手来感受歌曲的节拍律动。拍出3/4的强弱节拍。

4. 听听,唱唱,找找

用lu哼唱歌曲旋律和该歌曲的五声音阶:5 6 1 2 3 5

5. 接龙唱

师生轮唱,男女声轮唱,分小组轮唱。

6. 演唱处理提示

提醒学生两小节换气一次。在第三句力度是f。

7.律动创编:

教学板书:海娃变油娃

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参与律动,个别学生自觉性较差,导致影响课堂讲课效果。

第 2课 感知音的高低(三)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小铃铛 》

2.学唱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mi soi la 三个音的手号,并能自己打着手号,

2.能根据书上的手号谱打着手号模唱歌曲《小铃铛》。

3.学唱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在书中手号显示的地方,学生能打着手号自己唱出来。

4.在《do mi sol是好朋友》的活动中,老师以“do mi so ”三个音用打手号的方法然个学生做二声部练习。

教学难点:能自己打手号或者看着老师的手号听辨,唱出“ do mi so la” 四个音的相对音高。 教学重点:唱会歌曲并能用手号打出do mi so la四个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一模唱1(do)3(mi)5(sol),并学唱歌曲《小铃铛》

(一)新课导入:教师用钢琴奏出3 5 6三个音,学生听到相应的音高时,打着手号

唱出来。

(二)模唱1(do)3(mi)5(sol)

1. 游戏:听听,唱唱我最棒

2. 师生一起玩

(1) 教师出示以下的图谱,按音符的高低打手号唱出旋律,学生聆听并模唱,做手

号。

(2) 教师提示学生用八分音符族的横旋律,

(3) 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由音符1 3 5 构成的和声音程。

3. 活动:比比谁更高

(1) 读14页童谣

(2) 教师示范手号,学生想:1 3 5 三个音,哪个音符最高,哪个最低?

(三)学唱歌曲《小铃铛》

1 听听,唱唱

学生跟琴在c大调上模唱歌曲第一句的旋律和歌词。

2 听听唱唱 动动 学生用模唱的`仿佛完整的学唱个区《小铃铛》。

3 唱唱,玩玩

教师拿出打击乐器,学生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4 唱唱议议

学生随音乐或老师的伴奏一起完整地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四)结束教程

教学板书:do mi soi 小铃铛

教学反思:学生手号不是很熟练,有时手势没有随着音高的递增而升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师穿上瑶族服装边唱边跳。带同学走进瑶寨。

二、节奏语言引入。教师请同学用这样的步伐跟教师去瑶寨。

×× × ×|

小朋 友 喽

×× × ×|

去瑶 寨 喽(口念歌词手拍节奏。)

三、看。播放多媒体课件《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同学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

四、唱。请同学一起来唱《瑶家儿童爱唱歌》。教师可采用接龙游戏演唱。如:教师唱词,第一组同学唱do,第二组同学唱mi,第三组同学唱sol,师生共同配合演唱《瑶家儿童爱唱歌》,

比一比哪一组唱得既连贯又准确。评出红旗组。

五、动。熟唱后,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同学模仿瑶族舞步跳起来。脚步动作:左右左 跳;右左右 跳。

六、忆。启发学生在演唱中想想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

七、创。请同学们用do,mi,sol创编歌曲。教师播放:课件1是由鼓组成的节奏图2/4 ×× ×× |×—| ×× ×× |×—| ×× ××|×× ××|××|×—||请同学用鼠标拖住do,mi,sol填入鼓节奏中,课件2是由桃子组成的节奏图。课件3是由三角铁组成的节奏图。

八、汇报表演。请同学演唱自编歌曲。

教学板书:瑶家儿童爱唱歌

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参与律动,个别学生自觉性较差,导致影响课堂讲课效果。

第3课十个小印第安人

教学内容:十个小印第安人

教学目标:

1复习和巩固do mi sol 三个音的手号余相对音高概念

2能背唱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

3能用第17页的伴奏型为歌曲做简易伴奏,并岁音乐做唱游活动。

教学重点:唱准歌曲中的do mi sol 三个音,并背唱歌曲。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教师扮演印第安导游,带着印第安风格的头饰,带领学生一起去印第安旅游。

二、学唱新歌

1、 听听,记记,教师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在听听记记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听唱歌曲。请同学们哼唱旋律、默唱歌词,然后跟唱歌词、学会歌曲。

3、背唱歌曲。请同学们边做跑跳步,边背唱歌曲。

4、与人文知识结合。介绍印第安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等。

5、创设情景 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色彩小纸条化装成印第安人。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