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画》教学实录(9篇)正文

《画》教学实录(9篇)

时间:2024-03-16 05:50:14

课堂是一种有结构的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打算学习知识。教师或导师会在上课时,教导最少一个,甚至更多的学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教学实录(9篇),仅供借鉴。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1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齐):秋天。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看,他来了(大屏幕出示可爱的小白兔正向我们走来,并问好!)

一、超市购物(读读画画)

师:昨天小白兔的老师说今天去秋游。一大早,小白兔就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多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小白兔选购吗?

生:能。

师:请赶快读读大屏幕上的音节词。(学生自由拼读音节词。)

师:谁能读给小白兔听听。(指名拼读,正音;齐读音节词。)

师:你能帮小白兔选择需要带的物品吗?并说说为什么?(学生在书上音节词上涂色彩。上台选择,并随着学生的选择,点击音节词,出现色彩。)

师:小白兔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用谢!)在超市买好东西后,小白兔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往学校走去。他来到一条小河边,准备过独木桥,看见河对岸的两只猴子也准备过河,在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想象说话(我会讲)

(用大屏幕出示书上图)

师:图上画了些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生:小白兔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猴爸爸带着孩子到对岸去摘桃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猴子爱吃桃子。

师:你真是一个会动脑筋的孩子。

生:一条小河在静静地流着。

师:你说得真好!

生:河边有一棵桃子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师:你说得真美呀!

生:河上有一座独木桥。

师:“独木桥”是什么意思?

生:木头做的很窄的桥。

生:一次只能过一个人。

师:小白兔和小猴都要过桥,那怎么办呢?他们之间会有怎样有趣的对话?(学生分组进行对话,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上台进行情境对话,教师适时进行巧妙地引导,渗透礼貌教育。)

师:小白兔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秋游的队伍很快出发了,很快,他们来到了公园。

三、有趣的动物园(我会连、读读连连)

师:他们先来到动物园,小白兔很奇怪地问同学们:“池塘里是什么?”你们想帮助他吗?

生(齐):想。

师:赶快打开书,把“我会连”题中的声母按顺序连起来。(学生自主连线。)

师:谁愿意上台连?(一生上台利用鼠标在大屏幕上连。其他的学生跟着后面读字母。)

师:你们能大声地告诉小白兔是什么动物?

生(齐声):鲸鱼。(师简单介绍这种动物。)

师:小白兔很感谢大家告诉他。但是他又碰到一个难题。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可挂的名称全是拼音,他不认识。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生(齐声):非常愿意。

师:要想帮助小白兔,你们可得认真看题。(多媒体出示动物名称音节词,让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拼读,齐读。)

师:动物的名称,小朋友都会读了,可是老师把它们混在了一起,你们能帮它们对号入座吗?

(学生独立给书上的动物找名称,并进行连线。)

四、美丽的森林(读读背背)

师:小白兔认识了这么的动物,心情特别高兴。他们又来到一片森林里,森林里的景色可美了,一片片的落叶随着风儿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多媒体放映秋天的森林)小白兔想起了老师教过的一首儿歌。你们想读吗?

(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儿歌:秋叶飘飘 先让学生自主拼读,同桌合作读,指名读,正音。)

师:老师也想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配乐朗诵《秋叶飘飘》,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也想和老师读得一样好吗?

生:想。

师:那你们就在小组内认真读,比一比谁读得棒!(学生练习朗读。代表上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师:你们还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师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师:这么美的儿歌,你们想背下来吗?

生(齐):想。(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师: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每个季节都打扮得非常美丽。小朋友们平时可要仔细观察。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秋天。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就针对一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喜欢的动物形象引入课堂,以“我会讲”中的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去秋游为线索,将各个训练点连在一起,加以整合,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游览情境,让原本枯燥的、单调的拼音复习课变得有情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再现一个个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有趣的动物园”,如果就让学生拼一拼音节词,连一连,尽管学生对动物非常喜爱,也会觉得乏味。可是在这里,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在看看、想想、读读、连连中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的情感能感化学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我们用生动的、激励的语言感染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感情上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如:“美丽的森林”一题中,教师结合美丽的情境,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了秋天大自然的魅力,同时配以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使学生产生我想读,我爱读的境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开发教材,创设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情境。

《画》教学实录 篇2

师: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

生:背(各自在背)。

师:对,同学们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生:各自回答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师:(师出示画)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大家仔细看一看,山是什么颜色?

生(齐):黄色。

师: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生(齐):看不清楚。

师: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

生1:因为这是“画”

师: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听到了吗?

生(齐):没有。

师:如果到溪边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

听复到。

师: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生2:叮叮咚咚

师: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

生3:因为那是画!

师:看课本,这首诗的前两句,有两个反义词,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

师:圈好了吗?

生(齐):圈好了。

师:好,李小丹,你找的反义词是哪两个词呢?

生(李小丹):远,近。

师:非常好。那么,表示动作的又是哪两个词呢?

生5:看,听。

师:大家做一做看和听的动作。

(生模仿)

师:诗里面看什么,听什么来。

生5:看山(的颜色)、听水(的声音)。

师:对,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各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师:大家看我的手势,朗读。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

生(齐):(跟着老师手势)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师:大家说一说,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生(齐)春节。(杂乱)桃花,梨花……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那么,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生(齐):不开。

师: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

生:(齐)画!

师:(从讲桌下拿出鸟笼,出示小鸟)这里有只小鸟, 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生:害怕了

师:对,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生: “惊”

师:对,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

生:形声字

师:(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

生:不惊。

师:为什么不惊?

生:是画。

师: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生:去,来。

师: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大近一起读一读这两句。

生:(看老师手势朗读后两句,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我们一起,再朗读一遍全文。

生:朗读全文。

师:好,大家试着背诵一下全文。

生:背诵全文。

师: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

生:画

师:这首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下课铃响)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3

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每个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

2、通过聆听《天堂》《彩云追月》《献给爱丽斯》体验其情感和韵味。初步了解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纠正学生偏颇的音乐信仰,总结通俗音乐的特点,

3、培养学生同歌异唱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看待通俗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能总结通俗歌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音乐是友谊的桥梁,歌声是情感的纽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我们的快乐离不开歌声。我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大家平时都听些什么歌呢?

生:举例。一起唱几句。

师:老师这有三小段音乐,大家听听是哪三首歌。

(播放音乐《神话》《龙船调》《我爱你中国》)(课件)

学生对《神话》最熟悉,其他两首歌不太能说出歌名。

师:你们最喜哪种歌曲呢?为什么?

生:通俗,因为好听,好唱。

师:爱听民歌和艺术歌曲吗?

生:不爱听!!

师:看来同学们大多都喜爱通俗音乐,我们先不作评价,同学们说得很好,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

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预习课本P108—P116 的内容,搜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过程的有关资料,现在我想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情况。

生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前,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

师:看来你们对通俗音乐的发展是有所了解的,课前准备的很充分,那么下面这些歌曲你能找到它对应的年代吗?(课件)

《夜曲》                    三十年代

《乡恋》                   二十一世纪

《九九艳阳天》             七十年代末

《常回家看看》              五十年代

《天涯歌女》                九十年代

生听一首回答一首,师做讲解:《夜曲》是什么形式的?RAP。《九九艳阳天》的历史背景。《天涯歌女》的风格。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天涯歌女》具有江苏民歌的风格。那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具有哪个民族音乐的风格。

三、欣赏歌曲

(一)欣赏《天堂》(mtv)

1、思考题:(课件)《天堂》具有哪个民族的风格?

生:蒙古。

师:这首歌让你想到了什么?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篇4

初一年(4)班的教室里,正在举行片区的语文教研活动,我为片区的老师们上了一节研讨课——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是一节自读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目的,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能力素养。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参与者,努力在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指导学生理解、品味课文之后,老师提出了问题:你认为莎利文老师教育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生:我认为是在于她的教学方法得当。她让海伦走出来,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让学生感悟情感的价值--《我的老师》反思》。

生:我认为最关键是她的循循善诱。她不厌其烦地教海伦认识理解“爱”。

生:我认为是莎利文老师的耐心细致,不怕挫折的精神。她教海伦识字,比如教“水”字,一遍又一遍地在海伦手中写着,直到海伦懂得为止。

生: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莎利文老师对海伦的爱,她是真诚地想帮海伦,所以想尽办法教育海伦。当海伦失去信心发脾气时,她耐心地引导、启发她。

师:是的,我也认为教育成功的关键是莎利文老师的爱心。(此时,老师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红的“心”字型,把整个板书都包含在了一个“心”中)

师: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开启了海伦封闭的心扉,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点燃了海伦智慧的火花,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使海伦成为著名的成功残疾人士,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此时,播放CD童声合唱《爱的奉献》,学生打着拍子,齐声高唱:“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感人的音乐声在教室里飘扬,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了共鸣。

师: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永恒的话题,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爱的理解,调动你的语言积累,以“爱”为话题,说一句最美的话,长短不限。老师先说一句:爱是阳光,哺育我们成长。

(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爱是大海,永远不会枯竭。

爱是一只船,载着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爱是一把火,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爱是一杯清茶,令人温馨。

爱是一件毛衣,可以抵御风寒。

爱是一把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

(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下课时间到了,还有很多学生举手想发言。)

〔分析与反思〕“多么成功的。人文精神的渗透”,听课老师发出了惊喜的赞叹。学生在掌握知识、能力的过程中,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新型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注意发挥语文教材“活”与“美”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的重塑与提升。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5

文章内容过多,并涉及不容易显示内容过多。单击此处打开或右键另存为下载

以下为简介

【教学实录】

上学期,我在四年级上了一节关于记者对中国乒乓球队的一个采访片段的课文。在课堂上巧用体育明星的照片及剪报设计教学任务。下面是有关这方面的教学实录。

1、教学课题导入  这一环节中。我对学生说:“Now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tips.”接着课件出示2004年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锦标赛的资料(附图)

2004年3月7日,中国乒乓球男队队员在领奖台上。在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赛决赛中,中国队以 3比0击败德国队,捧得斯韦思林杯。

2004年3月7日,中国乒乓球女队队员在领奖台上。在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赛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0击败中国香港队,捧得考比伦杯。

图文并茂,学生很感兴趣。我抓住这个机会导入  课题:“Our Chinese table tennis team have got a great success in the competition.(竖起大姆指) Do you like them?” 学生齐说:“Yes, we do.”我接着说:“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new Unit, Unit 8 Sports Stars.(Show the title) Now, a reporter and those Chinese Table Tennis Sports Stars are in the TV station. Let’s listen to the interview.”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巩固新句型这个环节时,我利用精美的图片设计了以下一个练习。(附图)

Exercise:

1.Here are some famous sports people.Can you match them with their names by drawing line? Which sports are they good at? Please do the following exercise.

课件出示练习后,说:“DO you know these sports stars? Do you know which sport are they good at? Now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in groups. I give you three minutes.”全班同学马上组成四人小组,热烈地讨论起来。两分钟后,同学们便跃跃欲试地举起手,并大声齐呼“Let me try!”

3、在发展性练习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利用课前预先收集好的体育明星照片或剪报进行一个“采访”形式的活动。我说:“Show me your pictures of the sports stars. Do you want to be an excellent reporter? ( Yes.) Now , let’s make a survey in English and fill in the table . ”学生听到指令后,立即进入角色表演。

这节课上得十分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很好。

【教学反思】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图片的鲜明、直观形象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很受学生的欢迎。

课后,我想起三句话: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w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要教学过程 中运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教学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培养有多种有效途径。这节课充分利用了“知识—活动—能力”这一途径,即知识通过学生的活动转化为能力。一开始,我利用图片导入  新课,使学生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了立志要为自己的祖国争光的自豪感,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然后,利用图片进行巩固新知识,使学生的视野由乒乓球体育明星拓展到其他体育明星,并操练了恰当的词汇和句型。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提高。最后,再利用学生准备好的照片、剪报让学生们相互之间进行采访,能够达到综合运用本节课词汇、句型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的互动教学,我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资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快速反馈,及时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6

《阳光》教学实录

一、发挥想象,导入课文

师:同学请看,外面阳光普照,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高兴。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去想象阳光下那美丽的景色。

清晨,太阳缓缓地从东方升起来了,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田里的禾苗在阳光下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在阳光下更高了……(闭上眼睛,学生听得入了神,陷入无限的遐想中……)

师:同学们,美吗?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是火红火红的。

生:我想到小鸟唱歌的时候是蹦蹦跳跳的,非常可爱。

师:能想象出小鸟唱歌时的动作,了不起!

生:我想到早上的空气非常清新,人们都爱在公园锻炼身体。我的爷爷早上就会去公园打太极拳。

师: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了活力,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我们一起走进《阳光》

生齐读课题。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读第八课《阳光》吧!读完之后,再把你不认识的字勾划出来。

二、学习生字,认读词语

师:这篇课文有那些生字?谁来告诉大家?

生:生字有阳、金、野……

(师在生回答中板书,其余学生书空)

师: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谁来教一下大家?

生:大声地领读。

生:“长”容易读错,因为它有两个读音。

师:你知道的真多!是哪两个?

生:一个读“ zhang”,“长大” 的长”;另一个读“ chang”,“长城” 的“长”。

师:小小年纪就会用“一个” 和“另一个”来说句子,而且你的课外知识还这么多,老师佩服你!

(师分别板书“长” 的两个读音,学生分别组词)

师:把这些生字读给同桌听一听好吗?

生同桌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生字会读了,再读读词语怎样?

师:请大家小声地读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勾划下来,推荐给大家。咱们搞个“词语推荐台”活动。(板书:推荐台)(生自读、勾画,师巡视指导)

生:我找的词语有“阳光、洒遍、田野……”(声音较小)

师:既然是自己信心百倍地向大家推荐,该怎么读?再试试!

生读得声音大了。带领大家一块读。

师:读得好!第二次比第一次读得好多了,你的进步真大。

学生继续推荐

师:老师也要向大家推荐一些词语。(出示词语:金子、田野、更高了、更绿了……)

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师:“金子” 这个词该怎样读?谁来试一试!

一生试读

师:如果在读这个词的时候,能想到它的意思,你会读得更好!

生:金子!

师: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金子很宝贵,所以应该读重一点。

生:金子的颜色是金灿灿的,要读出这种感觉。

生:人们都喜欢金子,我认为读的时候应该有喜欢的心情。

三、感悟课文,动情朗读

师:金色的阳光像金灿灿的金子,洒遍……(引读第一自然段)。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和平时可不一样哟!哪里不一样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就知道了。

生:有了阳光,禾苗比平时更绿了。

生:在阳光的照耀下,小树长得更高了。

生:小河在阳光下像长长的锦缎。

师:从“更高了”“更绿了” 这两个词你能读懂点什么?请大家结合这两个句子,再认真的读一读。(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的一、二句话)

生:禾苗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才会变绿。

师:你是怎么知道光合作用的?

生: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的。

师:通过看课外书,获得知识,你真是个小书迷。这种习惯非常好!

生:小树会在阳光下生长,所以小树才能更高。

生:植物在阳光下都会生长。

师:阳光下的小河也是波光粼粼,非常漂亮,就像(引读第三句)。

师:谁见过锦缎?

生:我见过,有些装酒的盒子里有锦缎。

师:锦缎漂亮吗?谁来说一说?

生:锦缎非常漂亮,它在阳光下会发光!

生:锦缎是用丝绸做的。

生:闪光的锦缎在阳光下像小河。

师:能说“锦缎像闪光的小河”,不错!

师:阳光下的景色多迷人啊!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吧!

齐读,赛读第二段

四、比较分析、深入领会

师:大家会认字、会读书了,那会不会比较呢?

生:(自信地)会!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然后同桌说说哪个句子更好。

(出示两个句子:阳光照进了我的家。 /阳光跳进了我的家。)

生:我认为第二个句子比较好。

师:为什么?

生:阳光有点像小兔子,它们都会跳。

师:有想象力,好!

生:我认为第二句好,阳光很活泼。

生:第二句让人感到阳光会跳,好像有了生命。

师:阳光在作者眼里是有生命的,是会跳的。咱们现在就来读读这个会跳的阳光。

师:阳光跳到屋里来了,谁能把它捉住?

生:捉不住!

师:因为阳光是……

生:大家的!

师:阳光就像金子一样,那为什么还说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金子可以用钱买到,而阳光是买不到的。

生:阳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金子不能。

生:阳光能使禾苗变绿,小树变高,但是金子不能。

生:没有金子,人类可以生存。没有阳光,人类就不能生存。

五、读重点句,结束本课

师:让我们再大声地读读这句话──“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师:是啊!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愿同学们在温暖的阳光健康成长!

反思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给学生一个支点,课堂肯定也会被“撬动”。这个支点就是对学生充分的信任,就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对学生的关爱。

这节课中,我立志让课堂被“撬动” 起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阳光金子般的美丽,发现阳光“跳”进屋子里的惊奇,感受到阳光的可贵可爱。于是,课堂中处处洋溢着学生独特的体验,闪烁着学生思想的灵光,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语言。在对待个别有不足之处的同学,如发言不自信,表达不准确的,教师也立足于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并加以鼓励,终于使他们树立了大胆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力求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自信的,最棒的。

其次,力求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包括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赞可夫说过,喜欢那些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我们的教师的能干是喜欢上那些不太漂亮的学生(这里的漂亮并非专指相貌)。我们的教学过程评价,不但要积极评价优秀学生,尤其还要从那些没有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积极的“评价点”,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功夫。如学生答的内容不完整,老师发现纠正,但鼓励他声音洪亮;学生的表述不清晰,老师发现他可贵的胆量,比以前有进步 ……给学生一个好的“台阶”,也给他信心,并让他逐步学会。当然,对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关键在于要把握住学生现有的水平,不将教师的预想结果强加给每一学生。……总之,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学习着,也乐于接受。

《荷叶圆圆》课堂教学实录 篇7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瞧,老师经你们带来了什么?(荷叶)实物。

师:美吗?

生:美。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叶、荷花,小朋友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自由发言。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荷叶圆圆》(板书课题)

小朋友,请伸出你们的小手边做动作,边跟老师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

师:小朋友的声音可真甜,连荷花池里的小伙伴们也被你们吸引来了,你们听(点击课件,范读)

师:老师刚才认真观察了,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想读课文了,那我们赶紧把课本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吧!(点击课件配乐)

师:读了课文,荷花池里有哪些小伙伴呢?我们大声地把它们请出来吧!

生:小水珠小蜻蜓小鱼儿小青蛙

师粘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鱼儿)

生:老师你怎么没有贴青蛙呀?

师:对啊!青蛙呢?出示(青蛙荷叶生字图)

师:唉呀,青蛙过不了河了,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吧!

(三)教学生字

hé zhū yáo lán jīng tíng píng

荷 珠 摇 篮  晶  停  坪

tòu chì bǎng dūn xī

透 翅  膀 蹲 嘻

1、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拼读

2、重点指导“篮、晶、蹲”的识记方法。

师:在小朋友的热心帮助下,小青蛙终于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了。(贴小青蛙图)

(四)教学课文

师:现在,四个小伙伴都到齐了,它们分跟荷叶姐姐说什么?做什么呢?你们也在小组里面和小朋友们说说吧?

生:自由讨论(小组)

师:现在谁来说说?

1、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要读出舒服的感觉。

2、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要读出快乐的感觉。

3、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要读出小青蛙自豪的感觉。

4、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的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我问你答,谁想来当可爱的小水珠,还有谁想当快乐的小蜻蜓,还有谁想成为歌唱家小青蛙,还有谁愿意当活泼的小鱼儿。

(五)拓展内容。

师:学了课文,我们认识了荷叶姐姐的四个小伙伴,是谁呢?

生:(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其实啊,荷叶姐姐还有许多的好朋友,它们也跟荷叶姐姐说了许多的悄悄话,你们来想一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如:蝴蝶、蚂蚁、小虾、小虫子

师:小朋友真聪明啊,如果老师送给你一片荷叶,荷叶会是你的什么呢?(点击课件)(引伸)

生:帽子、雨伞、故事书、扇子

(六)巩固生字

师:小朋友的想象可真丰富,相信下面的小游戏,击鼓认字也难不倒大家。全班的小朋友可做好准备了。

点击课件(识字)

板书设计

14 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小蜻蜓  停机坪

小青蛙  歌台

小鱼儿  凉伞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优美的的课文,回家赶紧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篇8

《风娃娃》是新课程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教材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安排了一些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课文中的风娃娃是怎样的呢?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你就会看到风娃娃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仔细读课文觉得风娃娃其实就在孩子们的中间。他既可爱有时又有些可气。

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渎课文,找出课文中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很快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等。让学生整体的了解课文。接着又问: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学生。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己钻研课文,学懂知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作用应突出体现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成为学生学习“学习方法”的帮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正是体现了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而且学生找到了其中的答案,其高兴的心情是不言而喻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接着又请学生读课文,提出你在阅读时,哪些地方你不懂?学生提出了好多问题,“断断续续、纤夫、船帆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有些问题其他同学知道的,我就请其他同学来解答,有些比较难的,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问题,就由我来讲解。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说明他在阅读时动了一翻脑筋,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寻找答案,但还是不明白。就好象让孩子摘桃子,没摘到,就差跳起来这一步。教师在这时助学生一臂之力,学生主动地听讲,记忆就非常深刻。

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还应和生活相联系。风娃娃还做了哪些事,你知道吗?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说说看。学生踊跃发言。风娃娃会给干活干得很累出汗的人们擦汗,带来凉爽;风娃娃会关窗,有时把玻璃也打碎;大风有时会把房子吹倒等。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感情是细腻的,他们说出了风的许多好处和坏处。其实风娃娃一心想做好事,为什么会做坏事呢?我们小朋友中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呢?其实也有,你好心帮别人,人家不领情。不但不感谢你,反而埋怨你。你能举举其中的例子吗?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班的柴罗燕同学帮助别人,把小班的一位小朋友抱到单杠上后,只顾自己玩,由另外的一位同学去抱,结果不小心,小班的小朋友从单杠上摔下来,把额头摔破了,缝了两针。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其实你有时候也像风娃娃好心办了坏事,启发学生做事是不能一厢情愿,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全面地考虑问题,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认真动脑,少做傻事,快快长大。

《荷叶圆圆》课堂教学实录 篇9

作者:赵睿 廖柏秋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一篇讲读课文,语句优美,也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学习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快乐的心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2、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词:摘荷叶小朋友,你们瞧,圆圆的荷叶多漂亮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荷叶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习吧。

3、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这幅图美在什么地方?

4、复习古诗《小池》:圆圆的荷叶绿得那么美,荷花开得那么美,孩子们你们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古诗来赞美它吗?齐背古诗《小池》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地感知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目的。)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谈话引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要求:杨万里用诗歌展示他的才华,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要通过这节课向在座的所以老师展示我们小朋友的风采!展示什么呢?第一,展示我们小朋友读课文的水平;第二,展示我们小朋友写字的水平。有信心吗?

2、要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字音(生回答:读准);再要把句子(生回答:读通);最后把意思(生回答:读懂)。

上节课,我们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了,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看你们能否把课文意思读懂?

出示问题: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⑵它们分别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问题:

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图

⑵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什么?贴卡片,出示摇篮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和理解。

⑶小蜻蜓把荷叶当作了什么?出示飞机场的图片,再让学生贴卡片。

⑷小青蛙、小鱼儿把荷叶当作了什么?让学生先用完整的话说,再贴卡片。

⑸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那么,它们是怎样在荷叶上玩的?学生读课文找4个动词。再指名用完整的话回答,做动作,贴卡片。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和你们一起进行比赛,好吗?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大屏幕,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

2、小朋友读得非常流利,老师觉得大家读课文再加把劲就更感人了。课文给我们介绍了4个小伙伴,你喜欢谁就读那部分课文。一会儿,你就把你喜欢的小伙伴介绍给大家,并把你喜欢的课文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一评你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自己练习。

3、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生回答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

谁喜欢小水珠?指名戴上,现在你戴上小水珠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水珠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生走上台你把荷叶当作摇篮玩得开心吗?现在就请你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表演,生评价。

谁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指名3个同时上台,戴上头饰,你们在荷叶上玩得开心吗?那你们也要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现在你们想一想,该怎样出场,怎么读,怎么做动作。分别表演,师生合作相互评议。

其他小朋友想来表演吗?现在老师请刚才四位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表演。一会我们进行比赛,看谁最会表演。学生分组练习。分组上台表演。

4、指导背诵:根据板书背诵课文,齐背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读好,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拓展延伸:

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另一个很美的地方——荷花池,想去看看吗?

出示数张荷花图片,图片上有成语,诗词句。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成语、诗句,并朗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提高人文素质,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课内外知识的贯通。)

五、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背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

出示“叶”和“机”,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现在我们看看“叶”,怎样摆才好看?范写,学生描红,作业 展示,评议。

出示“机”,说说要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哪一笔?范写,学生描红,作业 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型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

六、作业 :

画画写写:荷叶是我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讲述荷叶是我的……的基础上,再修改图画,写出句子,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与兴趣,避免学生将来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