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语文下册一年级教案人教版精选3篇正文

语文下册一年级教案人教版精选3篇

时间:2023-09-02 13:29:31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语文下册一年级教案人教版精选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精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表演,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教学用具:

鲜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把《春笋》的课文读通顺了,还学会了几个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得怎么样?有信心的小朋友就大胆地举起小手。

2、出示词语:春雷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来浅褐色,裹着娃娃迎着春风生长嫩生生笑声外衣(开火车读)

3.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二、精读、体会

1、精读第一段。

(1)春笋原本睡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那么是谁把它唤醒的呢?它又是怎样从泥土里出来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谁唤醒了春笋?是的,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春雷公公的声音吧。[播放:雷声]

(3)你觉得这雷声怎么样?这么响的雷声,怪不得能把在泥土里睡觉的春笋给唤醒呢!(点击:唤醒)

(4)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第一句)

(5)它们醒过来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点击:冒出来)

它们从地里冒出来时劲儿可大了!看得出来吗?(点击:冲破掀翻)

冒出来的春笋多吗?是一起冒出来的吗?哪个词语说明了这些?(点击:一个一个)

(6)这些春笋冒出地面时气势强大,生命力多顽强呀!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好吗?小朋友们朗读时尤其要抓住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词。(板书:冲破掀翻冒出来)(自由练读第二句话)

(7)指名读,集体评议。

(8)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自然段把春笋在春雷公公的唤醒下冒出泥土的情景写得多生动呀!

我们来试着把它背下来吧,好吗?老师给你们一些帮助。(出示填空,学生借助填空自由试背)

(10)指名背诵,要带着感情。

(11))现在,我们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边背诵第一段,边做动作。快,蹲到地上。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儿,是怎样生长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实物]看,它是什么颜色的?谁来剥剥它的外衣?[学生体验剥笋]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多,一层一层的,包得多紧啊,课文中用了那个词?(点击:裹)

请小朋友们看看周围这些高大的竹子,和它们相比,这些刚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春笋可真像……(娃娃)它们是多么娇嫩,多么可爱呀!书上说是怎样的娃娃呀?(点击:嫩生生)

(3)你喜欢这嫩生生的娃娃吗?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句)。

(5)小春笋冒出了地面,是怎样生长的呢?请大家再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

(6)小春笋长了几节?长长停下来了没有?向哪儿长?是啊,它们就是这样一节,……(边做手势)真是蓬勃向上,永不满足!

(7)能读好这两句话吗?(指名读)

(8)它们怎么会长得这么好,这么有力呀?(指名读相应的句子)

是啊,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板书:向上向上再向上)

(7)这么嫩生生的小春笋最后长成这么又高又壮的竹子,真不简单,此时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呢?

(8)我们连起来读好这一段,好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9)指名比赛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

1、我发现交了节节向上的小春笋做好朋友啊,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变得更加好学上进了,真好!下面一起来学写3个生字,好吗?

2.出示生字:笑节再

3.自学生字笔顺,指名书空生字。(重点强调“笑”的下面不是“天”,“再”的笔顺)

4.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习字册》上生字描红。

2.朗读下发的短文《笋娃娃》。

板书设计:

春笋

冒出来再向上

掀翻向上

冲破向上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篇2

《孩子们的花》教案

教材分析:

童心如花,花如童心。这篇文章在平淡的叙述中告诉人们,要爱护大自然中的花草,但更要保护孩子们如花般稚嫩的心灵——-就像花园里的那位园丁那样。

教学理念: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们走进课文,走进课文中的人物,激发他们的爱心,使他们懂得爱护花草。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指导朗读“要是你现在折它,它很快就会枯萎,如果你把花留在这,它还能开好几天”,深刻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都愿意把他们的花留在花园里。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指导朗读“要是你现在折它,它很快就会枯萎,如果你把花留在这,它还能开好几天”,深刻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都愿意把他们的花留在花园里。

2、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一座美丽的小花园,开满五颜六色的花朵)

师:同学们,这些花漂亮吗?我相信你们一定非常喜欢吧!关于这个小花园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同学们想听吗?

生回答。

(此环节目的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听《孩子们的花》(课件出示课题并播放录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来了!(课件出示并播放录音)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菲菲,我们的花漂亮吗?你们想不想拥有自己的一枝花呀?如果你们能够通过两关,我们就会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队伍,园丁叔叔也会送你们花的,加油吧!)

师:同学们想拥有自己的一枝花吗?那你们可要努力呀!有信心吗?(有)。

师:请看第一关。(课件出示:第一关,请将课文读流利并会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能出色过关,开始行动吧!

1、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生字,教师巡视。

2、小组内读课文,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

3、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们注意画出的生字。

4、师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一天早上,一个小同学在街心花园看见一位叔叔正在浇花。

小男孩挑选了一枝红色的花,他没有折花,叔叔说这花归他了。

折下来的鲜艳的花在中午就枯萎了。

5、师:同学们,句子中画横线的字就是菲菲给大家

出的难题,他说如果你们能牢固的记住这些字,就算过关了,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生自读。

6、学生汇报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7、巩固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就来过第一关吧!

①师:过关时需要一人比划一人猜,其他同学当评委。(当猜对后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扫大街、浇花、挑选、枯萎、鲜艳。

②课件出示单个字,指名读,读对时课件呈现一朵花,鼓励学生。

三、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关同学们顺利通过,请过第二关: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欢迎挑战第二关,回答我三个问题。(课件出示并播放录音)

师:菲菲真厉害要出问题考大家,不过老师相信同学们更厉害,肯定能挑战成功。请看问题一:为什么孩子们都愿意把花留在花园里而不是折下来带走?

师:同学们别着急回答,老师想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给菲菲一个满意的答案,好吗?

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后生自由发言。

(使生自由感知孩子们的纯洁无邪和园丁的循循善诱,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问题二: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

生自由发言,并说明理由。

问题三:假如你是花园里的一朵花,你想对这位园丁或孩子们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是太棒了,我们来问一问菲菲我们过关了吗?

(课件出示图片,菲菲说:“恭喜同学们你们的回答太棒了!欢迎加入我们的队伍。”)画面出现万紫千红的鲜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自由抢答。

(学生读字并组词,其他学生跟读。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模型卡片,请学生认读并组词或用其说一句话,将卡片奖给说得最棒的同学。

2、学生观察字形,汇报一下如何去记。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怎样写好看。

4、学生自己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聪明的华佗》教案 篇3

佚名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教法建议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两幅图:一是画着两只羊正在争斗,二是放大的文中插图。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重点指导读准声母是鼻音的“那”,韵母是后鼻音的“聪、硬、争”。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用——角”“村——对”“公———分”“看——着”“头——斗”

2.写字教学

写字前,要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辶”,一捺要长些,托起“文”

“那”右半部“了”起笔要比左边低些,“I”向下伸,收笔也较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上下对齐。

词句教学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句中“学徒”指当蔡医生的学生,跟着他学医术。

“两只羊……叫得很凶。”“斗”是双方互争,谁也不让。课文中“打架、争斗”都是这个意思。学生在生活、影视中见过斗鸡、斗牛。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两只羊争斗得厉害,暗示了很难拉开。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这一想法正是华佗聪明之处。“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气制止羊打架。理解这句话要联系上文“斗得很凶”,华佗“七岁”,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开这两只羊。“得想个办法”,句中“得”读“dei.”,与“斗得很凶”的“得”读音不同,表示必须、需要的意思。读第四段就知道华佗想的什么办法,结果怎样。这句话写华佗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找窍门。他所想的办法说明他了解羊爱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小华佗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

朗读指导

本课有几个长句,朗读时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顿的方法突出要点。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

正巧这时候/院子里/有两只羊在打架,蔡医生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

第三段第二句华佗心想的话要读得轻些、慢些,但语气要肯定。

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摘抄课文中的词语,训练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这项练习的灵活性较强,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词语抄写。可以选带生字的词语,帮助识记生字;也可以选自己认为常用的好词,如“面前、点点头、不行”;还可以选没教过但自己学会的词,如“正巧、硬拉、争斗”等,只要写对都行。

第四题是句子训练,让学生在例句中感知“从”的用法(与后面的名词组成短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方向)。练习时先读例句,知道这句说华佗拔草,这草是从路边拔来的。第二句学生补充后可再问问:从哪里走出来?强化“从”的后面一定要说出“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自由用“从”说句子,先各自说,再相互交流。

扩展活动

收集名人童年时期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巧妙解决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用蔡医生考华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切身体会华佗真聪明,他的办法真妙。

(一)设疑激趣,导入  课题。

1.出示两只羊正在争斗的画面,提问:如果让你把它们分开,你怎样做?评议各人想的办法合适否。

2.简介华佗,老师范读第四段,并出示插图放大图,观察华佗引开羊的做法。口头填空:的华佗。(答案不必一致,合适即可。)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说说图中华佗旁边两个人各是谁,他们三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逐段读课文,随阅读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四)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再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别人听。

(五)评议:华佗的这个办法有什么好处?可引导学生自由说。如不用费大气力、不用花很长时间,方法简便易行,不会伤害羊等。假如能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更好。

(六)识记生字,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那、着、想”。

(七)完成课后练习。

(八)布置作业 。

1.用蔡医生出的问题考考爸爸妈妈,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

2.收集有关故事。准备开故事会。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