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优秀7篇)正文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3-05-07 13:41:44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习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复习措施及课时安排: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4、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6、知识分类

知识点对应教材复习说明课时安排

认识钟表第八单元P91-P95巩固整时和半时的读写,另外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P120),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1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第四单元P32-P37,第五单元P38-P41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复习按单一标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1课时

20以内的数第一单元P2-P5,

第二单元P6-P13,第三单元P14-P22、P29,

第六单元P42-P71,第七单元P84-P87学生对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第三单元P23-P31,第六单元P42-P81,第七单元P88-P90,第九单元P96-1131、通过对算式的计算与分类,整理加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填写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

3、掌握10以内的加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不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1-2课时

解决问题贯穿于第三、六、七、九单元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复习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看图并根据对话信息进行计算。

四、学生常见错题及解决策略:

认识钟表

1、写时间会写成11:12、11:时30分或11时30等;

2、容易把6时半看成是7时半。错因:时针旋转的方向未弄清,时针其实是过了6,但还没有到7。

3、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会长短颠倒或者长短不分。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1、数图形时不注意顺序;

2、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属性未掌握好。

3、把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名称混淆。

4、按同一标准分类时不能找出其中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

1、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要求分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出错;

2、8的后面是()或者4的前面是(),学生有时会把后面和前面弄错。

1、数数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看尺子图能较好的分清前后关系。

1、分不清几个和第几。

2、左右不分

1、读题时先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圈出来。

如:将从左数的第6个涂上红色,把从右数起的5个圈起来。(5个要全部圈在一起)。

2、反复读几次。

数的组成:个位是6,十位是1,这个数是(61),由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51)1、认真读题。

2、可自己在纸上画一个数位表,对着写。

20以内的加法及10以内的减法1、看错数字

2、看错运算符号

3、12+3=42,错把个位3加到十位上1、仔细看题,认真检查;

2、可用符号帮助;

3、检查时默读题目。

一图四式

用部分数减部分数:

3+7=107+3=10

7-3=4列减法算式时必须用总数减部分数

看图列式计算1、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及有效的数学信息。

2、找不到题目中的全部条件:形象图与对话结合的。

1、加法是把各部分合并在一起,而减法的本质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2、要求孩子记住:问号问的是几,等号后面就写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们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口算:20+50= 3+2+4=

10+80= 8-5-2=

70-30= 4+1+3=

90-30= 10-3-6=

30+70= 8-6-2=

师:你们在做连加、连减题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做的?(从左到右)如果题目中的数变大了,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的连加。板书:30+20+40=

(1)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0、20和40这三部分合并起来)

问:你会算吗?

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谁和他想得不一样?

(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0等于90.)

(想:3加2加4等于几,就是几十。)

2、教学例2的连减。板书:80-50-20=

(1)师:这道连减的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80里面去掉50这部分,再去掉20那部分或从80里面去掉50和20这两部分)

问:怎么算?(学生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先算80减50等于30,再算30减20等于10.)

(想:8减5再减2等于几,就是几十)

3、比较:整十数的连加、连减与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各组进行汇报。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到右,不同的是计数单位,10以内的连加、连减是以“一”为单位的',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是以“十”为单位的)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

口算:2+5+1= 9-4-3= 1+3+4= 8-2-6=

20+50+10= 90-40-30= 10+30+40= 80-20-60=

请一位女生代表做第1行,一位男生代表做第2行,女生和男生交错进行,其他同学做裁判。

问男生代表: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因为每组题相加减的数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第2行不用算,根据女生算的结果推想一下就可以了。)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50页的第4题。

3、应用问题

(1)有50个花生,大猴吃掉30个,小猴吃掉10,还剩多少个?

师:请你帮小猴算一算。

订正:你是怎样算的?

(2)同学们前年栽了30棵树,去年栽的和前年同样多,今年又栽了50棵,三年一共栽了多少棵?

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4、出示图片“填一填”

把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

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一、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一年级下册第二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五、教学过程 分析:

(一) 揭示课题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四) 课堂独立练习

六、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1、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 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七、课堂实施:

(一) 揭示课题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一开始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的退位减法上来。]

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 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目标

1、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加减发的含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爱学习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6、7的组成图,

1、生动手连一连

2、动口说一说6、7由哪两部分组成?

二、学新知

1、出示主题图

2、生观察说图意

3、引导讨论:表示的意义。同桌讨论,小组汇报

4、把两部分合起来列式?

5、练习有关6、7的加法

3+32+44+3

6、出示西瓜图,生说图意

猜猜筐里有几个西瓜?根据什么?

怎样列式?

7、算一算

7-26-57-4

可以摆一摆,同桌交流汇报

三、游戏

四、练习

1、看图列式P61T1

先说图意再列式纠正

2.比一比谁最快

6-31+67-45+23+46-24+27-67-57-75+1

3.猜球

五、小结

在生活中有很多得数是6、7的加减法,你能找到吗?

六、作业:找生活中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板书

有关6、7的加减法

植树图西瓜图

2+5=76-4=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感受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1、认读半时时,分针指着“6”说清时针“走过了几”。

2、规范学生语言,将学生口语化的“几点”、“几点半”,说成“几时”、“几时半”。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给你们猜个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睡觉。”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呀?(钟表)

2、我们通过看钟表,就能合理的安排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看钟表。(板书:学看钟表)

(二)新授:

1、观察钟面。

这是没画完的一个钟表,钟面上少了些什么呀?

(1)少数字。

还有谁和他有一样的发现?看来你们在家里经常看钟表。课件:(1~12)快伸出小手,指着屏幕上的数字数一数吧。(课件,空表盘)刚才你们数的可认真了,还记得钟面最上面的数是几吗?(每次叫两三个学生)(课件:12)最下面是?(6),右面是?(3)左面是(9)这四个数在我们看钟表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2和6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看看还缺点什么?

(2)时针和分针。

预设:

1、少了三根针

哪三根针呀,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秒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有些表盘上有一根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分针和时针,这两根针可重要了,要想知道几点,就需要他们的帮助。

a、除了12个数,钟面上还有什么?

预设一:时针和分针。

你真了不起,都知道时针和分针了。这两根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呀?(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你说的真准确,谁再来说说?(找三个同学说: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预设二:有两根针。

你是怎么区分这两根针的?(一根长一根短。)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根针都有名字,短的我们叫它“时针”,长的叫它“分针”。谁来说说,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在你的表盘上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谁愿意在这个大表盘上找一找。其他同学认真看,看他找的对不对。

b、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针和分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究竟是怎么转动的?(课件展示)谁来说说。(是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转动的。)(从左到右,老师没太听懂,其他同学有听懂的吗?如果没有听懂的,说:麻烦你再给老师讲讲,再讲不明白,故作安慰状,摸摸他的头说,这样吧,你用小手给我们画一画它们是怎么转动的。)其他同学看明白了吗,快伸出小手和他一起画一画。

谁能用手画一画它们的转动方向?

我们一起画一画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向。

小结:你们知道吗,(边比划边说)像时针、分针这样转动就叫顺时针转动。

2、认识整时。

钟面上1~12这12个数,和时针还有分针是怎么告诉我们时间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a、星期一的早晨,小明被小闹钟叫了起来。谁能说说小明是几时起床的?

预设一:6点,这个时候再找个学生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时间说成几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说法,小明是6点起床的,我们也可以说是6时(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预设二:直接说:6时。(说对了就直接板书)一起像他这样说说六时

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说清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时。)找三个同学说。

和你的小伙伴说说这句话。

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c、小明来到学校后,就准备上第一节课了,你知道小明几时上的第一节课吗?(8时)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谁还想来说说。

d、上完一上午的课,小明就准备吃午饭了,谁知到(不要)他是几时吃的午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明12时吃的午饭,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12就是12时。)

谁再来说说。

我们一起来说说。

e、下面拿出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做一做第一题的连线,连完赶快坐好。先发

看看你连的和我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几时?(6时)这是(8时)这是(12时)

像6时、8时、12时这样的时间我们就叫它整时(板书:整时),认真观察,当整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赶快和你的小伙伴商量。

谁来说说: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结:我们看整时的时候,分针总是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你在表盘上任意拨一个整时,考考你的同桌,看他说得对不对)

g、拨一拨。

《新闻联播》每天7时开始,你能拨出7时吗。拨完后看看你的小伙伴拨的对不对,不对的赶紧帮帮他。

下面,请你动手拨出这个时间(课件:电子表:9:00)

3、认识半时。

a、下午到了小明最喜欢上的体育课了,他是这个时间上的体育课,同学们认真观察(拨表从1时到1时半),这是什么时间呀?过1时了吗?(过了)到2时了吗?(没有)分针指着几呢?(6)时针指着哪呢?(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几才会在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1)。

小结:时针走过了1,没到2,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

谁来说说这句话?(找3个学生)

时针走过了1,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板书:1时半)

1小时有60分,一半是30分,所以一时半还能这样写。不要(板书1:30)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你能像刚才学习整时时,观察一下半时时时针和分针指着哪吗?(时针指着1和2的中间,分针指着6。)(找两三个学生说)

b、放学回家了,晚上小明准备睡觉了,他是什么时间睡觉的呀?(8时半)

谁能像说1时半一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8时半的,小伙伴先互相说说。

(时针走过了8,没到9分针指着6就是8时半)

c、练习:这是什么时间?谁能像刚才说1时半和8时半那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贴一时半,一时半是小明上体育课的时间,你们看我贴的时针对吗?

d、第二天,小明的学校组织去动物园,说好了8时半集合,结果他这个时间就去了(课件:早一小时)到了集合地点,小明一个同学也没看到,急坏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说对吗?你要是小明,你准备什么时候到啊?谁愿意到这个表盘上摆一摆。

有了这次的教训,小明看时间时就仔细多了,到了动物园,里面可真热闹,这个时间狮子馆开门,小明应该什么时间到啊?(9时半)海狮馆这个时间有表演,什么时候到就能观看表演了?(11时半)解散的时候老师说他们这个时间在门口集合准备回学校,小明应该什么时候到门口呢?(2时半)

e、下面请你拿出练习纸,做一做上面的第二道连线题。看看我们练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1时半)这是?(8时半)这是?(7时半)

像1时半、8时半、7时半这样的时间我们叫它半时(板书:半时)看这样的时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谁来说说?

小结: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几时半时,分针都是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g、拨一拨

请你拨出3时半。

再拨个9时半。

(三)巩固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下面我想考考你们。

1、101页3连一连。

审题,连,反馈。

2、有一天,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力说8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一节课,小亮说8时的时候他都准备睡觉了。你们说谁的话有道理呀?

小结:晚上的8时也叫20时,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内容。

3、周六的下午,小明想干三件事:1、写作业2、吃饭3、看动画片,你能帮他安排时间吗?

你觉得哪件事最重要啊?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

(四)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知识窗。

如今的生活我们离不开钟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合理的安排时间,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但是在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就根据太阳照射物体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这叫立竿见影。日晷也是利用太阳照射形成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在故宫里就有一个这样清代的日晷,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五、板书设计:

学看钟表

整时:6时半时:1时半

6:001:3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1、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乡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拨钟面”“制作作息时间表”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对时间的认识与有趣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2、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钟面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安排了“找生活中的电子表”“设计星期天的活动安排表”“帮小熊修钟表”“小小设计师”等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配有闹钟“嘀嗒”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谁家的钟声这么响?

(2)课件出示主题图。

①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

②谁能告诉大家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7点、7时)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墙上的挂钟、床头柜上的电子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导入新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学生拿出实物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认识钟面。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a.有两根指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b.有从1到12这12个数。

c.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教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动物物的爱的情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渗透环境教育)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课件)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通过插图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更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 探究活动

1、 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 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 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 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 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 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 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1) 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 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 数周围的实物

3、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 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 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