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9篇正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9篇

时间:2023-12-23 08:05:32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

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633=答案

6033=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师:这天孙大圣来到花果山,看到满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带回去给猴子猴孙们尝尝,于是大圣手一挥,所有的桃子都进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数是0的除法。

师:现在,树上有多少个桃子?(0)

师:这时,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

师: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

(0、04=0)

师:要是再来一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 同桌互说一个。

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又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3、商中间有0的除法、

师:这四个小猴子没吃到桃子闷闷不乐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们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个桃子,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师:瞧,你提的问题和大圣的一样,真了不起!这道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列式的?(4084=)结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点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解答。

独立解决后,同教师板书对照,比较两个竖式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观点。

师:咱们看看结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数都一样吗? 看来估算是可以检验我们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

[师:你们都太了不起了,老师这有两道题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6033=答案

8022=答案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学说计算过程。

师:那看看结果和我们刚才估算的位数是不是一样。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刚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开心的走了,听说大王在分桃子,又来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个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计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师:我们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位数也一样。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的绝招是七十二变,几个小猴子想学一学,咱们看看他们变得对吗?

6802=34

3093=1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一道思考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不过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样的错误。

思考题:哪题的商最接近150?

9066=答案

7455=答案

4804=答案

4473=答案

四、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课题: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

2、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进行简单的分数相加、相减。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大家拿出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8份,想一想:每一份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只几?

2、再把它的3份涂上红色,再想一想:涂红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3、再把它的2份涂上绿色,也请大家想一想:涂绿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二、学习新知

1、根据刚才前后两次所涂的颜色,你能想到怎样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班级里组织交流。

2、学生可能会提到: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学生也有可能会提出: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的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两个数学问题。师作巡视。

4、组织交流:要求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算式?如何算?要求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的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又应该怎样列算式?如何算?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应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1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一,第二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二。两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3题。小红用一张纸的八分之五做红花,小明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两人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明比小红少用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组织全班交流。

3、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4题。一块地的五分之三种西红柿,五分之一种茄子,根据这两个条件,请同学提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西红柿和茄子一共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西红柿比茄子多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或茄子比西红柿少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学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问题,再组织交流。

4、学习思考题。先请学生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填一填。然后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题。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

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那么我们究竟要怎样才能尽可能的向高效课堂靠近呢。

第一、做好课前准备。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除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娴熟及是否自如、适当地运用教学艺术之外,自然还与教师是否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我个人认为,这个课前准备我们不光是指教师的课前准备,还要讲究学生的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在课前进行适当的预习或一些活动的准备完全是有必要的。

第二、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无味的课堂,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

我们的数学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教会学生一定的能力;应该通过数学课堂,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都离不开数学,要学会随时能用数学的相关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不可能完全自觉学习,他们往往只有喜欢数学老师、喜欢数学课才能更好的学好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略显枯燥,显示的更多的是逻辑推理。所以,抓住这一学科特点,让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来,让数学课不再显得枯燥,从调动学生兴趣着手去实现课堂的高效。

第三、对全体学生的关注。

其实每个班都会有相对来说资质差点的学生,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学校,学生各方面能力从少缺乏一定的开发,导致不少学生起跑落速;由于父母整日忙于生计,早出晚归,导致学生在家里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有的孩子潜意识里就有一种自卑感和不自信。因此,给学生关注建立起他们的信心是关键,尤其是学困生。

我们可以用目光和微笑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能从我们的目光和微笑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第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营造能给学生自信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营造让学生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营造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让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营造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还能修养其人格品质!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理解为了保证近似数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有条理地描述学习过程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了保证近似书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昨天学了改写小数,板书:改写

说说改写的最本质的要求是什么?(大小不变)

指出在改写中主要的2个问题:

(1)漏写单位名称;

(2)改写好后,小数末尾的0要化简。

2、改写

分别改写成“万”和“亿”为单位的小数。

指名说说具体的方法。说“万”的时候注意末尾的0,说“亿”的时候注意位数不够的时候用0补。

二、学习新知:

1、理解“精确”:

通过预习,你知道今天要学什么?(板书:近似数)

你想到什么?(≈、四舍五入)

2、读,并写书数据: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问:这是一个几位小数?

现在学习精确到整数?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分别是多少。

(1)精确到整数,你怎么理解的?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2)精确到十分位,你怎么理解的?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3)精确到百分位,你怎么理解的?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比较两个小数:1.5,1.50这后面的小数能不能也写成1.5?为什么?

指出:题中要求要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不能化简。

3、补充:0.9946

分别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注意进位问题

4、比较两个概念:改写、精确

你能说说它们的区别在那里?

达成共识:改写时大小不改变,用“=”,精确时得到的是近似数,用“≈”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指名说出近似数。指出要看清楚保留的位数。

2、练一练。

(1)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略)

指名说说结果,遇到困难的加以指导。

(2)先改写成用“万人”作单位的数,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

注意解答的顺序、联系。指名交流。

3、完成p.43的练习。

(1)第4题。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2)第5题。身高、体重的精确。要注意精确的位数。

(3)第6题。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上下两个数对比,说说为什么一个填“=”?一个填“≈”?

(4)第7题。注意审题:“改写”。按要求完成并交流。

(5)第8题。审题,明确题目要求,规范地书写解答。交流。

四、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5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4、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你真棒!”

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如何为开放式教学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何处理好开放式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放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然而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较大的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课题说明:

本单元的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行教学。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实际性的问题,从而加深印象。

课时说明:1课时

学生情况分析:

本案例适合于二年级学生,由于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易兴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教学案例:

1、 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梯形的认识》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具 :

实物投影、剪刀、一张16k白纸、等腰梯形纸、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组梯形的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从经验出发导入新课。

通过收集展示学生课前所画的各种四边形,并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评析:学生对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整理,为后面进行四边形的建构奠定基础。)

二、从需要出发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的需要

师:凭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

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性

(4)特征

……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评析: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对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教师拽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形”

(2)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归为一句话。

(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提问:“只有”起什么作用。

……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学生由于有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自己利用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征,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3.动手操作,创作梯形。

学生创作梯形,然后交流学生的作品及方法。

(评析:通过画、折、剪等操作活动,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征。)

4.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同桌拿起刚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梯形的高在哪里。

(3)学生把剪的梯形(标出各部分名称的)贴在黑板上展示。

5. 观察发现等腰梯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老师给准备的等腰梯形,以小组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找一找这样的梯形特殊在哪儿。

(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可能出现的情况:a两条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别相等

c 对角度数的和是180

……

6.知识建构

师:现在,我们认识的`四边形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成员,你们能把这几位成员间的关系想办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四边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结果,组织互评,激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学生可能用集合图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评析:通过对所学过的四边形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系统整理掌握的知识。)

三、从兴趣出发实践应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

(评析: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玩数学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2.找一找,数一数。在下面的图形中找我们学过的图形,数数分别有几个?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会用较小面额的钱币去购物。

3、教育学生懂得爱护人民币,珍惜人民币。

4、增加学生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初步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0元以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到过商店买东西吗?你买过什么?都用什么去买?(用钱去买)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那么,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呢?(人民币)。

对,在我们购物的时候,都会用到人民币。(板书:购物)

二、认识、感受:

(一) 认识人民币。

1、问:小朋友,你都了解人民币的哪些知识?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2、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人民币,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它们吗?

3、下面,老师说人民币的面值,你们拿学具演示。

小结:在人民币大家族里,有的钱币上有元,有的钱币上有角,还有的钱币上有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我们的人民币上有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二) 人民币的进率。

1、换钱游戏:小朋友,我这儿有1元的纸币,想换你手中的角币,可以怎么换?请把想换的角币放在桌面上。(10张1角、2张5角、5张2角、1张5角5张1角、1张5角1张2角1张1角、1张5角2张2角1张1角)小朋友真能干,换的方法可真多,不管怎么拿,角币一共有10角。

所以: 1元=10角

2、我用1张1角的纸币来换你的1分硬币可以换几个?

得到: 1角=10分

3、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到银行去换换钱吧:

5元能换( )张1元。

2角能换( )张1角。

5角能换( )张2角和( )张1角。

(三)人民币的组合:

小朋友们,你知道屏幕上有多少钱吗?

⑴4张1元

⑵2张2角

⑶1张5元、1张1元、1张5角、1元2角

⑷2张1元、2张2角、1张1角

(四)购物游戏。

1、 开学已经有5周了,学校门外文具店又购进一批文具。我们一块儿去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商店画面)谁来说说都有哪些文具?这么多漂亮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就把钱拿出来给同桌小伙伴看。

笑笑有1元钱,她可以买多少块橡皮。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3、买1个卷笔刀,还差多少元?

4、想买1块橡皮,2支铅笔,1本练习本,1元钱够吗?你能拿出买这三种文具的钱吗?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买东西付钱时,可以把钱进行合理的组合。

三、货币欣赏:

小朋友,每种货币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货币吧。(介绍:韩国、泰国、美国、欧元、港币的货币)

四、 总结。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堂课的表现?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