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正文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时间:2023-11-28 09:50:38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老师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意义,沟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五朵花、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受

1、出示情境图,读懂图意。

2、模仿做一做,边说边做。

3、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支铅笔。

4、集体交流数“一共有几支铅笔的方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清楚表达。

二、实物操作

1、出示熊猫图,说说图上讲的是什么故事?

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球,一共有几只熊猫?

2、用学具代替熊猫摆一摆,数一数。

3、和同桌说一说后集体交流,鼓励孩子认真倾听。

三、符号表达

1、小结:这两个数学故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出示算式:2+2=5

2、思考: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3、教师介绍加号、等号、算式的读法。

4、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5、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

6、写一写算式。

7、摆一摆、算一算。说说加法算式在图中表示的`意义。

四、巩固应用

1、一共有多少?

引导学生完整说图意,重点说出“又开来一辆”“又飞来一只”

2、说一说。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1+4=5来表示?

(2)观察情境图,交流书中呈现的实例。

(3)让学生结合不同情境解释算式的意义。

(4)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算式。

3、小结。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4、练一练,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全班交流。

五、总结,布置实践作业:在家里说说加法问题,并把算式记下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3

设计说明

1.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

对于8和9,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认识,而且也有以往学习其他数的经验,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要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给学生提供数数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先数一数,再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事物,并适时根据黑板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注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推理性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主题图中各种事物的个数时,教师马上提问:“你是怎样数的?”又如当比较7、8、9中任意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9个布娃娃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金星小学一(1)班的同学和老师在世界环境日当天主动承担起校园内花草的。护理工作。(课件出示教材50页主题图)

设计意图:结合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环境正在恶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探索新知

1.教学8和9的基数意义。

(1)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数一数,说一说在这幅美丽的校园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汇报:

①校园两旁有8棵树。

②花坛里有8朵花。

③牌子上有8个字。

④牌子前摆放着9盆花。

⑤有8名同学和1位老师共9人在花坛旁劳动。

⑥有9只蝴蝶在花朵间飞舞。

(2)提问:图中有许多种事物,同学们是怎样数的呢?怎么数才能一个不漏地都数出来呢?(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数的,教师适时指导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

师小结:8棵树、8朵花、8个字等,它们的数量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几来表示?(8);而蝴蝶的只数、花的盆数等又可以用数几来表示?(9)

(3)说一说生活中的数。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说一说,身边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8和9来表示?

(4)数一数,摆一摆。

①拿出8根小棒,同桌互相数一数。

②用9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认识8和9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情境(主题图),使学生掌握了8和9的基数意义,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2.探究8和9的顺序。

(1)生活中有8和9,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2)出示直尺图。

师: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3 6 8 9)

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出几个问题吗?(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如8在哪个数的前面?9在哪个数的后面?)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直尺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0~9各数的位置关系,为比较7、8、9的大小做好铺垫。

3.比较7、8、9的大小。

(1)课件出示教材51页点子图。

师:这3幅图上各有几个点?怎样能快速地数出它们的数量呢?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4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册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丰富感性经验,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教学设计思路。大量的动手操作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力提供了空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对于在幼儿时期已积累大量丰富感性经验的大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认识这四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优越的家庭条件,完善的学校配套设施,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但学生对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玩中认图形

(教师在桌子上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

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

(教师给大家表演:先放一张白纸在讲桌上,挡住学生的视线,隔一会儿再让学生看白纸,“咦,白纸上怎么有一个圆?”学生很奇怪。)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

(由于所用的物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很快明白了“魔术”的奥妙,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

师:老师是拿圆柱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纸上印一下,白纸上就有圆啦!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给大家看一看?

(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生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

生1:老师,我用长方体印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印了一个正方形,是用正方体印的。

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两个三角形。

(就这样,在玩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在动手玩中,具体感受到了“面在体上”这一数学思想。)

(二)活动二:分中找图形

师:我们的淘气遇到了一点麻烦,你们能帮帮他吗?

(听说要去帮助别人,学生马上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于是,我出示了各种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他们进行分类。)

师: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这几种图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彻。)

(三)活动三:动中摆图形

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

(很快地,一双双小手摆出了各种图形。)

师:有一个图形你们谁也没摆,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圆的边是弯曲的,小棒是直的,我们没办法摆出来。

生2:老师,我摆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样长。

生3:老师,我摆长方形时,有两边用的小棒一样长,另外两边用的小棒也一样长。

生4:老师,我用一样长的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生4:老师,我摆三角形时用的'小棒不一样长。

(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各种图形的本质特征,很了不起。)

(四)活动四:忆中说图形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

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们到酒店吃饭时,很多桌子的面是圆的。

生4: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大家众说纷纭,气氛非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愿离开。)

教学反思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认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活动:找图形,比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活动:摆图形,挖掘平面图形之间的本质区别;第四个活动:说图形,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数数;

【教学难点】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小棒、铅笔

【教学设计】

一、数铅笔教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如果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

1、圈一圈,数一数

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较快?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回答。

三、拨一拨

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

四、练一练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二十三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五十六 (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八十五 (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五 (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2、看谁数得快?请同学们找出格子的规律,小组讨论。(一个一个地数;移一移,再十个十个地数)看谁的方法最好?

3、接力赛找出女孩子数数的规律,男孩子按此规律接着往下说,看谁发现规律最快?女生:34,36,38 (相差2)男生:40,42,44女生:20,30,40 (相差10)男生:50,60,70女生:45,50,55 (相差5)男生:60,65,70女生:22,32,42 (相差10)男生:52,62,72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