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正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时间:2024-06-08 04:15:08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可爱的小编首席为大家整编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明确写小计划的要求。

2、自己制定一份阅读、工作、活动或者参观计划。

【教学重点】

掌握写计划的。格式。

【教学难点】

制定一份合理的小计划。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计划的用途。

二、了解写计划的格式要求:

1、开头:

列出目标(做什么)——为进一步……,制定如下计划……

2、正文:

措施(怎么做)和具体步骤(分几步做完)——可分几方面来写;

3、结尾:

为了达到目标……一定争取到怎样的成绩……

三、制定一份阅读、工作、活动或者参观计划。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几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感受想象的神奇,激发科幻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激发想象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10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到太空已不是梦想,太空到底是怎样的?和地球是否一样?太空上有医院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件发生在太空医院里的离奇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度课文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学生在书上勾划生字、新词,同位相互检查自学情况

3、检查生字重点指导:诧纽书写知道:舔

4、学生轮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5、石说大意

三、:讲述了“我”到太空医院治疗烧伤的神奇的故事。想知道太空医院到底如何神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书读课文

3、上查找有关太空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

2、体会“我”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心情和感受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重点品析

师:由于烧伤“我”住进了太空亿元,在太空医院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太空医院的神奇让“我”新奇不已,难以置信,默读3-20节,思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太空医院有哪些神奇的地方?给作者带来哪些感受?学生默读课文勾划句子并批注

二、与文本对话,引发共鸣

1、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神奇一:“可是干裂的嘴唇发出了火灼般的疼痛……朝我嘴里伸来。”

a、学生感受读悟

b、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感受如何??学生移情体验,读句子

神奇二:“真奇怪……我很容易地转过去。”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此时“我”的心情又如何?从哪里看出?

c、分角色读10-14节,感受心情由迷惑到诧异的变化

神奇三:“突然,一个奇怪的景象使我大吃一惊。……悬挂在空中。”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神奇四:“我调过头一看……在给我打针呢。”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如果此时是你在治疗,你心情如何?

c、带着感受读句子

神奇五:“你现在可以把身上的……敞开着。”

a、学生谈感受,提出质疑估计质疑:为什么要在身上涂上一层乳白色的保护膜?

b、学生自己展开猜想

c、在书上寻找谜底,谈谈此时自己有何感受

d、此时的”我”还有什么疑问?学习22节

e、当”我”的疑惑解答出来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三、合理补白,全文

1、当“我”健康出院,准备返回地球时,“我”会对白衣大夫说些什么?

2、你觉得作者关于太空医院的想法,将来有可能实现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前许多人们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顺风耳”现在人们发明了电话,有了因特,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千里眼”,现在有了电视,可视电话。科学技术的神奇让人们有了呼风唤雨的巨大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空医院能变成现实,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揣一颗梦想之心,并又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决心。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画一幅科幻或编一个科幻故事

板书:21、太空医院

翻身——怀疑——神奇——迷惑——打针——诧异——涂保护膜

尼龙丝病床梦想成真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四、主要板书:

大堤抢险铮铮铁汉铭记大江保卫战↓勇救群众鱼水情深英雄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回顾整体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仍旧和时光老人回到那难忘的1998年,和人民子弟兵一起深入抗洪第一线,打响这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请你们用朗读来表达你们的参与热情。学生齐读课题。

2、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战”字,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师创设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是的,98年那年夏天接连不断地大暴雨使滚滚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让我们一起来亲身感受一下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吧!

1、观看录像——洪涝灾害记录片。看完学生谈感受。(这段录像就在战马凄厉地嘶叫中结束了,同学们,你看到了些什么。(提示: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或句子形容这一场面,)

2、出示对联上半部分:老师想用一副对联的上联来形容这紧张的时刻。这真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齐读就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涌现了多少感人的英勇事迹啊!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课文中介绍的感人事迹有(相机板书)

(三)用心灵去体会――体会英雄壮举

1、师:第2到5自然段就是具体描写了这些场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部分内容,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自读句子,体会情感。

2、教师评价好的学习方法。3同学们,现在老师只想问一个问题,你读了这部分的内容,心里怎样。总结:说的多好啊,所以,我说,同学们会读书。

(四)组织交流,体会情感,读好课文

A、学习画面之一:大堤抢险

B、过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具体交流交流在大堤抢险这个画面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哪位同学先来。

1、交流体会朗读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处理。(始终以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为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验情感。)

(五)重点句子:

1、“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学生读这个句子,师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说的真好,老师从你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你在用心体会。同学们,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最想强调是哪个词?请大家自由读读,体会体会。“全然不顾”他们不顾什么,想想在扛沙包的时候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但他们顾的是什么。是啊,我们的战士们,当恣意的洪水在把他们一次又一次猛烈冲击,甚至将要吞噬他们的时候,子弟兵只有一个念头:保住大堤,保卫人民。此时此刻,在你的心里这是一批怎样的战士?当你深深领悟到这一点的时候,你的心中升腾起一种怎样的情感?你的心灵真丰富,感情更细腻。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佩,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先自己练练。指名读,相互评价。(学生评价)齐读这句话。

2、“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读了这段话,你能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最让你感动的是哪句话?人墙,就是指什么。在你的眼里这长城好像什么。(一道洪魔击不倒、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总结:洪水肆虐的时候,我们的子弟兵就是每一根坚桩,每一袋沙土,同时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堤。此时,战士们是怎么想的?此情此景,你想对人民子弟兵说些什么?是啊,这不仅仅是人墙,这是生命之墙。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指导朗读,相互评价。(师评价:在狂风暴雨中,在滚滚的怒涛中,这种声音早已被淹没掉了,怎能鼓舞人心。谁再来大声喊一下。好,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3、“经过几个……伤痕累累”学生读完,师设问:当你读到哪个词语的时候,你的心轻轻为之一颤。伤痕累累,看到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老师把这感人的画面带来了,请看(出示画面)看到这一双双伤痕累累的双手,有没有鼻子一酸,眼眶一热?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们的心情,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吧。学完了这几处感人的句子,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大堤抢险这悲壮场面。引出对联下半部分。老师想说的是这真是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齐读这副对联。这副对联就是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这也是作者发出的赞叹。谁来把最后一段话读好。过渡:在这场战斗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下他们的战斗场面。

4、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士们的英雄之举。看完这抢险的场面,在你的心中涌动了哪些话语,跟大家交流一下。师总结: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跟你们完全一样,我们怎能不感动,不崇敬,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这次战斗响彻云霄,回荡天地之间。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录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3、写一段你最想说的话。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进行写作。

2.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3.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4.学习编写习作提纲,在叙述中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重点

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编写习作提纲,在叙述中做到详略得当。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1)出示二十年前民居、交通、景色等和二十年后的对比。

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感受。

师:我们发现,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在变。瞧,我们身边的楼房越来越高,人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漂亮。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很少,可是现在基本都普及了。二十年的变化真大呀!那么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板书:二十年后的家乡

二、指导审题,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3)

1.指导审题

(1)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性质的习作?

板书:想象习作

(2)关于想象习作,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交流、总结(课件出示4)

A首先在现实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

B要融入感情,合理想象。无论什么样的文章,离开了感情,就会缺乏生气和真实感。

(3)明确写作要求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二十年后的家乡》应该写些什么呢?

板书:写什么

生交流、总结(课件出示5)

师:是呀,我们可以从景物、建筑、人、交通等方面写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三、指导想象,书写变化。

(1.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有哪些?对这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情?课件出示6)

板书:写变化, 融入感情

师提示:

⑴ 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家人。

⑵ 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⑶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

生组织材料,并汇报。

2.汇报自己的材料。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2)再请中等的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3)请习作稍差的同学做汇报,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指导。

四、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课件出示8)

板书:怎样写

1.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老师举例──学生编写──集体示导──个别辅导。)

4.叙述过程中要详略得当。

为了读出重点,我们要把材料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次要材料略写,也就是要做到详略得当。同学们思考自己收集的材料,看看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

板书: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五、试写初稿,自行修改(课件出示9)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提示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板书:要修改

六、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课件出示10)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七、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对比,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主题,我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然后通过明确主题,讨论写法等步骤,引导学生抓住习作重点进行写作,效果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习作方面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指导。我通过让不同写作程度的同学汇报的方式,发现他们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及时进行指导,教学效果较好。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前面的环节用时太多,致使“佳作赏评”这个环节用时较少,只评价了个别同学的习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统筹安排,不能顾此失彼。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子弟兵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准备:

(1)vcd光盘

(2)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大江保卫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读课题。

3、过学习,大江保卫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气壮山河惊心动魄过渡:你的概括能力真强!我们先随记者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情景。

(二)第2节

1、节中有一句很特殊的话概括了本节的内容,请找出来。

2、句话讲是什么内容?师引导:点与面的关系

3、本节中找出能体现这副对联内容的句子生找、画、读全班交流点拨:狂风、暴雨、巨浪只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步伐,为什么这里却说为他们呐喊、助威、加油呢?师总结:同学们感受的深刻,读得也投入,正如对联所说齐读师:官兵们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护大堤奋不顾身的大无谓精神无不让人钦佩。我们有必要再来完整的读一读这一节,加深感受。

4、读第二节。

(三)学习第3、4两节。

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分开一部分同学演黄晓文接受采访,一部分当记者进行采访演黄晓文的同学自由读课文,当记者的拟订采访提纲(以三题为宜)分别活动指名表演:一个记者,一个黄晓文。师总结,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

(四)习第5节。

1、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抓住省略号交流搜集的有关抗洪抢险的人和事4、齐读全节是啊!(师范背)“哪里有洪水,哪里……,……看到了大救星。”同学们想不想把这感人至深的语句永远铭记在脑海中呢?练背——指名背——齐背。过渡: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五)观看vcd

让我们听一听人民的心声,看一看人民子弟兵英勇抗洪的生动场景。

五、教学结束:

作业:《给抗洪战士》的一封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解读: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情深。

战,即战斗。将抗洪抢险比成战斗,可见灾情的严重性和斗争的紧迫性,它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的莫大关心,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把握课文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感受课文采用的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中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既全面有真实生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其他有关的视频材料。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第一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利用电脑播放歌曲)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

读题,解题,质疑:

战,即战斗。

课文什么比成战斗?(把抗洪抢险比成战斗。)

将抗洪抢险比成战斗,说明什么?(灾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4、教师简介背景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读课文:

同学们,你觉得,你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想知道什么?

(交流: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归纳。)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通过划一划,注一注等方式,把它记录下来,留待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

3、检查自由读课文后的效果。

(1)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正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交流初读的感受,收获。(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为“什么战——怎样战——战斗的结果”这样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组织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四、学习第一段

1、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2、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交流,并找出重点的词语句子,读一读。

灾情危急:“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

奔赴战场:日夜兼程,挺进

3、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危急,读出子弟兵们英勇无畏,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指名朗读,评点,再读,齐读。一定要指导学生用一字一顿的重音,把三个“!”读出来。)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内容,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一)、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

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默读。

(2)交流概括。

大堤抢险

(3)板书:铮铮铁汉(典型人物)

勇救群众

(二)品读课文——大堤抢险-

1、幻灯片出示抢险的图片,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3、学生谈自己感动的内容,指导朗读,感悟表现战士们奋不顾身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的词句。

出示

(1)“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

朗读,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2)“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3)“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4)“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朗读,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4、小结过度:

这一层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描绘了子弟兵的群体形象,体现了全体官兵为了保卫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来,课文又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的呢?

(三)品读课文——铮铮铁汉

1、学生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

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讨论,结合学生的交流,出示:

“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好好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

3、齐声朗读——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4、谈谈自己的感受。——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四)品读课文:勇救群众

1、过渡: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师:还有哪些感人的事迹,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指导朗读,理解,背诵——

(1)“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抓住三个“飞向”引导学生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抓住四个“哪里”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他们真是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啊。所以——

(3)“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抓住“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如此令人感动的情景,如此感人的文字,我们能背出来吗?

(五)小结: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英勇的子弟兵是怎样不惜一切抗洪抢险的。

播放视频《大江保卫战》

三、导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齐声朗读。

四、总结全文,作业

1、回全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述说感动的理由。

2、摘抄排比句,体会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节。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

二、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剪纸,让生欣赏

师:看了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太精致了!

生2:技术也太高了!

生3:太漂亮了!

……

师:那么课文中又是如何说的呢?读一读,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生读书,师出示文中的话

生:我觉得姥姥心灵手巧,技术很高

师:这里有个“神”字,能将他读出来吗?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李姥姥的剪纸还真是这样神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喜鹊登枝”,不是去看图,而是用心灵去感受一下字里行间中是如何写的?(学会用批注的方法)

生默默地读课文

生1:从这里我感受到姥姥的剪纸真的没话说了,绝了!

生2:技艺真的很高超,竟然不看也能剪得有模有样的!

师出示图文,让学生朗读,看能否读出作者的感受,尤其是这个字——嗬!

生1:佩服

生2:赞叹

生3:敬佩

生齐读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呢?

生:蒙住了双眼都剪得那么好,真是熟能生巧啊!

师总结:课文用了两个地方夸赞了姥姥的技艺——别人的夸赞、我的一次蒙眼。但课文还有一处最吸引人,那就是老牛和兔子的画面。(出示“碧云多雨的夏天……”)

生读

师:有一个字——“拴”能读出来什么来吗?

生:不让我出去,担心着我。

师: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呢?找出来读读。生读书。

生1:关爱作者,也启发了作者的思维。

生2:疼爱我,看得出 的感情很深。

生3:亲密无间的情感

生4:对我的期待,希望我早点回来。

生5:期望很高。

生6:写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

……

师:作者长大了,剪纸还能拴住他吗?出示文字,范读,期待着什么?我们来讨论一下,待会交流!

生1:早点回来。

生2:完成学业,合家团聚。

生3:看看她的剪纸。

生4:自食其力,让他有所作为。

生5:有所成就回来,团圆,陪陪姥姥。

……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生读

师:出示图画——老牛与小兔子的那一幅:“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开阔的草地。”能给它加个题目吗?

生1:远行的兔子

生2:期待

生3:希望

生4:目光

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师配乐朗读补充内容,(三年后,作者回来了,看到姥姥已病榻在床的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写一写此时最想说的话!

生1:姥姥,我回来了,你的最疼爱的孙子回来了,我们分开也有三年了,这三年里,我一直牵挂着您啊,您给我剪的老牛与兔子我一直带在身边。。。。

生2:您起来啊,再做个小兔子和老牛给孙子我吧!

生3:我这一走就是三年啊,正如《游子吟》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放心吧!姥姥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

三、作业:

师:出示一段话,让生填写。

幼年时,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长大后, 拴住了我的心。

生1:怀念

生2:思念

生3:无私的爱

生4:牵挂

……

师:是啊,能拴住作者的是一种亲情,是一种割舍不掉思念,是一种无私的爱,让我们记住这深深地祖孙情吧,记住最后两节,记住最后的文字!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4、学会把字写得工整、漂亮,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四给我们带来了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板书:语文园地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感。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

生总结、汇报师总结:(出示课件3)

①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如,《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________之情;《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___________感情。

②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等来体现课文的感情。如,《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一自然段,可以读得________一些;《少年中国说》的第三自然段应该读得________________一些。

板书:痛惜豪情壮志缓慢、沉痛高昂

2、词句段运用

(1)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

A、朗读这些成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B、这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异同。

C、选择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生查字典,并说明两组词语的异同。

生汇报:(出示课件5)

每组上下两个成语的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们的感情色彩。上面的成语是褒义词,用作褒扬、赞美;下面的成语是贬义词,用作贬斥、斥责。

生展示自己写的话。

板书:褒义词、贬义词

(2)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再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出示课件6)

A、读这两个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顿号和逗号,看看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B、体会它们的不同。

C、给最后一个句子加上标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顿号、逗号的异同(出示课件7)

师:逗号、顿号均表示句内停顿,但停顿性质不同。

逗号属句内一般性停顿,而顿号有专门的用途。

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不外乎三类:一是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二是表示句中成分之间的停顿,三是表示句子成分内部的停顿。

而顿号呢,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有时也用来表示次序语之后的停顿,如一、二、三等

顿号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短语,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

生给最后一个句子加标点:(出示课件8)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3、书写提示(出示课件9)

我们在书写一首诗的时候发现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横写的时候,我们要从左到右写,竖写的时候,要从右到左。要注意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的文字要对称,使篇章看起来美观。

每个字要做到笔顺正确,结构合理,使每个字看起来很美观。

展示相关书法作品。

学生临写

点评学生作品。

4、日积月累(出示课件11)

(1)朗读这些成语。

(2)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3)感悟两组成语所描绘的不同生活状态,珍惜美好生活。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2)

师总结:这两组成语分别描绘了不同的生活状态。第一组成语描绘的是“太平盛世”下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第二组词语描绘的是  板书:幸福生活---悲惨生活----珍惜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以及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还明白了顿号和逗号的区别,积累了许多成语,收获不小。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的内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住词语、句子的意思,并根据要求完成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一些成语的意思,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其意思,让学生对成语有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这样训练,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3、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知识点讲解不到位,致使一些基础不牢固的同学理解不透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9

教学活动目标:

1、 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 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 认识10个生字。

教学活动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字谜、歇后语,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

课时具体安排:

第 一 课 时

一、 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

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

对汉字有更多的了解吗?(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

机点拨)

2、 打开书P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

绍,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

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

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

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板书课题 遨游汉字王国)

二、 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一)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真实地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二)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 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

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2、除了上述四种汉字有趣的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汉字有趣现象?

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四)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学生汇报第一题。

[要点:A字谜;B谐音;C仓颉造字;D“册、典、删”的来历] 关于字谜:

A、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B、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C、最后在全班汇报。

(1)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 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 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 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 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 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 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答案:日;香;立;曼;休、斗;刘、孙、杜、林]

小结: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

学生活动: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2、关于谐音:师问: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答案:歇后语;古诗;对联;笑话]

老师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3、关于仓颉造字:

(1)、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2)、老师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4、“册、典、删”的来历:(1)、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说一说 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

(3)、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学生汇报第二题。教师作适当评点。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教师谈话: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 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次以综合性学习为主线进行整组学习的单元。那么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2、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P77页。

3、学生自由读P77页上面一段话。

4、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知道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的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六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一定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一定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一)字谜大擂台。

1、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呢。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个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3、活动开始。

(1)第一轮必答题。每组的1—4号选手回答。

(2)第一轮抢答题。选手进行抢答。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