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3的倍数特征【优秀3篇】正文

3的倍数特征【优秀3篇】

时间:2023-11-18 20:01:41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3的倍数特征【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的倍数特征 篇1

下面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3的倍数特征》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教材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的内容,它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分以下的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364、420、515、736、1028、905

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猜想验证。

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三、 体验新知。

由于学生求知欲空前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这时我出示了一组这样的数据。

3×1=3、3×2=6、3×3=9、3×4=12、3×5=15、3×6=18、3×7=21 ……

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3、6、9是3的倍数,但12、15、18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再让学生与同桌合作,动手摆小棒,一人摆,一人记录。顺便提出要求:摆小棒时,每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用几根小棒表示。然后观察各位上的数的和,你发现了什么?此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12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但1+2=3,3是3的倍数”。同时,学生也发现15、18、21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也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随即说道:“这么简单的数你会了,那么大一点的数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接着我便又出示一组这样的数据:30、31、46、134、156、296、463、405、384。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位上的数的和,可以使用计算器,并让学生把结果填到各自的练习卡纸上,然后先跟同桌说说,再把结果汇报结果给老师,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这也正应了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的”。

四、归纳总结。

在学习操作验证完成后,我用充足的时间让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成果,说出各自的思考过程,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最后达成共识: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 3的倍数(板书)。这样便巧妙地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五、实践应用。

当学生学会了老师猜数所用的窍门,显然兴致极高,个个跃跃欲试,想一显身手,我便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以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练习1:课本P19做一做1。

(这是一个基本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练习2:①P21页(5、6题),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我增设了3道发展题。

②把数娃娃送回家。题目如下: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判断、选择等题目,使学生在判断中明事理,提高找规律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练习3:P21(7题)

7、在 口 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口7 4口2 口44 65口 12口1

(这是一个综合练习,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六)拓展延伸

为增添课的趣昧性和挑战性,我让学生畅谈整节课的收获,并让学生式写出一些能同时是2、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和同伴交流,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新知,相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附:设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等。

学具准备:

每人几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 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   17   54   71   45   48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   0   4   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   0   4   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的倍数特征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p19。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在活动的基础上理解、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理解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在探索中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准备:百数表每生一张、演示计数器一个、数字卡片一套教学过程设计:一、铺垫导入。1、从2、3、5、6、9这些数字中任选3个数字组成三位数,要求组成的数是3的倍数。(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1)将学生汇报的数字写在黑板的右角。(2)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我们这节课研究后就知道了。二、探究新知。1、圈数探索:在百数表中圈3的倍数,并说说3的倍数个位上可以是哪些数字?2、换位探索:引导发现3的倍数与数字的顺序无关。(1)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百数表中有些数,比如27和72,都是3的倍数,像这样的数你还能说出几对来吗?这说明什么(2)再出示几个3的倍数(三位数),交换各数位上数的顺序,让学生检验是不是还是3的倍数。 123 132 213 231 312 3213、拨数探索。过渡引言:3的倍数跟个位上的数无关,跟各数位上数的顺序也无关,那究竟跟什么有关呢?老师想带领大家做一个实验。(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6个3的倍数(如27、42、75),记录各用了几颗珠子。 计数器上的数 所用珠子的总颗数 是不是3的倍数                         (2)思考:如果用5颗、7颗、8颗(或10颗)算珠在计数器上拨出的数,会不会是3的倍数?让学生拨数并计算检验。(把总颗数、拨的数、判断结果等记录到表中)4、猜想规律。(1)试:请大家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表格,猜想一下: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究竟跟什么有关呢?(2)在交流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板书猜想的规律。(各数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5、验证规律。让学生按照猜想规律写几个大一些的3的倍数(三位数),拨到计数器上,明确所用珠子的个数,然后计算验证。验证后确认规律。6、举例反证。(1)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数位上数的和会不会是3的倍数呢?让学生找几个这样的数来算算,并将结果在小组里交流。(2)引导归纳小结:我们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研究,知道了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与这个数各数位上数的和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齐读规律)三、巩固应用。1、判断课始学生组成的一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2、判断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1)29 45 51 67 84 96(2)39476 5428   173061   31965 732659总结:怎样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1)先去掉这个数各位上是3、6、9的数;(2)把余下的数相加,并在加的过程中凑成3、6、9的数(3)看剩下的能否被3整除。3、抽奖,老师手中有0~9十个数字,我要抽出3个三等奖,2个二等奖和1个一等奖。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抽出3的倍数,三等奖一位数,二等奖两位数,一等奖三位数。四、全课总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