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支玉恒教学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5篇】正文

支玉恒教学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5篇】

时间:2023-10-12 17:10:12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支玉恒教学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本剧《天游峰的扫路人》 篇1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因此,我在备课时想到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中,我试图抓住课文对扫路老人的外貌描写和三次对话描写来贯穿全文,让学生从这些描写中来朗读品位,体会人物的特点和精神。因此设计了一个大问题,即“你从这段文字中对老人有什么印象”。通过这个问题串起全文,引导逐步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和内在精神。同时我也注意到了课文对天游峰的又险又高的文字描写,设计了相应的环节让学生读中体会。

但是由于经验尚浅,对自己所设计的种种问题想放又不敢放,因此造成了对学生自主性的局限,使自己的主导性过强。同时,对于文章中峰与人的关系没有能够将钻研教材时的处理实施贯彻,造成了文本上的分裂。是一个遗憾。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相信,随着自己的努力和大家对我的帮助,我会不断的前进,使自己教学中的遗憾越来越少!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1.由于叙事性阅读教材,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相机渗透写作知识,就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学生便能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教学时,我引领学生弄懂人物的外貌描写如何有选择地进行;揣摩文章明明写了扫路人,作者为什么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了天游峰的景色呢?让学生在内容与写作方法都有所得。

2.学生感悟、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便是与文本潜心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自主感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朗读。在指导课文的朗读时我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线,设计了默读,自读,听读,指名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品,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在上课之前,我认真认真查找资料,反复修改自己的设计,尽管这样,讲完课后我觉得还是有许多的遗憾。其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更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

一。认真研读文本,上好课的前提。

在上课之前,我反复地读教材,因为只有真正地走进文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徜徉在文字的字里行间。在多次朗读课文后,我觉得文章很简单,一是突出了峰的高和险,二是对扫路人的描写。作者通过对扫路人的言、行、貌的描述,告诉我们这是一位勤劳、朴实又乐观豁达的老人,通过老人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表达自己对老人尊敬和赞美之意。让这位扫路人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甚至影响他的一生,这才是文章的“内核”和“灵魂”。读懂了文本后,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

首先我直接导入,然后让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思考:“天游峰到底是什么样的山峰?”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是一种不错的想法,但授完课后我认为,作为高年段的学生,从概括内容入手,让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我认为在课伊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回顾更合适一些。

然后,默读课文3——11自然段,边读边品味人物特点,就是一个层次的跨越。体会“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的教学也尤为重要,我在前一课时已经完成,本堂课只是让学生通过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回顾天游峰高而险的特点。最后练习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我”与扫路人的对话描写特别细致,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走进对文本的研读,认真自读课文,思考,“你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这一主导性问题,让学生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及“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是十分艰辛的。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并且让学生讨论“人生70古来稀,30年后,还能看到老人吗?”学生在热烈地讨论中进一步又一次体会出老人的乐观、自信,勤劳,是长寿的秘诀,学习老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品读文本,感受人物品质,让课堂更精彩

在这节课的主要环节的设计上,我就采用了板块式,“峰、人、情”,既干净利落,又避免了支解课文。在学生研读人的特点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并让学生说出理由,学生不但写的好,有的写“朴实,健康”,有的写“自信、乐观”,有的写“有精神、爱生活。”哪怕是一点,也是学生自己的收获,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这一点是学来的。理解是阅读的灵魂,读好则是阅读的归宿。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在指导《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的朗读时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引导学生。情感低沉、缠绵柔缓采用个别读,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激昂、热烈的文字,采取集体诵读,体会节奏的奔放美。这样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线,读出扫路老人的精神之美。并且让学生自己评价,读的好,评的好,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读写结合,与老人近距离对话,让语文课堂“课终而意未了”

文章有两处描写了扫路人的外貌,学生认真读后,我就问学生“为什么两处写人物的外貌?不能在一起写出来吗?”我以为这个问题会把大家难住,没有想到一位女生回答的很是精彩,“第一次是站字远处观察,第二次是和老人交谈后,进距离观察。所以不一样。”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对老人说的话,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课中真正是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最后让学生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再次齐读课题,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天游峰的扫路人》。

当然,缺点和不足还是很多的,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争取更大进步!

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文中运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视频或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认识他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疏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划出本课生字,遇到长句子或难句子多读几遍;

(2)如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可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帮助理解;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ppt出示交流内容)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1)疑难词语、句子,全班交流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强调重点字词。(指导书写:褪)

(3)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

三、默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2)思考: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有着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

(1)选择你最喜欢的描写天游峰景色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出示天游峰景色图片,介绍天游峰相关资料。)

(2)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游峰,你会用哪一个字?(交流,板书。)

(3)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天游峰扫路人的印象。

出示句式:这是一位 的老人。

四、小结。

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是什么让他舍不得离开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读一读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抄写在摘抄本上,并思考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险 自在悠闲

高 豁达开朗

《天游峰的扫路人》 篇3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7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了解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的老人。

2、通过朗读、情境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老人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悟生活,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天游峰的美景:

2、导语: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生说。

过渡:作者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却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二、感悟课文:

1、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人。找出你感兴趣的语句细细品味。

2、学生品读。老师巡视。

3、交流:

你觉得老人是什么样的人?生说。

请你读出你的感受,再说说你对老人的印象。

导语例举: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到一股浓浓的暖意。

老师听了,感觉那位老人是那么富有活动。

老师感觉非常悠闲。

听同学交流,能丰富我们的感受。

听听不同的声音,看看你能收获什么?

有人说,能说什么样的话就知道有什么的性格。

4 从学生的交流中生成话题:老人这么工作累不累呢?

生说,生读。

导语:(1)应该很累吧。(2) 感觉很累,心里很充实。

过渡:人生七十古来稀。老人却让人意想不到。

5 生成话题:

七十多岁的人了,还是舍不得走,真奇怪!是什么让他恋恋不舍?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舍不得走呢?交流:

导语:与山水为友,与花鸟为伴。老师也向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到底舍不得什么呢?

老师也被这位老人吸引了,我琢磨着,他的家人,他的儿孙对他会是什么态度呢?

三、合作学习:

1 要求:

(1)、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角色。

(2)、读一读,想一想,他和家人会说些什么?

(3)、小组同学表演。

2 老师巡视,掌握情况。

3 请一组表演。其它同学听一听,再评一评。

4 师点拨:这老人够自信的,(乐观的)……你是老当益壮啊

自信的人生平凡而充实,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怪不得家人对他也是这么支持!

情境二:我想旅游区的领导不大同意老人继续工作吧?你是老人,怎么去说服他。

1 自由组织说服。

2 我就是旅游区的领导:你这么一把年纪了,回家该享享福了!

3 生接着“说服”:

过渡:想不到,你这么一把年纪,比我想有精神啊!佩服佩服!

4:谁还想说服我吗:生说。

过渡:看你这样子,再活个100岁没个问题。

四、引导想象:

1 过渡: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山谷中

2 出示:画面

三十年后,我们又来到了天游峰,又听到哗哗的声音……

3 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景象呢?

4 学生练写。交流。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游峰的扫路人 篇4

作者:张优芬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6

我教《天游峰的扫路人》

如果把文本只是作为一景而观,课堂对话不深入而触及人的灵魂,这种仪式化的教与学总让我感觉思想虚空、情感飘渺。比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描写了作者在天游峰上与一位七十高龄的扫路人相遇并被其笑对人生的乐观情怀所感染,而学生读之却往往当作一个知识来学习,满足于知道天游峰的险峻山路上有这么一个扫路人,苦不以为苦,累不以为累。如此而已。而教师往往着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中一些词句的赏析,试图让学生走近老人接受教育。这想法一点也不错。但事实这样的教学只是应景,是将其当作一景来赏,扫路人怎样怎样,但就是没有将他与自我建立起关系来,所缺的是心理相融。如何克服这样的问题呢,我的课堂是这样进行的:

一、实话实说:你长大后最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学生说想做什么桥梁专家,有想做什么探险家,有的要发明什么,总之学生们想从事的都是知识型的职业。

二、引导辩论:你们真有志向,那扫路人在你心中是什么位置?不少学生直言不讳:这个职业太苦了,又脏又累,而且被人瞧不起。我们这儿称其为是“扫大街的”。看来学生的本性暴露出来了,但我想考验考验他们的“立场”,我作惊讶状:一个扫路人,靠自己力气吃饭的清洁工在你们眼里身份就这样的低贱?说完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们。一些察言观色者举手了,甲同学说:“本学期我们思想品德课第一课就讲了劳动者都是平等的,清洁工是城市的美容师!想一想,天不亮他们起来清扫街道了,假如没有他们,我们这个城市会脏成怎样?”不错不错,慷慨激昂。但我忍不住斜捣一杠:“城市美容师,多好的名字。你一定想做?”这位学生绝没有想到我会来这一招,也许他本来看我那般的期待,表现表现救救我的场,哪想到我会如此操戈反击,一时反应不过来,张着嘴愣在了那里。机灵鬼乙同学又开始捣蛋了:“老师,那你愿意做一个清洁工吗?”“你说呢?”教室立刻热闹了起来。

三、所以,我并不想咱们班30个同学,十几年后出十个二十个扫路人。(生笑)但我要说,虽然我不想你们成为一个扫路人,但老师期望你们做一个像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样的人(正色,重复),理解老师的话吗?学生思考,回答,有学生说,老师是不希望我们真正地成为清洁工(我补:如果你实在做不来其它的工作,做清洁工也未尝不可),但您期望我们像天游峰的扫路人那样,有一个乐观的情怀。

四、对呀,老师为什么有这样的期待呢?天游峰的扫路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他的身上有什么令人可敬的地方呢?读课文,交流。

主要把握这样的思路:

1、山是这样险。(品赏“银丝”,与“电线”比较:其一、易断,更险;其二、有色彩,有飘动感,形美)

2、生活是那样苦。(穿着之简陋,面容之黑瘦,饮食之粗劣)

3、工作是那样累。(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4、而扫路人却如此豁达。

“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在工作中寻找乐趣,享受工作;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在生活中发现甜蜜,享受生活。

四、再让学生说说“做一个像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样的人”的期待。总结:是青松,就挺立山巅,是小草,就装饰大地。人的岗位可以不同,但对工作对生活的情怀应该一样:永远做一个快乐的人。

张优芬 发表

;id=62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资料 篇5

一  投石激浪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齐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2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著名的旅游胜地,号称武夷第一胜景。如果我们同学也有机会到那儿旅游的话,你会特别留意那儿的什么?(风景名胜、游人)

3 可是我们的作者却把目光聚焦在一个——扫路人的身上。(扫路人下加点)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再次齐读课题)有什么疑问吗?(这是怎样的扫路人?既然天游峰是一个风景区,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写扫路人?……)

二  读中感悟

(一)闻声寻人

过渡: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扫路人?用“——”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画有关句子)

△找到了吗?你来读读看。

(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这样的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节约、俭朴) (老人精神十足、善良、很辛苦)

从哪儿看出来的?(圈出:精瘦、褪色、运动鞋、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

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指导朗读)

△    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样一位老人呢?(听到扫路声)课文是怎样描写扫路声的?

(出示)   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

从这段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十足?)从哪儿读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圈出:“颇有节奏” 、 “一声比一声分明”)

是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样的侧面描写更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干劲十足的老人。让我们一起把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好不好?(齐读)

△    作者闻声寻人终于见到了这位质朴但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示两处外貌描写)但是这两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分开来写呢?(第一次是粗粗的看的,第二次是仔细打量。)作者为什么会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对老人有了敬佩之意)

(二)小屋茶香

过渡:是什么让作者对老人产生了敬佩之意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老人那飘满茶香的小屋。

(出示)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轻声地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过渡:是的,一杯浓浓的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茶热,情更热 ;茶浓,情更浓。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热情和温暖读出来。(齐读)

(三)心灵沟通

过渡:那么作者和老人进行了怎样的心灵沟通呢?我们再一起找一找文中老人的语言,用波浪线画出来。再小小组交流一下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学生画交流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 从老人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不觉得累 ) 从哪儿体会到的?(不累,不累,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2 同学们,你们觉得扫路的工作累不累?累。是的,而且老师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比一般的扫路人更累,你们同意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 (出示)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哪些词语让你感到累?(顶天立地、九百多级、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在课文中点出词语)

(2)我们来比赛读读看,看谁能让老师听了也抽口气。 指名读。齐读。

你还可以从哪儿感受到?

◎ (出示)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1)说说为什么?(因为天游峰高、险)(板书:险)哪儿具体写出了他的险?(第一险峰、九百多级、像一根银丝、飘飘悠悠、风一吹就能断掉)  能读好吗?

(2)(出示天游峰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天游峰,想说什么?

(3)把我们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好吗?(齐读)

过渡:面对如此险峻的天游峰,能爬上去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边爬一边扫该有多累呀! 可老人却觉得——(指读:不累不累)为什么呢?

(相机引读:)他――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是呀,老人把自己喜欢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觉得累。(带着喜欢的感情读。)

所以老人说得——?(板书:轻轻松松  自在悠闲) 能轻松悠闲地读一读老人的话吗?(指导朗读)

△  (出示)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的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1  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些什么呢?(老人舍不得走、这儿的生活环境好。)

2   老人喝的是—— (我们喝的是)老人吃的是—— (我们吃的是)老人呼吸的是 ——(我们呼吸的是    )

3  这样的生活老人当然会舍不得。他爱这儿的山,爱这儿的水,爱这儿的空气,爱这儿的一切。所以老人会说得那么——(点:悠然)。能悠然地读一读吗?(指导朗读)

4  这儿的大自然是多么令人神往啊!老人在这儿过的简直就是老神仙的生活呀! 让我们一起把老神仙的悠然快活读出来好吗?(齐读)

5  是的,老人已经与天游峰融为了一体,即使自己已是70岁的高龄,却依然对扫天游峰乐此不疲,悠然自在。实在是令我们敬佩,让我们怀着敬意再一次读出老人的悠然与不舍。(齐读)

△“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1)  这话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说的?老人愿一辈子与大山为伴,我被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于是紧紧抓住他的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出示: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 老人能活到一百岁吗?

生:老人天天这么扫,很勤劳,能活到150岁。  山上空气清新,能活到100岁。 自信,豁达。

(3) 是的,人的心情、意志也能使自己延长寿命。 这是一位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板书: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

(4)  让我们读出老人的自信和豁达来!指导朗读

三、结尾转换,小结激qing。

出示引读最后一句话:“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学生交流)生:笑声留在作者心里。   笑声留在脑海,忘不掉。  自信、爽朗的笑声刻在了我的心里。 ……

(2)“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回到住地就没有了吗?谁能把这句改得更好?

(学生交流)

(3)师:这笑声也会珍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4)现在你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了一位扫路人了吗?(这是一位……的扫路人)(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5)认识了这样的扫路人,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