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一”清“二”白——《说勤奋》赏读优秀6篇正文

一”清“二”白——《说勤奋》赏读优秀6篇

时间:2023-12-26 20:16:06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这次为您整理了一”清“二”白——《说勤奋》赏读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二”白——《说勤奋》赏读 篇1

说教材:

《说勤奋》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材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材的,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说教法学法:

1,自主讨论法: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理解不存在什么问题,内容深入浅出,没有什么孩子理解的难点。有的学生甚至不太感兴趣,所以应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

2,采用变序法课文围绕"勤奋",开头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但如果按层次学习,学生积极性不够,易产生疲劳感,随意我打乱顺序。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为教学的契入点。

3,中心突破法: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展开教学,所谓"提领一顿,百毛皆顺。"

4,我根据《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的意义。这虽然是种要求,但我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我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抓住关键词体会含义,有感情的朗读"做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养成勤奋的习惯,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五,说教学准备:1,收集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事例。

2,多媒体课件。(名人名言)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直奔中心,知勤奋。

1,通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围绕这句话,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长的故事

(精练导入,明确中心。)

(二),合作探究,解勤奋。

1,认真读一读第2,3小节。

2,比较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找找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用笔在旁边圈圈画画。)

3,合作完成表格:

司马光

童第周

相同点

成功了 很勤奋

不同点

天资聪明,古代的

基础差,起步晚

4,研读关键词句,体会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1)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通过对关键词语"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等的理解,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然后感情朗读,通过读好关键词句来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3)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4)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等词语,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三),回归勤奋,课后拓展。

1,出示名人名言: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2,理解: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名言小结,让学生朗读体会,联系课文内容,懂得不管是天资过人,还是基础差,通过勤奋,能使聪明的人成长,能能使基础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并理解难句。)

3,练习深入体会中心。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对司马光说( ),想对童第周说( ),想对自己说( ).

七,说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清“二”白——《说勤奋》赏读 篇2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小组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白文体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

3.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有什么特点?

(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4.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专门说明道理的说理文章。作者围绕“勤奋”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观点。因此,从题目着眼,一看到这“谈”字就知道它的文章类型。

5.你能将题目在不变换主题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吗?(《论勤奋》《谈勤奋》)

6.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所主张的观点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注意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6)补充:你还知道哪些成功者是通过勤奋成才的?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末:第二笔横比第一笔短。

“基”上面的“其”里面是两横,撇、捺伸展开来。

5.钢笔描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说勤奋》 篇3

之二

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读后交流,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⑶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

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你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

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⑹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⑺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细读第3自然段。

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⑴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⑵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

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⑹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多搜集)

⑺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⑻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算暴自弃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推荐读课外书)

4、细读第三段。

⑴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⑵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司马光只有( ),才能( )。童第周只有( ),才能( )。

⑶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作业 :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滚瓜烂熟 史学巨著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背诵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板书设计 :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清“二”白——《说勤奋》赏读 篇4

一、给带点的字找正确的读音。

勤(qín qíng)奋  远渡重( zhòng chóng)洋

剥( bāo bō)离  华( huá huà )罗庚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直”的意思有:a 挺直,使笔直;b 公正的,正义的;c 直爽,爽快;d 一个劲儿,不断地。

理直气壮(  ) 急起直追(  ) 心直口快(  )

三、课文内容填空。

1、(  )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2、课文中司马光从小就很(   ),长大后就更(  )了,还做了个(  )自励自勉。这样他用了(  )的时间写成了史学巨著(     )。向我们说明了:天才在于(   )。

3、童第周学习基础差,但他(  ),就在校园里(  ),(  ),总要(  )回顾一下当天的(   )。他还十分注意(   )学习方法,终于使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比利时留学时完成了高难度的(     ),在生物学界引起轰动。他证明了即使(       ),只要(      ),也是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数学家(   )所说:“(      ),一分辛苦一分才。”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中“鲜花”指(     ),“汗水和心血”指(    )。(  )、(  )、(  )这些词都说明:勤奋才能成才,被无数事例证明。

四、拓展练习

收集几条有关勤奋成才的名言。

如:黄昏是勤劳者的早晨,早晨是懒惰者的黄昏。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美)富兰克林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

《说勤奋》 篇5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情况,课文学完后能背诵全文。

2.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的桥梁"这一论点,着重讲解2,3小节,教育学生从小要认真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教学设计简介: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奋",开头鲜明亮出了自己观点,中间通过叙写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这样的文章如果按常序说教,可能学生不太有兴趣,也难有什么实效性。我想,课文本来就只是一个载体,不应该把读懂课文作为唯一的目标,于是我决定尝试聊天式教学,把课文观点作为聊天的一个话题,把领学生与文章对话作为一个总的训练点。所以,文章被我有目的有计划的“肢解”了,教学时从了解作者观点入手,然后按“品成功——品勤奋——品不同”三个小训练点训练品读两个典型事例,最后再次回顾作者观点,并引入名言加以深化。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切身领会作者说明观点的文思,同时让课文中心在有实效的对话中一步步显现,进而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

一。写课题,谈话引入:“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读读这“勤奋”二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观点。(训练点一)

1.引导学生回顾平时对“勤奋”一词的理解和运用。

2.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作者对勤奋的观点,用横线划出来。

3.指名读找到的句子,适时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4.指名说第一句话的意思,齐读。

5.教师范读后一句话句子,第一次强调“只有”,第二次强调“一生”,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童第周的成功来自勤奋。

1.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一千遍呢?那怎样你才相信?(师适时小结: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2.作者举例了吗?举了谁的例子?怎么不举老师的例子?

(师适时小结: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3.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学生轻声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训练点二)

1)解读写司马光成功的句子。

指名读,师: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资治通鉴》。

2)解读写童第周成功的句子。

指名读,师:童第周的成功,关键体现在哪个词上?(影响)

4.师:他们的成功依靠的是什么?(勤奋)学生自渎课文,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进行品读。(训练点三)

1.品读写司马光勤奋的句子

1)指名读写司马光勤奋的句子,教师适时出示:

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的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动,他醒来后就会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师:上一句写他什么时候勤奋?下一句呢?这就叫做——一生勤奋。

3)指名读第一句话,适时理解“滚瓜烂熟”和“一遍又一遍”。

师: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这就是——勤奋!

齐读第一句话。

4)指名读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比体会睡觉时用“警枕”的不舒服

5)师:司马光却亲手做了这样的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做“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的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生回答,师适时引到“勤奋”的主题。

6)学生自由读、齐读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1品读写童第周勤奋的句子。

1)指名读写童第周勤奋的句子。师:从这两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谁知道?(起早贪黑)

2)师小结:童第周起早贪黑的学习,每天如此,这同样是——勤奋。

3)齐读这两句话。

5.对比两个事例的异同。(训练点四)

1)师:下面我们来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看看。

2)老师从课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个词(出示:抓紧时间睡觉时天刚亮睡觉前)

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珍惜时间)

3)出示句子: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4)师:比较这两句话,看能比出什么来?(司马光是古代人,童第周是现代人)

师:这又能说明什么?(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都要勤奋)

5)师:还能读出什么?(引导学生区别二人的起步不同)

6)师:但他们最终都成功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四、揭示主题

1)师指出示的句子一:学到这里,你相信作者的观点了吗?齐读。

2)出示:

成功=1分天才+99分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聪明与否,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容老师

3)指名、读和理解第一句话。这句是谁说的?(司马光)

4)指名、读和理解第二句话。这句是谁说的?(童第周)

5)指名读老师的话。知道是写谁的?(不仅仅是写他们两个人的,也是写给所有的同学的。愿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远大理想)

《说勤奋》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2

点滴的力量 发表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种说理性的文章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只停留在空洞说教的层面上,学生不爱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在这堂课上,我以两个故事的学习为突破口,精心设计,巧妙引导,使学生既学得有趣有味,又领会了勤奋的内涵!

第一个故事——给故事取题目

司马光勤学的故事,耐人寻味,学生们学习了这个故事,了解到司马光整整19年如一日,耗尽一生的精力每天工作至深夜,终于凭着顽强奋发的毅力与滴水穿石的韧劲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学生们觉得司马光很了不起,我随机启发道:“那么,你想把这个勤奋学习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学生们纷纷表示愿意,我又启发道:“这个故事在课文中没题目,你给它加个题目,让听的人一听到题目就很感兴趣,就知道你要讲什么故事!”于是,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四人一组开始了讨论,给故事命起名来!

交流时,大家各抒己见,气氛活跃,学得相当积极!有的说题目可以叫《‘警枕’的故事》,你看,题目的吸引力还挺大的;有的说干脆叫《司马光励志编书》,这大概是模仿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而得来的;有的说还可以取个《不平凡的19年》,以突出时间之长、勤学之艰难……“千树万树梨花开”,听着学生给故事取的一个个颇有意义的题目,我感觉学生的潜能其实很大,关键看教师如何去挖掘!

第二个故事——用名言来揭理

童第周笨鸟先飞的故事,可谓“勤学”的经典,学生们学了这个故事,既明白了书上的华罗庚讲的那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至理名言!还心情激动得似乎有很多话要讲。如果再让他们讲故事,学生肯定没新鲜劲了!于是我采用了另一种方法,趁热打铁请他们也来做“名人”写一写“名言”,以揭示这个故事所蕴涵的道理!这次在“名人”的诱惑下,学生学得更加有滋有味、兴趣盎然了!

一会儿的时间,一条条精彩绝伦的“名言”便“出炉”了:

“只要肯勤学,铁杵磨成针”——黄恬莹

“失败不是永远,勤奋才是永恒。”——梁晔

“成功之行,始于勤奋。”——辛云翌

“学习一枝花,全靠勤当家。”——吴水清

“万事勤为首”——付怡

“勤奋,不像吃面条那么轻松,但会像糖水那么甜蜜!”——石磊

……

这一条条异彩纷呈的“名人名言”,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也使我再一次被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学习爆发力原来如此之强,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这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宝藏!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勤奋)

此文转载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