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鸬鹚》教案(优秀9篇)正文

《鸬鹚》教案(优秀9篇)

时间:2023-12-09 23:24:42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所以才会是考试的必考题。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鸬鹚》教案(优秀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鸬鹚》教案 篇1

之四

执教 新华小学 黄秀妹

一、教学目的

1、采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观赏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情景,从中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采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录相带《鸬鹚》、幻灯图片3框、幻灯文字片4框。

四、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具体地描写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情景和湖面景色的变化。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捕鱼前湖面平静)

投影插图:仔细观察鸬鹚捕鱼前,湖面平静的画面。欣赏捕鱼前渔人、鸬鹚的样子,欣赏湖面宁静的景色。

1、课文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这幅图的内容,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余同学用笔画下描写渔人、鸬鹚、湖面的句子。

2、课文怎样描写湖面的?说一说为什么把湖面比作镜子?(没有风,湖面平静能倒映出渔人、鸬鹚的影子来。)板书:平静

3、课文怎样描写渔人的神态?“悠然”是什么意思?板书:悠然

4、课文中怎样描写鸬鹚的?为什么把鸬鹚比作士兵?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形象、生动)板书:等待

指导学生小结第一段: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写了夕阳下湖面环境优美,渔人悠闲、鸬鹚静立。。这样一幅宁静的画面,给人一种静态的美。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捕鱼时湖面失去了平静)

鸬鹚捕鱼前湖面是平静的,那么鸬鹚捕鱼时湖面有了什么变化?播放录像。录像中再现鸬鹚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平静这一情景。

提示:仔细观察渔人怎样赶鸬鹚下水?鸬鹚怎样捕鱼?渔人怎样忙碌?(利用录相机的定格功能,使学生看清渔人赶鸬鹚下水“一抹”的动作和把鸬鹚喉囊里的鱼“挤”出来的动作)板书:失去平静

1、湖面为什么会失去平静?请同学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用因果句回答。

“只要┄一┄┄就┄┄”说明渔人与鸬鹚的关系:渔人一动,鸬鹚就动。这一句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个句子相呼应?

2、失去平静的湖面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一个词看出。这样写好在哪里?“粼粼的波纹”是什么样的?比较:跳跃━━━翻滚

3、读课文,圈出表示渔人和鸬鹚动作的词。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用得很好,好在哪里?如果换成别的词行吗?

投影出示字幕:学生进行动词比较,教师点拨。

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往船舷一抹(一扫),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

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拿)了出来,又把它甩(扔)进水里。

4、学生根据板书,回忆一下,把刚才录相中看到的捕鱼情景描述出来。

5、小结:作者描写鸬鹚捕鱼最精彩的地方是动词使用非常准确生动。渔人动,鸬鹚动,湖面波纹荡漾,浪花跳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水乡忙碌的捕鱼图,是一种动态的美。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捕鱼后湖面恢复了平静)

捕鱼后,湖面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色?请看录像。录像中再现鸬鹚捕鱼后,湖面恢复平静的画面。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与捕鱼前、捕鱼时的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与捕鱼前、捕鱼时一样,还是渔人、鸬鹚和湖面。所变化的是时间由“夕阳”“炊烟四起”到“天色逐渐暗下去”;渔人捕鱼前“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捕鱼时忙碌,捕鱼后“划着小船回去了”;鸬鹚捕鱼前“站在船舷上”“等待命令”,捕鱼时“扑”“钻”“跳”,捕鱼后,又“站在船舷上”;湖面捕鱼前“平静”,捕鱼时失去了“平静”,捕鱼后“恢复了平静”。整个画面由静到动又回到静。作者观察得仔细,描写得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划回去站恢复平静

(五)投影出示字幕(学生填空,感知全文)

这篇课文叙述了的经过,描绘了湖面变化,表现出小湖自然环境及渔人捕鱼快乐的心情。

由于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积累材料,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才能把湖面的景色写得这么优美,把鸬鹚捕鱼写得这么有趣。

(六)作业 布置

小练笔:投影画面:《夕阳下的海滨》、《早晨的公园》(任选一题,也可自拟题目)

要求:注意积累材料,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要有动态静态的描写。

板书设计 : 9、鸬鹚

渔人 鸬鹚 湖面

前 悠然 等待 平静

捕鱼 时 抹、抓、挤、甩 扑、钻、跳 失去平静

后 划回去 站 恢复平静

《鸬鹚》一课的电化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渔人怎样利用鸬鹚捕鱼,随着鸬鹚捕鱼湖面怎样发生变化。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确定三点:1、采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2、观赏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情景,从中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的,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本课时重点放在如何采用电教手段再现鸬鹚捕鱼打破湖面的平静这一情景,帮助学生了解渔人怎样利用鸬鹚捕鱼,随着鸬鹚捕鱼湖面怎样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学习了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用投影在屏幕上出示练习题,在双基训练中,设计比较多层次的练习。如:动词的比较,这项训练让学生体会作者动词运用的恰当之处;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一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联系上下文想象“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是怎样的画面,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放录相再现鸬鹚捕鱼后湖面恢复平静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时间、渔人、鸬鹚、湖面几方面来理解捕鱼前后在内容上的联系和变化。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全文,感知全文。

《鸬鹚》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不着“像……似的”“恢复”造句。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感受水乡的美丽景色。

2、借助重点词语背诵课文第一节。

三、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字词,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水乡的美丽,借重点词语背诵这一节。

一、揭题。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样子?

干什么用的?

二、学生预习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

三、检查交流。

1、重点字形:袅囊抹

2、课文主要写什么?

四、学习第一段。

1、一个怎样的小湖?(板书:湖面绿油油平)

为什么能比喻成“一面镜子”?

2、这面大镜子中能映出些什么来?

(板书:垂柳

稻田 一望无垠

小渔船 又窄又长浮

渔人 坐悠然吸

鸬鹚 站好像列队的士兵

3、看板书,复述图意。

4、借助板书的重点词练背课文第一段。

5、这一节写什么?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抓住“一抹”“恢复”,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一:捕鱼图

课件二:捕鱼后湖面平静图。

教学过程:

一、背诵引入

同学们,今天继续学习21课--《鸬鹚》,我们先把课文那面镜子中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段,注意要背得又美又静。

二、辨析“一抹”

1、列队的士兵在等待怎样的命令?(板书: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你能把“抹”的动作做出来吗?

3、渔人发布命令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4、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体会“一抹”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交流:--渔人爱惜鸬鹚:

——似在鼓励鸬鹚:

——鸬鹚训练有素:

——渔人享受宁静;

三、研读入境。

1、同学们对联这一抹的体会真是精彩,但好戏肯定还在后头,你想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请你边读课文2-4自然段边找出来。

2、交流:(课件:捕鱼图)

(1)抹出也“波纹粼粼和浪花跳跃”--你是从课文哪儿读懂的?(生个别读句子)

——你读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色或是有怎样的感受?

——是啊,夕阳之下,波光粼粼、浪花跳跃,多美啊!你能把这种美景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2)抹出了“鱼”--你又是从哪儿读懂的?--就只一条?--你又是从哪儿读懂的?(“不断”--不仅不只一条,而是越来越多)

——这一景象你又能来读一读吗?

(3)抹出了“渔人的忙碌”--对啊,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这句又该怎么读?

3、同学们真会读书,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想一想: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4、说得好,渔人这一抹不简单哪,而我们同学们更不简单,如此丰富地体会到了渔人捕鱼的忙碌矣喜悦,现在我们就一起快乐地把2-4自然段读一读,享受一下渔人捕鱼的乐趣。

四、回归平静。

1、(上接学生朗读)"岸上炊烟四起--(生个别接读5--7自然段)

2、大家听了又有什么感受?

3、是哪,鸬鹚又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渔人划着小船回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课件:捕鱼后湖面平静图),唉,这里为什么要用上恢复?(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又像原来一样平静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复。)

4、你能把这种静下来的感觉读出来吗?(生个别读后齐读)。

5、小结: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一抹”一词,研读了课文,一起享受了一下渔人捕鱼的乐趣,并读懂了从鸬鹚的等待命令到下水捕鱼再到列队回去,使美丽的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恢复平静,而且这种动和静的景象都充满了美的情趣。(师边小结边整理板书)

五、质疑问难。

《鸬鹚》 篇3

5.教学设计

滦南县胡各庄镇梁各庄完全小学   蒋腊梅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独立认识本课“鸬鹚、垠、粼、章、舷、喉、吞”等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鸬鹚、章、舷、喉、吞””等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鸬鹚能帮助渔人捕鱼的本领,体会渔民的渔家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初读自学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

(2)通过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渔人的“悠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大家都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有的甚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乐趣,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江南的鱼米之乡去看看,认识一下江南水乡那些特别的动物——鸬鹚。

鸬鹚对于我们北方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陌生,老师搜集了一些鸬鹚的图片,想不想看。

2.图片出示鸬鹚,教师简介鸬鹚的生活习性。

师:刚才通过看图片,我们也了解了一些鸬鹚的生活习性等等,那么我们再看看我们的作者郑振铎是怎样具体描写鸬鹚的,我们先听一遍录音,在听的过程当中老师提一个要求,边听边总结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听录音)

二。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平静的湖面上,鸬鹚敏捷地下水捕鱼,渔人忙碌地挤着鸬鹚喉中的鱼儿,渔人喂饱鸬鹚划船离去,湖面恢复了平静。

师:听了你们刚才的介绍,老师的心里好像浮现了三幅画面,我们今天就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学习。

(1)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湖面平静,鸬鹚等待命令,准备捕鱼。

我们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夕阳图)

(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湖面失去平静,鸬鹚敏捷地捕鱼,渔人忙碌地挤鱼。

我们给这幅图起个名字(捕鱼图)

(3)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

渔人捡小鱼喂鸬鹚后,划着小船回去,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我们给这幅图起个名字(渔舟唱晚图)

三、欣赏作者对鸬鹚的描写。

1.学习第一部分

师: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第一幅图夕阳图的美景,老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当导游带着大家去宁静的湖面看看,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①这段话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夕阳、湖面、垂柳、稻田、渔船、渔人、鸬鹚)

②这一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呢?

(宁静、悠闲、平静)

③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这份宁静与悠闲

(1)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

问: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

(比喻、将湖面比作镜子)

(2)岸边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

垂柳不见摆动,稻天没有绿浪,显出宁静。

(3)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

(浮字用得好:说明小船没有划动,所以更显出湖面风平浪静。)

(4)近处的那只船上,有个渔人正坐在船尾悠闲地吸着烟。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悠闲)

悠然——悠闲的样子。

因为渔人在吸烟,没有划动渔船。所以湖面很平静,他坐在船上悠然的吸着烟,望着湖面,他显然是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了、陶醉了,一切显的那么安静。(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近处,再看前面作者的描写,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通着这些语句我们看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由远及近)

小结:这是作者写作的一个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注意,可以从远到近,近到远,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者按照方位顺序由东—南—西—北。

(5)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a.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b.在你的心中列队的士兵是什么样子的?

(威武、神气、整齐、训练有素)

c.通过这句话,说明了鸬鹚是一只什么样的水鸟?

d.这句话中“等待”与“湖面平静”又有什么关系?

(他站在船舷上,并没有下水捕鱼,说明湖面很平静)

段落小结:这一段作者按照由远--近,由景—人的顺序描绘了夕阳、湖面、垂柳、稻田、渔船、渔人在悠闲地吸烟,鸬鹚在等待命令这样一幅优美宁静的夕阳图。但是,随着渔人的竹篙往船舷上一抹,平静的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并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时湖面的情况。

(热闹、欢腾、繁忙)

(2)   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语句来表现湖面热闹的景象呢?

(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①用的动词有哪两个?(跳跃、荡起)

②这时的湖面美吗?有多美,想像一下,叙述出来?

③粼粼什么意思?

④渔人的心情怎样?

⑤湖面怎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因为渔人拿竹篙在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才会产生这种变化。)

⑥“一抹”什么意思?做一个动作?

说明了渔人对鸬鹚怎样?

如果老师把它改成一敲、一打、一赶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这样就体现不出渔人对鸬鹚的关爱,也会把鸬鹚吓跑)

(3)过渡句:随着鸬鹚在水中捕鱼,湖面上就更热闹了,齐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渔人是怎样指挥鸬鹚捕鱼的?

①作者抓住了渔人和鸬鹚的动作描写,我们找出来。

鸬鹚:(钻、扑、跳)

②通过这三个动词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鸬鹚动作快、迅速、敏捷、乖巧、训练有素、尽职尽责)

③鸬鹚跳上渔船做什么来了?(送鱼)

④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喉囊鼓鼓的)

⑤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鸬鹚是个捕鱼高手)

⑥假如你是这只鸬鹚,你此时想对渔人说些什么呢?

渔人的动作:抓、挤、甩

通过这三个动词的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渔人动作熟练,干活利索,经验丰富等)

小结:这些动词用得非常的准确,写出了鸬鹚捕鱼时的动态,欢快活泼,也写出了渔人从鸬鹚喉囊捕鱼时的利索劲儿,湖面上鸬鹚在跳跃,渔人在忙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鸬鹚不断的跳上渔船,渔人都快忙不过来了,作者的心情怎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答)

闭上眼睛想象,你的头脑中仿佛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过渡:鸬鹚捕了这么多的鱼,十分辛苦,那么渔人又是怎样犒劳这些为他带来收获的功臣的呢?

3.学习第三部分

默读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一条条抛小鱼给鸬鹚吃)

这时的湖面又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平静)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

(说明人们都开始做晚饭,时间已近傍晚,湖面又向平静过渡)

②   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

(这时再也听不到水鸟下水时发出的响声,湖面上不会有波纹,浪花也不在跳跃了。)

③   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起什么作用?

(这一词用得很贴切,点明了湖面原先是平静的,现在也是平静的,这种写作手法叫前后呼应,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上也能运用上)

四。全文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文章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本文通过描绘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夕阳图”、“捕鱼图”、“渔舟唱晚图”三幅画面,表现了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然自得的美好生活,从而也使我们每个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同学们我们就要告别这个小渔村了,你想对小渔村的人们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夕阳图    ——   平静

5.鸬鹚        捕鱼图     ——   热闹    前后呼应

渔舟唱晚图 ——    平静

《鸬鹚》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按照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节。

2、能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渔人动作、神态,湖面情况的词句,理解、体会湖面情况与鸬鹚捕鱼的联系。

3、能读、写、默本课11个生字和课后练习中的13个词语。用“无数”、“恢复”造句。

4、了解鸬鹚的外形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由此体会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

教学重点:

按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宁静、美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介绍鸬鹚,看插图。

鸬鹚是一种水鸟,羽毛灰黑色,有绿色光泽,嘴扁而长,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鱼,喉下的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到的鱼就放在喉囊内。这种鸟也叫鱼鹰,我国南方地区饲养它来帮助捕鱼。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出示——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合适的节奏等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二、学生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课文主要写了鸬鹚什么?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按这个变化试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分节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鸬鹚的什么?

板书:准备 捕鱼 结束

(2)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

板书:平静热闹平静

(3)按这个变化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7节)

2、读课文,用找出描写湖面情况的句子。

出示小黑板: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清亮亮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天色渐渐暗下去,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指名分别朗读。

师:他们读得很好,读出了湖面从平静到不平静又恢复到平静的过程。那么湖面的变化和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四、学习第一段

(一)边看插图,边听同学朗读。

体会一下这时的湖面是怎样一种景象。

1、听了同学的朗读后,你们这时的湖面是怎样一种景象?

板书:夕阳图(平静)

2、课文第一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夕阳西下、鸬鹚等候捕鱼的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并且通过一些词句把它表现出来了。下面我们通过反复朗读、自学,把表现美景的词句用小圈找出来,用直线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渔人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集体来欣赏这些优美词语。

3、分小组学习。

(二)赏析词句

1、逐一出示词句进行赏析

①湖面:绿油油一面镜子

出示小黑板: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你为什么认为这句句子写出了画面的美丽?

(把平静的湖面比作一面镜子。因为没有风,湖面上没有一丝波纹,平静、清澈、透明。所以可以把它比作镜子。)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优美的句子朗读一遍。

②垂柳、稻田:一望无边

③小船:浮

(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

因为小船没有划动,所以更显出湖面风平浪静,气氛寂静,齐读这句话。

④渔人:悠然

(先说说“悠然”是什么意思?再说理由)

悠然——悠闲的样子。

因为渔人在吸烟,没有划动渔船,所以湖面上很平静。渔人坐在船上安祥地、自在地抽着烟斗,望着那平静的湖面,他显然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陶醉。一切显得是那么安静啊。齐读这句话。

⑤鸬鹚:列队的士兵等待

出示小黑板: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列队的士兵——很威武,神气,整齐,训练有素

(“等待”与湖面的平静有什么关系?)

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并没有下水去捕鱼,所以湖面依然很平静。齐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第一段。

现在我们一起朗读这一段,要读出那种宁静,闲适的气氛,速度可以稍微慢些。先由老师引读,再齐读。

3、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一段。

4、小结。

这一段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由景到人的顺序描绘了夕阳、湖面、垂柳、稻田、小船、渔人在悠闲地吸烟,鸬鹚在等待命令这样一幅优美宁静的夕阳图。

四、布置作业

1、抄词;

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通过对有关词句的赏析,体会了夕阳图的美景,出示板书:夕阳图

这节课我们要来欣赏第二幅画面:出示:捕鱼图

二、学习第二段,赏析词句

随着渔人的竹篙在船舷上轻轻“一抹”,平静的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指名读第二段,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时的湖面情况。

交流板书:热闹

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句来表现湖面热闹的景象呢?

(一)分小组自学第二段,用直线划出鸬鹚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渔人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用小圈找出有关词语。

(二)交流

1、交流句子

老师读描写湖面的句子,男生读描写鸬鹚的句子,女生读描写渔人的句子。

2、交流词语

①第2节

学生各抒己见

(1)出示句子:

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指名读)“荡起”和“跳跃”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写出了波纹荡开的样子,也描写出了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一朵朵跳跃的样子。)齐读。

(2)湖面怎么会产生这种变化的?

因为渔人拿竹篙在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才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请一个学生做做“一抹”这个动作。全班做。

师:“一抹”,就是竹篙在船舷上一擦而过。

指名读第二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有顺序地描写的。

引读:师:因为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生:所以湖面……

②第3节

过渡:随着鸬鹚在水中捕鱼,湖面上就更热闹了。现在我们来默读第5节,着看渔人是怎样指挥的鸬鹚捕鱼的?用了哪些词语。

(1)师: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做一个选词填空的练习。

出示小黑板:

伸出 打着 跳上 拍着 钻出 蹦上

扔 压 抓 甩 掐 挤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指名分别读两行词语并交流:

为什么先用“钻”,后用“跳”?

为什么用“抓”,不用“掐”?

为什么用“挤”,不用“压”?

为什么用“甩”,不用“扔”?

(2)齐读,边读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写出了鸬鹚捕鱼的动态,欢快活泼;也写出了渔人从鸬鹚喉囊里取鱼时的利索劲儿。湖面上鸬鹚在跳跃,渔人在忙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快忙不过来了。

(3)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热闹的场面,要用跳跃、轻松、欢快的语调朗读,同时体会一下这些动词的准确性。

(4)齐读第二段,注意读出那种欢快热闹的气氛。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此时你又感受到什么?

出示:归来图:(平静)

湖面上开始安静下来了,直至最后湖面上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2、默读第三殷,你从哪些词句中知道湖面开始恢复平静了?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

说明人们都烧晚饭了,时间已近傍晚,湖面又向平静过渡。

齐读。

(2)“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

这时再也听不到水鸟下水时发出的响声,湖面上不会有波纹,浪花也不再跳跃了。齐读。

(3)渔人一条条抛小鱼喂鸬鹚。

渔人喂鸬鹚时动作轻、慢。鸬鹚把大鱼留给人们,自己吃的都是小鱼,而且吃得美滋滋的,这使我们想起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齐读。

(4)“渔人荡起桨……”

湖面是平静的。齐读。

(5)“天色……恢复了平静”

“恢复”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恢复”,它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这一词用得很贴切,点明了湖面原先也是平静的,课文的结尾与开头前后呼应。

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声音稍轻些,速度稍慢些。

三、总结全文

1、本文通过描绘了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夕阳图”、“捕鱼图”,“归来图”三幅画面,表现了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从而使我们每个小朋友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

2、我们通过本课的朗读训练,学会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合适的节奏等由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四、完成习题

1、指导造句

出示:

恢复:

(1)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我恢复了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座古建筑恢复了原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__________________。

无数:

先把“无数”扩成词组,如:无数彩灯,无数鲜花,无数星星,无数海鸟,无数革命者等,然后再把词组扩成句子。

2、完成填表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鸬鹚

准备 捕鱼 结束

平静 热闹 平静

夕阳图:(平静)

湖面: 绿油油 一面镜子

垂柳、稻田: 一望无际

小船: 浮

渔人: 悠然

鸬鹚: 列队的士兵 等待

捕鱼图:(热闹)

归来图:(平静)

《鸬鹚》 篇5

教学要求:

1、创设情境,通过音乐(《春江花月夜》或《渔歌唱晚》)、文中的景(湖面景色)、事(渔人利用鸬鹚捕鱼), 让学生领略江南水乡的优美,体验劳动的欢愉,从而受到生活美情趣的陶冶。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强化“喉囊”的识记。

3、通过对图的观察,结合课文,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 积累材料的能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更佳)、挂图(录像剪辑更佳)、录音机、音乐带。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与鸬鹚捕鱼的关系,想像鸬鹚捕鱼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图文结合,训练想像能力。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体会背诵,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观察挂图,欣赏江南水乡宁静的美。

1、出示挂图,师边描述边引导观察。

(1)湖面上有_____ (2)湖岸边有______ (3)湖的远处有______

2、小结、揭题(板书课题)

二、配乐朗读,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验湖面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的过程。

(一)师明确听读要求,配乐范读。

思考:1.小湖宁静优美的景色都写在了课文的哪一段?

2.湖面从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是由什么而引起的?

(二)检查学生听思效果

1、回答思考题1后,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表现出湖面的宁静、优美。

2、回答思考题2,讨论,对应板书:捕鱼前 捕鱼时 捕鱼后

(三)小结,导入  学习第2~5自然段。

三、引导重点学习第二段(第2~5自然段),感受捕鱼时的欢腾。

1、听一听,答一答(指名生读第2~3自然段):由于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 湖面一片______景象?

2、读一读,画一画(自由轻读) :这一片欢腾的景象是由渔人和鸬鹚的哪些行动而引起的?

3、填一填,品一品(书后练习3):体会动词的作用。

4、听一听,想一想(配乐朗读2~4自然段):想像“鸬鹚不断跳上渔船, 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是怎样的情景?(组织学生说感受)

5、学一学,说一说(生默读自学第5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

6、齐读第二段。

7、小结

四、学习第三段(第6~7自然段),感受江南水乡重又恢复平静的美。

1、配乐朗读6~7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像:

此时此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2、小议小结。

五、作业 :

(一)填空:

1、从图上看,湖上的_____、______、______,湖边的_____,湖远处的_____、_____等,表现出渔人捕鱼前,这里的___________。

2、从第三自然段中知道,渔人______、_____、_____,鸬鹚_____、_____ 、_____这些表现人物行动的词,表现出捕鱼时,湖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从课文中选择两个自然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

二、指导背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各人试背课文。

3、鼓励学生当众背诵。

三、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1、作者重点抓住了鸬鹚的哪些特点来观察的?

2、鸬鹚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湖面的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小结

五、作业

1、听写(选择文后词和文中句)

2、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

9.鸬鹚

捕鱼前 ──→ 平 静

(渔人:抓、挤、甩)

捕鱼时 不 平 静

(鸬鹚:钻、扑、跳)

捕鱼后 ──→ 恢复平静

《鸬鹚》 篇6

之一

何玉

教学目标 :

1、学会5个生字,理解“一望无垠”“悠然”等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渔人是怎样利用鸬鹚来捕 鱼的,作者又是怎样依照时间顺序,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平静的变化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内容:

课文的第一二段。理解湖面从平静 跃动 平静的过程及与鸬鹚捕鱼的关系。

教(学)具: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出示渔人用鸬鹚捕鱼图,激趣后教师导语 揭题,板书课题。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和本课时的学习要求。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

1.清大家参照学习目标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三条自学。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学生按先整体再重点观察近处人、物的顺序指出图中画的景物。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加以点拨。注意“舷”字读音、“抹”字字形和“囊”字的笔画(22笔)。

3.学生汇报新词理解情况,教师加以点拨。悠然:悠闲安适的样子。粼粼:水色明净,闪闪发光。袅袅:细和柔弱的样子。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分段及段意,教师点拨订正。(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鸬鹚捕鱼前湖面非常平静;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鸬鹚捕鱼的动态景观;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老渔翁回去了,湖面恢复了平静。)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学习第一段)

1.教师提示学法:①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脑中浮现出一幅图画,再与课文中的插图对照。②读课文,找出哪些地方能体现湖面的“静”,找出有关句子。②完成旁批中的问题和作业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自然后述说脑中的画面,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补充汇报、交流。第一、二句讲小湖和周围的环境,第三、四、五句依次写了船、渔人和鸬鹚。第一句可以看出湖面“静”,这句也是个比喻句,用镜子比喻湖面。浮船浮在湖面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鸬鹚立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这几句也体现了湖面的“静”。第五句也是个比喻句,用士兵来比喻鸬鹚。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指导,示范后齐读第一段。

六、练知

完成课后习题中的第一题。

教师在听写后,请同桌互换订正。

七、结

1.学生对学习方法,学习收获作小结。

2.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作小结。

3、我们计划两课时学完这篇课文。第一课时完成程序一、二,第二课时完成程序三、四。

第二课时

一、启

1.复习导人:上节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捕鱼前湖面上很平静,那么后来湖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2.明确本课时的任务,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三段,完成课后习题二、三。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四(学习第二段)

1.教师提示学法:①边读边想,在脑中浮现画出几幅图画。②这时湖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③完成旁批中的问题。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读第2、3自然段后述说脑中出现的画面。

这两个自然段讲渔人赶鸬鹚下水和鸬鹚捕鱼的情景。这两个自然段中写渔人动作的词有:抹(教师点拨“抹”字用法及好处)、抓、挤、甩,写鸬鹚动作的词有扑、钻、跳,写湖面动态的词有:荡起、跳跃;表示时间的词语:夕阳,过了一会儿,教师点拨:这些动词用得非常恰当,使画面变得生动、栩栩如生。同学们以后在作文时要学会准确恰当使用动词。

2.学生读第4自然段后述说脑中的一幅画面。

教师点拨:这一句话写出了捕鱼最繁忙时的景象,鸬鹚不断地扑着翅膀跳上渔船;渔人不断地把鸬鹚吞进喉囊的鱼挤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忙得不可开交。这时的湖面是动荡的,不平静的。

3.学生读第5自然段后述说脑中画面。

述说:渔人停止捕鱼后给鸬鹚喂鱼吃,这过程中写渔人动作的词有:拣、抛;写鸬鹚动作的有:张开、接住、吞;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是“岸上炊烟四起”,说明家家户户都在做晚饭了。

4.有感情地朗读,教师作示范和指导。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学习第三段)

1.教师提示学法:①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读课文,②这时候,湖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③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述说脑中的画面。

2.学生述说理解内容情况。湖面上在捕鱼前是平静的,捕鱼时就不平静了,渔人归去,湖面又恢复了平静。“水痕”的意思是渔船划过湖面留下的痕迹,湖面这时候没有一点波纹,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所以小渔船划过的痕迹才会如此清晰。

教师点拨:

作者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动静交织的湖面图,陶冶了我们爱美的情趣,这是因为观察仔细,认真积累的结果。我们要学习作者的这种积累材料的方法。

六、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二、三题,教师巡回辅导。

第二题:对照课本自检。(参考答案,括号依次为:站,拿,抹,扑,钻,失,荡,跳,跃。)

第三题:指名背诵。教师小结背诵方法。

七、结

1.学生述说所得,教师予以肯定。

2.教师指明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

附板书设计

捕鱼前 静

9 鸬鹚 捕鱼时 动 美

捕鱼后 静

《鸬鹚》 篇7

一、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渔人、鸬鹚、湖面的描写来反映渔民生活和渔民村优美的水乡景色。让学生通过诵读抓住重点词语(如“一抹”)来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感受到水乡的优美和渔人捕鱼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乐趣,体会渔人和鸬鹚之间的默契。

2、能抓住“一抹”、“恢复”等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能用“恢复”、“像……似的……”造句。

三、教学重点:

能抓住“一抹”这个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 :

体会渔人和鸬鹚默契。

五、教学准备:

轻音乐的磁带。配套幻灯片等

六、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导入

(放松心情,谈话引入,学习“恢复”一词)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鸬鹚(出示幻灯片),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借助重点词语(配乐)齐背第一自然段。

3、你学了这一段后你对这个景色有什么感受?

4、提问:我们知道鸬鹚在等待命令,那它到底在等待一个什么命令呢?

(已知引向新知,既是旧知的复习,又是新知的点拨和启迪。)

二 深入阅读,品析词句

(一)阅读第二段(第2-4自然段),根据“一抹”自由体会

A、理解“一抹”的意思

(1)、请学生根据刚才的问题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词语来。(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

(3)、学生模仿抹的动作,思考:

你觉得渔人的动作怎样?(快、轻、熟练)

B、体会为什么用“一抹”

(1)、竹篙用“抹”外,还可以用什么动词?(挥、扫、敲、拍等)

(2)、提问:课文为什么用“抹”,而不用其他词语,你觉得一抹好在哪里?(小组合作研究一下)

(3)、反馈板书。(可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正确的给予板书。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敢于大胆理解和表达。)

(4)、大家都理解的都不错。 谁能把这一抹中蕴含的情和意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C、研究“一抹”后的变化

(1)、提问:渔人这轻轻一抹到底能抹出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你在课文的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小组合作研究)

(2)、反馈板书。(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自由的畅谈,理由正确的给予板书。)

(3)、合上书本,请同学们研究想象:渔人这一抹还能抹出什么?

(4)、学生再次反馈,教师板书。

(5)、请大家自由读2-4自然段,读出渔人捕鱼时的忙碌和喜悦。(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阅读第三段(第5-7自然段),体会忙碌后的平静

1、鸬鹚经过一阵忙碌之后,得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圈出描写渔人和鸬鹚动作的词语。学生从中选些个词语说说可以看出什么?

3、捕完鱼,鸬鹚饱餐一顿后,渔人划着小船回去后湖面又——(学生答)渐渐恢复了平静。

(1、为什么要用上“恢复”这个词?(可找出文中几个句子说明)

(2、划着船回去的时候,渔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你认为鸬鹚会怎么想?(指名说,给予鼓励)

4、请大家带着渔人和鸬鹚的喜悦归来的心情品读第5—7自然段。(齐读)

三、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抓住了“一抹”一词,一起学习了课文,也分享了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读懂了湖面的静和动不同美的情趣。

2、齐读全文,体验情感。

《鸬鹚》 篇8

之二

作者:林慧花

一 教学目标

1.有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捕鱼的乐趣。

难点: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三 教学时间:3课时

四 教学准备:课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3.读通句子。4.了解课文大意。5.重点教学第一自然段。6.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教学过程

1、揭题,

2、简介鸬鹚。

1)课件呈现课题。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 21鸬鹚。谁能把题目读准?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上网去查找鸬鹚的资料。谁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鸬鹚的情况?

4)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这就是鸬鹚的喉囊。介绍鸬鹚喉囊的作用,教学“喉囊”,范写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2遍。

5)看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趣。

同学们,课文以“鸬鹚”为题,请你猜猜可能写些什么内容?是否和《翠鸟》一文写法相似?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5、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窄 抹 柔 喉 拣 抛 痕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是否读正确、通顺?读后请同学们评价。

4)课文写了什么?

6、教师小结。

7、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交流:总的感受是很静很美;

从下列词句中感受到很静:

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平得像一面镜子”是比喻,说明湖面没有风、很静。)

B、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有窄有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浮”说明很静。)

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样子,说明渔人的心里很静很美。)

D、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把鸬鹚比作列队的士兵,说明鸬鹚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说明鸬鹚还没有行动,还很静。 )

3)小结: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小湖的平静和美丽?(湖面、渔人、鸬鹚)

4)朗读指导。

怎样读出静、读出美, 自由练读。 指名读, 评价。 齐读。

5)指导背诵: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么把它记住呢?根据你的经验给同学们出出好主意?

8、作业 :背出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7自然段,(2、抓住重点词语“一抹”、“恢复”,(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感受渔民捕鱼的乐趣。

2、教学过程

(1)复习: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2)说说听了以后总的感觉是什么?

(3)导入  新课,

(4)学习课文2—5自然段。

a、“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b、交流:

1)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呢?

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用哪些词语来把“一抹”代替?

3、为什么用“一抹”而不用这些词语?这是第一个研究问题。请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好在哪里?

4、交流:看看你研究出了多少?教师随机点拨,得出好在“一抹”写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

5、练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6、刚才我们通过研究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研究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接着请同学们研究第二个问题: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5自然段,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7、交流:抹出了鸬鹚下水、粼粼波纹、鱼儿多多、渔人忙碌、心情愉悦、奖赏鸬鹚。

8、指导练读2—5自然段。

9、交流:把你认为读得最好或最喜爱读的语句读给大家听——齐读。

10、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结束了,渔人载着满满一仓鱼,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这时候湖面又怎么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6、7自然段,哪些景物与前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

11、交流:

1)天色:

2)湖面(理解“恢复”)

3)渔人

4)鸬鹚

12、练读6、7自然段,体会文章的照应美。

13、小结:渔人在这样景色优美的小湖上捕鱼,捕鱼前悠然自得,捕鱼时既忙又乐,捕鱼后满载而归,这些都写出了渔家捕鱼的乐趣——渔家乐。这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

14、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熟读全文。

3、完成书面作业 。

教学过程

1、齐读全文。

2、总结全文。

3、背诵第一自然段。

4、默写第一自然段。

5、指导用“恢复”造句。

6、完成其他作业 。

《鸬鹚》 篇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渔人在美丽幽静的湖面上,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趣。

2.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

3.学习本课5个生字,8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注意积累材料,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材料的,即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

教学难点 

了解鸬鹚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湖面的变化,以及湖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鸬鹚吗?(板书课题:鸬鹚)鸬鹚又名水老鸦、鱼鹰,是以鱼为食的水鸟。在我国一些地方,有的渔民把它驯化,用来帮助捕鱼。那么渔人是怎样在美丽幽静的湖面上,指挥鸬鹚捕鱼的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思考:课文记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说完整话。即:课文记叙了渔人在美丽幽静的湖面上,指挥鸬鹚捕鱼的情景。

2.教师交待本文作者是郑振铎。

三、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2.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3.借助拼音字典,读准字音,并想想下列字是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鸬鹚 抹 囊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鸬鹚 一望无垠 船舷 竹篙 一抹 喉囊 水痕夕阳 悠然 甩进 逐渐 恢复

2.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鸬鹚”两字都是左右结构,右半部都是“鸟”。

“抹”字的右半部上横长下横短。

“囊”字笔划较多,教师引导记忆。

五、标出自然段序号(共七个自然段)

六、练习自读课文,纠正读音

七、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1.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初步认识。

八、看书上的插图

1.同学们,你们看站在船舷上的是什么?鸬鹚,鸬鹚羽毛灰黑色、嘴扁而长。

2.你们看图的近处,远处还有什么?柳树、稻田、夕阳。

3.“夕阳”是什么意思?傍晚的太阳。

4.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幅美丽的图画。要求说话完整、连贯。

九、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同学自读课文并讨论

1.请你找出课文中描写湖面的句子,想想湖面有什么变化?

①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像一面镜子。(平静)

②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不平静)

③天色逐渐暗下去,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恢复平静)

2.根据湖面变化或按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顺序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捕鱼前。

第二段(2~4自然段)捕鱼时。

第三段(5~7自然段)捕鱼后。

景物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思考:渔人在什么地方捕鱼?周围的环境怎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关键词句谈体会。(渔人在平静幽美的湖面上捕鱼。)

①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想想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重点理解这句话。

什么像一面镜子?为什么这样比喻?

把湖面平静的样子比作镜子,因为没有什么风,突出了湖面又平又静的特点。

其次学生会谈到柳树、稻田、渔人、鸬鹚等,教师综合:岸边杨柳依依,远处稻禾青青,几只窄长的渔船点缀在绿油油的湖面上。这是秀丽的水乡景色,是渔人捕鱼的良好环境。

②找出描写渔人神态的句子,体会渔人的心情。

渔人坐在船尾,吸着烟显出悠然自得的神态。

③找出描写鸬鹚样子的句子,体会比喻说明了什么?

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严阵待命的样子。

2.根据刚才的理解,请同学谈谈这时湖面为什么这么平静?

①湖面平静;②渔人悠闲;③鸬鹚像士兵。

3.指导学生用缓慢的语速朗读这段。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看投影欣赏读——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二段

1.读第2自然段,“一抹”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一抹”?

竹篙在船上一擦,这是渔人的一个动作,打破湖面的平静。这时鸬鹚接到冲锋的命令,扑扑地钻进水里。

读读描写湖面的句子,可以体会出以水动来衬托水下鸬鹚正在奋力捕鱼的情景。

这时的湖面已不平静了,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2.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

找出描写渔人和鸬鹚动作的词语。体会词语的意思。

渔人:抓住脖子,把鱼挤出来,把它甩进水里。(说明渔人动作干脆、利索。)

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说明鸬鹚捕鱼动作敏捷、熟练。)

3.联系上下文想想: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忙不过来了,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一幅繁忙欢乐的画面,体现出渔人与鸬鹚之间的默契,以及湖面的活跃气氛。

4.看图,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幅图的内容。

5.指导学生用紧张高兴的心情朗读,体会湖面热闹景象。

6.练习背诵。

二、学习第三段

1.自读思考:“天色渐渐暗下去,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恢复”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用“恢复”一词?

恢复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湖面又变得平静了。渔人喂鸬鹚小鱼,可以体会出繁忙紧张的劳动即将结束,渔人划船回去,所以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2.湖面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怎么能说平静呢?

3.指导学生用轻慢的语气朗读课文,读出捕鱼后喜悦而归的心情。

4.练习背诵。

三、总结全文

《鸬鹚》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记叙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这是作者身边的事物,他认真细致地观察,并积累了材料。希望同学们也要留心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积累更多的材料,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作业 

1.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2.在练习本上完成课后第3题。

板书设计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