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时间:2024-09-18 04:10:33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题用我们的来修饰民族学校,表达了作者的自豪之感合赞美之情。
内容导航
我们的民族小学 篇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2《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反思 篇3《我们的学校》教学实录──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篇4我们的民族小学 篇5《我们的学校》教学实录──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篇6《我们的学校》教学实录──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篇7《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反思 篇8《我们的学校》教学实录──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篇9《我们的学校》教学实录──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篇10我们的民族小学 篇1
教材文本解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课第一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注重学生个性成长,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外,还应重视学生在写字姿势、读书习惯、发言的积极响亮等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将字词教学的重心向词语过渡,将字典引入日常教学,重视对词语的理解,将段的教学不断加强,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对读书进行积累,特别应以课内带动课外阅读的积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为此,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加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经过两个月短暂而又漫长的暑假生活,你们又长高了,更懂事了。今天来学校时,你们细心观察过我们熟悉的校园了吗?
2.请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久别的校园如今给你的感受怎样?谁来夸一夸我们的校园?
3.总结:是啊,我们的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明亮的窗户,宽敞的教室,美丽的校园花坛,还有我们在操场上留下的欢声笑语……无不勾起我们对学校喜爱之情,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联系生活谈对学校的印象及情感,无疑对学生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说一说,夸一夸,主动参与,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 ]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立起课本,摆好读书姿势,自由大声地把课文读两遍,争取把每个字音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读书过程中,我就在你们身边,有困难,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随时和我打招呼,我愿意为你们服务。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让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有个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摆脱“牵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弯下身子,构建“跟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具体要求学生,实际上是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及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2.识字
师:请同学们找出“款、傣、昌、昂、跤”等字在文中所在的句子(通过找汉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随文本内容识字)。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块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给孩子们一些识字的方法,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的方法识字,尊重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时,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寸,胸离桌边一拳,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四、归还时间,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地去读课文,用心去体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收获,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设计意图:“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真正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达到这一要求,则需要把课堂上的读书时间归还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练习中逐步提高,做到不误读一字,不添加一字,不少读一字,不倒读一字,只有这样,才能把“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些要求细细地染在学生的心头,实实在在地把课文读好,并为读书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师:老师听到你们读书的声音,感到一种幸福。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经过练习,都有提高。全文共有4个小节,你们喜欢读哪儿就读哪儿,你们愿意怎样读就怎样读,比如,同桌互读互听,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孩子们就会乐于读书,主动参与到读书中去。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对学生合作精神及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以发展的目标。]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和互读,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 ]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推测:生字词,读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收获,旨在复习旧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历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习惯,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生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a、师: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具体体会到的?
生找句子并品析。
a.“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b. 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c. 指导朗读,读出自豪之情。
b、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情感呢?
1)细读体味第一节。
a. 你读懂了什么?
b.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c. 练习说句子,品味语言。
超市里水果真多,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
商场里玩具可多了,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
d. 比较体验表达效果
早晨,从山坡上,从……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走来了。
e.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各民族团结友爱之情。
2)细读体味第4小节
a. 你读懂了什么?
b.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c. 指导朗读,读出自豪和赞美。
3)细读第3小节
a. 哪些句子写上课的情景?哪些句子写下课的情景?
b. 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c. 体会相关句子,并仿写第②句,突出“静”且写具体。
①“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②“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③“大家在大青树下……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d. 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吗?
课文在写小学生们活动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小动物呢?
启发:在什么情况下写这些小动物的?为什么写?有什么作用?
e.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文本中关键词句的理解,通过读中感悟、联系、想象,让学生既明白课文内容又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把教师置于空的状态,无疑是一种对待学生个性化阅读课文秉持的态度,也是一种欣赏并悦纳学生独特感受的心态。]
四、自由选择,加强积累(“自助餐”式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词句。
2.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课外阅读相关资料,完成资料袋。
4.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记录自己的快乐生�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5、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课时】
2~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哪你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我们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是一家,今天我们一起去《我们的民族小学》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在课文,勾画出我们要认的生字。
2、把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3、再划出这些生字带的词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
5、认读生字卡片和生词。
6、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都写了写什么内容?
四、细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着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2、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作者是怀着自豪和赞美的感情写的。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出自豪的感情。
4、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感情呢?
(美、团结。)
5、分别找出描写学校美,各民族同学团结的句子和段落。
(读中体会。)
6、课文中在什么情况小写下动物的,为什么写它们?
7、你喜欢这所学校吗?谈谈你的感受。
8、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下来。
五、指导生字书写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反思 篇3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开篇之作,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充满欢乐和祥和气氛的学校,不同的`穿戴,不同的语言,大家一起来到学校,认真上课,快乐玩耍,都成了好朋友。
三年级,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和低年级不一样,三年级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但是学生刚开学,精神还没有集中,上起课来,学习的兴趣不弄,尤其是中下生,拼音没能过关。识字方面,在以后的课文教学中,要先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先全部读准确读流利才在词语中学习生字。在指导书写方面,也不可能一个个的让学生去模仿,除了指导难写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让学生在课后去掌握,根据今天下午的听写,学生的词语掌握还没能全部过关。该课注意抓好的一个生字是戴与雀字,穿引字的拼音也有和多学生写成后鼻音。
在学习文本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
《我们的学校》教学实录──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篇4
教学目标
1 听录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午、书、电、脑、上、足”6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 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基本做到字字过目读课文。在跟读的基础上能独立或半独立地朗读课文。
3 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巩固笔画“横”和“竖”,认识笔画“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午、上”
4 通过参观校园,大致了解学校的“图书馆、美术室、电脑房、操场”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午、书、电、脑、上、足”6个生字。
2 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做到字字过目读课文。
3 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2、学生方面的准备:参观学校的各场所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组织学生交流:开学几天认识了学校的哪些地方?
(出示:音乐室、电脑房、实验室、图书馆、美术室、大队部、教师办公室)
师点读、生跟读
2 揭示课题:我们的学校
听老师读课题。谁来读读看?(指名读、齐读、跟读)
说明: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学生一定会非常关注学校的每一处。课一开始,教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认识的地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向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交流期间,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要学生尽量不重复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在学生交流知道的校园场所同时,出示各场所的名称,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识记。
二听录音读课文识字
1 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1)第一遍听录音,边听边记:学校有哪些地方?
(2)再听录音,边听边记:小朋友想干什么
2 读课文
(1)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轻声读课文。
(2)学生练习读课文。
a) 指着书跟读
b) 自己练读
c) 指名读
d) 齐读
3 识记生字
(1)找一找:调皮的字宝宝都躲在课文里了,请小朋友找一找,圈出来。
(2)认一认:(出示:午、书、电、脑、上、足)
你认识他们吗?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宝宝?
你能给“电”找找朋友吗?
正音:书、上,注意是翘舌音
说明:
本环节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是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安排了两次: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随后让学生反馈听到的内容。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即边听边记的好习惯。
第二读课文,此环节教师多范读,让学生看着书跟着读,由于学生许多字不认识,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重在培养朗读兴趣,引导学生能字字过目地读,此时教师要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指读习惯。在学生听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读读课文。
第三是识记生字,课文为识字设置了一个情境,课文中有许多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教师可以采用领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在读中正音。同时,渗透拼音教学,如“上、书”的发音,注意让学生体会翘舌音的发音方法。学生开始识字时,会从汉字某些特征展开想象记忆汉字,逐步增加编顺口溜、做动作等记忆方法。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字方式,教师都要并加以鼓励和肯定,如有的学生会说到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教师的及时鼓励其实在无意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和兴趣。
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1 小朋友,我们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去读一读。轻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2 组织小组活动:和小伙伴合作读课文。
3 朗读大比拼。
说明:
朗读课文一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二是让学生感受对学校生活的喜爱。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和小伙伴一起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读文兴趣。朗读大比拼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的舞台,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 叫号游戏
(1号1号什么字?1号1号电电电……书书书是几号字?书书书是2号字)
2 争冠军游戏
每一组选几名学生当猜字的选手,大家当裁判。老师指一字,哪名选手第一个读出,该组得一分。
3 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认一认“图书馆、美术室、电脑房、操场”
说明:
巩固识字以游戏为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猜字游戏的设计让学生能反复多次地与生字见面,有极强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面广。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而且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认,使学生体会语文书中能识字,自己的周围处处是识字的天地。
五、书写练习
1 做写字准备。(唱写字歌)
2 复习笔画“横”和“竖”。
3 认识笔画“撇”,示范书写“午、上”
4 学生练习描写。
说明:
本阶段写字教学重视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在描摹过程中注重训练正确的执笔方法,端正写字姿势,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笔顺规律。教师要重视示范指导,在学生书写时,注意巡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
通过教学,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自己在教学过程有两点收获:
(1)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效果好。学生学习汉字这种抽象的符号时,如果单一地教识字,会感到枯燥。如果把识字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为游戏能给学生快乐,在游戏中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学生的情绪是放松,在轻松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出现汉字,学生不会有负担,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在游戏中会产生自豪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争冠军的游戏:每一组选几名学生当猜字的选手,大家当裁判。老师指一字,哪名选手第一个读出,该组得一分。学生都屏住气,精神集中地注视着生字卡片,大家为选手担心、焦急……这样做,不但能巩固认读效果,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学得也很投入。
(2)在教学中,注重听的习惯的培养。“听”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特别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正是应该大量听记、大量输入、大量积累的黄金时间。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人的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在对孩子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孩子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扬鼓励。哪些孩子做得特别好的,及时鼓励。从听入手,这对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是很好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对入学儿童早期思维的开发也有积极的意
我们的民族小学 篇5
教材简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我们的学校》教学实录──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篇6
今天我上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的内容是我自己选择的,课题是《我们的学校》。我之所以设计这样一节课,主要是想尝试一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因为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内容与我们这里的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差较大,有些不能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设计这一节课同时也是为了通过这一节课培养孩子们的多种搜集资料的能力,及将资料进行简单整合并向他人介绍的能力。
我今天的这一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及搜集资料的注意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及分工能力。说实话,我在课前对上好这一课还是很没有把握的,因为自我感觉这一课的设计还是比较开放的。在搜集资料方面,我允许学生们可以向老师请教,可以上网查询,也可以到校园各处去看看。我一开始就担心那时我会控制不了这样的局面。但上完课后,我感觉应该说还算是比较好的,学生们对了解学校的各方面情况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他们在活动中都很投入。这一课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给我的启发也是比较多的。
一、课程校本化,让学生更贴近教材。
我在今天课上的第一感觉就是学生们比平时在课上的表现要兴奋许多、积极许多。在我给他们假设的情境中,学生们真是有了一种主人急于将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别人的欲望。我对学生们说:“如果现在客人已经来了,你们能向他们介绍吗?”由此,我引导学生们关注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那就是要向别人介绍学校自己必须先熟悉自己学校的一切,所以学生们对接下来的搜集资料的环节兴趣更浓了。我对觉得所以学生们有如此积极的表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给他们设计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更有兴趣。
在搜集资料了解学校的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最后确定本小组的共同研究目标,然后自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所以在活动中,学生们有的去登录学校网站搜集有关资料,有的则去向校长及其他老师了解学校的大小、历史、荣誉、动向等等。整个活动过程很是“热闹”,这也是我所期盼达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在这一环节的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就会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在活动中也就更有积极性。
三、让“边缘”学生也能积极参与进来,值得思考的互动“症结”。
课堂中有好几个环节我都注重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我之间的互动。在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搜集资料的分工时,我都是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进行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总有几个学生在那里或是观望或是做一个听众。我很难过地看到这一幕,我不愿看到他们把自己独立在课堂的边缘,不愿他们永远都做一个旁听者。我的互动课堂的建构的症结也就在此。我今后还得和其他老师一同努力来解决这一问题。
反思这一课,有得也有失,但这并没有影响我投身课堂教学实践的积极性,我认为有了失误,才能有更大提高。
《我们的学校》教学实录──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篇7
我讲授了《我们的学校》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比较全面地认识了整个校园,懂得了要尊重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在表演中,他们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很善于评价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关注学困生,应多提问他们。
2、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寓教于乐。
在具体分析每幅活动图的时候,我差不多用了同一种模式:即看图——收集信息——编题目——解答的形式。头2幅图,内容比较丰富,学生比较有兴趣,在解决问题时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可到了后面几幅,还是一样的形式和要求,部分学生开始不耐烦,有点不专心听讲了。虽然最后,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一个笑脸表示一个人,也会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来完成统计表,达到了所要的教学效果,但在后半段的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的反馈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是让我很遗憾的。这也是我要反省的地方,是不是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一模一样地进行教学?是值得商榷的`。主要还是看学生是不是适合,能不能被吸引。只要学生兴趣一被激发,他们便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有可能出现预设想要的师生互动。所以在备课时还得考虑得更周全,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环节。但是说的容易,做起来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设计出完美的教案,还是要一点一点,慢慢改进。至少通过这次教学,让我明白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反思 篇8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开篇之作,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经过了一个暑假再次进入课堂,面对着教室里那六十多双明亮的眼睛,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三年级的学生与我以前教的五年级的学生的明显不同:这些刚踏入中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头脑中充满着问题,但同时,他们上课的注意力却不能持久。为此,我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教学设计: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
《我们的学校》教学实录──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篇9
《我们学校亚克西》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中通过“亚克西”来赞扬学校、老师、同学,表达了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热爱之情。本课中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然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解决好歌曲中“亚克西”的两种不同节奏型。 总结这一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借鉴和运用的:
1、教学目标、重点明确。本课中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唱准两种不同节奏的“亚克西”,并能清楚它的位置。我首先通过用两种节奏的“亚克西“X X X 和X X X来表扬学生,让学生产生疑问,区分出两种节奏的不同。随后通过教师的手势,让学生用“亚克西”表扬同学,表扬自己,在说与看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亚克西“的印象。在这之后,马不停蹄继续让学生回到歌曲中,边聆听边用笔画出”亚克 西“与“亚 克 西”出现的次数,在不断的强调与聆听中,解决好重难点。
2、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声音美的塑造。通过自身带有感情的范唱以及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等来让学生进行模仿演唱。同时在演唱过程中以“lu”代替唱名唱旋律,在学生演唱过程中强调声音的“颗粒性”———声音的集中,同时让学生感受每一个音就像一粒枣,轻轻往口里丢进去唱下来的感觉,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描述,能让学生马上能找到正确的声音感觉,更好的解决我的教学目标。
当然,作为一名新老师,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很多考虑不全面的地方,同时这堂课我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过渡年段,所以这年段的孩子开始有点小调皮,不太配合老师,所以,在这堂课中也有产生一些问题值得我思考:
1、音乐课的教学应该是“整体——元素——整体”的过程,在此堂课中学生刚开始对歌曲的“整体”感受印象不深,感受不够强烈,尤其是对于歌曲中的新疆风味,没有给与学生更多的引导与感受。
2、对于学生良好的听觉习惯的培养还需加强。因为音乐本身就是听觉的艺术,它是抽象的,得需要我们静静的去感受。所以,良好的听觉习惯对于学生感受音乐很重要。
3、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小组合作没有必要。在歌唱教学中,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本身的音准、节奏都不能掌握很到位,让他们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很难达到学习效果,并且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虽然我有安排小组长带领,但是在课堂上还是出现了大部分同学觉得没事做,不服从组长安排,几个学生说说笑笑的场面。
4、歌曲最后部分才临时安排学生学习新疆舞蹈动作,显得有些突兀,没能事先有个铺垫,让学生马上接受并表演有些难度。
通过对自己课堂的反思,有几点我觉得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改正:
1、学生听觉习惯的培养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如带着问题的聆听、边听边随歌曲律动、让学生从伴奏中区分出歌曲的前奏与演唱部分、聆听歌曲伴奏的特点等等。
2、歌曲的学习应是“预习、学习、巩固。”这样一个模式。所以,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能唐突的直接摆在学生面前,应事先做好铺垫,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随后再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与学习,在学生掌握到位后,再最后再进行巩固,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点就能牢记而不至于遗忘。
教学经验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教师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也不能只会做不会反思。只有懂得反思,不断了解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优点,才能成长的更好。在《我们学校亚克西》这一课中,我明确感受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也将用心去改正,上好一堂优质音乐课。
《我们的学校》教学实录──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篇10
《我们的校园》的主要内容是根据5幅活动图,让学生收集其中的信息,并会根据这些信息完成一个统计表。在具体分析每幅活动图的时候,我差不多用了同一种模式:即看图——收集信息——编题目——解答的形式。头2幅图,内容比较丰富,学生比较有兴趣,在解决问题时注意力都比较集中。
可到了后面几幅,还是一样的形式和要求,部分学生开始不耐烦,有点不专心听讲了。虽然最后,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一个笑脸表示一个人,也会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来完成统计表,达到了所要的教学效果,但在后半段的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的反馈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是让我很遗憾的。
这也是我要反省的地方,是不是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一模一样地进行教学?是值得商榷的。主要还是看学生是不是适合,能不能被吸引。只要学生兴趣一被激发,他们便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有可能出现预设想要的师生互动。所以在备课时还得考虑得更周全,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环节。但是说的容易,做起来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设计出完美的教案,还是要一点一点,慢慢改进。至少通过这次教学,让我明白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