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5篇)正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2024-06-15 05:49:04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如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

康康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

设计:黄燕 杨明明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5、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四、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出示词语单:

司马光 古时候 孩子 花园 假山 水缸 装满 爬到 掉进 慌了 叫着喊着 举起 使劲 砸破 得救

2、句子:

假山后,有口缸,

司马光,不慌张,

一使劲,砸破缸,

小朋友,得救了。

五、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六、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2、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