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优秀5篇正文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2024-01-23 10:25:37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文是漂亮的编辑帮大伙儿找到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算:

(1) 20 × 4=30 × 7=

(2)90里面有( )个十,450里面有( )个十。

(3)120 ÷ 3=320 ÷ 8 =70÷7=180÷6=

2.估算: 81 ÷8≈122 ÷ 4 ≈

3.分气球。

(1)4个班,每班有20个气球,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有80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班,每班分到几个?

(3)出示图:你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

(1)第三个问题怎样列式?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组内同学听一听。

(2)学生先独立思考口算方法,然后组内交流。

(3)汇报口算方法:我听见有的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①20×4=80,所以80÷20=4

②8÷2=4,所以80÷20=4

(4)有的同学是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有的'是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再和同桌说说。(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5)出示估算:83÷20≈80÷19≈

看一看这两道题,能不能运用你以前的学习经验和刚才的口算方法来解决它们。女生第一道,男生第二道,想好后同桌互相说说。然后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可以怎样做?(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7)做一做:(口算,并说出想的过程)

60 ÷ 20=90 ÷ 30=80 ÷ 40 =

62 ÷ 20≈93 ÷ 30≈80 ÷ 38 ≈

2、教学例1(2)

出示例1(2)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学生列式: 120 ÷ 30 =

(2)你能利用我们刚才学的口算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

生汇报得数,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3)结合刚才的估算经验,估算:122 ÷ 30≈120 ÷ 28 ≈

指名回答,说出估算过程。

3、考考你。出示79页做一做。

4、小结:

对比例1(1)(2)两题有何相似之处?

三、师小结:

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整十数除整十数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你都学会了吗?

四、巩固新知:

1、口算下面各题:(80页1写书上)

(1) 20 × 3=(2) 60 × 4=(3)80 ×5=

60 ÷ 20=240 ÷ 60=40 0÷ 80 =

生独立口算,观察每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掌握想乘算除的口算方法)

2.解决问题:

小红的故事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她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谈体会,师总结)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创设一个运输蔬菜的情境,将口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1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班级:三年级 班

教学时间:20xx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六、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七、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八、课的类型:新授课 练习

九、教学方法:观察法、交流法、讨论法、指导法、讲解法等

十、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十一、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法。

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30÷3= 360÷9= 420÷7=

(五)、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1、2小题

十二、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3=20(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0÷3=200(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40÷3=80(箱)

十三、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_ 篇3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老师出时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6÷3   8÷4    48÷6    2÷2

6÷2   9÷3    16÷8    27÷9

2、口答。

60里面有(  )个十。

800里面有(  )个百。

240里面有(  )个十。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4、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2)用电脑逐步呈现逐题图的情节

(3)蔬菜仓库——要运输的蔬菜、水果——运输车辆——运货人的对话。

(4)根据故事情节,你获取了那些数学信息?

小组交流,提出相关问题。

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5)你能解答同学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中的(1)

(1)赵伯伯要运多少箱?分几次运完?

怎么理解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求每次运多少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教师板书:60÷3

(2)尝试解答60÷3

(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学生1:根据一位数成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我想:203=60,那么60÷3=20。

学生2:根据表内除法,我想:6÷3=2,那么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也就是20。

学生3:我根据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的,把60箱看成6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共6捆,也就是60根,把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2捆,也就是20根。

学生边说边在投影上演示。

(4)动手操作

请学生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比较谁的想法最简单,你喜欢用那种方法口算。

(6)同桌互说口算过程

教师指导,帮助要困难的学生。

2、学习例1中的(2)

(1)板书600÷3,这道题怎么想呢?

(2)尝试口算。

(3)指名说出口算方法。

(4)计算出600÷3=200,实际你们就帮助王叔叔算出他平均每次运的箱数。王叔叔非常感谢你们,请你也帮助李阿姨解决问题。

3、学习例1中的(3)

(1)板书240÷3。

(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

(4)说一说想的过程

学生1:240是24个十,24个十除以3等于8 个十,是80,所以240÷3=80。

学生2:因为380=240,所以240÷3=80。

学生3:24÷3=8,那么240÷3=80。

(5)俩一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投影出示,理解题意。

(2)数一数,共有多少只蜜蜂?

(3)想一想,要求平均每间蜂房住多少只蜜蜂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4)写一写,在书上列式计算,边写边口述计算过程。

(5)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6)如果要错误,可借助小棒加深理解。

2、做一做第2题

(1)集体观察。

(2)观察每组题中2题的差别。

(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4)独立完成。

(5)验算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

3、练习三1、2题。

(1)独立完成。

(2)边做边口述口算过程。

四、思维训练

1、列士并写出得数。

9000除以3得多少?

3600除以4得多少?

2、抢答。

80÷2        30÷6     240÷8

800÷2       40÷2     3200÷4

8000÷2      500÷5    560÷7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绩个十、几个百、几个千,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多少个百、多少个千,这样想比较简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的、熟练的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只是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掌握除法口算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棒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课本78页例题1(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练习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学新知

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根据图中的对话,完整地编一道应用题。

生自由发言:国庆节很快就要到了,学校准备买一些气球分给各个班级。如果用80个气球,要给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让学生口算,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8020=()个

3、《做一做》练习9030=6030=8040=

4、想一想:8320()8019(),这两道题和例题有什么区别?联系?能否用曾经学过的'估算和今天刚学习的除法来解决?

83208020=480198020=4

5、让学生自学79页(2)如果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给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级?

12030=()面,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6、想一想:12230()12028()

(二)反馈练习

1、《做一做》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三)深化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1题:小组间开展夺红旗竞赛。并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2、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4题:估算与口算结合,老师把题目写在口算卡片上,采取抢答的形式。

3、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2、3、5题。

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_ 篇5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熟悉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的运用口算方法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片、练习题等。

一、出示小黑板:

1、“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了80个气球,每个舞蹈队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队?

2、教师节期间,学校要将150面彩旗插在教学楼顶上,计划每个班分50面完成任务,需要分给几个班?

①独立练习,想一想你是怎么算的?(口算,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②小结方法:

第一、看乘法、想除法,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发。

第二、根据乘法口诀算除法。

二、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

120÷40 400÷80 350÷50 180÷30

160÷40 150÷50 280÷70 40÷20

80÷20 360÷60 180÷90 90÷30

①学生口算,说出口算方法。

②教师强化口算方法。

三、出示口算卡片:

40÷2= 180÷60= 124÷30≈

43÷2≈ 185÷60≈ 269÷90≈

①先口算,在说出方法。

②小结:将不是整十的数看成和它相近的整十的数再计算。

四、巩固练习:

1、p79:“做一做”上、下“做在书上”。

2、p80:1、(口答)

五、作业:

p80:4

《口算除法》课后反思

1、课堂上训练了很多口算题,训练密度比较大。

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除了说出答案以外,要说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如400÷80、360÷60、185÷60≈、269÷90≈…。

2、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计训练题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在口算的训练中加进了估算的训练,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在训练的设计中缺乏有趣味性的形式。如开火车、把萝卜、夺红旗、谁最快等游戏性的练习。可以先将口算题目打印好,课堂上发到各小组进行比赛。

5、口算训练要求人人都要有机会参与训练,但课堂上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今后在课堂上要充分注意这类问题。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